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合集下载

孙兰义教授新作《换热器工艺设计》第3章 管壳式换热器ppt

孙兰义教授新作《换热器工艺设计》第3章 管壳式换热器ppt
② ①
特性
适用范围
ϕ25×2.5
325~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
2,4
3,6
ϕ19×2 ϕ25×2.5

浮头 式
GB/T 28712.1 —2012
325~1900
2,4, 3, 4.5, 6, ϕ19×2 6 9

ϕ25×2.5
3.1 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
TEMA标准中规定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
图3-3 GB/T 151-1999 管壳式 换热器中的主要部件和部件代号图
⑤ F型壳体用于需要多壳体的工况,它可起到两台或多 台串联换热器的作用,并允许换热器温度交叉的出现。
3.1 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

前端管箱和后端管箱
前端管箱有封头管箱和平盖管箱两种基本型式。封头管箱(B)最常用,一 般是在管侧流体较清洁的情况下使用。平盖管箱可以是可拆式(A)也可以与 管板做成一个整体(C)。对于水冷却器,当管侧需要定期清洗且管侧设计压 力小于1 MPa时,前封头可选A型,对于高压换热器前封头宜选择D型。各管箱 详细介绍见书p6~p7。 可参考的一般选型指导:

(a)竖缺形折流板
(b)横缺形折流板
图3-11 折流板缺口方向
3.2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参数选择

折流板换热器间隙 折流板管孔与管壁之间的间隙 根据TEMA标准,对于未受支承的管子的最大长度为36 in(914.4 mm)
或更小,或者对于外径大于1.25 in(31.8 mm)的管子,该孔隙为1/32 in (0.80 mm);对于未受支承的长度超过36 in,外径为1.25 in或更小的 管子,该孔隙为1/62 in(0.40 mm)。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一、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换热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热交换过程中。

在使用管壳式换热器之前,需要先了解它的标准尺寸,以便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尺寸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尺寸通常是按照壳体内径和管道外径计算的。

一般标准尺寸的管壳式换热器有以下规格:1. DN25/25,壳体内径为219mm,管道外径为25mm;2. DN32/25,壳体内径为273mm,管道外径为25mm;3. DN40/25,壳体内径为325mm,管道外径为25mm;4. DN50/25,壳体内径为426mm,管道外径为25mm;5. DN65/25,壳体内径为529mm,管道外径为25mm;6. DN80/25,壳体内径为630mm,管道外径为25mm;7. DN100/25,壳体内径为720mm,管道外径为25mm;以上标准尺寸仅供参考,实际情况还需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三、注意事项在选择管壳式换热器之前,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定换热器的流量和热载荷;2. 确认换热器的使用压力和温度范围;3. 根据流体特性和腐蚀情况选择合适的材质;4. 根据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防腐形式。

以上是关于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尺寸的介绍,希望能帮助您了解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规格1. 壳体尺寸壳体尺寸一般以壳体直径和长度表示。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壳体直径从50mm到5000mm不等,长度也有所不同,最长可达20m。

2. 管束数量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热交换的效率。

国家标准中规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数量应在1到12根之间,具体数量可根据使用条件及要求来进行选择。

3. 温度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一般受制于材质、管束数量以及流体性质等多个因素。

国家标准中对于常用的曲率半径、沸点温度、加热量及换热系数等参数进行了规定。

4. 压力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 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即降低 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较小换热 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动阻力增 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 济衡算才能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则不存在 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
式中:d1----换热管的内径,为0.02m d0----换热管的外径,为0.025m

由于L’数值太大,换热器不可使用单管程的 形式,必须用多管程。我们选择管程的长 度为6m,则Nt=L’/6=26/6≈4.(管程数通常选 择偶数)
R=(T1-T2)/(t2-t1)=1.155 P=(t2-t1)/(T1-t1)=0.381 根据R,P的值,查食品工程原理教材中图425(S),得温度校正系数 φ=0.92 > 0.8,说明换热器采用单壳程,四 管程的结构是合适的。 Δtm=φ×Δtm逆=0.92*61.84=56.89℃。
计时冷却水两端温度差可取为5-10℃。
常用换热管规格有ø19×2mm, ø25×2mm(不锈 钢), ø25×2.5mm(碳钢), 排列方式: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错列、 三 角形直列、三角形错列、同心圆排列
当流体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要管 数很多时,又是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 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 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 流动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 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 管程数m= u—管程内流体的适宜速度,m|s u’—单管程时管内流体的实际速度,m|s
式中 ΔPi、ΔPr------分别为直管及回 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 N/m2

