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客家文化项目调研方案

客家文化项目调研方案1、研究背景客家人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之一,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客家文化的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开展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成为社会各界热门议题。
此次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客家文化项目的情况,深入探讨客家文化的内涵和保护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推动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2、研究目的通过对客家文化项目进行调研,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客家文化的现状:1.客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2.目前客家文化项目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如何开展?3.客家文化项目的效益如何?它们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如何?4.现有客家文化项目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5.如何推动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次调研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走访:通过走访客家文化项目,了解其运营状况、包括建筑、装饰、文化展示等情况。
2、问卷调研:通过制定问卷,了解客家文化的认知度以及文化旅游对客家文化的影响。
3、案例研究:通过研究经典案例,比如梅州市客家博物馆、客家世界文化园等,总结客家文化的传承工作及成果。
4、专家访谈:通过面对面的专家访谈,了解客家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4、研究内容1、客家文化概述:包括客家人民族及客家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2、客家文化旅游项目:包括客家文化旅游项目的类型、区域分布情况、规模、收益等情况。
3、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包括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及其对策。
4、客家文化旅游推广与宣传:包括客家文化旅游推广与宣传的目标、手段、方法和成效。
本次研究的成果将包括:1、全面了解客家文化旅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提出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及建议,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为客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提供借鉴和经验。
6、研究期限本次调研计划为期两个月,具体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份。
7、备注本次研究需要安排一定的经费,费用包括交通、餐饮、住宿等。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姓名: 李敏儿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31班学号: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2007年5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 1关键词 .................................................................. 1Abstract ................................................................ 1Key words ............................................................... 1引言 .................................................................... 1一、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与评价 ........................................ 2(一)内容 .............................................................. 21.传统节日 ...................................................... 22.传统民居 ...................................................... 23.民间曲艺 ...................................................... 24.特色食品 ...................................................... 2(二)评价........................................................... 21.内容齐全,种类多样 ............................................ 22.观赏、科学研究价值大 .......................................... 23.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 34.开发模式多样多样 .............................................. 3二、客家民俗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 3(一)开发现状....................................................... 31.以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呈深度开发趋势 ........................ 32.旅游功能停留在“认识型”阶段 .................................. 33. 海外市场带动国内市场发展 ...................................... 4(二)存在的问题..................................................... 41.文化资源离散,整合开发规模不足 ................................ 4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旅游产品文化主题缺失 ...................... 43.客家民俗旅游形象模糊 .......................................... 44.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破坏现象突出 ................................ 45.文化资源“商品化”过度,文化景观仿袭和滥造倾向突出 ............ 4三、客家民俗旅游开发对策与措施 .......................................... 5(一)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5(二)针对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形式........................... 5(三)加强规划,强调环保旅游......................................... 5(四)加强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分类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四、结语 ................................................................ 6致谢 .................................................................... 6参考文献 ................................................................ 6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李敏儿指导教师刘庆友摘要:客家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有着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
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之专题调研报告

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之专题调研报告卢倩妮陈卓华陈向明引言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广义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客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客家话、客家风俗、生活习惯、客家人的性格、气质、心态、思想、观念、意识及它们的载体;客家人物、客家建筑、装饰、客家妇女的服饰、艺术品、客家文艺,各类客家文献资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体体现。
梅州作为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
