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
冰川的冰碛和沉积地貌
![冰川的冰碛和沉积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d1687b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0.png)
冰川的冰碛和沉积地貌冰川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泥土和岩石搬运器。
当冰川流动时,它会携带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并在其运动过程中形成冰碛和沉积地貌。
本文将介绍冰川的冰碛和沉积地貌形成的过程和特征。
一、冰碛的形成冰碛是指冰川运动过程中所携带的石块、碎石和泥沙。
当冰川流动时,它会将这些物质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形成各种各样的冰碛。
1. 冰碛的产生冰碛的形成是由于冰川的可塑性和不可塑性变形。
当冰川前进时,它会与地形产生摩擦,并将岩石和泥沙从山坡上刮起。
这些物质会被冰川卷入其内部,形成内碛。
当冰川遇到较缓的坡度或处于稳定状态时,它会释放掉一部分内碛,使其成为外碛。
2. 冰碛的分类冰碛可以根据其粒径和成分进行分类。
根据粒径,冰碛可以分为冰碛(直径大于2毫米)、砾石(直径在2毫米到64毫米之间)、沙子(直径在1/16毫米到2毫米之间)和泥沙(直径小于1/16毫米)等不同的规模。
根据成分,冰碛可以分为岩石碛、岩屑碛和粉砂碛等不同类型。
二、沉积地貌的形成沉积地貌是由冰川运动过程中的冰碛沉积所形成的。
当冰川流动减慢或停止时,它所携带的冰碛会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1. 冰碛的沉积过程冰川在行进过程中,当遇到较缓的倾斜地貌或遇到海洋时,速度会减慢或停止。
这时,冰碛会脱离冰川并沉积下来。
冰碛的沉积过程分为两种类型,即直接沉积和间接沉积。
直接沉积是指冰碛直接从冰川中堆积而来。
当冰川停止或减速时,冰碛会从冰川上脱离并积聚在地面上形成堆积物,形成各类丘陵和冰碛丘。
间接沉积是指冰碛通过冰川融化的水体转运到其他地方。
当冰川融化时,冰碛会随着融化水的流动而被冲刷和转运到其他地点。
这种间接沉积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碛湖、冰碛平原和河流。
2. 沉积地貌的特征沉积地貌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特征,其中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冰碛丘是由冰碛的堆积形成的圆锥形或抛物形丘陵。
它们通常位于冰碛中的较大的岩石的下方。
冰碛湖是指在冰川流动或融化过程中形成的湖泊。
这些湖泊通常位于冰碛丘的陷落区域,水体呈现明亮的浑浊色彩。
冰川侵蚀形成地貌的特征
![冰川侵蚀形成地貌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073522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2.png)
冰川侵蚀形成地貌的特征
冰川侵蚀是指冰川运动中,冰川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磨蚀作用。
其形成的地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冰川谷地:冰川侵蚀可以形成深刻的冰川谷地,这些谷地通
常很宽,两侧被高耸的山峰所包围,地势陡峭。
冰川谷地中的河流流向通常沿着谷底流动。
2. 冰碛丘: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会运输大量的石头、砾石和泥沙
等物质,这些物质通常会在冰川流动缓慢或停滞的地方堆积成冰碛丘。
冰碛丘通常呈现出圆形或长形的丘陵,高度不一,表面被覆盖着厚厚的碎石和泥土。
3. 冰川湖:冰川侵蚀还会形成冰川湖,这些湖泊通常位于冰川
前缘或侧缘,是由于冰川融化而形成的。
冰川湖的水质通常很清澈,湖水中常常可以看到浮在水面上的冰块。
4. 冰川河流:冰川侵蚀形成的河流通常很宽,水流湍急,水量
巨大。
这些河流经常穿过冰川谷地,流经陡峭的峡谷,水流的磨蚀作用会使岩石表面呈现出光滑的面貌。
总之,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特征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和科学价值,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第五章 冰川地貌
![第五章 冰川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4c411b0a52ea551810a68761.png)
1.冰川的运动是控制冰川活动的基本过程和
能量的来源。运动的形式一般分为重力流 和挤压流、拉张流。 2.运动的特点是: ①速度很慢(但有的冰川有时运动也很快, 速度可达1—10公里/年)。
②冰川的不同部位运动速度不同,边缘运
动速度慢,中间快;表面运动速度快,底
部运动速度慢。 ③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冰川运动速度也不 相同。冰川运动使积累区的冰量得以输出, 并对冰川温度有很大影响。
冰融水从冰川两侧和底部 流到冰川末端,汇成冰前河流。 冰前河流将大量碎屑物质堆积 于终碛堤的外围,形成了顶端 厚、向外变薄的扇形冰水堆积 体,叫做冰水扇。
几个冰水扇相互连接就成 为冰水平原,又名外冲平 原。冰水扇堆积物由分选 中等的沙砾组成,含少量 漂砾,向下游粒径明显变 小,磨圆度显著变好,常 有层理出现但极不规则。
终碛垄的形态不对称,这种不对 称有三方面的表现: ①横剖面不对称,即外坡陡、内 坡缓; ②高度不对称,即内低外高; ③溢出山口的冰川终碛垄往往向 一侧偏转,它表现在东西流向的 冰川上最为明显。终碛垄内侧地 势较低,常积水成湖。
4.鼓丘:它是主要由冰碛物组成 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 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鼓丘 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 缓,一般高度数米至数十米,长 度多为数百米左右。鼓丘内有时 含有基岩核心,形如羊背石,它 局部出露于迎冰坡,或完全被冰 碛物所埋藏。
