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信息学院_系统实验通信组_第一次实验
计算机通信技术实验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通信技术实验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a4b0259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4.png)
计算机通信技术实验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电⼦信息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计算机通信技术》题⽬: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班级: xx1411学号: xxxxxxxxxx姓名: xx实验时间 4.14实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的1、理解和掌握通过控制台端⼝对交换机进⾏访问、设置和管理的⽅法;2、掌握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法和步骤。
⼆、实验设备1、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交换机2台,型号不限。
2、2台PC,操作系统为Windows系列,装有超级终端程序。
3、Console电缆和若⼲根直通线。
三、实验要求1、按实验内容进⾏交换机的配置,验证配置的正确性2、将本实验的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
四、知识要点交换机是⼀种数据链路层设备,运⾏以太⽹通信协议。
Cisco交换机产品以“Catalyst”为标志,包含2900、2918、2940、2960、3560-E、3560、3750-E、3750、4500、4900、6500等众多系列。
1交换机的配置⽅式1)交换机的本地配置连接Cisco交换机上⼀般都有⼀个“Console”端⼝,它是专门⽤于对交换机进⾏本地配置和管理的。
通过Console端⼝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必须经过的步骤。
2)利⽤Telnet虚拟终端配置Cisco交换机或路由器通过不同的配置模式来区分命令的执⾏权限(级别)。
在不同模式下,允许执⾏的命令不相同。
1)⽤户EXEC模式–该模式的权限最低,只能执⾏⼀组有限的命令,这些命令主要是查看系统信息的命令Show)、⽹络诊断调试命令(如ping.traceroute等)、终端登录( Telnet)以及进⼊特权模式的命令(enable)等。
–此时的命令⾏提⽰符为“>”,例如“Switch>”。
2)特权EXEC模式–⽤户EXEC模式下,执⾏enable命令,将进⼊到特权EXEC模式。
进⼈该模式后,就能执⾏IOS提供的所有命令。
实验_VPN_Access VPN通信实验_采用USB Key的数字证书方式
![实验_VPN_Access VPN通信实验_采用USB Key的数字证书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b9eb7bda300a6c30d229f9d.png)
实验〈 Access VPN通信实验-采用USB Key的数字证书方式〉【实验名称】Access VPN通信实验-采用USB Key的数字证书方式【实验目的】学习配置Remote to Site的IPSec VPN隧道,熟悉移动办公方式下的VPN隧道建立。
同时体会移动用户身份认证的方式采用USB Key设备存储数字证书的方式。
【背景描述】假设某员工正在外地出差,但需要访问公司内部的服务器资源,而这些服务器资源因安全性考虑并不直接在公网上开放,因此该员工必须通过先和公司建立VPN隧道,再获得访问内部资源的权利。
移动用户在建立VPN隧道前必须获得公司出口VPN设备的身份许可。
为了安全,用户的身份信息不采用传统的口令方式,而是采用USB Key设备的方式(USB Key内存储标示用户身份的数字证书)。
【需求分析】需求:解决出差员工和公司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安全传输的问题。
分析: IPSec VPN技术通过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认证技术有效的保证了数据在Internet网络传输的安全性,是目前最安全、使用最广泛的VPN技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IPSec VPN的加密隧道,实现出差员工和公司之间的信息安全传输。
采用USB Key设备存储用户的数字证书,可以防止数字证书被盗用,这也是目前最为安全的一种身份认证方式。
【实验拓扑】【实验设备】设备型号数量备注锐捷VPN设备RG-WALL V501台锐捷VPN远程接入系统RG-SRA1套软件程序锐捷密钥存储器RG-Key1个锐捷证书管理系统RG-CMS1套软件程序锐捷路由器设备1台Windows系统的PC机推荐Win XP系统1台Windows系统的服务器1台建议开设FTP服务【预备知识】1、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基础知识、VPN基础知识;2、IPSec协议的基本内容、其工作模式;3、IKE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4、数字证书、CA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一
![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一](https://img.taocdn.com/s3/m/076b4f51312b3169a451a4c9.png)
班级: 05111104 学号: 1120111244 姓名: 李伟奇 桌号:实验一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深入理解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熟悉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构成及电路各元件作用;2.研究在不同的静态工作点时,对振荡器起振、振荡幅度和振荡波形的影响;3.学习使用示波器和数字式频率计测量高频振荡器振荡频率的方法;4.观察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对振荡幅度、频率及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路(考比兹振荡器)如图2-1(a)所示。
由图可知,反馈电压由C 1和C 2分压得到,反馈系数为112C B C C =+ (2-1) 起振的幅度条件为 p m g B g 1>(忽略三极管g e ) (2-2) 其中,g m 为晶体管跨导,g p 为振荡回路的等效谐振电导。
