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新城发展历史和现状

合集下载

珠江新城概况

珠江新城概况

珠江新城概况珠江新城位于北二环与东二环的交汇处,占地约1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容纳25000个家庭,常住人口达8万人,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新区。

建成的珠江新城集合城市所有单元,将完善的学校、大型超市、综合百货、特色商业街区、运动场馆、医疗机构、服务管理等设施为一体。

简介珠江新城——十年蓄势,浴火凤凰。

金融中心、高端服务业中心、文化中心和跨国公司总部中心……珠江新城的崛起,标志着广州作为中国三大城市之一的特殊地位;她的功能,把广州从省会城市推向影响整个南中国的现代大都会,其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

1992年开始规划的珠江新城,用地规模6.19平方公里。

珠江新城建成后以冼村路为界,分东、西两区,东区以居住为主,西区以商务办公为主,两区以珠江滨水绿化带和东西向商业活动轴线贯通。

在广州城市中轴线和珠江新城景观轴的交汇处,规划拟建多个标志性建筑,如广州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重要公共设施,中轴线广场群、海心沙市民广场等。

人口规模预测可达17-18万,提供近30万个就业岗位。

地区性质为21世纪广州市中央商务区(GCBD21)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统筹布局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和行政等多种功能,成为推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是集中体现广州国际性城市形象的“窗口”。

城市主次干道将珠江新城划分为14个街区。

规划功能区由东至西主要有以下几个:西区A、E、I区,A区以商务办公为主,E区为商住区、I区为商务办公与商住综合区。

中轴线区域B、F、J区,B区为入口广场与金融办公区,F区为商贸办公区与中央广场,J区为商务办公区与文化广场。

东1区C、G、K区,为自然村址与村留商主用地。

东2区D、H、L区,D区为商务办公与商住综合区,H 区为别墅区与珠江公园,L区为商住用地。

东3区M、N区,M区为文化娱乐综合区与赛马场,N区为商住珠江新城与酒店区。

作为广州市21世纪城市中心商务区硬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珠江新城未来的发展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仍将拥有其他地区缺乏的发展优势,比如大型的开发规模、较强的综合性、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以及区域的中心作用等等。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五大经济中心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广州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将从广州城市发展进程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广州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城市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

在开放前,广州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城市,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相对不发达。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开始以经济特区的形式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和创新型企业,广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同时,广州通过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如今,广州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市政设施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广州的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经济发展强劲。

广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被誉为"南国商都"。

广州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在服装、电子产品、船舶制造、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其次是人口密集。

广州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密度较高。

高人口密度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但也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再次是文化多元。

广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各种民族和宗教信仰在此共存。

广州的文化多样性为城市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动力。

然而,广州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人口问题。

由于广州的人口密度过高,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社会管理压力大等问题。

其次是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空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需要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广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广州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的水平。

同时,广州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珠江新城的发展趋势

珠江新城的发展趋势

珠江新城的发展趋势
1.城市化趋势:珠江新城作为广州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新型城市中心,未来将继续加强城市发展建设,增强城市化和国际化特色。

2.经济发展:珠江新城区域内有许多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产业等重要产业,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创新型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内外资金和技术的持续投入,珠江新城将逐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4.绿化建设:珠江新城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建设,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生态环保水平。

5.人文氛围:珠江新城将梳理和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增强区域的文化氛围,打造具有时代气息、活力和文化底蕴的新城区。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调研背景 (1)1.2调研范围 (1)1.3调研方法 (1)1. 4 CBD专题研究 (2)1.4.1 CBD概念理解 (2)1.4.2 CBD类型 (2)1.4.3 CBD结构布局 (2)第二章调研内容 (3)2.1用地性质 (3)2.1.1规划历史与对比 (3)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4)2.1.3现状用地构成 (5)2.1.4分析 (5)2.2空间形态结构 (6)2.2.1空间形态布局 (6)2.2.2天际轮廓 (8)2.3建筑现状 (10)2.3.1建筑质量分析 (10)2.3.2建筑高度分析 (10)2.3.3建筑风貌分析 (11)2.3.4综合评价 (11)2.4交通分析 (12)2.4.1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2.4.2车行系统分析 (13)2.4.3人行系统分析 (13)2.5.公共空间体系 (14)2.5.1公共空间结构 (14)2.5.2公共空间类型 (15)2.5.3公共空间尺度 (16)2.5.4行为活动 (16)2.5.5地下公共空间 (18)2.5.6小结 (18)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2.6.1景观分析 (19)2.6.2视线分析 (20)2.6.3绿化植被 (21)2.7公共服务设施 (22)第三章综合评价 (23)附件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第一章调研背景1.1调研背景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明确了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全长12公里的广州城市新中轴范围。