一、冰蚀地貌
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刃脊、 角峰、冰川谷、羊背石等。
1.冰斗、刃脊、角峰 冰斗:由山地冰川侵蚀而成的三 面环山的围状凹地。冰斗由冰斗 壁、盆底和冰斗出口处的冰槛所 组成。 围谷或冰窖: 当谷地源头有数个 冰斗汇合或冰斗进一步扩展时, 冰槛往往不明显或消失,这种地 貌称围谷或冰窖。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53997d99a0116c175f0e485d.png)
㈡ 侧碛堤
随着冰川的退却,原聚集在冰川两侧边缘的大量 碎屑物质堆积在地表,形成与冰川流向平行的长条形 冰碛堤岗,叫侧碛堤。
山麓冰川
三、冰川地质作用
㈠ 冰川的运动
任何冰川都有运动速度,一般以年为单位,由 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但有一种冰川能发生周期性 的突然前进,运动速度十分惊人。这种冰川叫波动 冰川,其运动规律不受气候变化控制。
冰川运动速度在冰川的各个部分是不一样的, 较快的是在冰川的中部,由此向上游和下游都逐渐 减薄。冰川通过陡坡常形成冰瀑布,这里运动速度 最快,因拉伸作用,冰面布满裂隙。冰川运动速度 随季节变化,一般夏季快于冬季,日间快于夜晚。
羊背石的发育
羊背石
冰擦痕
磨光面、擦痕
擦痕
磨光面、擦痕
二、冰碛地貌特征
㈠ 冰碛丘陵(基碛丘陵)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 和内碛等都坠落在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 的冰碛丘陵。它们分布零乱,大小不等,丘陵之间 经常出现宽浅的湖沼洼地。冰碛丘陵的形态和分布 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体消亡前的冰川下伏 地形或冰面起伏形态。冰碛丘陵广泛分布于大陆冰 川作用区,高度可达数十米或数百米,如东欧平原, 北美洲的北部。在大型山岳冰川作用区,也能产生 冰碛丘陵,但规模较小,相对高度由数米至数十米。
㈡ 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侵蚀力。估计冰川的全部侵 蚀力可超过一般河流10~20倍。冰川本身的搬运力 量极为惊人,大陆冰川可以把大片基岩从原地搬走。 山岳冰川的搬运力也不小,喜马拉雅山有的漂砾直 径可达28m,重量可达万吨以上。
冰川的搬运
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漂砾
纯粹的冰川是没有什么侵蚀力量的。冰川所 以能侵蚀地表,主要依靠冰中所含的岩石碎块 (冰碛)。冰碛石愈大,刻蚀力量愈大。冰川底 部在滑运过程中不断挫磨冰床,这种作用叫做刨 蚀作用。另外,冰川还有一种掘蚀作用。冰床上 如果有因节理而已松动的岩块,其突出部分能与 冰冻结在一起,冰川向前移动时即把岩块掘出带 走。一条冰川究竟以刨蚀作用为主还是掘蚀作用 为主,将取决于冰床基岩的岩性。花岗岩节理发 育,有利于掘蚀作用的进行。因此,花岗岩地区 冰碛的漂砾特别多而又巨大。
第六章冰川地貌
![第六章冰川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606f2c1b4b35eefdc8d333f9.png)
地表形态进行塑造,形成的三面陡峭、一端开口的围椅状洼地。
形成过程:积雪浅洼地 寒冻风化 积雪洼地 气候变冷 粒雪盆地 重 力+压力
重力+流水
作用加强
粒雪→冰川冰
冰斗冰川 冰川冰运动 冰斗 冰蚀作用
冰斗的位置:冰斗盆地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当与雪线的高度,同一时期形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
三、冻土地貌
1.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2.寒冻风化----重力地貌
石 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 片 巨石角砾,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石 河:寒冻风化崩解的砾石,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不 断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
石 冰 川:是由尖角岩屑组成,当冰川退缩后在冰斗和U形谷 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顺谷下移的现象。
冰期分级 冰 期 与 间 冰 期:105年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104年
寒 冷期与温 暖 期:102-3年
2.第四纪冰期划分
阿尔卑斯山区
Q4 Würm 玉木
Q3 Riss
里斯
Q2 Mindel 民德
Q1 Günz 贡兹
Donau 多瑙
Biber 拜伯
中国
大理 庐山 大姑 鄱阳
3.冰期划分的依据
冻融扰动:因受冻胀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 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泥流: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具有一 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缓慢移动的现象。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和类型
1.多年冻土的结构
衔 接 多 年 冻土: 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 节 冻 土:
2.多年冻土的类型
连片分布的多年冻土: 岛状融区 多年冻土: 岛状分布 多年冻土:
冰川地貌类型有哪些
