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双孢蘑菇安全高产栽培新技术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ca662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d.png)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大家知道怎么种植双孢菇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双孢菇种植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双孢菇的种植技术建造菇棚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一次性备料成功,不要二次发酵。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5、企业化生产模式: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菇棚管理棚温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大、渗水、菌丝自溶、盲目用药、菌丝生理不成熟等,均可导致不出菇。
温度降至8℃以下时一般不再出菇,采取生火炉等方式加温也无法满足正常出菇时,应进入冬季管理阶段。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0b24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7.png)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蘑菇品种。
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生长速度较快,容易栽培。
下面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基准备双孢菇的培养基主要是由牛粪、蘑菇渣、秸秆等有机物组成。
首先将这些原料进行堆堆发酵,使其温度可以达到50-65℃,并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发酵10-15天。
发酵完成后,将堆料整理平整,制成层叠的菌棒。
2.菌棒灭菌将菌棒放入大型高温灭菌锅中,将锅内的温度升至110-120℃,保持2-3小时以杀灭有害细菌和真菌,为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菌棒接种将灭菌的菌棒移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接种一般采用稀缩孢子悬液或菌丝糊进行。
悬液和菌丝糊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的侵入。
将接种好的菌棒放在栽培箱中,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栽培。
4.栽培环境控制双孢菇的栽培一般需要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
菌棒接种后,将栽培箱放置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
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同时避免过高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双孢菇对光照的需求不高,一般在栽培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半阴暗状态即可。
5.喷水保湿双孢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真菌的正常生长。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定时进行喷水保湿,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当发现菌体表面有结露时,应立即停止喷水。
6.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双孢菇栽培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可以提高菌丝生长的环境。
在栽培箱中设置通风口,定时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7.收获和储存双孢菇一般在菌棒接种后的20-25天左右可以开始收获。
当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菌褶开始裂开时,说明双孢菇已成熟。
收获时应将整个菌盖割下,避免菌丝破损。
收获后的双孢菇可以用湿纸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进行冷藏保存。
总结:双孢菇是一种较容易栽培的食用菌类,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就可以获得丰收的成果。
双孢菇栽培技术范文
![双孢菇栽培技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959d0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6.png)
双孢菇栽培技术范文双孢菇,也称为双孢蘑菇或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滋补功效,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食材之一、双孢菇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适合初学者和家庭农场进行种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一、选址和准备工作1.选址:双孢菇适合在通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地方栽培,可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距离市区和交通方便的地方更为方便管理。
2.土壤准备:双孢菇适合在腐殖质丰富、透气性好的土壤中生长,栽培地的表面需要平整,干燥,无积水情况发生。
3.土壤处理:在选址后,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除去杂草、杂物等,保持土壤表面的干燥和清洁。
4.棚屋搭建:为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搭建简单的棚屋,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光照,保证双孢菇的生长需求。
二、材料准备1.菌包:可以购买现成的双孢菇菌包,也可以自己制作,一般以木屑、麸皮、麦麸等为主要原料。
2.发菌液:可以购买现成的双孢菇发菌液,也可以自己进行培养。
3.其他材料:培养袋、菇床、灯具、喷雾器、温度计等。
三、种植方法1.发菌:将双孢菇发菌液滴在灭菌后的菌床上,进行培养,待菇丝生长均匀覆盖整个菌床时,即可进入下一步。
2.菌包铺设:将发菌液覆盖好的菌床上,铺设上准备好的双孢菇菌包,均匀摊开。
3.封包:用覆膜将菌包完全包裹,再用针在膜上打孔,保证适当的透气性。
4.培育:将封好的菌包放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5.管理:每天早晚浇水,保持菌包适度湿润,半个月后即可出菇。
6.采摘:当双孢菇的盖伞充分展开后,即可采摘,注意尽量将白菇连根拔起,不要破坏根部。
四、注意事项1.温度控制:双孢菇的适宜温度为20-26摄氏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双孢菇的生长。
2.湿度控制:双孢菇培育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度湿润,但不要过湿,以免出现霉菌生长。
