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基本题型:四种基本题型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模块常见题型全归纳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模块常见题型全归纳目录一、第一问破解方法:1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的方法 (1)代入消参法与和差消参法(2)恒等式消参法与平方消参法;2应用极坐标的基本定义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二、第二问破解方法: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的求解方法 (1)应用曲线的参数方程进行三角代换求最值(取值范围);(2)化归为二次函数,运用二次函数的特性求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3)运用圆的几何特性求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4直线的标准式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1)以定点为起点的线段的四则运算求值问题; (2)参数t 形式的弦长公式的运用; 5极坐标方程中ρ的几何意义的应用(1)以原点O 为起点的线段的四则运算求值问题; (2)应用ρ的几何意义表示两点间距离;6剥去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的外壳,将图形关系代数化——“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考查圆特有的的弦长公式AB =(2)通过图形关系分析代数关系; 7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思想求极坐标方程; (2)运用利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特殊关系求极坐标方程.1 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的方法 1.1 代入消参法与和差消参法【例1】直线42,3x t y t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方法一:代入消参法由3y t =-得3t y =-,代入42x t =-整理得220x y -+=. 方法二:和差消参法将3y t =-乘以2与42x t =-作差可得220x y -+=.【评注】代入消参法与和差消参法源于我们初中学过的解方程组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消去参数t .【变式1】潜在的参数范围的影响曲线43x y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解析】由消参法可得220x y -+=,因为0,故44x =-,所以曲线43x y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204x y x -+=≤. 【变式2】曲线2tan ,ta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_.【解析】tan θ∈R ,所以x ∈R ,故曲线2tan ,ta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y x =【变式3】注意tan θ和sin θ消参的区别 曲线2sin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_.【解析】1sin 1θ-≤≤,所以11x -≤≤,故曲线2tan ,ta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y x =(11)x -≤≤.【变式4】只有一个式子有参数直线1,sin x y θ=⎧⎨=⎩(θ为参数,θ∈R )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sin y θ=,所以11y -≤≤,故直线1,sin x y θ=⎧⎨=⎩(θ为参数,θ∈R )的普通方程为1x =(11)y -≤≤.1.2 恒等式消参法与平方消参法【例2】参数方程2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由2cos ,sin x y θθ=-+⎧⎨=⎩得cos 2,sin x y θθ=+⎧⎨=⎩因为22sin cos 1θθ+=,故参数方程2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2(2)1x y ++=. 【评注】本题采用22sin cos 1θθ+=这一恒等式消参,高中阶段常用的恒等式还有:(1)()10,1x xa a a a -⋅=>≠且;(2)222211122t t t t t t ⎛⎫⎛⎫+=+-=-+ ⎪ ⎪⎝⎭⎝⎭; (3)()2sin cos 1sin 2ααα+=+. 【变式1】给参数范围的消参 参数方程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0,πθ∈)化为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由[]0,πθ∈可知11x -≤≤,01y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1x y +=(01)y ≤≤【变式2】平方消参法 参数方程sin cos ,sin cos x t t y t t=-⎧⎨=+⎩(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解析】方法一:由sin cos x t t =-得212sin cos x t t =-,同理212sin cos y t t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2x y +=.方法二:由sin cos ,sin cos x t t y t t =-⎧⎨=+⎩得sin ,2cos .2x y t y x t +⎧=⎪⎪⎨-⎪=⎪⎩又22sin cos 1t t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2x y +=.【变式3】注意隐藏的x 的范围 参数方程sin cos ,sin 2x y θ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πsin cos )4x θθθ=+=+,所以x ⎡∈⎣, 又因为()2sin cos 1sin2θθθ+=+,故21x y =+,所以参数方程sin cos ,sin 2x y θθθ=+⎧⎨=⎩(θ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21x y =+()x ⎡∈⎣.【变式4】恒等式消参法与平方消参法对比参数方程(),2t tt tx e e y e e --⎧=+⎪⎨=-⎪⎩(t 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方法一:2t t x e e -=+=≥,由(),2tt t tx e e y e e --⎧=+⎪⎨=-⎪⎩得2,22.2t t yx e yx e -⎧+=⎪⎪⎨⎪-=⎪⎩,因为1tte e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1(2)416x y x -=≥. 方法二:由(),2t tt t x e e y e e --⎧=+⎪⎨=-⎪⎩平方得2222222,2.4t t t t x e e y e e --⎧=++⎪⎨=+-⎪⎩,两式作差可得221416x y -=,又2ttx e e -=+=≥,故该参数方程的普通方程为221(2)416x y x -=≥. 2 应用极坐标的基本定义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2.1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例3】只有ρ和θ的极坐标方程将下列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1)1ρ=;【解析】因为1ρ=,所以21ρ=,又222x y ρ+=,故直角坐标方程为221x y +=.(2)π3θ=. 【解析】因为π3θ=,所以tan θ=tan yxθ=,故直角坐标方程为y =. 【评注】在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时,下列公式必不可少: (1)222x y ρ+=; (2)tan yxθ=; (3)cos x ρθ=; (4)sin y ρθ=. 【变式1】极坐标方程中的ρ和θ在“=”的同侧 将下列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1)()cos sin 1ρθθ+=;【解析】由cos x ρθ=和sin y ρθ=得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10x y +-=. (2)πcos 13ρθ⎛⎫+= ⎪⎝⎭;【解析】因为πcos 13ρθ⎛⎫+= ⎪⎝⎭,所以1cos sin 122ρθρθ-=,由cos x ρθ=和sin y ρθ=得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0x -=. 【变式2】极坐标方程中的ρ和θ在“=”的两侧 将下列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1)2cos 2sin ρθθ=+;【解析】由2cos 2sin ρθθ=+得22cos 2sin ρρθρθ=+,又因为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所以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220x y x y +--=.(2)π2sin 3ρθ⎛⎫=+⎪⎝⎭;【解析】由π2sin 3ρθ⎛⎫=+⎪⎝⎭得2sin cos ρρθθ=+,又因为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所以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0x y y +--=.(3)8cos 1cos 2θρθ=-.【解析】由8cos 1cos 2θρθ=-得2sin 4cos ρθθ=,即22sin 4cos ρθρθ=,又因为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所以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4y x =.2.2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例4】将下列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1)y x =;【解析】将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y x =得sin cos θθ=,故所求极坐标方程为π4θ=. (2)222310x y x y ++-+=;【解析】将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222310x y x y ++-+=得22cos 3sin 10ρρθρθ+-+=,故所求极坐标方程为22cos 3sin 10ρρθρθ+-+=.【评注】将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只需将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直角坐标方程适当化简即可.【变式1】将下列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1)()()22122x y -+-=;【解析】()()22122x y -+-=可化为222430x y x y +--+=将222x y ρ+=,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上式得22cos 4sin 30ρρθρθ--+=. (2)22134x y +=. 【解析】将c o s x ρθ=,sin y ρθ=代入22134x y +=得()()22cos sin 134ρθρθ+=, 即2222cos sin 134ρθρθ+=.3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最值问题(取值范围)的求解方法该题型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在各类模拟试卷中也频繁出现,求解此类最值问题关键在于巧妙的构建不等关系,依据高中阶段建立不等关系的常用方法(利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求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利用圆的几何对称性求最值)可分为三种类型求解. 3.1 应用曲线的参数方程进行三角代换求最值(取值范围)【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参数方程为5cos ,(3sin x y ϕϕϕ=⎧⎨=⎩为参数).(I )求过椭圆C 的右焦点,且与直线42,3x t y t =-⎧⎨=-⎩(t 为参数)平行的直线l 的普通方程;(II )求椭圆C 的内接矩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I )由椭圆C 的参数方程5co s,(3s i nx y ϕϕϕ=⎧⎨=⎩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221259x y +=,故椭圆C 的右焦点为(4,0). 直线42,3x t y t=-⎧⎨=-⎩ (t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220x y -+=,因为直线l 过椭圆C 的右焦点,且与直线220x y -+=平行, 所以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1(4)2y x =-,故直线l 的方程为240x y --=. (II )因为椭圆C 的参数方程为5cos ,(3sin x y ϕϕϕ=⎧⎨=⎩为参数),不妨设(5cos ,3sin )A ϕϕ,则椭圆C 的内接矩形ABCD 面积15sin 2=45cos 3sin 430sin 230.2S ϕϕϕϕ⋅==≤ 故椭圆C 的内接矩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为30.【评注】本题关键在于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将解析几何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求解,其中利用椭圆的内接矩形的对称性巧妙转化四个小矩形是本题的思维难点.本题第二问可推广为: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2ab .【变式1】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最值 已知点(,)P x y 是圆222x y y +=上的动点.(I )求2x y +的取值范围;(II )若0x y 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I )将222x y y +=化为圆的标准方程得22(1)1x y +-=,其参数方程为cos ,1sin .x y αα=⎧⎨=+⎩(α为参数),故(cos ,sin 1)P αα+,所以22cos sin 1x y αα+=++)1αϕ=++(tan 2ϕ=),因为1sin()1αϕ-+≤≤,所以2x y +的取值范围为1⎡-⎣.(II )0x y a ++≥恒成立等价于()a x y -+≥恒成立.()(cos sin 1)x y αα-+=-++π)14α=+-,所以()x y -+1,所以1a .【变式2】非特殊角求点 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4cos ,3sintx t y =-+⎧⎨=+⎩ (t 为参数), 曲线2C 的参数方程为:8cos ,3sin x y θθ=⎧⎨=⎩(θ为参数). (I )化曲线1C ,2C 的方程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曲线;(II )若1C 上的点P 对应的参数为π2t =,Q 为2C 上的动点,求PQ 中点M 到直线332,:2x t C y t=+⎧⎨=-+⎩(t 为参数)距离的最小值及此时Q 点坐标. 【解析】(I )曲线1C 的普通方程为22(4)(3)1x y ++-=,它表示以点(4,3)-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曲线2C 的普通方程为221649x y +=, 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长半轴长是8,短半轴长是3的椭圆.(II )π2t =时,(4,4)P -,(8cos ,3sin )Q θθ,PQ 中点3(24cos ,2sin )2M θθ-++,直线332,:2x t C y t=+⎧⎨=-+⎩(t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270x y --=,故点M 到直线3C的距离3sin 13d θθ=--4cos 13θθ=-+)13θϕ=++(其中3cos 5ϕ=,4sin 5ϕ=-), 故当sin(1θϕ)=-+时,即π2π2k θϕ+=-(k ∈Z )时,d,此时π4cos cos(2π)=sin 25k θϕϕ=---=,π3sin sin(2π)=cos 25k θϕϕ=---=-, 从而当43cos ,sin 55θθ==-时,d,此时329(,)55Q -. 【例6】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是2=ρ,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y tx 321(t 为参数).(I )写出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与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设曲线C 经过伸缩变换',1'2x x y y =⎧⎪⎨=⎪⎩得到曲线C ',设(,)M x y 为曲线C '上任一点,求222x y +的最小值,并求相应点M 的坐标.【解析】(I )因为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y tx 321(t 为参数),所以直线l 的普通20y --+=.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4x y +=.(II )由',1'2x x y y =⎧⎪⎨=⎪⎩得',2'x x y y =⎧⎨=⎩代入到224x y +=得曲线:C '22''14x y +=, 于是由点(,)M x y 在曲线C '上得2214x y +=,从而可设点(2cos ,sin )M αα,则222224cos sin 2sin x y αααα-+=-+π2cos(2)33α=++,故πcos(2)13α+=-时,即π22ππ3k α+=+时,222x y -+取得最小值1, 此时ππ3k α=+(k ∈Z ),则1cos 2α=,sin α=或1cos 2α=-,sin α=.所以当点M的坐标为(1,2或(1,)2--时,222x y -+取得最小值1. 【评注】坐标变换一直深受高三一线出卷老师的喜爱,试想在控制好试题难度的情况下增加题目的知识维度何乐而不为呢?求解此类问题时,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坐标变换的含义,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变式1】参数方程下的坐标变换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将曲线1C 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2C .(I )求曲线2C 的普通方程;(II )已知点(1,1)B ,曲线2C 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A ,点P 为曲线2C 上任意一点,求22PA PB -的最大值.【解析】(I )因为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故曲线2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x y θθ=⎧⎪⎨=⎪⎩(θ为参数),曲线2C 的普通方程为22143x y +=. (II )曲线2C 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A ,故(2,0)A -,因为点P 为曲线2C 上任意一点,所以可设(2cos )P θθ,又因为点(1,1)B ,所以222222(2cos 2))(2cos 1)1)PA PB θθθθ-=++----12cos 2θθ=++)2θϕ=++,其中tan ϕ=故当sin()1θϕ+=时,22PA PB -取得最大值2.3.2 化归为二次函数,运用二次函数的特性求最值【例7】(2015·陕西高考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y O 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13,2x t y ⎧=+⎪⎪⎨⎪=⎪⎩(t 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C 极坐标方程为ρθ=.(I )写出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当P 到圆心C 的距离最小时,求P 的直角坐标.【解析】(I)将ρθ=两边同乘以ρ可得2sin ρθ=,又222x y ρ=+,sin x ρθ=可得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x y +=,即22(3x y +-=.(II )因为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13,22x t y ⎧=+⎪⎪⎨⎪=⎪⎩(t 为参数),不妨设1(3)2P t +,又C,则PC ==故当0t =时,PC 取最小值,此时P 点的直角坐标为30(,). 【评注】题目中说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动点从何而得?本题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解题经验——需要动点坐标时我们可以向曲线的参数方程“借”.