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海洋法
合集下载
第5章 海洋法

群岛基线(archipelagic baseline)
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 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
水 陆 面 积
1:
1~
9:
1
二、群岛基线
按照《海洋法公约》第47条的规定, 群岛国可以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 和各干礁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 并从基线量出其领海、毗连区等其他 海域。 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水域,称为“群 岛水域”。
一、内
水
一、内
水
内水是沿海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它与陆地领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沿海国家对其享有完全排它的主权。 沿海国可以对驶入其内水或港口的 外国商船及船上人员行使刑事管辖 权和民事管辖权。在内水中外国船 只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二、领海的概念及其宽度
按照1982年《海洋法公约》第 2条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 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 海域、称为领海”。沿海国主权及 于领海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鉴于英国渔船加剧开发挪威沿海水域, 挪威政府于1935年7月12日颁布一项法令,以 沿挪威海岸的各岛屿(即“石垒”,包括岛 屿、小岛、岩石和暗礁)上的最外缘各点之 间的直线基线为基础,划定其西部领水的界 限。这些基点相距有的超过10海里,其中最 长的达44海里。挪威领海的外部界线是在这 些基线之外4海里划出的平行线。挪威主张在 该区域内排他的捕鱼权。 英国对挪威的法令极力反对。1949年9月 两国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1951年12月,法 院作出判决。
我国领海基线 直 1958年《关于领海的声明》 线 1992《领海与毗连区法》 基 线
1996年公布领海基线
二、群岛基线
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岛 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 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除了那些 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起本身的经济 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域大 陆架外,岛屿的领海、毗邻区、专 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海洋法 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
第五章海洋法介绍

三、领海的法律制度
• 沿海国权利 ——沿海国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 海床和底土。 ——属地最高权。 ——自然资源的专属权利。 ——沿海航运的专属权利。 ——沿海国在领海保持战时中立的权利。 • 非沿海国权利——无害通过权( right of innocent passage)
四、无害通过制度
• 概念: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安宁和正常秩序的条件 下,拥有无须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许可而连续不断地通过 其领海的航行权利。 • 无害通过的主体:外国船舶(对于政府和军用船舶可否无害 通过存有争议) • 无害通过的目的:(1)驶入驶出内水的航行;(2)穿越领 海而不驶入内水。 • 无害通过的海域 • 无害通过中沿海国的义务和权利 • 无害通过船舶的义务第五章\无害通过.ppt
第六节 专属经济区
• 概念:领海以外毗邻领海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根据 《海洋法公约》规定,它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 的新区域 • 法律地位:沿海国与其他国家都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其范围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确定。 ——既不是领海也不是公海、沿海国对于专属经济区不 拥有领土主权,只享有公约规定的某些主权权利(以 开发自然资源为目的)。 ——专属经济区不是沿海国本身自然存在的权利,需要 国家以某种形式宣布建立并说明其宽度。(与大陆架 不同) ——专属经济区的制度不影响其上空和底土本身的法律 地位。
海
海
毗
连
专 属 经 济 区
区
毗连区法律地位
• 法律地位 ——毗连区不是国家领土,国家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只是在毗 连区范围行使特定管制,而且国家对于毗连区的管制不包括其 上空。 ——毗连区的其他性质取决于其所依附的海域,或为专属经济区 或为公海。 • 沿海国权利 ——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 律或规章 ——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上述法规的行为。
第五章海洋法

二、领海的法律地位
(一)领海主权 (二) 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
(innocent passage)
所谓无害通过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 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的前提下,迅 速不停地穿过领海的航行。在通过期间不 得实施任何非无害活动。
无害的判断
•不得进行任何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 进行军事操练或演习 • 搜集沿海国国防或安全的情报 • 进行影响沿海国防务或安全的宣传 • 在船上起落或接载任何飞机 • 在船上发射、降落或接载任何军事装置 • 研究或测量活动 …… • 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任何其它活动
甲国为沿海国,但从未发表过任何关于 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也从未在大陆架 上进行过任何活动。现乙国在甲国不知 晓的情况下,在甲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 研钻探活动。对此,下列判断哪些是不 正确的?
A.乙国的行为非法,应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责任 B.根据海洋科研自由原则,乙国行为合法 C.乙国行为合法,因为甲国从来没有提出大陆架 的主张 D.乙国合法,因为甲国从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 活动或有效占领
第二节 基 线(baseline)
一、一般基线
1. 正常基线(normal baseline)
❒ 测算领海宽度的正常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 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4. 我国领海基线 直 1958年《关于领海的声明》 线 1992《领海与毗连区法》 基 线
1996年公布领海基线
二、群岛基线(archipelagic baseline)
毗连区 毗连区是连接领海但在领海之外的一带 领域。沿海国在其毗连区内享有对海关、 财政、移民和卫生等事项的专属管制权。 因此,沿海国为防止外国船舶违反其领 土或领海中关于海关、财政、移民和卫 生等法律规章的行为发生,而对它进行 管制。
第五章海洋法

权?
• 5、群岛基线怎样划定? • 6、简述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法律地位的内容。 • 7、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 8、国际海底区域、公海的法律地位如何? • 9、用于国际通航的海峡的通过制度、群岛海道通过制度的内容。 • 10、公海自由的内容。什么是海盗行为、登临权、紧追权? • 11、相邻相向国家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原则?