新中轴线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

广州珠江新城及亚运村考察报告

广州珠江新城及亚运村考察报告

广州珠江新城及亚运村考察报告为借鉴广州市重点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更好地开展前海片区的相关规划编制工作,5月23日至24日,由前海办喻祥和陈立新两位副主任带队,城市设计处、建筑设计处、土地利用处、市政交通处、直属二局、深规院和西北市政院等单位的相关人员一行19人赴广州市参观学习,市前海管理局也派员参加了本次考察工作。

考察团与广州市规划局、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办公室、地下空间开发办公室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并实地参观了花城广场和亚运城的规划建设情况,重点对新区土地整备、开发模式、水系规划、地下空间、地下交通、集中供冷、垃圾输送以及综合管沟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珠江新城概况珠江新城规划范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以广州大道为界,东抵华南快速干线,将容纳17万-18万居住人口。

珠江新城中心区域包括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第二少年宫、超高双塔和电视观光塔在内的七大标志性建筑和37栋商业大厦已建成。

形成珠江与城市新中轴线交汇的城市景观中心,规划定位为21世纪广州中央商务区(CBD)核心。

珠江新城总用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1496万平方米,共划分为14个20—40公顷的街区,分为商务行政办公街区、高层居住街区、金融贸易街区、文化活动街区、商业购物街区等,规划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

珠江岸线天际轮廓线与北部天河体育中心、88层中信广场共同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波浪形天际轮廓线。

而北岸两幢超高双塔与南岸电视观光塔三足鼎立,两岸三塔成沿江美景。

二、亚运城概况广州亚运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中东部,规划中的广州新城东北部,用地范围包括京珠高速公路及地铁四号线以东,清河东路以南,莲花山水道、石楼涌和小浮莲山以西,规划中的长南路以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737平方公里,规划净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是第16届亚运会最大的一项亚运工程项目。

广州珠江新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州珠江新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T U 9 8 4
文 献标 识 码 :A

并 出现 了 专 业 化 的倾 向


广 州通 过 提 高土 地 利用 价值 调 整 中心
、 、
2
如 C B D 的兴 起


但广 州城 市 中心 区 本质 上

结构 改善 交通 条件 改善 中心 环 境 等措施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广 州 珠 江 新城 规 划 土 地 利 用 规 划调 整 分 析 图

作者简 介 :王 茂 ( 1 9 8 0 ) 男 重 庆 市 人 信 息 产 业 部 电子 第 十 设 计 研 究 院有 限 公 司 规 划 景 观 院 工 程 师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欧 晓 斌 男 建 筑 师 东 南 大 学 建筑 系 建筑 设 计 及 其 理 论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是 新 城 规 划 及 高 层 建 筑 设 计


信 息 服 务职 能 生

、 、
现 状 及 出 现 的 问题 , 分 析 了 问 题 的 根 源 提 出 了 解
广 州 市 的 中 心 区 主 要 集 中在 流 花 地 区
环 市路 东风 路 沿 线
, , ,
活 服 务职 能 社会 服 务 职 能 专业 市 场 行 政
决 对 策 并 阐 述 了 新 城 开 发 建 设 需 要 注 意 的 问题

0 4 2 2 (2 0 0 8 )0 8
0 1 OO 0 4

仍是

个 功 能 混 合 的地 区
广 州 城 市 中心 区

城市更新 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 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优秀的城市更新案例有很多,下面我将列举其中的十个案例,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1.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原为一座老旧工厂区,经过改造和更新,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创意设计、文化交流为一体的艺术区。

更新后的798艺术区保留了原有的厂房建筑,同时引入了大量的艺术机构、画廊、设计工作室等,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人才,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乃至全球的艺术和文化中心。

2.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但在城市更新之前,外滩一带的建筑大多为老旧的民国时期建筑,状况不佳。

经过城市更新,外滩一带的建筑得到了修复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同时引入了众多高端商业、餐饮和娱乐场所,成为了上海的繁华地段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业机会。

3. 广州珠江新城广州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中心的一个新兴商业区,经过城市更新,原来的老旧工厂和居民区得到了改造和拆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中心。