【变式1】抛物线相关的最值问题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M 的参数方程为sin cos ,sin 2x y θθθ=+⎧⎨=⎩(θ为参数),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曲线N的极坐标方程为πsin()4ρθ+=(I )求曲线N 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M 的直角坐标方程; (II )求曲线M 上的点与曲线N 上的点的最小距离.【解析】(I )由曲线M 的参数方程sin cos ,sin 2x y θθθ=+⎧⎨=⎩(θ为参数)得21y x +=,即21y x =-,考虑到πsin cos )4x θθθ=+=+,故x ⎡∈⎣,所以曲线M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1y x =-,x ⎡∈⎣.由曲线N的极坐标方程sin()4πρθ+=N 直角坐标方程为20x y ++=.(II )不妨设曲线M 上一点200(,1)P x x -,其中0x ⎡∈⎣,则点P 到曲线N的距离2013()x d ++==考虑到012x ⎡=-∈⎣,所以当012x =-时,min 8d =. 又易知曲线M 上的点与曲线N 上的点的最小距离等于曲线M 上的点与曲线N 的距. 【评注】本题很容易忽视x ⎡∈⎣这一隐含条件,本题给了我们一个解题经验:与抛物线上的点相关的最值问题往往可转化为二次函数进行求解.【变式2】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21,42x t y t =-⎧⎨=--⎩(t 为参数),以原点O 为极点,以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21cos ρθ=-.(I )求曲线2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设1M 为曲线1C 上的点,2M 为曲线2C 上的点,求12M M 的最小值. 【解析】(I )因为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21cos ρθ=-,所以cos 2ρρθ-=,即2cos ρρθ=+,所以22(2)x ρ=+,化简得2440y x --=,所以曲线2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440y x --=. (II )因为21,42x t y t =-⎧⎨=--⎩(t 为参数)所以曲线1C 的普通方程为240x y ++=.因为1M 为曲线1C 上的点,2M 为曲线2C 上的点,所以12M M 的最小值等于2M 到直线240x y ++=距离的最小值.设22(1,2)M t t -,则2M 到直线240x y ++=的距离d===,所以12M M的最小值为10.【变式3】由三角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已知某圆的极坐标方程是2πcos()604ρθ--+=.(I)求圆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II)已知圆上一动点(,)P x y,求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I)由圆的极坐标方程2πcos()604ρ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可得224460x y x y+--+=,即22(2)(2)2x y-+-=.化为参数方程得2,2.xyαα⎧=+⎪⎨=+⎪⎩(α为参数).(II)(2)(2)xyαα=+⋅+4sin cos2sin cosαααα++=+),令πsin cos)4tααα=+=+,则t⎡∈⎣,22sin cos1tαα=-,所以23xy t=++2(1t=+,t⎡∈⎣.故当t=xy取得最小值1;当t=时,xy取得最大值9.【评注】第二问为什么会想到将此题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呢?事实上是因为“幂次”暴露了本题的求解思路,题目中的sin cosαα+是1次幂,而sin cosαα是2次幂,具有典型二次函数结构,本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换元经验和一个解题技巧.换元经验:遇到含有sin cosαα±和sin cosαα的函数通常作如下换元:令sin costαα=±,则21sin cos2tαα-=±,t⎡∈⎣.解题技巧:三角函数求最值用什么方法,要看幂次说话,例如,2cos sin cosy x x x=+各项幂次均相同,可降幂结合引入辅助角公式化为三角函数最值问题,而2cos siny x x=+这类含有2次幂,1次幂的函数,则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变式4】设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ρ=,以极点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正半轴,两坐标系长度单位一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过圆C上的一点(,)M m s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l x m =,设l 与x 轴交于点N ,向量OQ OM ON =+.(I )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II )设点(1,0)R ,求RQ 的最小值.【解析】(I )因为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2ρ=,所以圆C 直角坐标方程为224x y +=.由已知可得(0)N m,,设()Q x,y ,则由OQ OM ON =+得2,,x m y s =⎧⎨=⎩故,2,x m s y ⎧=⎪⎨⎪=⎩因为(,)M m s 在圆C 上,所以动点Q 的轨迹方程为221164x y +=. (II )根据(I )的结论,可设点Q 的坐标为(4cos ,2sin )αα,其中α为参数, 又点(1,0)R ,所以(4cos RQ ==13=.故RQ 的最小值为3. 3.3 运用圆的几何对称特性求取值范围【例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x y αα=⎧⎪⎨=⎪⎩(α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ρθ=.(I )求曲线2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若,P Q 分别是曲线1C 和2C 上的任意一点,求PQ 的最小值.【解析】(I )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cos ρ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得22x y x +=,即2211()24x y -+=. (II )易知圆2211()24x y -+=的圆心21(,0)2C ,设(2cos )P αα,所以2PC ==== 所以当1cos 2α=时,2PC取得最小值,且2min 2PC =.故所求2min min12PQ PC r =-=. 【评注】本题不仅用到了前面提到二次函数求最值,而且还使用了几何对称思想,即利用圆的对称性求最值.运用圆的几何对称特性求取值范围时常用到以下结论:结论一:已知圆O 的半径为r ,圆O 上一点到与其相离的直线l 的距离为d ,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为0d ,则max 0d d r =+,min 0d d r =-.结论二:已知圆O 的半径为r ,圆上一点到圆外一点A 的距离为d ,圆心到点A 的距离为0d ,则max 0d d r =+,min 0d d r =-.结论三:设圆A 上一点到圆B 上一点的距离为d ,两圆半径分别为12,r r ,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为0d ,若两圆相离,则max 012d d r r =++,min 012d d r r =--.【变式1】两圆上的点的最大、最小距离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A ,B 分别在曲线13c o s ,:4s i nx C y θθ=+⎧⎨=+⎩(θ为参数)和曲线2:1C ρ=上,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解析】由3co s ,4s i n x y θθ=+⎧⎨=+⎩得圆心为1C 1(3,4),1r =,由1ρ=得圆心为2C 2(0,0),1r =,故由平面几何知识知AB 的最小值为12||2C C-=2-523=-=.【例9】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22x y ⎧=⎪⎪⎨⎪=+⎪⎩(t 是参数),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π2cos 4ρθ⎛⎫=+ ⎪⎝⎭.(I )求圆心C 的直角坐标;(II )由直线l 上的点向圆C 引切线,求切线长的最小值. 【解析】(I )因为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π2cos 4ρθ⎛⎫=+⎪⎝⎭,由两角和差公式得ρθθ=,等式两边同时乘以ρ得2cos sin ρθθ=,将上式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得22x y +=-,所以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122x y -++=, 所以圆心C的直角坐标为,)22-. (II )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22x y ⎧=⎪⎪⎨⎪=+⎪⎩(t 是参数), 则直线l普通方程为0x y -+=.所以圆心C 到直线l的距离5d ==,所以直线l 上的点向圆C=【评注】圆的几何最值问题围绕“圆心”思考,往往会让问题柳暗花明.本题第二问直接求解很难入手,若考虑直线l 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最小值,则问题迎刃而解.【变式1】在极坐标系内,已知曲线1C 的方程为22(cos 2sin )40ρρθθ--+=,以极点为原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利用相同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曲线2C 的参数方程为514,5183x t y t=-⎧⎨=+⎩(t 为参数).(I) 求曲线1C 的直角坐标方程以及曲线2C 的普通方程;(II) 设点P 为曲线2C 上的动点,过点P 作曲线1C 的两条切线,求这两条切线所成角余弦值的取值范围.【解析】(I)曲线1C 的方程为22(cos 2sin )40ρρθ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222440,x y x y +-++=即22(1)(2)1x y -++=.由曲线2C 的参数方程514,5183x t y t=-⎧⎨=+⎩(t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34150x y +-=.(II)由(I)可知曲线12,C C 分别为圆和直线.过曲线1C 的圆心(1,2)-作直线34150x y +-=的垂线,此时两切线所成角θ最大, 即cos θ最小,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知4d ==,则1sin24θ=,所以27cos 12sin 28θθ=-=. 考虑到cos 1θ≤,且0θ≠,因此两条切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为7,18⎡⎫⎪⎢⎣⎭.4 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的应用在近几年的高三模拟试题中,大量涌现出对参数t 的几何意义的考查,试题花样也层出不穷,要想解好此类问题,关键在于要熟悉基本概念和此类问题的解题的程序.直线参数方程的定义: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00cos ,sin x x t y y t αα=+⎧⎨=+⎩(t 为参数),其中α为直线l 的倾斜角,[)0,πα∈,直线l 必过定点()000,M x y .在直线的参数方程中,t 表示直线上的动点M 到定点0M 的距离.4.1 以定点为起点的线段的四则运算求值问题;【例10】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3,:2x C y ⎧=⎪⎪⎨⎪=⎪⎩(t 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圆C的方程为ρθ=.(I )求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设圆C 与直线l 交于点,A B ,若点P的坐标为(,求PA PB +.【解析】(I)由ρθ=得220,x y +-=即22( 5.x y +-=(II)将l 的参数方程代入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得22(3)()522-+=,即240,t -+=由于24420∆=-⨯=>,所以由韦达定理可得120t t +=>,1240t t ⋅=>,故120,0t t >>.又易知点P 在直线l 上,故由t的几何意义得:1212PA t t t P t B +==++=【评注】本题没有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而是从直线的参数方程的视角入手,保留直线的参数t 进行代数运算,这里采用的方法即是的几何意义的运用.使用此方法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已知直线l 经过定点()000,M x y ,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点1M ,2M 两点,若点1M ,2M 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t ,2t ,则有:①弦长1212M M t t =-;②若定点()000,M x y 为弦12M M 的中点,则120t t +=; ③若弦12M M 的中点为M ,则点M 对应的参数122M t t t +=. 【变式1】运用参数t 几何意义求中点坐标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1,22x t y t ⎧=⎪⎪⎨⎪=⎪⎩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建立极坐标系,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10ρθ--=.设圆C 与直线l 相交于不同两点A ,B,且点(0,P .(I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极坐标; (II)求PA PB +的值.【解析】(I )由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10ρθ--=得2210x y +--= ①,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①式可得2680t t -+=,由于2(6)4840∆=--⨯=>,所以由韦达定理得1260t t +=>,1280t t ⋅=>,所以120,0t t >>.所以线段AB 的中点M 对应的参数1232M t t t +==, 代入直线参数方程可得点M的直角坐标为3(22,故点M的极坐标为π)6. (II)考虑到点(0,P 在直线l 上,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可知1PA t =,2PB t =,因为120,0t t >>,所以126PA PB t t +=+=.【变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2,2x t y =--⎧⎪⎨=-⎪⎩(t 为参数),直线l 与曲线C :22(2)1y x --=交于A 、B 两点.(I )求线段AB 的长度;(II) 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轴正半轴为极轴,设点P的极坐标为3π)4,求点P 到线段AB 中点M 的距离. 【解析】(I )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2,2x t y =--⎧⎪⎨=⎪⎩(t 为参数)化为标准式得12,22x t y ⎧=-+⎪⎪⎨⎪=+⎪⎩(t 为参数),代入曲线C 得24100t t +-=, 设A 、B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t ,2t ,由韦达定理得124t t +=-,1210t t ⋅=-,所以12AB t t =-==(II) 点P的极坐标为3π)4化为直角坐标得(2,2)-,所以点P 在直线l 上,线段AB 中点M 的参数1222M t t t +==-,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可知,点P 到线段AB 中点M 的距离为2M t =.【变式3】t 的几何意义与三角函数综合运用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l 是过定点(4,2)P 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在极坐标系(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单位长度)中,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 ρθ=.(I)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将曲线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II)若曲线C 与直线l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求PM PN +的取值范围. 【解析】(I)因为l 是过定点(4,2)P 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所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4cos ,2sin .x t y t αα=+⎧⎨=+⎩(t 为参数). 因为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 ρθ=,所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4x y x +=,即2240x y x +-=.( II)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2240x y x +-=整理得24(sin cos )40,t t αα+++=则有2121216(sin cos )160,4(sin cos ),4,t t t t αααα⎧∆=+->⎪+=-+⎨⎪⋅=⎩所以sin cos 0αα⋅>,又[)0,πα∈,所以π(0,)2α∈,所以可知10t <,20t <. 又点P 在直线l 上,所以1212π)4(sin cos )(()4PM PN t t t t ααα+=++=+=+=-.因为π(0,)2α∈,所以πsin()42α⎛⎤+∈ ⎥ ⎝⎦,所以(PM PN +∈. 【例11】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2cos ,sin x t y t αα=+⎧⎨=⎩(t 为参数),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28cos 1cos θρθ=-.(I )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设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与x 轴的交点为F ,求11AF BF+的值. 【解析】(I )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28cos 1cos θρθ=-,所以2sin 8cos ρθθ=, 所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8y x =.(II )因为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2cos ,sin x t y t αα=+⎧⎨=⎩(t 为参数),易得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2,0)F ,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28y x =得22sin 8cos 160t t αα⋅-⋅-=,由韦达定理得1228cos sin t t αα+=,122160sin t t α⋅=-<, 所以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可知1212121111t t AF BF t t t t -+=-==212sin α==.【评注】运用“直线参数t 的几何意义”这一解题方法时,往往需要韦达定理的辅助才能更好的进行运算.使用韦达定理时我们应熟练以下代数变形:(1)()()221212124x x x x x x -=+-;(2)12121211x x x x x x ++=;(3)21121211x x x x x x --==.4.2 参数t 【例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常见题型
2.解题思路 第一步:曲线化成普通方程,直线化成参数方程 第二步: 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的普通方程, 整理成关于 t 的一元二次方程:
at2 bt c 0
b c 第三步:韦达定理: t1 t 2 , t1t 2 a a 第四步:选择公式代入计算。
x=5+
例:已知直线 l: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高考高频题型
(一)有关圆的题型
题型一: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问题) ----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
d r : 相离,无交点; d r : 相切, 1个交点; d r : 相交, 2个交点;
用圆心(x0,y0)到直线 Ax+By+C=0 的距离 d
解
(1)ρ=2cosθ等价于ρ =2ρcosθ.①
2 2 2 2 2
2
将ρ =x +y ,ρcosθ=x 代入①即得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 +y -2x =0.②
x=5+
(2)将
3 2 1 2
t,
代入②式,得 t +5 3t+18=0.