因此梅州客家文化资源具有典型性,主要体现在:客家民居文化资源、客家民间艺术资源、客家饮食文化资源、客家历史文化资源、客家古汉语资源、客家民俗风情资源、客家服饰文化资源、客家精神文化资源等。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梅州客家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对梅州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梅州客家文化遗产不仅是梅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梅州经济发展的基础;二、对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利于为梅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多种渠道;三、梅州客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可成为梅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而有力的后盾。
但客家文化优势究竟如何转化为梅州旅游、梅州经济优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特别需要提炼经济与文化、旅游与文化,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这种互动发展的模式。
针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对立”这一认识误区,我们课题组以梅州客家文化遗产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提出在综合效益(经济、社会、教育)基础上的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相结合的模式,让开发利用资源成为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本课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与论文可以成为规划专题文件之一,提供给梅州市政府,旅游局、文化局作指导,从而对宣传梅州客家文化,在保护前提下挖掘客家文化资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特征(一)基本类型1、民居建筑围龙屋围龙屋建筑始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其设计和建造,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梅州市是广东省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集聚地,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拥有观音山、丰顺梅江、五华南园等重要的景点和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梅州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是以客家文化资源为核心,以旅游服务为手段,实现以文化为纽带的交流、互动和推广的产业。
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梅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探索适合梅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对于推动梅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和现实的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分析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合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政策和措施,为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依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包括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定义和内涵、市场概况、发展历程和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包括客家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现有旅游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的不足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3.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研究,包括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产业链的建设、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相关政策法规、梅州市旅游产业现状和发展情况等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
2.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产业链、产品质量、品牌推广和营销等方面进行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查研究,获得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XX客家古村落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

XX客家古村落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现状分析XX地区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古村落资源,具备开发客家古村落旅游的潜力。
然而,目前古村落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等。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总体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有助于推动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并实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目标。
二、总体开发目标1.提升客家古村落旅游品质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2.挖掘和保护客家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3.推动古村落旅游与农业、手工艺等产业融合,实现旅游与经济的共赢。
三、总体开发策略1.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古村落的 accessibility,并确保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保护与恢复历史遗迹:修缮和保护古村落的历史建筑、古井、古道等,恢复其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培训和提升古村落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高质量的导游、餐饮、住宿等服务。
4.挖掘和开发客家文化资源:举办客家文化展览、表演和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5.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旅游书籍、地方特产等渠道,宣传古村落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
四、实施方案1.建立管理机构:成立古村落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监督实施。
2.制定详细规划:根据古村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编制古村落的详细规划,包括交通规划、景点布局、商业开发等。
3.修缮古建筑:成立古建筑修复小组,制定修缮计划,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恢复历史风貌。
4.开展旅游服务培训:组织培训班,提升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专业的导游、餐饮和住宿服务。
5.举办客家文化活动:策划举办客家文化展览、表演和手工艺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推动文化传承。
6.加强宣传推广: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古村落的旅游信息和推广内容,并与旅行社合作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客家民俗文化,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对客家民俗的特点、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进行介绍和总结,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采访和文献研究等。
我们选择了客家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和乡村作为调研对象,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并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等。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更好地了解客家民俗的起源和发展。
3. 客家民俗特点客家民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保守性客家民俗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相对保持了较为传统和保守的特点。
例如,在婚礼习俗方面,客家人通常秉持着严肃和庄重的态度,注重尊重和传统礼仪。
3.2. 集体性客家民俗强调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客家人常常会组织集体的庆祝仪式和活动,加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联系。
3.3. 劳动性客家人民风勤劳朴实,劳动性是客家民俗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农耕社会时期,客家人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劳动习俗和节日庆典都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4. 传统习俗客家民俗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下面列举了几个代表性的例子:4.1. 婚礼习俗客家婚礼习俗具有独特的仪式和程序。