3.光照控制:双孢菇对光照较为敏感,适宜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培育。
4.防虫害:定期检查双孢菇的生长状况,及时清除病虫害,避免对双孢菇的生长造成影响。
双孢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双孢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257f3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1.png)
双孢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引言双孢菇,也称为双孢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孢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帮助种植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种植双孢菇的技巧。
准备工作在种植双孢菇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种植环境和材料的合适性。
选择种植场地选择适合种植双孢菇的场地非常重要。
理想的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充足的光照:双孢菇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选择阳光充足的场地是必要的。
•良好的通风:通风良好可以有效降低病菌的滋生,并且有利于双孢菇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双孢菇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8℃-25℃,湿度控制在80%-90%之间。
准备种植材料种植双孢菇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菇棒、菇种、培养土等。
菇棒是一种由秸秆、木屑等材料制成的基质,用于培养双孢菇。
菇种是指双孢菇的种子,可以在农资店购买得到。
培养土则是用于填充种植箱的土壤,可以选择具有良好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土壤。
种植步骤种植双孢菇的步骤分为菇棒制备、接种和管理三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
菇棒制备1.将秸秆和木屑等基质材料进行混合,比例为1:1。
同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湿润处理,使材料具备适宜的水分含量。
2.将混合好的基质材料装入袋子或塑料桶中,密封好。
3.将密封的基质材料进行蒸煮,蒸煮时间为2-3小时,确保基质材料彻底消毒。
4.待基质材料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将菇棒接种在基质中,每个菇棒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的间隔。
接种1.在种植箱中填充培养土,厚度约为10-15厘米。
2.将接种好的菇棒均匀地插入培养土中,插入深度约为2-3厘米。
3.将种植箱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管理在双孢菇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管理工作,以保证双孢菇的良好生长。
1.温湿度管理:保持种植环境的温度在18℃-25℃之间,湿度保持在80%-90%。
可以通过加湿装置和通风设备来控制温湿度。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https://img.taocdn.com/s3/m/557dbf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7.png)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一、栽培季节栽培季节应根据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安排。
选择播种期是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能稳定在20~24℃,约35天后下降到15~20℃为依据的。
因双孢蘑菇属偏低温型菌,故播种期多安排在秋季,大部分产区在8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
栽培季节过早,前期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季节过迟,播种后发菌慢,出菇迟,影响产量。
二、菌种制备根据播种时间推算出适宜的制种时间,以保证栽培使用的菌种有适宜的菌龄。
双孢蘑菇母种15天左右可长满试管斜面;原种和栽培种约40~45天长满菌瓶或菌袋。
为了使菌丝充分生长,一般要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延长培养7天左右。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栽培的双孢菇品种,且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菌丝生长旺盛。
三、菇房及床架设置双孢蘑菇栽培可以利用闲置民房、山洞、防空洞、半地下室、塑料大棚等。
菇房一般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能提高冬季室温和减少西晒。
菇房面积在150~200平方米为宜,过大不利于管理,通风换气不均匀,温湿度难以控制;过小则利用率不高,不经济。
菇房应具有保温、保湿、通风、易于防治病虫害、蔽光等特点。
菇房顶部及墙面上、中、下要设通风口,地面和墙壁要光滑,易于清洗、消毒。
菇房内可放置木板、竹片或钢筋结构的多层床架,每层之间高为60~70厘米,底层距地面20厘米以上,顶层距房顶要大于lm,菇床宽1.3~1.4米,床与床之间和床与墙壁之间要留70~80厘米的过道。
栽培前要对菇房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石灰浆、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进行涂、喷,有条件的菇房可通入蒸汽进行高温、高湿杀菌杀虫,也可利用在菇房中进行二次发酵时的高温对菇房进行杀菌、消毒。
四、原料及配方(一)原料可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很多,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原料。
主要原料有稻草、麦秸、玉米秸、牛粪、马粪、鸡粪、猪粪、羊粪等;辅料主要有各种饼肥、石灰粉、石膏粉、尿素等。
粪便要晒干捣碎后使用,湿粪便不易发热,堆肥质量不高;稻草、麦秸等要晒干并切成5~10厘米的小段,玉米秸达成2~3厘米的小段,饼肥要粉碎。
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
![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0cb7bc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a.png)
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双孢菇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用菌,今天我们介绍一种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利于小拱棚栽培双孢菇。
主要内容:1、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2、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供参考。
一、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小拱棚内气象因子变化比较快,很容易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所以选择好栽培季节既能省工、省时,还能高产、稳产。