图2-1(a)所示等效电路中的回路总电容为2121C C C C C +⋅=(2-3) 振荡频率近似为LC f g π21≈ (2-4)当外界条件(如温度等)发生变化时,振荡回路元件及晶体管结电容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振荡频率发生漂移。
因此,为了改善普通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频稳度,可在振荡回路中引入串接电容C 3,如图2-1(b)所示,当满足C 3<< C 1、C 2时,C 3明显减弱了晶体管与振荡回路的耦合程度。
为了得到较宽的波段覆盖效果,引入并联电容C 4(它和C 3为同一个数量级),回路总电容近似为C≈C 3+C 4。
这种改进型电容反馈振荡器称为西勒电路,其振荡频率为)(2143C C L f g +≈π (2-5) 当改变C 4调节f g 时,振荡器的反馈系数不会受显著影响。
三、实验电路说明本实验电路采用西勒振荡器,如图2-2所示。
由图可知,电容C 1、C 2、C 3、C 4和电感L 1组成振荡回路。
晶体管VT 1的集电极直流负载为R C ,偏置电路由R 1、R 2、W 1和R e 构成,改变电位器W 1可改变VT 1的静态工作点。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网络命令使用和网络服务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网络命令使用和网络服务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511f568ca98271fe910ef9ff.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一:网络命令、工具使用和效劳器配置FTP主要命令的作用●写出几个你所熟悉的网络测试命令●简要说明效劳器远程登录的开启和登录账户的建立步骤1.开场→控制面板〔小图标〕→程序和功能→翻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选择Telnet效劳器、客户端所有选项→确定,稍微等几分钟。
2.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添加用户→组→RemoteDesktop user右键→添加到组,添加新建立的用户。
3.计算机右键→属性→远程设置→选择〞仅允许运行使用网络级别身份验证的远程桌面的计算机连接〞→确定。
4.开场→远程桌面连接→输入远程主机IP地址→连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确定。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10分〕得分:问题1:无法成功远程桌面连接。
解决过程:检查自己的 telnet 配置,检查无误;检查目标计算机的配置,remote desktop service 效劳被禁用。
配置目标计算机:将目标计算机remote desktop service 效劳启动类型更改为手动,并启用该效劳。
问题2:无法启动ftp站点。
解决过程:错误提示“可能有其他进程占用了设置的端口〞,但使用netstat命令并没有发现这一现象,重新设置端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终使用netsh winsock reset重置了网络设置,重启后问题解决。
open 连接到制定 IP。
quit 退出 telnet。
容二:〔20分〕得分:说明利用Telnet进展应用层协议〔HTTP或SMTP或POP3〕实验过程。
1.翻开 DOS 命令界面2.输入 telnet .mircosoft. 803.ctrl+] 进入命令模式4.键入 set localecho 并回车5.键入 GET /HTTP/1.16.Host: .mircosoft. 并回车 2 次容三:〔20分〕得分:简要说明FTP Server的配置过程和FTP主要命令的作用,实验过程截图1.开场→控制面板〔小图标〕→程序和功能→翻开或关闭 Windows 功能→选择Internet信息效劳所有选项→确定,稍微等几分钟。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be1be2c849649b6648d747b3.png)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第1次实验实验名称:TCP/IP协议与Socket编程认识实验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金智楼5楼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 年11 月29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二.实验原理 (3)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5)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7)五.实验记录 (7)六.实验总结 (9)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附录:部分代码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TCP/IP协议的功能和网络操作;2)了解基于SOCKET的编程原理;3)编写一个小型的Socket实用程序,初步了解Windows环境下使用Socket的编程。
二.实验原理1、什么是Windows Sockets规范?Windows Sockets规范以U.C. Berkeley大学BSD UNIX中流行的Socket接口为范例定义了一套Micosoft Windows下网络编程接口。
它不仅包含了人们所熟悉的Berkeley Socket 风格的库函数;也包含了一组针对Windows的扩展库函数,以使程序员能充分地利用Windows消息驱动机制进行编程。
Windows Sockets规范本意在于提供给应用程序开发者一套简单的API,并让各家网络软件供应商共同遵守。
此外,在一个特定版本Windows的基础上,Windows Sockets也定义了一个二进制接口(ABI),以此来保证应用Windows Sockets API的应用程序能够在任何网络软件供应商的符合Windows Sockets协议的实现上工作。
因此这份规范定义了应用程序开发者能够使用,并且网络软件供应商能够实现的一套库函数调用和相关语义。
遵守这套Windows Sockets规范的网络软件,我们称之为Windows Sockets兼容的,而Windows Sockets兼容实现的提供者,我们称之为Windows Sockets提供者。
1.眼图实验报告
![1.眼图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2d6f4869eae009581bec34.png)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信息学院12级通信工程1班班级第批第组姓名同组成员实验名称眼图实验实验设备(1)通信原理实验箱(2)示波器1、了解眼图与信噪比、码间干扰之间的关系及其实际意义;实验目的2、掌握眼图观测的方法并记录研究。