• 开发制度(单一和平行) • 国际海底管理局:(p.129) • 对《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修改:原因、修
改的主要内容、与《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 关系(两者为同一文本)
第三节 各海域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 ——公海
• 概念:(p.134)内水、领海、群岛水域、专
属经济区以外的全部海域。(“区域”也 除外)
第五章 海洋法
•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 第二节 领海基线与海域的划分 • 第三节 各海域法律地位 • 第四节 海洋法中的重要问题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 二战后海洋法的突破性发展。 • 1945年杜鲁门公告 • 1967年马耳他驻联合国大使帕多提出全人
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
• 1972年肯尼亚提出专属经济区概念 • 三次海洋法会议
架的划界问题;(等距离中间线的公平问题、特 殊情况例如锡利岛的影响因素、自然延伸原则、 公平原则)“北海大陆架案”
• 三、军舰在沿海的“无害通过权”问题; • 题; • 六、中日之间划分大陆架(专属经济区)问题;
第五章思考题
• 1、什么是领海基线?怎样划定? • 2、什么是内海水(内水)?法律地位怎样? • 3、什么是历史性海湾? • 4、什么是领海?简述其法律地位及法律制度内容。什么是无害通过
海国法律的行为,可以对其实行紧追;
• 5、群岛基线怎样划定? • 6、简述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法律地位的内容。 • 7、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 8、国际海底区域、公海的法律地位如何? • 9、用于国际通航的海峡的通过制度、群岛海道通过制度的内容。 • 10、公海自由的内容。什么是海盗行为、登临权、紧追权? • 11、相邻相向国家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原则?
• 开发制度(单一和平行) • 国际海底管理局:(p.129) • 对《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修改:原因、修
改的主要内容、与《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 关系(两者为同一文本)
第三节 各海域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 ——公海
• 概念:(p.134)内水、领海、群岛水域、专
属经济区以外的全部海域。(“区域”也 除外)
第五章 海洋法
•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 第二节 领海基线与海域的划分 • 第三节 各海域法律地位 • 第四节 海洋法中的重要问题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 二战后海洋法的突破性发展。 • 1945年杜鲁门公告 • 1967年马耳他驻联合国大使帕多提出全人
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
• 1972年肯尼亚提出专属经济区概念 • 三次海洋法会议
架的划界问题;(等距离中间线的公平问题、特 殊情况例如锡利岛的影响因素、自然延伸原则、 公平原则)“北海大陆架案”
• 三、军舰在沿海的“无害通过权”问题; • 题; • 六、中日之间划分大陆架(专属经济区)问题;
第五章思考题
• 1、什么是领海基线?怎样划定? • 2、什么是内海水(内水)?法律地位怎样? • 3、什么是历史性海湾? • 4、什么是领海?简述其法律地位及法律制度内容。什么是无害通过
海国法律的行为,可以对其实行紧追;
第五章 国际海洋法

• 〖问题〗 (1) 结合本案,分析紧追权应如何行使? (2)在紧追过程中,追逐船舶是否可以对 被追逐船舶使用武力,为什么?
第六节
国际海底区域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
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任何国家不得主张主权
二、开发制度和管理制度
大会 平行开发制度 理事会 国际海底管理局
三、1994年执行协定
• 几内亚则反驳说,其海关法适用于其专属经济区不 违反《公约》,“塞加号”在其专属经济区出售汽 油的行为不属于《公约》航行自由的一部分或与这 些自由有关的海洋国际合法用途,而是商业活动。 几内亚从事追逐的官员是遵照《公约》第111条规 定的一切要求进行紧追的,他们在登船、停驶和逮 捕时没有使用过分的或不合理的武力。相反,他们 使用武力是别无选择的。因此要求法庭驳回圣文森 特的请求,并宣布它没有侵犯圣文森特的任何权利 以及没有赔偿的义务。
• 〖双方主张及理由〗 圣文森特声称,几内亚将其海关法延伸到专属经济 区是违反《公约》的,“塞加号”在几内亚专属经 济区向渔船加油并未违反其任何法律。几内亚不仅 未按照《公约》第111条合法行使紧追权,而且在 逮捕“塞加号”使用了过分、不合理的武力。几内 亚逮捕“塞加号”和其后的行为都是非法的,侵犯 了它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航行自由或海洋其他国际 合法用途的权利。因此,几内亚应赔偿“塞加号” 出售石油的价款及利息损失。
秘书处 企业部
• 一艘A国货轮驶离A国港口进入公海后,A国 一船员酗酒后将一B国船员杀害。该货轮在 通过C国领海驶往目的地D国港口时,B国领 事请求C国协助,将A国犯罪嫌疑人逮捕。C 国接受了B国领事请求,在通过其领海的A国 货轮上逮捕了嫌疑人,并将货轮带回其港口 进行刑事调查。 • 根据以上案情,分析C国的做法正确与否? 为什么?