根据周口市气候状况:堆料应在7月底~8月底,播种应在8月中旬~9月底,收菇在10~12月。
此期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要求。
其他地区依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决定栽培时间。
同时,为了保证双孢蘑菇生长后期对温度的需求,栽培时应选择低温品种。
二、双孢菇的二次发酵法堆料方法培养料是双孢蘑菇生长好坏的前提,选择好的配方,进行科学堆制,提高其转化率,是双孢蘑菇高产、稳产的基础。
培养料的配方最好选择天然的粪草培养料配方:麦草或稻草1000千克,粪(鸡粪和猪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石膏粉15~20千克,生石灰20千克,尿素10千克,草木灰20千克。
1、第一次发酵(前发酵)先将麦秸淋湿或浸泡,使含水量达70%左右,粪肥要晒干,提前打碎、堆闷2~3天,并喷药杀虫。
一般将料堆成长方形,宽1.8~2米,高1.5~1.8米,顶部为龟背形。
先堆一层麦秸,厚20厘米,再撒一层粪肥及辅料,以后一层麦秸一层粪肥及辅料,建堆至所需高度。
从第3层起,视水分情况,边堆边加足水分,一般下层少加,上层多加。
翻堆时一定要把上层、外层和底层的料翻到中间,把堆中间的翻到上层、外层和底层,每次翻堆时还要视料情况补足水分,以保证发酵的质量。
2、二次发酵(后发酵)首先对棚内喷洒800倍的辛硫磷乳油杀死地下虫卵,然后按每20平方米用0.5千克甲醛溶液薰蒸杀菌。
方法是在棚内放煤火,每一千克甲醛加1千克水加热薰蒸,结束后打开通风口通风,无甲醛气味即可进料。
第一次发酵后,将原料迅速移入棚内一个畦床上,利用这个季节的高温,再加上塑料棚的升温,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到50~55℃,保持此温度并维持3~5天,进行二次发酵。
双孢菇的新型栽培技术:冷库周年栽培法
![双孢菇的新型栽培技术:冷库周年栽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0618f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d.png)
双孢菇的新型栽培技术:冷库周年栽培法利用闲置冷库生产双孢蘑菇,能保证一年四季不断生产。
冷库内生产双孢蘑菇,温、湿度易控制,产量高,质量好,菇体圆正,洁白柔嫩,出菇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
建菇床一般为竹木结构,床架一般为角铁或水泥结构菇床长度不限,挡板高20厘米,层间高55~60厘米,底层距地面20厘米左右,走道宽不低于50厘米。
一般冷库可搭5~6层床架。
通风设施改造将原有的通风口加上空气过滤装置,将制冷机改为既能抽取新鲜空气,又能使冷库的空气循环两种用途。
增加冬季取暖设备,如安装暖气片,或制土灶供暖。
培养料配方:麦秸3000千克,湿鸡粪2.4米3,石膏200千克,尿素20千克,石灰100千克,过磷酸钙60千克。
建堆与发酵。
建堆前3天,先把麦秸预湿,同时加入2%石灰,然后一层麦秸一层鸡粪进行堆制。
湿鸡粪要打成糊状并将尿素拌入料堆宽2米,高1.8米,长度不限,堆要整齐,边要垂直,堆顶为龟背形,料堆水分为75%。
料内温度每天测2~3次,最理想的温度为70~80℃。
约7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并把过磷酸钙均匀加入。
复堆改为宽1.8米,高度不变。
约6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把石膏和尿素均匀加入,这次应适当调整水分,水分不可过大,堆宽度缩为1.6米,高度不变。
第三次翻堆时,结合料干湿情况决定是否加水,含水量为68%,此时应测pH值,偏低时要用石灰或石灰水进行调节。
每次翻堆应在料温往下降时进行。
具体的翻堆次数,还应根据料堆温度等情况灵活掌握,般为4~5次。
20天左右结束前发酵。
二次发酵:即将前发酵的培养料运到经严密消毒、杀菌的菇房内,由上到下平铺在床架上,采用蒸汽升温,让室温达到57℃,料温达到58~60℃,保持6~8小时,然后料温降至55℃,保持12小时。
以后每天降2~3℃,8~10天降到28℃以下即可播种。
没有蒸汽升温条件的可采用大堆改成两小堆的方法,进行控温、灭菌处理。
具体做法:将大堆改成宽1.5米、高1米的两个弧形小堆,料底层中间用砖或架板垒起一个高30厘米、宽50厘米的通风道,再用塑料薄膜盖上,让料温升到55~60℃保持2天,然后打开通风口降温,总共需要7~8天时间。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cb825d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0.png)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栽培和食用。
本文主要介绍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基质配制、种植、管理等方面,以帮助有意栽培双孢菇的人士快速入门。
一、选种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子,可以去正规的商店购买,或者从已经成功种植的双孢菇中选取一些好的菌丝作为种子。
种子的外观应该无明显的病害和污染,菌丝应该均匀、肥厚、白色。
若发现不良菌株,应及时淘汰。
二、基质配制双孢菇的基质配制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双孢菇的常见基质包括牛粪、麦秸、玉米秸、菜籽饼、豆饼等。
不同的基质可以按一定比例混合,以达到理想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
一般来说,基质的含水率应在60%~65%左右。
基质还需进行消杀处理,可以使用高温蒸汽或其他消毒剂。
三、种植种植前,应进行场地的选择和准备。
双孢菇生长的环境应该保持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温度应在20℃~25℃之间,湿度在80%左右,光照弱。
种植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温湿度的控制,可以使用加热器、湿度调节器等设备。
2. 手工播种,将种子均匀铺在基质表面,稍加压实。
也可以选用自动化设备。
3. 播种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基质,厚度一般在0.5cm~1cm左右。
4. 种植后,应密切观察发芽情况,以及基质的湿度和温度变化。
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四、管理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清洁,每天对种植区域进行通风和消毒。
2.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开始产生子实体后,需要逐渐降低温度和湿度,提高光照强度,以利于孢子破壳和子实体长成。
3. 注意灌溉。
基质含水量应保持在60%~65%左右,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灌溉要均匀,以避免产生淤积区和死角。
4. 做好采收工作。
双孢菇的采收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应以子实体的大小、形态和鲜重为准。
采摘后,子实体要及时清理、消毒、包装、储存。
以上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简介,想要种植双孢菇的人士可以参考以上内容。
双孢蘑菇立体高效有机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立体高效有机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ce2fd41ccbff121dd3683ac.png)
栽培技术
dible fungi
双孢蘑菇立体高效有机栽培技术
杨辉德 廖祥六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立体 高效 有机 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8)03-0057-03
