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合集下载

淡水鲈鱼的养殖方法

淡水鲈鱼的养殖方法

淡水鲈鱼的养殖方法淡水鲈鱼(学名:Lateolabrax maculatus)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淡水鲈鱼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一、鱼苗选育想要养殖优质的淡水鲈鱼,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鱼苗。

一般来说,优质的鱼苗具有体型健壮、活动力强、体色鲜艳等特点。

选苗时可以选择体长在2~3厘米左右的鱼苗,并且要注意水质透明,无明显污染。

二、水质管理水质是淡水鲈鱼养殖的重要指标之一、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对于鱼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意水质的温度,一般来说,淡水鲈鱼适宜的温度为20~30℃。

同时要注意水质的氧气含量,维持适宜的氧气含量有助于鱼的正常生长和呼吸。

此外,水质的酸碱度也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来说,淡水鲈鱼适宜的酸碱度为pH值在6.5~7.5之间。

三、饲料管理淡水鲈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鱼类,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一般来说,淡水鲈鱼的饲料可以选择鱼粉、虾粉、黄麦粉等作为主要成分。

同时要注意饲喂的定时定量,不可过度喂养,以免浪费饲料和污染水质。

四、疾病防治淡水鲈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因此需要注意疾病的防治。

常见的淡水鲈鱼疾病有鳃脓病、白点病、细菌性病等。

预防疾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等。

一旦发现鱼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人工治疗,可以选择使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

以上是淡水鲈鱼的养殖方法的一些基本介绍,淡水鲈鱼的养殖需要综合考虑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多个因素,只有全面而科学地进行养殖管理,才能保证淡水鲈鱼的良好生长和养殖效益。

加州鲈水花育苗过程

加州鲈水花育苗过程
加州鲈水花育苗过程
作者:一气贯长空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属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是目前淡水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加州鲈的养殖过程包括前期的苗种繁殖孵化、后期的育苗及成鱼养殖。
加州鲈育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养殖户都会采用水花苗育苗,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加州鲈鱼水花苗育苗的过程。
1、冬棚育苗重点要解决பைடு நூலகம்是水质问题,由于棚里面空气不流通,阳光强度弱,所以水质容易恶化。
以上就是加州鲈鱼水花苗育苗的过程,一般而言,从刚下塘的水花(全长约0.5cm/尾)算起,培养成10朝鱼苗(全长约9cm/尾)的这个阶段称之为加州鲈水花培育阶段。
想要养殖加州鲈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好鲈鱼水花苗育苗技术。
2、培育水蛛。水蛛:主要是枝角类与轮虫,水蛛一般有三类,白色、红色与黑色,其中红色最佳,黑色最次。
加州鲈、泥鳅、生鱼等鱼类在“开花”后2-3天(冬季一般延长2-3天)开始在池塘里捕食枝角类、轮虫等天然饵料为食,但鱼塘投放过多“水花”则天然饵料远远不足,为避免因饵料不足而引起残食或饿死现象,养户需要培育足够水蛛供鱼苗捕食。
3、训食管理。训食期是鱼苗培育最关键的时期,极大的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当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准训食的时机,早了鱼苗不会来食台抢食,迟了会出现大小残食现象。同时要准备充足的浮游动物,其它鱼浆、红虫等都没有足够的诱食性,只能引诱到一部分鱼苗到食台抢食,成活率会大为降低。
4、应激管理。应激管理贯穿于加州鲈育苗的全过程,从加州鲈水花下塘开始,要注意减少各种应激源的出现,同时提高鱼苗的抗应激能力。首先,水花放入池塘前,要平衡运输苗袋内外的水温,且一般选择上午池塘pH值较低时放苗;其次,水花下塘后的10天内,坚持使用抗应激产品液肽美,提高鱼苗活力。除此之外,暴雨、寒潮等等恶劣天气来临前要开启增氧机,泼洒抗应激产品,提高鱼苗的抗应激能力。

国外引进的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外引进的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外引进的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可驯化吃食配合饲料)1、匙吻鲟:生活习性:纯淡水性鱼类,常年生活在内陆之江河湖库及池塘中,无需象中华鲟一样海淡洄游。

适温特性:广温性鱼类,适温范围广,为0~37℃,能在结冰的水下生活,在32℃水温也能生存,生活在水上层,pH适宜范围为6.5~8,对水体溶氧要求较高,在5~7毫克/升以上。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性情温顺,食物链短,是所有鲟鱼中唯一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鲟科鱼类,饵料来源广泛,易养易捕,能在北方地区自然越冬。

自然状态下当年鱼体重可达到1.5斤以上,翌年可超过4斤,第三年底可超过6斤。

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的鲟苗养到年底,一般体长可达55厘米~65厘米、体重2~3斤。

