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设备管理体系要求-2017年08
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内容说明
一、IATF是什么组织?为协调国际汽车质量系统规范,由世界上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及协会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称为国际汽车工作组(InternationalAutomotiveTaskForce,简称IATF)。
IATF的成员由如下9家整车厂:宝马(BMWGroup),克莱斯勒(ChryslerLLC),戴姆勒(DaimlerAG),菲亚特(FiatGroupAutomobiles),福特(FordMotorCompany),通用(GeneralMotorsCorporation),标致(PSAPeugeotCitroen),雷诺(Renault)和大众(VolkswagenAG)以及5个国家的监督机构:美国国际汽车监督局(IAOB),意大利汽车制造商协会(ANFIA),法国车辆设备工业联盟(FIEV),英国汽车制造与贸易商协会(SMMT)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质量管理中心(VDA-QMC)组成。
二、IATF16949的产生背景为避免造成各供应商针对不同标准的重复认证,这就急需要求出台一套国际通用的汽车行业质量体系标准,以同时满足各大整车厂要求,ISO/TS16949:2002就此应运而生。
全称是“质量管理体系——对汽车生产和相关服务组织应用ISO9001标准的特定要求“。
三、IATF16949和ISO9001的关系1.ISO/TS16949:2009是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是在ISO9001的基础上,加进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
此规范完全和ISO9001:2008保持一致,但更着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
2.ISO/TS16949:2002由IATF在ISO/TC176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制定的。
由于ISO/TS16949:2009已包含了ISO9001:2008的所有内容,所以,获得ISO/TS16949:2009的认证,也标志着符合ISO9001:2008标准。
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SI-08:2017-10】-IATF16949条款解读
8 运行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2.3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SI-08:2017-10】组织应要求其汽车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开发、实施并改进一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QMS),最终目标是通过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使用基于风险的模型,组织应为每个供应商确定可接受的QMS开发最低水平和QMS开发目标水平。
除非顾客另行授权【如:下文的a)水平。
根据当前绩效和顾客的潜在风险,目标是将供应商车QMS标准的认证。
除非顾客另有规定,应当根据以下的顺序来达成本要求:a)经由第三方审核符合ISO 9001;b)经由第三方审核通过ISO 9001认证,除非顾客另有规定,组织的供应商应通过保持认证机构出具的第三方认证证明来证实对ISO 9001的符合性,证明上应有被承认的IAF MLA(国际认可论坛多边相互承认协议)成员的认可标志,其中,认可机构的主要范围包括ISO /IEC 17021管理体系认证;c)经由第二方审核通过ISO 9001认证,同时符合其他顾客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例如:次级供应商最低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MAQMSR]或等效要求);d)通过ISO 9001认证,同时经由第二方审核符合IATF16949;e)经由第三方审核通过IATF 16949认证(IATF 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的有效的供应商IATF 16949第三方认证)。
注:如果顾客授权,QMS开发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可以是通过第二方审核符合ISO 9001。
8 Operation8. 4 Control over externally provided processes, productsand services8. 4.2.3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SI-08:2018-10 Revised】The organization shall require their suppliers of automotiv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develop,implement,and improve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 with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eligible organizations becoming certified to this Automotive QMS Standard. Using a risk-based model, the organization shall define a minimum acceptable levelof QMS development and a target QMS development levelcertified to ISO 9001 is the initial minimum acceptable level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current performance and the potential risk to the customer, the objective is to move suppliers through the following QMS development progression:with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becoming certified to this Automotive (QMS) Standard.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by the customer, the following sequence should be applied to achieve this requirements:a)Compliance to ISO 9001 through second-party auditsb)certification to ISO 9001 through third-party audits;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by the customer,suppliers to the organization shall demonstrate conformity to ISO9001 by maintaining a third- party certification issued bya certification body bearing the accreditation mark of arecognized lAF MLA(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Forum Multilater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member andwhere the accreditation body's main scope includes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to ISO/IEC 17021;c)certification to ISO 9001 with compliance to othercustomer-defined QMS requirements(such as MinimumAutomotiv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for Sub-Tier Suppliers [MAQMSR] or equivalent)through second-party audits;d)certification to IS09001 with compliance to IATF 16949through second-party audits;e)certification to IATF 16949 through third-party audits(valid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of the supplier to IATF16949 by an lATF-recognized certification body)NOTE: The minimum acceptable level of QMS development may be compliance to ISO 9001 through second-party audits, if authorized by the customer.如果供方通过IATF认证,可免除第二方审核,但当组织有特殊要求要对供方进行审核时,供方必须无条件满足并配合审核。
8.5.1.6 生产工装及制造、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IATF16949条款解读