有机食用菌是在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下,选用 抗逆性较强的菌种,采用无污染的原辅材料和水, 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 调节剂,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保鲜剂等而生产的 食用菌及相关产品。双孢蘑菇在湖北省有较大的生 产规模,武汉市新洲区的徐古镇是湖北省双孢蘑菇 生产基地,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提升产品的质量, 徐古镇开展了有机双孢蘑菇的栽培试验,现将该地 双孢蘑菇层架立体高效有机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5 原料发酵
选择地面开阔、排灌方便、靠近菇棚、远离畜禽 圈舍、最好是水泥地面的场所。一般 100 m2 的栽培 面积,料堆长约 10 m,宽 2.2~2.5 m,高 1.6 m 左右。 5.1 预湿措施
堆料前 2~3 d,将麦秸摊于地面,均匀喷水浸湿, 料含水量 60% 左右;玉米芯、饼肥、干粪粉碎后,加 入清水拌匀,掌握在手捏能成团、松手散得开为度, 料含水量 50%~55%。 5.2 一次发酵
四周要垂直、整齐。堆料顶部做成弧形,堆顶覆盖 草帘。堆中间,料堆中按每 m2 纵向加入直径 15 cm 的木棒 3~5 根,以利通气。下雨时盖薄膜,雨后及时 揭膜。原料经 3~4 d 堆制,中心温度达到 40℃左右 时第 1 次翻堆,再经 1~2 d,堆温可达 70℃,第 2 次翻 堆,再经 2 d 原料基本腐熟,然后重新建堆,进行二 次发酵。 5.3 二次发酵
把 通 风 管 与 蒸 汽 发 生 器 相 连 ,通 入 蒸 汽 ,使 原 料温度达到 60℃左右,维持 10 h,停止蒸汽使料自然 降温至 50℃左右,巴氏灭菌结束。 5.3.3 控温发酵
双孢菇种植 [双孢菇的种植方法]
![双孢菇种植 [双孢菇的种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1710f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c.png)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光照,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
一、双孢菇的特性。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 可以生长,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
温性菇类,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适合其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且容易畸形,导致商品价值差而产生损
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二、牛粪的准备。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牛舍建设的时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 4-32℃,最适温度为 22-25℃; 候,后墙面留有出粪口,堆放粪便的地方为水泥地面,向外倾斜,外侧开
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 5-25℃,最适温度为 14-18℃。
沟以便清理牛舍的时候让牛粪和牛尿初步分离,牛粪成堆,牛尿流向沼气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 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为 16-20%。菌 池。牛粪堆放沥水后,及时拉到晒粪场晾晒。晒粪场没有特别的设施要求,
丝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空
第1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通风向阳的空地即可。根据场地大小,将湿牛粪摊开,厚度适当,让其自 干牛粪 400-600 公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尿素 15 公斤,石膏粉和生石灰
养料:合理的养料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双孢菇是一种腐 失。
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除加入
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大面
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 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44da75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4.png)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一、引言双孢菇(Scientific Name)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高营养价值。
本文将介绍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苗、栽培环境、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于想要开始双孢菇的种植的农户有所帮助。
二、选种1.品种选择双孢菇广泛分布,有多个优良品种可供选择,如品种、品种等。
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2.种子选择选择种子时应注意种子的外观完整、无真菌病害、无虫害等。
种子的发芽率和菌丝生长力也是重要的选择标准。
经过专业繁育的种子更加可靠。
三、育苗1.培养基制备栽培基质是育苗的关键。
常用的基质材料包括木屑、麦秸、蘑菇渣等。
将这些材料混合适量的有机肥料,进行消毒处理,制作成适宜的育苗基质。
2.培养方法将消毒处理好的基质放入培养盒中,撒上菌种,覆盖一层保鲜膜,使其保持湿润环境。
放置于适宜的温度下,观察发菌情况。
四、栽培环境1.温度双孢菇适宜在15-2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最适温度为2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双孢菇的生长发育。
2.湿度双孢菇对湿度要求比较高,最适湿度为80%-85%。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菌丝生长不良或感染病菌。
3.光照双孢菇是中性光菌,对光照的要求不高。
适宜的光照条件为每天4-6小时的光照。
五、日常管理1.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是双孢菇生长的重要条件。
定期开窗通风,以降低CO2含量,增加新鲜空气的供应。
2.水分管理双孢菇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保持基质湿润,但又不能积水,以免引起病害的发生。
定期喷水,以增加湿度。
3.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病害、虫害等。
定期巡视,一旦发现病害或虫害,及时进行防治,以防扩散。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内容为:双孢菇的种植日志表格、栽培基质制作方法。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解释或说明。
2.法律名词:解释或说明。
双孢菇
![双孢菇](https://img.taocdn.com/s3/m/9bf9e6c49ec3d5bbfd0a74fb.png)
