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4普通生物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题库及答案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题库及答案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同时注意相应的英文名词)生物膜干扰素稳态光周期诱导光合磷酸化光敏色素 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 菌根 双受精 生物节律 等位基因细胞分化 基因库 非共质体途径 内皮层 无氧呼吸再生作用 适应 原核细胞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体液免疫形成层克隆共质体途径细胞周期 三羧酸循环 世代交替 蛰伏 基因库 内皮层 无氧呼吸再生作用 适应 应激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原肠胚中心法则 内起源 协同进化 成花素 光能细菌 病毒粒子 反馈调节 基因突变 细胞外消化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光呼吸 春化作用 化能细菌 内吞作用 无限维管束细胞分化 稳态 基因文库 菌根 生态位 光系统 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 环境容量 群落二次污染物 不可再生资源 种群 质壁分离 年轮 抗原 体循环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领地行为细胞克隆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压力流假说 团聚体学说 内聚力学说 灾变论大气圈 学习 血液循环 周围神经系统 腐食性营养 染色体组型细胞骨架 酶 细胞周期 减数分裂 肺活量 有丝分裂 变态生态金字塔 遗传漂变 基因工程 生物节律 微球体学说 本体感受器生物钟 多倍体 拟态 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 自然发生说 自然分类五界系统 病毒和反病毒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生态系统 生态幅 最低量定律 寄生和共栖 化学互助和拮抗 生态位顶级群落 生物地化循环 稳态 耗散结构 生物大分子 胞饮作用端粒 内环境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干细胞 反射弧 光周期双受精 孤雌生殖 孢原细胞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上位效应抑制基因互补基因 转化 中心法则 操纵基因结构基因 遗传漂变异地物种形成 协同进化趋同进化共进化趋异进化 人口问题第二部分:填空题⒈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 、 和电子传递链。

⒉细胞核包括核被膜、 、 和核仁等部分。

⒊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 两部分组成。

4.不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普通生物学(遗传与变异)-试卷2

普通生物学(遗传与变异)-试卷2

普通生物学(遗传与变异)-试卷2(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四川大学,2003)简要回答现代生物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现代生物工程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

现代生物技术是用“细胞与分子”层次的微观手法来进行操作,不同于传统生物技术以“整体”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饲养、交配或筛选方式。

1944年Avery阐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7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DNA重组技术是生命发展中的又一重大突破,诞生了基因工程,它大大推动了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在医药工业中、农业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解析:2.(四川大学,2003)简要回答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由来和发展。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2024年普通生物学课件

2024年普通生物学课件

普通生物学课件一、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本课件旨在为广大生物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普通生物学知识体系,帮助读者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生命现象:生命现象是指生物体在生长、繁殖、代谢、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表现。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旨在揭示生物体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2.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所有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具有自主繁殖、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

3.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将其基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生命现象的基础。

4.进化: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进化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过程。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研究者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和生存策略。

2.实验法: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核心方法。

通过对生物体进行人工操作,研究者可以控制实验条件,观察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从而揭示生命现象的规律。

3.模型法:模型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等,研究者可以模拟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过程,预测生物体的行为和进化趋势。

四、生物学的分支学科1.植物学:植物学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动物学:动物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动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医学、畜牧业、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04普通生物学真题

