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科学发现和他因此受到的惩罚。

以下是基于你的问题的一个基本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引入课题: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些关于儿童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预习课文,标注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播放音频或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调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课堂练习**
1.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童年发现的语句。

2. 讨论并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出作者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旁白,其他同学分别扮演作者和其他人物。

2. 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和事件背景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
1. 总结全文,讨论作者的科学发现以及他对科学的态度。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知识,进一步体验和理解科学的魅力。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尝试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曾经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者知识,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人物描写技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例如,如果学生在理解某些段落上有困难,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讲解或者组织小组讨论。

此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能力目标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 情感目标5.培养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能力。

6.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关注和发现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课文《童年的发现》2.相关词汇和句型练习三、教学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材2.复印好的课文和练习题3.黑板、粉笔、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与回忆。

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情节。

3.词汇练习:带领学生学习本课所涉及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互动练习。

4.句型练习: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并进行仿写练习。

第二课时1.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2.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童年的感悟和发现。

3.情感表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促进情感交流和共鸣。

4.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以《童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题为“我的童年”,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培养写作和表达能力,激发对童年的回忆和发现,达到了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互动活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童年的独特魅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奥秘、恍然大悟、神气活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只有不断观察、思考、想象,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2.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个发现?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c.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学习课文中的细节描写:a.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对人物心情和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4. 情感教育:a.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c.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只有不断观察、思考、想象,才能有所发现。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科学,积极探索。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发现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推荐与科学探索相关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奥秘》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__,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_《童年的发现》教案最新4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_《童年的发现》教案最新4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_《童年的发现》教案最新4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一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1、自由读全文。

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

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6篇)《童年的发现》教案1设计解读:《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因这个发现在一次课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当众受到惩罚的事。

除去“胚胎发育”、“进化”等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难点外,整个文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从整个文本脉络和层次上来看,虽然文段较多,篇幅较长,但“童年的发现”和“因发现受到惩罚”两件事断章清晰,前后关联递进。

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学习字词、理清结构和探寻“发现过程”的内涵。

其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对童年发现的起因(梦境)、经过(过程)、结果(规律)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期待在“简单”与“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让学生聚焦作者的发现过程(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童年发现的过程意义之所在。

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3、感受作者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求知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2、了解作者信息。

出示: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

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

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

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快速地默读。

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脉络,指导读法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衰绢侨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

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重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表达。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同时,设计相关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重难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童年发现的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1.学生年龄特点: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中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课文《童年的发现》恰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2.知识储备:学生在前四个学年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思维品质:五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他们开始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问题,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费奥多罗夫对童年探索经历的描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技能运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如词语、句子、段落等,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学会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重难点突破设想: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童年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分享童年趣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到《童年的发现》这篇散文的教学。

学生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于记忆和发现的故事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课,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培养对于生活的发现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童年的发现》这篇散文的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启发学生对于自己童年记忆的反思和展开。

4.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把握散文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感受与发现。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倾诉,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复印好《童年的发现》散文材料。

2.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辅助教学。

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入《童年的发现》这篇散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散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散文,理解作者的感情表达,以领悟文中的主题内容。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于童年的发现和回忆,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语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散文的理解,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于散文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阅读并理解散文《童年的发现》,写出自己对于散文主题的理解。

2.回忆并描述自己童年的一个发现或感受,写成日记或小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散文《童年的发现》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文学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引导他们多角度观察和理解文学作品,扩展自身的感知和认知。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教案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散文作品,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幽默而富有童趣的语言。

1.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童年发现。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愿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的过程和“发现”的内容,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体会本文幽默而富有童趣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一些有趣的发现?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接着教师再介绍作者的童年发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作者的童年发现是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问题如下:•作者的童年发现是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他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胚、胎、盈、悯、赋、蛮、殖、岂、履、绞、汁、塌”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之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鄂教版教学过程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2、出示课题。

3、师质疑: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的情况。

(1)听写字词。

胚胎、轻盈、怜悯、天赋、繁殖、草履虫、绞尽脑汁、塌了。

(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

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

①“胚”读第一声,“岂”读第三声。

②“草履虫”的“履”和“覆盖”的“覆”区分开。

③“盈”字中间的“又”不要忘记写,“赋”字的钩上面不要多写一撇。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盈”“履”。

(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想一想“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CAI: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读题质疑,激发兴趣篇一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课时篇二一。

回忆导入,激趣朗读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课文《童年的发现》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探讨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童年的发现》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对科学的热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使用教学卡片或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童年的发现》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2 教学活动观看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和情节。

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观察,实践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回答问题或写读后感来衡量。

学生分析讨论能力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或口头报告来衡量。

学生科学探索兴趣和好奇心的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和提问来衡量。

5.2 教学反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情感;2.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词语、短语和句子;3. 能够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表达出情感;2. 掌握文章中的词语、短语和句子;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归纳总结和写作。