寿命在30年以上,个体大,已发现最大的达130斤。

性成熟期在8年以上。

经济价值:肉多刺少,质细味鲜,售价很高,吻部富含胶原蛋白,营养丰富,是宴席佳肴。

鱼仔可制做鱼仔酱,是名贵滋补品,鱼皮可加工成高级皮革制品。

幼鱼吻似鸭嘴,鳃如“象耳”,全身晶润,泳态特异,为名贵观赏鱼之一。

摄食商品配合颗粒饲料时,腹部向上,动作独特,逗人喜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一种高档观赏鱼类。

营养价值:含肉率62.72%,蛋白质含量15.55%,脂肪11.06%,灰分为1.28%,水分为72.08%,无氮浸出物为0.43%,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5.04%,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5.37%,而且脂肪中含12.5%的 DHA(脑黄金)和EPA(不饱和脂肪酸),对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商,预防老年痴呆症和心肌病有良好的功效;软骨和骨髓中含有抗癌因子,可直接食用,是高级营养保健佳品。

鱼鳔和脊索可制成鱼胶,脊索含有抗癌因子KH2,是鲨鱼的4至5倍,因此极具药物开发前景。

食物特性:食性与花鲢相似,是一种滤食性鱼类,主食浮游动物,枝角类,特别是水蚤是匙吻鲟最喜爱的食物,摇蚊幼虫等小型水生昆虫也偶尔摄食,全长在12厘米以下的鱼,逐个吞食浮游动物,也吞食小鱼、小虾,全长超过12厘米以后,其摄食器官发育完善,转营滤食方式,能捕捉游泳很快的桡足类。

淡水养殖鱼类

淡水养殖鱼类

淡水养殖鱼类简介淡水养殖鱼类是指在淡水环境中进行养殖的各种鱼类。

这种养殖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常见,不仅能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还可以起到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淡水养殖鱼类的一些常见品种、养殖技术以及相关市场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常见品种在淡水养殖鱼类中,有许多常见的品种适合养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1.鲤鱼:鲤鱼是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

鲤鱼体型较大,适应性强,对饲料要求不高,容易繁殖。

其肉味鲜美,供应量大,是市场上的主要品种之一。

2.鲈鱼:鲈鱼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淡水鱼类。

它们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水质清洁、充氧充足的环境。

鲈鱼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广受市场欢迎。

3.黄鳝:黄鳝是一种特殊的淡水养殖鱼类,它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高。

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4.青蟹:青蟹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蟹类,也可以进行养殖。

它们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上述品种只是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一小部分,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更多新的品种正在不断被引进和繁育。

养殖技术淡水养殖鱼类的养殖技术通常包括选种、孵化、育苗、养殖和管理等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技术:选种选种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后期养殖的效益和品质。

在选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力强、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的种鱼。

孵化孵化是将种鱼的卵通过人工方法孵化成苗鱼的过程。

孵化前需要准备好孵化场地和生物孵化设备,控制好水温、水质等条件,通过人工操作使鱼卵孵化出仔鱼。

育苗育苗是孵化后的仔鱼放入合适的鱼塘或池塘进行饲养和培育的过程。

在育苗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饲料的种类和喂养的频率,同时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和通风。

养殖养殖是指将育苗后的鱼放入养殖池或水体中进行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控制饲料的供给量和质量,同时注意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

管理管理是指对养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淡水养殖高档鱼――梭鲈

淡水养殖高档鱼――梭鲈

淡水养殖高档鱼――梭鲈梭鲈鱼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原分布于欧洲的咸海、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的河流、湖泊,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

梭鲈抗病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超过20.53%,比鳜鱼还高,5种致鲜氨基酸含量也高于虹鳟鱼,食用效果明显好于鳜鱼,有“淡水鱼王”之称。

一、形态特征。

梭鲈体肥肉厚,体呈梭形,头小,吻尖,口前位,口间距不大,上下颌有颚齿和犬齿,鳃部生有锐利的小剌。

背鳍较长,分为前后两部分,尾鳍为分叉的正形尾。

腹鳍在胸部稍后于胸鳍。

梭鲈的身体浅黄色,腹部呈淡黄色、黄白色或淡青色色调,身体的两侧有大致纵行的黑色不规则色素斑8-12条。

二、生活习性。

梭鲈喜生活在水质清新和水体透明度、溶氧量高,并具有微流水的环境中。

要求水体pH值在7.4-8.2之间。

梭鲈为冷水性鱼类,其适温范围为0-33℃,最佳生长温度为12-18℃。

梭鲈属中下层鱼类,多在较深的水层平稳地活动,稍有惊扰即迅速潜入水底。

此外,梭鲈还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惯,一般傍晚后出来觅食。

梭鲈为肉食性的凶猛鱼类,在自然水域中多以小杂鱼、虾为食,其摄食的种类与其生活的环境和饵料鱼的体形及规格有关。

梭鲈鱼苗的开口饵料是轮虫、无节幼虫等,随着生长而转向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如大型蚤类、水蚯蚓等,当长到2.5厘米以上时便可捕食小虾、小鱼苗,处于饥饿状态的梭鲈苗可吞食其自身体长2/3的鱼苗。