新城引入了大量的高楼大厦,建设了多个国际级的购物中心和高端住宅区,成为了广州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4. 成都宽窄巷子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原为明清时期的老街区。

经过城市更新,宽窄巷子得到了修复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和风貌,同时引入了众多的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店和文化活动,成为了成都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

5. 香港西九文化区香港西九文化区是香港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旨在将西九龙码头改造成一个集文化艺术、表演、博物馆等为一体的文化区域。

经过改造,西九文化区成为了香港的文化艺术中心,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演艺人才,举办了许多大小艺术展览和演出活动。

6.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是杭州市西湖景区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原为一片老旧的建筑群。

经过更新,西湖文化广场成为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商业和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广场,引入了众多的文化活动、时尚品牌和餐饮场所,成为了杭州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娱乐场所。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Zhujiang New Town Core Area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文_吴桂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胡凯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生何力宇 广州零号建筑设计公司 建筑师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市近年建成的CBD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其设计与建设实践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对各阶段工作的成果特点、联系和变化进行评析,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价。

珠江新城核心区(又称广州新中轴珠江新城段)占地1.4km2,经过20余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并获得普遍好评,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州市全市土地面积7434km2,珠江新城核心区占全市面积的0.013%,据统计2015年全市GDP总值为1.8万亿,珠江新城核心区GDP总值990亿, GDP总值占比为5.5%;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城市标志,被誉为广州市的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以来,进行了多次的城市设计探索研究。

通过对其城市设计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我们可以理清其发展的连续性、各阶段的特点、联系和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反馈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广州同时期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总结其过程中的得失可以对广州未来的城市设计及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检讨调整、深化实施、逐步完善等四个阶段。

图6 广州规划院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7 同济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8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总图图9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模型年)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1992年)1992年7-8月,广州市规划局委托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香港梁栢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广州市规划院等三家单位进行“广州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竞赛”,经专家评审后,托马斯公司方案胜出,其方案基本确定了珠江新城规划的总体构架。

广州 珠江新城总结

广州 珠江新城总结

珠江新城已有研究总结报告戚路辉发展历程简述:作为广州CBD的珠江新城,1992年广州市政府委托美国托马斯夫人就珠江新城进行规划,1993年批准实施《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但在1996年上报国务院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没有提及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

2002年4月实施《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直到2003版广州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广州21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区的基本结构是“以体育中心四周和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商务办公区为硬核,以天河中心区和东风路、环市东路沿线地民为核缘,以新城市中轴线南延地区为发展用地储备,以广州大道、江海大道(暂名)为内部交通轴的CBD”。

有论文说是中国通过审批的三个中央商务区之一。

(还待考证)建设问题总结: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市政府曾设想用5到10年时间,把珠江新城打造成一个现代化金融商务中心,但10年过去了,珠江新城仍未能形成设想中的商务环境。

在卖出去的地块中,有2 /3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开发,然而近几年来珠江新城的开发掀起了一股热潮。

广州CBD的发展,主要在于没有考虑市场因素。

CBD不是规划出来的,它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自然产物,只有顺应市场,CBD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

从1992年至2001年底,珠江新城卖地99宗,其中,已建成19宗,在建11宗,没有开发的达69宗,占2/3还多。

珠江新城合同出让地价共102亿元。

广州市原本指望珠江新城土地能为地铁“生财”80-100亿元,但政府急于启动珠江新城开发。

以每平方米2300元的拍卖底价出让,直到2001年底真正到手的仅45亿元。

珠江新城不但没有如期建成广州市的“中央商务区”,而且还成为广州市最大的闲置地。

2002年后建设逐步复苏,2005年商务用地的楼面地价2700多元/平方米(越秀城建),2005年3月,珠江新城住宅用地拍出3348元/平方米。

2006年广州市新出台的“双核心”规划,当年4月12日起,对于在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新设立金融机构总部的,广州政府将一次性奖励500万元,以及预计珠江新城大型配套设施2009年基本投入使用后的刺激,2006年进入发力期;2006年商务用地的楼面地价达到4308元/平方米(富力),2007年楼面地价8357元/平方米的新地王(永恒投资有限公司)。

广州CBD历史沿革和变化

广州CBD历史沿革和变化

广州CBD历史沿革和变化广州市的城市重心历经2200年不变,直至上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从西到东的历史变迁,由此推动了城市中心和商业、商务区的东移,呈现的路径为旧中轴线一环市东一天河北一天河北十珠江新城-天河北+珠江新城+员村。