换热器选型参数

换热器选型参数

2、螺旋板型号的表示方法:(标准的规定) (1)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由字母和数字组 成,其方法如下:
可拆换热器 D-堵死型 G-贯通型
通道间距mm
公称直径mm
板宽m 公称换热面 积m2 公称压力MPa 材质代号:
C-碳钢S-不锈钢
L-螺旋板换热 器
型式代码: K-可拆B-不可拆
(2)型号表示的示例
一、换热器的选型参数要求:
1 、换热量Q:单位:w、Kw 、 Mw 或GJ/h 、 KJ/h 或kcal/h. <1> 、总换热量与单台换热量 (即台数要求) <2> 、单台换热量与总换热量的比例关系 (百 分比) 2 、介质流量(冷、热侧) <1> 、体积流量(qv):单位:m3 /h,小流量时L/min. <2> 、重量流量 (qm):单位:kg/h 3 、介质名称(冷热侧):
a、不可拆换热器,材质为碳钢,设计压力 1.6MPa,公称换热面积50㎡ 螺旋板板宽 1.0m,公称直径 1000mm,两个螺 旋通道间距分别为 10mm 和 14mm,其型号为: BLC1.6-50-1.0/1000-10/14 b 、堵死可拆换热器,材质为不锈钢,通道 一设计压力0.6 MPa通道二设计压力1.6MPa 公称换热面积50㎡螺旋板板宽1.0m公称直径 1200㎜两个通道间距都为14㎜其型号为: KLS0.6/1.6-50-1.0/1200-14-D
采用碳素钢低合金钢冷拔钢管做换热器时其管束分两级级管束采用较高级高级冷拨钢管级管束采用普通级冷拨钢管管壳程数单壳程时只写ntln换热管公称长度md换热管外径mm当采用alcuti换热管时应在lnd后面加材料符号如lndcu公称换热面积m2管管壳程设计压力mpa压力相等时只写pt公称直径mm对于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桶内直径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型式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型式型式见图7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型式以下按gb1511999共9页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介绍
下图为不同介质在不同设备类型中的允许压力降参考值:
3、管壳程流体的确定
主要根据流体的操作压力和温度、可以利用的压力降、结构和腐蚀 特性,以及所需设备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考虑流体适宜走哪一程。下面 的因素可供选择时考虑:
适于走管程的流体有水和水蒸气或强腐蚀性流体;有毒性流体;容易 结构的流体;高温或高压操作的流体等。
1、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 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 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 最广的类型。(设计制造遵循标准:国外 TEMA ASME 国内 GB151、GB150)
换热器封头选取原则
换热器折流板
单弓形折流板:优点是可以达到最大的错流,缺点是压降较高,且窗口 的管束容易发生振动;设计要点是折流板圆缺率在17%-35%之间,折流 板间距在0.2-1.0倍的壳径。此种类型折流板适用于大部分场合。
NITW:该折流板窗口不布管,管少,需要的壳体直径大。设计要点:15%的 折流板圆缺率。适合的场合是气体振动和压降受限。
谢谢!
K型壳体:主要用于管程热介质,壳侧蒸发的工况,在废热回收条件下使 用。
X型壳体:冷热流体属于错流流动,其优点是压降非常小,当采用其他壳 体发生振动,且通过调整换热器参数无法消除该振动时可以使用此壳体 形式,其不足之处是流体分布不均匀,X型壳体并不经常使用。
在化工工艺手册中,I型壳体类型可EDR软件中的不是同一种壳体, 其形式见I1,它的使用方式仅有一种搭配,就是BIU,U型管换热器。
螺纹管性能特点
在管子类型中,螺纹管属于管外扩展表面的类型,在普通换热管外 壁轧制成螺纹状的低翅片,用以增加外侧的传热面积。螺纹管表面积比 光管可扩展1.6-2.7倍,与光管相比,当管外流速一样时,壳程传热热阻 可以缩小相应的倍数,而管内流体因管径的减小,则压力降会略有增大。 螺纹管比较适宜于壳程传热系数相当于管程传热系数1/3-3/5的工况。