在预设ASK调制解调系统内,观测不同发送信号的眼图,学会眼图的观测方法,加实验内容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报告要求1、观察并记录眼图波形,分析改变滤波器截止频率对眼图观测有何影响;2、根据实验测试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各测量点(ASK-NRZ、ASK-OUT、ASK-DOUT)的波形图,并分析实验现象;3、思考信噪比、码间干扰是如何在眼图中体现的?4、写出完成本次实验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本次实验的改进建议。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24日实验报告1.观察并记录眼图波形,分析改变滤波器截止频率对眼图观测有何影响?答:眼图波形如图所示。
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越大,眼图的“眼睛”张开的大,反之,则张开的小。
2.根据实验测试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各测量点(ASK-NRZ、ASK-OUT、ASK-DOUT)的波形图,并分析实验现象。
答:波形图见附录一。
如图所示,ASK-NRZ是单极性不归零码,ASK-OUT是正弦波,ASK-DOUT是PN序列。
解调输出的信号波形和信号源的PN序列形状相似,但是高电平的脉冲宽度为原来的一半。
3.思考信噪比、码间干扰是如何在眼图中体现的?答:眼图的垂直张开度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水平张开度反映过门限失真量的大小,信噪比越大,“眼图”张开的越大。
眼图的张开度受噪声和码间干扰的影响,当输出端信噪比很大时眼图的张开度主要受码间干扰的影响,因此观察眼图的张开度就可以估算出码间干扰的大小。
4.写出完成本次实验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本次实验的改进建议。
答:通过实验,可以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眼图的直接观察进而调整信号的波形,从而可以对电路进行调整,从示波器上可以观测码间干扰及信道噪声,进行调节可得到眼图,估计系统性能的优劣。
实验一 进程通信——管道和信号实验报告
![实验一 进程通信——管道和信号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ecfced4afe04a1b071dea4.png)
进程管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实验题目】进程管理【实验目的】a.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b.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c.分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d.了解Uni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实验预备知识】学习UNIX中有关进程创建、控制和通信的部分。
【实验方法】利用Unix系统提供的内部函数创建进程并管理进程,从而实现进程控制、进程间通信和进程的管道通信。
【实验内容】(1)进程的创建编写程序,创建两个子进程。
当此程序运行时,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
父进程在屏幕上显示“Parent”,子进程分别在屏幕上显示“Child1”和“Child2”。
(2)进程控制如果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进程加锁,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3)进程间通信①编制一个程序,使其实现进程的软中断通信。
要求: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DEL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向两个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Child Process 1 is Killed by Parent!Child Process 2 is Killed by Parent!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如下信息后终止:Parent Process is killed!②在上面的程序中增加语句signal(SIGINT, SIG_IGN)和signal(SIGQUIT, SIG_IGN),观察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4)进程的管道通信编制一段程序,实现进程的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两个子进程P1和P2分别向管道各写一句话:Child 1 is sending a message!Child 2 is sending a message!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东南大学 信息学院 电子线路 模电实验一报告 晶体二极管特性分析(最终版)
![东南大学 信息学院 电子线路 模电实验一报告 晶体二极管特性分析(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6db7cb58f5f61fb7366696.png)
实验一晶体二极管特性分析实验目的:1.熟悉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掌握基于软件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分析方法;2.熟悉NI myDAQ硬件实验平台,掌握基本功能的使用方法;3.通过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验证,掌握晶体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实验内容:一、仿真实验1.根据图1-1所示电路,在Multisim中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图1-1. 二极管伏安特性实验电路仿真任务:二极管选取型号1N3064,对直流电压源V1进行DC扫描,扫描范围0~1V,步长0.01V,测量二极管中的电流,得到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仿真设置:Simulate→ Analyses → DC Sweep,设置电压扫描范围和输出变量;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2.根据图1-2所示的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在Multisim中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输出电压随不同参数的变化情况。