在饵料不足时还吞食其同类弱小鱼类。

三、年龄和生长。

梭鲈的生长与水温等生活环境有关。

水质清新、饵料充足适口,梭鲈生长快。

在人工养殖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梭鲈鱼种苗当年可长到700-1000克上市商品规格。

四、繁殖习性。

梭鲈的性成熟年龄在原产地雌性为3-5龄,雄性为2-4龄。

在广东1龄即成熟。

繁殖水温下限为7℃,上限为20℃,最适水温12-18℃。

梭鲈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自然水域中,在繁殖季节雄亲鱼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用鳍和身体将植物根须、沙砾等筑成相当于体长2倍的产卵巢,然后将成熟的雌鱼赶进鱼巢进行繁殖。

翘嘴红鲌是我国的优良水产品之一

翘嘴红鲌是我国的优良水产品之一

B05DB3205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DB3205/T 105 -2005无公害农产品河蟹池塘养殖套养翘嘴红鲌技术规程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河蟹、翘嘴红鲌是我国的优良水产品之一,在我市有着较长的生产、捕捞历史,翘嘴红鲌属水中上层肉食性鱼类,套养在河蟹池塘可有效地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养殖效益。

两种水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都属名贵水产品。

为提高食用安全质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编写结构、内容和格式等方面均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晓东、顾建华、黄立民。

无公害农产品河蟹池塘养殖套养翘嘴红鲌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河蟹池塘养殖套养翘嘴红鲌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和捕捞。

本标准适用于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鲌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T 5065-2001 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NY 5071-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 环境条件3.1 产地条件执行GB/T 18407.4-2001的规定。

3.2 池塘条件3.2.1 面积3000m2~15000m2。

3.2.2 形状东西向,长方形。

3.2.3 坡比1∶2~1∶3。

加州鲈鱼养殖技术-最新文档

加州鲈鱼养殖技术-最新文档

加州鲈鱼养殖技术加州鲈鱼是广温肉食性淡水名贵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易起捕、肉味鲜美等优点,既可单养,又可与其他家鱼混养。

加州鲈鱼喜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且混浊度低的缓流静水中,是发展池塘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同时该鱼较贪食,易上钩,又是发展休闲渔业的好品种。

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每个养殖池面积0.3~0.6hm2,水深2m 左右,水源充足,设进排水口。

水质清新无污染,放养前用1 125kg/hm2生石灰消毒。

2鱼种放养首先清整池塘,清除小野杂鱼,运用80∶20模式,加州鲈鱼80%,四大家鱼20%。

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等有关药物,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

石灰用量1 125~1 500kg/hm2,清塘后施有机肥2 250~3 000kg/hm2作基肥,以大量繁殖天然饵料提供给鱼种摄食生长。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在4月中旬或5月上旬,规格宜大且要求大小一致,选择体表无掉鳞、无外伤、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的健康鱼种,一次性放足。

鱼种投放池塘前用水浸洗1~2min,或用0.2~0.3mg/kg敌百虫浸洗3~4min,去除鱼体表及鱼鳃内的寄生虫(要小心鲈鱼对敌百虫有敏感反应)。

它适温范围在1~36℃,摄食温度10℃以上,最适温度20~30℃;水中溶解氧要求1.5mg/L以上。

当水温达18℃以上可放养,其密度视池塘水质条件、饲料、技术管理水平及计划产量而定。

如果动物性饲料充足、新鲜,水质良好,放养量可适当多些,但一般以1.50~2.55万尾/hm2为宜,同时还可搭养极少量杂交条纹鲈,以利稳定和改善水质。

3饲养技术根据加州鲈鱼性贪食、摄食量大、生长快等特点,凡是河蚌、螺肉、泥鳅、蚯蚓、小杂鱼以及新鲜的禽畜等动物内脏等均是良好的动物性饵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但要求蛋白质含量占35%以上。

饲养初期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

随着鱼体的不断增长,食量也增大,可逐渐转投新鲜的动物性饵料;也可以投喂鲤鱼饲料,若投小杂鱼虾时,最好将其搅拌成鱼浆并混合适量的花生麸、玉米粉等;也可以按鱼粉60%、4号粉及酵母粉40%比例配制成混合饲料或人工饲料分别投喂。

鳜鱼的食性特征、生长速度与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鳜鱼的食性特征、生长速度与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鳜鱼的食性特征、生长速度与养殖管理技术要点鳜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是一种比较名贵的淡水鱼类。

本文介绍一下鳜鱼的食性特征、生长速度与养殖管理技术要点,供参考。

1、鳜鱼生活习性底层鱼类,生活在静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尤以水草丰盛的浅水湖泊为多。

池塘养殖中,鳜鱼常卧于水底,隐藏于较浅的穴中。

鳜鱼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C,在水温7°C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

2、鳜鱼的食性特征肉食性凶猛鱼类,孵出后开食就以其他鱼类的鱼苗为食,喜食活饵料,饥饿时自相残食,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70~80%其他养殖鱼类的鱼苗。