化工设计概论第七章-设备的工艺设计与选型

化工设计概论第七章-设备的工艺设计与选型

2021/3/30
51
设计与选用方法:
(1)汇总设计数据、分析设计任务根据工艺衡算和工艺物 料的要求、特性,获得物料流量、温度、压力和化学性 质、物性参数,取得有关设备的负荷、流程中的地位与 流程中其他设备的关系等数据。
• 折流板的间距不小于圆通内直径的五分之 一,且不小于50mm,最大间距不大于圆筒 内直径。
• 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及检修,阻力增大。 过大,对传热不利。可参考表7-4。
2021/3/30
40
1.换热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 (1)基本要求 ➢ 满足工艺操作条件 ➢ 能长期运转 ➢ 安全可靠 ➢ 不泄漏 ➢ 维修清洗方便 ➢ 满足工艺要求的传热面积 ➢ 尽量有较高的传热效率 ➢ 流体阻力尽量小 ➢ 满足工艺布置的安装尺寸等要求
第七章 设备的工艺设计与选型
分类:
1)一类称标准设备或定型设备; 来自)一类称非标准设备或非定型设备。
化工设备工艺设计,对于定型和标准设备来说就是 选型,对于非标准设备来说就是通过化工计算,提出型式、 材料、尺寸和其它一些要求,由化工设备专业进行工程 机械加工设计,由有关机械加工厂制造。
2021/3/30
标准换热器型式: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 标准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DN-P1/P2-A-LN/d-Nt/Ns Ⅰ(或Ⅱ)
×××——由三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表示前端管箱形式;第二个字母 代表管壳形式;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形式,参见图例(图7.10)。
DN——公称直径(mm)对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 筒内直径。
轴的功率。流体从泵获得的实际功率为
泵的有效功率Ne,由泵的流量和扬程求得
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为离心泵的效率

换热器型号的意义

换热器型号的意义

换热器型号的表示(该表示法适用于卧式和立式换热器)
X1 X2 X3 DN - pt/ps - A- LN/d -Nt/Ns Ⅰ(或Ⅱ)
X1:表示前端管箱的类型,有A、B、C、N、D五种方式,A表示为平盖型,B 表示为封头型,其它类型应用少不做介绍;(关于X1、X2、X3的结构的图示可查看GB151-1999的内容)
X2:表示壳体型式,有E、Q、F、G、H、I、J、K、Q十种,E表示为单程壳体(两侧法兰型),I表示为U型管壳体,其它略;
X3: 表示后端结构型式,有L、M、N、P、S、T、U、W八种,S表示为浮头式钩圈结构,U表示为U型管束,其它略;
DN:表示换热器公称直径,单位mm;
Pt/ps:管/壳程设计压力,单位Mpa,当管壳程设计压力相等时,只表出用一个数值表示;
A:公称换热面积,单位m2;
LN/d:LN表示换热管公称长度,单位m;d表示换热管外径,单位mm;当换热管采用Al,Cu,Ti管时,应在LN/d后加上材料符号,如LN/dCu;
Nt/Ns:表示管壳程程数,单壳程时只标出管程数;
Ⅰ(或Ⅱ)表示:管束材料等级,Ⅰ表示较高级的冷拔管,Ⅱ表示普通冷拔管。

标准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标准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标准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标准换热器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三大类:空冷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
一、空冷式换热器
1、各部结构形式
气流部分:鼓风式空冷器(水平式、斜顶式);引风式空冷器
管束型式:丝堵式管箱的管束、可卸盖板式管箱的管束、可卸帽式管箱的管束、集合管式管箱的管束;
风机传动形式:V带传动;齿轮箱减速器传动;电动机直接传动;悬挂式V带传动,电动机轴向上;
悬挂式V带传动,电动机轴向下
百叶窗型式:手动调节百叶窗;自动调节百叶窗
2、各部形式与代号
管束型式与代号:
表1
3、管束型号表示方法:
4 、风机型号表示方法:
5、构架型号表示方法:
6、百叶窗型式表示方法:
7、空冷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二、板式换热器:
1、常用的板片波纹形式代号:
表2
2、常用的框架形式代号:表3
3、板式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三、管式换热器:
本表示方法适用于卧式和立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名称构造一览表。