双孢菇栽培技术双孢蘑菇又叫白蘑菇,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栽培主料是作物秸秆和畜禽粪,很适宜农户生产。
又孢菇一般在8月上中旬沤制原料,8 月下旬到9月上旬播种,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第二年还可收一季春菇。
一、培养料的配制和发酵种方法1、培养料的配制:一种是猪、牛、羊粪(干重)57%,麦秸40%,石膏粉、石灰、过磷酸钙各1%。
另一种是:麦秸或玉米秆(辗碎)89% ,石灰、复合肥各2%,石膏、尿素各1%,饼5%,外加250-500公斤人粪尿。
2、培养料的堆制与翻堆:将干粪过筛,把秸秆辗碎。
然后浇水浸透,含水70%左右,另外,提前2-3天把粪肥加水拌湿。
建堆时先把秸秆铺30厘米厚,宽2米,长度不限,再在上面撒一层调湿的畜禽粪,厚约5厘米,这样循序一层层堆起来,最上层用粪盖顶,堆高1.5 米左右。
堆好后,上面放些凉席、草帘之类,预防日晒雨淋,堆向南北为好。
堆积发酵需要25天,其间翻堆4--5次,并不断加入矿物质。
第一次翻堆为7 天,将石灰、石膏粉、饼加入里面,人粪尿按比例加入一半;第二次为6 天,将另一半人粪尿加入。
同时加入尿素、复合肥、过磷酸钙;第三次是5天,第四次是4天,应把握水份,用手拧秸秆滴出两、三滴水为准。
第五次是3天,不加水。
3、培养料的后发酵:将前期发酵料移入菇房,进行短时间的高温发酵,目的是改变培养料理化性质,增加其养分,彻底杀虫灭菌。
方法是:将料堆在床架上层,关闭门窗和通风口,通过蒸气和炉火使温度升高到60℃以上保持5--6小时,温度降到25℃左右时,维持4天后,即可播种。
二、栽培与管理1、菇房消毒:播种前把菇房打扫干净,每立方米用甲醛10 毫升、高锰酸钾8克,熏蒸24小时,然后开窗通气,把培养料移入菇房。
2、播种:培养料发酵后,降温至25℃时开始播种。
先将培养料平摊在床架上,厚10-15厘米。
播种前要检查一下,菌丝浓白粗壮的为优质菌种。
条播:把培养料每隔8--10公分挖深3公分的小沟,将菌种撒入小沟后合拢,部分菌种露在料外。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6e2a14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2.png)
双孢菇栽培技术
专业
双孢菇,是一种有营养价值的食用菇,其特异的口感和味道,使其在菇类中独树一帜,是餐桌上的名贵佳肴。
双孢菇栽培技术以及利用其产出的商品,以其新鲜、美味、健康、
安全等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
双孢菇栽培技术分为沙质平地栽培、园艺栽培和大棚栽培三种。
沙质平地栽培主要适用于湖北、湖南、重庆、浙江等地的将熟土和沙粒搅拌均匀,深
度约20-30厘米,种植海参、发根仔等。
熟土与沙粒比例应控制在1:1,夹准备种菇子、海参、发根仔,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浇水,粒径0.5至1.5厘米的细沙以及更适宜生长的
生长环境是认真而长期维护的种植条件。
园艺栽培适宜在中国北部一些山区地区,主要指将弱酸性腐殖土进行混合、滚压、填补、播种等操作。
在前期可以用撒磷、用有机肥等改善土壤质量,种植的双孢菇因其生长
迅速,能够在一个月成熟,可大幅减少园艺双孢菇的生产成本。
大棚栽培主要用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大棚栽培可以减少农药残留,降低用有毒
有害的产品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地资源。
大棚室内温度稳定,可以改变菇的味道和水的
含量,因此可以增加双孢菇的口感和质量,双孢菇栽培成本可以更大幅度降低。
双孢菇栽培除了要防治病虫害、改善土壤质量之外,还要定期给菇子施肥,施肥时要
注意选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技术上要认真严谨,控制叶面湿度,在采收之前。
收获前要
认真及时进行检查,种植前之前要注意消毒,严格把关双孢菇的质量,以确保客户市场需求。
双孢蘑菇架式立体高产栽培新技术
![双孢蘑菇架式立体高产栽培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ac8324fb307e87101f696f1.png)
Sadn hci hnogSua
21 00年 第 2期
双孢蘑菇架式立体高产栽培新技术
张 时 汪尚法 张士罡
( 苏 省 滨 海 市 玉 龙 路 1 4号滨 海 食 用 菌 研 究 所 江 6 240 ) 2 50
双 孢蘑 菇 味道鲜 美 、 营养 丰富 , 是一 种 高
。
栽 培双孢 蘑菇 具有 投资 少 、 周期短 、 效 见
快、 效益 高等 特点 。近 几年来 , 所经 过反 复 我
栽 培实践并 结 合外 地 的经验 ,采 用架式 立 体 栽培 新 技术 , 平方 米产 量 可达 1 左 右 , 每 5 获 纯利 2 ~ 0元 , 常规 栽 培 相 比产 量 和 效 53 与
宽 10 10c 2  ̄ 5 m。
蛋 白、 低脂 肪 的保健 食 品, 是世 界 上 栽培 最 广 泛 ,产 量最多 ,消费量 最大 的著 名食用 菌 之
一
五 、 筑材 料 建
可 选用 钢筋 水 泥或 轻钢 板 材 .也 可用 竹 木 等材 料 。 两 者造 价高 , 用年 限长 。选用 前 使
菇房 从地 面到屋 顶高 约 4 6m, 约 8 1 — 宽 ~ 0m, 长约 2 ~ 0m。 O 3
三 、 房通 风 菇
通风 口的设 置 ,一般 每条 走道 两端 可开
上 中下 三道 窗 . 规格 4 mx 6e 也 可 开 五 0c 4 m;
2饼肥( 粪) 、 无 秸秆 培 养基
体安排为 : 料 预湿( 原 7月下 旬 ) 堆 料 发 酵 一 ( 底~ 7月 8月初 ) 播 种 ( 底 ~ 一 8月 9月 初 )+ - 覆土 ( 9月 中下 旬 ) 秋 菇采 收 ( 0月 上 中 一 1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0cbf9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3.png)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其生长适应度广泛,且易于栽培。
本文将介绍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包括菇种的选择、基质的制备、接种方法、生长环境以及收获和处理。
一、菇种的选择双孢菇是一种侵染性强的真菌,其最适生长环境为温度在22℃~25℃、湿度在70%~80%、光照强度在3500LX以上的环境。
在选择双孢菇种时,建议选用产量高、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品种,如香菇、平菇、柳松菇等。
二、基质的制备双孢菇的生长基质通常采用麦秸、玉米秸、秸秆、麦麸等有机废料,不同基质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双孢菇的采收量和品质。
基质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清洁无异味、酸碱度适宜的原料进行浸泡,避免使用有害化学药品,以免影响双孢菇的品质。
2、将处理好的基质倾入大桶或地坑中,用石灰、硫黄熏蒸,保持潮湿状态。
3、当基质温度降至30℃左右时,用低温发酵剂蒸熟基质,使其温度达到60℃左右,持续2-3天,使基质内部均匀升温,杀灭细菌病毒,消除杂质。
4、将蒸熟的基质装入菇包,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至接种时使用。
三、接种方法接种是双孢菇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影响其生长速度和采收量。
常见的接种方法包括棒接法、袋接法、筒接法等。
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保证接种菌株的质量,建议选用新鲜的白菌种,同时在消毒后应立即使用。
2、接种应在基质通风好、温度合适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保持基质的湿度,促进菌体的发育。
3、在接种过程中,必须在消毒的基质上制作好菌种,并将其插入到基质中。
另外,一般要求接种厚度在5-10cm左右,接种后及时补充水分。
