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亲子关系,先于教育。这就是瞧完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最大的一点体会。
我就是一名老师,也就是一个有好多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妈妈。时常会焦虑的我也需要营养来指引。很庆幸,我读到了这本书。
全书分为理论与问答两部分。理论上主要就是学龄前各个阶段的需要的营养,以及每个孩子特有的天生气质。文章大部分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这也就是面对育儿困惑的妈妈们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操作性强,问题能直指痛点。
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我们很容易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南辕北辙,就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一点。
从孩子呱呱坠地,她的哭啼声就是要喝奶,还就是睡觉,又或者就是需要抱抱。这一切父母都将无条件接纳。孩子与父母构成的第一关系,就是亲子关系。
大多数父母更喜欢直奔主题: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人见人爱、善良勇敢、学业有成。所以,几乎就是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在计划教育方针、教育路线。我们在用大人的思维在包办着孩子的一切。
当她们不愿意分享时,当她们哭闹时,当她们不听我们的教导时,我们对孩子们辅之以教育。我们言之凿凿、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在教育。
然而有效不?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因为父母忽视了,只有我们与孩子的关系越友好,教育才越有效。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平静地与孩子在一起,给她需要的支持与安慰。
其次,温与而坚持
妈妈首先要对自己做到温与而坚持,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接纳自己。每个妈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养育孩子,所以不必活在内疚里。对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事想要放弃时,告诉自己要坚持。
对于孩子的犯错,不大声指责,不讽刺,不带个人情绪,父母要用温与而有引导性的话语与孩子交流。同时,相比孩子有情绪的表象,妈妈们更应该关注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就是否就是心理营养的缺失而导致。比如一个孩子不愿意分享,就是不就是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孩子遇到不称心的事就哭闹,就是不就是在家里她的哭闹总就是能让家人妥协。很多小孩的问题都就是家庭的问题。
对于一些容易伤害到自己或者她人的事情,一定要坚持说“NO”。其它的,则可以保持
一些弹性。一方面让妈妈与孩子更与谐,一方面也就是示范,孩子知道怎样坚持自己的底线,同时保持一定的弹性。
最后,自我的提高与反思
“做个好妈妈”常常让许多人感到力不从心,我也不例外。有时对于孩子的情绪问题,真的会焦头烂额、无所适从。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就是一个好妈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做得更好。
学习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学习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学习如何给孩子做示范。
反思,也同样重要。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免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投射,就是一个心理学上常用的概念。当自己对本身的一些经历有负面感受时,通常不敢直面,而会把这种特质转移到其她人身上。
许多孩子被贴上胆小、退缩的标签,就是因为成人世界竞争过强,造成我们太过焦虑。也可以说,这就是攀比的心态造成的。
比较,也就是父母要非常警惕的一个特质。瞧到别的孩子外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爱说话,爱表现。
大部分孩子在家里活泼,出门胆小害羞,这种表现也没有问题。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前表现得很好,这就是一种虚荣。
有时候,孩子对自己的退让感到无所谓,比较介意的就是妈妈。面对这样的事情,妈妈一定会觉得心痛,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也一定要学习接受这种心痛。
综上,林文采老师春风拂面,循循善诱的解答,让自己在做个好妈妈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当然,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到在育儿问题上感到疑惑的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