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种类多样且丰盛时,常选择体型细长、个体较小的鱼类为食。

成鳜易吞食的最大饵料鱼的长度为本身长度的60%,但以26~36%者适口性较好。

3、鳜鱼生长速度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适口、充足,生长较快。

网箱中饲养的1冬龄鳜鱼,平均体长为31.68公分,相当于天然水体中3冬龄鳜鱼的体长。

鳜鱼冬季并不完全停食,仍持续生长,但摄食强度和生长速度减缓。

4、饵料鱼投喂在养殖期间可根据水温变化采取间隔投喂饵料鱼的办法,前期及后期7~10天投饵1次,中期(7、8、9月高温阶段)每5~7天投饵1次。

饵料鱼投喂需适量,密度过稀,鳜鱼为追逐饵料鱼会消耗过多的体能,不利生长。

过密,会增加总耗氧量,将引起鳜鱼缺氧浮头,不利鳜鱼生长。

饵料鱼投喂量:每次投饵量为鳜鱼总量的8~10%,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之比为1:5~10。

饵料鱼投入鳜鱼池后仍有一段生长时间,可酌情投喂少量精料。

5、适时开启增氧机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增氧机开机时间和次数,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及时开机增氧,也可在伏夏时节每天子夜开机两小时最为安全。

加强值班、巡塘,发现鳜鱼有吐出饵料鱼现象,则应立即开机增氧和加注新水。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中华鲟鱼是我国珍贵的淡水鱼类资源之一,因其稀有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

为了保卫和繁育中华鲟鱼,人们通过不息探究和实践,总结出一系列适合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技术方法。

起首,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特殊重要。

中华鲟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选择水质澄莹、无污染的水域作为养殖场地。

同时,要充分深思水源丰富、水流适合的特点,以保证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控制养殖水温是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关键。

中华鲟鱼对水温的要求较为严厉,适合的水温范围为18℃-22℃。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依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实行相应的降温或加温措施,保持水温在适合范围内。

第三,合理投喂是中华鲟鱼养殖的重要环节。

中华鲟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虫等为食。

养殖者可以依据鱼的进步阶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投喂,并注意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投喂时间,以满足中华鲟鱼的营养需求。

此外,合理管理水质也对中华鲟鱼养殖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准时调整和改善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定期更换部分养殖水,保持水体清洁和新颖,有助于中华鲟鱼的健康进步。

最后,准时防治疾病也是中华鲟鱼养殖的重要工作。

养殖者应定期观察鱼群的进步状况和行为习性,一旦发现异常,要准时实行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缩减病菌的滋生和传播,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养殖者的阅历和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控制水温、合理投喂、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中华鲟鱼的养殖效益,增进其数量的增加和保卫。

同时,这些技术方法的不息完善和创新,也将为中华鲟鱼的淡水养殖事业提供更多的进步机遇。

黑云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云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云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黑云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黑云鱼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对黑云鱼的特征和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其适宜生长环境和水质要求。

其次,详细介绍了黑云鱼的养殖模式,包括池塘养殖和笼网养殖两种方式。

文章还提及了黑云鱼养殖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科学投喂、及时清理鱼池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黑云鱼养殖的基本知识和养殖技术,为黑云鱼养殖提供参考指导。

正文:一、黑云鱼的特征与生物学习性黑云鱼,又称黑鲩、黑头鱼,属于淡水鱼类,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养殖鱼种。

该鱼体呈椭圆形,背部暗灰色或黑色,腹部为白色或银白色。

黑云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

黑云鱼适宜生长环境为水温在18-30摄氏度之间的淡水环境,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并要求流动的水质。

因此,在黑云鱼的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水质的保持和定期检测。

二、黑云鱼养殖模式1. 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一种传统的黑云鱼养殖方式。

首先,需要选择一块水质良好、充分晒照的土地建设养殖池塘。

然后,根据池塘尺寸和黑云鱼存栏量,合理配置鱼塘的布置和底质。

在黑云鱼的池塘养殖中,需定期测量温度、PH值和氨氮等水质指标,以确保鱼群的健康成长。

2. 笼网养殖:笼网养殖是一种现代化的黑云鱼养殖方式。

该养殖模式不受地域限制,适用于河湖、水库、水族箱等不同养殖环境。

首先,选择合适的笼网和养殖地点,并严格控制鱼群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其次,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检查笼网的结构稳固性和有效性,及时清理笼网周围的杂物。

三、黑云鱼养殖的注意事项1. 科学投喂:黑云鱼是肉食性鱼类,养殖过程中需合理配置饲料,包括虫、蚯蚓、小鱼等活饵。

同时,还可以添加适量的鱼糜、豆饼等植物性饲料,以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定期测定鱼群的生长情况,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保持鱼群的健康生长。

2. 及时清理鱼池:在黑云鱼的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理鱼池,及时清除饵料残渣、粪便和死鱼等杂物,以防止水质恶化和病菌滋生。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1、翘嘴红鲌: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