第5章海洋法

3、历史性海湾。指海湾沿岸属于一国,湾口 宽度超过24海里,但沿岸国根据历史权利而获得承 认为其内水的海湾。其条件:有关国家对该水域在 长期内行使主权并且其他国家默认了这一事实。
海湾沿岸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时,该湾的法律地位和分界,一般由 有关国家通过协议解决。
(三)港口
沿岸具有天然条件和人工设备,便于船舶停泊和 上下客货的港湾称为港口。在海岸线上的港口称 为海港。
第一次海洋法会议(1958.2.24~4.27召开于日内瓦,86国 参加)通过了4个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公海公 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
第二次海洋法会议(1960.3.17~4.27召开于日内瓦,88 国参加)争论激烈,未获任何结果。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1973.12.3~1982.12.10召开于纽约, 先后参加会议的有167个国家以及民族解放组织、国际组 织、未独立领土等50多个单位。)最后签订了《联合国海 洋法公约》。
国家完全能够管辖的区域(完全受沿岸国 主权支配和管辖):内海、领海、群岛水 域 国家部分管辖的区域:毗连区、专属经济 区、大陆架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公海、国际海 底区域 从不同角度规定了其法律地位和相应制度。
海洋法的内容
3、明确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主要指在各种 海域中从事的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 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活动。 4、规定各国在从事海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 务。 5、各国在利用海洋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规 则及争端解决的原则、方法。
1、港口的法律地位:港口属于港口国内水的一部分,受 国家主权的管辖。 2、港口(海港)的范围:通常从港口深入大海最远处的 永久性建筑(如防波堤)算起,包括水域和陆域。 水域包括:港口所占有的水面和水下、航道、锚地与泊位、 汊港支流以及与海港将来发展有关的贴近水域。 陆域包括:港口所占有的土地与该地区的岸线、码头、仓 库、机械设备、危险品堆存区、燃料存放区及添油设备、 修船厂、船坞、有关港口工程建筑、淡水供应基地、灯塔 标志等。我国海港的主管机关是港务监督。
海湾沿岸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时,该湾的法律地位和分界,一般由 有关国家通过协议解决。
(三)港口
沿岸具有天然条件和人工设备,便于船舶停泊和 上下客货的港湾称为港口。在海岸线上的港口称 为海港。
第一次海洋法会议(1958.2.24~4.27召开于日内瓦,86国 参加)通过了4个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公海公 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
第二次海洋法会议(1960.3.17~4.27召开于日内瓦,88 国参加)争论激烈,未获任何结果。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1973.12.3~1982.12.10召开于纽约, 先后参加会议的有167个国家以及民族解放组织、国际组 织、未独立领土等50多个单位。)最后签订了《联合国海 洋法公约》。
国家完全能够管辖的区域(完全受沿岸国 主权支配和管辖):内海、领海、群岛水 域 国家部分管辖的区域:毗连区、专属经济 区、大陆架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公海、国际海 底区域 从不同角度规定了其法律地位和相应制度。
海洋法的内容
3、明确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主要指在各种 海域中从事的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 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活动。 4、规定各国在从事海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 务。 5、各国在利用海洋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规 则及争端解决的原则、方法。
1、港口的法律地位:港口属于港口国内水的一部分,受 国家主权的管辖。 2、港口(海港)的范围:通常从港口深入大海最远处的 永久性建筑(如防波堤)算起,包括水域和陆域。 水域包括:港口所占有的水面和水下、航道、锚地与泊位、 汊港支流以及与海港将来发展有关的贴近水域。 陆域包括:港口所占有的土地与该地区的岸线、码头、仓 库、机械设备、危险品堆存区、燃料存放区及添油设备、 修船厂、船坞、有关港口工程建筑、淡水供应基地、灯塔 标志等。我国海港的主管机关是港务监督。
第五章 海洋法

3、混合基线
三、群岛基线 (一)群岛国及群岛基线
群岛国:全部由一个或多个
群岛构成的国家,并可包括 其他岛屿。 群岛基线:连接群岛最外缘 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各点间 的直线而形成的线。
(二)划定群岛基线的条件限
制: 1、基线应包括主要的岛屿和一 个区域,在该区域内,水域面积 和包括环礁在内的陆地面积的比 例应在1:1到9:1之间。 2、基线的长度不应超过100海里, 但围绕任何群岛的基线总数中至 多3%可超过该长度,最长以125 海里为限。
一、海洋法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一)概念
中国海军526号新型护卫舰东海巡航
1、概念: 确定各种海域的法 律地位,并调整国家间在各海 洋领域内从事各项活动而形成 的相互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 度的总和。 2、海洋法的内容有: 1)区别各种不同的海域 ; 2)确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 和制度 ; 3)明确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 4)规定各国在从事海洋活动 中的权利和义务
公海制度;如沿海国宣布专属经济区,则毗连区其他方面 实行专属经济区的有关制度。 沿海国在毗连区内主要是执行其有关海关、财政、移民或 卫生方面的法律,其范围只有12海里,因此沿海国无权在 24海里以外的专属经济区内执行上述法律和规章。
(三)沿海国在毗连区的权利
1、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
《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 约》《大陆架公约》
2、1960年3月17日--4月27日在日内瓦举行了第二次联合国海洋 法会议。 3、1973年12月3日--1982年12月为止,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3年11月16日公约得到第60个国家的批准,1994年11月 16日公约生效。 中国与96年5月15日批准公约,同年7月7日对中国生效。
第五章 海洋法