![冰川地貌类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7a4ea3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f.png)
(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气候冰川(暖冰川)我国西藏东南部和阿尔卑斯山的现代冰川都属于这种类型。
大陆性气候冰川(冷冰川)发育在降水较少、气温低的大陆性气候地区,我国西部大陆内部和中亚的一些现代冰川属这种类型。
(2)按冰川的形态、规模和所处的地形条件分: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纬和低纬高山地区。
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它面积广,厚度大。
如冰川中心凸起形似盾形的,叫冰盾。
还有一种规模更大的、表面有起伏的大陆冰体,叫冰盖。
(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冰盖。
)南极大冰盖平顶冰川:是发育在起伏和缓高地上的冰面平坦的冰川。
冰川的周围伸出许多冰舌。
如冰川规模较大,覆盖在整个穹形山顶上,又称冰帽。
这类冰川发育于雪线以上。
平顶冰川山麓冰川:是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在山麓带扩展或汇合成一片广阔的冰原。
冰川侵蚀地貌的主要形态
![冰川侵蚀地貌的主要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e2681a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e.png)
冰川侵蚀地貌的主要形态冰川侵蚀是指冰川作用下对地表物质的磨蚀和搬运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
冰川侵蚀地貌的主要形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冰蚀槽。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携带着巨大的压力和磨蚀物质,对地表岩石进行剥蚀和磨损,形成了冰蚀槽。
冰蚀槽通常呈U形或V形,具有明显的纵横交错的特点。
冰蚀槽的壁面光滑,且有明显的磨蚀痕迹,是冰川侵蚀地貌中最典型的形态之一。
第二,冰蚀盆地。
冰川在山谷中蚕食侵蚀,形成冰蚀盆地。
冰蚀盆地通常由一连串的冰碛石簇和融水堆积卵石形成,其形状呈碗状或圆形凹地。
冰蚀盆地有时还会与冰碛石形成的堰塞湖相结合,增添了其美观。
第三,冰川悬崖。
冰川削蚀山体的同时,还会形成冰川悬崖。
冰川悬崖指的是冰川侵蚀形成的陡峭岩壁,通常位于山谷的两侧。
冰川悬崖多为垂直或近乎垂直的陡坡,其高度可达数十到数百米。
冰川悬崖的岩层常常呈现出清晰的切割痕迹,是冰川侵蚀地貌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四,冰碛丘。
冰川搬运来的磨蚀物质会在冰川前缘或冰川的侧面堆积形成冰碛丘。
冰碛丘通常呈丘陵状,由冰川搬运的碎石、砾石、粗砂等混合物质组成。
冰碛丘通常呈现出起伏的波浪状形态,其中的碎石和砾石常常呈现出一定的分选现象,形成不同的层次。
总的来说,冰川侵蚀地貌的主要形态包括冰蚀槽、冰蚀盆地、冰川悬崖和冰碛丘等。
这些地貌形态的形成与冰川的剪切、搬运和磨蚀作用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冰川侵蚀地貌的形态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冰川的运动规律和地表物质的演化过程。
冰川侵蚀地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形态复杂多变,具有明显的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
地质地形知识:研究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变化
![地质地形知识:研究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ebd10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2.png)
地质地形知识:研究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变化地球上的气候与地形严密相连,其中冰川地貌的变化更是牵动着人们的心。
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南北极的冰川逐渐融化,海平面也随之不断上升。
由此可见,研究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变化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冰川地貌的定义、成因、类型和变化等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一、冰川地貌的定义冰川地貌简而言之,就是指由冰川运动所形成的地貌景观,包括冰碛、冰川沉积、冰碛湖、冰川谷、冰川冻结土等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不同于普通的地貌,它的存在正是因为冰川这种特殊的地形运动所留下的痕迹。
二、冰川地貌的成因冰川地貌的生成,与冰川这种特殊的地形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冰川是一种特殊的地形运动,它是地球表面水的另一种形态。
冰川通常由雪和冰形成,当積雪和冰积累到一定的高度时,能形成一个巨大的逆斜面。
当逆斜面的高度足够高时,它上面形成的冰锥无法支撑,就会坍塌,从而形成冰川。
三、冰川地貌的类型冰川地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冰碛、冰川沉积、冰碛湖、冰川谷、冰川冻结土等。
1.冰碛:是指冰川流动过程中,其底部与基岩或土壤发生摩擦产生的碎屑物,沉积在冰川体内及其周围,并伴随有磨蚀、磨削和运输作用。
2.冰川沉积:是指冰川在融化过程中,尚未完全融化的沉积物,通常包括冰碛、泥石流、冰架等。
3.冰碛湖:是形成在冰碛前面的湖泊,其水位高度通常比周围的地形要高。
4.冰川谷:是指由冰川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在地表面凿刻出的侵蚀性谷道,通常呈V形或U形。
