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分类和治疗原则38823

合集下载

护理休克知识点总结

护理休克知识点总结

护理休克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休克休克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在一定时间内细胞缺氧、代谢紊乱,从而在体循环和组织器官发生功能障碍和衰竭的病理生理状态。

二、休克的分类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扩张性休克和混合性休克。

1.低血容量性休克:指由于失血(外出血、内出血),大量排尿、呕吐、腹泻等引起的有效血容量减少所致的休克。

2.心源性休克:指因心脏泵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导致外周循环灌注不足,血压下降所致的休克。

3.血管扩张性休克:指由于血管内容量扩大、静脉回流、动脉与或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引起的休克。

4.混合性休克:是指以上三种类型的休克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患者的状态,其病理生理机制因各种原因引起。

三、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四肢发绀、多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皮肤弹性差、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乃至无尿、意识状态改变等。

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出现进行性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进行性全身皮肤湿冷,多汗,四肢发凉,白纸板甲,阴厥,尿量明显减少,瞳孔放大,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昏迷。

心源性休克:患者出现皮肤湿冷,多汗,四肢发凉,明显的水肿,体循环阻力下降伴有全身皮肤湿冷,多汗,四肢发凉,脉压差小,心率可快可慢,神志改变,并有肢端暗紫甚至坏死,白纸板甲,血压进行性下降,尿输出减少,瞳孔放大。

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绀,体位低头,烦躁不安,浅而快的呼吸。

脉搏细速,心率快而弱,出汗明显,血压进行性下降或在正常或轻度下降,尿量大幅度减少,甚至无尿,意识状态改变。

四、休克的治疗原则1. 加强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纠正酸中毒,维持心脏功能。

2. 立即纠正休克的原发病,如止血、输液、升高头端等。

3. 尽早纠正休克的电解质紊乱,滞留毒素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

4. 维持一定的组织灌注,改善微环境,预防和治疗感染。

5. 保持感染灶的引流,去除感染灶。

6. 加强呼吸支持,纠正低氧血症。

简述休克救治的基本原则

简述休克救治的基本原则

休克救治的基本原则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由于心血管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循环不足,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良。

休克的及时救治至关重要,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休克救治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休克。

休克的定义和分类休克是指全身出现灌注不足,血压显著下降,导致组织器官不能获得足够氧和养分的一种病理状态。

根据病因和生理表现的差异,休克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每种类型的休克都有其独特的救治原则。

休克救治的基本原则休克救治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ABCDE” 原则,即:1. Airway(呼吸道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应检查患者的口腔、喉咙和气管是否有阻塞物,并清除它们。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或创开气道。

2. Breathing(呼吸功能支持)休克患者的呼吸功能往往受到影响,应及时支持呼吸功能,保证足够的氧供。

可通过给患者提供氧气、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方式实现。

3. Circulation(循环支持)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低血压和心输出量减少,应尽快纠正循环衰竭。

常用的救治手段包括静脉输入大量液体,如晶体液和胶体液,以维持循环容量;同时,针对休克的病理机制,如失血性休克可输血,心源性休克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感染性休克可给予抗生素等。

4. Disability(神经功能评估)休克患者的神经功能常常受损,应及时评估神经功能,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可以通过评估意识状态、瞳孔反射、运动功能等方式来判断神经功能的情况。

5. Exposure(暴露观察)休克患者的病情往往严重,应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暴露患者的身体,观察其肤色、皮温、出血等情况,以及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和观察。

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原则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的休克,常见原因包括创伤、手术和溃疡等。

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原则包括:1. 确定源头并控制出血首先要尽快确定失血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止血。

休克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

休克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

休克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常见于重症患者,特别是外伤、感染和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急性发作过程中。

休克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其发病机制相似,即循环血容量不足或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

因此,治疗休克的原则主要包括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改善心脏功能和维持组织灌注。

常见的休克病因包括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治疗原则是迅速止血与补液。

止血可通过手术修复伤口、介入治疗或者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

补液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循环血容量,可通过静脉输液、血浆或红细胞输注等途径进行。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导致机体炎性反应过度引起的休克。