管壳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热交换器

2.5.2 流体温度和终温的确定
• 在换热器设计中加热剂或冷却剂出口温度需由设计 者确定。如冷却水进口温度需依当地条件而定,但 出口温度需通过经济权衡作出选择。在缺水地区可 使出口温度高些,这样操作费用低,但使传热平均 温差下降,需传热面积增加使得投资费用提高,反 之亦然。根据经验一般应使∆tm大于10℃为宜, 此外若工业用水作为冷却剂出口温度不宜过高,因 工业用水中所含的盐类(主要CaCO3,MgCO3,CaSO4、 MgSO4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出口温度 过高,盐类析出,形成垢层使传热过程恶化,因此 一般出口温度不超过45℃。所以应根据水源条件, 水质情况等加以综合考虑后确定。水源严重缺乏地 区可采用空气作为冷却剂,但使传热系数下降。对 于加热剂可按同样原则选择出口温度
一、管、壳程介质的配置 有利于传热、压力损失小。具体如下: 1、流量小、粘度大的流体走壳程较好。 2、温差较大时,K大的流体走壳程。 3、与外界温差大的流体走管程。 4、饱和蒸汽走壳程。 5、含杂质流体走管程。 6、有毒介质走管程。 7、压降小走壳程。 8、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流体走管程。
2.5.1 流体在换热器中内的流动 空间选择
管程变化对阻力影响
• 对同一换热器,若由单管程改为两管程, 阻力损失剧增为原来的8倍,而强制对流 传热、湍流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只增 为原来的1.74倍;若由单管程改为四管程, 阻力损失增为原来的64倍,而表面传热 系数只增为原来的3倍。由此可见,在选 择换热器管程数目时,应该兼顾传热与 流体压降两方面的得失。
– 见公式2.21
2.3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 • • • • 一、热力设计任务 1.合理的参数选择及结构设计 2.传热计算和压降计算 热力设计:设计计算,校核计算。 设计计算:已知传热量Q,换热工质工作 参数(进、出口温度),求F和结构形式。 • 校核计算:已知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某 些参数来核定另一参数。

管壳式换热器直径计算公式

管壳式换热器直径计算公式

管壳式换热器直径计算公式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等工业领域。

它以管道中的流体与壳体中的流体进行换热,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

在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时,确定合适的直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换热器的性能和成本。

因此,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直径计算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管壳式换热器的直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推导: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是换热器的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换热效率。

传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A = π D L。

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π表示圆周率,D表示管壳式换热器的直径,L表示管道的长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传热面积与直径和长度成正比,这也说明了直径对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描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它与流体的性质、流速、管道壁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传热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理论计算得到。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来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功率。

换热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Q = U A ΔT。

其中,Q表示换热功率,U表示传热系数,ΔT表示流体的温度差。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换热功率与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和温度差成正比,这也说明了直径对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管壳式换热器直径计算公式:D = (4 Q) / (π U ΔT)。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的换热功率、传热系数和温度差来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合适直径。

这个公式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在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时更加准确地确定直径,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性能和经济性。

在实际工程中,除了上述公式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流体的性质、压力损失、材料成本等。

因此,在使用管壳式换热器直径计算公式时,工程师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直径计算公式是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合适的直径,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性能和经济性。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解析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解析

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换热器二、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105Pa。

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四、处理能力:114000吨/年煤油五、设计要求: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第1章设计概述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1](205)1、1、1 传热的概念所谓的传热(又称热传递)就是间壁两侧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问题。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差存在时,就必然发生热量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1、1、2 传热的意义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都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

所以传热是最常见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

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归纳起来化工生产中对传热过程的要求经常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强化传热过程,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

