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属腐蚀动力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交换电流密度和平衡电极电位是从不同的 角度描述平衡电极状态的两个参数。
• 平衡电极电位是从静态性质(热力学函数) 得出的,而i 0则是体系的动态性质。 • 无法由电流表直接测试,但可以用各种暂 态和稳态的方法间接求得。
3.2 极化作用
• 3.2.1 腐蚀电池的极化现象
通电前的一些参数: E0,Zn=-0.80V,E0,Cu = 0.05V
Zn
没有电流在外电路流通的电极叫做孤立电极。 一个孤立的电极处于平衡态,金属不发生腐蚀。
实际上,即使最简单的场合,一个
孤立的金属电极也会发生腐蚀。
• 电极反应如下: • Fe → Fe2+ + 2e (1)
• 2H+ + 2e → H2 (2)
分析:孤立的电极上同时进行着两个电极反应:
(1) 主要按阳极反应方向进行
• 1938年,著名的腐蚀学家瓦格纳(C.Wagner)正式提出了
混合电位理论,对于孤立金属电极的腐蚀现象进行了较完
V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 法拉第定律: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x和通 过电极的电量Q成正比,即 x= Q / nF 则: V= x / St
=Q / StnF
=It / StnF
= i / nF
V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i = nFv
i 的单位: A/m2 ,v 的单位: mol/m2s, F = 96500C/mol
1.阳极过程:Fe → Fe2+ +2e 氧化反应 2.阴极过程: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3. 传质过程: (液相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的三种方式: 迁移(migration)、扩散(diffusion)及对流(convection)。
电极反应O + ne → R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一般电极反应的途径
浓度极化示意图
电阻极化
• 由于电极反应过程中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膜,
或在腐蚀过程中形成腐蚀产物膜时,金属
离子通过这层膜进入溶液,或者阳极反应
生成的水化离子通过膜中充满电解液的微
孔时,都有很大电阻。由此引起的极化叫
做电阻极化。
极化结果
• 阴极极化,电极电位变得更负;
• 阳极极化,电极电位变得更正。
• 电极的两种状态
3.1 电化学反应速度
3.1.1 电极过程
1.学习几个基本概念
电极系统 两层含义: 电子导体相(金属) (1)由两个相组成: 离子导体相(电解质) (2)在“金属/电解质” 界面上有电荷转移,
电极系统和电极反应
Zn
Zn2+ + 2e
电极系统发生的电荷 转移和化学反应,称 为电极反应。
电极系统
电化学反应至少包括三个过程:
1. 平衡状态 电极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其电位为平衡电位Ee(热力 学参数)。氧化方向和还原方向的反应速度相等,其 大小称为交换电流密度,记为i0。 0 i i i • 2.极化状态 对电极系统通入外电流,电极反应的平衡状态被打 破,电位偏离平衡电位 Ee 达到极化电位 E 。外电流 又叫极化电流。
i i i
3.2.3 过电位
• 某一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位与其平衡电位
之差的绝对值称为该电极反应的过电位,
以η 表示。
∣η∣ = Ei - Ee
阴极(cathode)过电位: ηc = Ee,c - Ec 阳极(anode)过电位:
ηa = Ea – Ee,a
3.2.4 极化曲线
为了使电极电位与通过的电流强度(或电流密度)
应和一个阴极反应,这两个反应称为共轭反应。
Fe → Fe2+ + 2e (1)
2H+ + 2e → H2 (2)
反应(1)和(2)称为共轭反应
•在共轭反应中,平衡电位低的电极发生阳极反应 •Fe → Fe2+ + 2e •平衡电位高的电极发生阴极反应
•2H+ + 2e → H2
发生共轭反应的条件: Ee,H /H ─ Ee,Fe
(1)
• 2H+ + 2e → H2 (2)
问题: 1.此时金属的电位是否是平衡电位? 2.这种情况测得金属的电位是什么电位?