(六)领海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1. 沿海国对领海的主权权利。 (1)属地优越权,因而对于领海内的人和物,除 受国际法的限制外,行使排他的管辖权。 (2)捕鱼和开发利用领海内资源的权利。 (3)对领海上空的专属权利。 (4)制定和颁布有关领海内航行、缉私、移民和 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权利。 2. 无害通过权。 3. 沿海国在领海内的司法管辖权。
2. 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1)所有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都享有航行和飞 越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等。 (2)内陆国和地理条件不利的国家,有权在公平 的基础上,参与开发同一份区域或区域的沿海国 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的适当剩余部分,同时考 虑到所有有关国家的相关经济和地理情况。Fra bibliotek
(6)对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采取必要措 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可行使紧追权。 (7)任何国家在遵守国际法和我国法律前提下,在 我国的大陆架享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8)对我国的大陆架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开发等 活动必须经批准,并遵守我国法律法规。 (9)在我国的大陆架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必须经我 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我国法律法规。
(四)领海的外部界限 1. 平行线法。 2. 交圆法。 3. 共同正切线法。 (五)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领海的分界线 根据《海洋法公约》第15条的规定,海岸相邻 或相向的国家,除因历史性所有权或有关协议的 规定或其他特殊情况外,两国领海一般以中间线 为界,中间线上的任何一点与两边基线最近点的 距离是相等的。
(4)对生物资源进行养护和管理;对源自本国河流 的溯河产卵种群,享有主要利益。 (5)对专属经济区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等行使 专属管辖权。 (6)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 环境的污染,保护和保全专属经济区的海洋环境。 (7)对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采取必要 措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可以行使紧追权。
国际法 第五章 海洋法

7、 领海的基线有三种:正常基线、直线基线、混合基线。
8、 划分领海的外部界限一般有三种方法:平行线法、交圆法、共同正切线法。
9、 无害通过权是指沿海国对领海主权的行使,受一个习惯国际法规的限制,即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一国领海的自由。 无害通过的含义:无害是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通过是指为了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从内水驶出或驶入内水的航行,除列外情况外,通过必须继续不停和迅速进行。此外,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通过领海是,必须在水面上航行并且要展示其国旗。
(3)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并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4) 沿海国有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上进行钻探的专属权利。
(5)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其他国家在大陆架主要享有以下权利和自由
1) 在大陆架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航行和飞越的权利。
4、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的协定》,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作了根本性的修改。其修改的内容主要涉及缔约国的费用承担、企业部、决策程序、技术转让、生产限额、补偿基金、公约的财政条款和审查会议等方面。
国际法 各种海鱼的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种海鱼从事有关活动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 海洋是地球的主要部分,其总面积3.1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0.78%平均深度3800米。地球上一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靠近陆地的水域叫做海。据国际水道局统计,地球上共有54个海。
5. 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的一个狭窄天然水道。海峡形成有三个情形。
第一是有两块陆地形成;
第二是由沿岸岛屿与陆地形成;
国际法第五章 海洋法

6
(二)海港 具有天然条件和人工设备、便于船舶停泊和上 下客货的海湾称为海港。根据《海洋法公约》,为 了划定领海目的,构成海港体系组成部分的最外部 永久性工程应视为海岸的一部分,但近岸设施和人 工岛屿不应视为永久海港工程。因此,海港的范围 从其伸入海面最外部的永久海港工程起,包括港口 所占水面和出入港的航道等水域以及码头、仓库、 船坞和灯塔等陆域的整个海港水域都是内海水。
1
二 海洋法的发展 在古代,海洋被认为和空气一样属于“大家共 有之物”,如罗马法便从国内法的角度确认了海洋 的这一地位,但它还不是国际法上海洋法的概念。 公元前508年到公元前348年间罗马与地中海 东部国家迦太基曾经签订了关于航海规则的条约, 规定:罗马的船舶不得在迦太基湾和地中海南部航 行,迦太基的船舶不得在拉奇海湾行驶。但总的来 说,从古代到中世纪前半叶,海洋航行是完全自由 的。
12
(5)沿海国在战时保持中立时,交战国不得 在该国领海交战或捕拿商船。沿海国的领海主权有 一项重要限制,那就是外国船舶的无害通过权,这 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也是领海和内水制 度的主要区别,在内水中,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 进入,除采用直线基线法使原来并未认为是内水的 海域被包围在基线内成为内水外,在被包围的海域 内,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
7
(1)外国船舶进入我国港口需经许可,并在 预定到港前一星期办理申请批准手续。抵港前24 小时船舶应将到港时间、船体前后吃水情况向港务 监督报告。外籍船舶出港须提交报告书及有关文件 ,经检验后方可出港。 (2)外籍船舶到港后应立即呈报有关报表和 交验有关证书及文书,并接受港监、卫生检疫、海 关及边防安全等部门检查。 (3)外籍船舶在进出港口或港内航行、移泊 必须接受港务监督及派出的引航员强制引航。