8 运行8.5生产服务提供8.5.1.6生产工装及制造、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组织应针对生产和服务材料和散装材料(如适用),为工具、量具的设计、制造和验证活动提供资源。
组织应建立并实施生产工装管理体系,不管归组织或顾客所有,其中包括:a)维护、维修设施与人员;b)存储与修复;c)工装准备;d)易损工具的工具更换方案;e)工具设计修改的文件,包括产品的工程变更等级;f)工具的修改和文件的修订;g)工具标识,例如:序列号或资产编号;状态,如生产、修理或废弃;所有权;以及位置。
组织应验证顾客拥有的工具、制造设备和试验/检验设备是在明显的位置永久标记的,以便能够确定工具或设备的所有权和用途。
如果任何工作被外包,组织应实施监视这些活动的系统。
8 Operation8. 5 Production and service provision8. 5.1.6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tooling andmanufacturing, test, inspection tooling andequipmentThe organization shall provide resources for tool and gauge design, fabr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activities for production and service materials and for bulk materials, as applicable.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a system for production tooling management, whether owned by the organization or the customer,including:a)maintenance and repair facilities and personnel;b)storage and recovery;c)set-up;d)tool-change programmes for perishable tools;e)tool design modification documentation,including engineering change level of the product;f)tool modification and revision to documentation;g)Tool identification, such as serial or asset number; the status, such as production, repair or disposal; ownership;and location.The organization shall verify that customer-owned tool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test/inspection equipment arepermanently marked in a visible location so that the ownership and application of each item can be determined.The organization shall implement a system to monitor these activities if any work is outsourced.(1)工装主要包括模具、刀具、治具、夹具、检具。
2017年10月IATF16949标准更新内容与2016版IATF标准对比
6
7
8
9
8.7.1.1顾客特许 无论何时,当产品或制造过程与当前批准的不 同时,组织在进一步加工之前应获得顾客的让 步或对偏离的许可。 组织应在进一步加工之前,获得顾客对不合格 品“照现状使用”和返工处置的授权。如果在 制造过程中有子部件的再使用,应在让步或偏 离许可中向顾客清楚传达该子部件的再使用。
4
如果是通过组织内部培训来取得人员能力的情况下,应保留形 成文件的信息,证实培训师的能力符合上述要求。 内部审核员能力的维持与改进应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证实: f)每年执行组织规定的最小数量的审核,并且 g)保持基于内部更改(如:过程技术、产品技术)和外部更 改(如:ISO 9001、IATF 16949、核心工具及顾客特定要求) 对相关要求的认知。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5.1.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7.5.1.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d) 一个显示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内哪些地方满足了 d) 一个显示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内哪些地方满足了顾客特定要 顾客特定要求的文件(即:矩阵)。 求的文件(比如:矩阵、表格、清单等)。 8.3.3.3特殊特性 a)将所有特殊特性记录进图纸(按要求)、风险 分析(例如FMEA)、控制计划和标准的工作/操 作说明书;特殊特性用特定的标记进行标识,并 且贯穿这些文件中的每一个; 8.4.2.1控制的类型和程度 组织应有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以识别外包过程 并选择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用于验证外部提供的 产品、过程和服务对内部(组织的)要求和外部 顾客要求的符合性。 该过程应包括根据供应商绩效和产品、材料或服 务风险评估,增加或减少控制类型和程度以及开 发活动的准则和措施。 8.3.3.4特殊特性 a)将特殊特性记录进产品和或生产文件(按要求)、风险分 析(例如PFMEA)、控制计划和标准的工作/操作说明书;特 殊特性用特定的标记进行标识,并且在特殊特性性相关的控制 文件中做出管控的要求; 8.4.2.1控制的类型和程度 组织应有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以识别外包过程并选择控制的 类型和程度,用于验证外部提供的产品、过程和服务对内部 (组织的)要求和外部顾客要求的符合性。 该过程应包括根据供应商绩效和产品、材料或服务风险评估, 增加或减少控制类型和程度以及开发活动的准则和措施。 如果特性或部件”通过”组织的的管理体系没有确认或控制的情 况下,组织应确保其在生产地点进行适当的控制。 8.4.2.3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组织应要求其汽车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开发、实施 并改进一个通过ISO 9001 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 除非顾客另行授权[如:下文的a)项],最终目 标是通过本汽车QMS 标准的认证。除非顾客另有 规定,应当根据以下顺序来达成本要求: a)经由第二方审核符合ISO 9001; b)经由第三方审核通过ISO 9001 认证;除非顾 客另有规定,组织的供应商应通过保持认证机构 出具的第三方认证证明来证实对ISO 9001 的符合 性,证明上应有被承认的IAF MLA (国际认可论 坛多边相互承认协议)成员的认可标志,其中, 认可机构的主要范围包括ISO/IEC 17021 管理体 系认证; c)经由第二方审核通过ISO 9001 认证,同时符 合其它顾客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例如:次 级供应商最低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MAQMSR] 或等效要求); d)通过ISO 9001 认证,同时经由第二方审核符 合IATF 16949; e)经由第三方审核通过IATF 16949 认证(IATF 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的有效的供应商IATF 16949 第三方认证)。 a)经由第三方审核通过ISO 9001 认证;除非顾客另有规定, 组织的供应商应通过保持认证机构出具的第三方认证证明来证 实对ISO 9001 的符合性,证明上应有被承认的IAF MLA (国 际认可论坛多边相互承认协议)成员的认可标志,其中,认可 机构的主要范围包括ISO/IEC 17021 管理体系认证; b)经由第二方审核通过ISO 9002 认证,同时符合其它顾客确 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例如:次级供应商最低汽车质量管理 体系要求[MAQMSR]或等效要求); c)通过ISO 9001 认证,同时经由第二方审核符合IATF 16949; d)经由第三方审核通过IATF 16949 认证(IATF 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的有效的供应商IATF 16949 第三方认 证)。 注:如果顾客授权,质量管理体系开发的最低可接受水平可能 满足ISO 9001第二方审核的要求。 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组织应要求其汽车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开发、实施和改进质量管 理体系(QMS),最终目标是通过本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 认证。基于风险,组织应为每个供应商定义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的最低可接受水平和开发水平的目标。除非顾客另行授权,通 过ISO 9001认证是最初的最低可接受质量管理体系开发水平。 基于当前的绩效和对顾客的潜在风险,可通过以下质量管理体 系开发步骤实现目标:
IATF16949-生产设备管理规定
4. 权责划分:
4.1各部门:
4. 1.1确保设备、设施之正常使用。
4.1.2设备、设施之日常清洁与保养。
4.1.3当请购、维修设备、设施时,会同技术部进行验收。
4.1.4因生产或业务需要,提出设备、设施之请购及维修。
5.2.2 设备及模具的编号,依据相应的手顺书进行统一编制。
⑴设备编码原则:
□ □-□ □
流水编号
设备类型
⑵流水号:同种设备总数编码,由01至99.