治疗原则是抗感染、纠正循环动力学失调和支持治疗。

抗感染治疗通常包括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根据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纠正循环动力学失调可通过补充液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机械通气等方式进行。

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正常体温、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支持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治疗原则是保证心脏供氧和改善心脏功能。

保证心脏供氧可以通过纠正缺氧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来实现,如吸氧、调整呼吸机参数和使用降低心脏后负荷的药物等。

改善心脏功能可通过升高心脏收缩力和减低心脏前负荷来实现,如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等。

神经源性休克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导致的休克。

治疗原则是纠正神经系统损伤和维持正常的循环血压。

纠正神经系统损伤可通过手术修复患者的神经损伤或使用药物改善神经功能。

维持循环血压可通过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调整神经损伤所致的血管张力失调等方式进行。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过敏反应导致急性全身性组织缺氧而引起的休克。

治疗原则是迅速停止过敏反应和支持治疗。

迅速停止过敏反应可通过注射抗过敏药物和胃肠减压等方式进行。

常见休克的类型及处置

常见休克的类型及处置

常见休克的类型及处置休克是一种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休克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常见休克的类型及其处置方法对于临床救治至关重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由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休克,常见的原因包括大量失血、严重脱水、烧伤等。

大量失血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外伤引起的严重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妇产科疾病导致的大量出血等。

当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 20%时,就可能引发休克。

严重脱水多见于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情况,导致体内液体大量丢失。

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处置,首要任务是迅速补充血容量。

可以通过快速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和胶体液(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来增加有效循环血量。

同时,要尽快止血或控制液体丢失的原因。

如果是外伤出血,需要进行包扎、止血带应用或手术止血。

对于脱水患者,要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二、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常见于败血症、腹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激活体内的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微循环障碍,从而引起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处置需要综合治疗。

首先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同时,要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

补充血容量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与低血容量性休克相似,需要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

此外,还可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来调节血管张力,改善微循环。

三、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坏死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

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会使心脏失去有效的节律性收缩。

休克的知识点总结

休克的知识点总结

休克的知识点总结1. 休克的分类休克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分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等。

2. 休克的症状休克的症状包括:出冷汗、心悸、面色苍白、皮肤潮红或湿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搏弱乏、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或昏迷等。

3. 休克的处理处理休克的关键在于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液循环、保持体温、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4. 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失血而导致体循环不足,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压下降、组织缺血等症状。

常见原因包括外伤、消化道出血、手术出血等。

5.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处理失血性休克首先要迅速停止出血,然后输注血液或血浆,同时补充大量的液体以维持循环血量,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就医。

6. 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分布不均等症状。

感染性休克是严重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

7. 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处理感染性休克主要是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以维持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对休克原因进行积极的治疗。

8. 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休克状态,例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应着重于恢复心肌功能,维持心脏循环功能。

9.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过敏原引起快速且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全身性血管舒缩、血压急剧下降而发生的休克状态。

处理过敏性休克包括迅速注射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维持循环以及寻求专业医疗。

10. 阻塞性休克阻塞性休克是由于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例如肺动脉栓塞、心包填塞等引起的休克状态。

阻塞性休克的处理应以解除阻塞为主,维持循环功能。

11. 休克的预防预防休克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可能引起休克的原因,例如早期处理严重出血、预防感染、控制心脏疾病等。

12. 急救知识对于一般公众来说,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才能在休克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CPR、止血措施、急救抬送等。

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其特征是全身血液循环不足,导致器官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供应,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在休克的诊断和治疗中,遵循以下原则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

诊断原则:1.快速识别休克的征兆和症状:休克常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湿冷,四肢感觉冷麻等。

医务人员应该快速识别这些特征,并高度怀疑休克。

2.评估休克的严重程度:休克的严重程度可通过评估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来判断。

常见的评估工具包括“休克指数”、“整体状况评分”等。

3.病因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尽量明确休克的病因。

常见的病因有失血、感染、过敏等。

通过明确病因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原则:1.快速纠正引起休克的可逆因素:根据病因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纠正引起休克的可逆因素。

例如,对于失血性休克,应迅速止血和输血;对于感染性休克,应迅速给予抗生素等。

2.维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容量是休克治疗的关键环节。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晶体液、胶体液等适宜的输液。