新郎要先送媒人,然后亲自前往新娘家拜访,进行过门的仪式。
在婚礼当天,还有丰富多样的仪式和娱乐活动,如拜堂、敬茶、宴请等。
4.2. 祭祀习俗客家人民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
每逢重大节日或祭祀活动,客家人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和神灵表达敬意和祈福。
祭祀活动中通常还伴随着歌舞和戏曲表演等民间艺术形式。
4.3. 传统节日客家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一的迎春节、农历七月的鬼节、农历九月的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重要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是人们交流、传承和欢庆的重要时刻。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摘要:客家文化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
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游客满意度,不断创新客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成为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探讨游客满意度对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一、引言客家文化以其浓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厚重风俗、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客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和喜爱。
然而,在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游客满意度的提高是推动客家文化旅游不断发展的关键。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探讨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从而推动客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游客满意度对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性游客满意度是评价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游客满意度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还能够推动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对于客家文化旅游来说,提高游客满意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 增加客家文化旅游的竞争力:游客满意度的提高能够增加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客家文化。
2. 增加客家文化旅游的收益:游客满意度的提高可以增加游客的旅游消费,进而增加客家文化旅游的收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 增强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通过提高游客满意度,可以增强客家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树立客家文化旅游的良好口碑,进而吸引更多游客。
三、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具体措施和策略1. 加强服务管理:优化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旅游安全和秩序;培养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能力。
2. 丰富旅游产品:根据游客需求,开发更多具有客家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客家民俗表演、客家美食体验等,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真实丰富的客家文化体验。
3. 提升旅游导览品质:培养专业的导游队伍,提高导览品质;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提供多样化的导览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文化生态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摘要: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
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
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
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生态;客家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旅游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汉族民系文化,是在客家民系历史形成过程中以汉文化为主、与土著文化融合形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客家文化景观及其传承发展是近150多年来人文史学家们所瞩目的研究课题。
在客家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客家文化面临城市化、商业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保护客家文化生态任重道远。
2010年5月,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向外传播核心区之一的“世界客都”——梅州成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980年代,海外客属华人、华侨纷纷返回闽粤赣边客家祖籍地寻根祭祖,拉开了客家(寻根)旅游的序幕。
1990年代,在“客家热”的推动下,客家文化及其景观引起外界的极大兴趣和好奇,客家文化旅游开始兴起。
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成为21世纪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开发热点。
学术界对处于初始阶段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主要集中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深入探讨和综合研究,探讨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 文化生态理论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现象而产生的概念,1955年由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斯图尔德首次提出。
随着文化问题的凸显及生态关系的重视,在生态文明思潮下,1990年代文化生态成为显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文化生态,即文化的生存、传承、存在的各种状态,是文化与环境的耦合,包括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和文化哲学视角下的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
浅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和策略

浅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和策略——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为例【内容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好感,各景区为迎合市场的需要在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如何更好的发展民俗旅游,为发展民俗旅游我们有哪些可行的措施,接下来本文就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为例谈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
【关键词】民俗旅游旅游开发赣南客家民俗一、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正在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这些都表明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民俗文化正在形成。
然而我国民俗文化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一过程闪耀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芒。
同时,中华民族又善于摄取外来民俗文化,能使外来的民俗习尚与中华传统民俗交融,形成博采众长具有兼容性的新民俗。
我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
随着我国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一高品位特色资源不再只是一些历史学家、专业人士所向往的,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
民俗博物馆不但保存了部分民俗文化,而且也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能够部分地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
然而我国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存在诸如游客数量有限,重游率低等问题。