⑶量规仪器的编码原则按《量测仪器管理规定》规定编码。
5.2.3 各部门领用设备或模具一律在“设备台帐”内签名领用,归还时则予以注销。
5.2设备(含机器)请购、采购及验收
5.1.3厂房规画使用应能减少生产过程之材料流动与搬运,帮助同步之材料流动,使厂房可以超值使用。
5.1.4生产技术部(必要时会同使用部门)应考虑设定下列运作或制程之方法:
5.1.4.1全面工作计画
5.1.5.2适度自动化
5.1.2.3人机工程学与人体因素;
5.1.2.4操作者与生产线之平衡;
5.1.2.5储存及缓冲库存水平;
5.4.3.3预知性保养依“年度机器设备保养计画表”之要求进行。
5.5 工装的保养
分发对象
管理编号
分发对象
管理编号
分发对象
管理编号
副董事长
01
生产管理部
06
第二生产部
11
总经理
02
品质保证课
07
第三生产部
12
管理者代表
03
品质管理课
08
财务部
IATF-16949-标准---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
注:作为指南,可参见 IATF 审核员指南和ISO 19011。
8 运营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旳控制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
8.4.2.5 供给商开发
组织应为其活跃供给商拟定所需供给商开发行动旳优先级、 类型、程度和时程安排。用于拟定旳输入应涉及但不限于下列:
a)经过供给商监视辨认旳绩效问题(见); b)第二方审核发觉(见 ); c)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状态; d)风险分析。 组织应采用必要措施,以处理未决旳(不符合要求旳)绩效 问题并谋求连续改善旳机会。
a)经由第二方审核符合ISO 9001; b)经由第三方审核经过ISO 9001认证;除非顾客另有要求, 组织旳供给商应经过保持认证机构出具旳第三方认证证明来证明 对ISO 9001旳符合性,证明上应有被认可旳 IAF MLA(国际认可 论坛多边相互认可协议)组员旳认可标志,其中,认可机构旳主 要范围涉及ISO/IEC 17025管理体系认证;
8.4.3.1 外部供方旳信息-补充
组织应向其供给商传达全部合用旳法律法规要求及产品 和过程特殊特征。并要求供给商沿着供给链直至制造,落实 全部合用旳要求。
应用关注
一、主要变化
1. 标题由“采购”变为“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旳控制”,进一步 明确了控制旳对象和范围。明确了控制旳范围不但是采购产品。还增 长了外包过程和外部提供旳服务旳控制要求。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旳控制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
8.4.2.2 法律法规要求
组织应有形成文件旳过程,以确保所采购旳产品、过程和服 务符合收货国、发运国以及顾客拟定旳目旳国(如有提供)旳现 行合用旳法律法规要求。
IATF-16949变更条款18项
编号 IATF16949参照 认可解释
14
9.2.2.2
组织应根据年度方案,在每一个三年的审核周期日历年内,对所有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审 过程进行审核,使用过程方法验证是否符合本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这些审
10 修订
7.1.5.3.2 外部实验室
更改的理由: 明确要求并消除关于顾客批准返工的矛盾。
组织用于检验、测试或校准服务的外部/商业/独立实验室设施应有一个确定的范 围,包括其从事所要求的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能力,或: -该实验室应通过由ILAC MRA(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的认证 机构(签约方)或国家同等效力机构的ISO/IEC 17025认证或同等标准的实验室 (如在中国CNAS-CL01),认可(证书)范围应包括相关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 校准证书或试验报告应包含国家认可机构的标志;或 -有证据表明,该外部实验室是被客户接受的。
SI 1-9于2017年10月发布,自2017年10月起生效。 SI 10-11于2018年4月发布,2018年6月生效。 SI 8于2018年6月修订并重新发布,于2018年7月生效。 SI 10于2018年6月修订并重新发布,于2018年7月生效。 SI 12-13于2018年6月发布,2018年7月生效。 SI 14-15于2018年11月发布,2019年1月生效。 SI 16 - 18于2019年10月发布,2020年1月生效。
IATF -国际汽车工作小组 IATF 16949:2016-批准的解释
IATF 16949第一版于2016年10月出版,自2017年1月1日起生效。以下批准的解释由IATF 确定和批准。除非另有说明,批准的解释一经公布即适用。
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5 5.2 方针………………………………………………………………………………………………………25 5.2.1 建立质量方针…………………………………………………………………………………………25 5.2.2 沟通质量方针…………………………………………………………………………………………25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26 5.3.1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 补充…………………………………………………………………26 5.3.2 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限…………………………………………………………………26 6 策划…………………………………………………………………………………………………………27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27 6.1.1 和 6.1.2………………………………………………………………………………………………27 6.1.2.1 风险分析……………………………………………………………………………………………27 6.1.2.2 预防措施……………………………………………………………………………………………27 6.1.2.3 应急计划……………………………………………………………………………………………27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28 6.2.1 和 6.2.2………………………………………………………………………………………………28 6.2.2.1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补充………………………………………………………………28 6.3 更改的策划………………………………………………………………………………………………28 7 支持…………………………………………………………………………………………………………29 7.1 资源………………………………………………………………………………………………………29 7.1.1 总则……………………………………………………………………………………………………29 7.1.2 人员……………………………………………………………………………………………………29 7.1.3 基础设施………………………………………………………………………………………………29 7.1.3.1 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29 7.1.4 过程操作的环境………………………………………………………………………………………29 7.1.4.1 过程操作的环境 ----补充…………………………………………………………………………30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30 7.12.52.1能总力则--…--…在…职…培…训……………………………………?……A…I…AG……, ……? ……AN…F…I…A…,……?……FI……EV……, …?……S…M…M…T,……?……V……DA…-…2…0…1…6…-…版…权……所……有……,……翻3302 7.1.5.1.1 测量系统分析…………………………………………………印…必究………………………………30
IATF16949管理评审报告(已通过认证)
IATF16949管理评审报告(已通过认证)管理评审报告(2017.4月至2017.11月)一、评审时间:2017年12月18日下午13:30~16:30二、评审主持:运营总监评审出席:质量部,工艺工程部,制造/设备部,采购部,供应链,人事部,财务部,EHS,三、评审地点:会议室四、评审内容及要求: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上一次改进项目结果)2)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3)下列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息,包括其趋势:a)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b)质量目标(包括维护目标的绩效评审)的实现程度;c)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d)不合格及纠正措施;e)监视和测量结果;f)审核结果及内部审核方案有效性的评审。
g)外部供方的绩效。
4)过程有效性的衡量;(和以上年度绩效的比较)5)过程效率的衡量;(OEE,质量成本,一次合格率等等)目标指标的变更6)不良质量成本(内部和外部不符合成本);7)资源的充分性;8)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共识别了23个过程,这些过程均都识别了风险和机遇,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从目前来看其控制措施基本有效)9)过程评审活动的结果;10)通过风险分析(如FMEA)识别的潜在使用现场失效标识;(未发生)11)产品符合性;(检验项目,产品符合标准,RoHS,REACH)12)对现有操作更改和新设施或新产品进行的制造可行性评估和产能策划的评判;13)保修绩效;(投诉)14)顾客计分卡评审(在适用情况下);15)实际使用现场失效及其对平安或环境的影响;(客户使用现场)16)产品和过程的设想和开发期间特定阶段的丈量的确定、分析和汇总结果;五、管理评审主要内容(输入):5.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2017年4月份管理评审结果共有1项需要改善。