图1-2. 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仿真任务及分析方法:a.固定输入信号频率为50Hz,振幅5V,直流电压0V,负载电容C1=10μF,改变负载电阻,采用Agilent示波器(Agilent Oscilloscope)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和纹波电压,并完成表1-1。
表1-1:负载电阻(kΩ) 1 10 100输出电压(V) 2.15 3.85 4.31输出纹波峰峰值(V) 2.890.655090.07863负载1kΩ:负载10kΩ:负载100kΩ:b.固定输入信号频率为50Hz,振幅5V,直流电压0V,负载电阻R1=10kΩ,采用Agilent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和纹波电压,并完成表1-2。
表1-2:负载电容(μF)10 47 220输出电压(V) 3.85 3.93 3.93输出纹波峰峰值(V)0.65509 0.14304 0.0306负载10μF:负载47μF:负载220μF:c.根据仿真实验数据,给出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和纹波电压与负载电阻和负载电容的相互关系。
通信原理实验一
![通信原理实验一](https://img.taocdn.com/s3/m/91e03dd47f1922791788e80c.png)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学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时间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 码及整流后的HDB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 码中和从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 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
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通过开关K1,K2,K3将数字信源置于01110010 11110000 11110000,理论上的波形应该是如下图1-11:图 1-1 示波器上的理想波形实际在示波器上看到此时示波器中的波形如下图 1-12,对比图1-11可以看到,发光状态是正确的。
图 1-2 代码01110010 11110000 11110000时的位同步信号和NRZ码(2)用开关K1产生代码01110010(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图 1-3 代码01110010 00000000 00000000时的位同步信号和NRZ码说明:集中插入法是将标志码组开始位置的群同步码插入一个码组的前边。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系统实验(通信组)-第一次实验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系统实验(通信组)-第一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982fc001a37f111f0855bad.png)
信源编译码实验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的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可以准确地还原信号。
也就是说传输模拟信号的采样值就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准确传输。
电路图可以看出,抽样脉冲先对原始信号进行自然或者平顶抽样,将得到的抽样信号进行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进行滤波即可恢复到原始波形,但是要注意,满足抽样脉冲的频率大于等于原始信号的两倍才可以准确恢复。
5.2自然抽样验证各参数的设置如下:信号类型频率幅度占空比原始信号2000Hz 20 /抽样信号8000Hz / 4/82K正弦波3K 2K 1.5倍抽样脉冲2K正弦波4K 2K 2倍抽样脉冲2K正弦波8K 2K 4倍抽样脉冲2K正弦波16K 2K 8倍抽样脉冲出,当抽样脉冲频率小于4k取样信号的频谱发生混叠,无法准确的恢复出原始信号,但是当频率大于4k时将不会发生混叠,随着频率增大,恢复的越来越好。
1K三角波16K 2K 复杂信号恢复1K三角波16K 6K 复杂信号恢复频率才可以较准确的恢复出原始信号,当然还会有混叠,所以无法真正的恢复出原始信号。
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恢复出了原始信号,但是仍有一定的失真。
从频谱图也可以看出,出现一定的混叠。
5.3频谱混叠现象验证设置原始信号为:“正弦”,1000hz,幅度为20;设置抽样脉冲:频率:8000hz,占空比:4/8(50%);恢复滤波器截止频率:2K信号类型频率幅度占空比原始信号1000Hz 20 /抽样信号8000Hz / 4/8使用示波器观测原始信号3P2,恢复后信号6P4。
当3P2为6k时,记录恢复信号波形及频率;当3P2为7k时,记录恢复信号波形及频率;记录3P2为不同情况下,信号的波形,6k 2k原始信号恢复信号7k 2K2k低通滤波器之后,高频分量被去掉,所以基本恢复为2k正弦波。
但是通频带之内仍然有低频的杂波分量,所以信号的毛刺比较明显。
5.4抽样脉冲占空比恢复信号影响设置原始信号为:“正弦”,1000hz ,幅度为20;设置抽样脉冲:频率:8000hz ,占空比:4/8(50%);恢复滤波器截止频率:2K 信号类型 频率 幅度 占空比 原始信号 1000Hz 20 / 抽样信号 8000Hz / 4/8 维持原始信号不变,不断改变占空比记录波形如下:占空比 第一个零点1/864k2/832k4/816k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过零点的值为抽样频率乘以占空比的倒数,也就是说当占空比增大时,第一个过零点的值逐渐减小,另外占空比越大,恢复的信号幅度越大,这是因为占空比越大使得发送的信号功率越大。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0c4c27bcd126fff7050b8d.png)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一无线多点组网一、实验步骤1、组建树型网络组建5个节点的树形网络,阐述组建的过程。
2、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并记录路由信息,最后,进行组播和广播,观察其特点。
二、实验过程1、组建树型网络(1).网络1A、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自身地址:00:37:16:00:A5:46B、查找设备C、建立连接组网假设参加组网的共有5个BT设备,称为a、b、c、d、e。