简言之,其实就是从旧中轴线迁移至新中轴线,而期间的环市东为过渡时期。

一、广州古时商业中心的历史沿革广州历代商业中心基本都是围绕旧城市中轴线发展的,城市旧中轴线是从越秀山上镇海楼开始往南,经过中山纪念堂、市政府、人民公园、起义路,到达海珠广场,这是广州一条逾千年的旧“龙脉”,也是广州早期的经济、政治中心。

唐代时期,广州人口大增,城乡商业发达,城中有三大商业区。

中心是老城区,范围由西向东约由今华宁里至小北路,由北向南约为今越华路至中山路稍南(今省财政厅附近)。

宋代时期,广州商业区,基本以水道为依托。

城内有南濠、玉带濠、东濠、文溪等内河,其中以南濠、玉带濠最为繁华(今惠福路、高第街、濠畔街一带),在区位上与现代的商业中心相当接近。

明清时期,广州城外西关成为通商要地,主要零售商业中心有两个:一是城内的惠爱街和双门底(今北京路北段与中山五路相接的丁字形地段);二是第十甫和上下九甫(今第十甫路和上下九路)。

前者是当时广州市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后者在鸦片战争后,才形成广州第二个商业中心,但其服务行业齐全,尤其是闻名全国的交易接待中心一怀远驿和十三行(今十八甫一带),对西关一带的商业繁荣功不可没。

明清以来,第十甫、人民南、北京路一直是广州传统的商业中心。

民国后,新式轮渡码头和马路在长堤、西堤一带兴建,沿线逐渐集聚了一批大型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形成长堤西濠口第三个商业中心。

二、城市中轴东移:广州CBD逐渐形成并发展(一)从北京路到环市东:CBD勺商业和商务功能走向分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广州向东爆炸式扩张。

环市东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逐渐发展的。

广州珠江新城发展历史和现状

广州珠江新城发展历史和现状

广州珠江新城发展历史和现状1. 前言珠江新城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市政府确定的未来发展重点区域之一。

自1992年提出规划以来,珠江新城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已成为广州乃至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文将从珠江新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2. 发展历史珠江新城的发展起源于1992年广州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其中珠江新城的核心地带是–天河体育中心。

当时,广州市政府决定将天河体育中心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文化、娱乐和居住区,以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珠江新城的规划范围不断扩大,激发了城市发展的巨大动力。

政府大力引入各类资金和项目,推动珠江新城的快速建设。

同时,珠江新城规划中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绿化、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考虑进去,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发展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珠江新城目前已经成为广州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新城内聚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热点。

3.1 金融中心珠江新城的金融中心集聚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包括国内外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这些机构不仅提供了各类金融服务,还加速了珠江新城金融业的发展。

同时,各类金融机构的进驻也提高了新城的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3.2 商业中心珠江新城的商业中心集中了大型综合购物中心、高档百货商店、奢侈品牌店等。

这些商业设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购物和娱乐,推动了新城的商业经济的繁荣。

同时,商业中心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品牌的入驻,提升了新城的国际化水平。

3.3 文化中心珠江新城的文化中心包括大型剧院、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以及众多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这些设施和活动丰富了新城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广州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此外,文化中心还加强了新城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

3.4 科技创新中心珠江新城的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许多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孵化器。

广州城市中心变迁史

广州城市中心变迁史

⼴州城市中⼼变迁史翻看⽼照⽚,不禁感慨,⾃改⾰开放以来,⼴州在'三年⼀⼩变,五年⼀⼤变'的⼝号下,变化如此之快!曾经'不到南⽅⼤厦,不算到了⼴州'的城市地标,到后来的北京路步⾏街、天河路商圈,再到如今的珠江新城、⽩云新城……城市中⼼的变迁,见证着⼴州城市的发展。

⼴州城市中⼼由⽼城区⼀直变迁到新城区,由西往东经历30年发展,终于在2004年底确⽴了天河区将成新城市中⼼分区的规划。

随后经过10年的努⼒,在亚运会带动下,区位配套建设不断的完善,⼴州打造的⾸个新城—珠江新城已经崛起成为⼴州城的繁华核⼼。

南⽅⼤厦亦盛极⼀时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州⼈对外都流⾏说这样⼀句话:'不到南⽅⼤厦,不算到了⼴州。