2
y= 3+ t
设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根分别为 t1, t2, 则由参数 t 的几何意义即知, |MA|· |MB| =|t1t2|=18.
3 t, 2 (t 为参数)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
1 y= 3+ t 2
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θ. (1)将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 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 M 的直角坐标为(5, 3), 直线 l 与曲线 C 的交点为 A, B, 求|MA|· |MB| 的值 .
Ax0 By0 C A B
2 2
【高中数学】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一、根据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求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经过点P(x0,y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x0+tcosαy=y0+tsin烅烄烆α(t为参数),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直线上定点P到动点M的有向线段,t表示参数t对应的点M到定点P的距离,即|t|=|PM|.若A,B为直线l上两点,其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与t2,则有:①AB=|t1-t2|;②当A,B在点P的同侧时,t1与t2同号;当A,B分别在点P的两侧时,t1与t2异号.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直线的参数方程也可写为x=x0+aty=y0+烅烄烆bt(t为参数),如果a2+b2≠1,则参数t没有上述几何意义.例1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C:ρll与l的普通方程;(2)若PM,MN,PN成等比数列,求a的值.分析 (1)利用x=ρcosθ,y=ρsinθ即可将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在直线l的参数方程中消去参数t即可得直线l的普通方程;(2)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结合韦达定理即可建立关于a的方程求解.解 (1)由ρsin2θ=acosθ得ρ2 sin2θ=aρcosθ,可得曲线C的平面直角坐标方程y2=ax(a>0).由直线l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t,可得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x-y-1=0.(2)设点M,N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则PM=t1,PN=t2,MN=t1-t2.将x=-1+槡22t,y=-2 +槡22t代入y2=ax,得t2-(槡4 2 +槡2a)t+8+2a=0.所以Δ=(槡4 2 +槡2a)2-4(8+2a)=2a2+8a>0,t1+t2=槡4 2 +槡2a,t1t2=8+2a.由PM,MN,PN成等比数列,可以得到t1-t22=t1t2,所以(t1+t2)2-4t1t2=t1t2,即(槡4 2 +槡2a)2-5(8+2a)=0,解得a=1(a=-4舍去).例2 (2015年高考湖南卷)已知直线l:x=5 +槡32ty =槡3+12烅烄烆t(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θ.(Ⅰ)将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Ⅱ)设点M的直角坐标为(5,槡3),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为A,B,求|MA|·|MB|的值.分析 (Ⅰ)利用ρ2=x2+y2,x=ρcosθ即可将已知条件中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Ⅱ)注意到点M在直线l上,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结合韦达定理即可求解.解 (Ⅰ)ρ=2cosθ等价于ρ2=2ρcosθ,将ρ2=x2+y2,ρcosθ=x代入即得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x=0.(Ⅱ)结合直线l的参数方程,注意到点M在直线l上,且(槡32)2+(12)2=1,可设点M,N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则MA=|t1|,MB=|t2|,所以MA·MB=t1t2. 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整理得t2 +槡5 3t+18=0,则MA·MB=t1t2=18.例3 已知圆锥曲线C:x=2cosαy=sin{α(α为参数)和定点A(0,,槡3),F1,F2是此圆锥曲线的左、右焦点,以原点O为极点,以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直线AF2的极坐标方程;(2)经过点F1且与直线AF2垂直的直线l交此圆锥曲线于M,N两点,求MF1-NF1的值.解 (1)消去参数α即可将曲线C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x24+y2=1,从而可求得F1(-槡3,0),F2(槡3,0),于是可得直线AF2的普通方程为x+y-槡3=0,利用互化公式化为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ρsinθ=槡3.(2)由(1)可得kAF2=-1,所以直线l的倾斜角为45°,从而可得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槡3 +槡22ty =槡22烅烄烆t(t为参数),代入椭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x24+y2=1,得5t2-槡2 6t-2=0,设点M,N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注意到点M,N,F1都在直线l上且点M,N在点F1两侧,所以|MF1|-|NF1|=|t1+t2|=槡2 65.评注 对于直线上与定点距离有关的问题,利用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能避免通过解方程组求交点坐标的繁琐运算,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二、利用参数方程求最值和取值范围利用曲线的参数方程求解两曲线间的最值问题,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优点是解题过程比较简洁.为此,需要熟悉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以及参数方程的简单应用.例4 已知曲线C1:x=8costy=2sin{t(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ρ=7cosθ-sinθ.(1)将曲线C1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将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设P为曲线C1上的点,点Q极坐标为(2槡2,π4),求PQ的中点与曲线C2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分析 (1)利用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互化即可,(2)先把点Q的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设出点P的参数形式的直角坐标(t为参数),进而得到PQ的中点M的直角坐标,可用公式得到点M到直线C2的距离d的表达式(用参数t表示),再求最值即可.解 (1)由曲线C1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t得曲线C1的普通方程x264+y24=1.由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得ρcosθ-ρsinθ=7,于是可得它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7=0.(2)由点Q的极坐标(槡2 2,π4)可得它的直角坐标为(2,2),设P(8cost,2sint),则PQ的中点M的直角坐标为(4cost+1,sint+1),所以,点M到直线C2的距离d=4cost-sint-7槡2=槡17cos(t+φ)-7槡2,其中φ为锐角,且tanφ=14.当cos(t+φ)=1时,d取得最小值dmin=槡7 2 -槡342.所以,PQ的中点M与曲线C2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槡7 2 -槡342.例5 (2014年全国卷Ⅰ)已知曲线C:x24+y29=1,直线l:x=2+ty=2-2{t(t为参数).(Ⅰ)写出曲线C的参数方程和直线l的普通方程;(Ⅱ)过曲线C上任一点P作与l夹角为30°的直线,交l于点A,求|P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 (Ⅰ)利用椭圆的普通方程及直线的参数的特征进行互化即可;(Ⅱ)由椭圆的参数方程建立|PA|的三角函数表达式,再求最值.图1解 (Ⅰ)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x=2cosθy=3sin{θ(θ为参数),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2x+y-6=0.(Ⅱ)如图1,在曲线C上任意取一点P(2cosθ,3sinθ),它到直线l的距离为:d=槡554cosθ+3sinθ-6,则|PA|=dsin30°=槡2 55|5sin(θ+α)-6|,其中α为锐角,且tanα=43.当sin(θ+α)=-1时,|PA|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槡22 55;当sin(θ+α)=1时,|PA|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槡2 55.例6 (2015年高考陕西卷)在直角坐标系xΟ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3+12ty =槡32烅烄烆t(t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C的极坐标方程为ρ=槡2 3sinθ.(Ⅰ)写出⊙C的直角坐标方程;(Ⅱ)Ρ为直线l上一动点,当Ρ到圆心C的距离最小时,求Ρ的直角坐标.分析 (Ⅰ)利用x=ρcosθ,y=ρsinθ,由⊙C的极坐标方程可得它的直角坐标方程;(Ⅱ)先设点Ρ的参数坐标,可得ΡC的函数表达式,再利用函数的性质可得ΡC的最小值,进而可得Ρ的直角坐标;或将直线l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求过圆心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方程,联立两方程可解得点P的直角坐标.解 (Ⅰ)由ρ=槡2 3sinθ,得ρ2 =槡2 3ρsinθ,从而,⊙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 =槡2 3y,即x2+(y-槡3)2=3.(Ⅱ)设P(3+12t,槡32t),又C(0,槡3),则|PC|=(3+12t)2+(槡32t -槡3)槡2=t2+槡12,易知:当t=0时,ΡC取得最小值,此时Ρ点的直角坐标为(3,0).评注 将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关键是消去其中的参数,常用的技巧有:代入消参、加减消参、整体消参、平方后加减消参等.如果题目中涉及圆、椭圆上的动点求相关最值(范围)问题时,可考虑用其参数方程设出点的坐标,将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来解决,可以使解题的过程更简洁.例7 (2016年全国卷Ⅱ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E:x2t+y23=1的焦点在x轴上,A是E的左顶点,斜率为k(k>0)的直线交E于A,M两点,点N在E上,MA⊥NA.(Ⅰ)当t=4,AM=AN时,求△AMN的面积;(Ⅱ)当2 AM=AN时,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 (Ⅰ)先结合已知条件设出直线AM的参数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AM,进而求得△AMN的面积;(Ⅱ)设出直线AM、AN的参数方程(以直线AM的倾斜角α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用t和α表示|AM|和|AN|,再利用2 AM=AN将t表示为k的函数,结合t>3,可求得k的取值范围.解 (Ⅰ)当t=4,AM=AN时,可得点A(-2,0),k=1.设直线AM的参数方程为x=-2+槡22my =槡22烅烄烆m(m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72m2-槡6 2 m=0,故AM =槡12 27,所以S△AMN=12AM·AN=14449.(Ⅱ)设直线AM的倾斜角为α,又点A(-槡t,0),可设直线AM的参数方程为x=-槡t+mcosαy=msin烅烄烆α(m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3cos2α+t sin2α)m2-6tcosα·m=0,所以AM=6tcosα3cos2α+t sin2α.因为MA⊥NA,故直线AN的倾斜角为α+π2,同理可得:AN=6tcos(α+π2)3cos2(α+π2)+t sin2(α+π2)=6tsinα3sin2α+t cos2α.由2 AM=AN,k=tanα,代入化简得t=6k2-3kk3-2.又因为椭圆E:x2t+y23=1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t>3,即6k2-3kk3-2>3,解得3槡2<k<2.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3槡2,2).评注 本题属于圆锥曲线试题,常规思路是利用直角坐标直接求解,过程比较复杂.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来求解本题,使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简洁.三、利用极坐标中ρ的几何意义求有关距离或相关问题我们知道,极坐标中的ρ为极径,表示曲线上一点与原点O之间的距离,因此,与原点O有关的距离、面积等问题都可考虑运用极坐标中ρ的几何意义来解决,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很多时候比化为直角坐标运算更简便.例8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x=tcosα,y=tsinα{,(t为参数,t≠0),其中0≤α<π,在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ρ=2sinθ,曲线C3:ρ=2 槡3cosθ.(Ⅰ)求C2与C1的交点的直角坐标;(Ⅱ)若C2与C1相交于点A,C3与C1相交于点B,求AB的最大值.分析 (Ⅰ)可将曲线C2与C1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后联立求交点的直角坐标,也可以直接联立极坐标方程求得交点的极坐标,再化为直角坐标;(Ⅱ)分别联立C2与C1、C3与C1的极坐标方程,求得A,B的极坐标,由极径的概念用α表示出AB,转化为求关于α的三角函数的最大值.解 (Ⅰ)曲线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y=0,曲线C3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 -槡2 3x=0.联立两方程解得:x1=0,y1=0烅烄烆,x2=槡32,y2=32烅烄烆,所以,C2与C1的交点的直角坐标为(0,0)和(槡32,32).(Ⅱ)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ρ∈R,ρ≠0),其中0≤α<π.于是可得:点A的极坐标为(2sinα,α),点B的极坐标为(槡2 3cosα,α).所以AB=2sinα-槡2 3cosα=4|sin(α-π3)|,又0≤α<π,所以,当α=5π6时,AB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评注 如果用直角坐标来处理本题,计算量较大.例9 (2016年全国卷Ⅱ理科第23题)在直线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6)2+y2=25.(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C的极坐标方程;(Ⅱ)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x=tcosα,y=tsinα{,(t为参数),l与C交于A,B两点,|AB|=槡10,求l的斜率.分析 (Ⅰ)利用ρ2=x2+y2,x=ρcosθ可得C的极坐标方程;(Ⅱ)先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再利用弦长公式可求得l的斜率.解 (Ⅰ)由x=ρcosθ,y=ρsinθ可得C的极坐标方程ρ2+12ρcosθ+11=0.(Ⅱ)在(Ⅰ)中建立的极坐标系中,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ρ∈R),与C的极坐标方程联立得ρ2+12ρcosα+11=0.设点A,B所对应的极径分别为ρ1,ρ2,则ρ1+ρ2=-12cosα,ρ1ρ2=11,所以|AB|=|ρ1-ρ2|=(ρ1+ρ2)2-4ρ1ρ槡2=144cos2α-槡44.又|AB|=槡10,所以144cos2α-槡44 =槡10,解得cos2α=38,故tanα=±槡153,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槡153或-槡153.例10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第23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C1:x=-2,圆C2:(x-1)2+(y-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Ⅰ)求C1,C2的极坐标方程;(Ⅱ)若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4(ρ∈R),设C2与C3的交点为M,N,求△C2MN的面积.分析 (Ⅰ)根据公式x=ρcosθ,y=ρsinθ,x2+y2=ρ2即可求得C1,C2的极坐标方程;(Ⅱ)联立直线C3和圆C2的极坐标方程得到关于ρ的方程,可求得MN,进而可求出△C2MN的面积.解 (Ⅰ)因为x=ρcosθ,y=ρsinθ,所以,可求得:C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2,C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cosθ-4ρsinθ+4=0.(Ⅱ)将C3的极坐标方程θ=π4代入C2的极坐标方程ρ2-2ρcosθ-4ρsinθ+4=0,得ρ2 -槡3 2ρ+4=0,解得ρ1=槡2 2,ρ2=槡2,所以,MN=ρ1-ρ2=槡2.又因为C2的半径为1,∠C2MN=π4,所以△C2MN的面积为S=12×槡2×1×sinπ4=12.评注 过坐标原点、倾斜角为θ0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θ=θ0,其上两点P(ρ1,θ0),Q(ρ2,θ0)间的距离为PQ=ρ1-ρ2.【一点感悟】参数方程和极坐标虽然是选考内容,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如果能够将它们和普通方程有机联系,相互补充,可以优化解题思路,简化计算过程,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的效率.。