首先由一个设备(例如b)发起查询,如果找到多个设备,则任选其二(例如d、e)主动与其建链。
在这个阶段,b、d、e构成一个微微网,b为主设备(M),d、e为从设备(S)。
注意在微微网中对处于激活状态的从设备的个数限制为2;而某个设备一旦成为从设备(即d、e),它就不能再被其它设备发现,也不能查询其它设备或与其它设备建链。
再由另外一个设备(a)发起查询,查询到设备b和设备c,再主动链接。
(1).网络1组建的网络图(1)(2)网络2同理,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然后查找设备,再建立连接。
由地址为00:37:16:00:A5:42的节点连接00:37:16:00:A5:46和00:37:16:00:A5:43,再由00:37:16:00:A5:47连接00:37:16:00:A5:42和00:37:16:00:A5:45,最后组成网络。
组建的网络图(2)2.进行数据传输(1)点对点发送信息例如,对于组建的网络2.图中显示的是:00:37:16:00:A5:4A对00:37:16:00:A5:43的路由,途中经过了00:37:16:00:A5:47,00:37:16:00:A5:42由此可见,简单拓扑结构,路由具有唯一性。
(2)组播与广播1. 广播:由任何一个节点设备向网络内的所有其他节点发送同一消息,观察其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数据交换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的路由过程与两个节点间数据单播的过程有何不同。
4.BPSK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4.BPSK传输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a759ef102de2bd96058890.png)
2、试结合“FSK传输系统实验”说明载波信号相位抖动和位定时信号相位抖动对信号的传输有何影响?
3、“抽样判决点”波形观测有何实际意义?
4、通过实验,请说明“眼图”是否能反映信号传输质量和信道传输性能?
5、BPSK解调方法与FSK解调方法有何异同?
6、实验报告在实验后一周内交到实验室,附页一律用16开纸书写,并以此单为封面,装订成册,每人应准备坐标方格纸,实验波形图一律在坐标方格纸上用绘图尺完成。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信息学院班级第批第组姓名同组成员
实验名称
BPSK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设备
1)J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2)20MHz双踪示波器
实验目的
1)验证“BPSK”ຫໍສະໝຸດ 制与解调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BPSK数据传输过程;
实验内容
(一)BPSK调制
1)I路和Q路调制信号的相平面失量图信号观测
2)BPSK调制信号0/π相位测量
3)BPSK调制信号包络观察
(二)BPSK解调
1)解调器眼图信号观察
2)解调失锁时眼图信号观察
3)接收端I路和Q路解调信号的相平面矢量图观察
4)解调器失锁时I路和Q路解调信号的相平面矢量图观察
5)判决反馈环解调器鉴相特性观察
6)解调器PLL环路鉴相器差拍电压和锁定过程观察
7)解调器抽样判决点信号观察
8)解调器失锁时抽样判决点信号观察
9)差分编码信号观察
10)解调数据观察
11)解调相干载波观察
12)解调相干载波相位模糊度观察
13)解调相干载波相位模糊度对解调数据的影响观察
14)解调器位定时恢复信号调整锁定过程观察
15)解调器位定时信号相位抖动观察
04016437-郑志刚-码分多址实验、跳频通信实验
![04016437-郑志刚-码分多址实验、跳频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59e6e4f0066f5335a8121a3.png)
2 路数据
5.3 码分多址解复用 (1). 本地解扩码设置 将“解扩码 1”和“解扩码 2”设置为和扩频端相同的数据。 (2). 本地同步相关量观测 将同步模式修改为“自动”同步模式,示波器同时观测当前 1 路自动同步帧脉冲 5TP2 和接收信号相关量输出 5TP5。分析当前解扩端是否实现解扩码同步。
(3). 两路扩频后数据观测 使用示波器分别观测 4P7 和 4P8,分别观测两路扩频后数据。
扩频后数据是基带数据与扩频码相乘,而扩频码输出有 1 基带码元周期时延。
(4). 扩频调制后数据和合路数据观测 使用示波器测量 4P9,通过三路切换开关,可以分别切换 4P9 输出“1 路”,“2 路”,“码分多址”数据。 1 路数据
图 6.3-1 码分多址示意图
实验中码分多址的原理如上图所示:在输入端输入两路基带数据,分别和两路扩频码相乘,完成基带序列的 扩频,扩频完成后,进行基带成型和PSK调制,完成单路的扩频调制输出。在发送端通过加法器,完成信号的复用 输出,即码分多址(CDMA)。
3.4 码分多址解复用实现
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研究过解扩,在码分多址解复用时,实际就是分两路用不同的解扩码分别进行解 扩,两路数据相互独立。
列:
表 6.3-1 16 阶 Walsh 序列
序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Walsh 函数表示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东大信息学院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东大信息学院通信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0f33fb9e3143323968938e.png)
(7)带通数据传输:掌握2ASK、2FSK、2PSK和2DPSK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及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理解多种改进型数字调制方式;掌握在高斯白噪声条件下对上述调制信号的相干检测和非相干检测;了解数字信号通过公众电话交换网发送和接收的调制解调器;理解多信道调制和离散多音;掌握同步技术。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上)教学大纲
(总学分:3 总上课时数:48)
1.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通信与信息学科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通信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重要的通信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4)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4.能力培养的要求