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

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

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

经重新驯化,可重新吃活鱼。

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差别。

经济价值: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鱼中上品。

世界十大淡水鱼

世界十大淡水鱼

世界十大淡水鱼第十:黑鱼黑鱼也叫做财鱼,或者也叫它蛇鱼,因为它身上的花纹很像蟒蛇纹,这种鱼是以凶猛著称的鱼是水中霸王。

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如果我们养殖鱼虾的池塘里面出现了黑鱼,最好给它抓出来,否则它会嚯嚯掉里面的鱼虾,或者是鱼卵。

财鱼生长速度极快,人工喂养的情况下一年就能长几斤重,而且它个体比较大,肉多刺少,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

另外传说吃财鱼能对人体用帮助,特别是传说生病做手术的人吃财鱼非常合适,再加上它又是做酸菜鱼的绝佳材料,但是现在家养的财鱼味道一般,因此我给它排第十。

不过,野生的财鱼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家养的好吃太多太多了,如果是野生的财鱼,排最起码在前三,可惜现在基本见不到野生的财鱼啦。

第九:鳑鲏鱼鳑鲏鱼好吃?鳑鲏鱼也能进排行榜?没错,鳑鲏鱼的确好吃,特别是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绝配。

鳑鲏鱼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种不好吃,不会去吃的一种鱼,因为人们感觉这种鱼个头太小,身上全是刺,而且吃起来还有点苦味。

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因为其根本就不会吃这种鱼,鳑鲏鱼只要有耐心把它的内脏给扣出来,然后用油炸香,再加入大蒜米、生姜沫、碎干辣椒,花椒等调料一炒,起锅时加入椒盐,葱花,这样就特别好吃。

鳑鲏鱼其实比很多鱼类都好吃,吃这种鱼的话,我一口气能吃两大碗米饭,特别香脆,想想就流口水。

第八:鲩鱼鲩鱼,其实就是草鱼,正宗的鲩鱼吃的食物是很特别的,卖价非常贵,一般人根本买不到的,我们平常买的鲩鱼根本不正宗。

皖鱼是典型的食草鱼类,常常生活在江河湖泊里,比一般的鱼个头要大,最大的能长到好几十斤。

皖鱼刺比较多,但是它的肉非常嫩,而且正宗皖鱼的肉是很Q弹,脆脆的。

很多人用皖鱼来红烧或者烧烤,这是典型的浪费食材,皖鱼最正确最好吃的做法就是吃鱼片,烫着吃,也可以做生鱼片,还有就是用蒸或者做汤吃都是相当不错的吃法。

现在由于长江流域禁渔十年,皖鱼卖价更贵了。

第七:刀鳅刀鳅,这也是一种非常不起眼,但是味道非常鲜美的鱼类,不过我们小时候由于鱼类资源丰富,这种个头小的鱼我们都不吃它,基本用来喂鸡喂鸭子。

速生优质大型鲶鱼――纯种南方大口鲶

速生优质大型鲶鱼――纯种南方大口鲶

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6
发展前景与展望
南方大口鲶作为速生优质的大型鲶鱼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因此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南方大口鲶的市场需求量也在稳步上升。
预测未来几年南方大口鲶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尤其在高端餐饮和家庭消费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稳定。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
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体清新,同时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
换水
根据季节变化和鱼类生长需求,适时调整水温,保证鱼类正常生长。
水温调控
04
疾病防治
常见疾病及症状
细菌性肠炎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
细菌性肠炎
市场趋势与需求预测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南方大口鲶的养殖技术不断创新,如高效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等,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南方大口鲶的养殖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南方大口鲶产业的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提高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01
02
03
下一步发展规划与建议
感谢观看
THANKS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水质,投喂新鲜饲料。发病时可用氟哌酸、诺氟沙星等药物拌料投喂。
烂鳃病
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发病时可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寄生虫病
用晶体敌百虫、硫酸铜与高锰酸钾混合泼洒,可有效治疗。
防治方法及用药
1
疾病预防措施
2
3
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清新,减少病原体滋生。

名贵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名贵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可驯化吃食配合饲料)1、细鳞斜颌鲴:生长特性:野生中小型鱼类,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生长速度极快,自然水体中,当年孵化鱼苗到年底可达到2~3两,第二年一般可达到1~1.2斤左右。

天然水体中最大个体可达60厘米。

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

一年四季均能生长,是既适低温又耐高温的鱼类,是各种鱼类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这是黄板刁特殊的生理特征和移植与养殖的最大优势。

水温15~35℃是最佳生长期,最适生长水温22~24℃,耐氧能力近似白鲢。

食物食性:刮食性鱼类,用上下颌的锋利角质边缘刮食底泥和着生藻类,苗期以浮游生物为食;食性有明显的更替过程,随着鱼体长度的增长,腐屑和底泥在肠管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成鱼可占食物总量90%以上。

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在0~38℃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配合饲料。