高考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常见题型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一、基础知识点梳理(一)极坐标 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注:极坐标系以角这一平面图形为几何背景,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为几何背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极坐标系则不可.但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是平面坐标系.(2)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0,ρ≥θ可取任意实数.特别地,当点M 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0, θ)(θ∈R).和直角坐标不同,平面内一个点的极坐标有无数种表示.如果规定0,02ρθ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ρθ表示;同时,极坐标(,)ρθ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1)互化背景: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所示:(2)互化公式:设M 是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 y ,极坐标是(,)ρθ(0ρ≥),于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如表:点M直角坐标(,)x y 极坐标(,)ρθ互化公式cos sin x y ρθρθ=⎧⎨=⎩ 222tan (0)x y yx xρθ=+=≠ 在一般情况下,由tan θ确定角时,可根据点M 所在的象限最小正角. 4、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曲线图形极坐标方程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 的圆(02)r ρθπ=≤<圆心为(,0)r ,半径为r 的圆2cos ()22r ππρθθ=-≤<圆心为(,)2r π,半径为r 的圆2sin (0)r ρθθπ≤<过极点,倾斜角为α的直线(1)()()R R θαρθπαρ=∈=+∈或(2)(0)(0)θαρθπαρ=≥=+≥和。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和方法归纳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和方法归纳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和方法归纳题型一: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相互转化,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相互转化,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相互转化。
具体方法如下:1)极坐标方程转直角坐标方程:begin{cases}\rho=x\cos\theta+y\sin\theta\\\tan\theta=\dfrac{y }{x}\end{cases}\Rightarrow\begin{cases}x=\rho\cos\theta\\y=\rho \sin\theta\end{cases}$$其中,$\rho$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theta$表示点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
2)参数方程转直角坐标方程:begin{cases}x=f(t)\\y=g(t)\end{cases}\RightarrowF(x,y)=0$$其中,$F(x,y)$为$x,y$的函数,$t$为参数。
3)极坐标方程转参数方程:begin{cases}x=r\cos\theta\\y=r\sin\theta\end{cases}\Rightarr ow\begin{cases}r=f(\theta)\\ \theta=g(r)\end{cases}$$题型二:三个常用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1)圆的参数方程:begin{cases}x=a+r\cos\theta\\y=b+r\sin\theta\end{cases}$$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2)椭圆的参数方程:begin{cases}x=a\cos\theta\\y=b\sin\theta\end{cases}$$其中,$a,b$为椭圆的长短半轴。
3)过定点倾斜角为$\alpha$的直线$l$的标准参数方程为:dfrac{x-x_0}{\cos\alpha}=\dfrac{y-y_0}{\sin\alpha}=p$$其中,$(x_0,y_0)$为直线$l$上的一点,$p$为直线$l$到原点的距离。
高考数学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归纳
(3)P为曲线C2上任意一点,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值及此时P的直角坐标.
7.在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 (α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2 .
极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题型一与圆有关的问题
1.已知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 .(Ⅰ)把C1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Ⅱ)求C1与C2交点的极坐标(ρ≥0,0≤θ<2π)。
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θ,θ∈ .(1)求C的参数方程.(2)设点D在C上,C在D处的切线与直线l:y= x+2垂直,根据(1)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D的坐标.
题型二 根据椭圆参数方程求最值
6.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 (θ为参数),将曲线C1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得到曲线C2.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ρ(cosθ-2sinθ)=6.
(1)求曲线C2和直线l的普通方程.
9.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点 的直角坐标为 ,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 ,曲线 的参数方程是 ,( 为参数).
(1)求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 的普通方程;
(2)设直线l与曲线 交于 两点,求 .
10.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以相同的长度单位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和方法归纳.doc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和方法归纳题型一: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相互转化,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相互转化,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相互转化。
方法如下:x cos(1) 极坐标方程y sin直角坐标方程2x 2y 2或x 2y2tany ( xx(2) 参数 方程消参(代 入法、加 减法、 sin 2+cos21等)直角坐 标方程圆、椭圆 、直线的参数方程(3) 参数方程 直角坐标方程 (普通方程 ) 极坐标方程1、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x1 1 t( t 为2y3 3t参数)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以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 的方程为sin3 cos 2.(Ⅰ)求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Ⅱ)写出直线 l 与曲线 C 交点的一个极坐标 .题型二:三个常用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1)圆(x a)2( y b)2r 2的参数方程是:( 为参数)x a r cosy b r sinx2y2(2)椭圆a2b21(a0, b0, a b) 的参数方程是:x a cos,( 为参数 )y b sin(3)过定点P( x0, y0)倾斜角为的直线l的标准x x0 t cos参数方程为:y y0 ,( t为参数 )t sin对( 3)注意:P点所对应的参数为 t 0 0 ,记直线l 上任意两点A, B 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t1 ,t2,则①AB t1t2,②PA PA t1t2 t1 t2 ,t1 t2 0,t1 t 2 , t1 t2 0③PA PA t1t2t 1t2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x a cost( t 为参数, a 0 )以坐标原点 O y 2sin t为极点,以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4 .l cos2 2(Ⅰ)设 P 是曲线 C 上的一个动点,当 a2时,求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的最小值;(Ⅱ)若曲线 C 上的所有点均在直线 l 的右下方,求 a 的取值范围.x 12cos3、已知曲线C1:y 4sin(参数R ),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2的极坐标方程为3,点 Q 的极坐标为 (4 2, ) .cos( ) 43(1)将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并求出点 Q 的直角坐标;(2)设P为曲线C1上的点,求PQ中点M到曲线 C2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x 1 1 t4、已知直线 l :2( t 为参数),曲线 C 1 : y3t2xcos( 为参数) .y sin( 1)设 l 与 C 1相交于两点 A, B ,求 | AB |;( 2)若把曲线 C 1上各点的横坐标压缩为原来的 1倍,纵坐标压缩为原来的 22曲线 C 2,设点 P 是曲线 C 2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 l 的距离的最小值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C :x 3 cos( 为参数),在以坐标原点 O 为极 y sin点,以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的极坐标系 中,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2 )1.cos(24( 1)求曲线 C 的普通方程和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过点 M ( 1,0) 且与直线 l 平行的直线 l 1交 C(3倍,得到于 A, B 两点,求弦AB 的长.6、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x=5 cosα,(α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 y=sin α为极点,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π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4)= 2.l 与 C交于 A、B 两点.(Ⅰ)求曲线 C 的普通方程及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Ⅱ)设点 P(0,-2),求:①| PA| +| PB| ,1 1②PA PB ,③PA PB,④ AB题型三:过极点射线极坐标方程的应用出现形如:(1)射线OP: 6 (0);(1)直线OP: 6(R )7、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 x3) 2 ( y 1)2 9,以O为极点, 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圆C的极坐标方程;(2)直线OP:6(R)与圆 C 交于点 M 、N,求线段 MN 的长.8、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参数方程为x 5cosy(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6 5sin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圆C的极坐标方程;(2)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足 tan 0 5 , l 与C交于A, B两点,求2 .0,其中0满AB的值.9、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经过点P( 1,0),其倾斜角为,以原点 O 为极点,以x轴非负半轴为极轴,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建立极坐标系,设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6 cos 5 0 .(Ⅰ)若直线l 与曲线 C 有公共点,求的取值范围;(Ⅱ)设 M ( x, y) 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求x y 的取值范围.10、在直角坐标系中xOy 中,已知曲线 E 经过点 P 1, 2 3,其参数方程为x a cos (为参3 y2 sin数),以原点 O 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曲线E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l交E于点A、B,且OA OB,求证: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1 2 1 2OA OB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1和C2的2x cos , 参数方程分别是x 4t( t 是参数)和y 1 siny 4t( 为参数) .以原点 O 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 1)求曲线 C 1的普通方程和曲线 C 2的极坐标方程;(2)射线 OM :( [6 , 4 ])与曲线 C 1的交点为 O ,P,与曲线C2的交点为 O , Q ,求 |OP| |OQ |的最 大值 .。
【高中数学】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一、根据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求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经过点P(x0,y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x0+tcosαy=y0+tsin烅烄烆α(t为参数),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直线上定点P到动点M的有向线段,t表示参数t对应的点M到定点P的距离,即|t|=|PM|.若A,B为直线l上两点,其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与t2,则有:①AB=|t1-t2|;②当A,B在点P的同侧时,t1与t2同号;当A,B分别在点P的两侧时,t1与t2异号.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直线的参数方程也可写为x=x0+aty=y0+烅烄烆bt(t为参数),如果a2+b2≠1,则参数t没有上述几何意义.例1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C:ρll与l的普通方程;(2)若PM,MN,PN成等比数列,求a的值.分析 (1)利用x=ρcosθ,y=ρsinθ即可将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在直线l的参数方程中消去参数t即可得直线l的普通方程;(2)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结合韦达定理即可建立关于a的方程求解.解 (1)由ρsin2θ=acosθ得ρ2 sin2θ=aρcosθ,可得曲线C的平面直角坐标方程y2=ax(a>0).由直线l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t,可得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x-y-1=0.(2)设点M,N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则PM=t1,PN=t2,MN=t1-t2.将x=-1+槡22t,y=-2 +槡22t代入y2=ax,得t2-(槡4 2 +槡2a)t+8+2a=0.所以Δ=(槡4 2 +槡2a)2-4(8+2a)=2a2+8a>0,t1+t2=槡4 2 +槡2a,t1t2=8+2a.由PM,MN,PN成等比数列,可以得到t1-t22=t1t2,所以(t1+t2)2-4t1t2=t1t2,即(槡4 2 +槡2a)2-5(8+2a)=0,解得a=1(a=-4舍去).例2 (2015年高考湖南卷)已知直线l:x=5 +槡32ty =槡3+12烅烄烆t(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θ.(Ⅰ)将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Ⅱ)设点M的直角坐标为(5,槡3),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为A,B,求|MA|·|MB|的值.