(二)海港 具有天然条件和人工设备、便于船舶停泊和上 下客货的海湾称为海港。根据《海洋法公约》,为 了划定领海目的,构成海港体系组成部分的最外部 永久性工程应视为海岸的一部分,但近岸设施和人 工岛屿不应视为永久海港工程。因此,海港的范围 从其伸入海面最外部的永久海港工程起,包括港口 所占水面和出入港的航道等水域以及码头、仓库、 船坞和灯塔等陆域的整个海港水域都是内海水。
1
二 海洋法的发展 在古代,海洋被认为和空气一样属于“大家共 有之物”,如罗马法便从国内法的角度确认了海洋 的这一地位,但它还不是国际法上海洋法的概念。 公元前508年到公元前348年间罗马与地中海 东部国家迦太基曾经签订了关于航海规则的条约, 规定:罗马的船舶不得在迦太基湾和地中海南部航 行,迦太基的船舶不得在拉奇海湾行驶。但总的来 说,从古代到中世纪前半叶,海洋航行是完全自由 的。
12
(5)沿海国在战时保持中立时,交战国不得 在该国领海交战或捕拿商船。沿海国的领海主权有 一项重要限制,那就是外国船舶的无害通过权,这 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也是领海和内水制 度的主要区别,在内水中,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 进入,除采用直线基线法使原来并未认为是内水的 海域被包围在基线内成为内水外,在被包围的海域 内,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
7
(1)外国船舶进入我国港口需经许可,并在 预定到港前一星期办理申请批准手续。抵港前24 小时船舶应将到港时间、船体前后吃水情况向港务 监督报告。外籍船舶出港须提交报告书及有关文件 ,经检验后方可出港。 (2)外籍船舶到港后应立即呈报有关报表和 交验有关证书及文书,并接受港监、卫生检疫、海 关及边防安全等部门检查。 (3)外籍船舶在进出港口或港内航行、移泊 必须接受港务监督及派出的引航员强制引航。
国际法第五章 海洋法

第五章 海
洋
法
第一节
概
说
一、海洋法的概念和特点: 1、定义: 海洋法是指有关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 各国在各种海域从事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 海洋科研等活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 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2、特点: A、海洋法的原则和规则,大部分是习惯 法规则。 B、海洋法的发展与人类利用海洋的科学 技术的发展相联系,它是人类在海洋 从事活动的结果。 C、海洋法只适用于国家和具有国际人格 的非国家实体。 D、海洋法的原则和规则必须通过成员国 的国内立法实施。
二、专属经济区: 1、定义: 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它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2、法律地位: 专属经济区不是公海,是国家管辖范围内 的海域,但它不属于沿海国国家领土的组成部 分,沿海国对经济区的权利只及于该区域的自 然资源,而不及于该区域的所有部分,它是自 成一类的海域。 A、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 B、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 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 划定。
3、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国领 海的权共和国政府的批准,外国航空器只 有根 据该国与中国政府的协定或经过中国主管 机关 的批准,方可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 的上空。
领海处于沿海国的主权管辖之下,及于领 海 的水域,上空,海床及底土。
二、领海的界限:
(一)领海的宽度: 第三条: 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 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 的界限为止。
(二)领海宽度的测算: 1、领海基线: A、正常基线 B、直线基线
2、领海的外部界限:
第四条: 领海的外部界限是一条其每一点同基线 最近点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的线。
洋
法
第一节
概
说
一、海洋法的概念和特点: 1、定义: 海洋法是指有关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 各国在各种海域从事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 海洋科研等活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 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2、特点: A、海洋法的原则和规则,大部分是习惯 法规则。 B、海洋法的发展与人类利用海洋的科学 技术的发展相联系,它是人类在海洋 从事活动的结果。 C、海洋法只适用于国家和具有国际人格 的非国家实体。 D、海洋法的原则和规则必须通过成员国 的国内立法实施。
二、专属经济区: 1、定义: 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它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2、法律地位: 专属经济区不是公海,是国家管辖范围内 的海域,但它不属于沿海国国家领土的组成部 分,沿海国对经济区的权利只及于该区域的自 然资源,而不及于该区域的所有部分,它是自 成一类的海域。 A、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 B、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 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 划定。
3、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国领 海的权共和国政府的批准,外国航空器只 有根 据该国与中国政府的协定或经过中国主管 机关 的批准,方可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 的上空。
领海处于沿海国的主权管辖之下,及于领 海 的水域,上空,海床及底土。
二、领海的界限:
(一)领海的宽度: 第三条: 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 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 的界限为止。
(二)领海宽度的测算: 1、领海基线: A、正常基线 B、直线基线
2、领海的外部界限:
第四条: 领海的外部界限是一条其每一点同基线 最近点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的线。
海洋法