食物食性:刮食性鱼类,用上下颌的锋利角质边缘刮食底泥和着生藻类,苗期以浮游生物为食;食性有明显的更替过程,随着鱼体长度的增长,腐屑和底泥在肠管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成鱼可占食物总量90%以上。

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在0~38℃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配合饲料。

养殖特性:生活于水体中下层,群栖性。

生长快、食性广、饲料来源广、抗病能强和容易捕捞的特点,可在水库、湖泊、池塘养殖。

也适合在堰塘和精养渔池等小水面养殖。

鱼种投放的规格越大,鱼生长速度越快。

精养池塘在放足“四大家鱼”后,每1亩放养300~400尾左右的黄板刁冬片鱼种,在不增加其他饲料的情况下,年底出塘时可长到8两~1斤。

而在瘦水山塘中,每1亩只能放养150~200尾左右。

食性强,摄食范围广,生长速度比其他鲴类鱼类快。

鳗鱼土池高效养殖技术

鳗鱼土池高效养殖技术

鳗鱼土池高效养殖技术想要更多的利用养殖鳗鱼,必需仔细学习和了解养殖鳗鱼的相关学问,在我们养殖鳗鱼的过程中碰到问题才不会手忙脚乱,各种问题都可以合理解决,才干够有效的提升鳗鱼养殖产量,从而最大化鳗鱼养殖收益。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高贵鱼类。

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养分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

鳗鱼生长快速,适应本事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

近年来,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举行鳗鱼养殖,均得到高产高效。

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普通每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

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一、池塘挑选与消毒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沛,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面种植0.8米~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天~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125公斤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

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天~7天注水0.6米~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

最后施基肥,普通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公斤~400公斤,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沛的自然饵料。

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头摄食,因此投放时光普通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以适应水温,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干拆袋,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盆~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

同时,投放前还应举行鳗种消毒,每50公斤水用食盐0.75公斤~1公斤浸洗鳗种15分钟~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全都,否则因鳗鱼间的互相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

什么肉食鱼好养?

什么肉食鱼好养?

有一些肉食鱼种类较为适合饲养,并相对容易养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肉食鱼类,它们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对较容易养殖:
1. 鲈鱼(Bass):鲈鱼是一种受欢迎的肉食鱼类,它们在适当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下可以生长良好,也相对容易养护。

常见的鲈鱼品种包括大口黑鲈、条纹鲈等。

2. 鳗鱼(Eel):鳗鱼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分布,也是一种较容易养殖的肉食鱼类。

它们喜欢生活在淡水或半咸水环境中,而且具有较好的生长潜力。

3. 雅罗鱼(Tilapia):雅罗鱼是一种广泛饲养的肉食鱼类,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较低。

它们有良好的食欲和生长速度,是一种适合商业养殖的肉食鱼。

4. 鲑鱼(Salmon):鲑鱼是一种延边生活,迁徙和产卵的肉食鱼类。

它们能够在淡水和咸水环境中生存,并且对食物以及水质要求较高。

鲑鱼的养殖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和设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肉食鱼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挑战。

在养殖特定的肉食鱼之前,最好进行充分的研
究和咨询,了解该鱼类的生态习性、水质要求、饲养条件等,以确保良好的养殖成功率。

此外,确保提供适宜的水质、饲料和合适的养殖环境等因素也是成功养殖肉食鱼的关键。

淡水养殖优质新品种―白须鱼甘

淡水养殖优质新品种―白须鱼甘

淡水养殖优质新品种―白须鱼甘
白须鱼甘学名称斑鹱,又名芝麻鱼甘。

是淡水的名贵经济鱼类,我市九龙江流域的华安、南靖、平和的河段均有分布。

99省农展会上华安县选送的参展产品就是斑复。

斑复鱼体为长形,躯干部为圆柱形,前部侧扁,头略扁平,有口须4对呈白色,因而得名。

斑复鱼体型较大,在天然水域中常见的个体为4-5公斤。

它喜栖息于较深的岩石洞穴里,多在昏和夜间外出觅食,为底层肉食性鱼类。

以水生昆虫、甲壳类和小鱼小虾为主要饵料。

由于它所摄食饵料优质,使它味道颇为肥美。

其皮滑无鳞,肉质鲜嫩,味美而浓,营养丰富,向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故在港澳市场一直销路很好,售价较高。

近年来在广东每公斤的销售价格高达120多元,最低也有80多元,且市场还供不应求而经常短缺。

据报道,斑复人工养殖技术和人工繁殖技术已获得成功。

据试养经验介绍,斑复既可用池塘主养,也可和家鱼、罗非鱼成鱼或在养鳗池中混养,亦可进行网箱养殖。

若在池塘主养,春季放种而管理得好,养至年底每尾体重可达400-500克,养至翌年可达1-1.5公斤,大者达2公斤,有的亩产可达25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因此,积极开发斑复的养殖是一项大有作为的养殖业。