3.6 瓦格纳混合电位理论
• 3.6.1共轭体系
• 如果一个电极上只进行一个电极反应
Zn2+ + 2e = 平衡电位 阳极反应速度=阴极反应速度 外电路电流=0
孤立电极示意图
• S点对应的电位称为腐蚀电位(稳态电位、混合电位)。 • S点处:阳极反应放出的电子恰好全部被阴极反应所吸收,
电极表面没有电荷积累,其带电状况就不随时间变化,电极
电位也不随时间变化,这个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稳定状态所 对应的电位称为稳态电位。
• Fe → Fe2+ + 2e (1) • 2H+ + 2e → H2 (2)
• 电池接通后,阴极电位负 移,阳极电位正移。结果 使腐蚀电池的电位差减小,
腐蚀电流急剧降低,这种
现象称为电池的极化作用。
•极化定义:当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显 著偏离了未通电时开路电位(平衡电位或非平衡的稳 态电位)的现象叫做电极的极化( polarization)。
3.2.2 极化原因及类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i i i
交换电流密度
• 在平衡状态下,同一电极上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电流密度称为交换电流密度,简 称交换电流,以i0表示。
O + ne
R
室温下某些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溶液组成及浓度 i0,A/cm2
Pt Hg Ni Fe Co Cu Zn
Hg
2H+ + 2e 2H+ + 2e Ni2+ + 2e Fe2+ + 2e Co2+ + 2e Cu2+ + 2e Zn2+ + 2e
+ 2 2+/Fe
>0
3.6.2 腐蚀电位
平衡态对应平衡电位
非平衡态对应的电位
金属腐蚀时电位的变化
• 锌在HCl中发生腐蚀时,锌的 电极电位将偏离其平衡电位 正移,析氢反应的电极电位 将偏离其平衡电位负移。最 后到达交点S点。S点的电位
称为腐蚀电位Ecorr。
•即锌腐蚀时测得的锌的电位既不是锌的平衡电位,也 不是氢电极的平衡电位,而是这两个电位之间的某个值
Mn+(aq) + ne → M(s) (沉积)
(a)
(b)
双电层示意图
•活化极化 (电化学极化)
Zn → Zn2++ 2e反应不易进行,因Zn2+的水化需要一定的活 化能,而电子的转移速度很快,故Zn电极表面上电子逐渐 减少,结果电位正移。
浓度极化
实际上,Zn2+离子向溶液本体中
的迁移速度是很慢的,结果 ,
• 稳态电位是非平衡电位,
• 其数值介于反应(1)和反应(2)的平衡电位之间,
Ee,Fe2+/Fe < Ec < Ee,H+/H2
• 对应于腐蚀电位的电流密度称为腐蚀电流密度或 腐蚀电流密度,用符号icorr表示。
• 平衡电极→平衡电位 • 非平衡电极→非平衡电位
↓(腐蚀金属电极) • 腐蚀电位(自腐蚀电位)
的变化情况更清晰直观,经常利用电位—电流图
(或电位—电流密度图),即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
E0ZnA:阳极极化曲线 E0CuC:阴极极化曲线
极化率
dEa/dia:阳极极化率;
dEc/dic :阴极极化率
极化率及其意义
• 极化曲线的斜率表示它们的 极化程度 ——极化率P 电极的极化率越大,电极反应越 不易进行;
R=230Ω。
I0→0
通电瞬间,电池通过的电流应为: I始=(E0,Cu - E0,Zn)/R =[0.05-(-0.80)]/230
= 3.7×10ˉ3A = 3.7mA 但短路后几秒,电流逐渐减小,最后达到一稳定值:0.2mA。
• 什么原因?
欧姆定律:I = E / R 影响电池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电池的电阻,二是两电极间的电位差。
交换电流密度的意义
• i 0数值很大,表明电极上可以通过很大的外 电流,而电极电位改变很小,表明这种电 极反应的可逆性大;
i 0数值很小,说明电极上只要有少量的外电流 通过,就会引起电极电位较大的改变,表明这 种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小, 意义:可以根据交换电流密度的大小估计某一 电极的可逆性以及衡量电化学平衡到达的速度。
H2 H2 Ni Fe Co Cu Zn
Hg2Cl2+2e 2Hg+Cl-
0.1mol/L H2SO4 0.5mol/L H2SO4 1.0mol/L NiSO4 1.0mol/L FeSO4 1.0mol/L CoCl2 1.0mol/L CuSO4 1.0mol/L ZnSO4 饱和KCl
10-3 5×10-13 2×10-9 10-8 8×10-7 2×10-5 2×10-5 ?