分析 (Ⅰ)利用ρ2=x2+y2,x=ρcosθ即可将已知条件中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Ⅱ)注意到点M在直线l上,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结合韦达定理即可求解.解 (Ⅰ)ρ=2cosθ等价于ρ2=2ρcosθ,将ρ2=x2+y2,ρcosθ=x代入即得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x=0.(Ⅱ)结合直线l的参数方程,注意到点M在直线l上,且(槡32)2+(12)2=1,可设点M,N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则MA=|t1|,MB=|t2|,所以MA·MB=t1t2. 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整理得t2 +槡5 3t+18=0,则MA·MB=t1t2=18.例3 已知圆锥曲线C:x=2cosαy=sin{α(α为参数)和定点A(0,,槡3),F1,F2是此圆锥曲线的左、右焦点,以原点O为极点,以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直线AF2的极坐标方程;(2)经过点F1且与直线AF2垂直的直线l交此圆锥曲线于M,N两点,求MF1-NF1的值.解 (1)消去参数α即可将曲线C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x24+y2=1,从而可求得F1(-槡3,0),F2(槡3,0),于是可得直线AF2的普通方程为x+y-槡3=0,利用互化公式化为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ρsinθ=槡3.(2)由(1)可得kAF2=-1,所以直线l的倾斜角为45°,从而可得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槡3 +槡22ty =槡22烅烄烆t(t为参数),代入椭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x24+y2=1,得5t2-槡2 6t-2=0,设点M,N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注意到点M,N,F1都在直线l上且点M,N在点F1两侧,所以|MF1|-|NF1|=|t1+t2|=槡2 65.评注 对于直线上与定点距离有关的问题,利用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能避免通过解方程组求交点坐标的繁琐运算,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二、利用参数方程求最值和取值范围利用曲线的参数方程求解两曲线间的最值问题,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优点是解题过程比较简洁.为此,需要熟悉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以及参数方程的简单应用.例4 已知曲线C1:x=8costy=2sin{t(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ρ=7cosθ-sinθ.(1)将曲线C1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将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设P为曲线C1上的点,点Q极坐标为(2槡2,π4),求PQ的中点与曲线C2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分析 (1)利用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互化即可,(2)先把点Q的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设出点P的参数形式的直角坐标(t为参数),进而得到PQ的中点M的直角坐标,可用公式得到点M到直线C2的距离d的表达式(用参数t表示),再求最值即可.解 (1)由曲线C1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t得曲线C1的普通方程x264+y24=1.由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得ρcosθ-ρsinθ=7,于是可得它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7=0.(2)由点Q的极坐标(槡2 2,π4)可得它的直角坐标为(2,2),设P(8cost,2sint),则PQ的中点M的直角坐标为(4cost+1,sint+1),所以,点M到直线C2的距离d=4cost-sint-7槡2=槡17cos(t+φ)-7槡2,其中φ为锐角,且tanφ=14.当cos(t+φ)=1时,d取得最小值dmin=槡7 2 -槡342.所以,PQ的中点M与曲线C2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槡7 2 -槡342.例5 (2014年全国卷Ⅰ)已知曲线C:x24+y29=1,直线l:x=2+ty=2-2{t(t为参数).(Ⅰ)写出曲线C的参数方程和直线l的普通方程;(Ⅱ)过曲线C上任一点P作与l夹角为30°的直线,交l于点A,求|P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 (Ⅰ)利用椭圆的普通方程及直线的参数的特征进行互化即可;(Ⅱ)由椭圆的参数方程建立|PA|的三角函数表达式,再求最值.图1解 (Ⅰ)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x=2cosθy=3sin{θ(θ为参数),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2x+y-6=0.(Ⅱ)如图1,在曲线C上任意取一点P(2cosθ,3sinθ),它到直线l的距离为:d=槡554cosθ+3sinθ-6,则|PA|=dsin30°=槡2 55|5sin(θ+α)-6|,其中α为锐角,且tanα=43.当sin(θ+α)=-1时,|PA|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槡22 55;当sin(θ+α)=1时,|PA|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槡2 55.例6 (2015年高考陕西卷)在直角坐标系xΟ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3+12ty =槡32烅烄烆t(t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C的极坐标方程为ρ=槡2 3sinθ.(Ⅰ)写出⊙C的直角坐标方程;(Ⅱ)Ρ为直线l上一动点,当Ρ到圆心C的距离最小时,求Ρ的直角坐标.分析 (Ⅰ)利用x=ρcosθ,y=ρsinθ,由⊙C的极坐标方程可得它的直角坐标方程;(Ⅱ)先设点Ρ的参数坐标,可得ΡC的函数表达式,再利用函数的性质可得ΡC的最小值,进而可得Ρ的直角坐标;或将直线l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求过圆心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方程,联立两方程可解得点P的直角坐标.解 (Ⅰ)由ρ=槡2 3sinθ,得ρ2 =槡2 3ρsinθ,从而,⊙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 =槡2 3y,即x2+(y-槡3)2=3.(Ⅱ)设P(3+12t,槡32t),又C(0,槡3),则|PC|=(3+12t)2+(槡32t -槡3)槡2=t2+槡12,易知:当t=0时,ΡC取得最小值,此时Ρ点的直角坐标为(3,0).评注 将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关键是消去其中的参数,常用的技巧有:代入消参、加减消参、整体消参、平方后加减消参等.如果题目中涉及圆、椭圆上的动点求相关最值(范围)问题时,可考虑用其参数方程设出点的坐标,将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来解决,可以使解题的过程更简洁.例7 (2016年全国卷Ⅱ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E:x2t+y23=1的焦点在x轴上,A是E的左顶点,斜率为k(k>0)的直线交E于A,M两点,点N在E上,MA⊥NA.(Ⅰ)当t=4,AM=AN时,求△AMN的面积;(Ⅱ)当2 AM=AN时,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 (Ⅰ)先结合已知条件设出直线AM的参数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AM,进而求得△AMN的面积;(Ⅱ)设出直线AM、AN的参数方程(以直线AM的倾斜角α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用t和α表示|AM|和|AN|,再利用2 AM=AN将t表示为k的函数,结合t>3,可求得k的取值范围.解 (Ⅰ)当t=4,AM=AN时,可得点A(-2,0),k=1.设直线AM的参数方程为x=-2+槡22my =槡22烅烄烆m(m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72m2-槡6 2 m=0,故AM =槡12 27,所以S△AMN=12AM·AN=14449.(Ⅱ)设直线AM的倾斜角为α,又点A(-槡t,0),可设直线AM的参数方程为x=-槡t+mcosαy=msin烅烄烆α(m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3cos2α+t sin2α)m2-6tcosα·m=0,所以AM=6tcosα3cos2α+t sin2α.因为MA⊥NA,故直线AN的倾斜角为α+π2,同理可得:AN=6tcos(α+π2)3cos2(α+π2)+t sin2(α+π2)=6tsinα3sin2α+t cos2α.由2 AM=AN,k=tanα,代入化简得t=6k2-3kk3-2.又因为椭圆E:x2t+y23=1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t>3,即6k2-3kk3-2>3,解得3槡2<k<2.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3槡2,2).评注 本题属于圆锥曲线试题,常规思路是利用直角坐标直接求解,过程比较复杂.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来求解本题,使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简洁.三、利用极坐标中ρ的几何意义求有关距离或相关问题我们知道,极坐标中的ρ为极径,表示曲线上一点与原点O之间的距离,因此,与原点O有关的距离、面积等问题都可考虑运用极坐标中ρ的几何意义来解决,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很多时候比化为直角坐标运算更简便.例8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x=tcosα,y=tsinα{,(t为参数,t≠0),其中0≤α<π,在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ρ=2sinθ,曲线C3:ρ=2 槡3cosθ.(Ⅰ)求C2与C1的交点的直角坐标;(Ⅱ)若C2与C1相交于点A,C3与C1相交于点B,求AB的最大值.分析 (Ⅰ)可将曲线C2与C1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后联立求交点的直角坐标,也可以直接联立极坐标方程求得交点的极坐标,再化为直角坐标;(Ⅱ)分别联立C2与C1、C3与C1的极坐标方程,求得A,B的极坐标,由极径的概念用α表示出AB,转化为求关于α的三角函数的最大值.解 (Ⅰ)曲线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y=0,曲线C3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 -槡2 3x=0.联立两方程解得:x1=0,y1=0烅烄烆,x2=槡32,y2=32烅烄烆,所以,C2与C1的交点的直角坐标为(0,0)和(槡32,32).(Ⅱ)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ρ∈R,ρ≠0),其中0≤α<π.于是可得:点A的极坐标为(2sinα,α),点B的极坐标为(槡2 3cosα,α).所以AB=2sinα-槡2 3cosα=4|sin(α-π3)|,又0≤α<π,所以,当α=5π6时,AB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评注 如果用直角坐标来处理本题,计算量较大.例9 (2016年全国卷Ⅱ理科第23题)在直线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6)2+y2=25.(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C的极坐标方程;(Ⅱ)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x=tcosα,y=tsinα{,(t为参数),l与C交于A,B两点,|AB|=槡10,求l的斜率.分析 (Ⅰ)利用ρ2=x2+y2,x=ρcosθ可得C的极坐标方程;(Ⅱ)先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再利用弦长公式可求得l的斜率.解 (Ⅰ)由x=ρcosθ,y=ρsinθ可得C的极坐标方程ρ2+12ρcosθ+11=0.(Ⅱ)在(Ⅰ)中建立的极坐标系中,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ρ∈R),与C的极坐标方程联立得ρ2+12ρcosα+11=0.设点A,B所对应的极径分别为ρ1,ρ2,则ρ1+ρ2=-12cosα,ρ1ρ2=11,所以|AB|=|ρ1-ρ2|=(ρ1+ρ2)2-4ρ1ρ槡2=144cos2α-槡44.又|AB|=槡10,所以144cos2α-槡44 =槡10,解得cos2α=38,故tanα=±槡153,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槡153或-槡153.例10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第23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C1:x=-2,圆C2:(x-1)2+(y-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Ⅰ)求C1,C2的极坐标方程;(Ⅱ)若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4(ρ∈R),设C2与C3的交点为M,N,求△C2MN的面积.分析 (Ⅰ)根据公式x=ρcosθ,y=ρsinθ,x2+y2=ρ2即可求得C1,C2的极坐标方程;(Ⅱ)联立直线C3和圆C2的极坐标方程得到关于ρ的方程,可求得MN,进而可求出△C2MN的面积.解 (Ⅰ)因为x=ρcosθ,y=ρsinθ,所以,可求得:C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2,C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cosθ-4ρsinθ+4=0.(Ⅱ)将C3的极坐标方程θ=π4代入C2的极坐标方程ρ2-2ρcosθ-4ρsinθ+4=0,得ρ2 -槡3 2ρ+4=0,解得ρ1=槡2 2,ρ2=槡2,所以,MN=ρ1-ρ2=槡2.又因为C2的半径为1,∠C2MN=π4,所以△C2MN的面积为S=12×槡2×1×sinπ4=12.评注 过坐标原点、倾斜角为θ0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θ=θ0,其上两点P(ρ1,θ0),Q(ρ2,θ0)间的距离为PQ=ρ1-ρ2.【一点感悟】参数方程和极坐标虽然是选考内容,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如果能够将它们和普通方程有机联系,相互补充,可以优化解题思路,简化计算过程,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的效率.。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常见题型
1.已知直线L 经过点P(21,1),倾斜角6πα=,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2πθρ-=. (1) 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 设L 与圆C 相交于两点A,B,求P 到A,B 两点的距离之积.2.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 y tx 231(t 为参数),圆的极坐标方程为θθρsin 4cos 2+=.(1) 求直线的普通方程和圆的直角坐标方程.(2) 求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3.直线L:⎩⎨⎧--=+=ty t a x 214 (t 为参数),圆C:)4cos(22πθρ+=(1) 求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 (2) 若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556,求a 的值.4.过点M(3,4),倾斜角为6π的直线L 与圆C:⎩⎨⎧+=+=θθsin 51cos 52y x (θ为参数),相交于A,B 两点,是确定MB MA 的值.5.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θθρ222sin 4cos 312+=,点F1,F2为其左右焦点,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 y t x 22222(t 为参数)(1) 求直线L的普通方程和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2) 求曲线C上动点P到直线L的最大距离.6.两条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ρ和)3cos(2πθρ+=,它们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7.在极坐标系中,和极轴垂直相交的直线L与圆4=ρ相交于A,B两点,且4=AB . (1)求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 (2)求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8.已知曲线C的及坐标方程是θρsin 2=,设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t y t x 54253(t 为参数).(1)将曲线C的及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设直线L与x轴的交点是M,N为曲线C上一动点,求MN 的最大值.9.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224t y t x (t 为参数),P是椭圆1422=+y x 上任意一点,求点P到直线L距离的最大值.10.已知直线L经过点P(1,1),设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1,3(=v(1)写出直线L的参数方程.(2)设L与圆2=ρ相交于A,B两点,求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11.曲线C参数方程为⎩⎨⎧==θθsin 3cos 2y x (θ为参数),直线L过点(-1,0),且倾斜角为3π.P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1)求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2)设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A,B两点,求弦AB长. (3)求点Q(2,2)到点P距离的最大值. .12..已知曲线C 1:122=+y x ,将C 1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伸长为原来的2,3倍后得到曲线C 2 . 求C 2的参数方程.。