- 1 -。

鳗鲈养殖技术

鳗鲈养殖技术

鳗鲈养殖技术鳗鲈(英文名:European eel)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成功养殖健康的鳗鲈,合理的养殖技术是关键所在。

本文将详细介绍鳗鲈养殖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1. 原料选购鳗鲈养殖的成功离不开优质的原料选购。

选择规格较大且健壮的种苗是第一步。

在选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1 选购健康的种苗。

种苗的身体要结实,无明显的伤口、溃烂、病斑等疾病症状。

1.2 选购良好的品种。

不同品种的鳗鲈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免疫能力,选择适合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的品种,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1.3 选购符合出货标准的种苗。

种苗出货标准包括身长、体重、尾鳍形态等指标,应根据自身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种苗。

2. 养殖场环境准备鳗鲈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比较严苛,环境准备工作必须做到位。

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2.1 水质准备。

鳗鲈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水体应具备适宜的PH值、温度、溶氧量和硬度等指标。

在养殖前,应对水质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2.2 池塘准备。

选择适宜的池塘进行养殖是至关重要的。

池塘应具备较大的面积和适宜的水深,且有良好的水质流通系统。

2.3 周边环境整理。

养殖场周边的杂草、垃圾等应清理干净,以减少鳗鲈疾病的发生。

3.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确保鳗鲈养殖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有效的饲料管理技巧:3.1 饵料选择。

鳗鲈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甲壳类动物和腐肉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应选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的饵料。

3.2 定时定量投喂。

鳗鲈的投喂应根据其生长状态和水温进行调整,一般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以鳗鲈能够在15-20分钟内食用干净为准。

3.3 观察进食情况。

及时观察鳗鲈的进食情况,如发现饵料残留过多,可能是鳗鲈不适应饵料或存在消化问题,应及时调整饵料配方或投喂方式。

4. 病害防治病害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够确保鳗鲈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1、翘嘴红鲌: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

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

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

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

经重新驯化,可重新吃活鱼。

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差别。

经济价值: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鱼中上品。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2、蒙古红鲌:生活习性:中上层鱼类,生活于水流缓慢的较大河湾、湖泊。

食物习性:肉食性,野生状态下性凶猛,日间常成群奔腾跳跃围捕小鱼和虾于水草边,1.5市斤重的个体可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

生长特性:中型鱼类,生长较快,最大达6市斤,常见者为0.5~1.5市斤。

天然产量较大,口感稍逊于淡水红鲌,渔业上有一定地位。

5~7月在流水中产卵。

卵粘附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3、黑尾近红鲌:形态特征: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

眼较小,吻长大于眼径。

侧线鳞65~70。

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

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其部。

臀鳍条23~28。

生活习性:中上层鱼类,主食小鱼。

个体不大,常见者体长150~300毫米。

数最不多。

分布于长江上游。

营养价值:黑尾近红鲌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含肉率达70.74%,蛋白质15.92%,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

黑尾近红鲌与翘嘴红鲌相比,该鱼具有四个优点:1)、较强的耐低氧能力,捕捞出水后并不容易死亡,且易捕捞;2)、运输成活率高,可以采用活鱼上市,提高了销售价格;3)、该鱼既可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又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能在池塘、水库等各种水体进行主养或混养,不会危害主养的经济鱼类;4)、经济价值高,目前,该鱼市场销售价为12~15元/斤。

池塘主养亩产值可达1.2~1.5万元,亩利润可达0.5~0.7万元。

人工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面积2~5亩,水深1.5~2.0米,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光照好。

2)、池塘主养:每亩放体长5厘米以上黑尾近红鲌鱼种800~1000尾,搭配鲢鱼20尾,鲫鱼50尾,不套养草鱼、鲤鱼、鮰鱼等抢食能力强的鱼类以及鳙鱼。

3)、池塘套养:每亩放体长10厘米以上黑尾近红鲌鱼种50~100尾。

4)、饲料投喂:初期投喂含粗蛋白35%的浮性饲料,个体重达50克以上时可投喂含粗蛋白30%的浮性饲料,日投喂2~3次。

5)、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治:黑尾近红鲌较耐肥,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25~30厘米,平时定期施肥,池塘养殖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发酵的猪粪或鸡粪100~200公斤,每30天1次。

夏季水温高时也可施无机肥,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尿素2~3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每15天1次。

每月用20毫克/升生石灰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在寄生虫病高发季节,用0.5毫克/升敌百虫或0.3毫克/升菊酯类杀虫剂全池泼洒。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4、鱤鱼:生长特性: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生长快、肉质鲜美、生长十分迅速,自然状态下2龄鱼体重可达7斤,个体大,病害少,市场价格极高,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120斤。

食物食性: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

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就开始吞食其他鱼苗,也食浮游动物。

池塘精养可用人工驯化后投饲冰鲜鱼块将3cm左右的当年夏花鱼种当年养成平均1.8~3斤/尾规格的商品鱼上市。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极高。

5、鳜鱼:生活习性:鳜鱼为底层鱼类,生活在静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尤以水草丰盛的浅水湖泊为多。