5.冰川冻结土:是指由冰川冻结而成的层状土壤。
四、冰川地貌的变化冰川地貌的变化是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长期以来固定在南北极的多年冰层和冰盖不断融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同时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一步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除此之外,还有些自然因素也导致冰川地貌的变化,如洪水、地震等天然灾害。
《冰川地貌》课件
![《冰川地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6cee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8.png)
形成过程
01
02
03冰川形成在气候来自冷的地区,降落 的雪经过压实和融化循环 ,最终形成冰川。
侵蚀作用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 冰川底部和两侧对地表岩 石进行侵蚀,形成各种形 态的冰蚀地貌。
搬运与堆积
冰川携带大量岩石碎屑, 在冰川融化后,这些碎屑 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主要特征
形态多样性
冰川地貌形态多样,包括 冰斗、U型谷、冰碛湖、 漂砾等。
在冰川地貌区域设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防止破坏
冰川地貌。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冰 川地貌的行为进行惩罚,提高
违法成本。
加强科研监测
加强冰川地貌的科研监测,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冰 川地貌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
利用方式
旅游开发
利用冰川地貌的独特景观,开 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
历史悠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貌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 前。这些冰川在不断地流动和消融中塑造了山脉的地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科学研究价值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貌对于科学家来说具有很高的研究 价值。通过对这里的冰川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气候 变化历史。
灭绝或迁移。
促进生物适应
一些生物会适应冰川地貌的变化 ,形成独特的生物种群或生态类
型。
04
冰川地貌的分布与特点
阿尔卑斯山脉冰川地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壮丽壮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之一,拥有广泛的冰川地 貌。这里的冰川在山谷中流淌,形成了壮丽的高山峡谷景 观。
高考复习《地理》冰川地貌
![高考复习《地理》冰川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6af6a5f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6.png)
2.刃脊、角峰
刃脊,常与冰斗相伴,它是由于两 个冰斗或两个冰川谷的侧壁不断后 退,其之间的山脊或分水岭变得非 常尖锐,就形成刃脊
若有两个以上的冰斗围绕一个山峰 同时发育时,随着冰斗的后退,将 形成尖锐的山峰,即角峰
3.冰蚀谷(U形谷)
也称冰川槽谷或“U”形谷
它是由山谷冰川沿着先前谷地改造 形成的线状谷地,属于山岳冰川地 貌,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
角峰 刃脊 冰斗 冰川 冰床
冰斗 冰斗湖 冰碛湖
冰碛堆
问题01 冰川的形成 (一)由降雪转化为冰川冰的过程
在积雪区,降雪积累逐渐压实,经过一系列的变化 阶段形成冰川冰,这个过程称为成冰作用。在重力 的作用下,冰川冰就开始运动,形成冰川。
成冰作用在不同的地区特点不同。在干旱低温的大陆性气候区,以降雪的压实作 用为主,雪粒相互黏结,成冰速度较慢,这被称为冷型成冰作用,我国的冰川都 属于这种类型。在降雪量和气温都较高的海洋性气候区,以降雪-融化-再冻结过 程占优势,有融水的参与,成冰的速度较快,这被称为暖型成冰作用,如接近海 洋的大陆冰川。
2.冰川运动的形式:
基底滑动,是冰川借助与冰床基岩表面上融水的润滑和浮托作用,沿着冰床向 前滑动,山岳冰川以这种运动形式为主,是重要的地质作用;
塑性流动,在冰川的压力下,构成冰川的冰晶发生平行晶粒底面的粒内剪切蠕 动,致使冰晶向前错位,其宏观表现就是整个冰川缓慢地向前蠕动,这种运动 不具有实质的剥蚀作用。这种运动形式在越是厚的冰川中,越是明显。
(二)大陆冰川
是指发育在高纬度地区的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规模较大的冰川。
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中部高,呈盾形。这两处的冰川面积共约占全 世界冰川总面积的97%,冰川平均厚度在1500米~1700米之间。大陆冰川 向沿海地区伸出巨大的冰舌,进入海面时就形成在海洋上漂浮的冰山,给 海上航轮带来很大的威胁。根据规模和形态可分为:冰原、冰帽、冰盖。
4.1.5冰川地貌
![4.1.5冰川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d85019e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e.png)