在补液的同时,通过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输液量,维持循环稳定。

3.快速纠正组织缺氧:休克时组织缺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应尽快纠正。

除了及时纠正病因外,还可以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辅助通气等手段提高组织氧供。

4.控制感染并支持炎症反应: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应积极控制感染并支持炎症反应。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5.支持器官功能:休克时各个器官功能都可能受损,应积极支持器官功能的恢复。

例如,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采取适当的利尿治疗;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以给予心脏支持药物,如多巴胺等。

6.动态监测和评估:休克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休克的治疗原则

休克的治疗原则

休克的治疗原则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通常由于体内循环功能紊乱导致。

急性休克可是威胁生命的情况,因此早期的识别和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休克的治疗原则,帮助医生和医疗人员更好地处理休克患者。

休克的定义和分类休克被定义为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的病理状态。

根据病因和表现可将休克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低血容量休克、阻塞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

休克的治疗原则休克的治疗原则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寻找和处理病因首要任务是找出导致休克的病因,并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常见的病因包括失血、低心排出量和血管舒缩异常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例如止血、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

2. 维持循环功能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是休克的主要特征,因此在治疗中需要维持循环功能。

这可以通过补充液体和药物来实现。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补充。

药物方面则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等来增加心脏泵血功能和改善血管舒张。

3. 氧合和通气休克患者往往存在氧供需失衡的情况,因此保证氧合和通气是治疗休克的重要环节。

对于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以给予氧气吸入或辅助通气等措施。

对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足够的氧合。

4. 控制感染分布性休克往往与严重感染有关,因此及时控制感染对于治疗休克至关重要。

通过抗生素治疗和感染灶清除来控制感染的扩散和复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5. 支持治疗休克患者常常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此及时给予足够的支持治疗是必要的。

这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对症支持等。

结论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及时识别和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找出和处理病因、维持循环功能、保证氧合和通气、控制感染和给予支持治疗。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和医疗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休克pbl

休克pbl

血管源性休克
炎症、感染或过敏等引起的内脏小血 管扩张,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心源性休克 中心环节:心输出量降低
休克的分类
失血与失液
烧伤 创伤 过敏 感染 强烈神经刺激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心源性 血管源性 低血容量性
恶性疟合并登革病毒感染
感染性(血管源性)休克
①寒冷型疟疾 ②登革休克综合征
二、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及早预防
积极治疗
1.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灌流量
2.改善细胞代谢,防治细胞损害
3.应用体液因子拮抗剂和抑制剂
4.防止器官功能衰竭
提高组织灌流的措施
补充血容量 原则:及时补液,充分扩容,需多少,补多少 动态监测各项指标,指导输液
血管活性药物 休克早期,扩管以减少微血管的过度代偿 休克后期,缩管以防止容量血管过度扩张 改善心功能 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适当控制输液,减轻心脏前负荷 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补碱纠酸减轻微循环紊乱和细胞损伤 提高心肌收缩力
休克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3022014010
方世殊
一、休克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
失血与失液
烧伤 早期:低血容量,疼痛 晚期:继发感染 创伤 失血 疼痛刺激 组织坏死
பைடு நூலகம்
感染
过敏
强烈神经刺激
原因: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中枢损伤等
心力衰竭
心脏病变 心梗,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心外阻塞性病变 心脏压塞,肺栓塞,气胸等
纠正酸中毒
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休克发生基础: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因素
休克起始环节
充足的血量
良好的阻力
血容量减少
血管床容积增大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休克是一种全身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的严重情况,常常危及生命。

休克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因素和机制进行分类,如导致休克的原因、机体反应的类型和病理生理过程等。

本文将根据导致休克的原因进行分类,并介绍处理原则。

一、休克的分类根据导致休克的原因,休克可分为心源性休克、低阻力性休克和低回流性休克三类。

1.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有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

处理原则为增加心排出量和改善心脏功能。

2.低阻力性休克:低阻力性休克是由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有感染性休克、变态反应性休克等。

处理原则为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维持组织灌注。

3.低回流性休克:低回流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前负荷降低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有失血性休克、烧伤休克、胸腔积气等。