四、生长环境双孢菇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速度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促进双孢菇的生长,通常需要控制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双孢菇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2℃~25℃,建议在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温度,以提高采收量和质量。
2、湿度:双孢菇需要在湿度70%~80%的环境下生长,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下会导致菇丝死亡,影响采收量和品质。
双孢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3d6599158fafab068dc02cd.png)
河南农业2016年第5期(上)随着保健潮流的兴起,双孢菇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双孢菇鲜菇蛋白质含量为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
台前县的双孢菇种植兴起于2010年,并逐年扩大,目前形成了以打渔陈镇田庄村、侯庙镇碱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的双孢菇种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为16%~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四)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五)光照条件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
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5~8,pH pH 值,2 200 尿素1.5m、打孔,料温可达天2~3d 进8,蒸消毒,也可用石灰粉在菇房的门口和地面上均匀地洒一遍,可以起到消除杂菌的作用。
(三)铺料播种发酵好的培养料要趁热进入菇房,铺料厚度25cm 左右,注意铺的时候中间厚边缘薄。
每吨培养料可铺45~50m 2,待料温稳定降至28℃以下时方可播种。
播种量为1.5~2瓶/m 2。
播种时,凡与菌种接触的手、工具都要用0.2%高锰酸钾或0.25%新洁尔灭清洗消毒。
将菌种掰成小块,2/3种块均匀撒在料面,用手将种块翻入料内3~5cm,剩下1/3种块均匀撒在料面,用少量培养料覆盖,要薄,呈若隐若现状,最后料面轻轻拍平。
(四)发菌播种后菇房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较好,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播种后1~3d 内,关闭门窗,微通风,使菇房保持一定湿度,促进菌种萌发。
3~4d 后,当种块菌丝在料面定植生长时,适当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封面和向料内生长。
菌丝长满菌床后就要进行覆土工作了。
(五)覆土当菌丝长至料厚的3/4时,即可覆土。
芦苇栽培双孢蘑菇新技术
![芦苇栽培双孢蘑菇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2dcaf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b.png)
芦苇栽培双孢蘑菇新技术双孢蘑菇是我国目前出口量最大、创汇最多的食用菌。
传统栽培双胞蘑菇的主料是稻草、麦秸、玉米秆。
采用芦苇发酵料栽培双胞蘑菇,打破了传统栽培的原料格局,拓宽了栽培原料新领域,且产量大大提高,每平方米产量达15kg,远远超过目前每平方米6~11kg的平均产量。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原料准备(1)培养料配方按100m2计算,需芦苇1.2t、干粪(牛粪、鸡粪等)750kg、生石膏粉或碳酸钙5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15kg、添加剂25kg。
(2)一次发酵芦苇用水预湿吸足,浸水加入0.5%~1%漂白粉,并均匀撒上1.5%石灰,堆好踏实。
牛粪碾碎,也要加水预湿。
用木头等物垫底,料堆中插放圆木或毛竹做排气孔(建堆结束时拔掉),以利通氧,使料堆发酵均匀。
在底层先铺1.5m 宽、30cm厚的芦苇,再铺一层2cm厚的粪、10~15cm厚的芦苇,长度不限。
从第3层开始均匀加水和加辅料,水分掌握在堆好料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
堆料后晴天用草被覆盖遮阳,雨天覆盖塑料薄膜,严防雨水渗入。
翻堆应上、下、里、外相对调位,各种辅料按程序均匀加入。
料堆应逐层适当缩小,即下宽上窄。
最后1次翻堆应将粪、草均匀混翻,水分掌握在65%左右,pH值为7.5~8.0。
培养料发酵结束时,草料呈咖啡色,较有柔软感,具有少量氨味或清香发酵味。
(3)二次发酵经过3次翻堆后的培养料以手握略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趁热把发酵料运到已经整理好的菌床上。
发酵料按菌床长度堆成长条,密封大棚,并蒸汽加热,在火炉上煮沸水,沸水内加敌敌畏和甲醛蒸发杀虫、杀菌(1m3培养料用甲醛5ml,敌敌畏2ml),料温升到60℃以上维持6~8h,随后通风降温到50~52℃,维持3~4天,最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降温,将料摊开,厚度15cm左右。
另外,注意培养料是否偏干或偏湿。
发现偏干,可轻喷经人工烧开冷却后的清水后石灰水调整;若偏湿,可在床架上反面打孔洞或撬松草料,加强通风。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8e7fc0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7a.png)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一、概述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Imback ]又名蘑菇、洋蘑菇、白蘑菇等,在真菌分类学中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黑伞属)。
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14时期,距今约300年。
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域栽培双孢蘑菇,世界年产量已由1982年的100万t增加到2021年的350万t,居各类食用菌之首。
我国人工栽培双孢蘑菇起步较迟,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等大城市只有少量人工栽培。
此刻双孢蘑菇栽培已遍及全国,2021年我国双孢蘑菇年产量已达156万t,产量较多的有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等省(市),其中以福建的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我国每一年生产的盐渍双孢蘑菇罐头畅销世界各地,年出口量达20万t以上。
国外的双孢蘑菇生产,如法国、荷兰和美国等主如果工厂化栽培,一次性投资大,产量高、质量好;我国现阶段主如果利用废旧衡宇、室外空地等进行棚架势栽培,以手工操作为主,虽然本钱较低,但产量不高。
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结构双孢蘑菇的菌丝体是由许多分枝的丝状菌丝组成。
菌丝由担孢子萌生而来,呈蜘蛛网状,称为绒毛状菌丝体,如母种、原种、栽培种及培育料里的菌丝。
绒毛状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发育,覆土后在粗、细土间形成线状菌丝,线状菌丝碰到适宜的条件产生瘤状突起,称原基;而后发育成幼小子实体,称菌蕾;最后由菌蕾长大为成熟子实体。