材料一: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 深的峡湾,全长204千米,最深处达1 308米。两岸山 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长,直到1 500米的 峰顶。两岸山峦起伏层林叠翠,忽而云雾缭绕虚无缥 缈,忽而白雪皑皑寒气逼人,峡湾的水清澈透明水面 如镜。坐船行驶在峡湾里,如入仙境。
• 思考:材料中提到的挪威峡湾是怎样形成的?
①冰川在重力 作用下下滑对 地表产生刨蚀 作用,使冰川 谷下切、展宽, 形成U形谷
②气候变暖, 冰川消退
③海平面上升, 海水入侵,形 成峡湾
世界上有80%的峡湾分布在 欧洲,最典型的在斯堪迪纳维 亚半岛上的挪威。挪威以峡湾 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 也有少部分在新西兰、智利等 国。
2.2 冰川搬运:冰川随重力下滑并搬运冻结在冰块内的岩石碎块的过程。
• 如波德平原的波状起伏,北欧和 东欧都广泛分布冰碛丘陵。
冰碛湖
• 冰川消退时,冰碛物形成的凹地, 或冰碛物阻塞河床、冰川谷蓄水而 成的湖泊,常见的的冰川堆积湖泊 有冰碛湖。
2.4 冰水堆积地貌: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
蛇形丘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垄岗地形, 由于它蜿蜒伸展如蛇,故称蛇形丘。(它的 长度约数千米至数十千米,高10-30m,有 时可达70-80m,底宽几十米至几百米,丘 顶较狭窄,仅数米,顶部平缓,两侧坡度 约10-20°)蛇形丘的延伸方向大致与冰川的 流向一致。
岩盆,平面上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出口 冰斗
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常有羊背岩位于其上。岩盆是一
个封闭的洼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叫冰斗湖
角峰为尖状金字塔形的山峰,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 角峰
其发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第九章冰川冻土地貌ppt课件
![第九章冰川冻土地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1f841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4.png)
第二节 冰川地貌
一、冰蚀地貌
由山谷冰川剥蚀作用所形成平直、宽阔的谷地,叫冰蚀槽谷,因其横截 面是U形,故又称U谷或幽谷。
U形谷
冰槽谷纵剖面形成机制图解
第二节 冰川地貌
一、冰蚀地貌
冰川消融后,岩盆积水,常成为串珠状湖泊。又称冰川梯级湖,是指在 同一个冰川谷中,冰斗上下串连或冰碛叠置地区,不同高度上排列着两 个以上的冰成湖群。
川,其消融区和积累区不
易分开,称为冰斗冰川。
当冰斗内积雪量大于消融
量,冰川将不断被补给冰
从冰斗挤出,呈小型冰舌,
悬
悬挂于冰斗口外的陡坎上,
冰
这时称为悬冰川。
川
第一节 冰川形成和冰川作用冰帽与冰盖随着冰雪的积累,冰原表
冰
面由下凹而转变为穹型上
帽
凸,即称为冰帽。冰帽规
模一般较冰原大,最大可
达5万多平方公里。
第一节 冰川形成和冰川作用
二、冰川运动与冰川作用
由于冰川运动速度在各个部位的不协调,在运动过程中,冰川 表面及冰层常产生一系列的冰川裂隙及冰层褶皱。
冰川作用是冰川地貌的主要塑造动力,包括冰川的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冰层裂隙
冰川褶皱
第一节 冰川形成和冰川作用
三、冰川的类型
杨春景等按照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 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
冰碛丘陵、侧碛堤、中碛堤、终碛堤等几种类型。 冰水堆积地貌是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组成的各种地
貌,分为冰水扇、外冲平原、冰砾阜阶地、冰砾阜、锅穴、 蛇形丘等几种类型。
类 冰蚀地貌
冰碛地貌
冰水堆积 地貌
型
基本特征或成因
冰斗 刃脊 角峰
冰蚀槽谷
冰川地貌(简单整理)
![冰川地貌(简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b7ad65a8114431b80dd83f.png)
• 冰川塑造的地貌一般分为: 冰蚀地貌和冰积地貌
• ①平面形态河谷弯曲,槽谷平直;槽谷一般表现 为中上游宽,下游窄 。
• ②横剖面河谷V形,槽谷U形 • ③纵剖面河谷为圆滑曲线,槽谷为陡缓交替的阶
梯状
U 形谷
(3)峡湾
•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 • 这里沿冰期前河谷发育的山谷冰川,其下游入海
后仍有较强的侵蚀能力,继续刷深、拓宽冰床; 冰期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 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 • 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220千米,南美巴塔哥 尼亚海岸的峡湾深度达1288米。
冰 碛 丘 陵
冰蚀地貌
• 1.冰斗,刃脊和角峰 • 冰斗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
为一高起的陡坎。冰斗的岩盆的最低高度代表 发育冰川时的雪线高度。刃脊和角峰是冰斗演 化的结果。雅山)
2.槽谷和峡湾
• (1)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 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切割V形 河谷而成,但两者的地貌特征却显然不同。
杂乱堆积的冰碛物 明永冰川
三、 冰碛地貌
• 冰碛地貌:随着冰川的衰退,冰碛物也就相 应地被堆积下来,形成各种冰碛地貌 。
• 1.冰碛平原、冰碛丘陵 • 冰碛平原指当冰河进入较暖和的地区而消