(完整版)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题型总结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题型总结一、伸缩变换: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y x P 的作用下,点对应到点,称伸缩变换⎩⎨⎧>⋅='>⋅=').0(,y y 0),(x,x :μμλλϕ),(y x P ),(y x P '''一、1、极坐标定义:M 是平面上一点,表示OM 的长度,是,则有序实数实ρθMOx ∠数对,叫极径,叫极角;一般地,,。
,点P 的直角坐标、(,)ρθρθ[0,2)θπ∈0ρ≥极坐标分别为(x ,y )和(ρ,θ)2、直角坐标极坐标 2、极坐标直角坐标⇒cos sin x y ρθρθ=⎧⎨=⎩⇒222tan (0)x y yx xρθ⎧=+⎪⎨=≠⎪⎩3、求直线和圆的极坐标方程:方法一、先求出直角坐标方程,再把它化为极坐标方程方法二、(1)若直线过点M (ρ0,θ0),且极轴到此直线的角为α,则它的方程为:ρsin(θ-α)=ρ0sin(θ0-α)(2)若圆心为M (ρ0,θ0),半径为r 的圆方程为ρ2-2ρ0ρcos(θ-θ0)+ρ02-r 2=0二、参数方程:(一).参数方程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某个变数的函数 并且对于的每一个允许值,由这个方程所确y x ,t ⎩⎨⎧==),(),(t g y t f x t 定的点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变数),(y x M 的变数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y x ,t 方程叫做普通方程。
(二).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如下:直线的标准参数方程1、过定点(x 0,y 0),倾角为α的直线:(t 为参数)ααsin cos 00t y y t x x +=+=(1)其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点P (x 0,y 0),点M 对应的参数为t ,则PM =|t| (2)直线上对应的参数是。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例题示范(分题型)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例题示范(分题型)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是选修内容的必考题型,这里按照课本及高考考试说明,归纳总结为四类题型。
题型一。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互化原理(三角函数定义)、数形结合。
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y t x 13(t 为参数),以O 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0cos 2=+θρ.(1)把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2)求直线l 与曲线C 的交点的极坐标(πθρ20,0<≤≥).试题解析:(1)由0cos 2=+θρ得θρcos 2-=,两边同乘以ρ,得x y x 222-=+; (2)由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y tx 13(t 为参数),得直线的普通方程为02=++y x ,联立曲线C 与直线l 的方程得,⎩⎨⎧-=-=11y x 或⎩⎨⎧=-=02y x ,化为极坐标为)45,2(π或),2(π.考点: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直线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考点:cos ,sin x y ρθρθ==,222x y ρ=+. 2.在极坐标系中,设圆C经过点6π⎛⎫P ⎪⎝⎭,圆心是直线sin 32πρθ⎛⎫-= ⎪⎝⎭与极轴的交点,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试题解析:法一:6π⎛⎫P ⎪⎝⎭直线sin 32πρθ⎛⎫-=⎪⎝⎭它与x 轴的交点也就是圆心为()1,0所以圆的方程为()2211x y -+=,得2220x y x +-=所以,圆的极坐标方程为:2cos ρθ=法二:因为圆心为直线2sin sin 33ππρθ⎛⎫-= ⎪⎝⎭与极轴的交点,所以令0θ=,得1ρ=,即圆心是()1,0 又圆C经过点6π⎫P ⎪⎭,∴圆的半径1r ==,∴圆过原点,∴圆C 的极坐标方程是2cos ρθ=.考点:(1)转化为直角坐标,求出所求方程,再转化为极坐标;(2)先求圆心坐标,再运用余弦定理求半径,最后借助过原点写出圆的极坐标方程.题型二。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归纳
高考高频题型整理汇总——《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除了简单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化、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化外,还涉及以下部分问题。
(一)有关圆的题型题型一: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问题)----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相离,无交点;:r d > 个交点;相切,1:r d = 个交点;相交,2:r d <用圆心(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200BA C By Ax d +++=,算出d ,在与半径比较。
题型二: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值问题(不求该点坐标,如果求该点坐标请参照距离最值求法)思路:第一步:利用圆心(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200BA C By Ax d +++=第二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步:相离:代入公式:r d d +=max ,r d d -=min 相切、相交:r d d +=max min 0d =题型三:直线与圆的弦长问题弦长公式222d r l -=,d 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延伸:直线与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长问题 (弦长:直线与曲线相交两点,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弦长) 弦长公式21t t l -=,解法参考“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二)距离的最值: ---用“参数法”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参数法”:设点---套公式--三角辅助角①设点: 设点的坐标,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的参数方程来设 ②套公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③辅助角:利用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进行化一例如:【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I )写出的普通方程和的直角坐标方程;(II )设点在上,点在上,求的最小值及此时的直角坐标的直角坐标方程为.这里没有加减移项省去,直接化同,那系数除到左边(Ⅱ)由题意,可设点的直角坐标为 因为是直线,所以的最小值即为到的距离的最小值,xOy 1C ()sin x y ααα⎧=⎪⎨=⎪⎩为参数x 2C sin()4ρθπ+=1C 2C P 1C Q 2C PQ P 2C 40x y +-=P ,sin )αα2C ||PQ P 2C ()d α.(欧萌说:利用点到直接的距离列式子,然后就是三角函数的辅助公式进行化一)当时)(13sin =+πα即当时,,此时的直角坐标为.(三)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1.经过点P (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t t y y t x x (sin cos 00⎩⎨⎧+=+=αα若A ,B 为直线l 上两点,其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线段AB 的中点为M ,点M 所对应的参数为t 0,则以下结论在解题中经常用到:(1)t 0=t 1+t 22;(2)|PM |=|t 0|=t 1+t 22;(3)|AB |=|t 2-t 1|;(4)|PA |·|PB |=|t 1·t 2|(5)⎪⎩⎪⎨⎧>+<-+=-=+=+0,0,4)(212121212212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PB PA 当当(注:记住常见的形式,P 是定点,A 、B 是直线与曲线的交点,P 、A 、B 三点在直线上) 【特别提醒】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系数的平方和为1时,t 才有几何意义且其几何意义为:|t |是直线上任一点M (x ,y )到M 0(x 0,y 0)的距离,即|M 0M |=|t |.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2,t t ,则弦长12l t t =-; 2.解题思路第一步:曲线化成普通方程,直线化成参数方程第二步: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的普通方程,整理成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02=++c bt at()sin()2|3d παα==+-2()6k k Z παπ=+∈()d αP 31(,)22第三步:韦达定理:a ct t a b t t =-=+2121, 第四步:选择公式代入计算。
极坐标和参数方程题型及解题方法
极坐标和参数⽅程题型及解题⽅法⼀、复习提问1、极坐标系和直⾓坐标系有什么区别?学校⽼师课堂如何讲解极坐标参数⽅程的?2、如何把极坐标系转化为直⾓坐标系?答:将极坐标的极点O 作为直⾓坐标系的原点,将极坐标的极轴作为直⾓坐标系x 轴的正半轴。
如果点P 在直⾓坐标系下的坐标为),(y x ,在极坐标系下的坐标为),(θρ,则有下列关系成⽴:ρθx=cos ,ρθy=sin ,3、参数⽅程??==θθsin cos r y r x 表⽰什么曲线?4、圆222)()(r b y a x =-+- 的参数⽅程是什么?5、极坐标系的定义是什么?答:取⼀个定点O ,称为极点,作⼀⽔平射线Ox ,称为极轴,在Ox 上规定单位长度,这样就组成了⼀个极坐标系设ρ=OP OP ,⼜θ=∠xOP . ρ和θ的值确定了,则P 点的位置就确定了。
ρ叫做P 点的极半径,θ叫做P 点的极⾓,),(θρ叫做P 点的极坐标(规定ρ写在前,θ写在后)。
显然,每⼀对实数),(θρ决定平⾯上⼀个点的位置. 6、参数⽅程的意义是什么?⼆、题型与⽅法归纳1、题型与考点(1){极坐标与普通⽅程的互相转化极坐标与直⾓坐标的互相转化(2){参数⽅程与普通⽅程互化参数⽅程与直⾓坐标⽅程互化(3){利⽤参数⽅程求值域参数⽅程的⼏何意义2、解题⽅法及步骤(1)、参数⽅程与普通⽅程的互化化参数⽅程为普通⽅程的基本思路是消去参数,常⽤的消参⽅法有代⼊消去法、加减消去法、恒等式(三⾓的或代数的)消去法;化普通⽅程为参数⽅程的基本思路是引⼊参数,即选定合适的参数t ,先确定⼀个关系()x f t =(或()y g t =,再代⼊普通⽅程(),0F x y =,求得另⼀关系()y g t =(或()x f t =).⼀般地,常选择的参数有⾓、有向线段的数量、斜率,某⼀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例1、⽅程+=-=--tt tt y x 2222(t 为参数)表⽰的曲线是()A. 双曲线B.双曲线的上⽀C.双曲线的下⽀D.圆解析:注意到2t t与2t -互为倒数,故将参数⽅程的两个等式两边分别平⽅,再相减,即可消去含t 的项,4)22()22(2222-=+--=---t t t t y x ,即有422=+y x ,⼜注意到02>t ,222222=?≥+--t t t t ,即2≥y ,可见与以上参数⽅程等价的普通⽅程为)2(422≥=-y y ,显然它表⽰焦点在y 轴上,以原点为中⼼的双曲线的上⽀,选B.练习1、与普通⽅程210x y +-=等价的参数⽅程是()(t 为能数)解析:所谓与⽅程210x y +-=等价,是指若把参数⽅程化为普通⽅程后不但形式⼀致⽽且,x y 的变化范围也对应相同,按照这⼀标准逐⼀验证即可破解.对于A 化为普通⽅程为[][]2101101x y x y +-=∈-∈,,,,;对于B 化为普通⽅程为210(1]x y x R y +-=∈∈-∞,,,;对于C 化为普通⽅程为210[0)(1]x y x y +-=∈+∞∈-∞,,,,; 对于D 化为普通⽅程为[][]2101101x y x y +-=∈-∈,,,,.⽽已知⽅程为210(1]x y x R y +-=∈∈-∞,,,,显然与之等价的为B .练习2、设P 是椭圆222312x y +=上的⼀个动点,则2x y +的最⼤值是,最⼩值为 .分析:注意到变量),(y x 的⼏何意义,故研究⼆元函数2x y +的最值时,可转化为⼏何问题.若设2x y t +=,则⽅程2x y t +=表⽰⼀组直线,(对于t 取不同的值,⽅程表⽰不同的直线),显然),(y x 既满⾜222312x y +=,⼜满⾜2x y t +=,故点),(y x 是⽅程组2223122x y x y t+=+=?的公共解,依题意得直线与椭圆总有公共点,从⽽转化为研究消⽆后的⼀==t y tx A 2cos sin -==ty t x B 2tan 1tan =-=ty t x C 1==ty t x D 2sin cos元⼆次⽅程的判别式0?≥问题.解析:令2x y t +=,对于(),x y 既满⾜222312x y +=,⼜满⾜2x y t +=,故点),(y x 是⽅程组2223122x y x y t+=+=的公共解,依题意得()221182120y t y t -?+-=,由()22644112120t t ?=-??-≥,解得:t ≤≤所以2x y +,最⼩值为(2)、极坐标与直⾓坐标的互化利⽤两种坐标的互化,可以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这⼆者互化的前提条件是(1)极点与原点重合;(2)极轴与x 轴正⽅向重合;(3)取相同的单位长度.设点P 的直⾓坐标为),(y x ,它的极坐标为),(θρ,则==θρθρsin cos y x 或??=+=x yy x θρtan 222;若把直⾓坐标化为极坐标,求极⾓θ时,应注意判断点P 所在的象限(即⾓θ的终边的位置),以便正确地求出⾓θ.例2、极坐标⽅程52sin42=?θρ表⽰的曲线是()A. 圆B. 椭圆C. 双曲线的⼀⽀D. 抛物线分析:这类问题需要将极坐标⽅程转化为普通⽅程进⾏判断.解析:由21cos 4sin422cos 522θθρρρρθ-?=?=-=,化为直⾓坐标系⽅程为25x =,化简得22554y x =+.显然该⽅程表⽰抛物线,故选D.练习1、已知直线的极坐标⽅程为22)4sin(=+πθρ,则极点到该直线的距离是解析:极点的直⾓坐标为)0,0(O ,对于⽅程22)cos sin (22)4sin(=+=+θρθρπθρ,可得1sin cos =+θρθρ,化为直⾓坐标⽅程为10x y +-=,练习2、极坐标⽅程0cos 2=-ρθρ转化成直⾓坐标⽅程为()A .1022==+y y x 或 B .1x = C .1022==+x y x 或 D .1y =分析:极坐标化为直解坐标只须结合转化公式进⾏化解. 解析:0cos 2=-ρθρ,022=+=?y x ρ,或0cos ==x θρ,因此选C.练习3、点M的直⾓坐标是(-,则点M 的极坐标为() A .(2,)3πB .(2,)3π-C .2(2,)3πD .(2,2),()3k k Z ππ+∈解析:2(2,2),()3k k Z ππ+∈都是极坐标,因此选C. (3)、参数⽅程与直⾓坐标⽅程互化例3:已知曲线1C 的参数⽅程为=+-=θθsin 10cos 102y x (θ为参数),曲线2C 的极坐标⽅程为θθρsin 6cos 2+=.(1)将曲线1C 的参数⽅程化为普通⽅程,将曲线2C 的极坐标⽅程化为直⾓坐标⽅程;(2)曲线1C ,2C 是否相交,若相交请求出公共弦的长,若不相交,请说明理由.解:(1)由=+-=θθsin 10cos 102y x 得10)2(22=++y x ,∴曲线1C 的普通⽅程为10)2(2=++y x ,∵θθρsin 6cos 2+=,θρθρρsin 6cos 22+=∴,∵222y x +=ρ,θρcos =x ,θρsin =y ,∴y x y x 6222+=+,即10)2(22=++y x ,∴曲线2C 的直⾓坐标⽅程为10)2(22=++y x ;(2)∵圆1C 的圆⼼为)0,2(-,圆2C 的圆⼼为)3,1(,∴10223)30()12(C 2221<=-+--=C∴两圆相交,设相交弦长为d ,因为两圆半径相等,所以公共弦平分线段21C C ∴222)10()223()2(=+d ,∴22=d ,∴公共弦长为22练习1、坐标系与参数⽅程.已知曲线C :+=+=θθsin 21cos 23y x (θ为参数,πθ20≤≤),(Ⅰ)将曲线化为普通⽅程;(Ⅱ)求出该曲线在以直⾓坐标系原点为极点,x 轴⾮负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下的极坐标⽅程.解析:(Ⅰ)023222=--+y x y x(Ⅱ)()θθρsin cos 32+=(4)利⽤参数⽅程求值域例题4、在曲线1C :??=+=)y x 为参数θθθ(sin cos 1上求⼀点,使它到直线2C12(112x t t y t=-=-为参数)的距离最⼩,并求出该点坐标和最⼩距离. 解:直线2C 化成普通⽅程是122--+y x ,设所求的点为()θθsin ,cos 1+P ,则C 到直线2C 的距离2|122sin cos 1|-+++=θθd |2)4sin(|++=πθ,当234ππθ=+时,即45πθ=时,d 取最⼩值1 ,此时,点P 的坐标是)22,221(--.练习1、在平⾯直⾓坐标系xOy 中,动圆08cos 7sin 6cos 8222=++--+θθθy x y x (R ∈θ)的圆⼼为),(y x P ,求y x -2的取值范.解:由题设得??==θθsin 3cos 4y x (θ为参数,R ∈θ),于是)cos(73sin 3cos 82?θθθ+=-=-y x ,所以73273≤-≤-y x .练习2、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程是θρsin 2=,设直线L 的参数⽅程是=-=t y t x 5453(t为参数).(Ⅰ)将曲线C 的极坐标⽅程转化为直⾓坐标⽅程;(Ⅱ)设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是M ,N 曲线C 上⼀动点,求||MN 的最⼤值.解:(1)曲线C 的极坐标⽅程可化为:θρρsin 22=⼜22ρ=+y x ,θρcos =x ,θρsin =y . 所以,曲线C 的直⾓坐标⽅程为:022 2=-+y y x .