经验证改善措施均已执行并且有效。
5.2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从外部环境分析来看,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能否顺应其变化,不断利用持续改进达到客户要求,并满足相关方要求,同时符合自身经营发展方向,进而不被市场合作所淘汰,到达或超出相关方平安、环保要求,将成为影响公司未来系统运行的首要因素。
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范围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1. 1范围-汽车行业对ISO9001:2015的补充本汽车QMS标准规定了汽车相关产品(包括有嵌入式软件的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以及(相关时)装配、安装和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汽车QMS标准适用于制造顾客指定的生产件、服务件和/或配件的组织的现场。
应当在整个汽车供应链中实施本汽车QMS标准。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15 ,IDT)2.1规范性引用标准和参考性引用标准附录A(控制计划)为本汽车QMS标准的规范性部分。
附录B(参考书目-汽车行业补充)为参考性部分,提供了有助于理解或使用本汽车QMS标准的附加信息。
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2016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汽车行业术语和定义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第三部分术语和定义中,共提出38个术语和定义。
Product(产品):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Service Part(服务件):按照OEM规范制造的,由OEM为服务件应用而采购或放行的替换件,包括再制造件。
Aftermarket Part(售后市场零件):并非由OEM为服务件应用而采购或放行的替换零件,可能按照或未按照原始设备规范进行生产。
iatf16949 体系要求
IATF 16949体系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持续改进:组织应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通过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来降低质量风险,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过程导向:这一体系注重以过程为导向,强调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的过程控制,以实现持续改进和预防问题的目标。
3. 预防为主:IATF 16949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要求组织通过数据分析和潜在问题分析,预防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4. 以顾客为中心:这一体系要求组织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置于核心位置,所有活动都应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
5. 全员参与:IATF 16949强调全员参与的重要性,鼓励所有员工贡献他们的观点和建议,共同提升产品质量和组织效率。
以上是IATF 16949体系的一些核心要求,但实际上IATF 16949标准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制定的用于飞机设计、制造和认证的国际标准,由三个部分组成:通用要求、系统级要求和零件级要求。
通用要求主要针对飞机的设计、制造和认证过程;系统级要求主要针对飞机的发动机、液压装置以及电气系统的设计;零件级要求则主要对飞机上的各种零部件提出具体的要求。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IATF 16949体系的要求,建议查阅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相关文件,或者咨询专业机构获取帮助。
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解读★IATF 16949:2016ISO/TS16949标准制定的背景★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在国际第一版标准最初由国际汽车推动小组(标准化组织ISO/TC176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的支持下创建于业供应链中的不同评估与认证体系。
ISO/TS 16949建立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上,版和ISO 9001:2008版的升版而作了相应的更新。
组,开发了ISO/TS 169491999年,旨在协调和统一全球汽车行并于2002年和2009年随着ISO 9001:20002014年12月,IATF成立了包括IATF成员在内的工作ISO9001:2015版标准的架构和要求相一致.IATF 16949标准的消息。
的架构和要求改版的设计规范,以保持和2016年8月9日,IATF和ISO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公布了IATF决定发布独立的IATF承诺继续和ISO保持强有力的合作关系。
新版保持统一,已于2016年10月发布,替代现行的IATF 16949:2016ISO/TS 16949:2009将和ISO 9001:2015版标准.此新版标准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并减少供应链中的变异和浪费.新标准着重考虑了顾客导向性,综合了许多整车厂的顾客特殊要求,并连同ISO 9001:2015要求一起定义了对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为汽车生产件和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新标准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IATF 16949:2016与ISO/TS 16949:2009的联系与区别★IATF 16949和ISO/TS 16949标准都是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框架为基础而建立的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ISO/TS 16949:2009准是在ISO 9001:2015版标准是基于ISO 9001:2008版的要求,而IATF 16949:2016新版标的要求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关的汽车客户特殊要求。
IATF16949-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部
工序自检记录 特殊工序人员资格鉴定记录
表
生产部 生产部
第 6 页,共 7 页
保存期限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记录当年+1个日历年
技术部 质量部 生产部
6.2生产治具及检测 仪器的选用
6.2.1 技术部主导制定《PFMEA》、《作业指导书》等文件时,对制程工序 所需的生产辅助治具、测试治具提前规划和制作,具体运作依照《设备管理 程序》执行。 6.2.2 所选用量测仪器的适用性,精确度及调校状况,由质量部依《监视和 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执行。 6.2.3 生产部在生产过程、设施、设备及工装夹具规划期间,应该使用适当 的防错方法。
适用于本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修改、调整,并对计划的正常运行实施监督;负责按计划及工艺流程组织生 产;负责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确认和设备的管理;负责对特殊工序的过程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负责确保工 序处于受控状态。
3.2、采购部负责编制物料采购资料,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以及交付后有关技术方面的服务及沟通。
第 2 页,共 7 页
*** 汽车电器**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编 号:QP-8-08-2017 版本号:C
生产部
6.3生产依据
6.3.1 生产部根据营销部提供的《订货通知单》编制《生产计划》进行生 产,各生产线组长填写《生产日报表》,由文员汇总制作生产部《生产进度 跟踪表》做为开工、完工之依据(营销部根据合同要求交期、数量,考虑 运输周期后向生产部下达要货计划;a、要货数量=订单数-库存数-最低库 存-在途数;b、要货时间=交期-运输周期); 6.3.2 《生产进度跟踪表》须转送营销部作为生产管制之依据; 6.3.3 当出现电力、材料中断、设备故障、人力短缺等影响到正常生产计 划时,生产部应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营销部,进行沟通后,生产部调整生产计 划,详见《应急计划管理方法》。