第3章
金属腐蚀动力学
第3章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电化学动力学是研究非 平衡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动力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电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理论在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中的应用就 构成了电化学腐蚀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1.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电极行为与机理; 2.金属电化学腐蚀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等。 为什么铝的标准电极电位很负(-1.662V),但比铁要耐蚀?
(2) 主要按阴极反应方向进行
• 结论:
• 一种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金
属表面上至少同时发生两个或两
个以上不同的电极反应:
• 一个是金属电极发生的阳极氧化
反应,导致金属本身的溶解,称 阳极反应。 • 另一个是溶液中的去极化剂在金 属表面进行的阴极还原反应。称 阴极反应。
一个孤立电极上同时以相等的速度进行着一个阳极反
若ν >ν,则电极总反应速度ν=ν-ν,电极做阴极;
若ν<ν,则电极总反应速度ν=ν-ν,电极做阳极。
电极反应速度的定义
•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来 定义化学反应速度,用符号ν表示。
电极反应是一种异相的界面反应。异相化学反应速度 常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x来 表示,即: V = x / S· t x: 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mol), S: 电极面积, (m2); t: 为反应时间。若时间以s为单位,则v的SI单位为 molm-2s-1。
一个最简单的电极反应至少包含几个串联的、互相连续的单 元步骤:液相传质步骤、电子转移步骤和生成新相。
电极反应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
如果其中有某一步骤阻力最大,整个电极反应所表现 的动力学特征就与这个最慢步骤的动力学特征相同, 这个速度最慢的步骤就是控制步骤。
电极电位的产生及其含义 M(s) → Mn+(aq) + ne (溶解)
电极上的电流密度与化学反应速度成正比 • 常用电流密度(单位电极截面上通过的电流,SI单 位为Am-2)来表示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大小。
3.1.3 交换电流密度
• 如果电极上没有净电流通过,电极处于平衡状态, 其电极电位为平衡电位Ee。
O + ne
R
此平衡电位下,阴极反应速度和阳极反应速度相等, 方向相反,即
[Zn2+]电极附近 > [Zn2+]溶液本体
[Zn2+]电极附近 > [Zn2+]溶液本体
电极极化原因和类型与控制步骤有关。 (1)活化极化:
由于电化学反应本身的迟缓性而引起的极化称为活化极化(或
电化学极化)。
(2)浓度极化:
液相传质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叫做浓度极化,或
浓差极化。
浓度极化
• 如果电子转移步骤很快,而液相传质步骤很慢,使 其成为整个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由液相传质步骤 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叫做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
3.1.2 电极反应速度
• 任何一个电极反应都可以写成如下的通式: O + ne R
• 当电极反应按正向(还原方向)进行时,阴极反应, 反应速度用
v 表示。
• 当电极反应按逆向(氧化方向)进行时,阳极反应, 反应速度用 v 表示。
O + ne
R
• 当电极处于平衡时,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即 v =v ; 当电极处于非平衡时,净反应速度为两过程速度 之差,
电极的极化率较小,电极反应就
容易进行。 极化率是电极反应进行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简化的极化曲线—腐蚀极化图
忽略了体系的电阻 曲线画成直线
腐蚀极化图
极化曲线的应用
1.根据极化曲线,判断金属腐蚀进行的难易程度 2.根据极化曲线,判断金属腐蚀的极化类型
• 金属表面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Fe → Fe2+ + 2e
• 电极反应的步骤
一个电极反应至少需包括如下连续步骤: (1) 液相传质:溶液中的反应物向电极界面迁移。 (2) 电子转移(放电):反应物在电极界面上发生 电化学反应,放出电子(氧化)或得到电子(还原), 转变为产物。 (3) 液相传质或新相生成:产物如果是离子, 向溶液内部迁移;如果是固体或气体,则有新 相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