04普通生物学真题

B、12;
15、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的机制是(
A、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C、15; )
D、6.5。
B、依靠本身代谢产生的能量来调节体温;
C、保持剧烈运动以产生大量能量; D、保持不动以减少消耗。
16、动物用以保持水盐平衡的器官是( )
A、肾;
B、内皮层;
C、肺;
D、胰腺。
17、与电突触不同的是,化学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较大,必须在( )的参 与下,才能使神经信号得以传递。
B、新陈代谢;
C、免疫反应;
D、上述全部
2、生物学的分支科学主要有( )
A、按照生物类群划分的,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藻类学、古生物学等;
B、按照结构、机能以及各种生命过程划分的,如形态学、胚胎学、生理学等;
C、按照生物的结构层次划分为的,种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D、上述全部。
3、最常见的三中多糖是( )
A、无核的;
B、单倍体;
C、三倍体; D、二倍体。
13、植物体内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动力有( )
A、根压;
B、蒸腾拉力;
C、水分子的内聚力;
D、上述全部。
14、假设一种短日植物的临界光周期是13小时,那么,给其以( )小时的光照不会开花。
往年试题 仅供参考
本文档由 胡胡 整理
仅供学习之禁止倒卖
A、11;
细胞周期;
细胞的全能性
四、问答题:(总分50分,每小题10分,第5、6小题中任选一题)
1、在生物分类上,1959年,R.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请表述该分类系统并举例说明各系统的 主要特征。 2、基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怎样被证明的? 3、试述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何差别?意义何在? 4、什么是孟得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率?请举例加以说明。 5、请阐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及决定因素。 6、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综合进化论对其有什么发展?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案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1、生命的基本属性2、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教学难点:1、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其分支学科教学措施:列举各学科研究热点2、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措施:选取有趣例证以故事形式说明研究方法。

一、生命的定义:?二、生命的基本属性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严整有序的结构3、新陈代谢4、应激性和运动5、稳态6、生长和发育7、繁殖和遗传8、适应三、生命科学发展史(自学)1、从古代到16世纪左右生命科学建立的准备和奠基时期特点: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与生产、医疗紧密相连,观察和哲学参半,描述和思辩混合。

第一章绪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Aristotel,382-322 B.C.)《动物志》观察了动物的解剖构造、生理习性、胚胎发育和生物类群。

德奥费罗斯特(Theophrastus,373-286 B.C. )对植物乔木、灌木、草本的分类确定。

希罗费罗斯(Herophilus约300B.C.)、盖仑(Galen of Pergamon,约130-200B.C.)对人体解剖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代表人物:中国宋代贾思勰《齐民要术》历代花、竹、茶栽培和桑蚕技术书籍等大量记载对动植物的观察和分类研究。

《齐民要术》为中国及世界保存至今最古老最完整的农书之一,素有“农业百科全书”之称。

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

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素有“天下第一药典”之称,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

该书以药物的天然来源及属性为纲,把药物分为16部;同一部药物,又以相似的目,分为60类目。

该书将每种药物进行分别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及附方等。

普通生物学课程大纲(本科)魏道智版

普通生物学课程大纲(本科)魏道智版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课程编码:0241001学分:4学分总学时:92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28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先修课程:无执笔人: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普通生物学》是生物技术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生命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生长与发育的一般规律,生物的基本类群。

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理解普通生物学在生物技术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生物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生物学的发展。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理论学时为72学时。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绪论(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理解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重点:生命的基本特征难点:无第一节生命的特征(1学时)第三节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学时)第四节生物学分科第五节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一章细胞(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掌握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胞的分化、衰老与死亡;掌握细胞细胞周期的定义和细胞分裂的过程。