'可见在沿江西路上的南⽅⼤厦,是⼴州当时的标志,⼈民南路、⼗三⾏商圈是当时⼴州城市最为中⼼的地区。

事实上,1978年改⾰开放起始期,⼴州城区⾯积还不⾜50平⽅公⾥。

上下九⼀鸣惊⼈北京路步⾏街渐⼊佳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州,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商业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样,成为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

许多⼈以为北京路是⼴州第⼀条步⾏街,其实不然,第⼀条步⾏街是上下九。

1995年,上下九正式设⽴为步⾏街,从此带来了'另⼀种兴旺'。

正式成为步⾏街后的上下九,通过管理形式上的变化……⼴州⽼⼀代CBD环市东成⾼端消费地标环市东商圈是上世纪80年代倾⼒打造的CBD。

作为⼴州的⽼牌CBD,环市东路⾃改⾰开放之后,形成⼴州市最早的中央商务区。

⽚内涵盖⽩云宾馆、世贸中⼼、友谊商店、好世界、花园酒店、合银⼴场等⾼档写字楼和酒店,经过数⼗年发展,环市东路的总部经济分布已渐成规模。

天河城风光⽆限天河路商圈烈⽕烹油随着⼴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构想逐步实施,⽼城区作为商业中⼼的传统地位已经受到冲击和削弱,昔⽇繁华的商业街区⽇渐萎缩。

珠江新城发展二十年PPT课件

珠江新城发展二十年PPT课件
21
珠江新城发展历程
珠江新城建设发展调整阶段(2000-2004)
• 西塔(2004)
英国威尔森·艾尔建筑师事务所 2010年正式使用
2021/4/18
22
珠江新城发展历程
珠江新城建设发展调整阶段(2000-2004)
•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观光塔(2004)
英国ARUP QUALIFICATION中标 2009年9月竣工,2010年10月1日对外开放
珠江新城发展二十年回顾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汤黎明
2013.10.12
2021/4/18
1
珠江新城发展历程
时代背景:九十年代初,老邓南巡,广东又成热土
•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世界工厂、高层次服务业聚集、企业总部聚集 • “东进” 六运会、天河体育中心 • “国际化” 《广州市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方案》 • 商业地产市场的繁荣 商务办公繁荣、办公区分散、办公聚集 • 地铁建设的资金来源 珠江新城土地转让金对广州地铁贡献
2021/4/18
14
广州市新城市CBD珠江新 城
珠江新城建设发展调整阶段(2000-2004)
• 《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3)
2021/4/18
15
广州市新城市CBD珠江新 城
珠江新城建设发展调整阶段(2000-2004)
• 《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3)
2021/4/18
16
2021/4/18
发展背景 • 2010年广州亚运会
2021/4/18
29
珠江新城发展历程
珠江新城初步形成阶段(2008-20010)
•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及中央广场建筑设计》(2006)

【房地产失败案例】—广州珠江新城

【房地产失败案例】—广州珠江新城

【房地产失败案例】——广州珠江新城——政府的计划经营让公主变成了灰姑娘1992年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广州市中心城市地位,提出“高标准、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建设“国际化大都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位于广州东部新中轴线上,总用地面积约6.6平方公里。

北接黄埔大道,南达珠江北岸,西临广州大道中,东抵华南大道。

核心地区约1平方公里,商建面积约450万平方米的珠江新城成为政府规划中城市未来的CBD区域。

珠江新城拥有在广州独一无二的黄金地理位置,从功能上来说,珠江新城在过往几大中心街区功能不完善的基础上将金融、信息、行政管理、文化、休闲娱乐集于一身,形成一个综合功能的中心社区来吸引国内外财团的投资与进驻。

新城的文化景观同样也是广州史无前例的。

歌剧院、博物馆、冼星海音乐厅、大型绿地广场、林阴大道,人们想象中国际大都市的每个具体形象都可以预见。

但是从1992年至2001年底,10年间珠江新城卖地99宗,已建成19宗,在建11宗,没有开发的有69宗之多,其中烂尾2宗。

在卖出去的地块中,有三分之二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开发;到2001年底合同地价102亿,但实际只收回45亿;在卖地过程中早已打乱原来规划的地块分割,形成政府失控、投资商无所事从的不良局面。