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环等部份组成。
菌盖又称菇盖,白色或乳白色,直径5~12cm,表面滑腻,初期半球形,后逐渐展开呈伞状;菌肉白色,肥厚。
菌柄又称菇柄,白色圆柱形,长3~5cm,直径0.8~1.5cm,中实,基部较粗,着生于菌盖中央。
优质双孢蘑菇柄粗短,无空心,生长不良的双孢蘑菇往往柄细而长。
菌环白色膜质,是子实体开伞时菌盖与菌柄连接处的菌膜残留在菌柄上形成的环状痕迹。
菌褶初期粉红色,后呈咖啡色,最后变黑色,每片菌褶的双侧生有许多担子和担孢子,多数担子上着生有两个担孢子,故称双孢蘑菇。
双孢菇高产的新工艺
![双孢菇高产的新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6751868af1ffc4ffe47ac55.png)
双孢菇高产的新工艺“二次发酵技术”一、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的意义农作物的种植以土地为基础;蘑菇的栽培以培养料为根本,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是蘑菇栽培中最为重要的以技术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蘑菇生产的成功与失败。
蘑菇裁培料中的主要成份是粪草及辅助肥料,它们不能直接为蘑菇菌丝所分解、利用,其有机物质必须通过堆制发酵,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除解、转化成简单的可被蘑菇菌丝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物质。
二、“二次发酵技术”简称“巴氏灭菌技术”,由国外传入中国,即利用人工加热方式,使蘑菇的培养料达到快速、充分分解和转化,为蘑菇的生长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同时,利用可控温度最大限度杀死培养料中的有害生物,减少了病害、虫害对蘑菇生长的危害,使蘑菇的高产、稳产得到了有力保障。
三、传统常规的发酵法1、我国传统的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是在室外,从建堆到进床为28天左右,一次性完成。
需要进行七次翻堆,生产过程比较繁琐,耗时费力,发酵成的培养料理化效果不稳定,导致蘑菇的单位产量不稳定,难以保证高产、稳产是一种已经落后了的生产方式。
四、“二次发酵技术”为室外先进行第一次前发酵后移入室内进行第二次发酵,目前二次发酵技术已成为蘑菇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增产工艺。
它根据堆料中温度变化与料堆中微生物活动规律的关系来堆制培养。
在我国双孢菇的生产产区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利用。
五、“传统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技术”的对比1、二次发酵法比一次常规发酵法缩短了发酵期10天左右,延长了出菇期,提高了蘑菇的单位产量。
2、减少了翻堆次数,只需要进行三次翻堆即可,减轻了劳动强度。
降低了生产成本(人工成本)。
3、有效的降低了因发酵时间过长营养成分的散发,培养料干物质的无谓消耗。
4、用巴氏消毒减少了农药杀虫及杀菌剂用量,保护了环境,降低了农药残留量,可以达到无公害、有机食品的标准。
5、还对菇房内的各种设施及空间进行了1次彻底的消毒,使病虫害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
6、二次发酵不仅消除了料内的游离氨臭,且培养料中放线菌、纤维分解菌的大量繁殖,使培养料得到充分分解和转化,均匀一致,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优化,增产幅度可达20%左右。
双孢蘑菇栽培工艺流程及技术关键
![双孢蘑菇栽培工艺流程及技术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4bcea5b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4.png)
双孢蘑菇栽培工艺流程及技术关键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双孢蘑菇的栽培工艺流程及其关键技术解析双孢蘑菇,因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蘑菇安全高产栽培技术一、技术简述本技术采用标准菇房,培养料二次发酵,选用优良菌种,适时播种,提高覆土质量,发菌、出菇阶段科学管理,为双孢蘑菇(以下简称蘑菇)菌苗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病虫杂菌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
二、增产增效情况本技术采用技术推广可大大提高蘑菇的生物学转化率,使生物学效率由原来的30%左右提高到40%左右,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优质品率达到90%,较过去提高近20个百分点,一个建筑面积180平方的蘑菇种植500平方米,产量为1万公斤,纯收益3万元以上。
转化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2.5万公斤,吸纳4个劳动力就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三、技术要点1.菇房的建造与消毒(1)菇房建造菇房选址。
产地环境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MV个3P1-2000综合产地环境的要求,菇房应建在地势干燥,周围开阔,水、电、交通方便的地方。
菇房建造。
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长20米,宽9米,高3.2-3.5米,南北墙每隔1.2米高地窗和上窗,地窗下口离室内地面10厘米高,上窗上口距室内屋檐20-30厘米。
每个窗户高70厘米,宽45厘米,南墙向两个门,门宽1.5米,高2米。
房内设层架4层,底层距地面25厘米,层距65厘米,层架南北走向,北头造墙,南头距南墙80-90厘米,层架间距为65厘米。
门口挂棉帘,窗口内窗挂挡玻璃,外窗口安装窗纱。
(2)菇房消毒老菇房消毒。
拆料后,把废菇料清除干净,用甲醛熏蒸消毒,能拆下的床架竹木料放入高锰酸钾的水池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洗净晒干,水池选用6%氢氯化钠水溶液渍湿,干后再涂上一层浓碳浆水。
培养料进房后两天,先用20克/立方米的硫黄熏蒸,然后再用杀螨粉2千克加甲醛14克,用糠或木屑拌匀,点燃进行熏蒸。
新菇房消毒。
进料可一星期用硫黄熏蒸,隔两天再用气雾消毒盒熏蒸。
2.种植季节与培养料的堆制(1)种植季节。
河南省播期宜在9月中旬前后。
(2)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配方。
推荐两个高产配方:配方1:干牛粪55%、稻麦草40%、菜子饼3%、过磷酸钙1%;配方2:干稻麦草66%、干牛猪粪27%、菜子饼4%、过磷酸钙1%,石膏2%,培养料的堆制时间和方法。
培养料堆制时间应在8月中下旬。
A、前发酵。
培养料堆制需经原料预堆预湿、建堆、翻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粪预堆、草预湿。
粪经过预堆,粪肥疏松,使氨气蒸发,臭味减少,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病虫害得以初步消除;草经过预湿,使秸秆湿透,正式堆料时便于调节水份。
第二阶段:建堆。
堆宽1.8-2米,高1.2-1.5米,长度不限,南北走向,建堆时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0层左右,下边三层不浇水,从第四层开始浇水,饼肥无建堆时加入,分层撒在料堆的中间九层,堆的边上下基本垂直,堆顶成龟背形。
建好后在料面盖一层苫。
建堆后一般堆的边缘允许有少量水浸出,但不能让流水。
第三阶段:翻堆。
建堆后每天早晚测量堆温,正常堆温在第三天效益升到70度,如果升不高应早查明原因。