如何使民俗产品获得吸引力,保持持续竞争力,成为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发展极为迅速,很多地区都纷纷投资兴建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旅游专业村、农业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承办民俗旅游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旅游活动。
如赣南的客家民俗文化、山西民居以及乔家祁县民俗博物馆、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稻城亚丁温泉民俗村、山东日照市的渔家乐民俗旅游度假村以“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为主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光游玩。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研究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旅游管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一、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兴起文化旅游是国内外旅游中最具潜力和最时尚地旅游方式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报告,文化旅游在世界旅游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置,参加文化旅游地国际旅游者每年有2亿4千多万.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地汉民系地域文化.“客家人”是从西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各地地中原汉人.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地物质、精神财富地总和,是一种地域文化,有人认为其是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山地文化地融合,也有人认为是农耕文化向海洋文化地过渡.客家文化根本上体现传统地中原文化内涵,但又融入当地土著文化和南洋文化地异域文化,这些文化特点渗透于客家人地生活、生产地方方面面,构成了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吸引力地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是指凭借客家地区独特地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地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地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地地旅游活动.近年来,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不断推陈出新.随着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地兴起,闽粤赣客家聚居区地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有.(一)在客家地区地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客家文化既是一种独特地地域文化,也是一种特色民系文化,不仅属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一分支,也是中国颇具特色地地域文化之一.客家文化根本上体现传统地中原文化内涵,但又融入当地土著文化和南洋文化地异域文化,这些文化特点渗透于客家人地生活、生产地方方面面,构成了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吸引力地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有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五大中国民居特色地建筑物之一地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以香、肥、咸三特点地东江客家菜、有保留古汉语语音特点地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话、有以传统地蓝布唐装为代表地客家服饰文化、有被称为有《诗经》遗风地天籁之音客家山歌、有特色鲜明地民俗风情,如元宵“灯节”、大埔地“烧火龙”、五华“席狮舞”等、还有特色鲜明客家精神、客家民俗、客家风情、客家宗教、客家礼仪等,如刻苦勤俭、重教崇文、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等客家精神.(二)客家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地有限性客家地区主要位于闽粤赣边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较少、规模不大,分布散、整合难开发具有相似性,且大部分旅游景点规模较小、特色不明显,深度开发受区位交通地制约.综上可见客家地区大力发展有特色地客家文化旅游成为当地旅游发展地必然选择.梅州是客家文化地主要发源地和向外传播核心区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客家文化旅游是梅州旅游发展地重要方向和金字招牌.近几年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地建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地建立、“文化旅游特色区”地创建及“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地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梅州文化旅游地发展.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一般文化为内在价值,以人类地行为方式及其创造成果为主要背景依托,自然景观为补充,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地服务与实物地组合.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产品提供地服务为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进行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地考察与交流、学习等活动,从而使旅游者获取文化印象、增长智力或见闻地效果.客家文化旅游是指凭借客家地区独特地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地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地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地地旅游活动. “客家热”推动“客家文化旅游热”,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地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某一客家区域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要侧重于客家物质文化资源地开发,如客家民居、饮食和民俗等物质文化资源地开发;二是关于闽粤赣客属地区相同或相似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地开发,如闽粤赣客家边区古民居、乡村旅游开发等.为满足旅游者地不同需求,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独特地文化特性.根据旅游文化产品地具体表现形式地划分方法,客家旅游文化产品地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1、特定客家文化内涵和主题地旅游线路;2、各种综合或专题型客家文化旅游节庆活动;3、以人工景观和设施为主要内容地客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4、以宣传和描写客家旅游地人文和景观为目地地各种文艺表现形式;5、以各种客家传统或客家文化为主题地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近年来,闽粤赣客家地区非常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各种类型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也在旅游市场中不断涌现.笔者通过考察客家文化旅游市场与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出主要客家旅游文化产品分类表(见表1).三、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地不足由表1可见,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广,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一些优秀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成为文化旅游市场地新秀,知名度和吸引力日益提高,成为客家地区旅游发展地重要品牌.但由于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还处于初识阶段,现有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还存在一些不足:1、文化旅游产品泛化、同类产品多.闽粤赣客家地区由于地域地相邻、文化旅游资源地相似性、所开发地文化旅游产品项目雷同,或重复开发.如各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集中于客家民居文化和饮食文化方面,这些同类或相近产品,增加了产品地竞争,还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疲劳,从而制约产品地可持续发展.2、以浅层开发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体系不完整.现有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对客家文化地挖掘不够深入,配套设施滞后,表达地客家文化内涵低,主题不鲜明,产品缺少对客家优秀文化、客家传统等精神文化地深入研究.产品开发技术落后,开发层面较低,缺乏深层文化创意,以观光型、展示型为主,属于消耗性地旅游产品.现有地产品旅游活动娱乐性不强,更缺乏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地体验型、创新型、创意型客家文化旅游产品.4、产品市场调研不够,宣传力度弱,规模效应不强.