【失败因素研究】A.定位1993年规划初期珠江新城的定位是,“未来的广州新城市中心、21世纪的CBD”;一个大型综合中心街区。

B.影响因素因素一:在珠江新城的发展过程中,广州地铁随即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广州修地铁这一历史性决策的最后敲定,庞大资金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按国际惯例,融资的核心关键是不动产抵押,而在广州政府的腰包里,珠江新城这块时价上百亿元人民币的土地,当然地成为支援地铁建设的最佳不动产抵押物。

出于大笔融资的需要,广州市政府提出要求:珠江新城应提高开发强度,为地铁建设筹集更多资金。

因此,从1992年10月征地通告颁布开始,广州市政府便以“五统一”的决策来营建这块宝地(即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出让、统一管理)。

广州的变迁故事

广州的变迁故事

广州的变迁故事篇一:《老街新貌》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广州的老城区里,那时候的街道窄窄的,两旁都是骑楼,夏天的时候,邻居们会搬出小板凳坐在门口聊天,扇着大蒲扇,喝着凉茶。

街角的小店总是飘出糖水的甜香味,还有卖云吞面的摊子,热气腾腾,让人垂涎三尺。

那会儿的生活节奏慢悠悠的,人与人之间也更亲近。

随着时间推移,广州变了模样。

旧房子拆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地铁线路四通八达,城市交通越来越便捷。

以前觉得去天河区得花上半天功夫,现在坐着地铁嗖嗖几下就到了。

变化最明显的是珠江新城,那里从一片片农田变成了现代化都市的心脏地带,摩天大楼林立,夜幕降临时灯火辉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城市的皇冠上。

尽管如此,我还是能在某些角落找到那份熟悉感。

比如上下九步行街,虽然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那种热闹非凡的气息依旧没变;再比如沙面岛上的欧式建筑群,它们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

广州就像是个大家庭,既有年轻活力的一面,也不忘保留传统韵味。

每次回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感慨万分。

看着身边快速发展的景象,心里却总想着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

或许这就是成长吧,在不断前进的同时,也要学会珍惜过往的美好时光。

篇二:《味蕾的记忆》说到广州,第一个跳进脑海的就是“吃”这个字。

没错,广州可是出了名的美食天堂!小时候跟着爸妈逛早茶馆,那一笼笼晶莹剔透的虾饺、皮薄馅足的烧麦,还有香脆可口的炸春卷……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那时候,一顿早茶就能让我们全家开心好几天。

后来,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式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从精致的日料到地道的川菜,甚至是远道而来的异国料理,应有尽有。

每当朋友来访时,我都会带他们去尝尝这些新鲜玩意儿,感受一下广州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魅力。

但是不管怎样,对我来说,最难忘怀的还是那些地道的粤菜味道。

无论是藏匿于小巷深处的老字号餐馆,还是街边不起眼的小吃摊位,都能找到令人回味无穷的好滋味。

尤其是冬天里一碗热乎乎的牛杂汤,或是夏日傍晚来份冰镇糖水,简直就是人生一大乐事!如今走在街上,偶尔还能遇见一些坚持传统做法的老店家,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份独特的饮食文化。

珠江新城的发展一年级

珠江新城的发展一年级

珠江新城的发展一年级
以下是我写的关于珠江新城的发展一年级内容,仅供参考:
提到珠江新城,可能大家对它的印象是,特别发达,豪华,气派,高大上,广州的新名片,但是你们可以想象得到今天如此繁华的珠江新城,在20年前仅仅是一个养猪场和农田吗?
从1997年破土动工,到被国务院钦点为三大CBD之一,与北京朝阳CBD、上海陆家嘴CBD齐名。

20年光阴,珠江新城从一片荒芜,城市人口数量低、人员流动少,城建发展落后的区域,到如今的广州城市封面。

流光溢彩,高楼林立,广州东塔、广州西塔与广州塔隔江遥望。

区域内不仅囊括城市地标建筑,利通广场、广晟大厦、富力中心、珠江城大厦和富力盈凯大厦等写高楼也纷纷拔地而起。

总结各大新城迅速崛起规律,都离不开政策的加持。

珠江新城的发展同样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与规划。

从一开始,政府就以“国际化”定位珠江新城的发展——增强基础建设的同时,全面拓宽招商引资,成功引入了1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旗下的170多家项目机构,如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瑞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跨国巨头。

