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等,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
在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测试和分析。
一、土壤粒径分析实验方法1.混合土壤与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分级筛网中;2.将分级筛网的粗细筛子按顺序从上到下放置,将混合土壤悬浮液倒入最上面的筛子中;3.用水冲洗分级筛网,清洗土壤颗粒后,将每个筛网上的土壤颗粒干燥并称重;4.根据每个筛网上土壤颗粒的重量,计算出不同粒径的百分比。
二、土壤质地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容器中;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混合,静置片刻;3.利用实验室设备或称量仪器,测量容器中土壤和水的总重量;4.将容器放入烘箱中,干燥样品至恒重;5.再次测量容器中土壤和水的总重量;6.根据土壤和水的重量差,计算出土壤颗粒的质量百分比;7.根据质量百分比,判断土壤质地。
三、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至恒重;2.称量干燥后的土壤质量;3.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放入预先称好的量筒中;4.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酒精,使土壤颗粒充分与酒精接触;5.迅速取样量,用天平称量;6.根据差值计算出土壤的水分含量。
四、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先进行干燥至恒重;2.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研磨成细粉,过筛筛去大颗粒;3.取一定质量的细粉状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4.加入浓硫酸,充分混合后在水浴上加热,加热时间视土壤样品特性而定;5.冷却后,加入稀盐酸,使混合溶液中的硫酸被中和掉;6.用水稀释,将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湿法氧化;7.过滤出有机质含量溶液,用测定仪器进行分析计算。
五、土壤酸碱度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加入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2.将土壤和水的混合溶液静置,使其沉淀;3.取出上清液,用PH计或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篇一: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土壤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前言:在林业生产中,土壤是生产良种和壮苗的基础。
在选择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区划苗圃地时,必须土壤的宜林性质。
促使林木种子丰产和培育壮苗,也必须采用土壤培肥措施。
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造林地土壤的宜林特性,将苗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
在天然林中,土壤与森林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
森林的生长、森林的类型、森林的分布和自然更替都受土壤因子的制约。
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
但银杏生长缓慢,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实,并且产量低。
通过嫁接、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加强经营管理,可使银杏早实丰产。
银杏丰产栽培应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目前江苏的大佛指、家佛手、洞庭皇;浙江及广西的园底佛手、山东的大金坠、大园铃等均属名优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遵循区域化原则,将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
关于银杏一些详细情况请参考:关键字:土壤理化性质银杏1.土样基本情况采样时间:20xx-09-02地点:林业楼前的一片小树林人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娟,于龙,张家铭,刘通,陈布凡层次:A0层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上种了一片草地,还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2.实验概况本实验在20xx-09-02~20xx-11-04于林业楼123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为我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实验项目(1)样品采集与保存:表层混合法,环刀采样法。
(2)土壤密度测定:烘干称重法(3)土壤样品的处理:研磨与过筛的方法(4)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5)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测定:Twrin法(6)土壤速效K的测定:醋酸铵浸提法,原子吸收光度计法4.总结经过这学期的实验课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实验课程安排有点少,一次实验持续的时间也较少。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还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土壤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理化特性。
2. 分析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适宜作物种类。
3. 探究不同土壤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类型土壤样品:黏土、砂土、壤土- pH测定试剂盒- 化肥样品:氮、磷、钾- 植物种子:小麦、南瓜、红莓- 标准试验仪器:天平、试管、玻璃棒、pH测试仪等。
2. 实验步骤:I.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a. 取不同类型土壤样品,并将其干燥至恒定质量。
b. 研磨土壤样品,通过粉碎器将样品研磨成粉末状。
c. 使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放入试管中。
d.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在样品中混合均匀。
e. 使用pH测试仪测定土壤的pH值。
II. 土壤肥力评估:a.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加入硝酸铵提取液。
b. 将样品与提取液充分混合,并静置一段时间。
c. 使用倒置三角杯进行腐殖质含量测定。
d. 使用光谱仪进行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测定。
III. 不同土壤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a. 分别取黏土、砂土和壤土样品,按照相同比例混合制成盆栽土壤。