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在水温7℃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

池塘养殖中,鳜鱼常卧于水底,隐藏于较浅的穴中。

因此,主养鳜鱼的池塘用地拉网捕捞时,应注意拉第一网后再隔一段时间,待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提高拉网起捕率。

翘嘴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公斤;大眼鱖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公斤。

品种区别:常见鱖鱼有2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翘嘴鱖: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440个;大眼鱖:鳃耙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

食性特征:鳜鱼是肉食性凶猛鱼类,终生以小鱼、小虾为食。

刚孵化出的鳜鱼苗即能捕食其他鱼苗,体长0.7厘米的鳜鱼能捕食体长0.35厘米的其他鱼类,体长31厘米的鳜鱼可捕食体长15厘米的鲫鱼。

鳜鱼食量较大,通常饱食时食量可达自重的10~15%。

在养殖鳜鱼过程中,投喂饵料鱼有一定的选择性,即鱼苗阶段以鳊鱼为主,鱼种阶段以鲫鱼、鲮鱼为主,成鱼阶段以易得和适口的小鱼为主,基本上用小鲫鱼、小泥鳅、鲮鱼等作为鳜鱼的饵料鱼。

生长特性:鳜鱼在江河中生长较慢,在长江流域,据测定1龄鱼平均体长17.5厘米,体重119克;2龄鱼23.6厘米,300克;3龄鱼32.8厘米,812克;4龄鱼42.5厘米,1526克。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当年鳜鱼苗在池塘或网箱中养殖可达商品规格(500克以上),相当于大水面天然生长2~3龄鳜鱼的体重。

在相同的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最快,大眼鳜次之。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极高。

6、斑鳜:生活环境: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尤喜栖息于多石砾的流水环境。

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00~300毫米,产量不高。

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

经济价值:肉质细腻、嫩滑、刺少,有“淡水石斑”之美誉,其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及韩国等地消费者的喜爱。

规格在250g/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价格在80~120元/斤左右,国内市场价格也在45元/斤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

食物食性:斑鳜主要捕捉小鱼、小虾为食。

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一龄鱼体长可达200mm,体重150~250g左右;二龄鱼体长可达250mm,体重250~500g左右;三龄鱼体长可达300mm,体重500~750g左右。

养殖单产可达400~600斤/亩。

斑鳜与翘嘴鳜相比,斑鳜有它自己的特点:成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稍慢,但味道较好;虽为凶猛鱼类,但并不局限于只吃活鱼,也能吃新鲜“死鱼”,饲料易解决;成熟个体的怀卵量较少。

人工池塘养殖:1)、养殖池条件:养殖池面积以1~2亩为宜,稻田开挖的池子最佳,池深1.0m 以上,池底平坦、不渗水,水质良好、无污染,灌排水方便。

2)、养殖池准备:放养前1个月左右,进行池子整理,检修好进排水系统,护好池埂、池坡;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池子消毒,每亩用生石灰200Kg、带水5~10cm 全池遍洒,杀灭致病菌和水蜈蚣、青蛙等天敌;放养前一周,打好“过水”后注入新水,并培肥水质,培育好适量的浮游生物,提高池塘基础产量和自身净化能力。

3)、进排水系统设置:进水口靠中上部设置,用40目的聚乙烯网袋系好进口,为了避免冲水时脱落,网袋长度不少于1.5m,这样做有几个作用:①、减少因进水带入野杂鱼;②、增加进水与空气的接触,尽可能增加溶解氧;③、降低进水时带来的声响;④、避免进水直冲,损坏堤埂。

排水口尽量设在池子靠底部,用20目的聚乙烯网片系住口子,避免排水时鱼种逃逸。

4)、驯化区域围拦:用40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把池子一角围起来作为驯化区,面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左右,高度为0.8~1.0m,底部埋入泥中20cm,每隔2.0m 用竹杆打桩支撑。

5)、鱼种放养:5月中下旬鱼种达3cm以上(最好5cm以上)即可放养,一般每亩放1000~2000尾。

放养时,先把鱼种放在网箱中,用喷雾器喷洒硫酸铜液进行消毒,主要杀灭鱼种身上的寄生虫。

然后把鱼种放入小范围的驯化区,进行吃食驯化。

6)、吃食驯化:斑鳜虽然与鳜鱼一样为肉食性鱼类,但其捕食、抢食的能力较差,只有当目标靠近它时才会去捕食,如捕食不成功,也不会像鳜鱼一样去追赶,所以驯化它吃“死鱼”这一点很关键。

这一过程在驯化区内进行。

开始时,把饲料鱼“浆”成半死,能动但不会逃跑再投喂,等到斑鳜能聚拢来自动摄食后,再把饲料鱼全部杀死投喂,直到斑鳜能习惯吃死鱼,才把驯化区的围拦设施撤除,有意识地在池边设几个点引食,到斑鳜能主动到设定的点上来觅食,整个驯化过程才算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