处理原则为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提高心脏前负荷。

二、休克的处理原则休克的处理原则是尽快纠正休克原因和维持组织灌注。

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稳定是处理休克的首要任务。

1.补液:快速补液是休克处理的关键环节,目的是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改善组织灌注。

补液的选择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休克的原因来确定。

常用的补液方法有静脉输液、输血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休克的类型,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或改善心脏收缩力。

如使用血管收缩剂和升压药物可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力。

3.控制出血:对于低回流性休克的患者,如失血性休克,要尽快止血和控制出血源。

常用的措施有直接压迫、缝合、止血带等。

4.治疗原发病:休克的处理不仅要针对休克本身,还要治疗休克的原发病。

比如,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冠状动脉扩张和通路重建等。

5.监测和支持:对于休克患者,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外伤、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等疾病情况下。

休克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处理原则主要是恢复和维持组织的氧供和血流量,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

1.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四肢发绀、尿量减少、神志淡漠等。

这些表现与休克引起的组织氧供不足以及代谢产物堆积有关。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乳酸、血气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休克的原因,评估休克的严重程度以及判断治疗效果。

处理休克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恢复循环血量:休克时,机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血容量不足。

因此,首要的处理是迅速补充液体,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血浆、全血、血细胞分离等方式进行。

2.提高心排量:心排量是维持血流量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药物或机械支持来提高。

可以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来增强心肌收缩力;也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来减轻心脏负荷。

3.促进组织氧供:休克时,重要器官的供氧不足是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主要原因。

因此,促进组织氧供是休克处理的重点。

可以通过提高动脉氧含量(输氧)、增加氧输送量(提高心排量)和改善组织氧利用等方式来实现。

4.控制休克的原因:休克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处理。

例如,在感染引起的休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在出血性休克中,需要止血措施;在心源性休克中,需要解决心脑血管疾病。

5.监测与支持器官功能:休克会导致各个器官的功能受损,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器官功能指标,如尿量、肝肾功能、血压等。

如果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则需要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透析、呼吸机支持等。

总之,休克的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础疾病情况。

及时判断和干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既可挽救患者生命,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休克的分类及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休克的分类及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休克的分类及过敏性休克的治疗休克的分类1.按病因分类:分为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等。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烧伤等引起血容量减少的各种情况。

(2)血管源性休克:见于过敏、感染、及强烈的神经刺激等。

(3)心源性休克: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等。

3.按血流动力学分类:低排高阻型休克、高排低阻型休克、低排低阻型休克休克的病因:(1)失血与失液:15分钟内失血20%,可引起休克、剧烈呕吐腹泻等,致血容量锐减。

(2)烧伤:大面积烧伤可伴有大量血浆渗出,导致体液丢失,循环血量减少。

(3)创伤:与疼痛有关。

(4)感染: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特别是革兰阴性细菌,其分泌的内毒素起重要作用。

(5)过敏:过敏体质者注射某些药物、血清制剂或疫苗等,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6)强烈的神经刺激:常见于剧烈的疼痛、高位脊髓麻醉等引起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减少,血压下降。

(7)心脏和大血管病变:大面积心梗,心肌炎和严重的心律紊乱等,可引起心排出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注量下降,导致心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常规1. 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1—2ml.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00596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 静滴.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6.抗休克治疗:吸氧,快速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等.7.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临床表现】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凶猛。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生命危险的状况,其特点是血液循环无法满足器官组织的需氧供血,导致组织灌注不良和氧供应不足。

休克的处理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休克进行分类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休克的分类和处理原则。

一、休克的分类根据休克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休克可分为四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

1.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大量失血、失液或排尿不畅引起的休克,如创伤性休克、出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等。

2.血流动力学性休克: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引起的休克,如感染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等。

3.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出力不足导致的休克,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4.阻塞性休克:由于心前负荷阻塞引起的休克,如肺栓塞、气胸等。

二、休克的处理原则休克处理的原则是早期识别、迅速干预、全面评估,根据不同类型的休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恢复组织灌注和改善氧供。

1.早期识别休克的早期识别对于有效干预至关重要。

在怀疑休克的患者中,可观察是否伴有以下表现:意识水平改变、皮肤苍白或发绀、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等;同时可以通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指标来评估休克程度。