重点:1.细胞器的组成、结构、功能2.细胞周期3.细胞分裂难点:1.细胞器的功能2.周期调控第一节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一、细胞的发现二、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第二节细胞的物质基础(1学时)一、细胞的元素组成二、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三节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学时)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三、细胞外被与膜系统四、细胞的主要细胞器五、细胞骨架系统六、细胞连接七、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第四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2学时)一、细胞周期二、细胞分裂三、细胞分化四、细胞的衰老与死亡五、癌细胞第二章组织、器官和系统(20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了解植物器官的分类;掌握植物各类器官的结构特点;了解花的结构特点;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分类;了解高等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掌握动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掌握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植物各类器官的结构特点;动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难点:植物组织的结构特点;植物各类器官的结构特点;动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植物组织、器官和系统(7学时)一、植物组织(2学时)(一)植物的组织的类型(二)植物组织的形态特点和生理功能二、植物的器官、系统与功能(5学时)(一)植物的营养器官(二)植物的生殖器官(三)植物系统第二节高等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13学时)一、动物组织的基本特征与功能(4学时)(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肉组织(四)神经组织二、动物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9学时)(一)皮肤系统(二)运动系统(三)消化系统(四)呼吸系统(五)循环系统(六)免疫系统(七)排泄系统(八)生殖系统(九)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十)内分泌系统第三章生物营养与代谢(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物的营养类型、了解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掌握能量代谢的类型、了解生命活动的调控。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仅供参考)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教学用书:《普通生物学》,1997年,陈阅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课时)一、生命的定义:二、生命的基本属性三、生命科学发展史(自学)四、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其分支学科五、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六、学习《普通生物学》七、参考资料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3课时)第一节生物元素一、生物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二、生物元素的作用:三、如何判断一种元素是否为人体必要的元素?第二节生物小分子水、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类、维生素一、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小分子二、单糖三、氨基酸四、核苷酸五、脂类六、维生素七、生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一、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成肽链二、单糖通过糖苷键联成多糖链三、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联成核酸四、生物大分子的高级结构第三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6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分类1、细胞学研究的基础2、细胞的形态和数目3、细胞的分类4、细胞结构第二节细胞分裂与调控1、细胞周期的控制2、细胞分裂第三节细胞的分化、发育、衰老与死亡一、细胞分化(一)细胞分化(二)细胞分化的内涵:(三)细胞分化的意义(四)细胞分化发育潜能:(五)与细胞分化发育潜能相关的实验二、细胞的衰老:1、个体的衰老和细胞的衰老2、细胞衰老的机理三、细胞的死亡: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PCD)1、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比较2、有关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四、癌细胞1、肿瘤与癌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3、致癌因子:4、癌细胞的危害5、抑制和消灭癌细胞第四节细胞代谢一、酶1、定义:2、组成:3、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二、细胞呼吸1、定义:2、细胞呼吸的生物化学途径:三、光合作用第四章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3课时)一、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植物的种类三、维管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发育(一)根的结构、功能与发育1、根--形态2、根的变态3、根的功能4、根吸收水分的动力(二)茎的结构功能和发育1、茎的结构特点2、茎尖的结构3、成熟茎解剖4、茎的变态5、茎的功能(三)叶的结构与功能1、千姿百态的叶2、叶的解剖结构3、叶肉细胞4、光合作用5、光呼吸6、C4植物的适应性7、叶的变态8、叶的功能(四)花器的构造1、花的形态结构与传粉方式相适应2、花粉的结构与传粉方式相适应3、雌雄生殖细胞的发育4、双受精定义、过程及双受精的意义5、种子的形成6、果实的发育与由来四、植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1、作为食物;2、生物能源;3、植物的药用价值第五章动物的结构、发育与行为(6课时)第一节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一、动物的组织与器官二、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与排泄系统的结构及演化(自学)第二节动物的行为(自学)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三、动物行为遗传学第三节人类的免疫一、肌体的致病因素二、肌体的防护体系三、两种免疫机制四、免疫系统病变第六章遗传学(6课时)第一节染色体遗传学一、遗传学第一定律二、遗传学第二定律三、遗传学第三定律四、孟德尔遗传的延伸五、性别决定第二节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二、基因的本质——DNA(RNA)三、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心法则四、基因表达调控五、基因重组第三节变异与进化一、染色体畸变二、基因突变三、人类的遗传疾病及其诊断、治疗四、生物进化第四节基因工程一、基因工程原理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三、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七章生命的多样性(3课时)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一、分类学基础;二、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第二节生物类群及其代表一、原核生物二、原生生物三、真菌四、植物五、动物六、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第八章生态学(6课时)第一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一、种群二、群落三、生态系统四、环境因子第二节全球生态一、温室效应二、臭氧层破坏三、酸雨第三节恢复生态一、生态退化机制二、生态恢复机制三、生态恢复技术第四节生物灾害与生物安全一、生物灾害发生原因二、生物灾害发生规律三、生物灾害防治方法四、生物安全(遗传修饰物释放后的潜在效应)总结(3课时)主要参考文献1、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江静波主编,《无脊椎动物学》, 高教出版社4、杨安峰主编,《脊椎动物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5、左仰贤主编,《动物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6、刘凌云、郑光美主编,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8、刘祖洞,《遗传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9、沈同,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0、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2、周德庆,《微生物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3、Campell N A, Biology. Benjamin/Cumming Pub. Co. Inc.指定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生物学1~4(2)