b. 将小麦、南瓜和红莓种子分别播种在三种不同土壤中。
c. 给予适量的水分、光照和温度,并记录植物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黏土的pH值为6.5,其黏性较高;砂土的pH值为7.2,具有较大孔隙度;壤土的pH值为6.8,兼具黏土和砂土的性质。
2. 土壤肥力评估结果:通过分析腐殖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得出不同土壤的肥力水平。
根据实验结果,黏土富含腐殖质和全氮,适宜种植需要高氮的作物;砂土中全磷含量较高,适宜需要磷素的作物;壤土整体肥力均衡,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3. 不同土壤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经过实验观察,黏土对小麦的生长有利,小麦在黏土中生长较为茂盛;南瓜在砂土中生长最好,其根系发达;红莓在壤土中生长较为健康,且结果较好。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实验 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
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
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1.1 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1)确定采样单元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 5-20 个为宜。
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
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1/ 14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
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
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 1kg 为宜。
土壤测定理化性质方法
土壤测定理化性质方法土壤是地壳表层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的理化性质则是衡量土壤质量和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介绍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一、土壤理化性质的分类土壤的理化性质一般分为两大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特性等指标。
化学性质包括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等。
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一)土壤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的测定1.偏石法:通过目视观察、手感摸测等方法对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初步判断;2.比重瓶法:通过测定土壤颗粒的全重、沉重和浮重,计算得到土壤颗粒的比重;3.筛分法: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再根据不同粒径颗粒的重量百分比计算得到土壤粒度分布。
(二)土壤密度的测定1.堆积法:通过将一定重量的湿土倒入密度筒中,再测定湿土所占据的体积,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容重;2.干贮法:将取样的土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进行质量和体积的测定,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干密度和湿密度。
(三)土壤孔隙度的测定1.全渗滤法:将土壤湿浸到一定高度,计算湿浸后土壤所占据的总体积和固体体积,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孔隙度和容重;2.壤管大气压法:通过壤管将土壤水分压排出来,以测定壤管底部的水压大小,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
(四)土壤水分特性的测定1.原位含水量法:将试样埋入土壤中,埋置一定时间后拔出,测定土壤含水量;2.烘干法:将取样土壤进行干燥处理后测定质量,通过计算干质量与湿质量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土壤含水量。
(五)土壤pH值的测定1.精密pH计法:使用精密pH计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2.指示剂试剂法:使用指示剂溶液与土壤浸出液混合,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pH值。
(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1.加热失量法:将土壤样品进行高温加热,通过测量失去的质量来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2.氧化亚铁法:将土壤样品与氧化亚铁混合,通过水解反应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摘要:土壤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是有效判断土壤状况的方法之一,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重中之重是土壤含量检测的准确性。
相关人员要准确掌握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内容及方法,寻求、分析和研究当前理化性质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应现状及经验提高测定水平,为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提供参考建议,在环境保护方面为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解决对策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的理化性质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参与重要区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进程和地表物质循环。
例如土壤中的有机碳不但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容重和孔隙率是土壤物理性质中的重要指标,对生态水文过程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测量过程及测量方法虽然简单,但仍会存在各种系统偏差与计算误差。
本文根据以往专家的经验与策略,结合现实情况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准确性、稳定性。
土壤的理化性质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气候、母质、地貌等环境因素,也有农业、放牧等人为因素。
专家对影响土壤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地表岩性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决定了岩石的化学、矿物学和物理性质,显着影响土壤养分、质地、容重和水力特性[1]。