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目录目录…………………………………………………………………………………………1 (1)前言—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7 (7)历史…………………………………………………………………………………………7 (7)目标…………………………………………………………………………………………7 (7)有关认证的说明……………………………………………………………………………8 (8)引言…………………………………………………………………………………………9 (9)0.1总则……………………………………………………………………………………9 (9)0.2质量管理原则…………………………………………………………………………9 (9)0.3过程方法………………………………………………………………………………10(9)0.3.1总则…………………………………………………………………………………10(9)0.3.2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10(9)0.3.3基于风险的思维……………………………………………………………………11(9)0.4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12(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 范围………………………………………………………………………………………12(9)1.1范围--汽车行业对ISO9001:2015的补充………………………………………12(9)2 引用标准……………………………………………………………………………… 12(10)2.1规范性引用标准和参考性引用标准…………………………………………… 13(10)3 术语和定义…………………………………………………………………………… 13(11)3.1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13(11)4 组织的背景环境………………………………………………………………………19(17)4.1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19(17)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9(17)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19(17)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补充…………………………………………………20(17) 4.3.2顾客特定要求…………………………………………………………………………20(17)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20(17)4.4.1 ………………………………………………………………………………………20(17)4.4.1.1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20(17) 4.4.1.2产品安全……………………………………………………………………………20(17)4.4.2…………………………………………………………………………………………21(18)5 领导作用…………………………………………………………………………………21(18)5.1领导作用与承诺………………………………………………………………………21(18)5.1.1总则…………………………………………………………………………………21(18)5.1.1.1公司责任…………………………………………………………………………22(18) 5.1.1.2过程有效性和效率…………………………………………………………………22(19) 5.1.1.3过程拥有者…………………………………………………………………………22(19)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2(19)5.2方针…………………………………………………………………………………… 22(19)5.2.1建立质量方针……………………………………………………………………… 22(19)5.2.2沟通质量方针……………………………………………………………………… 23(19)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23(19)5.3.1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补充…………………………………………………23(19) 5.3.2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限………………………………………………23(19)6策划………………………………………………………………………………………24(20)6.1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24(20)6.1.1和6.1.2……………………………………………………………………………24(20)6.1.2.1风险分析……………………………………………………………………………24(20) 6.1.2.2预防措施…………………………………………………………………………24(20) 6.1.2.3应急计划…………………………………………………………………………25(20)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25(21)6.2.1和6.2.2……………………………………………………………………………25(21)6.2.2.1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补充……………………………………………26(21)6.3更改的策划……………………………………………………………………………26(21)7 支持………………………………………………………………………………………26(22)7.1资源……………………………………………………………………………………26(22)7.1.1总则………………………………………………………………………………26(22)7.1.2人员…………………………………………………………………………………27(22)7.1.3基础设施……………………………………………………………………………27(22)7.1.3.1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27(22)7.1.4过程操作的环境……………………………………………………………………28(22)7.1.4.1过程操作的环境--补充…………………………………………………………28(23)7.1.5监视和测量资源……………………………………………………………………28(23)7.1.5.1总则………………………………………………………………………………28(23) 7.1.5.1测量系统分析…………………………………………………………………28(23)7.1.5.2测量可追溯性……………………………………………………………………29(23)7.1.5.2.1校准/验证记录…………………………………………………………………29(23)7.1.5.3实验室要求…………………………………………………………………………29(24) 7.1.5.3.1内部实验室………………………………………………………………………29(24) 7.1.5.3.2外部实验室………………………………………………………………………30(24)7.1.6组织知识……………………………………………………………………………30(25)7.2能力……………………………………………………………………………………31(25)7.2.1能力--补充…………………………………………………………………………31(25) 7.2.2能力--在职培训……………………………………………………………………31(25) 7.2.3内部审核员能力……………………………………………………………………31(25) 7.2.4第二方审核员能力…………………………………………………………………32(26)7.3意识……………………………………………………………………………………32(27) 7.3.1意识--补充…………………………………………………………………………32(27) 7.3.2员工激励和授权……………………………………………………………………33(27)7.4沟通……………………………………………………………………………………33(27)7.5形成文件的信息………………………………………………………………………33(27)7.5.1总则…………………………………………………………………………………33(27) 7.5.1.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33(27)7.5.2编制和更新…………………………………………………………………………34(28)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34(28)7.5.3.1和7.5.3.2………………………………………………………………………34(28)7.5.3.2.1记录保存………………………………………………………………………34(28)7.5.3.2.2工程规范……………………………………………………………………34(28)8 运行……………………………………………………………………………………35(29)8.1 运行策划和控制……………………………………………………………………35(29)8.1.1运行策划和控制--补充…………………………………………………………36(29) 8.1.2保密………………………………………………………………………………36(29)8.2产品和服务要求………………………………………………………………………36(29)8.2.1顾客沟通……………………………………………………………………………36(29) 8.2.1.1顾客沟通--补充…………………………………………………………………36(29)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37(29) 8.2.2.1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补充………………………………………………37(30)8.2.3产品的服务要求的评审……………………………………………………………37(30)8.2.3.1 ……………………………………………………………………………………37(30)8.2.3.1.1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补充………………………………………………37(30) 8.2.3.1.2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38(30) 8.2.3.1.3组织制造可行性………………………………………………………………38(30)8.2.3.2……………………………………………………………………………………38(30)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38(30)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38(31)8.3.1总则…………………………………………………………………………………38(31) 