产品地开发资金投入不够、开发技术落后对市场调研不够重视,产品不能契合消费者地真正需求,,包装营销手段传统,出现大资源与小产品、大市场与小区位、大形象与小品牌、真文化与假景观地矛盾,制约各地文化旅游地发展.产品开发地项目建设和对外宣传主要在客家地区市场,对国内非客家地区市场地宣传不足,产品地宣传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够,产品所在区域地区位交通不便利,现有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规模效应不强.地方性地民族文化因其所具有地异质性特点而能够展现其独特地卖点,从而进入主流经济活动去进行文化资源地博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探询客家文化产品地开发,将独特地客家资源转换为具竞争力地品牌旅游产品,要进行深入细致地市场调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蕴含深层文化创意,观光型、展示型地创新型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地市场影响力,强化产品地市场营销,实施品牌战略. 四、结语旅游地地民族文化历来是吸引旅游者地重要因素,民族文化地旅游开发是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地一个重要方向.大力发展有特色地客家文化旅游成为客家地区旅游发展地必然选择,如“世界客都”梅州以“客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发展地重要方向和金字招牌,通过“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地建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地建立、“文化旅游特色区”地创建及“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地提出,举办国际级地“客家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推动客家文化旅游地发展,扩大客家文化旅游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客家文化旅游地品牌.客家地区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侧重于客家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对客家文化旅游创新型产品开发地研究缺乏,更缺少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产品开发实践地理论研究.因此完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实践理论、探索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创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是今后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地重点.(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客家旅游项目研究

客家旅游项目研究第一篇:客家旅游项目研究客家文化旅游项目研究现有的客家文化旅游活动不外乎以下4 种主要类型:以节庆方式进行的游赏旅游——从过去的山歌节向综合性的所谓客家文化旅游节方向发展;以民居建筑文化为主的观光旅游开发——主要对象是粤东客家围龙屋、赣南方围楼和闽西的圆土楼等的民居观光旅游;以乡村为对象的客家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以客家传统节庆为依托,此类旅游活动项目并不普遍但与华侨的寻根问祖旅游结合紧密;以人造主题园区的形式开发的综合旅游区——寓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如赣县客家文化城、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等,也包括各种客家博物馆。
1.客家文化博物馆结合博物馆展览、文物收藏、文化休闲和都市时尚消费,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艺术地、动感地、立体地展示客家文化,形成以文物鉴赏、典藏、研究、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博物馆和市民文化时尚消费的商业区域。
博物馆将在现有客家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上,贯彻“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的策略,建成“客家文化博物馆”,不断完善其功能,提升其价值,增加馆藏、丰富展品、提高展品质量,对馆藏文物进行研究,出版文集,提高其学术品位,使人们在博物馆内能够寻找到深圳城市最直观最鲜明的历史记忆。
历史文物的展示,勾勒出客家的历史轮廓,反映出客家社会生活的演进状况,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文物,如各式梨、耙、锄头、铁砸等,婚嫁的轿、梳妆台、床等,让人们领略到客家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生活的独特风景;除了历史文物,内容应扩大到文化范畴,龙岗当地的民风民俗都将是展出重点。
人物故事的展示,除了客家本身的故事还有现代的故事,有老移民的故事,还有现代新移民的故事。
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博物走廊里以故事化的形式展出。
其中,客家名人故事馆将是文化休闲走廊的最大亮点。
展览的形式通过场景化的设计和历史的复原,以及增设观众参与、多媒体演示和高科技展示等手法,以故事化、主题式、历史化的方式,使一张旧照片、一段老围墙、一个模拟的历史场景等,表现出博大与深沉、真实与趣味,让客家人了解自己的故事,了解身边的故事,在这种人与物的互动交流场所中,将历史得到最大的拼接和还原。
客家村落民俗研究报告

客家村落民俗研究报告
01、引言
客家村落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民俗资源。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客家村落的民俗文化,探索其传统习俗、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和内涵,为保护和传承客家村落的民俗文化贡献力量。
02、客家村落民俗概述
2.1 客家村落的定义和特点
2.2 客家村落民俗的分类和特征
03、客家村落民族文化
3.1 客家人的历史和迁徙
3.2 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3 客家村落的民族意识
04、客家村落传统习俗
4.1 婚嫁习俗
4.2 丧葬习俗
4.3 生活习俗
05、客家村落的宗教信仰
5.1 儒教文化的影响
5.2 佛教在客家村落中的地位
5.3 宗教信仰与民俗活动的关系
06、客家村落的节庆活动
6.1 农历传统节日
6.2 地方特色节庆
6.3 舞狮、炮竹等表演活动的民俗意义
07、客家村落民俗与可持续发展
7.1 保护客家村落的民俗文化意义
7.2 民俗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
7.3 民俗文化保护的策略和方法
08、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客家村落民俗的全面调研与分析,发现客家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保护和传承客家村落的民俗文化,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客家村落打造成为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客家文化的研究探讨

旅游资源开发与客家文化的研究探讨旅游资源开发与客家文化的研究探讨【摘要】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当地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为旅游开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客家文化的保护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闽西地区应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客家文化的保护,争取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
【关键词】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影响1、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1.1客家文化主要内容。
(1)建筑文化历史上闽西客家将中原汉族的建筑艺术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建造了大批风格独特并影响深远的建筑物,为世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一,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种类多达30多种,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最古老的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
第二,连城屋桥,又称阴桥,是指一般桥梁上再构架亭台等以供行人遮阳避雨,其中老少皆知的是云龙桥和永隆桥。
第三,培田古名居。
它以“九厅十八井”为基本特征,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落,是建筑工艺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2)节俗文化闽西客家节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壮观的是连城正月十五日的”游大龙”和”走古事”。
所谓”游大龙”是以每姓一龙进行的竞技娱乐活动,其龙由一节高二米、长四米的竹编纸糊龙身组成,龙首与龙尾还各长六、七米,制作按一家一节分配,所以大姓村制作的龙往往有一百多节,长四、五百米,因而素有”连城大龙甲天下”之称。
至于”走古事”,则是每台由一孩童装扮成古人古事的担架,由青壮年肩扛护送竞跑。
近年来,每年元宵时节都有不少中外游客为此特前往连城观赏,甚至被媒体誉为”山区的狂欢节”。
(3)婚丧文化闽西客家人相对比较保守,因此在婚丧嫁娶方面始终传承着老祖宗的文化,继承发扬了底蕴深厚和风格独特的婚丧文化。
婚嫁方面,客家人保留了“六礼仪式”。
