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的

相互影响初探

摘要:

关键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传统,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逐步开展,其价值逐步体现。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壮大,旅游资源的范围也日趋扩张,以文化属性为主要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进入旅游行业,成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和其他资源相互整合,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增强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保护与开发不完全是由旅游产业所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也不仅仅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这么简单。想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取得双赢,需要着眼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既不能只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样也不能只看旅游产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影响。在探讨其影响时,不能只看其积极影响,也要看其消极影响。本文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两者关系入手,研究其相互影响: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开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样也包括旅游产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开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目的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能制定合理的宏观政策和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力求两者之间取得更好的协调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1.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丰富了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寄托,体现了该地方人民生活情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好好利用和开发,会对一个地方的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地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非遗旅游资源是一定地域内人们智慧的结晶,其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价值高,可以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涉及民间文学、民间歌舞、地方戏曲、民俗节庆还有传统手工艺品等方面,内容丰富

多样。

西部文明神秘而又美好,由于远离城市的喧嚣,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山的“屏障”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例如:贵州的傩戏,流行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土家族用来祭祀和庆典的一种地方戏曲,表达了当地少数民族祈求幸福,家族安康的一种愿望。又例如:云南特有的斑铜制作技艺、乌铜走银制技艺。若能加以好好保护,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打旅游产品,吸引外地乃至世界的游客慕名而来,从而进一步的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增加的经济收入用来保护“非遗”,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于是一个良性的产业链随即诞生。从而能进一步改善落后的西部以单一自然资源为主的旅游业情况,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

1.1.

2.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了旅游产业的旅游资源数量和质量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其中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这些旅游资源是游客观光游览过程中最想欣赏以及了解的。也就是说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而这些旅游资源就是文化遗产。

非文化遗产资源为旅游经济提供强劲支撑,旅游经济使非文化遗产资源得以保护和利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杜越提出,遗产地最主要的特征应该是开放。“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观、学习和传承,因此旅游是必要的。它已成为游客提高文化品位、增长知识阅历的重要一环。”同时,保护好遗产需要经费支持,旅游的“适度”收入可以为遗产管理提供经济保障。

1.1.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增强了旅游者的文化体验

中国的文明、文化、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从未间断的,中国不仅是遗址、遗迹、古建、文物等物质遗产的大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齐全、内容丰富,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就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诸类别。多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美、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一旦经大众传播途径为人所知,即迸发出巨大的旅游吸引力,为日益升温的旅游找到新的出口。日趋成熟的旅游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观赏静态的旅游产品,转而追求活生生的旅游体验,这一转换势必引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强烈需求。

无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与传承还是从旅游市场的需求来说,旅游开发都是不可回避的,以昆曲、新疆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等为代表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已经走进大众旅游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1.1.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媒介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市场中有供给方和需求方,联系两者之间是价格。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媒体宣传对供需双方的影响变得与日俱增。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加之媒体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程度变逐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特征,随着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的提高,其所在地域和旅游景区的逐步为旅游者所熟知。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宣传旅游目的地很好的媒介。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景区,需要良好的口碑,这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媒介进行宣传。例如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网络等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宣传载体。作为省级文化遗产的《沂蒙山小调》是流传于抗战时期的一首民谣,就是这样一首简单,质朴,真实反映抗战情景的民谣唱红了沂蒙山区,风靡了齐鲁大地,将红色革命宣传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首民谣很好的宣传了临沂地区的红色主题旅游,为其发展开拓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1.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1.2.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与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相背离

从历史发展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生产生活之中,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变化,想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修复甚至复原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尽可能少的接触到外来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而发展旅游产业其目的就是搞好市场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这就要求引进外资,搞好基础建设,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形成当地收入的金钱,同时也带来旅游者所在地域的文化。想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一种封闭、传承、连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旅游的发展就需要将非物质文化走出去、旅游者引进来,这就必然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形成一定的挑战。

要想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需要有更多的受众,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这就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让它走向外面的世界,经受外界的考验,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但是,如前面所提到的问题,西部旅游资源主打自然人文风光。若当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过大,吸引游客的将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