普通生物学1~4(2)

普通生物学第一章:生物界与生物学(1)生命的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元素成分、分子成分以及基本代谢过程同一类型2特定的组构:细胞是生物体组构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一系列酶促反应的总和4稳态和应激性:特定调节机制下,生命系统自身动态的稳定;感受刺激并对刺激发生反应57应激性:是指生物能感受外界刺激并对刺激做出相应的“趋利避害”反应,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反应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应激性使生物更加适应环境。

5生长发育繁殖,数量体积增多,结构功能的变化6遗传变异和进化:自身特性传给后代,亲缘关系的上下代与个体间的差异性;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整个生物界表现出,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演变。

7适应:生物自身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结构功能与外界环境的适应,适应具有相对性。

(2)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总共有11个组构层次构成一个有序的阶层,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3)生物界的多级分类系统有7个基本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不够用可加亚目、超科1967年生态学家惠特克提出新五界系统,动物界(营养方式分)、植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细菌、古细菌)、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藻类)。

后来有人提出分成三个域:真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4)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之间最主要的联系是营养关系,即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交错联结形成食物网。

再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进食物网,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两大功能: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与永不停息的能量流动。

四大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寄生或腐生。

(5)生物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6)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没有可到处套用的方法,但有些关键要素是相同的:观察(染色体的发现786)、提问、假说、预测和检验。

川大考研普通生物学练习题及答案

川大考研普通生物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生物学题库及答案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集及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生物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质膜的分子结构上是一样的,它们统称为生物膜。

2干扰素3 稳态:生物体使内环境的性质维持不变的能力。

4 光周期诱导5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产生能量通过磷酸化贮存在ATP 中的过程。

6光敏色素7无氧呼吸8细胞呼吸:细胞氧化葡萄糖,脂肪酸或其它有机物以获取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9菌根:真菌的菌丝进入到根的皮层中,和根形成特定的结构,即菌根。

10双受精:特指被子植物的受精现象,指的是2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

11 生物节律12 等位基因13细胞分化:是指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在细胞之间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上稳定性差异的生命活动过程。

14基因库15内皮层:皮层最里面的一层紧密相连的细胞。

15 再生作用16适应:P317原核细胞18氧化磷酸化:代谢物的氧化作用与ADP的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19底物水平的磷酸化:没有氧参与,代谢物氧化及其分子内部能量重新排部而生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0体液免疫:靠B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的方式21形成层22克隆23 共质体途径:植物组织中细胞以胞间连丝互相连接而成一个整体,水和无机盐在这个整体中顺离子浓度穿过胞间连丝向根中部运输的方式。

24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

25三羧酸循环26 世代交替:如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包括产生配子的配子体和产生孢子的孢子体2个世代。

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

27 蛰伏28 应激性29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30 原肠胚:囊胚腔缩小或消失,褶入的细胞层形成的一个新腔。

31中心法则32协同进化:关系密切的生物,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选择力量,因而在进化上发展了互相适应的特性,这种互相适应的现象称为协同进化。

33光能细菌34病毒粒子35 反馈调节:一个系统本身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

4章知识点总结图

4章知识点总结图

4章知识点总结图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生物的结构、特征、发展和进化等方面。

在生物学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可以涵盖生物的分类、细胞结构、遗传物质、生物进化、生物环境等方面。

首先,生物的分类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生物学根据生物的形态、生理和遗传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不同的分类单位。

生物的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其次,细胞结构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不同的器官结构。

了解细胞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功能和生物的生命活动。

再次,遗传物质是生物学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和性状的传递。

DNA分子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碱基三个部分。

遗传学研究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这些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

第四,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则不断进化和演化的。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的适应性和物种的变异性等特征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生物学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可以涵盖生物的分类、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和生物进化等不同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索生物的发展和进化规律,促进我们对生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反应等方面。

在化学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可以涵盖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化学式、化学键等不同方面的知识。

首先,化学元素是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有近百种,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不同种类。