②削弱传热过程,如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以减少热损失。

1、2 换热器的概念与意义[2]1、2、1 换热器的概念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设备,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
公称换热面积(m2)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压力相等时只写Pt 公称直径(mm),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 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筒内直径
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型式,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型式,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粘度在10-3 Pa·s以下的低粘性液体,Ft=0. 应用虎克定律,可分别求出管子所受的压缩力和壳体所受的拉伸力。 拉杆是一根两端皆带螺纹的长杆,一端拧入管板,折流板穿在拉杆上,各折流板之间则以套在拉杆上的定距管来保持板间距离,最后 一块折流板用螺母拧在拉杆上紧固。 折流板泄漏校正系数Rl 折流板厚度:为了防振、并能承受拆换管子时的扭拉作用,折流板须有一定厚度。 旁路挡板的安装:旁路挡板厚度一般与折流板厚度相同,可将它嵌入折流板槽内,并点焊在每块折流板上。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组合部件有前端管箱、壳体和后端结构(包括管束)三部分,三部分的不同组合,就形成结构不同的换热器。 当设备上无安装折流板的要求(如冷凝换热)时,应该安装一定数量的支持板,用来支撑换热管,防止它产生过大挠度。 解决方法:在外壳上装设膨胀节,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温差热应力,且在多程换热器中,这种方法不能照顾到管子的相对移动。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补偿问题 具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公称直径(mm),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 14因子来校正,则不论加热或冷却,均可取(mf/mw)0. 此修正项的计算,往往由于壁温未知而要用试算法; 显然,长管不便于拆换和清洗,增加程数则使构造复杂,并在无相变的换热器中引起平均温差的降低。 (3)当管束与壳体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常会使管子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流体的泄漏。 (1)传热面一定时,增加管长可使换热器直径减小,从而使换热器的成本有所降低。 (8) 折流板外缘与壳体内壁之间的泄漏面积Asb 管长应选用标准值:GBl51-1999推荐换热管长度为:l000、1500、2000、2500、3000、4500、6000、7500、9000、12000 mm等

管壳式换热器的常用规格

管壳式换热器的常用规格
9000
159
1
1.60



219
1
2.50



273
L2
4.00

325
1
6.40

400
2

450
4

500


600
0.60


700
1.00



800
2.50



900
1
4.00

1000
2


(IWO)



1200
4
∙-


(1300)
0.25
0.60
Loo
1.60
2.50



150.8
202.1

4
542
27
0.0239


93.8
1423
190.9

6
518
24
0.0153

89.7
136.0
182.4

800
0-60
L 60
2.50
4.00
1
797
31
0.1408

138.0
209.3
280.7

2
776
31
0.0686


134.3
203.8
273.3

4
722
31
51
0.1838

换热器型号

换热器型号

换热器型号1. 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用于传递热量,实现冷却或加热的作用。

在选择换热器时,型号的选择是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型号的主要分类和常见的型号选取方法。

2. 换热器型号的分类根据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换热器的型号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2.1 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由壳体、管束和管板组成。

根据传热介质的流动方式,管壳式换热器可细分为平行流、逆流和交叉流三种类型。

2.2 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一种以金属板作为传热介质的换热装置,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常用于液体之间的换热。

2.3 风冷式换热器风冷式换热器利用大气气流对传热介质进行冷却,结构简单、适用于没有水源的环境。

2.4 水冷式换热器水冷式换热器通过水的循环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常用于冷却要求较高的设备。

3. 常见的换热器型号选取方法在选择换热器型号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传热效率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

传热效率越高,换热器的性能就越好。

3.2 流体压降流体压降是流体通过换热器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需要根据系统的压力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

通常情况下,流体压降越小,换热器的性能越好,但也要考虑设备的实际工作压力。

3.3 流量需求根据需要冷却或加热的流体流量来选择合适的型号,确保满足流量要求。

3.4 工作介质工作介质的性质会影响对换热器的选型。

不同的介质对换热器的材质要求不同,例如腐蚀性介质需要使用耐腐蚀材料制作的换热器。

3.5 安装空间根据实际的安装空间来选择合适的型号,确保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安装在工程中。

4. 结论换热器的型号选择是确保换热器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换热器型号,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能耗。

在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传热效率、流体压降、流量需求、工作介质和安装空间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取。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宣贯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宣贯
15
三.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3总则(参见GB150)

与GB150相同的内容略去,只介绍换热 器因有管、壳程而造成的特殊要求。
16
三.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注意 GB151《管壳式换热器》分类与GB150一样,是遵循“容 规”的规定,但因其是二腔容器(管程和壳程),故分类、 设计与制造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二腔应分别按各腔的设计参数进行划类,并分别提相应 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要求; b) 换热器总类别,应以两腔中高的类别确定; c)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按照管、壳程不同的类别分别进行设 计时,对同时受管、壳程介质作用的受压元件及用同一螺柱 连接的管、壳程法兰,应给予特别的考虑。