(2)将直线L 的参数⽅程化为直⾓坐标⽅程得:)2(34--=x y ,令0=y 得2=x 即M 点的坐标为)0,2(,⼜曲线C 为圆,圆C 的圆⼼坐标为)1,0(,半径1=r ,则5||=MC ,15||||+=+≤∴r MC MN .(5)直线参数⽅程中的参数的⼏何意义例5、已知直线l 经过点)1,1(P ,倾斜⾓6πα=,①写出直线l 的参数⽅程;②设l 与圆422=+y x 相交与两点,A B ,求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解(1)直线的参数⽅程为1cos 61sin 6x t y t ππ?=+=+??,即1112x y t=+=+.(2)把直线12112x t y t ?=+=+??代⼊422=+y x ,得2221(1)(1)4,1)202t t t +++=+-=,122t t =-,则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为2.练习1、求直线--=+=ty t x 5315)被曲线)4πρθ=+所截的弦长.解:将⽅程--=+=ty t x 531541,)4πρθ=+分别化为普通⽅程:3410x y ++=,022=+-+y x y x ,圆⼼)21,21(-C ,半径为22,圆⼼到直线的距离101=d ,弦长571001212222=-=-=d r l .(6)、参数⽅程与极坐标的简单应⽤参数⽅程和极坐标的简单应⽤主要是:求⼏何图形的⾯积、曲线的轨迹⽅程或研究某些函数的最值问题.例6、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极坐标分别为)3,5(πA ,)2,5(πB ,)3,34(π-C ,判断ABC ?的形状,并计算其⾯积.分析:判断ABC ?的形状,就需要计算三⾓形的边长或⾓,在本题中计算边长较为容易,不妨先计算边长.解析:如图,对于3π=∠AOB ,65π=∠BOC ,65π=∠AOC ,⼜5||||==OB OA ,34||=OC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C OA OC OA OC AOC=+-??∠(26π=+-??133=, 133||=∴AC ,同理133||=BC ,||||BC AC =∴,所以ABC ?为等腰三⾓形,⼜5||||||===OB OA AB ,所以AB 边上的⾼h ==,152ABC S ?∴==.练习1、如图,点A 在直线5=x 上移动,等腰OPA ?的顶⾓OPA ∠为0120(O ,P ,A按顺时针⽅向排列),求点P 的轨迹⽅程.解析:取O 为极点,x 正半轴为极轴,建⽴极坐标系,则直线5=x 的极坐标⽅程为cos 5ρθ=,设),(00θρA ,),(θρP ,因点A 在直线cos 5ρθ=上,00cos 51ρθ∴=<> OPA为等腰三⾓形,且0120=∠OPAA ,⽽ρ=||OP ,0||ρ=OA ,以及30POA ∠=?,00302ρθθ∴==-?<>,且,把<2>代⼊<1>,得点P ()cos 305θ-?=.三、趁热打铁1.把⽅程1xy =化为以t 参数的参数⽅程是()A .1212x t y t -?==?B .sin 1sin x t y t ==??C .cos 1cos x t y t ==??D .tan 1tan x t y t ==?? 解析:D , 1xy =,x 取⾮零实数,⽽A ,B ,C 中的x 的范围有各⾃的限制. BAO x Cy P AO x2.曲线25()12x tt y t =-+??=-?为参数与坐标轴的交点是()A .21(0,)(,0)52、 B .11(0,)(,0)52、 C .(0,4)(8,0)-、 D .5(0,)(8,0)9、解析:B ,当0x =时,25t =,⽽12y t =-,即15y =,得与y 轴的交点为1(0,)5;当0y =时,12t =,⽽25x t =-+,即12x =,得与x 轴的交点为1(,0)2.3.直线12()2x tt y t=+??=+?为参数被圆229x y +=截得的弦长为()A .125 BD解析:B 11221x x t y t y ?=+?=+??=+??=+??122x t y t =+??=+?代⼊ 229x y +=得222(12)(2)9,5840t t t t +++=+-=,12125t t -===12t -=4.若点(3,)P m 在以点F 为焦点的抛物线24()4x t t y t==?为参数上,则PF 等于() A .2 B .3 C .4 D .5解析:C 抛物线为24y x =,准线为1x =-,PF 为(3,)P m 到准线1x =-的距离,即为4.5.已知曲线22()2x pt t p y pt==?为参数,为正常数上的两点,M N 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2,t t 和,120t t +=且,那么MN =_______________。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归纳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归纳高考高频题型整理汇总——《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除了简单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化、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化外,还涉及以下部分问题。
一)有关圆的题型题型一: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问题)----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再与半径r比较大小,得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当d>r 时,圆与直线相离,无交点;当d=r时,圆与直线相切;当d<r时,圆与直线相交,有两个交点。
题型二: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值问题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算出圆上任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d,再根据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分别代入公式dmax=d+r和dmin=d-r,得出圆上距离直线最远的点和距离直线最近的点。
题型三:直线与圆的弦长问题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再根据弦长公式l=2√(r^2-d^2),得出直线与圆的弦长。
延伸:直线与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长问题弦长公式为l=t1-t2,其中t1和t2为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在曲线参数方程中的参数值。
二)距离的最值:用“参数法”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参数法”:设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参数方程来表示,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求出该点到直线的距离,再利用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进行化简,得出距离的最值。
解:1)将圆C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x = 3\cos t。
y = 3\sin t$则圆C的普通方程为:x^2 + y^2 = 9$将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r=2\cos\theta$化为直角坐标方程:r^2 = x^2 + y^2$r\cos\theta = x$代入$r=2\cos\theta$中得:x = 2\cos^2\theta$r\sin\theta = y$代入$r=2\cos\theta$中得:y = 2\sin\theta\cos\theta$则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 2y$2)在极坐标系中,圆C的半径为3,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r=2\cos\theta$,则直线l与圆C的交点分别为$(\frac{4}{3},\frac{2\sqrt{2}}{3})$和$(\frac{4}{3},-\frac{2\sqrt{2}}{3})$。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知识点精讲一、极坐标系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 ,由点O 出发的一条射线Ox 、一个长度单位及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合称为一个极坐标系.点O 称为极点,Ox 称为极轴.平面上任一点M 的位置可以由线段OM 的长度ρ和从Ox 到OM 的角度θ (弧度制)来刻画(如图16-31和图16-32所示). 这两个实数组成的有序实数对(,)ρθ称为点M 的极坐标. ρ称为极径,θ称为极角.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设M 为平面上的一点,其直角坐标为(,)x y ,极坐标为(,)ρθ,由图16-31和图16-32可知,下面的关系式成立:cos sin x y ρθρθ=⎧⎨=⎩或222tan (0)x y yx x ρθ⎧=+⎪⎨=≠⎪⎩(对0ρ<也成立). 三、极坐标的几何意义r ρ=——表示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0θθ=——表示过原点(极点)倾斜角为0θ的直线,0(0)θθρ=≥为射线;2cos a ρθ=表示以(,0)a 为圆心过O 点的圆.(可化直角坐标: 22cos a ρρθ=222x y ax ⇒+=222()x a y a ⇒-+=.)四、直线的参数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可以从其普通方程转化而来,设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00()y y k x x -=-,其中tan (k αα=为直线的倾斜角),代人点斜式方程:00sin ()()cos 2y y x x απαα-=-≠,即00cos sin x x y y αα--=. 记上式的比值为t ,整理后得00cos t sin x x t y y αα=+⎧⎨=+⎩,2πα=也成立,故直线的参数方程为00cos t sin x x t y y αα=+⎧⎨=+⎩(t 为参数,α为倾斜角,直线上定点000(,)M x y ,动点(,)M x y ,t 为0M M 的数量,向上向右为正(如图16-33所示).五、圆的参数方程若圆心为点00(,)M x y ,半径为r ,则圆的参数方程为00cos (02)sin x x r y y r θθπθ=+⎧≤≤⎨=+⎩.六、椭圆的参数方程椭圆2222C :1x y a b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a y b θθ=⎧⎨=⎩(θ为参数,(02)θπ≤≤).七、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双曲线2222C :1x y a b -=的参数方程为sec tan x a y b θθ=⎧⎨=⎩(,)2k k πθπ≠+∈Z .八、抛物线的参数方程抛物线22y px =的参数方程为222x pt y pt⎧=⎨=⎩(t 为参数,参数t 的几何意义是抛物线上的点与顶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题型归纳即思路提示题型1 极坐标方程化直角坐标方程 思路提示对于极坐标方程给出的问题解答一般都是通过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利用直角坐标方程求解.这里需注意的是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建立的对应关系及其坐标间的关系cos sin x y ρθρθ=⎧⎨=⎩. 例16.7 在极坐标系中,圆4sin ρθ=的圆心到直线6πθ=(ρ∈R )的距离是 .分析 将极坐标方程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般方程求解.解析 极坐标系中的圆4sin ρθ=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般方程为224x y y +=,即22(2)4x y +-=,其圆心为(0,2),直线6πθ=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为:y x =,即0x =.圆心(0,2)到直线0x ==. 变式1 已知曲线12,C C 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cos 3ρθ=,4cos ρθ=,(0,0)2πρθ≥≤<,则曲线1C 与2C 交点的极坐标为 .变式2 ⊙1O 和⊙2O 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4cos ρθ=,4sin ρθ=-.(1)把⊙1O 和⊙2O 的极坐标方程分别化为直角坐方程; (2)求经过⊙1O 和⊙2O 交点的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变式3已知一个圆的极坐标方程是5sin ρθθ=-,求此圆的圆心和半径. 例16.8 极坐标方程(1)()0(0)ρθπρ--=≥表示的图形是( )A. 两个圆B.两条直线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分析 将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解析 因为(1)()0(0)ρθπρ--=≥,所以1ρ=或θπ=(0)ρ≥.11ρ=⇒=,得221x y +=,表示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0)θπρ=≥表示x 轴的负半轴,是一条射线.故选C.变式1 极坐标方程cos ρθ=和参数方程123x ty t =--⎧⎨=+⎩(t 参数)所表示的图形分别是( )A.圆、直线B.直线、圆C.圆、圆D.直线、直线 变式2 在极坐标系中,点(2,)6P π-到直线:sin()16l πρθ-=的距离是 .变式3 直线2cos 1ρθ=与圆2cos ρθ=相交的弦长为 .题型2 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思路提示如果题目中已知的曲线为直角坐标方程,而解答的问题是极坐标系下的有关问题,这里要利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关系式cos sin x y ρθρθ=⎧⎨=⎩,将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例16.9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1C :224x y +=,圆2C :22(2)4x y -+=.(1)在以O 为极点,x 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分别写出圆1C , 2C 的极坐标方程,并求出圆1C , 2C 的交点坐标(用极坐标表示);(2)求出1C 与2C 的公共弦的参数方程.解析 (1)圆1C 的极坐标方程为2ρ=,圆2C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 ρθ=.24cos ρρθ=⎧⎨=⎩解得2ρ=,3πθ=±,故圆1C 与圆2C 的交点的坐标为(2,),(2,)33ππ-. 注:极坐标系下点的表示不唯一.(2)解法一:由cos sin x y ρθρθ=⎧⎨=⎩,得圆1C 与圆2C 的交点的坐标分别为.故圆1C 与2C 的公共弦的参数方程为1(x t y t=⎧≤≤⎨=⎩.解法二: 将1x =代入cos sin x y ρθρθ=⎧⎨=⎩得cos 1ρθ=,从而1cos ρθ=.于是圆1C 与2C 的公共弦的参数方程为1()tan 33x y ππθθ=⎧-≤≤⎨=⎩.变式1 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20x y x +-=,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抽建立极坐标系,则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_.题型3 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 思路提示已知直线或曲线的参数方程讨论其位置关系、性质问题一般要通过消参(代入法、加减法,三角法)转化为普通方程解答.例16.10 若直线340x y m ++=与圆1cos 2sin x y θθ=+⎧⎨=-+⎩( θ为参数)没有公共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将圆的参数方程1cos 2sin x y θθ=+⎧⎨=-+⎩( θ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22(1)(2)1x y -++=,圆心(1,2)-,半径1r =.直线与圆无公共点,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大于半径,|38|15m -+>|5|5m ⇒->,得10m >或0m <,即m 的范围是(,0)(10,)-∞+∞.变式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33x t y t=+⎧⎨=-⎩(参数t ∈R ),圆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2sin 2x y θθ=⎧⎨=+⎩(参数[0,2]θ∈π),则圆C 圆心坐标为 _,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变式2 (2013湖北理16)在庄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y b ϕϕ=⎧⎨=⎩(ϕ为参数,0a b >>),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直线l与圆O 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sin()4πρθ+=(m 为非零数)与b ρ=.若直线l 经过椭圆C 的焦点,且与圆O 相切,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 . 变式3 参数方程sin cos sin cos x y θθθθ=+⎧⎨=⎩(θ是参数)的普通方程是 .例16.11 已知动圆22:2cos 2sin 0C x y ax by θθ+--=(,a b 是正常数,a b ≠,θ是参数),则圆心的轨迹是 .解析 由动圆22:2cos 2sin 0C x y ax by θθ+--=得222222(cos )(sin )cos sin x a y b a b θθθθ-+-=+.圆心坐标为(cos ,sin )a b θθ(θ为参数),设cos x a θ=,sin y b θ=,则221x y a b ⎛⎫⎛⎫+= ⎪ ⎪⎝⎭⎝⎭,即22221x y a b +=为所求轨迹方程,所以圆心的轨迹是椭圆.变式1 方程2232(05)1x t t y t ⎧=+⎪≤≤⎨=-⎪⎩表示的曲线是( ) A. 线段 B. 双曲线的一支 C. 圆弧 D. 射线变式2 已知直线11cos :sin x t C y t αα=+⎧⎨=⎩(t 为参数),2cos :sin x C y θθ=⎧⎨=⎩(θ为参数).(1)当3πα=时,求1C 与2C 的交点坐标;(2)过坐标原点O 作1C 的垂线,垂足为A ,P 为OA 的中点.