2.迅速干预在发现休克的情况下,需要迅速采取以下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静脉开放,迅速进行静脉通路畅通;立即输液,根据休克类型和程度选择相应的液体。

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迅速补充失血或失液的液体。

一般可以使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或胶体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来扩充血容量。

对于血流动力学性休克,应迅速纠正心脏泵功能障碍或外周血管扩张,一般可通过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血管加压素)或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多巴酚喷麻)来改善血流动力学。

对于心源性休克,除了积极处理基础病因外,还要加强对心脏的支持,如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对于阻塞性休克,应尽快消除阻塞原因,如行胸腔穿刺或手术治疗肺栓塞,解除气胸等。

简述休克的治疗原则

简述休克的治疗原则

简述休克的治疗原则一、引言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全身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纠正组织灌注不足,保证器官功能的恢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休克的治疗原则。

二、休克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失血、脱水等原因导致血容量降低。

2.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泵功能障碍导致心排出量减少。

3.神经源性休克: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血管扩张和低血压。

4.过敏性休克: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广泛毛细血管扩张和外周阻力降低。

三、治疗原则1.寻找并纠正病因:根据不同类型的休克确定病因,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2.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3.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纠正电解质紊乱。

4.补充液体: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补充,如晶体液、胶体液等。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6.支持器官功能:对于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器官功能。

四、具体治疗1.低血容量性休克:(1)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以扩容;(2)纠正失血原因;(3)输注全血或红细胞以增加氧运输能力。

2.心源性休克:(1)给予氧疗;(2)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增加心脏收缩力;(3)使用降低心脏负荷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4)有条件时可行机械辅助循环支持。

3.神经源性休克:(1)改善神经系统功能;(2)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3)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调节血管张力。

4.过敏性休克:(1)立即停用过敏原;(2)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紧急处理;(3)输注大量晶体液以扩容。

五、注意事项1.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对于严重休克患者,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3.对于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

六、结论休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纠正组织灌注不足,保证器官功能的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休克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

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

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

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

早期干预是指在发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采取措施,尽快纠正血液循环的异常。

综合治疗是指根据休克的原因和病因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纠正休克的目的。

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休克的原因:休克可以有多种原因,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在治疗休克之前,需要明确休克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2. 快速复苏:复苏是休克治疗的首要任务。

快速复苏的目的是增加有效血容量,改善组织器官的灌注。

常用的复苏手段包括输液、输血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根据休克的原因和类型,选择适当的复苏液和药物进行治疗。

3. 控制休克的原因:在复苏的同时,需要针对休克的原因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失血性休克,需要控制出血源;对于感染性休克,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心源性休克,需要纠正心脏功能障碍等。

4. 维持有效循环量:休克患者往往伴有有效循环量不足。

维持有效循环量是休克治疗的关键。

通过输液、输血等手段,增加有效血容量,改善组织器官的灌注。

5. 改善组织氧供:休克时,组织器官的氧供明显不足。

改善组织氧供是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输氧、升高氧输送、改善血氧饱和度等手段,提高组织器官的氧供。

6. 监测和评估:在休克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7. 个体化治疗:休克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不同类型的休克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8.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休克患者常常伴有多个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肾衰竭等。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休克治疗的一部分,需要及时识别并积极进行干预。

总结起来,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

早期干预包括快速复苏和控制休克的原因;综合治疗包括维持有效循环量、改善组织氧供、监测和评估、个体化治疗以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休克的分类及诊疗思路

休克的分类及诊疗思路

寻找病因
评估病情
针对不同类型的休克,寻找病因,如出血 、心肌梗死、严重感染等。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与其他危重疾病鉴别
休克可能与其他危重疾病有相似的症状,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需进行鉴 别诊断。
不同类型休克间的鉴别
不同类型的休克可能有相似的症状,如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心源性休克可能都会出现血压 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需仔细鉴别。
神经源性休克
总结词
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休克,常见于严重脑外伤、脊髓损伤等。
详细描述
神经源性休克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休克 。常见于严重脑外伤、脊髓损伤等情况,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感染性休克
总结词
由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常见于脓毒 症、败血症等。
02
休克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
总结词
由大量失血、失液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外伤、烧伤、消化道 出血等。
详细描述
低血容量休克是由于体内血液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组 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外伤、烧伤、消化道出血 等情况下,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血液循环。
心源性休克
总结词
由心脏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瓣膜疾病等。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病因明确的休克,如腹腔 脏器破裂、大血管损伤等,需及时 进行手术治疗。
05
诊疗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 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观察意识状态
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意识模糊、昏 迷等症状,判断休克程度。