例如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与其他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特有的石漠化现象,标高与坡度在尺度上有很强的相关性小流域,进而影响斜坡生态水文过程。
而开垦、放牧和采伐森林等活动会导致土壤性质发生变化,生态脆弱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更大,这些地区的土壤特性和影响因素值得特别关注[2]。
一、土壤理化分析的主要内容目前经常使用的土壤理化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
1.土壤分析。
主要是分析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包括酸碱度、盐度、肥力特性等,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壤改良分类等方面奠定基础。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一、目的要求1、学习土样采集以及环刀使用的方法。
2、掌握使用土样的性质特点来区分各层土壤。
二、实验原理在105-110℃温度下,使土壤的重力水、毛管水、膜状水以及吸湿水均变成气态水而蒸发掉,而结构水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被分解。
根据失去水分的重量,即可计算出土壤水分的百分含量。
利用一定容积的环刀切割自然状态的土壤,使土壤充满其中,称量后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壤质量,即为容重。
本方法适用于除坚硬和易碎的土壤以外各类土壤容重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环刀:容积100cm3;钢制环刀托:上有两个小排气孔;削土刀:刀口要平直;小铁铲;木槌;天平:感量0.1 g;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干燥器。
四、方法与步骤1、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剖面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2、土壤水分测定—烘干法3、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五、实验结果观测采样地土壤剖面调查表样地地点: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情人山样地名称:情人山样地编码:02土壤类型:红壤母质(母岩):石灰岩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土地利用方式:公育林地海拔高度:615米经纬度:E 116.6°N 24.33°坡度:28°坡向:西日期:2013年5月7日记载人:由上表格数据可知:样方2的各层次的土壤的干含水量和湿含水量均比样方1的各层次的土壤的干含水量和湿含水量高。
样方1土壤中干含水量最高为19.49%,最低为17.84%;湿含水量最高为16.31%,最低为14.37%。
样方2土壤中干含水量最高为22.56%,最低为21.50%;湿含水量最高为20.75%,最低为17.69%。
说明样方2土样含水量较高,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红外线法
原理:将土壤样品放在红外线 灯下,利用红外线照射的热能, 使土壤水分蒸发掉,以测定土 壤含水量. 优点:速度快,一般7~15分钟 即可,时间不宜太长,有机质 含量多的样品,3~7分钟即 可,以免引起有机质炭化,造 成误差。
(二)中子仪法
优点:中子仪法可以定时、定点、在保持土壤原状的情况下, 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 原理:从放射源放射出快速中子,快中子一旦碰撞原子核,即 可能被散射或吸收,逐渐失去能量而减速成为慢中子。碰撞原 子核的质量愈小,减速的比例愈大,特别是碰撞氢原子核,中 子的减速最大。在单位体积的土壤中快中子的 减弱与土壤中氢的含量成比例,而土壤中的氢 主要是水分中的氢。因此,根据探测器上捕获 慢中子(即热中子)数量的变化,即可测定单 位土体中的含水量。
五、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根据手感,可分为五级: 干:土壤放在手中没有水分感觉,碎后不能用手捏在一起; 潮:土壤用手能捏在一起,用手摸时有凉的感觉; 湿:用手捏时,可以在手指上留有印痕; 重湿:用手捏时,可以使手湿润; 极湿:用手捏时,有泥水挤出。 以上对湿度的描述只不过是将湿度作为 一种形态特征来看待,实际上土壤水分 是重要的肥力因素。
酒精燃烧法
原理:利用酒精与水相溶解以及酒精易燃的特性,使酒精在样 品中燃烧生热,将水分迅速蒸发干燥。酒精燃烧时,火焰距土 面2~3cm,样品温度约70~80 ℃,当火苗熄灭前的几秒钟,火 焰下降,土壤温度上升到180~200 ℃,然后很快下降到85~90 ℃,并缓慢冷却。 应用条件:本方法由于高温阶段时间短,样品中有机质及盐类 损失甚微,但有机质含量高于5%的样品,也不适用。 特点:快速,20分钟左右,适用于在田间进行快速测 定。
(三)TDR法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方法
1、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土壤的肥沃程度。
因为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
测定原理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Cr2O-27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其反应式为: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与有机质作用: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硫酸亚铁滴定剩余重铬酸钾的反应: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测定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60目筛子(<0.25mm)的土壤样品0.1—0.5g(精确到0.0001g)(0.3000),用长条腊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缓缓准确加入0.136mol/L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10ml,(在加入约3ml时,摇动试管,以使土壤分散),然后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
2.预先将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将试管放入铁丝笼中,然后将铁丝笼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中液体沸腾发生气泡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擦净试管外部油液。
3.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小心仔细地全部洗入250ml的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70ml,保持其中硫酸浓度为1—1.5mol/l,此时溶液的颜色应为橙黄色或淡黄色。
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4滴,用0.2mol/l的标准硫酸亚铁(FeSO4)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过绿色、淡绿色突变为棕红色即为终点。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ppt课件