6
二.国内换热器及相关标准概况


产品标准
1)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2)JB/T4751《螺旋扳式换热器》 3)NB/T 47004-2009 (JB/T4752)《板式换热器》 4)NB/T 47005-2009 (JB/T4753)《板式蒸发装置》 5)NB/T 47006-2009 (JB/T4757)《铝制板翅式换热器》 6)JB/T4758《空冷式换热器》(即将出版,改行标) 7)HG/T2650《钢制管式换热器》(单套管换热器) 8)SH/T3119《石油化工钢制套管式换热器设计规范》(单、 多套管)

TEMA标准在其适用参数后面有如下说明: “规定这 些参数的目的是限定壳壁最厚约为3英尺寸(76mm)和双 头螺栓的直径最大为4英寸(102mm)”。 无论是TEMA还是GB151限制这些参数的目的是避免 因采用常规设计趋于保守,而造成过大的浪费;这就是说超 出这些参数范围,可采用更为精确更省材料的应力分析设计 方法来进行设计,但分析设计及其对材料、制造、检验的高 要求,使得如何确定使用常规与分析设计的界限成为很大的 难题,一般可用经济性杠杆作评判标准。

换热器型号

换热器型号

换热器型号可以在GB151中找到。

前端管箱型式代号根据前端管箱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A型:平盖管箱,管箱端部为平盖与管箱法兰通过螺栓、垫片来连接;(2) B型:封头管箱,管箱端部为椭圆封头;(3) N型:与管板制成一体的固定管板管箱,管箱端部为平盖,与A型管箱类似;2.1.2 壳体型式代号(1) E型:单程壳体,详见GB151-1999表7;(2) I型:U形管式换热器壳体,详见GB151-1999表7中I型;(3) K型:釜式重沸器壳体,主要用于带蒸发空间的换热器;(4) O型:带外导流筒的换热器壳体,主要用于浮头式换热器;2.1.3 后端结构型式代号(1) L型:与A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2) M型:与B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3) N型:与N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以上分类详见GB151-1999中图1-7主要部件分类及代号,以上前端、壳体、后端任意组合,构成不同形式的管壳式换热器,本软件根据石油化工(尤其是烯烃、炼油等)工艺过程中常用的类型组合出总计16种换热器;详见2.2节。

2.2 换热器型式代号根据换热器2.1节中所列出的前管箱、壳体、后端管箱类型,本软件对其进行了组合,提供了组合后各类型换热器的“数据模板”,供用户在输入数据时,可直接选择相应的换热器类型数据模板,以节省数据输入的时间。