融后,这些被冰河搬运的碎屑物便产生堆 积,形成冰积地形。(波德平原) •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冰碛物, 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f59a1019b7360b4c2e3f6473.png)
2、冰川冰
◆降雪→粒雪(一般粒径<1mm,由升华再 结晶作用形成)→ 冰川冰(致密块状,密度 为 0.9 左右,由重压下的重结晶作用生成)。 ◆冰川可成冰、水、汽三相并存状态。在重 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冰体向雪线以下地区缓 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冰川。 ◆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 (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 川厚度)。
★冰碛丘陵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 的表碛、中碛和内碛等都坠落在 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 的冰碛丘陵。冰碛丘陵广泛分布 于大陆冰川作用区,高度可达数 十米或数百米。
★终碛垄(堤)
当冰川末端补给与消融处于平衡时,冰碛物 就会在冰舌前端堆积成弧形长堤,称为终碛 垄(堤)。山岳冰川终碛垄高度常达百米以 上,但延伸长度较短;大陆冰川终碛垄高度 较低,约数十米,但延伸长度可达数百千米。 终碛垄的横剖面不对称,即外坡陡、内坡缓; 终碛垄的高度不对称,即内低外高。
1、按形成的气候条件分: 海洋性冰川——在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冰川。 气候潮湿,降水多,雪线低,冰川活动强地 质作用明显,侵蚀力强。冰温高也称暖性冰 川。 大陆性动性弱, 地质作用较弱,堆积地形比侵蚀地形发育。 冰温较低为冷性冰川。
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 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1、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 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约束而 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50000km2 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 主要有: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2、冰川槽谷(冰川谷,U形谷)——冰川侵蚀形成 的谷底。冰川作用大部分仍袭冰覆以前的河流切割 的V形谷地,但与河谷却显然不同,冰川谷平直,宽 阔,谷地平缓,两坡陡立,横剖面呈U型或槽型,故 冰川谷又称U形谷和槽谷。 3、羊背石是基岩受到冰川侵蚀形成的孤立石质鼓包 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羊 背石。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对 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作流线形, 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则 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不平 作锯齿状的陡坡。 2、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垄、鼓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冰川地貌典型例题一:读美国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250mm,南部不足200mm。
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
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
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
今天,当年曾经反对这一工程计划的很多人,也为这一工程而自豪了。
材料二: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岩石会你从心底感到震撼---你会真正认识到自然的鬼斧神工。
光滑花岗岩最完美的部分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的地方,有的方圆达数公里,光滑的花岗岩其保存最完好的部分光彩照人,像平静的水面和玻璃一样反射着阳光,犹如“浮雕”一般叹为观止。
(1)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由第四纪冰期的冰川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浮雕”等冰川地貌引人入胜。
试叙述花岗岩“浮雕”地貌的形成过程。
(2)简述加利福尼亚一带是震级高、破坏性强的大地震“潜伏”地区的原因。
(3)美国有庞大的综合运输系统,其中铁路仍占有重要地位。
但相比南北向铁路,美国东西向的铁路修路成本很高。
试分析其原因。
(4)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
参考答案:(1)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花岗岩,地壳隆起,形成山地,外力作用剥蚀表层上覆岩层,使花岗岩岩体出露,第四纪冰期表层花岗岩受冰川刨蚀(侵蚀)作用而支离破碎,成为“浮雕”(2)加州位于美国西部,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板块的交界处,(该地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发地震);该地地壳运动活跃,有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断层;(3)东西向距离长,有多种气候条件,尤其是北部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东西向要经过几座大的山脉和大河,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需要修建桥梁、隧道,建造的工程量大、难度大。