四川大学4普通生物学第四章

四川大学4普通生物学第四章

1.2 咽及吞咽过程
1.3 食道(esophagus)
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只是食物从口入胃的通道。 食物在无食物通过时,腔隙变小,当食物通过时管腔扩 大。
1.4胃(stomach)
胃具有很强的收缩能力,具有
初步消化食物、以及吸收部分无机 盐、水、醇和某些药物等功能。按 组织学结构不同,胃区分为贲门、 胃底反刍和类的胃胃分体为4室、,即幽瘤胃门、网三胃 部分。胃内具 有液、,道瓣能的不、胃分分和泌化同盐皱胃产胃液物分酸。 , 。只水泌和有解皱食功胃胃物才,能蛋是其真它的白正3胃的胃酶是胃食腺等,。能分泌粘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 管网→肺 静脉→左 心房。
• 冠状动脉循环: 左心室→大动 脉→冠状动脉 →心壁毛细血 管网→小静脉 →冠状静脉→ 大静脉→右心 房。
二 动物的呼吸系统
1.水生动物的呼吸系统 无脊椎动物:(图6-5)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 节动物等低等的水生动物--体表
• 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
• 其作用与唾液淀粉酶一样,但更为重要,作用时间 更长。
• 胰蛋白酶(trypsin)、胰糜蛋白酶(chymotrypsin)
• 都能把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但刚分泌时都以酶原的 形式出现,均需在小肠腺分泌的肠激活酶(enterokinase) 作用之下,才成为真正的酶。
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高等的水生动物高--鳃、 (书鳃)、直肠鳃、呼吸树
鱼类--鳃
鳃生在头部两侧的鳃弓上,左右各4个,每一鳃含 有2列鳃丝,每一鳃丝两侧又生出许多突起(即鳃小片 或鳃板),鳃小片由两层细胞组成,中间分布着丰富的 微血管。鳃中血液回流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是相反, 为逆流交换。

普通生物学第4章--细胞代谢PPT课件

普通生物学第4章--细胞代谢PPT课件

发生部位 肾 肌细胞、纤毛上皮细胞 萤火虫发光器官 神经、脑、味觉 感受器 叶绿体 内耳 视网膜
4.1.3 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化学反应:放能、吸能反应两大类。
吸能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反应物分子中的
势能多。
● 吸收的能量 = 产物分子势能 - 反应物分子势能;
● 吸收周围物质的能量 → 贮存于产物分子中;
各项需能的 生命活动
ATP ATP(水解)酶 ADP + P i + 能量
ATP循环:通过ATP的合成和水解使放能反应
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的过程。
三磷酸腺苷 ATP
腺苷(A)
2021
ATP的结构简式
ATP的结构简式为A—P ~ P ~ P
普通化 学键
高能 磷酸键
ATP即三磷酸腺苷,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 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1.机械能 2.电 能 3.渗透能 4.光 能 5.热 能
ATP的生理功能 ATP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021
ATP形成的途径
2021
第一节 能与细胞
机体的生存需要能量,机体内主要提供 能量的物质是ATP。
ATP的形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 一条是由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从 中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形成36分子ATP。 另外一条是在没有氧分子参加的条件下, 即无氧条件下,由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 在此过程中产生2分子ATP。
4.1.1 能是作功的本领
• 生物体内作的功多种多样: 肌肉收缩、生物体运动、 物质流动、细胞内物质合成等。
• 作功都要消耗能量,没有能,生物就不可能 存活。
● 能:动能、势能 ◆ 势能:物体因位置、本身排列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案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了解生命现象、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的基本规律。

(3)熟悉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介绍普通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2. 生物的化学组成: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3. 细胞生物学:介绍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周期、细胞信号转导等。

4. 遗传学:介绍遗传物质的组成、遗传规律、基因表达和调控等。

5. 发育生物学:介绍个体发育的规律、细胞分化、器官形成等。

6. 生态学: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物学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 讨论: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4.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学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6.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普通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普通生物学考研试题库