简述休克的治疗原则

简述休克的治疗原则

休克的治疗原则什么是休克休克是指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供氧、供血不足的一种临床状态。

它是一种严重的病情,需要迅速进行治疗以防止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休克的分类根据休克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休克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包括: 1. 低血容量性休克 2. 心源性休克 3. 阻塞性休克 4. 分布性休克 5. 易感性休克休克的治疗原则治疗休克的原则是迅速查明病因,同时进行支持和维持生命体征的临时性治疗,然后根据病因进行具体的治疗。

1. 迅速查明病因在处理休克患者时,首要任务是迅速查明引起休克的病因。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尽快确定病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2. 支持和维持生命体征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持和维持生命体征的措施,包括: -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和气道 - 给予充分的氧气供应 - 静脉输液维持血容量 - 纠正电解质紊乱 - 维持体温稳定 - 监测重要生命体征3. 根据病因进行具体治疗一旦病因明确,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休克的常见治疗方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1.静脉输液: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并通过静脉途径补充液体来增加血容量。

2.停止出血:对于大出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迅速止血,包括手术控制出血源或使用止血药物等。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1.心脏支持:对于心脏功能不全导致的休克,可通过给予正性肌力药物来增加心脏收缩力,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2.病因治疗:根据心源性休克的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冠心病患者可行冠脉扩张手术等。

阻塞性休克的治疗1.解除阻塞:对于引起阻塞性休克的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对于肺栓塞引起的休克,使用抗凝剂溶解栓子或手术切除栓子等操作。

2.心肺复苏:如突发心梗导致的休克,需要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操作。

分布性休克的治疗1.血管活性药物: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调节血管张力,如血管加压素、多巴胺等。

2.病因治疗:针对分布性休克的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休克需给予抗感染治疗等。

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休克是指机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循环功能紊乱,造成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细胞组织受到缺氧而发生坏死,机体功能受到损害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

休克可分为休克性休克和非休克性休克,根据不同病因,主要有外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脓毒症性休克、心血管意外性休克等。

休克的诊断标准一般包括血流变和生理指标。

其中血流变包括血压、心率、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血液稀释、血小板计数等。

生理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清钾、血清碳酸钙、血清胆固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等。

另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检查机体的组织结构,进一步诊断休克。

休克的处理原则包括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完善保护、综合管理。

首先,应及时正确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血液流变、生理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休克的类型。

其次,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血液稀释、补液、补充氧气、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以缓解休克的症状。

此外,还应完善护理和保护措施,防止休克恶化,并综合管理,提高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包括: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完善保护、综合管理。

及时有效地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
预后。

休克分类、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处理原则(一)低血容量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外源性和/或内源性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主要发生在创伤引起的大血管损伤和肝、脾破裂,股骨干、骨盆骨折,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宫外孕破裂等引起的大出血。

也见于不适当地使用脱水、利尿剂和高热造成超常情况的体液丢失,以及创伤、感染后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组织胺、蛋白酶等造成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漏至组织间隙等。

低血容量休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压降低,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所造成的低血压,以及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和心率加快以维持血压和保证组织灌注,血流动力学表现为“低排高阻”的低动力型循环。

(二)分布性休克分布性休克的基本机制是由于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容量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的组织低灌注。

主要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

其中感染性休克是临床最多见、发病机制最复杂、病情变化最凶险、死亡率最高的一类休克,是脓毒症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脓毒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有“高动力型”和“低动力型”两种表现。

(三)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基本机制为心泵功能衰竭,心排血量下降导致的组织低灌注。

该型休克主要的直接原因为心肌损害,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也可在脓毒性休克后期与脓毒性休克并存,此外,心脏前后负荷过重、心脏机械性障碍、心外原因等均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四)梗阻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基本机制为血流的主要通道受阻。