教学准备:1. 教师:课文教材、黑板、课件;2. 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呈现课文主题:“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观察插图,激发他们想象并提出问题:“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新奇的事情?”Step 2 探究新知1. 教师朗读课文,并逐词解读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分组讨论:a.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发现?”b.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并做好笔记。

c. 随机抽取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总结。

Step 3 拓展活动1. 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描述自己的童年发现。

要求使用课文中的词语、短语和句子。

(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2. 选学生分享自己的文章,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论。

Step 4 总结和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回答问题进行复习。

2. 学生自评和互评,根据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Step 5 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抄写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并写一个关于童年发现的小故事。

以上是一份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供参考。

(精品教案)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案

(精品教案)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胚、祸”等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的方式理解“祸患、情不自禁”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作者发现胚胎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感受课文内容风趣、语言表达幽默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是丰富多彩的。

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想象与发现。

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我”在童年时就有一个发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叫作《童年的发现》。

(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读课题,提出质疑: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哪些疑问呢?(1)课文写的是谁童年的发现?(2)主人公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3)是怎么发现的?3.导入: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一起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4.介绍费奥多罗夫,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费奥多罗夫(1873—1936), 苏联儿童文学作家。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默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勾画出你觉得课文中有趣的部分。

3.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痴”为翘舌音,“娜”为鼻音。

“绞”读三声,不能读成一声。

5.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6.和同学交流你觉得课文中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童年的发现”是什么?(2)对于“我”的这个“发现”,你有什么看法?(3)从文中你能读出“我”对自己的这一发现,自我感觉怎么样?8.集体反馈自读情况。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培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

(3)懂得珍惜友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配套练习题。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的认识和回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独立思考,总结课文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童年的发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白“我”童年时为世界的发现时怎么产生的,了解“我”童年时的探索和发现。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真实具体地描写“我”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童年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童年时对“发现”的兴趣和好奇心。

难点: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作者童年时的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童年的生活是美好而难忘的,童年时的发现也是充满无穷乐趣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课文《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体会到作者童年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会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不易。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出示需要注音的生字。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3)再读课文,思考:“我”的童年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4)读课文,说一说:“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5)画出能体现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的语句,并体会体会。

分角色朗读“我”向老师提问和老师对我的提问所作的解答的部分内容。

3.再读课文,深入领悟(1)读“我”的发现和“我”的发现被人嘲笑以后的解决办法的相关段落,思考:“我”是怎样解决这个发现的?从中表现出“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文中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我”的童年发现对“我”后来的科学创造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如果我们也像费奥多罗夫那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敢于探索真理的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发现呢?(4)教师小结: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敢想、敢说、敢做、富有大胆的求异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发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发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拼读、书写本课中的生词,理解并运用生词;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童年时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以及作者在寻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乐趣;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写作特点,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语法和修辞等知识点,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描述发现过程和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到作者在童年时期所感受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作者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态度;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有关童年时期的图片和故事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知识点讲解:针对课文中的生词、语法和修辞等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描述发现过程和表达情感。

3.课文分析:通过多层次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主题和情节等。

同时,也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写作特点。

4.课堂互动:安排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针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5.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包括生词听写、语句理解、情景描述等。

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作业的评价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情境体验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童年时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不断发现和进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对于作者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发现,引入课文主题。

(1) 提问:你们在童年时期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2)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童年的发现》,就是一篇关于作者童年时期的发现的故事。

那么,作者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 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接着,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 自由阅读课文,圈画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 逐段阅读,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3) 整体阅读,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对于作者成长的意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作者和其他人物,进行对话练习,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推选出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作者和其他人物,进行对话练习。

(2)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使角色扮演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对原文的尊重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两个会认的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并加以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的发现及其过程。

3、体会文中最后的一句话的含义,从中获得启示。

4、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我”的发现及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我”童年时强烈的求
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一、导入新课
这首《童年》以朴实的歌词、轻松欢快的旋律唱出了我们每个人心扉,正如歌词里所唱“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山里面有没在住着神仙”之类充满幻想、充满好奇的问题是不是也在我们脑海里出现过?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板书:14*童年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
认读生字词。

三、概说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
四、精段品读
1、说说“我”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十个月。


2、用上“梦中飞行”、“老师解答”、“认真思考”等关键词来说“我”的发现。

3、说一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向学生讲述哥白尼受到迫害的故事。

(2)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五、赏识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六、写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介绍什么是倒叙悬念法。

倒叙悬念法:写人记事的文章,开头写出事情的结局、结果,或事情的高潮,或事情的某个精彩的片断等,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文,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文章采用倒叙悬念的开头方法: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点出因得意于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音,却受
到了责罚。

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读书欲望。

3、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七、总结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
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
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
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
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
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

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

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要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的。

通过读议,让学生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学生活动: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学校或班级):
查找工具书或资;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