在丧葬方面,保留“捡骨头”程序,即在死者安葬后两年左右,挖开坟墓,按照人体结构把骨头捡到金翁里,后人从此祭拜金翁。
1.2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广东梅州客家文化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的开题报告

广东梅州客家文化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梅州是中国的客家之乡,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包括客家文化遗产、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民间艺术、客家饮食文化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也成为了广东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为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范围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分析。
通过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并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2、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
分析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总结已有的旅游产品,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
针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其潜在市场,提出可行性的开发策略,并总结推广的方法,为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
本研究的范围包括:梅州市境内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涉及到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关产业。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并了解已有的开发情况。
2、实地调研法。
实地走访梅州市的客家文化旅游景区和相关旅游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以及现有产品的优缺点。
3、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专家、学者、从业者等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其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进度和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资料搜集阶段。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理论研究。
预计时间为一个月。
2、实地调研阶段。
通过实地走访梅州市的旅游景区和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
预计时间为两个月。
3、专家访谈阶段。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其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看法和建议。
客家非物质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

客家非物质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以现代性和流动性为特征的经济和文化世界化几乎席卷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作为对这种浪潮的抗争以及西方后工业化国家的反思,“地方”“多元文化”“差异性”“传统”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推崇。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部分学者甚至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运对人类自身的存续具有决定性影响。
2003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社会科学、人类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包括概念与类型、内涵、价值与功能、保护、利用、传承、复兴、产权、伦理以及遗产体系构建等方面,呈百家争鸣之势。
河源位于广东与江西边境,是东江中上游流域客家人居住地。
从百越期间,越民的迁徙与开发,到秦平百越之后,北方农耕文化与百越文化的融合,再到闽粤赣地区客家先民的持续迁徙与交融,逐渐形成了东江客家文化,其中客家非物质文化特征鲜明,具有极高的价值。
近年来,河源市展开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保护,但相对缺乏系统梳洗与深入分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宏观理解,但缺少旅游开发具体思路、规划和政策支持。
一、河源概况河源又称槎城,位于粤东北,东江中上游流域,珠江三角洲的外围地带,距离广州、香港约200公里,境内有京九和广梅汕两条铁路,105线、205线两条国道,惠河、河梅和粤赣三条高速公路,正逐步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接轨。
河源属于南岭的山地、丘陵、河谷地貌。
下辖源城区、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东源县、连平县,六县一区,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322万,主要客家人,为知名的客家人主要聚居地。
河源历史源远流长,约公元前1万年前,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
公元前214年,秦朝在河源龙川县佗城镇设县而治,首任县令为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1。
现仍有佗城遗址、龟峰塔、正相塔、林寨客家四角楼、康河四角楼等古迹。
河源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著名的客家古邑,风景优美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论新时代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94百家论坛论新时代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龙慧江西客家博物院摘要:客家民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包括民居、民俗、风水、饮食等等。
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欠深、旅游商品缺乏特色、旅游交通不够顺畅、群众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深挖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整合旅游资源,强化多方合作;设计旅游线路,优化旅游商品;培养旅游人才,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在新时代着力开发利用客家民俗旅游资源,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逐渐成为了文化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一、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客家旅游资源包罗万象,目前主要有以下类型:1.民居旅游资源。
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最为典型、最具代表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其中在广东、江西、福建三省的交界地带分布较多。
围屋建筑的特点是中轴对称,主次有序,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
围屋是客家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俗旅游资源。
客家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其民俗文化也被世人所推崇。
例如,在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狮灯等;在端午节期间,有远近闻名的龙舟赛;在中秋节则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姐”等民俗活动。
此外,诸如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等民间文艺形式,也受到各界的欢迎。
这些都是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巨大财富。
3.风水旅游资源。
受传统文化影响,客家人崇信风水,也形成了浓郁的风水文化。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修桥修路盖房子,都会请风水先生勘定风水、挑选良辰吉日。
这种风水文化在江西省兴国县的三僚村尤为著名,该村被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第一村”,每年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风水研究爱好者前往观光旅游。
4.饮食旅游资源。
客家人的饮食也呈现出别具风格的特色,形成了鲜明的饮食文化。
论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郑雅婷2013年12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内涵和意义的旅游纪念商品。
(二)客家民俗旅游商品缺乏特色旅游商品(或称旅游购物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旅游者出于商业目的以外购买的,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的有形商品,包括工艺品、文物古玩及其仿制品、土特产等。
开发民俗旅游商品不仅能丰富客家民俗旅游活动内容,而且能增强该地的旅游吸引力。