(4)实施“北水南调”后,改变了南加州缺水的自然条件,使得加州三大产业全面发展;加州成为美国灌溉面积第一、粮食产量最高的大州;使得加州的人口迅速增加,成为美国新兴的工业地区,促使美国的工业从(“冷冻”)的东北分散到(“阳光”)的西部。
典型例题二: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近年来智利与我国交往密切。
该国地理位置偏远,有“天涯之国”之称。
该国是世界重要的纸浆出口国,“林浆纸一体化”生产模式已经发展成熟,它是将制浆、造纸、造林、营林、采伐与销售结合起来的产业链。
其90%的人工林种植在荒芜和土地易流失地区。
造纸工业电能需求量大,而该国能源供应紧张。
下图为智利示意图。
(1)智利人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原因。
(2)据图说出冰川对科尔科瓦多湾地区地貌形成的作用。
(3)若智利进一步扩大造纸工业的生产规模,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交往不便。
(2)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了峡湾型海岸;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下,河谷平行状分布(3)赞成。
理由:主要位于南温带,有森林生长的良好条件,造纸原料丰富;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水土不赞成。
理由:森林生长时间长,短期效益不显著;能源不足;造纸工业易造成环境污染;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大陆南端。
地面广布第四纪(下限年代距今258万年)冰川地貌和现代风蚀、风积地貌。
气候凉冷、干燥,多焚风性强风,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并呈自西向东递减趋势,但大陆性特征不很强烈。
水文状况独特,虽然荒漠广布,但内流区域狭小。
整个南美洲湖泊贫乏,但巴塔哥尼亚地区安第斯山脉东麓东侧,冰蚀湖、冰碛湖广布,大大小小共有300多个,构成南美唯一的重要湖群。
如图为巴塔哥尼亚高原等高线地形图。
(1)说明影响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特征的成因。
(2)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内流区域狭小的原因。
(3)说出巴塔哥尼亚高原冰川地貌和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形成条件。
参考答案:(1)纬度较高,东部沿海有寒流流经,气温较低;该地区的降水主要由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带来;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一侧;西风越过高大的安第斯山,下沉形成焚风;南美大陆南端大陆面积狭窄。
(2)南美大陆南端大陆面积狭窄;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缺少封闭程度较高的盆地。
(3)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第四纪冰川面积广布,冰川作用强烈;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强劲,风力作用强。
典型例题四: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试分析原因。
(2)图示区域冰川地貌广布,试举例说明。
(3)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巴黎的气候特征(从冬夏气温,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4)图中R河的汛期主要出现在_______季。
(5)图中P河流域的著名工业区鲁尔区已经成为了“夕阳工业区”,请你从其衰落的原因入手分析其“重振雄风”的措施。
参考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全年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2)波德平原波状起伏,湖泊众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多峡湾;阿尔卑斯山脉陡峭、多角峰。
(3)巴黎: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降水季节变化小(分配均匀)。
原因:全年盛行西风影响,受海洋性影响显著。
(4)冬(5)发展第三产业,引进新兴工业;美化环境;完善交通;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
典型例题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拉布拉多半岛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除夏季短暂温凉外,地表均为冰雪覆盖,多冰川湖,沿海多峡湾。
该半岛面积140万平方千米,居民3.4万,多从事渔业、狩猎和毛皮加工业。
(1)判断拉布拉多半岛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据图简述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3)试评价拉布拉多半岛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
参考答案:(1)高原地形。
理由:半岛上河流水系放射状,由中间向四周流,说明该半岛中间高,四周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大于200米,且中部等高线稀疏,边缘比较密集,因此为高原地形。