案例:英-挪渔业案 【案情简介】 1935年7月12日,挪威国王颁布一项敕令,宣布4海里专 属渔区。该海域以连接挪威沿岸外缘的高地、岛屿和礁石(即 “石垒”)上的48个基点之间的直线基线向海平行划出。这些基 点之间的距离有的超过10海里,其中最长的达44海里。英国反对 挪威划定基线的方法,认为直线基线法违反了国际法。在外交谈 判失败后,由于多艘英国渔船被挪威逮捕,英国于是在1949年9 月28日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 【双方主张及理由】 英国认为,挪威1935年敕令确定的直线基线不是依照国际法 划出的,国际法上通行的标准是低潮线,即以退潮时海水退出最 远的那条海岸线作为领海基线;直线基线法仅适用于海湾;此外, 直线基线的长度不能超过10海里。 挪威则反驳说,这些规则 不适用于挪威,它所采用的划定基线的方法,无论从哪一方面来 说都是符合国际法的。挪威划定直线基线的以前敕令并未遭到包 括英国在内的任何外国的反对。因此,应该认为英国已默认了这 一方法的效力。英国对此则称它以前并不知晓挪威的这种划界制 度。
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自 成 一 类 的 海 域 A.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 资源,以及其他经济性开发和 勘探
人工岛屿、设施和 结构的建造和使用 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 保全
B.其他国家的权利
→ 航行和飞越的自由 → 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 与这些自由有关的海洋其它国际合法用途
【判决及其依据】 国际法院于1951年12月18日作出判决,驳回英国的要求,判定挪 威1935年敕令划定渔区的方法和采用直线基线法确定领海基线并不违反 国际法。 由于双方和法院一开始就同意,挪威有权主张4海里领海, 而沿岸的峡湾和海湾因历史原因应被认为是挪威的海湾,领海应从低潮 线量起,所以争端仅仅是领海宽度应从什么样的基线量起的问题,以及 直线基线是否符合国际法、其长度是否有限度的问题。 法院认为,构 成“石垒”的岛屿、小岛、礁石和暗礁与挪威大陆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因此划定领水时应该考虑的不是大陆的海岸线,而是“石垒”的外线。 平行线法不能适用于划这种基线,因为这种方法对极为曲折和密布岛屿 的海岸不合适。圆弧线法同样如此,因为它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按照 领海带必须与海岸的一般方向一致的原则,许多国家已认为有必要使用 直线基线法,它们的做法并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反对。直线基线法不仅 可以用于正常的海湾,也可用于曲度不大的海岸。既然领海的基线必须 沿着“石垒”的外线划出,既然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允许使用直线基线法,
第五章海洋法

1782年意大利法学家加赖尼根据当时的大炮 1782年意大利法学家加赖尼根据当时的大炮 射程,提出3 射程,提出3海里为领海的宽度。 1793年,美国第一个提出3 1793年,美国第一个提出3海里的领海。以 后英、法也规定了3 后英、法也规定了3海里的宽度。 1852年,英俄条约规定了公海自由的原则。 1852年,英俄条约规定了公海自由的原则。 1930年 1930年,在国际联盟主持下在海牙召开了国际 法编纂会议, 法编纂会议,就领海的性质取得了比较一致的 意见, 意见,但关于领海宽度问题则发生了激烈的争 论。 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洋法发生了重大变 化。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了《 化。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了《关于 大陆架的底土和海底的自然资源的政策的 总统公告》 总统公告》,提出了沿海国对其大陆架权利 的主张;许多国家纷纷主张更宽的领海。 1982年制定海洋法公约,解决了海洋法面 1982年制定海洋法公约,解决了海洋法面 临的一些重大问题。
3.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3年12月3日在纽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3年12月 约隆重开幕,到1982年12月10日海洋法公 约隆重开幕,到1982年12月10日海洋法公 约正式签字,历时9年,共开11期16次会议。 约正式签字,历时9年,共开11期16次会议。 最后,包括中国在内的117个国家和两个实体 最后,包括中国在内的117个国家和两个实体 (库克群岛和联合国纳米比亚委员会)在《公 库克群岛和联合国纳米比亚委员会) 约》上签了字。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包括决议 一和决议二的最后文件,决定建立“ 一和决议二的最后文件,决定建立“国际海 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 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 最后签订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最后签订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五章海洋法

2.沿海国的主权受到国际法的限制——外国船舶 在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
精选2021版课件
11
沿海国在领海中的管辖权
外国军舰、政府船舶 享有完全的管辖豁免
外国船舶
外国商船
刑事管辖权 民事管辖权
精选2021版课件
12
外国军舰和政府船舶的豁免权
第34条:本公约规定不影响军舰和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
结论:外国军舰和政府船舶享有豁免权,并不意 味着可以无视沿海国的法律规章。造成损害的, 要承担国家责任。
精选2021版课件
13
对外国商船的刑事管辖权(第27条)
解决的问题:在船舶通过沿海国领海期间,如船上发生刑 事案件,沿海国可否逮捕与该案件有关的人员或进行调查?
1.在船舶驶离内水后通过领海的情形下, 可在船舶上进行逮捕或调查并采取步骤; 2.在船舶仅穿过领海或为驶入内水而通 过领海的情形下,沿海国不得逮捕或进 行有关的调查,除非: 3.如果来自外国港口的外国船舶仅通过 领海而不驶入内水,如果有关犯罪行为 发生在该船舶驶进领海前,沿海国不得 在该船舶上采取任何步骤,以逮捕与所 犯罪行有关的任何人或进行与该罪行有 关的调查。
海洋法概述
海洋法
各海域的划分及法律制度
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水域、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公海、国际海底区域
海洋划界争端及其解决
精选2021版课件
1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海洋法律地位的变化
共有物
垄断海洋 海洋自由论 沿海国管辖范
围内水域与管辖范围外水域
3.一艘荷兰货轮从荷兰某港口运送一批货物至日本 横滨港, 途径中国领海时,不慎与一艘日本货轮相撞。问:中国有关 港口当局可否根据日本货轮的请求对荷兰货轮进行扣押?
精选2021版课件
11
沿海国在领海中的管辖权
外国军舰、政府船舶 享有完全的管辖豁免
外国船舶
外国商船
刑事管辖权 民事管辖权
精选2021版课件
12
外国军舰和政府船舶的豁免权
第34条:本公约规定不影响军舰和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
结论:外国军舰和政府船舶享有豁免权,并不意 味着可以无视沿海国的法律规章。造成损害的, 要承担国家责任。
精选2021版课件
13
对外国商船的刑事管辖权(第27条)
解决的问题:在船舶通过沿海国领海期间,如船上发生刑 事案件,沿海国可否逮捕与该案件有关的人员或进行调查?