普通生物学考研试题库

普通生物学考研试题库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生物属于原核生物?A.细菌B.酵母菌C.霉菌D.支原体2、以下哪种组织是植物体的支持组织?A.韧皮组织B.导管组织C.细胞组织D.木质部组织3、以下哪种化学反应是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A.加氧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酸解反应二、简答题1、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并列举出至少三种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2、请阐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3、请描述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并说明其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4、请说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并描述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

三、实验题1、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请描述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请设计一个实验,以研究某种药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4、请描述一个实验,以检测某种植物激素的存在。

四、论述题1、请论述生物进化在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在解释生命现象中的应用。

2、请阐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并讨论其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普通生物学试题库一、选择题1、在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植物界的是()。

A.水稻B.蓝藻C.羊角拗D.猎豹2、下列哪一种生物不属于原生生物界?()。

A.变形虫B.衣藻C.水绵D.疟疾原虫3、下列哪一种生物属于动物界而不是脊索动物门?()。

A.海豚B.海龟C.青蛙D.蜈蚣二、填空题1、______是指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过程发育为多细胞的生物体,多细胞生物体是指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控制着细胞的______和______。

3、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被转化为______能,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

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它通过______传递信息,实现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的。

5、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______、______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和______。

【陕西医科大学】专业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代谢的过程

【陕西医科大学】专业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代谢的过程

•酶的抑制剂有的可逆的(氢键等弱键),有 的不可逆的(共价键)。
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是可逆的。条件?
底物浓度>抑制剂浓度 有时酶的抑制剂就是产物。如ATP供过于求 时,非竞争性抑制剂--干扰ATP酶(负反馈) 酶的抑制剂的应用: 举例:杀虫剂——马拉硫磷—— 乙酰胆碱酶—神经系统(杀虫剂量对人无害) 抗生素——青霉素—— 细菌合成细胞壁的酶(对人无害)
——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
膜的选择透性
4.3.1 膜的选择透性源于其分子组成 决定选择透性的因素有二:脂双层和转运蛋白。 脂双层是亲脂性的。烃类、二氧化碳和氧溶于脂双层中 ,所以易于透过质膜。 亲水性物质通过转运蛋白出入细胞,避免了与膜中亲脂 部分的接触,这是由于转运蛋白(膜内在蛋白)提供了 专门通道供这些物质通过。
4.2.3 核酶
•蛋白质是酶,RNA也是酶。 •RNA催化剂——核酶
两类核酶:
一类是催化分子内的反应,即分子的一部分与
另一部分反应。例如RNA的一段在该分子内改换
位置。(RNA本身既是底物,又是催化剂)
另一类核酶则催化分子间的反应,就是别的分
子发生反应而作为核酶的 RNA分子在反应前后无
变化。
4.3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主要是葡萄糖)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某些有机物质彻 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 的过程。 酶 C6H12O6+6O2 +6H 2O 6CO2 + 12H2O + 能

无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 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 酶 过程。 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

普通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 (4)

普通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 (4)

一、判断题1.变异可分为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

表型饰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答案:错误2.变异可分为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

用进废退属于可遗传变异。

答案:错误3.自然选择实质上是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出现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差别,一些生物生存下去,另一些被淘汰。

答案:正确4.达尔文主义认为现代的所有生物都是从过去的生物进化而来。

答案:正确5.达尔文主义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而进化的原因。

答案:正确6.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生存斗争。

答案:错误7.达尔文主义认为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答案:正确8.生物的进化是群体或种群的进化,个体是谈不上进化的。

答案:正确9.进化体现在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这就决定了进化改变的整个群体,而不仅仅是个体。

答案:正确10.生物的进化是群体或种群的进化,个体是谈不上进化的。

因此个体在进化中没有任何意义。

答案:错误11.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进化体现在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

答案:正确12.进化根本体现在生物性状的改变。

答案:错误13.自然选择作用下群体水平的进化实质反映了生物基因库的变化。

答案:正确14.基因库是一种生物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集合,它决定了下一代的遗传性状。

答案:正确15.一个群落全部个体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

答案:错误16.发生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答案:正确17.进化总是由中性突变引起的。