广州东塔投入使用后,以毕马威、花旗银行和金杜律师事务所为主的一批大牌企业将陆续进
驻。

珠江新城凭借政策扶持迅速崛起成为广州CBD,众多产业入驻更助力珠江新城腾飞。

成功也许无法复制,其中得来的经验却值得借鉴。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3、城市建设方面
珠江新城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注重细节和创新。通过合理布局交 通网络、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 游的城市环境。同时,珠江新城还积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绿色建筑 技术和材料等措施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2、绿色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珠江三角洲 主题公园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例如,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公园的 能耗;通过优化布局和景观设计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
3、智慧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 将更加注重智慧化发展。例如,通过建立智能导览系统提高游客的游玩效率;通 过大数据分析为公园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4、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市场的开放,珠江三角洲主题公 园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例如,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项目提高公园的国际 影响力;通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公园的国际化进程。
谢谢观看
三、发展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江新城已经成为广州市的核心区域之一,取得了显著的 发展成果。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经济方面
珠江新城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进驻。这些企 业和机构为广州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税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社会方面
珠江新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包括广州塔、广东博物馆、广 州大剧院等文化场所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这些设施为市民提供了多 元化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选择。同时,珠江新城还拥有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包括多所知名的中小学和医院,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1 引言
广 州 珠 江 新 城 位 于 广 州 市 天 河 区 .北 起 黄 埔
市 中心 区 ,其 发展 源于 广 州 “ 东进 ”与 “ 际 化 ” 国
的战 略 , “ 市 中心 区”上 升 为 “ 1 纪 C D , 从 城 2世 B ” 现 在 又再 次 面临 亚运 所 带 来 的 发展 机 遇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广 州 市先 后 编 制 了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 城 I
87
鞯 肖 骘 薄 潜

量 和 市政 基 础 配 套 高效 多功 能的 现 代 化 C D B 。珠 江新 城 的规 划体 现 了一 种 动 态 完善 的 思路 ,其 未
来 的 发 展 仍 然 主 要 取 决 于 广 州 的 整体 国 际 化 程
I l I 辞 { { 蝌
断提 升 的进 程 中如 何 赋 予 珠 江 新 城 更 准 确 而 又 富 有挑 战性 的定 位 ;二 是 珠 江 新 城 如 何 让 自身 更 好
A S A T Z uin w T wnic niee B TR C : h j gNe o o s rdt a s d o
bet em os m po t n e ta itito h ti ra tc n r ld src fGua ngz hou. Is d ve o t e l pm e nt tse m ed fom he “ s — ntco ex t m r t Ea t A dv n e en ’a d “ ne n ton lz i n’sr t g e acm t’ n I tr a i a iato ’ ta e i s ofGua ngz ou.Issa usd e op d r h t t t ev l e fom ‘ nta ‘ Ce r l

广州珠江新城现代化的奇迹

广州珠江新城现代化的奇迹

广州珠江新城现代化的奇迹广州珠江新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杰出代表。

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卓越的规划设计,珠江新城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城市奇迹。

本文将探讨珠江新城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发展历程广州珠江新城的建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面临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挑战。

政府决定将珠江新城规划为一个现代化的商务中心和生活社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需求。

1993年,珠江新城的规划建设正式启动,政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师和规划专家,进行全面的城市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珠江的自然生态,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成就广州珠江新城的建设成就令人瞩目。

首先,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和完善。

道路、桥梁和交通系统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同时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其次,珠江新城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和景观。

高楼大厦、现代化办公楼、购物中心和豪华住宅林立,彰显了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

沿江的公园和休闲区域给市民带来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珠江新城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娱乐资源。

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成为城市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意的重要场所。

三、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广州珠江新城的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众多的企业、商家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吸引了人才和资源的集聚。

其次,珠江新城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新城的不断扩展,附近的商业区、商务区和住宅区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了当地的产业链和经济效益。

最重要的是,广州珠江新城的建设推动了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商务中心,新城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入驻,促进了贸易和合作的交流,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广州的发展历程

广州的发展历程

广州的发展历程广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以下是广州的发展历程:古代: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的秦朝。

当时,广州是南海郡的治所,被称为南海县城。

在汉朝时期,广州成为交通和贸易中心,与东南亚、阿拉伯和印度等地进行了频繁的商贸往来。

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广州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海港之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广州港的繁荣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移民,使得广州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

当时的广州是富庶繁荣、文化繁荣的代表之一。

清代:由于中国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广州的繁荣逐渐衰退,此后成为一个相对保守的城市。

然而,在清代末年,广州再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广州商会的成立推动了当地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促使广州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工业起步的地方。