风干后的土样平铺在平整木板或塑料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压碎 ,经过初步压碎的土样,如果数量太多,可以用四分法分取,并用1mm孔径的筛子过筛。未通过筛子的土粒,必须重新压碎过筛,直至全部通过筛孔为止;但石子切勿碾碎,应并入砾石中处理
四分法对角取样
3、贮存
过筛后的土样经充分混匀,然后装入玻璃塞广口瓶或塑料袋中,内外各具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深度、筛孔、采样日期和采样者等项目。所有样品都须按编号用专册登记。制备好的土样要妥善贮存,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害气体的污染。一般土样保存半年至一年,直至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才能弃去。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方法与原理
测定原理:样品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经浓H2SO4消煮分解,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即可把NH3蒸馏出来。用H3BO3吸收,以标准酸滴定,求出全氮含量。 K2SO4在消煮过程中起提高H2SO4溶液沸点的作用,其浓度一般应控制在 0.35—0.45g/ml 。 CuSO4在消煮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加速有机氮的转化。当有机质全部消化完后,消煮液呈清澈的蓝绿色。Se粉是一种高效催化剂,但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氮素损失。
(1)剖面土样的采集
为了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除了研究表土外,还常研究表土以下的各层土壤。这种剖面土样的采集方法,一般可在主要剖面观察和记载后进行。必须指出,土壤剖面按层次采样时,必须自下而上(这与剖面划分、观察和记载恰恰相反)分层采取,以免采取上层样品时对下层土壤的混杂污染。为了使样品能明显地反映各层次的特点,通常是在各层最典型的中部采取(表土层较薄,可自地面向下全层采取)。这样可克服层次间的过渡现象,从而增加样品得典型性或代表性。样品重量也是1公斤左右,其他要求与混合样品相同。
土壤功能地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功能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功能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土壤功能地理的基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提高学生对土壤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地点:XX地区2.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2021年X月X日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4. 实验器材:土壤取样器、GPS定位仪、记录本、相机、土样袋、烘箱、天平、pH计、电导率仪等。
三、实验步骤1. 野外调查(1)选择实验地点: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进行野外调查。
(2)确定调查点:利用GPS定位仪确定调查点的经纬度坐标,记录相关信息。
(3)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取样器采集不同土层(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样品,并记录样品的采集深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4)观察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结构,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等特征。
(5)植被调查:调查植被类型、生长状况、覆盖率等。
2. 室内分析(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指标。
(3)土壤水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等指标。
(4)土壤养分有效性分析: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地区土壤pH值范围为5.5-7.5,有机质含量在1.0-2.0%之间,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1-0.3%、0.1-0.3%、1.0-2.0%。
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壤结构较好,水分含量适中。
2. 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酶活性较高,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为0.5-1.5U/g、0.5-1.5U/g、0.5-1.5U/g。
实验3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摘要: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样本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分析、土壤颜色测定、土壤水分特性分析以及土壤pH值测定等。
1.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质地、颜色、水分特性以及pH值等是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性质对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2.实验目的-了解土壤质地分析方法及其结果的解释;-学习土壤颜色的测定方法与标准;-掌握土壤水分特性分析的方法;-熟悉土壤pH值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
3.实验仪器与试剂-土壤取样工具(锹、小铲等);-土壤筛网;-平板比色计;-pH计;-瓶装蒸馏水;-试管、试管架、玻璃仪器等。
4.实验步骤4.1土壤质地分析4.1.1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细碎处理;4.1.2按照质地分析流程观察和判定土壤质地类型,并记录结果;4.1.3解释不同质地土壤对水分保持和透气性的影响。
4.2土壤颜色测定4.2.1准备土壤样本,将其分成干/湿两份;4.2.2参照颜色标准卡,使用适量的干土壤样本对比观察其颜色,并记录结果;4.2.3使用适量的湿土壤样本对比观察其颜色,并记录结果;4.2.4解释土壤颜色与土壤中有机质和氧化状态的关系。
4.3土壤水分特性分析4.3.1收集土壤样本,并进行细碎处理;4.3.2按照水分特性测定流程测定不同含水量下土壤的体积和重量,并计算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4.3.3解释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4土壤pH值测定4.4.1准备土壤样本,将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体积比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4.4.2使用pH计测定土壤与蒸馏水混合液的pH值,并记录结果;4.4.3解释土壤pH值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科学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方法,以及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