(2)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3)优势条件:降水较丰富,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该半岛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小;寒冷期较长,冰雪融雪量较小,且河流结冰期长,影响发电量。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塔哥尼亚位于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北起南纬38度,南至与南极大陆相望的合恩角。
巴塔哥尼亚高原第四纪(下限年代距今258万年)冰川地貌和现代风蚀、风积地貌广布,气候凉冷、干燥,且多焚风性强风,年降水量不足300 mm。
巴塔哥尼亚水文状况独特,虽然荒漠广布但内流区域狭小。
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等高线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图。
(1)分析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2)简析图示区域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极大的原因。
(3)简述巴塔哥尼亚高原冰川地貌和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形成条件。
参考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纬度高,冰川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2)东部: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温带荒漠景观。
西部:位于西风迎带风坡,温和湿润,所以形成了森林景观。
(3)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第四纪时冰川面积广,冰川作用强烈;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处西风带,多焚风性强风,风力作用强。
典型例题七: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
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
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乙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
(2)指出第四纪以来乙半岛最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并说明这种作用产生的特殊地貌或地理事物。
参考答案:(1)中部高四周低;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或呈放射状)。
(2)冰川侵蚀作用;①(东北)海岸曲折,多峡湾;②湖泊广布,湖泊多位于河流上游,冰蚀形成高原湖泊群。
典型例题八: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半岛。
M山脉形成于1亿多年前,纵贯整个甲半岛,由于长期(直至180万年前)受冰川侵蚀,发育有大量陡峭山峰,且西北侧沿海地区形成峡湾地貌。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
(3)分析M山脉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的主要自然原因。
(4)从气候和地形角度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参考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 暖湿气流影响,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3)东南坡坡度较西北坡缓,土层较深厚;东南坡为阳坡,光照较充足。
(4) ①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②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典型例题九: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 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
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
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
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示意图(1)据材料分析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
(6分)(2)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8分)(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8分)参考答案:(1)纬度高,热量不足;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多山地,平原狭小,不便耕作。
(6分)(2)河流的流向与木材的运输方向一致;河网密度大;河道平直,流速快,流程短;河流水量较为充足,利于浮运。
(8分)(3)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4分)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中上游。
(4分,答对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