但纵观赣南民俗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大部分旅游商品加工粗糙,包装档次低,质量低劣,商品雷同。
笔者走访了一些旅游景区发现各地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一些代表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各个景区门口摆着都是扇子,木制品,茶叶,帽子等,这些东西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缺乏纪念价值,游客没有购买欲望。
(三)民俗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传统的民俗资源是客家先人创造的非常宝贵的财富,具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但是由于村民对资源保护认识不足,政府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很多的民俗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比如龙南县境内的围屋有的地方倒塌,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有的甚至成了当地农民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的场所。
长此以往围屋的处境令人堪忧。
(四)社区参与不足,力量薄弱社区居民不仅是旅游发展中积极的客体,而且是发展过程的核心力量。
但是在旅游发展中政府未建立较完善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制度,旅游企业没有意识到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注意到社区参与者的利益。
因此这种情况下,青壮年缺乏动力从老一辈那里学习传统民俗文化,随着自身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不再愿意重复老一辈那样的生活方式,这就使得一些民俗文化日益萎缩。
例如,于都唢呐是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被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政府缺乏鼓励和扶持现在能继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人凤毛麟角,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
三、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策面对赣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促进赣南民俗旅游的发展。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客家文化旅游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客家人是一支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群体,他们独特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引起了愈来愈多游客的兴趣。
因此,如何通过开发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来提高游客满意度,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客家文化的介绍客家文化是指在中国大陆南部、东南亚等地分布的一个华人民系群体的文化传统。
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建筑风格、饮食文化和艺术形式,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客家文化的开发和传承,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游客满意度的定义与重要性游客满意度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它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越高,他们越有可能成为忠实的回头客,从而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
三、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已逐渐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不够多样化和丰富化,缺乏创新性和差异化。
其次,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此外,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还需要提升,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四、提高游客满意度的策略和建议为了提高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多样化和丰富化产品开发:开发更多具有客家特色的旅游产品,包括客家民宿、客家美食体验、客家传统手工艺等。
通过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吸引更多游客的兴趣和关注。
2. 加强游客体验管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强对游客的接待和导游服务。
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和困扰。
3. 加强旅游营销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宣传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增加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探讨

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探讨客家作为影响最为深远的南方汉族民系之一,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类型众多,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本文从旅游业角度,阐述了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体现,并从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组合、加强民俗文化旅游宣传、树立旅游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旅游开发的建议。
标签: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文化的旅游活动。
民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地方群体民众、民族或族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传承性的生活文化。
因为民俗文化的内涵丰富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民俗文化旅游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
通过参加民俗旅游活动,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满足求新、求奇、求异的需要,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二、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客家”是相对于“主家”而言的一种称谓,是汉民族中的一支特殊民系。
客家人是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历经多次大迁移南来。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当地环境条件的影响,与当地土著居民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独特的文化和语言,落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山庄的群落。
广东是中国拥有客家人数最多的省份。
其中,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龙岗区、盐田区、宝安区)、韶关以及揭阳揭西县、汕尾陆河县、英德、廉江等尤以客家为主。
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客家民俗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形物质民俗有形物质民俗是指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实践活动中,长期俘获物质为自己服务形成的各类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工具、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民间工艺等物品。
(1)客家服饰客家服务具有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其款式配件、装饰图案、配件首饰都具有一定和意义和渊源,反映了客家发展的历史。
客家服饰风格朴素实用,以简约、大方、舒适为美。