当堆温升到65-70度后维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尽可能把丰面的翻到上面,四边的翻到中间,把粪堆充分抖松和匀,以使发酵均匀一致,并发酵阶段一般翻堆3次,每次翻堆时间以温度升测量料堆内的温度为准。
一般情况下第5天翻第一次堆,隔4天翻第二次,再隔3天翻第三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颜色呈咖啡色,有甜面包香味,草形依,柔软有弹性,草用手一撕即断。
粪草混合均匀,PH值8-8.5,料的含水量为65%,无病虫害,无粪块,无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现象。
B、发酵。
也称二次发酵,是提高蘑菇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增产幅度为20-40%,后发酵多在房内进行,前发酵结束堆肥热,迅速将料移入菇房,堆在中间几层床架上,用蒸汽加温,在1-2天使料内温度升到62度左右,不可超过65度,维持在6-8小时。
然后通风降温,使料内温度降到48-52度,维持4-6天,然后慢慢降低料内温度,直降到45度时,推开门窗使料温迅速降低,后发酵即告结束。
在后发酵过程中,菇房通风很重要,再隔3-4隔小时开地窗通风一次。
经过后发酵的培养料,可看到白色放线菌的菌丝,料的颜色为深褐色,半握培养料柔软并有弹性,有韧性而不沾手,有香味而无氨味,含水量62%左右。
3.播种与发菌管理(1)播种:当料温稳定在28度以下方可播种。
同时,对菌种要再检查一下,无菌丝萎缩、吐黄水或严重续长,感染杂菌的必须剔除。
生产上多用麦粒种,采用二次播种法,先用菌种总量的一半撒播在料面上,用手5指插入料中,稍振动料表层,使菌种均匀落入料面下5厘米左右处,再将余下的另一半菌种第二次撒播在料面,播种完毕后轻拍平料面。
(2)发菌管理:重点是抓好通风换气和控温(22-26度)保湿(相对湿度75%-80%),促进菌丝尽快萌发定植迅速生长,挣制杂菌发生。
播种后10天左右,当菌丝深入培养料1/2时,及时将培养料松动一次。
拉断料内菌丝,促使分枝出更多的菌丝,改善培养料的通气性,促进菌丝更快向深层生长。
4.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1)覆土。
覆土材料。
优质的覆土材料吸水,透水和透气性能好,含有微量的活性基质和有益的微生物,无病虫,无杂菌,PH7.5-8。
较理想的覆土材料是泥炭土。
无烟炭土,可取耕作层30厘米以下的壤土,可碎晒干过筛(阴筛),覆土三天,按配方种植500平方米,用壤土20立方米,钙镁磷肥754克,石膏87.5千克,干发酵建粗糠375千克,石灰75千克,堆在水泥地或砖地上充分拌匀,用石灰水进行调制,喷水多次少量,调至发酵土充分湿润,再用稀释为50倍的甲醛溶液和5%敌敌畏溶液洒边堆放,堆成高和宽各80厘米的长堆,用薄膜覆盖24小时,揭开薄膜后推晾,等待第二天使用。
甲醛、敌敌畏用量按照说明书。
覆土时间和方法。
一般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种,即进行覆土,覆土方检查培养料内有无纤状的杂菌如条虫、无杂菌和害虫时,先用于将料面轻轻搔动捋平,然后再用木板将料面轻轻拍平。
覆土时先覆粗土(土粒大小在2.5厘米左右),粗土调水后待菌丝生长到一定部位时,及时覆细土,两次覆土厚度为4-5厘米。
(2)覆土后的管理。
从覆土到出菇约需20天,管理重点是通风和淡水。
覆土后用2-3天时间把覆土层的含水量调至适宜程度,不能有水渗入料内。
菌丝开始爬土时要轻轻喷水,随着菌丝生长部位升高,逐渐加大喷水量,该阶段菇房温度控制在14-18度,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
当覆土层内出现米粒大小的原基时,适时喷出菇水,每天喷一次,每次每平方米喷水11.5千克左右,连续喷2-天,喷水时要加大通风量,通过喷水和通风控制子实体扭结在土层料面下适当的位置上,出菇位置太高或太低均会影响产量。
5、出菇管理(1)秋菇管理水份管理。
当第一节菇长至黄豆大时,需喷1-2次重水,每天喷一次,每次每平方米0.9千克左。
喷水后,停水两天,然后再每天喷水1-2次,每次每平方米0.3千克左右,喷水最好在上午或傍晚气温较低时喷。
第一节菇采取后,停水2天,然后继续喷水,直到下一季菇长到黄豆大时,再喷重水。
为此,反复循环,直至三季菇采取结束。
在此期间,气温较高,菇房温度一般都在18度左右,喷水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影响蘑菇的正常生长。
秋菇后期菇房相对量要求90-95%,后期维持在85-90%。
水分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视气候变化,菇房内湿度,覆土层干澡,菌丝子实体生长情况,床架位置,综合考虑,灵活掌握。
温度管理。
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5度左右,高于18度采取夜间通风等措施,降低菇房温度,低于12度时,可采取中午通风等措施,提高菇房温度。
通风管理。
蘑菇实体生长阶段呼吸旺盛,排出二氧化碳较多,耗氧量大,必须注意菇房通风,经常体质空气新鲜。
在秋菇管理期间,通风、保温、保湿三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调节好三者之间关系,至关重要。
(2)冬季管理。
河南省冬季寒冷,菇房温度5度以下,普通菌丝体进行休眠状态,冬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保持培养料内和覆土层中菌丝的活力,为出好春菇打基础。
温度保持在4度以上,防止土层上冻。
7-10天喷1次水,保持土层不变白,湿润即可,切忌过温,形成床面低温结冰。
注意适当通风,及时排出菇房内二氧化碳。
进入12月下旬,还应在培养料底面打洞,加强料内通风,散发有害气体,以利菌丝生长。
(3)春菇管理。
当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时,要适时进行春菇管理,前期菇房管理应以保温保湿为主,喷水宜迟不宜早,春菇喷水要求轻喷勤喷,忌用重水,忌调得太急,一定要在气温稳定在12度以后,喷出菇水,喷水后先补一层半湿半干的细土,将裸露的菌丝盖好。
后期菇房管理以防高温为主,喷水可放在早晨或傍晚,整个应向打开窗户的玻璃通风,以降低菇房的温度,满足春菇后期的正常生长。
春季通风换气一定要注意避开西南风,严防干燥的西南风吹进菇房,引起土层的菌丝萎缩,失去出菇能力。
6、采收(1)采收时间与方法:当蘑菇菇盖直径长到3-4厘米时采收,鲜销可适当大些,但不能开伞。
采取方法,采用旋转法,手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采下,丛生在一起的大菇,用小刀小心割下,以免影响其他周围菇生长的小菇。
从第四花开始,采取拨菇法,将部分老根带出。
(2)采收后的处理。
菇的处理。
及时用小刀削根,刀口上菇根垂直平整,整理干净放进衬有纱布或纸的篮子内,在运往收购站途中,避免风吹日晒,防止挤压碰伤。
菇床的处理。
在采取后及时用镊子挑除留在床面的老根和死菇,以防影响新菌丝的生长和感染杂菌,挑根后及时补上湿润的覆土材料,保持原来的厚度。
秋菇后期若发现土层板结,要松动土层,撬断土层内板结的菌丝,以促进菌丝生长,及早出菇。
秋菇后期应在培养料底面戳洞,以促进料内气体交换,使之正常出菇。
秋菇当第二季菇蕾长至黄豆大时,还可进行追肥,追肥必须掌握好浓度和用量。
(3)菇房的处理。
母花菇采取后,清理地面,生石灰进行消毒;全部采取结束后,清理废料,拆洗床架,用甲醛高锰酸钾,重熏菇房,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蘑菇废料是很好的有机肥,应随即动到大田或果园菜园作为基肥,不可堆在菇房周围。
7、病虫杂菌防治蘑菇是发酵料栽培,整个生长期长达半年,病早杂菌发生几率较多,一定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经常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定期进行消毒,严把原材料覆土关,原材料发酵要彻底,不能让原材料和覆土带进病虫和杂菌,严把菌种关,不能让菌种带病虫杂菌,菌种活力一定要强,播种量一定要大,整个发菌和出菇期一定要科学管理,湿、湿、气三者不能顾此失彼,一个都不能忽视。
从各方面控制和预防病虫杂菌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坚持用农药,严禁用剧毒和高残留的农药,确保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