8.3.1.1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补充………………………………………………38(31)8.3.2设计和开发策划……………………………………………………………………39(31) 8.3.2.1设计和开发策划--补充…………………………………………………………39(31) 8.3.2.2产品设计技能……………………………………………………………………39(31) 8.3.2.3带有嵌入式软件的产品的开发…………………………………………………40(31)8.3.3设计和开发输入……………………………………………………………………40(32) 8.3.3.1产品设计输入……………………………………………………………………40(32) 8.3.3.2制造过程设计输入………………………………………………………………41(32) 8.3.3.3特殊特性…………………………………………………………………………41(33)8.3.4设计和开发控制……………………………………………………………………41(33) 8.3.4.1监视………………………………………………………………………………42(33) 8.3.4.2设计和开发确认…………………………………………………………………42(33) 8.3.4.3原型样件方案……………………………………………………………………42(33) 8.3.4.4产品批准过程……………………………………………………………………42(34)8.3.5设计和开发输出……………………………………………………………………43(34) 8.3.5.1设计和开发输出--补充…………………………………………………………43(34) 8.3.5.2制造过程设计输出………………………………………………………………43(34)8.3.6设计和开发更改……………………………………………………………………44(35) 8.3.6.1设计和开发更改--补充…………………………………………………………44(35)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44(36)8.4.1总则…………………………………………………………………………………44(36) 8.4.1.1总则--补充………………………………………………………………………45(36) 8.4.1.2供应商选择过程…………………………………………………………………45(36) 8.4.1.3顾客指定的货源(亦称“指向性购买”)……………………………………45(36)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46(37) 8.4.2.1控制的类型和程度--补充………………………………………………………46(37) 8.4.2.2法律法规要求……………………………………………………………………46(37) 8.4.2.3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46(37) 8.4.2.3.1汽车产品相关软件或带有嵌入式软件的汽车产品…………………………47(37) 8.4.2.4供应商监视………………………………………………………………………47(38) 8.4.2.4.1第二方审核……………………………………………………………………47(38) 8.4.2.5供应商开发………………………………………………………………………48(38)8.4.3外部供方的信息……………………………………………………………………48(39) 8.4.3.1外部供方的信息--补充…………………………………………………………49(39)8.5 生产和服务提供………………………………………………………………………49(39)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49(39) 8.5.1.1控制计划…………………………………………………………………………49(40)8.5.1.2标准化作业--操作指导书和目视标准…………………………………………50(40) 8.5.1.3作业准备的验证…………………………………………………………………50(40) 8.5.1.4停工后的验证……………………………………………………………………51(40) 8.5.1.5全面生产维护……………………………………………………………………51(41) 8.5.1.6生产工装及制造、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51(41) 8.5.1.7生产排程…………………………………………………………………………52(42)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52(42) 8.5.2.1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52(42)8.5.3 属于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52(42)8.5.4 防护…………………………………………………………………………………53(43) 8.5.4.1防护--补充………………………………………………………………………53(43)8.5.5 交付后的活动………………………………………………………………………53(43) 8.5.5.1服务信息的反馈…………………………………………………………………54(43) 8.5.5.2与顾客的服务协议………………………………………………………………54(43)8.5.6 更改的控制…………………………………………………………………………54(45) 8.5.6.1更改的控制--补充………………………………………………………………54(45) 8.5.6.2过程控制的临时更改……………………………………………………………55(45)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55(45) 8.6.1产品和服务的放行--补充…………………………………………………………56(45) 8.6.2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试验…………………………………………………………56(45) 8.6.3外观项目……………………………………………………………………………56(45) 8.6.4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验证和接受……………………………………56(46) 8.6.5法律法规的符合性…………………………………………………………………57(46) 8.6.6接收准则……………………………………………………………………………57(46)8.7 不符合输出的控制……………………………………………………………………57(46)8.7.1…………………………………………………………………………………………57(46) 8.7.1.1顾客的让步接收……………………………………………………………………57(46) 8.7.1.2不合格品控制--顾客规定的过程…………………………………………………58(46) 8.7.1.3可疑产品的控制……………………………………………………………………58(47) 8.7.1.4返工产品的控制……………………………………………………………………58(47) 8.7.1.5返修产品的控制……………………………………………………………………58(47) 8.7.1.6顾客通知……………………………………………………………………………58(47) 8.7.1.7不合格品的处置…………………………………………………………………59(47)8.7.2…………………………………………………………………………………………59(48)9 绩效评价…………………………………………………………………………………59(48)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59(48)9.1.1 总则…………………………………………………………………………………59(48) 9.1.1.1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59(48) 9.1.1.2统计工具的确定……………………………………………………………………60(48) 9.1.1.3统计概念的应用……………………………………………………………………60(49)9.1.2 顾客满意……………………………………………………………………………60(49) 9.1.2.1顾客满意--补充……………………………………………………………………61(49)9.1.3 分析和评价…………………………………………………………………………61(49) 9.1.3.1优先级………………………………………………………………………………61(49)9.2 内部审核………………………………………………………………………………62(49)9.2.1和9.2.2 ……………………………………………………………………………62(49) 9.2.2.1内部审核方案……………………………………………………………………62(50) 9.2.2.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62(50) 9.2.2.3制造过程审核……………………………………………………………………63(50) 9.2.2.4产品审核…………………………………………………………………………63(50)9.3 管理评审………………………………………………………………………………63(50)9.3.1 总则…………………………………………………………………………………63(50) 9.3.1.1管理评审--补充…………………………………………………………………63(51)9.3.2 管理评审输入………………………………………………………………………63(51) 9.3.2.1管理评审输入--补充……………………………………………………………64(51)9.3.3 管理评审输出………………………………………………………………………64(51)9.3.3.1管理评审输出--补充……………………………………………………………64(51)10 改进……………………………………………………………………………………65(52)10.1 总则…………………………………………………………………………………65(52)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65(52)10.2.1和10.2.2 …………………………………………………………………………65(52) 10.2.3问题解决……………………………………………………………………………65(52) 10.2.4防错…………………………………………………………………………………66(52) 10.2.5保修管理体系………………………………………………………………………66(52) 10.2.6顾客投诉和使用现场失效试验分析………………………………………………66(53)10.3 持续改进……………………………………………………………………………67(53) 10.3.1持续改进--补充……………………………………………………………………67(53)附录A:控制计划…………………………………………………………………………68(54) A1:控制计划的阶段…………………………………………………………………68(54) A2:控制计划的要素…………………………………………………………………68(54)附录B:参考书目--汽车行业补充………………………………………………………70(56)前言——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文中简称为“汽车QMS标准”或“IATF 16949”),连同适用的汽车顾客特定要求,ISO 9001:2015要求以及ISO 9001:2015一起定义了对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7.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SI-05:2017-10】-IATF16949条款解读