通过实验,加深对土壤性质的理解,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土壤的理化性质是指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分布和相互作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通过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状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蒸馏水、酚酞指示剂、浓硫酸、氢氧化钠、过硫酸钾、盐酸、硫酸铵、碳酸氢钠、硫酸锌、钼锑抗、氢氧化钠、硫酸铜、无水乙醇、硫酸铵、氢氧化钠等。
2. 实验仪器:pH计、烘箱、电子天平、锥形瓶、烧杯、漏斗、玻璃棒、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皿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1)在实验地点随机选取5个点,挖取土壤样品,每个点挖取约500g。
(2)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摊开晾干,去除植物残体和石块。
(3)将晾干的土壤样品磨碎,过2mm筛,混合均匀,备用。
2. 土壤pH值测定(1)称取2.0g土壤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振荡充分混合。
(2)静置30min,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3.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1)称取2.0g土壤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浓硫酸,小火加热至溶液呈蓝色。
(2)冷却后,加入10ml蒸馏水,振荡充分混合。
(3)静置30min,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4)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充分混合。
(5)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摇匀。
(6)取1.0ml待测液于比色皿中,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在波长665nm下测定吸光度。
(7)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4. 土壤全氮含量测定(1)称取0.2g土壤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ml过硫酸钾,小火加热至溶液呈蓝色。
农业实验生态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方法。
3. 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 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土壤肥力测定目的:了解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土壤肥力测定的基本方法。
方法:(1)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根据测定结果,评价土壤肥力状况。
结果:通过测定,发现实验土壤pH值为6.5,有机质含量为1.2%,全氮含量为0.12%,速效磷含量为10mg/kg,速效钾含量为100mg/kg。
根据测定结果,该土壤属于中等肥力水平。
2. 实验二:作物需水量测定目的:了解作物需水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需水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1)选择典型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在不同生育期进行水分测定。
(2)采用土壤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3)根据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计算作物需水量。
结果:通过测定,发现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需水量分别为200mm、300mm和200mm。
玉米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需水量分别为150mm、300mm和150mm。
3. 实验三: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目的: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方法:(1)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循环。
(2)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如太阳能、化学能等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3)结合农业生态系统实际情况,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存在以下特点:(1)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连续性和地域性。
(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性和非循环性。
(3)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灌溉、优化作物结构、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等。
三、实验结论1. 土壤肥力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施肥。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案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案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为评价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旨在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肥力的状况,为该区域的土壤肥料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研究范围
本研究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指标包括:土壤酸碱度、土壤温度、
容重、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盐量、重金属离子含量、养分种类及
其释放量等。
三、实验设计
1.采样:在确定研究区域的基本地理环境特征后,沿着抽样线多点采样,每个点进行0-20cm与20-40cm共计取2-4个样点,以获取比较均匀
的数据;
2.测试:取样后将土壤样品放入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的检测,检测内
容包括:酸碱度、温度、容重、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盐量、重金
