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综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新媒体的内涵界定
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新媒体,国内学界认为这是一个跟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并从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来加以界定。
关于新媒体定义,不同阶段不同研究者的理解不同,呈现出混乱状态。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而宽泛的概念,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从技术层面将新媒体定义为数字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即信息数字化,并通过相应的终端设备向大众传播信息及提供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宫承波认为,"在内涵上新媒体就是指依托互联网络、数字技术、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上海交通大的蒋宏教授、徐剑教授则更多地结合了新媒体的影响,认为"新媒体是指在20世纪后期,在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依托数字技术使所传播信息的内容大大扩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传播的方式更为丰富的新型媒体"。陈晓宁的《试论新媒体》是中国新媒体研究初创期试图对新媒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深度论文,该文对作为新媒体形式的网络媒体进行了定义,并对其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中指出新媒体,即网络媒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橙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今天的网络又是新媒体……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指: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和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徐振祥将其定义为“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匿文波教授则认为
目前所说的新媒体可以界定为: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介质、形态(匡文波,2008)。由此可见,从概念界定上,由于各学者对于新媒体的理解角度化及切入点不同,这使得在阐述内容上并未达成一致,还存在着种种无法统一的争论和分歧,虽各执己见,但究其本质,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总体可概括为认为新媒体是继广播、报刊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关于新媒体类型划分方面,在宫承波的《新媒体概论》、石嘉的《新媒体概沦》和王长潇的《新媒体论纲》中,新媒体被大致分成网络、手机、户外新媒体以及包括搜索引擎、(微)博客、播客、维客、即时通讯)及群组、论坛、、虚拟社区等在内的衍生新媒体。徐振祥认为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博客播客维客、搜索引擎如百度、、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简易聚合、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是新的媒体硬件、新的媒体软件和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徐振祥,2007)。蒋宏教授认为包括了有线电视网、光纤电缀通信网、互联网、多媒体信息、卫星直播电视系统、手机短信以及依托数字技术播放网络电视、广播网等(吴小玲,2012)。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宫承波外延种类上则包括了网络电视、网络博客、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报、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陈小雷,2011)。从传播学视野来看,新媒体外延可以分为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为代表,它们依托全新的传播技术,改变传播形态,强调体验和互动。新型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这是在传统媒体的
基础上依托新技术衍生而来的,其传播形态并没唤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是信息质量获得提高,传播范围更加宽广,到达了以前无法覆盖的区域。
总之,对于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从现在所查阅的资料来看,并没有定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学者们给予的定义可以找到如下共同点: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并因为具有时间性而成为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的概念,并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而种类越发丰富。新媒体的概念和内涵在不断更新,新媒体从世纪年代发端于网络媒体至今,经历了很多,形态日渐增加,因此,我们能得出如下结论:新媒体并不等于网络媒体,应该说网络媒体带来了媒介的革新,现在也只是众多新媒体的形态之一。厘清新媒体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将有助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对新媒体的研究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化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例如张建松最早提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他认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者们主要从宏观上对网络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高校和社会如何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分析和阐述。十几年来,国内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论文和专着。当然,这些探讨还有不少缺点,例如许多人还没有新媒体的意识和概念,导致相关的研究缺乏概括性。例如有的学者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但是互联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根本不能概括各种媒体的现实,例如移动通讯与因特网的融合,特别是“三网融合”的现实。当然,更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因为大学生和其他“媒体人”(这里指新媒体的各种使用人)有天壤之别。和中老年人相比,他们对新媒体的掌握水平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可以说,大学生和中老年人之间是有一条代沟的,而这种代沟往往是科技
造成的。例如对于大学生毫无隔阂的手机电视、手机导航,等等技术,对于中老年人几乎是一种心理障碍。和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基于自己独有各种优势,例如自由时间、文化氛围、社交需要,对新媒体的掌握也是得天独厚的。可以说,新媒体是大学生的特权,是他们青春的象征。因此,探讨新媒体和大学生的关系,是探讨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但是目前有大量的研究,但是还没有把焦点对准这一问题。
有的学者开始面向这一问题,解决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例如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的机遇,姜恩来对机遇作了比较生动的总结,他认为,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可以用多、快、频、合、变五个字加以概括。所谓多,就是运用新媒体的模式多;所谓快,就是说新媒体可以提高时效性,即对时代的反应;所谓频,就是信息内容的发展变化更加迅速;所谓合,就是说,可以更好地把各种智能主体的作用结合起来,并且予以协调;所谓变,就是说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需要努力提高,以适应时代的步伐,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需要。
杨丽英认为,学生相对集中的“舆论场”是宿舍、社团、集会和网络论坛。(网络论坛即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意为电子公告板,或者 Bulletin Board Service,意为公告板服务,是 Internet 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功能是由拥有账号的使用人在网页上发帖,即 Bulletin,包括公告、新闻或小报,阅读者可以在后面发表评论,即跟帖。BBS 是舆论形成的重要工具。)其中 BBS 成为大学生表达与传播舆论的首选方式。对于“90 后”大学生,新媒体显得愈加意义重大。
涂秀珍认为,高校校园具有“舆论场”特征:人员密度大、独特的生存环境、文化程度高、兴趣范围广、政治意识强,并具有共同的利益兴趣目标。同时,他们对周边的事物比较敏感、个性强、争论多。各种意见相互刺激处于活跃状态,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舆论并形成舆论源头,也就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