近代:20世纪初,广州成为中国的革命重镇。

1911年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就是在广州,广州成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开始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推动了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州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之一,并引进了先进的科技和工业项目,提高了城市的综合实力。

现代化城市建设:近年来,广州致力于提升城市的软、硬环境,实施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项目和改造。

广州市中心的珠江新城和天河商圈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城市形象与城市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总结:广州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的渔村发展成为南方重要的商业港口和现代化城市。

广州不断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致力于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

作为中国南方的中心城市,广州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给其他城市以借鉴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年6月,xx新城规划确定,堪称广州当时最先 进的一个城市规划。
2000年8月,广州市政府公开对xx新城进行规划检 讨,广泛听取民意,这在该市规划史上史无先例,反 响极大。
2002年6月,《xx新城规划检讨》经广州市政府 正式审议通过,xx新城规划经过2年的整理报批,终 于定案。
2、土地开发状况
碧海湾推出 “易投资”计 划
星汇园和漾晴居也作出应 对,拿出了较大的优惠。
新盘天俊花园也不敢贸然 高价开售,据闻,该盘定 价也不超过7000元/平方 米,发展商目的是尽快回 笼资金。
六、未来展望
专家介绍,国际上著名的中央Fra bibliotek务区, 如纽约曼哈顿等,往往需20至30年方初具规 模,30至50年后大体成型。xx新城推出10年, 目前已经完成必备的水、电、交通建设,其 他大型基础设施也陆续进入筹备,从进度来 看,xx新城发展顺利。新的规划将会有力迅 速地带动xx新城的发展。
3、公共设施建设
10年过去了,在基础 设施建设方面广州市已投 入50多亿元人民币,但在 生活配套设施上仍是严重 滞后,仍是令人赧颜的空 白!当然,1997年以后的 xx新城也的确拥有了部分 基础设施:道路变宽敞, xx公园建成,商业服务有 起色,文化、休闲服务有 优势。
三、市政定位、功能配套及分布
2、新规划的布局设置
xx新城中区为贸易中心区,西面依次为信 息中心区、高层公寓区和管理中心区,东 面依次为高级住宅区和综合居住区。
四、xx新城未来发展计划
规划调整遵循三个原则:保证规划延续 性原则,尊重原规划构思和城市设计概念; 保持利益平衡的原则,注意保持按原规划管 理和开发建设形成的既有利益格局不受大的 影响,对已经建成和批出建筑方案的用地原 则上不作调整;提高配套建设标准的原则, 形成一系列城市和社区性服务设施支持体系。
1、xx新城的定位
xx新城占地6.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8万人 (面积人口相当于越秀区),共划分为14个20— 40公顷的街区,包括商务、行政办公街区、高层 居住区、金融贸易街区、文化活动街区、商业购 物街区等,规划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 业、文娱、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 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1、调整后的xx新城,将新增绿地面积, 改善周边环境。
2、空间形态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3、交通将更便利
4、未来土地的开发——住宅开发逐渐淡 出
五、xx新城近年楼市状况
金碧华府以1.1万元的 高价开盘后,见势头 不对,在去年12月1— 7日以6800-7627元/平 方米的价格发售20套 低层单位
南国花园随后 标出4800元/平 方米的新低价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从1992年至2001年 底,xx新城卖地99宗,已建成19宗,在建11宗, 没有开发的有69宗之多,其中烂尾2宗。合同地 价102亿,到去年底收回45亿。住宅面积占出让 总用地面积的57.8%,商务办公用地面积占出让 总用地面积的18%,但经营性的商务办公项目尚 未有一例建成,与政府和公众的预期有较大的 差距。土地开发为“小地块,高密度。”
2、交通状况
xx新城东西向交通主 干道为花城大道,它西接 广州大道,东下穿华南干 线与黄埔区联系,同时与 华南快速干线设互通式立 交。南北向交通主干道为 猎德路,北接天河,向南 跨xx,还有三路公交车直 通xx新城。
二、xx新城发展历史和现状
1、xx新城发展史
1992年初,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开发xx新城。
xx新城简介
一、xx新城概况 二、xx新城发展历史和现状 三、市政定位、功能配套及分布 四、xx新城未来发展计划 五、xx新城近年楼市状况 六、未来展望
一、xx新城概况
1、区位状况
xx新城位于广州东部新中 轴线上,总用地面积约6.5 平方公里。北接黄埔大道, 南达xx北岸,西临广州大 道中,东抵华南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