(1)教材每章都附有习题和思考题,学生要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基本题目,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2)一些扩展性的内容作为课后阅读布置作为熟悉和了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
(3)教学内容尽量与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概率论、随机过程、线性代数、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等课程衔接,使学生能不断充实和完善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建立较为合理的整体知识体系;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下)教学大纲
(总学分:3 总上课时数:32)
南邮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南邮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c39725b84ae45c3a358c1b.png)
南邮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年第 1 学期课程设计II 实验报告模块名称八只数码管动态显示单个数字专业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开发)学生班级 1000学生学号 1000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报告内容摘要功能简介:1内容:利用动态扫描让八位数码管稳定的显示1、2、3、4、5、6、7、82目标:(1)掌握单片机控制八位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技术,包括程序设计和电路设计,本任务的效果是让八位数码管稳定的显示12345678。
(2)用PROTEUS进行电路设计和实时仿真3知识点链接(1)数码管动态扫描(动态扫描的定义以及与静态显示的区别)动态显示的特点是将所有位数码管的段选线s一位数码管有效。
选亮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显示。
所谓动态扫描显示即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利用发光管的余辉和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使人的感觉仿佛各位数码管同时都在显示。
(2)总线的应用元器件与总线的连线P0口的接线采用总线方式,详细如图------所示。
①选择总线按钮②绘制总线:与普通电线的绘制方法一样,选择合适的起点、终点单击。
如果终点在空白处,左键双击结束连线。
画总线的时候为了和一般的导线区分,我们一般喜欢画斜线来表示分支线。
此时我们需要自己决定走线路径,只需在想要拐点处单击鼠标左键即可。
在画斜线时,需要关闭线路自动路径功能才好绘制。
Proteus的线路自动路径功能简称WAR,当选中两个连接点后,WAR将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径连线。
WAR可经过使用标准工具栏里的“WAR”命令按钮来关闭或打开,也能够在菜单栏的“Tools”下找到这个图标。
③给与总线连接的导线贴标签PART LABELS与P0口相连的线标签名依次为P00—P06,本电路中的P0口的上拉电阻经过总线与P0口相连,数码管也是经过总线与P0口相连,这些都需要标注,以表明正确的电气连接。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导线标签按钮,使之处于选中状态。
将鼠标置于图形编辑窗口的欲标标签的导线上,跟着鼠标的指针就会出现一个“×”号,表明找到了能够标注的导线,单击鼠标左键,弹出编辑导线标签窗口,如图---所示。
信息工程训练实验报告(3篇)
![信息工程训练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f8497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信息工程基本概念和技术的理解,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方法;3. 提高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信息采集实验:学习使用各种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
2. 信息处理实验:利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和分析。
3. 信息传输实验:学习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进行信息传输。
4. 信息系统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如智能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
三、实验步骤1. 信息采集实验:(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2)搭建实验电路,连接传感器和采集模块;(3)编写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读取;(4)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信息处理实验:(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Python;(2)编写程序,实现数据清洗、处理和分析;(3)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如绘制图表等。
3. 信息传输实验:(1)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2)搭建实验电路,连接通信模块;(3)编写程序,实现信息传输;(4)测试传输效果,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
4. 信息系统设计实验:(1)确定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和需求;(2)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3)编写程序,实现系统功能;(4)测试和调试系统,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四、实验结果1. 信息采集实验:成功采集到传感器数据,并分析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信息处理实验:编写了Python程序,实现了数据清洗、处理和分析,并绘制了图表展示处理结果。