1.在船舶驶离内水后通过领海的情形下, 可在船舶上进行逮捕或调查并采取步骤; 2.在船舶仅穿过领海或为驶入内水而通 过领海的情形下,沿海国不得逮捕或进 行有关的调查,除非: 3.如果来自外国港口的外国船舶仅通过 领海而不驶入内水,如果有关犯罪行为 发生在该船舶驶进领海前,沿海国不得 在该船舶上采取任何步骤,以逮捕与所 犯罪行有关的任何人或进行与该罪行有 关的调查。
海洋法概述
海洋法
各海域的划分及法律制度
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水域、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公海、国际海底区域
海洋划界争端及其解决
精选2021版课件
1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海洋法律地位的变化
共有物
垄断海洋 海洋自由论 沿海国管辖范
围内水域与管辖范围外水域
3.一艘荷兰货轮从荷兰某港口运送一批货物至日本 横滨港, 途径中国领海时,不慎与一艘日本货轮相撞。问:中国有关 港口当局可否根据日本货轮的请求对荷兰货轮进行扣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各海域的划分:毗连区
毗连区制度的产生、发展及确立
毗连区的范围:领海以外、邻接领海,从领海基线量
起不超过24海里
毗连区的法律地位
不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不属于公海,沿海国在该区域内可以对有关事项(海关、 财政、移民、卫生等)行使管制权
毗连区的产生、发展及确立
1.1736年英国的《游弋 法》24海里内 2.1799年美国的法律 12 海里;1919年《禁酒 令》,1922年《关税 法》,12海里内执行 《禁酒令》,对外国船 舶可检查,有管辖权。 3.法国1817年规定了20 海里的关税监督区。 4.比利时、意大利、挪 威等国也对一定宽度的 特别区域。 5.1930年,19个国家立 法设立了毗连区;到第 三次海洋法会议前,有 116个国家设立了毗连区。 6.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 定了《领海与毗连区公 约》,宽度12海里,公 海地位。 7.《公约》修改:24海 里,取消“公海”的提 法。
第四节 各海域的划分:专属经济区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产生和形成 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专属经济区的划界问题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产生和形成
发端于拉美国家提出的争取二百海里海洋权的斗争
1947年智利“总统声明”:对距离智利大陆海岸为二百海 里的海域实行保护和控制;目的是保护、保全该区域内的 自然资源;同时宣布不影响在公海上的自由航行权利。
国际法院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和判决:
就事件发生前后的情况来看,阿尔巴尼亚当时对它的领海 是有高度警惕性的,且肇事地点距离阿尔巴尼亚海岸只有 500公尺左右,布雷的时间又长达两个小时,如果有船在 那里布雷,阿尔巴尼亚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因此,无论水 雷是不是阿尔巴尼亚铺设的,如果它知道海域中有水雷, 又不对外国过往船舶公布和提出警告,那就要承担责任了。
海洋法
海洋法概述
各海域的划分及法律制度
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水域、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公海、国际海底区域
海洋划界争端及其解决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海洋法律地位的变化 共有物 垄断海洋 海洋自由论 沿海国管辖范 围内水域与管辖范围外水域 海域的划分:公海与领海 领海之外的若干区域
对特殊船舶的特殊要求
1.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 2.核动力船舶及载运核物质 或本质上危险或有毒物质的 船舶
怎样判断通过是否“无害”? 无害 通过时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有害
从事下列行为中的任何一种即为有害的通过。《海洋法 公约》第19条第2款: a.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b.以武器进行操练或演习; c.目的在于搜集情报使沿海国的防务或安全受损的行为; ……
享有完全的管辖豁免
刑事管辖权
民事管辖权
外国军舰和政府船舶的豁免权
第34条:本公约规定不影响军舰和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 政府船舶的豁免权。 第30条: 军舰对沿海国法律和规章的不遵守 如果任何军舰不遵守沿海国关于通过领海的法律和规 章,而且不顾沿海国向其提出遵守法律和规章的任何要求, 沿海国可要求该军舰立即离开领海。 第31条: 船旗国对军舰或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政府船 舶所造成的损害的责任 对于军舰或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政府船舶不遵守沿 海国有关通过领海的法律和规章或不遵守本公约的规定或 其他国际法规则,而使沿海国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船 旗国应负国际责任。
结论:阿尔巴尼亚应对10月22日发生的事件承担 国家责任,对该事件的损失和伤亡负赔偿责任。
国际法院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和判决
在和平时期,各国有权派军舰通过连接两面公海和用于国 际航行的海峡,而不用事先取得沿海国的许可,如果该通 过是无害的话。这一点是获得普遍承认和符合国际惯例的 额。除国际条约另有规定外,沿海国无权在和平时期禁止 在这样的海峡通过。因此,英国军舰在1946年10月22日 通过海峡的行为不构成对阿尔巴尼亚主权的破坏。 但是,英国军舰1946年11月13日在科孚海峡的扫雷活动, 全体法官一致认为是侵犯了阿尔巴尼亚的主权。
结论:外国军舰和政府船舶享有豁免权,并不意 味着可以无视沿海国的法律规章。造成损害的, 要承担国家责任。
对外国商船的刑事管辖权(第27条)
解决的问题:在船舶通过沿海国领海期间,如船上发生刑 事案件,沿海国可否逮捕与该案件有关的人员或进行调查? 1.在船舶驶离内水后通过领海的情形下, 可在船舶上进行逮捕或调查并采取步骤; 2.在船舶仅穿过领海或为驶入内水而通 过领海的情形下,沿海国不得逮捕或进 行有关的调查,除非: 3.如果来自外国港口的外国船舶仅通过 领海而不驶入内水,如果有关犯罪行为 发生在该船舶驶进领海前,沿海国不得 在该船舶上采取任何步骤,以逮捕与所 犯罪行有关的任何人或进行与该罪行有 关的调查。 四种例外情形:
案例分析: 1.英国籍船舶伊丽莎白号在伦敦—马塞港的航行途中,船上 发生凶杀案,一英国乘客将一名美国乘客杀害。凶杀案发生 时,船舶位于法国的领海。问:法国可否上船进行调查或逮 捕犯罪嫌疑人? 2.中国公民张某因合同纠纷被某外国公司诉至中国某市中级 法院。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张某为躲避债务而一直没有出 庭。后原告外国公司得知张某将乘坐第二天一艘美国客轮去 美国,该公司马上通知法院有关人员该情况。第二天,当法 院人员到达港口时,轮船已经起航,并进入领海。问:中国 港口当局可否应法院的请求停止该美国船舶的航行? 3.一艘荷兰货轮从荷兰某港口运送一批货物至日本 横滨港, 途径中国领海时,不慎与一艘日本货轮相撞。问:中国有关 港口当局可否根据日本货轮的请求对荷兰货轮进行扣押?
1971年智利代表提出了“承袭海”的概念 1972年肯尼亚代表向联合国负责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筹备工 作的海底委员会提交“关于专属经济区概念的条款草案”, 正式提出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专属经济区的范围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横向: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00海里。 纵向:包括水体、海床和底土、上空(主要涉及 风能的利用)。
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第58条 其他国家的权利 其他国家的义务 各国在专属经济区 内根据本公约行使 其权利和履行其义 务时,应适当顾及 沿海国的权利和义 务,并应遵守沿海 国按照本公约的规 定和其他国际法规 则所制定的与本部 分不相抵触的法律 和规章。
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 或内陆国,在本公约有关 规定的限制下,享有第八 十七条所指的航行和飞越 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 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 自由有关的海洋其他国际 合法用途,诸如同船舶和 飞机的操作及海底电缆和 管道的使用有关的并符合 本公约其他规定的那些用 途。
(二)领海的法律地位
领海法律地位的基础: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的一部
分。因此: 1.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包括所有权和管辖 权);沿海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和底 土。 2.沿海国的主权受到国际法的限制——外国船、政府船舶 外国船舶 外国商船
无害通过权(innocent passage)
案例导入:科孚海峡案 请求国际法院审理下列两个问题: 1、根据国际法,阿尔巴尼亚是否应对1946年10月22日 在其领海内发生的事件承担责任? 2、根据国际法,英国海军于1946年10月22日在阿尔巴 尼亚领海内的行为和11月13日的扫雷行为是否侵犯了 阿尔巴尼亚的主权?是否有赔偿责任?
1.平行线法
2.交圆法
3.共同正切线法
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的领海外部界线的划定
《海洋法公约》第十五条 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领海界限的划定 如果两国海岸彼此相向或相邻,两国中任何一国在彼 此没有相反协议的情形下,均无权将其领海伸延至一条其 每一点都同测算两国中每一国领海宽度的基线上最近各点 距离相等的中间线以外。但如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 情况而有必要按照与上述规定不同的方法划定两国领海的 界限,则不适用上述规定。 结论:等距离中间线方法
3.军舰的无害通过权问题
军舰是否应被赋予无害通过权的争论及原因 根据国际法,军舰享有无害通过权吗?
《海洋法公约》第三节 关于领海无害通过的结构 《海洋法公约》第29条对“军舰”的定义
《海洋法公约》后关于无害通过的各国实践
《公约》签署后,19个国家通过自己的国内立法制订了无 害通过制度。其中: 4个国家采用外国军舰无害通过领海应经沿海国事先批准 或通知:中国、前南斯拉夫、伊朗、阿联酋; 13个国家给予军舰与商船相同的无害通过权:如美国、法 国、墨西哥等; 2个国家对军舰采用有条件的无害通过:立陶宛、前苏联
三、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沿海国与非沿海国分享权利的区域
沿海国权利 两项主权权利和三项管辖权(第56条) (a)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 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 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 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 力生产能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 (b)本公约有关条款规定的对下列事项的 管辖权: (1)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 (2)海洋科学研究; (3)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c)本公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沿 海 并适 国 以当 义 符顾 务 合及 公其 约他 规国 定家 的的 方权 式利 行和 使义 务 ,
海洋法的编纂:三次海洋法会议
1958年、1960年、1973-1982年
现代国际法对海域的基本划分
9个海域(见海域划分示意图)
第二节 各海域的划分:内水与领海
一、领海基线——内水与领海的界限
1.自然基线(低潮线法)
2.直线基线
二、内水的法律地位 处于沿海国的完全、排他的主权之下。 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沿海国的内水。 外国船舶在内水中不享有无害通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