属离子含量、养分种类及其释放量等方面的测定;
3.结果分析:将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相应地结合图表,对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深度及不同耕作层次上的变化情况进行归纳,
最终给出相应区域土壤肥力水平的整体评价结论。
四、数据处理
1.标准化:将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结果数据作标准化处理,除去数据之
间的差异,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价结论;
2.比较:将标准化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各项指标结果分。
识别土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识别不同类型土壤的方法。
3. 学会运用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土壤分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的性质受到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观察土壤的物理性质(如颜色、质地、结构等)和化学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等),可以识别土壤的类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砂土、壤土、粘土等)。
2. 实验仪器:放大镜、pH试纸、土壤筛、天平、烧杯、滴定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质:- 颜色:观察土壤的颜色,如黄色、红色、灰色等。
- 质地:用手触摸土壤,感受其质地,如砂性、壤性、粘性等。
- 结构:观察土壤的结构,如单粒结构、团粒结构等。
2. 测定土壤的pH值:- 使用pH试纸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
3. 分析土壤的化学性质:- 使用土壤筛对土壤样品进行筛分,分别测定不同粒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 使用滴定管测定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含量。
4. 根据观察和测定结果,对土壤进行分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 土壤样品A:颜色为黄色,质地为砂壤性,结构为团粒结构。
- 土壤样品B:颜色为红色,质地为粘壤性,结构为单粒结构。
2. pH值测定结果:- 土壤样品A:pH值为6.5。
- 土壤样品B:pH值为4.5。
3. 化学性质分析结果:- 土壤样品A:有机质含量为2%,阳离子含量为Ca2+、Mg2+,阴离子含量为HCO3-、SO42-。
- 土壤样品B:有机质含量为1%,阳离子含量为Al3+、Fe3+,阴离子含量为CO32-、HPO42-。
4. 土壤分类:- 土壤样品A:根据观察结果和化学性质分析,可判断为壤土。
- 土壤样品B:根据观察结果和化学性质分析,可判断为酸性土壤。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识别不同类型土壤的方法,了解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土壤分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
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
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1.1土壤样品的采集1.1.1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1)确定采样单元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
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
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
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
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1kg为宜。
其方法是将混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将其中一对角线的两份弃去,如所剩样品仍很多,可重复上诉方法处理,知道所需数目为止。
采集含水较多的土样时(如水稻土),四分法很难使用,可将各样点采集的烂泥状样品搅拌均匀后,再取出所需数量。
将采好的土样装袋,土袋最好采用布制的,以保持通气。
(5)制作采样标签及采样记录选用耐浸润的纸签(牛皮纸或硫酸纸),用铅笔在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深度,土壤名称,编号及采样人等,一式两份,土袋内外各放一份。
同时做好采样记录。
1.1.2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即按土壤发生层次的采样。
首先在能代表研究对象的采样点挖掘1×1.5m左右的长方形土壤剖面坑,较窄的一面向阳,作为剖面观察面。
挖出的土应放在土坑的两侧,而不要放在观察面的上方。
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
根据剖面的土壤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及植物根系分布等,划分土层。
按研究所需了解的项目逐项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然后至上而下逐层采集样品,一般采集各层最典型的中部位置的土壤,以克服层次之间的过渡现象,保证样品代表性。
每个土样质量1kg左右,将采集的样品放入样品袋,写明标签(同上)。
(1)土壤诊断样品采集为找出造成某些植物发生局部死苗失绿,矮缩,花而不实等异常现象的原因,必须对土壤进行某些成分的分析测定。
一般应在发生异常现象的范围内,采集典型土壤样品,多点混合,同时在附近采集正常土样作为对照。
(2)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淋溶和蒸发是造成土壤剖面中盐分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类样品的采集按垂直深度分层采取。
即从地表起每10cm或20cm划为一个采样层,取样方法多用“段取”即在该取样层内,自上而下,全层均匀的取土,这样有利于土壤储盐量的计算,或绘制土壤盐分分布图。
研究盐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的特点时,则多用“点取”即在各样取样层的中间位置取样。
此外,应特别注重采样的时间和深度,因为盐分上下移动受不同时间的淋溶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很大。
(3)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样品采集如测定土壤容重和空隙度等物理形状,需要原状土样,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采取。
采取土壤结构性的样品,必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经接触不变形时分层采取。
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变形尽量保持土壤的原状,如受挤压变形的部分要去掉。
土样采后要小心装入铁盒。
其它项目土样根据要求装入铝盒或环刀,带回室内测定。