3. 信息传输实验:成功实现了信息传输,并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一-信号源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一-信号源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f102a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f.png)
NRZ:24位NRZ码输出点,码速率数值上等于位同步信号BS的频率,码型可通过拨码开关SW01、SW02、SW03改变,24位一周期循环。
BS:24位NRZ码的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方波,频率由“码速率选择”拨码开关确定。
2BS:对应2倍位同步信号频率值的方波输出点。
FS:帧同步信号输出点,窄脉冲,高电平对应24位NRZ码第一位码元的前半位。
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一块
2、带话筒立体声耳机一副
3、20M双踪示波器
实验步骤
1、将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信号源模块中的电源开关,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亮,信号源模块开始工作。(注意,此处只是验证通电是否成功,在实验中均是先连线,后打开电源做实验,不要带电连线)
64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64 KHz。
32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32KHz。
8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8KHz。
(2)伪随机序列
PN15: N=15位的m序列输出点,码型为1111 0101 1001 000,15位一周期循环。
PN31:N=31位的m序列输出点,码型为1111 1001 1010 0100 0010 1011 1011 000,31位一周期循环。
④按照第三页(3)设置,观测6KHZBS信号:
实验总结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3、DDS信源
(1)按键“波形选择”,“DDS-OUT”测试点输出波形种类在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A、方波B间循环切换。
(2)按键“步进选择”,“DDS-OUT”测试点输出波形频率步进值在1KHz、10KHz、1Hz、50Hz间循环切换。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2cf8b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3.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次系统实验(通信组)实验四 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实验(AM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2、掌握二极管包络检波法原理。
3、了解调幅信号的频谱特性。
4、了解常规双边带调幅的优缺点。
二、实验内容1、完成常规双边带调幅,观测AM 信号的波形及其频谱。
2、采用二极管包络检波法,解调AM 信号。
三、实验原理1、常规双边带调幅(AM )常规双边带调制简称调幅(AM )。
假设调制信号()m t 的平均值为0,将其叠加一个直流偏量0A 后与载波相乘,即可形成调幅信号。
其时域表示式为[]0()()cos AM c s t A m t t ω=+若()m t 为确知信号,则AM 信号的频谱为[][]01()()()()()2AM c c c c S A M M ωπδωωδωωωωωω=++-+++- 其典型波形和频谱(幅度谱)如图4所示 cos cω()m t0(A m t +t (AM St C C图4 AM 信号的波形和频谱若()m t 为随机信号,则已调信号的频域表示必须用功率谱描述。
由波形可以看出,当满足条件:0max ()m t A ≤时,AM 调幅波的包络与调制信号()m t 的形状完全一样,因此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出原始调制信号;如果上述条件没有满足,就会出现“过调幅”现象,这时用包络检波将会发生失真。
但是可以采用其它的解调方法。
由频谱可以看出,AM 信号的频谱由载频分量、上边带、下边带三部分组成,参照图4-2所示,通常我们将已调信号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称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称为下边带。
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
因此,AM 信号是带有载波分量的上边带信号,它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H f 的2倍,即2AM H B f =AM 信号的载波分量并不携带信息。
当调制信号为单音余弦信号,即()cos m m m t A t ω=时,有用功率(用于传输有用信息的边带功率)占信号总功率的比例,即调制效率可以写为22222200()2()m AM m A m t A A A m t η==++ 在“满调幅”( 0max ()m t A =时,也称100%调制)调节下,这时调制效率的最大值为1AM η=。
专业课实践教学日志(3篇)
![专业课实践教学日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57014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a.png)
第1篇日期:2021年10月15日地点:XX大学XX学院实验室天气:晴朗一、今日实践内容今天,我们专业课程《现代通信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始了。
本次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实验验证;2.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实验操作;3. 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应用。