如腔静脉梗阻、心包缩窄或填塞、心瓣膜狭窄、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再将其分为心内梗阻和心外梗阻型休克,使临床治疗范围更加明确。

休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本机制为循环容量的丢失,是由如创伤性大出血、内脏破裂出血、感染、烧伤、呕吐、腹泻、利尿、大量抽腹水或胸腔积液等原因,使循环容量转移到体外,所致的水和电解质的丢失。

休克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休克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休克的分类和治疗原则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它的发生与机体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有关。

休克的主要特点是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供氧和营养不足,多种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分类和治疗原则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休克非常重要。

根据休克的原因,休克可分为四类: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阻塞性休克和分布性休克。

1.低容量性休克:由于体液丢失或分布不足引起的休克,可分为失血性休克和非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下的大量失血。

非失血性休克主要包括脱水、呕吐、腹泻等引起的体液丢失。

2.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

3.阻塞性休克:由于血液循环的障碍引起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包括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严重肺部感染等。

4.分布性休克:由于血管张力调节异常,血容量分布失常导致的休克。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休克的治疗原则:1.快速诊断和及时处理:休克是一种严重紧急的病理生理状态,必须迅速识别并开始治疗。

医务人员应当通过患者的病史、体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快速确定休克的类型,并开始相应的治疗措施。

2.补充液体:对于低容量性休克,早期补充液体是非常重要的。

在失血性休克中,需要进行输血和输液以恢复血容量。

在非失血性休克中,可以通过静脉或口服给予液体以恢复体液平衡。

3.保持组织灌注:休克时,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脑、肾脏等的灌注常常受到损害。

因此,保持良好的组织灌注是休克治疗的关键。

可以通过药物调节血管张力,增加心排血量等措施来提高组织灌注。

4.纠正原因:根据休克的分类和具体的病因,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解除引起休克的原因。