答案:错误18.生存竞争是进化的动力,捕食、寄生、共生、合作等在进化上没有价值。

答案:错误19.间断平衡理论适用于解释小进化。

答案:错误20.在进化过程中,缓慢、渐变的与快速、跳跃式的进化都存在。

答案:正确21.间断平衡理论适用于解释大进化。

答案:正确22.大进化过程是“快速进化”与“进化停滞”相间的。

答案:正确23.中性突变基因主要是通过随机漂变在种群中固定和积累的。

答案:正确24.中性突变基因对生物的生存不表现明显的有利或有害性。

答案:正确25.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基因不起作用。

2011四川大学考研真题答案-普通生物学656

2011四川大学考研真题答案-普通生物学656

2011四川大学生物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ACD2.C3.AC4.A5.ABD6.AD7.CD8.ABCD9.BC 10.ABCD二、判断题1.√2.√3.√4.×5.×6.×7.×8.√9.√ 10.×三、名词解释1.核糖体:细胞内一种细胞器,普遍存在于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所有细胞中。

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由大小亚基组成。

构成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通过信使核糖核酸与携带氨基酸的转移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合成蛋白质。

2.细胞呼吸:活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者已分化细胞在合适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动物细胞全能性实指细胞核全能性。

4.恒温动物:恒温动物是指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体温维持在较窄范围内变化的动物,一般包括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5.操纵子:操纵子是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由启动基因、调控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的结构单位和转录单位。

6.转录:遗传信息从基因转移到RNA的过程。

RNA聚合酶通过与一系列组分构成动态复合体,并以基因序列为模板,催化合成互补的RNA,包括转录起始、延伸、终止等过程。

7.基因治疗: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手段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引入新基因等。

8.微进化:又称种内进化,是由突变,遗传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导致的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9.生物分类学:对生物的分类叫做系统学或分类学,这种分类应该反映不同生物体间的进化树关系。

10.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是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变化。

这种改变是遗传信息以外的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并能够稳定传递。

四、论述题:1.答:体外受精是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

原理: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融合和受精卵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血液循环过程为: 静脉→静脉窦→心房→ 心室→动脉圆锥→动脉 →鳃毛细血管→动脉→ 器官组织毛细血管→静 脉。
2.2两栖类的心脏和血液循环
心房中有纵隔,为2心房1 心室,出现体循环和肺循 环,动静脉血部分分离, 血液每循环一次,经过心 脏2次,为不完全双循环。 心脏包括静脉窦、左心房 、右心房、心室、动脉圆 锥。
开管式循环:开放式循环系统没有毛细 血管,血液由心脏泵出,经过动脉进入 血腔,直接流到组织间隙内,再经血腔 或血管流回心脏。如,环节动物的蛭纲 、大多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液
• 蚯蚓(寡毛纲):血细胞无色,血液具

血红蛋白。
• 多毛纲(沙蚕):血液具叶绿蛋白。
• 软体动物:血液具血清蛋白,少数为血红蛋白,如泥蚶。
• 一. 动物循环系统的类型
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淋 巴管、心脏、血液和淋巴等部分。血液是 动物体本身产生的液状组织,其成分是稳 定的。血液循环系统能使动物体内部环境 进一步独立于外界环境,并通过动物本身 的自我调节使其内部环境保持稳定。
1.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 闭管式循环:封闭式循环系统具有一套连续的 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等,血 液在血管内流动,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内。如, 无脊椎动物(心脏在背面)中大多数环节动物 (蚯引)、软体动物的头足纲(章鱼)和所有脊椎 动物(心脏在腹面)。
两栖类体循环:体动脉弓( 大动脉)、颈动脉弓→动脉→动 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静 脉→静脉窦→右心房→心室→动 脉圆锥。
肺循环:动脉圆锥→肺皮动 脉弓→肺动脉→肺→肺静脉→左 心房→心室→颈动脉弓、体动脉 弓。
2.3 爬行类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心室中出现不完整的纵隔 ,动静脉血大部分分离。 心脏包括两心房、一心室 ,静脉窦不发达,一部分 被并入右心房,动脉圆锥 退化,动脉圆锥和心室内 出现纵隔。为不完全双循 环。
横纹肌纵切
横纹肌一个肌节
细肌丝
粗肌丝
• 平滑肌(smooth muscle) • 心肌(cardiac muscle)
心肌电镜照片
四、神经组织(nerve tissue)
由神经细胞(neuron)和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组成。神经 细胞有许多突起,树突传入刺激,轴突传出刺激。
第二节 动物的循环与呼吸系统
二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由分散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其 中细胞间质由液体、胶状体、团体和纤维形成多样化组 织。结缔组织常位于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器官之间。可 分为:
疏松结缔组织
• 致密结缔组织
•软 骨