二、实践准备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1. 阅读教材,了解通信系统基本原理;2. 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3. 熟悉实验室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三、实践过程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实验首先,我们进行了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实验。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设备;(2)调整参数,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3)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信号在采样、量化、编码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通信系统基本原理,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2.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实验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实验。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模拟调制、数字调制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搭建调制和解调电路,连接信号发生器、调制器、解调器等设备;(2)设置调制参数,如载波频率、调制指数等;(3)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信号在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原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无线通信技术基本应用实验最后,我们进行了无线通信技术基本应用的实验。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测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搭建无线通信系统,连接发射端、接收端等设备;(2)设置通信参数,如传输速率、信道编码等;(3)进行通信测试,观察通信质量。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总结今天,我们通过《现代通信技术》的实践教学,收获颇丰。
以下是本次实践的主要收获:1. 深入理解了通信系统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2. 掌握了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原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3. 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源编译码实验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的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可以准确地还原信号。
也就是说传输模拟信号的采样值就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准确传输。
电路图可以看出,抽样脉冲先对原始信号进行自然或者平顶抽样,将得到的抽样信号进行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进行滤波即可恢复到原始波形,但是要注意,满足抽样脉冲的频率大于等于原始信号的两倍才可以准确恢复。
5.2自然抽样验证
2K正弦波3K 2K 1.5倍抽样脉冲
2K正弦波4K 2K 2倍抽样脉冲
2K正弦波8K 2K 4倍抽样脉冲
2K正弦波16K 2K 8倍抽样脉冲
当抽样脉冲频率小于4k 取样信号的频谱发生混叠,无法准确的恢复出原始信号,但是当频率大于4k 时将不会发生混叠,随着频率增大,恢复的越来越好。
1K 三角波
16K
2K
复杂信号恢复
1K 三角波
16K
6K
复杂信号恢复
率才可以较准确的恢复出原始信号,当然还会有混叠,所以无法真正的恢复出原始信号。
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恢复出了原始信号,但是仍有一定的失真。
从频谱图也可以看出,出现一定的混叠。
5.3频谱混叠现象验证
设置原始信号为:“正弦”,1000hz,幅度为20;设置抽样脉冲:频率:8000hz,占空比:
频率;当3P2为7k时,记录恢复信号波形及频率;记录3P2为不同情况下,信号的波形,6k 2k
原始信号恢复信号
7k 2K
2k低通滤波器之后,高频分量被去掉,所以基本恢复为2k正弦波。
但是通频带之内仍然有低频的杂波分量,所以信号的毛刺比较明显。
5.4抽样脉冲占空比恢复信号影响
设置原始信号为:“正弦”,1000hz,幅度为20;设置抽样脉冲:频率:8000hz,占空比:
占空比第一个零点
1/8
2/8
4/8
时,第一个过零点的值逐渐减小,另外占空比越大,恢复的信号幅度越大,这是因为占空比越大使得发送的信号功率越大。
5.5 平顶抽样验证
(1).修改参数进行测量
通过实验框图上的“原始信号”、“抽样脉冲”按钮,设置实验参数;如:设置原始信号为:“正弦”,1000hz,幅度为20;设置抽样脉冲:频率:8000hz,占空比:4/8(50%);
(2).对比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频谱
使用示波器的FFT功能或频谱仪观测抽样后信号3P6。
在实验框图上通过“切换开关”,自然抽样平顶抽样
PCM编译码实验
5.2 PCM编码原理验证
抽样脉冲信号以及输出时钟信号图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抽样脉冲宽度是输出时钟宽度的两倍,同时频率是它的1/8,同步沿为下降沿。
PCM编码输出数据与抽样脉冲信号的关系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1次抽样8位编码输出,在抽样脉冲下降沿同步,编码输出与输出时钟同步。
液晶屏上观测PCM编码
六、实验报告
描述PCM编码串行同步接口的时序关系。
增量调制(cvsd)编译码验证
CVSD的过载观测
正常情况下,增量调制本地译码信号和原始信号会有“跟随效果”,即原始信号和本地译码信号会有同样的变化规律。
但是当量阶过小,或者本地信号幅度变化太快,则会出现本地译码跟随不了原始信号的情况,即过载量化失真。
在实验中,尝试逐渐增大原始信号的幅度,观察过载量化失真现象。
观察过载量化失真是:增量调制编码器输出交替的长连“1”、
率过高,原始信号变化更快,编码跟踪变难。
当固定输入信号频率时,时钟频率降低,临界过载电平也相应减少,这是因为时钟降低导致编码速率降低以至于无法准确跟踪信号的变化。
编码时钟对编码系统的影响
编码时钟频率越大,恢复信号越准确。
5.8 测量系统的最大信噪比
(1).设置“原始信号”为:“正弦”,1000hz,用示波器观察比较“本地译码”与“模拟
输入”的波形,在编码器临界过载的情况下,测量系统的最大信噪比。
实际工作时,通常采用失真度仪来测量最大信号量化噪声比。
因为失真度与信噪比互为倒数,所以当用失真度仪测出失真度为x值时,取其倒数1/x即为信噪比,即失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