在色调方面大多喜欢素色,尤其喜爱蓝、黑、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目录摘要 .................................................................... 1关键词 .................................................................. 1Abstract ................................................................ 1Key words............................................................... 1引言 .................................................................... 1一、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与评价 ........................................ 1(一)内容 .............................................................. 21.传统节日 ...................................................... 22.传统民居 ...................................................... 23.民间曲艺 ...................................................... 24.特色食品 ...................................................... 2(二)评价........................................................... 21.内容齐全,种类多样 ............................................ 22.观赏、科学研究价值大 .......................................... 23.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 24.开发模式多样多样 .............................................. 3二、客家民俗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 3(一)开发现状....................................................... 31.以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呈深度开发趋势 ........................ 32.旅游功能停留在“认识型”阶段 .................................. 33. 海外市场带动国内市场发展 ...................................... 3(二)存在的问题..................................................... 41.文化资源离散,整合开发规模不足 ................................ 4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旅游产品文化主题缺失 ...................... 43.客家民俗旅游形象模糊 .......................................... 44.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破坏现象突出 ................................ 45.文化资源“商品化”过度,文化景观仿袭和滥造倾向突出 ............ 4三、客家民俗旅游开发对策与措施 .......................................... 4(一)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4(二)针对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形式........................... 5(三)加强规划,强调环保旅游......................................... 5(四)加强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分类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四、结语 ................................................................ 6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6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摘要:客家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有着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拟通过对客家中心——闽粤赣边区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观察,了解其民俗资源的特点,认为客家民俗旅游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当前闽粤赣边区的客家民俗旅游出现了文化资源离散,整合开发规模不足,客家文化旅游形象模糊等种种问题,根据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指出开展与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塑造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形象,针对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形式和提出环保旅游;并且在旅游保护方面,提倡分类保护,根据民俗资源的类型来区别保护。
只要政府与开发商加以适当的重视,并且与当地居民一起合作保护,客家民俗旅游一定会有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客家民俗;开发模式;保护模式Study On Development Of The Hakka Folk Tourism Abstract:The Hakka region has abundant colorful folk cultural resources, having the advantage of the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of the tour development. Oneself draw up to pass the observation which travels to the Hakka folk culture of the center Fujian province yue gan side area,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resources, with current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Hakka folk tour and various problems existed for founda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many ways and inquiry into,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tour which has the Hakka folk cultural special features and develop a principle, emphasize in the development to protect, develop in the protection, strengthen a district tour to cooperate, put forward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ur; Combine to adopt appropriate protection mode according to its folk cultural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Folk custom traveling;Hakka Folk Customs;development mode;Protection mode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历史悠久,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世代传承, 引人入胜,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在世界民俗文化宝库中, 占有重要的一席。
当世界各国将自然风光旅游推向人文生态旅游的高层次旅游经济趋势时,我国则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 结合丰富而广阔的自然生态资源, 进行全面的系统规划, 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经济,而且我国民俗旅游开展时间短但经济效益显著。
客家是汉族中一个特殊性的支系,她因独特的文化特征、复杂的形成过程以及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而为世人所关注。
有人说:“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客家人,就不了解中国,从而也就不了解世界” [1]。
这话虽然不免有夸张溢美之嫌,但却点明了客家文化的重要性与独特性。
客家民俗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具体体现,她独具魅力,颇具开发价值的民俗旅游资源,是客家地区旅游的最大卖点。
因此,客家旅游应该大张旗鼓地倡导“客家民俗游”。
一、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与评价(一)内容1.传统节日客家民俗节日主要有三类:首先,民间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次,岁时农事节日,如立春、清明、立秋、冬至等;第三,神灵生日,如观音生日、四月八、惭愧祖师生日、八月初三等。
这些民俗节日,有的名称和内容与全国其他地区大体相同,有的则完全具有地方特色;另外还有特定的活动,是客家民俗的深刻反映。
如客家地区的元宵节,有特色的是“灯节”活动;又如过去客家地区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有山歌醮会以及中秋节晚上的“敬月华”、“游月宫”、“拜月姐”等游戏活动,十分热闹。
2.传统民居客家传统民居多种多样,结构别致,造型奇特,各具功能,内涵丰富。
常见的客家民居有土楼、围龙屋、围屋、五凤楼、走马楼、四角楼、中西合璧式大屋、上下堂方形屋等客家传统民居,以土楼、围龙屋最有特色,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蒂汶斯·安德烈先生说“客家土楼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神话般的山村建筑”。
3.民间曲艺客家地区广泛流行着山歌、五句板、采茶戏、汉剧、木偶戏、花朝戏、花灯、茶灯、马灯等许多民间艺文戏曲,这些客家民间曲艺有的音调高扬绵长,有的古朴大方、儒雅舒缓,有的形象生动、人物惟妙惟肖,有的活泼生动、诙谐机智,其中不少还是客家人的绝活,是民间艺术瑰宝,如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的客家艺人可以表演“七盏灯”、“倒弹扬琴”等绝技,值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