1.1.3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1)新鲜样品的处理和贮存某些土壤成分如低价铁、铵态氮、硝态氮等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
为了能真实的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和分析。
先挑除非土壤物质,再通过2mm筛(或用玻璃棒或塑料棒将样品弄碎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时,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口袋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速冻固定。
(2)风干样品的处理和贮存1)风干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或无污染的纸、塑料布),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日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风干过程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及加速干燥,同时剔出非土壤物质。
2)过筛A、一般化学分析试样将风干后的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或用研钵研磨,并将植物残体(细小的植物须根,可用静电吸引的方法清除),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出干净。
压碎或研细的土样要全部通过2 mm(或1 mm)孔径筛为止(可供pH值,盐分,交换性能,以及有效养分的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2 mm(1 mm)孔径筛的土样用多点法取出50 g-100 g继续碾磨,使之全部通过0.25 mm孔径筛(供有机质,腐殖质组成,全氮,碳酸钙等项目的测定)。
再将通过2 mm(1 mm)孔径筛的土样用多点发取出50 g-100 g继续用研钵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 mm孔径筛(供矿质成分,全量分析等项目的测定)。
B、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其处理方法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除在覆盖,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环节中,不接触金属器具,以防污染外,其它各环节要用木、瓷、竹或塑料工具。
筛要用尼龙筛。
过0.149 mm 孔径筛时,要用玛瑙研钵研磨,具体操作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
处理好的样品应放在塑料瓶中保存。
C、颗粒分析试样将风格土样反复碾碎,使之全部通过2 mm孔径筛。
留在筛上的随时称量后保存,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量,以计算石砾的百分比含量,然后将土样混合后盛于广口瓶内作为颗粒分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用。
若再土壤中油铁锰结核,石灰结核,铁子和半风化体,不能用木棍碾碎,应细心捡出称量保存。
注:观测采样地土壤剖面调查表<1>.剖面层次:O层――腐殖质层,已分解或半分解的枯枝落叶粗有机物质为主的土层A层――表层,位于地表或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B层――位于A层之下的发生层,完全或几乎完全失去岩石结构层次过渡:1).明显程度A:突然过渡:过渡层厚度小于2cm;B:明显过渡:过渡层厚度为2-5cmC:逐渐过渡:过渡层厚度为5-12cm;D:模糊过渡:过渡层厚度大于12cm2).过渡形式A:平整过渡:过渡层呈水平或近于水平;B:波状过渡:指过渡层形成的凹陷,其宽度超过深度,如舌状;C:不规则过渡:指过渡形成的凹陷,其深度超过宽度;D:局部穿插型过渡:指过渡出现中断现象。
3)土壤颜色可采用门塞尔比色卡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
颜色描述可采用双名法,主色在后,副色在前,如黄棕、灰棕等。
颜色深浅还可以冠以暗、淡等形容词,如浅棕、暗灰等。
黑;暗栗、暗棕、暗灰;栗、棕、灰;红棕、黄棕、浅棕;红、橙、黄、浅黄、白。
<2>.水分状况:干,润,潮,湿四种程度<3>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
土壤层次:包括O层、A层、B层3个主要层次,各层次判断标准如下O层:已分解的或半分解的枯枝落叶粗有机物质为主的土层。
A层:位于地表或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
它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聚集有与矿质组分充分混合的腐殖化有机质,且B层和E层性质不明显。
·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
B层:位于O、A层之下的发生层,完全或几乎完全丧失岩石构造,并具有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征:·聚积有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二氧化硅。
·碳酸盐的淋失。
残积三二氧化物的富集。
·有大量三二氧化物胶膜,使该层具有较低的亮度、较高的彩度和较红的色调。
具粒状、块状或棱柱状结构。
土层深度:以cm表示,测量并记录各发生层的实际厚度。
土壤结构持性:土壤具有黏结、黏着或抗变形、裂断等的属性。
土壤结持性在土力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土壤的结持常数:也叫阿德堡极限(Atterberg limits)最早由Atterberg (1911,1912)提出,土壤显示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的含水量范围(上、下限),对于每种土壤都是一定的值。
因此,叫常数。
结持常数包含有:下塑限、上塑限、塑性值、粘着点、脱粘点等,均以含水量表示,而且都是可以具体测定的。
土壤结持性描述方法:有人按照干湿程度分:湿、潮、干。
湿时粘、潮时坚、干时硬。
又有人依据土壤湿度由干到湿依次分为 1.坚固结持性 2.酥软(或酥脆)结持性 3.可塑结持性4.粘韧结持性 5.浓浆结持性6.薄浆结持性。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2 土壤水分测定—烘干法进行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实际含水状况,以指导农业生产。
二是为了得知风干土样水分的含量,以计算以干基为基础的分析结果。
前者目前测定方法很多,如负压计法等,土壤物理分析中有详细的介绍。
后者因其含水量较少,需要测定的精度较高,最好采用烘干法(也可用于田间土壤含水测定),因此本实验仅介绍此法。
2.1原理在105-110℃温度下,使土壤的重力水、毛管水、膜状水以及吸湿水均变成气态水而蒸发掉,而结构水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被分解。
根据失去水分的重量,即可计算出土壤水分的百分含量。
2.2操作步骤取一个空铝盒——编号后放入105-110℃烘箱烘2 h——于天平称重并记录为W0。
取土样10 g平铺于铝盒中——称重并记录为W1——将铝盒盖倾斜放在铝盒上并置于烘箱中——加热至105-110℃并恒温干燥6-8 h(一般样品烘干6 h,含水较多,质地较粘重的样品烘8 h)——取出将盒盖盖严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20-30 min后称量计为W2——再将铝盒放回105-110℃的烘箱中——继续烘3-5 h 后冷却称重计为W3(两次称重差应<3 mg,否则再继续烘至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