7 支持7.5 形成文件的信息7.5.1.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SI-05:2017-10】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并包括一份质量手册,可由一系列(电子或硬拷贝形式的)文件构成。
质量手册的格式和结构由组织自行决定,将取决于组织的规模、文化和复杂性。
如果采用一系列文件,则应保留一份构成组织质量手册文件的清单。
质量手册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正当的理由;b)为管理体系建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或对其引用;c)组织的过程及其顺序和相互作用(输入和输出),包括任何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d)一个显示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内哪些地方满足了顾客特定要求的文件(即矩阵,例如表格、列表或矩阵)。
注:可采用一个显示组织过程如何满足本汽车QMS标准要求的矩阵来辅助在组织过程与本汽车QMS标准之间建立联系。
7 Support7.5 Documented information7.5.1.1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documentation【SI-05:2017-10】The organization’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hall include:a)Documented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this InternationalStandard;b)Documented information determined by theorganization as being necessary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Note: The extent of documented information for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an differ from one organizationto another due to:— The size of organization and its type of activities, process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complexity of processes and theirinteractions;— The competence of persons.新版IATF16949继续要求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不可删除。
IATF 16949 (2017年10月校正版)
引言 0.1 总则 0.2 质量管理原则 0.3 过程方法 0.3.1 总则 0.3.2 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 0.3.3 基于风险的思维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1 范围 1.1 范围-汽车行业对ISO9001:2015的补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规范性引用标准和参考性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3.1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补充 4.3.2 顾客特定要求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 4.4.1.1 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 4.4.1.2 产品安全 4.4.2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 总则 5.1.1.1 公司责任 5.1.1.2 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5.1.1.3 过程拥有者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方针 5.2.1 制定质量方针 5.2.2 沟通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3.1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补充 5.3.2 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和 6.1.2 6.1.2.1 风险分析
6
参考文献 附录A 控制计划 A.1 控制计划的阶段 A.2 控制计划的要素 附录B 参考书目-汽车行业补充
7
前言——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本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文中简称为“汽车QMS标准”或“IATF 16949”),连同适用的汽车顾客特定要求, ISO 9001:2015要求以及ISO 9000:2015 一起定义了对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正因为如此,汽车QMS标推不能被视为—部独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而是必须当作ISO 9001:2015的补充进行 理解,并与ISO 9001:2015结合使用。ISO 9001:2015是—部单独出版的ISO标准。 IATF 16949:2016 (第一版)是一份创新文件,着重考虑了顾客导向性,综合了许多以前的顾客特定要求。 附录B 供实施IATF 16949 要求时参考使用,除非顾客特定要求另有规定。 历史 IS0/TS 16949 (第一版)最初由国际汽车推动小组(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创建于1999 年,旨在协调全球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不同评估与认证体系。其后,因汽车行业增强或ISO 9001修订的需要,创 建了其它版本(2002年的第二版和2009年的第三版)。ISO/TS 16949(连同原始设备制造商【本文中简称为OEM】 和各国家汽车行业协会开发的支持性技术出版物)引入了一套适用于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共同产品和过程开发的常 见技术和方法。 在准备从ISO/TS 16949:2009(第三版)迁移至本汽车QMS标准——IATF 16949过程中,征求了认证机构、审核员、 供应商和OEM的反馈意见:IATF 16949:2016(第一版)的创建注销并取代ISO/TS 16949:2009(第三版)。 IATF通过延续联络委员会的身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保 持着强有力的合作,确保持续与ISO 9001保持一致。 目标 本汽车QMS标准的目标是在供应链中开发提供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以及减少变差和浪费的质量管理体系。 有关认证的说明 获得并保持IATF认可的规则中规定了根据本汽车QMS标准进行认证的要求,详细情况可从国际汽车推动小组的当 地监督办公室处获得。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GB/T 19000族的核心标准之一。 本标准代替 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本标准与GB/T 19001—2008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采用 ISO/IEC 导则第 1 部分ISO 补充规定的附件 SL 中给出的高层结构; ——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 ——更少的规定性要求; ——对成文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 ——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适用性; ——更加强调组织环境; ——增强对领导作用的要求; ——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强顾客满意。 附录 A 给出了相对于 GB/T 19001—2008 的更加详细的变化说明。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 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 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天津华诚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 国新时代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国培认证培训(北京)中心、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蒙 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泰兴龙溢端子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咨询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