根据组合,软件主要提供了下几类换热器的模板数据,供用户根据工艺条件所定的换热器类型进行选择,见下表:代号简图描述1.AEM 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后端管箱为带标准椭圆封头的M型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或耳式;2.AEM(CONE)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后端管箱为带锥形封头的M型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耳式支座;主要用于塔器的再沸器;3.AKL 前端管箱及后端管箱均为A型平盖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4.AES 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后端为S型,浮头式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5.AKU 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壳程为U形管式釜式重沸器,支座为鞍式支座;6.AIU 前端管箱为A型平盖管箱,壳程为I形,U形管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7.BEM 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为M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8.BEM(CONE)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为带锥形封头的M型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耳式支座,主要用于塔器的再沸器;9.BES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为S型的浮头式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0.BKU 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壳程为U形管式釜式重沸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1.BIU 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壳程为I型,U 形管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2.BKM 前端管箱为B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后端管箱为M 型标准椭圆封头管箱,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管板式釜式重沸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3.NEN 前、后端管箱为N型平盖管箱,管板不兼作法兰、管箱筒体与管板联为一体的固定管板换热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4.NKN 前、后端管箱均为N型平盖管箱,管板不兼作法兰、管箱筒体与管板联为一体的釜式重沸器,支座为鞍式支座;15.AOS 与AES浮头式换热器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壳程的进出口处设置有外导流筒,可使进出口处液体分布更为均匀;16. BOS 与BES浮头式换热器类似,在壳程的进出口处设置有外导流筒,可使进口处流体分布更为均匀;。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t t s s P N LN XXXDN A I II P d N ----------------或) ---- -- ----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1. 1〉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形式2〉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形式3〉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形式2. 公称直径mm对于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筒内直径3.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 ;压力相等时只写P t4. 公称换热面积 ㎡5. 当采用Al,Cu,Ti 换热管时,应在LN/d 后面加材料琼等号,如LN/D CuLN --公称长度 ,md --换热管外经 mm6. 管/壳程数;单壳程时 只写N t7. I----I 级换热器管束采用较高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场合II---II 级换热器管束采用普通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受沸、冷凝传热和无振动一般场合例如:(1) 浮头式换热器:S---钩圈式浮头6500 1.65442.5AES I ------------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管壳程设计压力均为,公称换热面积254mm ,较高级冷拔换热器外经25mm,管长6m,4管程但壳程的I 级浮头式换热器(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5970020041.625BEM I ------------封头管箱,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壳程设计压力,,公称换热面积2200m ,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经25mm,管长9mm,4管程,但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M--与B 相似的固定管板封头结构;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1、管壳式换热器型号的组成:X——前端管箱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Y——壳体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Z——后端结构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DN——换热器的公称直径mm,对卷制圆筒为其内直径,对钢制圆筒为钢管的外径,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径、分母为壳体内径;Ps、Pt——分别表示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当管程壳程压力相等时只写Pt;A——公称换热面积m2,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即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U形管,一般不包括弯管段的面积;LN——换热器的公称长度m,当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为其公称长度;为U形管时,取U形管直管段长度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d——换热管的外直径mm;强调d不是换热管公称直径B——当换热管为Al、Cu、Ti管时分别记为Al、Cu、Ti;当换热管为钢制管时,不标记;NT、NS——分别为管程数和壳程数,单壳程时公标记NT即可;C——对于钢制换热管,I级管束时为I,II级管束时为II;I级管束是指采用较高级的高级冷拨管的管束;II级管束是指采用普通冷拨管的管束;2、管壳式换热器标记示例:按教材P8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8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t t s s P N LN XXXDN A I II P d N ----------------或) ---- -- ---- ---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 1〉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形式
2〉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形式
3〉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形式
2. 公称直径(mm )
对于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筒内直径
3.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 。

压力相等时只写P t
4. 公称换热面积 ㎡
5. 当采用Al,Cu,Ti 换热管时,应在LN/d 后面加材料琼等号,如LN/D Cu
LN --公称长度 ,m
d --换热管外经 mm
6. 管/壳程数。

单壳程时 只写N t
7. I----I 级(换热器)管束
采用较高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场合
II---II 级(换热器)管束
采用普通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受沸、冷凝传热和无振动一般场合
例如:
(1) 浮头式换热器:S---钩圈式浮头
6500 1.65442.5AES I ------------
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管壳程设计压力均为1.6MPa ,公称换热面积254mm ,较高
级冷拔换热器外经25mm,管长6m,4管程但壳程的I 级浮头式换热器
(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5970020041.625BEM I ------------
封头管箱,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2.5MPa ,壳程设计压力1.6MPa,,公称换热面积2200m ,
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经25mm,管长9mm,4管程,但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M--与B 相似的固定管板(封头)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方法
1、管壳式换热器型号的组成:
X——前端管箱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Y——壳体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Z——后端结构形式代号(如表1-1所示)
DN——换热器的公称直径(mm),对卷制圆筒为其内直径,对钢制圆筒为钢管的外径,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箱内径、分母为壳体内径。

Ps、Pt——分别表示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当管程壳程压力相等时只写Pt。

A——公称换热面积(m2),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即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

对于U形管,一般不包括弯管段的面积。

LN——换热器的公称长度(m),当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为其公称长度;为U形管时,取U 形管直管段长度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

d——换热管的外直径(mm)。

(强调d不是换热管公称直径)
B——当换热管为Al、Cu、Ti管时分别记为Al、Cu、Ti;当换热管为钢制管时,不标记。

NT、NS——分别为管程数和壳程数,单壳程时公标记NT即可。

C——对于钢制换热管,I级管束时为I,II级管束时为II。

I级管束是指采用较高级的高级冷拨管的管束;II级管束是指采用普通冷拨管的管束。

2、管壳式换热器标记示例:按教材P8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