当α变化时,求点P 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题型4 普通方程化参数方程 思路提示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化为参数方程问题实质是引入第三个变量的换元法,这里有代数换元(如抛物线22y px =的参数方程222x pt y pt =⎧⎨=⎩)或三角换元(如椭圆2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y b θθ=⎧⎨=⎩).例16.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P x y 是椭圆2213x y +=上的一个动点,求S x y =+的最大值.分析 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建立,x y 与参数θ的关系,运用三角函数最值的求法,求解x y +的最大值.解析 点(,)P x y 是椭圆2213x y +=上的一个动点,则sin x y θθ⎧=⎪⎨=⎪⎩(θ为参数),[0,2]θ∈π,则sin x y θθ+=+2sin()3πθ=+,[0,2]θ∈π,故max ()2x y +=.变式1 已知点(,)P x y 是圆2220x y y +-=上的动点.(1)求2x y +的取值范围;(2)若0x y 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变式2 直线l 过(1,1)P ,倾斜角6πα=.(1) 写出l 的参数方程;(2)l 与圆224x y +=相交于,A B 两点,求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变式3 已知抛物线2:4C y x =,点(,0)M 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过M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1)若1m =时,l 的斜率为1,求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2)若存在直线l 使得||,||,||AM OM MB 成等比数列,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题型5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 思路提示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问题,需要通过普通方程这一中间桥梁来实现,先将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将普通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例16.13 已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x ty t⎧=⎪⎨=⎪⎩(t 为参数),C 在点(1,1)处的切线为l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l 的极坐标方程为 .分析 把曲线C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求出切线l 的普通方程,然后把求出的直线l 的普通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解析 由22sin cos 1t t +=得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222x y +=,过原点O 及切点(1,1)的直线的斜率为1,故切线l 的斜率为1-,所以切线l 的方程为1(1)y x -=--,即20x y +-=.把cos x ρθ=,sin y ρθ=代入直线l 的方程可得cos sin 20ρθρθ+-=sin()204πθ+-=,化简得sin()4πθ+=变式1 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x ty t=⎧⎨=⎩(t 为参数),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有效训练题 1.极坐标方程cos 2sin 2ρθθ=表示的曲线为( )A. 一条射线和一个圆B. 两条直线C. 一条直线和一个圆D. 一个圆 2.圆cos )ρθθ=-的圆心的一个极坐标是( )A. (B. (2,)4πC. 3(2,)4π D. 7(2,)4π3.在极坐标系中,若等边△ABC 的两个顶点是(2,)4A π,5(2,)4B π.那么顶点C 的坐标可能是( )A. 3(4,)4πB. 3)4πC. )πD. (3,)π4.直线的参数方程为sin 501cos50x t y t ⎧=-⎪⎨=-⎪⎩(t 为参数),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 40B. 50C. 140D.1305.过点(2,3)A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232x ty t =+⎧⎨=+⎩(t 为参数),若此直线与直线30x y -+=相交于点B ,则||AB =( )6.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23cos 13sin x y θθ=+⎧⎨=-+⎩( θ为参数),直线l 的方程为320x y -+=,则曲线C 上到直线l的点的个数为( ) A. 1 B. 2 C.3 D.4 7.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sin()42πρθ-=,圆M 的参数方程为22cos 12sin x y θθ=+⎧⎨=-+⎩( θ为参数),则圆M 上的点到直线l 的最短距离为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和2C的参数方程分别为x y θθ⎧=⎪⎨=⎪⎩(θ为参数,02πθ≤≤)和1x y ⎧=⎪⎪⎨⎪=⎪⎩(t 为参数),则曲线1C 与2C 的交点坐标为 . 9.已知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为222x pt y pt=⎧⎨=⎩(t 为参数),其中0p >,焦点为F ,准线为l ,过抛物线上一点M 作准线l 的垂线,垂足为E ,若||||EF MF =,点M 的横坐标是3,则p = .10.在极坐标系中,O 为极点,已知两点,M N 的极坐标分别为2(4,)3π,)4π,求△OMN 的面积. 11.已知椭圆221164x y +=,O 为坐标原点,,P Q 为椭圆上的两动点,若OP OQ ⊥,求22||||OP OQ +的最大值.12. 已知曲线12cos :sin x C y θθ=⎧⎨=⎩(θ为参数),曲线2247:cos 016C ρθ-+=.(1)若,P Q 分别是曲线1C 和曲线2C 上的两个动点,求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2)若曲线1C 上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点,P 是曲线1C 上第一象限内的动点,O 是坐标原点,试求四边形OAPB 面积的最大值.。
高考数学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归纳一、极坐标题型1.圆的极坐标方程圆的极坐标方程为r=a,其中a为常数。
题目中常常给出一个圆的直角坐标方程,要求将其转化为极坐标方程。
2.同一直线与圆的极坐标方程给定一条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如$r=k\\theta$,同时给出一个与该直线相交于两点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求该圆的半径和圆心的极坐标。
3.圆内切于另一圆与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给定一个圆的极坐标方程,要求找出与该圆相切的另一个圆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4.线段与圆的极坐标方程给定一段线段的两个端点的极坐标和长度,要求求出与该线段相切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二、参数方程题型1.直线的参数方程给定一条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要求将其转化为参数方程形式。
2.圆的参数方程给定一个圆的直角坐标方程,要求将其转化为参数方程形式。
3.曲线方程的参数化表示给定一个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要求将其转化为参数方程形式。
三、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转换题型1.极坐标转换为参数方程给定一个极坐标方程,要求将其转化为参数方程形式。
2.参数方程转换为极坐标给定一个参数方程,要求将其转化为极坐标方程形式。
四、解析法求参数方程的题型1.螺线的参数方程给定一个螺线的解析方程,要求求出其对应的参数方程。
2.抛物线的参数方程给定一个抛物线的解析方程,要求求出其对应的参数方程。
3.椭圆的参数方程给定一个椭圆的解析方程,要求求出其对应的参数方程。
五、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关系1.参数方程的直角坐标系方程给定一个参数方程,要求将其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方程。
2.直角坐标系方程的参数方程给定一个直角坐标系方程,要求将其转化为参数方程。
以上是高考数学中关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常见题型归纳。
掌握了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转换技巧,就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数学中的相关题目。
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利用相应的公式和性质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些题型的学习和练习,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高考高频题型
除了简单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化、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化外,还涉及
(一)有关圆的题型
题型一: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问题)----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
相离,无交点;:r d > 个交点;相切,1:r d = 个交点;相交,2:r d <
用圆心(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算出d ,在与半径比较。
题型二: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值问题(不求该点坐标,如果求该点坐标请参照距离最值求法)
思路:第一步:利用圆心(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第二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第三步:相离:代入公式:r d d +=max ,r d d -=min 相切、相交:r d d +=max min 0d =
题型三:直线与圆的弦长问题
弦长公式222d r l -=,d 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延伸:直线与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长问题 (弦长:直线与曲线相交两点,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弦长) 弦长公式21t t l -=,解法参考“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二)距离的最值: ---用“参数法”
-
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
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
“参数法”:设点---套公式--三角辅助角
①设点: 设点的坐标,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的参数方程来设 ②套公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③辅助角:利用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进行化一
例如:【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I )写出的普通方程和的直角坐标方程;
(II )设点在上,点在上,求的最小值及此时的直角坐标
: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这里没有加减移项省去,直接化同,那系数除到左边
xOy 1C ()sin x y ααα⎧=⎪
⎨
=⎪⎩
为参数x 2C sin()4
ρθπ
+=1C 2C P 1C Q 2C PQ P 2C 40x y +-=
(Ⅱ)由题意,可设点的直角坐标为
因为是直线,所以的最小值即为到的距离的最小值,
.
]
(欧萌说:利用点到直接的距离列式子,然后就是三角函数的辅助公式进行化一)
当时)(13
sin =+πα即当时,
,此时的直角坐标为.
(三)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1.经过点P (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t t y y t x x (sin cos 00⎩⎨⎧+=+=αα
若A ,B 为直线l 上
两点,其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线段AB 的中点为M ,点M 所对应的参数为t 0,则以下结论在解题中经常用到:
(1)t 0=
t 1+t 2
2
;
(2)|PM |=|t 0|=
t 1+t 2
2
;
(3)|AB |=|t 2-t 1|;
'
(4)|PA |·|PB |=|t 1·t 2|
P ,sin )αα2C ||PQ P 2C ()d α()sin()2|3d π
αα=
=+-2()6k k Z π
απ=+∈()d αP 31
(,)22
(5)⎪⎩⎪⎨
⎧>+<-+=-=+=+0,0
,4)(212121212212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PB PA 当当
(注:记住常见的形式,P 是定点,A 、B 是直线与曲线的交点,P 、A 、B 三点在直线上)
【特别提醒】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系数的平方和为1时,t 才有几何意义且其几何意义为:|t |是直线上任一点M (x ,y )到M 0(x 0,y 0)的距离,即|M 0M |=|t |.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2,t t ,则弦长12l t t =-; 2.解题思路
第一步:曲线化成普通方程,直线化成参数方程
第二步: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的普通方程,整理成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02=++c bt at
第三步:韦达定理:a c
t t a b t t =
-=+2121,
第四步:选择公式代入计算。
$
例如:已知直线l :⎩
⎪⎨
⎪⎧
x =5+32
t ,y =3+1
2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
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
(1)将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M 的直角坐标为(5,3),直线l 与曲线C 的交点为A ,B ,求|MA |·|MB |的值.
,
解 (1)ρ=2cos θ等价于ρ2
=2ρcos θ.①
将ρ2=x 2+y 2,ρcos θ=x 代入①即得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x =0.②
(2)将⎩
⎪⎨
⎪⎧
x =5+32t ,
y =3+1
2t 代入②式,得t 2+53t +18=0.
设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根分别为t 1,t 2,则由参数t 的几何意义即知,|MA |·|MB |=|t 1t 2|=18.
(四)一直线与两曲线分别相交,求交点间的距离
思路:一般采用直线极坐标与曲线极坐标联系方程求出2个交点的极坐标,利用极径相减即可。
例如:(2016•福建模拟)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其中α为参数),
曲线C 2:(x ﹣1)2+y 2=1,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Ⅰ)求曲线C 1的普通方程和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 (Ⅱ)若射线θ=(ρ>0)与曲线C 1,C 2分别交于A ,B 两点,求|AB|.
>
解:(Ⅰ)∵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其中α为参数),
∴曲线C 1的普通方程为x 2+(y ﹣2)2=7. ∵曲线C 2:(x ﹣1)2+y 2=1,
∴把x=ρcos θ,y=ρsin θ代入(x ﹣1)2+y 2=1,
得到曲线C
2
的极坐标方程(ρcosθ﹣1)2+(ρsinθ)2=1,
化简,得ρ=2cosθ.
(Ⅱ)依题意设A(),B(),
∵曲线C
1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4ρsinθ﹣3=0,
将(ρ>0)代入曲线C
1
的极坐标方程,得ρ2﹣2ρ﹣3=0,
解得ρ
1
=3,
】
同理,将(ρ>0)代入曲线C
2
的极坐标方程,得,
∴|AB|=|ρ
1﹣ρ
2
|=3﹣.
(五)面积的最值问题
面积最值问题一般转化成弦长问题+点到线的最值问题
例题2016•包头校级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在以原点O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的极坐标系中,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
,A,B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
(1)求圆C的普通方程和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
(2)点P是圆C上任一点,求△PAB面积的最小值.
解:(1)由,化简得:,
消去参数t,得(x+5)2+(y﹣3)2=2,
)
∴圆C的普通方程为(x+5)2+(y﹣3)2=2.
由ρcos(θ+)=﹣,化简得ρcosθ﹣ρsinθ=﹣,
即ρcosθ﹣ρsinθ=﹣2,即x﹣y+2=0,
则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2=0;
(Ⅱ)将A(2,),B(2,π)化为直角坐标为A(0,2),B(﹣2,0),
∴|AB|==2,
设P点的坐标为(﹣5+cost,3+sint),
∴P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d==,∴d
==2,
min
则△PAB面积的最小值是S=×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