5.对症治疗:休克患者常合并有多种器官功能异常,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6.监测和支持: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纠正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tic Shock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七)神经源性休克 Neurogenic Shock
精选PPT
7
二. 按始动环节分类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㈠ 充足的血量
㈠ 血容量急剧减少 ㈠ 低血容量性休克
精选PPT
8
二. 按始动环节分类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㈡ 正常的心泵功能
休克是什么?
是晕过去? 意识丧失?
精选PPT
1
是血压下降?
精选PPT
2
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休克的发病机制 休克时各器官系统的变化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治疗原则及护理
精选PPT
3
概念:
Shock 是各种强烈的致病因素(如
大出血、创伤、烧伤感染、过敏、心泵衰
竭等)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 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一微循环障碍、 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 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血管紧张素浓度的关键性条件。
血栓素、心肌抑制因子 内皮素 强大的缩血管及正性心肌肌力作用
抗利尿激素具有抗利尿和缩血管的作用。
精选PPT
19
3.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1)血液重新分布 有利于心脑血液供应的维持
(2)自身输血 第一道防线
(3)自身输液 第二道防线
(4)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阻力增强 减轻血压下降
心灌流不足—— 心搏无力
皮肤血管灌流减少——发凉,发绀
肾血流持续不足——少尿或无尿
精选PPT
25
㈢ 休克Ⅲ期(衰竭期) ⒈ 微循环的变化
“ DIC ”
⑴ 微血管麻痹、舒张
⑵ 血液淤滞、红细胞聚集:血液浓缩 淤滞加重
⑶ DIC 形成:微血栓形成,阻塞血管
血流停止,不灌不流 不入不出
精选PPT
26
⒉ 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交感神经兴奋 外周血管收缩 组织灌流减少
高:TPR↑
11
血管源性休克 vasogenic shock
炎症、过敏或神经刺激引起的小血管扩张,
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精选PPT
12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由于急性心泵功能衰竭,使心排血量 急剧减少而引起的休克称为心源性休克。
⑴ 微血管麻痹扩张
严重缺氧、酸中毒使微血管丧失了对缩血管 物质的反应性导致微血管麻痹扩张
微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大量外渗,血液浓缩, 血液淤滞,血流缓慢
精选PPT
27
⑵ DIC形成 :微血栓形成阻塞血流,加重循环障碍
“ ” ① 血液浓缩,微血栓形成
DIC
② 内皮细胞损伤,内源性凝血启动
③ 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启动
血压略降 脉压减小
面色苍白 “缩”
四肢湿冷
96/min 脉搏细速 尿量减少
肛温下降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补充血容量,改
善微循环障碍
精选PPT
22
(二)休克II期 (淤血缺氧期)
微循环的变化 “淤”
⑴ 小血管扩张 ⑵ 灌而少流、血液淤滞
精选PPT
23
⒊ 微循环扩张期 后果 “淤” 只入不出
⑴ 血浆大量外渗 :毛细管流体静压升高,毛细血
Ⅰ期:休克代偿期 Ⅱ期:休克失代偿期(进展期) Ⅲ期:休克的衰竭期(难治期)
精选PPT
17
一、微循环障碍学说“缩”
㈠休克Ⅰ期(缺血缺氧期)
⒈ 微循环的变化
⑴ 小血管收缩 ⑵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⑶微循环灌流特点: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组织缺血缺氧
精选PPT
18
2.其他缩血管物质增多
血管紧张素Ⅱ 激活肾素分泌,肾素的释放是决定血浆中
苍白,冷湿 温暖,潮红
多见 感染性休克早期
精选PPT
15
休克的发病机制
微循环学说
交感-肾上 腺系统兴 奋,微循 环灌流不 足。
细胞机制
病因直接或 间接使某些 细胞的代谢 和功能障碍, 甚至结构破 坏。
神经-体液
促炎和抗 炎体液因 子的泛滥 直接损害 组织细胞 微循环。
精选PPT
16
微循环障碍学说
精选PPT
28
DIC形成加重休克病情
① 微血栓加重循环衰竭,使回心血量锐减 大量微血栓形成阻塞了微循环通路
②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与纤溶过程 的产物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加重微血 管舒缩功能的紊乱
精选PPT
29
③ 出血:DIC出血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减 少
④ 器官栓塞、梗死:加重器官功能衰竭
精选PPT
精选PPT
4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一. 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二. 按始动环节分类 三.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精选PPT
5
一. 按休克的病因分类
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
虚脱 collapse
创伤性休克 Traumatic Shock
烧伤性休克 Burn Shock
精选PPT
6
感染性休克 Infectious Shock 败血症休克,内毒素休克 septic shock, endotoxic shock
30
⒊ 衰竭期 临床表现
⑴ 循环衰竭: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脉
搏细速,静脉塌陷。
管通透性增高 “自身输液”停止
⑵ 回心血量减少: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扩张,血管床
容积增大 “自身输血”停止
⑶ 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循环淤血,血浆外渗,
循环血量锐减,回心血量减少
⑷ 心脑、组织血流量减少来自精选PPT24
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血压进行性下降-
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 少,心输出量下降
脑灌流不足—— 转向昏迷
心肌源性:
心梗,心肌病等
非心肌源性:
急性心脏压塞
心脏射血受阻
精选PPT
13
三.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㈠ 低排高阻型休克 低动力性休克
心排血量降低,外周阻力增高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休克
㈡ 高排低阻型休克 高动力性休克
心排血量高,外周阻力降低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加。
精选PPT
休克
14




有利于动 脉血压的 维持
精选PPT
20
4、代偿期 临床表现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心率加快 心收缩力加强 外周阻力增大
腹腔内脏、皮肤 等小血管强烈收 缩腹腔内脏缺血
皮肤缺血 出汗↑
中枢神经 系统兴奋
脉搏细速 尿量减少 面色苍白 烦躁 脉压减少 肛温降低 四肢湿冷 不安
精选PPT
21
临床表现
神志清楚 105/85mmHg
㈡ 心泵功能障碍 ㈡ 心源性休克
精选PPT
9
二. 按始动环节分类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㈢ 合适的血管容量
㈢ 血管容量扩张 ㈢ 血管源性休克
精选PPT
10
低血容量性休克 ( hypovolemic shock )
失血 失液 烧伤 创伤
血容量减少 静脉回流不足 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
三低:CVP,CO,精B选P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