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地理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3.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教学重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教学难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教学准备:1. 地图册2. 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地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分布。

2. 讲解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如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及特点。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地图册,找出四大地理区域及地理界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重要性吗?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读图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征,掌握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了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编审:孙丙银教材说明1、教材编排说明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技能与育人目标说明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学习,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也培养一些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只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只起到引导作用,本节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导入:各位同学,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好的成绩,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们的学习地理范围越来越小,但是内容越来越细,越来越贴近生活。

我们回忆一下:初一从宇宙——地球——大洲——国家;初二上半年我们开始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更多的了解祖国,我们将逐步进入崭新的学习,请大家翻到目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大区域——省级区域——首先我们就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和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020-2021学年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地理的差异,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 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的地理意义。

3.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各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什么是地理区域划分呢?我们可以举例说明。

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根据不同气候划分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气温不同划分的温度带,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划分的干湿地区等等,都是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师:你还能举出其他地理区域划分的例子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指导读图,自主解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1.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差异。

2.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3.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这一环节很有必要。

教师: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我国地域辽阔。

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不同和经济活动、人文地理景观的差异,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位置和范围。

教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我们以气温为例,出示分别位于四大地区的成都、石家庄、吐鲁番和拉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找出四地在气温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教师:对比四地1月平均气温,我们发现成都1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其他都在0度以下;对比7月平均气温,我们发现拉萨的夏季气温最低。

初二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

初二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课时计划:2课时周课时:3节一、教学内容与解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学习中应注意学习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知识目标定位】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知识目标解析】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是指让学生知道区域有哪几个,是根据什么来划分区域的;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是指让学生在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是指让学生知道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根据;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是指让学生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及代表的意义。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难以记住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产生这一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障碍,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用理解记忆法。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加深对知识的固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和地域特色,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地理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挂图、PPT等教学地图。

2.准备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

3.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形分布,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会划分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对我国的发展有何影响?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章复习示范教案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章复习示范教案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划分依据及地理差异;2.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描述区域的地理特征。

三、教学策略本章内容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知识的铺垫。

本章复习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已有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来分析区域差异问题。

复习过程通过地图贯穿,学生需要识记最基本的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分界线以及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和南北方区域的差异。

对于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分界线的意义来掌握。

这部分内容需要灵活运用,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

对于难点部分描述区域地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通常以解答题呈现,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答题方法。

四、教学流程1: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主导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气候D、地势读图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为青藏地区B.乙图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C.丙图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丁图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4: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线B.昆仑山--祁连山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C.年降水量的分布D.0℃等温线的分布答案:A;C;D;B;B中考真题1.对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重要的水田农业区B.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C.西北地区-牧区和河谷农业区D.青藏地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2.读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局部示意图”,秦岭—淮河以南多为水田,以北多为旱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水源C.土壤D.热量3.下列诗句能反映南方地区景色的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甲、乙两区域相比,甲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气候干旱,病虫害少B.海拔较低,气温较高C.光热条件好,水源充足D.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强5.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④区传统民居为蒙古包,适应游牧生活B.④区沙尘暴气象灾害频发C.④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D.④区年降水量一般少于800mm答案:D;B;D;D;D五、课程小结。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区域和区域划分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程度。

本章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要注意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重点。

学情分析1、经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秦岭和淮河及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通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学设计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根据学生实际、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个区域的界线。

一、教材分析: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5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省级-省内-跨省3个尺度分角度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

第5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上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学生分析:本节知识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兴趣不浓,学习本节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八年八班的于霜等几位名同学,教师只能从基础补起,或是开展学生“一帮一”活动。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和民主性。

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关注细节,重视评价,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人教版地理八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word教学设计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案(第一课时)设计人:王永军安西华一、学习目标:1.初步明白得区域划分的缘故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畴及划分缘故;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畴及划分缘故。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点的同学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伙儿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形好吗?三、自主学习认真观看图“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完成下类问题:同学们一起总结: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东南沿海——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能够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学生合作完成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1)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的阻碍,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专门难受到季风的阻碍,降水较少、干燥。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阻碍较,降水较,属于潮湿、半潮湿区。

3.①界线B大致与月℃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和方面阻碍。

④找出秦岭—淮河一线在图中画出。

4. 界线C第、级阶梯的界线差不多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因素。

总结填图:四、合作交流:1、把图5.4中的界限A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相比较,看看他们有没有相似性?界限A的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观看图5.5我国的三级阶梯,回答活动题3.五、展现汇报:六、课堂小结:审批人:堂清巩固题1.填空(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与年降水量线相一致,与等温线相一致。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我国的地理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吗?在进修地理知识时,了解我国的地理区域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二、目标1.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

2. 掌握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3. 能够比较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是什么?2. 每个地理区域的特点有哪些?3. 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何差别?四、进修内容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和城市化水平高。

- 西部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地区,地势高大,气候条件恶劣,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低。

-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华南地区,处于东西部地区之间,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 北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地区,气候寒冷,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2. 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 西部地区:地势高大,气候条件恶劣,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低。

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稀少,发展潜力巨大。

- 中部地区:处于东西部地区之间,气候适中,农业生产丰富。

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工业和农业并重。

- 北部地区:气候寒冷,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工业占比较大比例。

五、思考问题1. 为什么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西部地区更加发达?2. 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有何差别?六、拓展延伸1. 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2. 你认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否合理?如有不合理的地方,你会如何调整?七、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掌握了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3.能够描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二、教学重点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2.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能够描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2.学习新知2.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介绍。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内陆河湖区、西部高原区和南部丘陵山地区。

2.2东部沿海地区特点: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经济发展较快,工商业比重较大;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外贸发达。

2.3内陆河湖区特点:位于中国中部,主要有黄河、长江等重要水系;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人口相对较少,城市化程度较低;交通不发达,发展相对滞后。

2.4西部高原区特点:位于中国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资源丰富,草原资源和矿产资源占优势;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近年来有较大进步。

2.5南部丘陵山地区特点:位于云贵高原和闽赣丘陵,地势起伏不平,气候湿润;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特产丰富;交通发达,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主力农业。

3.梳理知识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整理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并进行总结。

4.拓展应用将中国地图投影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并描述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并掌握了东部沿海地区、内陆河湖区、西部高原区和南部丘陵山地区的特点。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础,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文章描述该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找出洲际分界线。

2、了解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并能在地图上区分。

3、掌握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图、指图、填图,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集体协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四大洋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四大洋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5.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6.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教学模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
[导入新课]
由学生写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即行政区域,从而引出不
同的区域。

[讲授新课]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1、阅读P2 5-1图,分析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区域类型。

2、举例:曾经学过的区域类型。

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4、完成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第一、二位编码表示——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自学、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间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

)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 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O℃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进行,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板书设计
练习:《填充图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