IATF16949全面生产维护管理办法
1目的通过设备相关人员的全面参与,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使生产能力达到预期而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2范围适用于公司汽车产品相关的设备的TPM维护管理。
3定义3.1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产维护,一个通过为组织增值的机器、设备、过程和员工,维护并改善生产及QMS完整性的系统。
3.2 预防性维护:为了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性生产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定期活动(基于时间的周期性检验和检修),它是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
3.3周期性检修:用于防止发生重大意外故障的维护方法,此方法根据故障或中断历史,主动停止使用某一设备或设备子系统,然后对其进行拆卸、修理、更换零件、重新装配并恢复使用。
3.4预测性维护:通过对设备状况实施周期性或持续监视来评价在役设备状况的一种方法或一套技术,以便预测应当进行维护的具体时间。
3.5 OEE:全局设备效率=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良品率3.6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实际运行时间÷故障次数3.7 MTTR:平均维修时间=故障时间÷故障次数4.0职责:4.1 设备部:设备预防性周期维护的策划和实施、维修内容及时间的记录和设备综合效率的统计分析。
4.1 制造部:车间设备的日常维护点检实施,设备维修时间的确认。
5.0工作内容5.1 设备部机修工根据设备的特点及同类设备的维修经验及设备使用的频率,明确各设备的必须的替换件及数量,制订“设备备品配件清单”经主管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经营部采购按采购流程购买,购买回的备件经机修工确认后放于仓库,需要时领用。
5.2通常情况下,设备日常保养内容需考虑:检查电源及电气控制开关、旋扭等是否安全、可靠;各操纵机构、传动部位、挡块、限位开关等位置是否正常、灵活;各运转滑动部位润滑是否良好,油杯、油孔、油毡、油线等处是否油量充足;检查油箱油位和滤油器是否清洁。
在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开机试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对按照要求产量生产合格产品所必需的过程设备的识别;
b)a)项中被识别设备的替换件的可用性; c)机器、设备和设施维护的资源提供; d)设备、工装和量具的包装和防护;
新版体系具体化了设备维 护的目标
e)适用的顾客特定要求;
f)形成文件的维护目标,如:0EE(设备综合效率)、MTB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均故障间隔时间)和
制造可行性评估和产能策划的评价应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注1:这些要求应当包括对精益生产原则的应用。
设备计划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8.5.1.5全面生产维护
设备维护及保养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形成文件的全面生产维护系统。
该系统应至少包含:
OEE=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
1)时间开动率 = 开动时间/负荷时间 开动时间 =日历工作时间 - 一切停机时间 负荷时间 =日历工作时间 - 计划停机时间 – 非设备因素停机时间
2)性能开动率 = 理论加工周期*加工数量/开动时间
3)合格品率 = 合格品数量/ 加工数量
OEE能准确地告诉你设备效率如何,在生产的哪个环节有多少损失,以及你 可以进行哪些改善工作。长期的使用OEE工具,企业可以轻松的找到影响生 产效率的瓶颈,并进行改进和跟踪,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设备维护保养- 9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TEEP(全局效率) 全局效率的前提,先统计 完善OEE的统计
设备维护保养- 10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设备维护保养- 11
设备维护保养- 12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8.5.1.5全面生产维护
设备部需对设备维护的OEE每月统计,积累 大量基础数据后才能向“预测性维护”要求 迈进
g)维护计划和目标以及形成文件的措施计划的定期评审,以在未达成目标时 采取纠正措施;
设备维护保养- 6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设备维护保养- 7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设备维护保养- 8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预测性维护:通过对设备状况实施周期性或持续监视来评价在役设备状况 的一种方法或一套技术,以便预测应当进行维护的具体时间。
周期性检修:用于防止发生重大意外故障的维护方法,此方法根据故障或 中断历史,主动停止使用某一设备或设备子系统,然后对其进行拆卸、修 理、更换零件、重新装配并恢复使用。
设备维护保养- 3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设备维护保养- 4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设备维护保养- 5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0EE(设备综合效率)
OEE的统计计算实际需示较为完善的设备软件 辅助,新版体系评审时需要,请设备部提前开展 相关工作
设备综合效率是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简称OEE。一般,每一 个生产设备都有自己的理论产能,要实现这一理论产能必须保证没有任何 干扰和质量损耗。OEE就是用来表现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理论产能的比 率,它是一个独立的测量工具。
全面生产维护系统(TPM) 设备维护目标 OEE TEEP TPM-设备、工装、模/检具
日常点检:点检标准、点检表 计划保养 故障维修台账、设备FMEA 预测性维护 生产工装及制造、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
产品和服务提供- 2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MTTR(平均维修时间),以及预防性维护符合性指标。维护目标的绩效应作为管理评
审的输入(见ISO 9001,第9.3条);
设备维护保养- 1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设备维护保养- 2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7.1.3.1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
设备计划和工厂布局要求
组织应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缓解方法,来开发并改进工厂、设 施和设备计划。在设计工厂布局时,组织应:
优化材料的流动和搬运,以及对空间场地的增值利用,包括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并且在适用时,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
应开发并实施对新产品或新操作的制造可行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制造可行性评估应 包括产能策划。这些方法还应适用于评价对现有操作的提议更改。 组织应保持过程的有效性,包括定期风险复评,以纳入在过程批准、控制计划维 护 和 作业准备验证期间 作出的任何更改。
h)对预防性维护方法的使用;
i)对预测性维护方法的使用,如适用;
j)周期性检修。
要理解“预防性维护”与“预测性维护”的区别,预防 性维护相当于我司的三级保养,以时间定期执行;而预 测性维护需要加装设备状态监测仪器。详见下页。
预防性维护:为了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性生产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定期 活动(基于时间的周期性检验和检修),它是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IATF16949 生产和服务提供
(设备、工装、模具)体系要求
体系运营部 2017-8-31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Zhejiang Yi Feng Machinery Co., Ltd.
装备中心-设备、工装、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