• 血液
三.肌肉组织(muscle tissue)
横纹肌(骨骼肌skeletal or striated muscle)
肺为海绵状, 由很多微细支气 管和大量肺泡组 成。肺泡是呼吸 性细支气管末端 的盲囊,由单层 扁平上皮细胞组 成,外面密布微 血管,为气体交 换的场所。
负压呼吸与正压呼
人的呼吸系统呼吸 道包括鼻孔、鼻 腔、内鼻孔、咽 、喉、气管、2个 支气管、左右肺 。
第三节 动物的消化与排泄系统
一.动物的消化和吸收方式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 管网→肺 静脉→左 心房。
• 冠状动脉循环: 左心室→大动 脉→冠状动脉 →心壁毛细血 管网→小静脉 →冠状静脉→ 大静脉→右心 房。
二 动物的呼吸系统
1.水生动物的呼吸系统 无脊椎动物:(图6-5)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 节动物等低等的水生动物--体表
2.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形态结构属于同一类型,而且又是同 源器官,其共同的特点是由心脏、动脉(包括大动脉、动脉和 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包括小静脉、静脉和大静脉)和 血液等部分所组成。血红蛋白存在于血细胞中。
2.1鱼类的心脏和血液循环
心脏没有中隔(1心室1心房) ,动静脉血不分离,血液每循 环1次,经过心脏1次,为单循 环。心脏包括静脉窦、心房、 心室、动脉圆锥4部分。
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高等的水生动物高--鳃、 (书鳃)、直肠鳃、呼吸树
鱼类--鳃
鳃生在头部两侧的鳃弓上,左右各4个,每一鳃含 有2列鳃丝,每一鳃丝两侧又生出许多突起(即鳃小片 或鳃板),鳃小片由两层细胞组成,中间分布着丰富的 微血管。鳃中血液回流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是相反, 为逆流交换。
2.陆生动物的呼吸系统 无脊椎动物:书肺、气管
脊椎动物:肺
鸟类的呼吸系统:呼吸道包括鼻孔、内鼻孔 、咽、喉、气管、2个支气管、左右肺、9个气囊 。(图6-7)
肺:来自支气管,支气 管多次分支,形成三级支气 管(平行支气管),三级支 气管形成大量的微气管,微 气管外分布有众多的毛细血 管,微气管又彼此相连而成 网状。
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都单 向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
书肺:是蜘蛛等节肢动物腹部体表内陷而成的小囊,内有 100-125个并列的小叶,成书页状。
气管:为陆生节肢动物的主要呼吸器官,由体壁内陷形成。 外端为气孔,气孔通入体内的气管、气囊,气管一再分支,形成 小气管、微气管,深入各组织器官之间,末端为盲端。气孔有瓣 膜,可开关。气管壁内膜为具有环纹的几丁质膜。气管直接将空 气输送到组织和细胞。
大静脉 右心房
肺静脉
2.4 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心房和心室都完全分为左 右2个,动静脉血完全分离 ,为完全的双循环。
2.5人类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 心脏的结构
左心室
•血液循环
• 体循环:左心房→左心室 →大动脉(左体动脉弓) →动脉→小动脉→器官组 织毛细血管网→小静脉→ 静脉→大静脉→右心房。
•细胞内消化
细胞内消化是低等的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 的消化方式。
食物泡
食物泡
本节内容结束
第四章 动物生物学
第一节 动物的组织类型及其功能
组织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而成 的细胞群体。
一.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在动物体表和体内各种器官、 管道。囊腔的内表面及内脏器官的表面。其特点 是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其功能 是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
单层上皮
• 复层上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