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汇总(附练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汇总(附练习)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会使用一些表现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突出作者的情感。

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用法也灵活多变,学会赏析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是诗词鉴赏的学习重点之一。

今天,《七彩语文·初中》编辑部为同学们整理了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起来学习吧!
01
直接抒情
1.定义
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案例赏析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
借景抒情
1.定义
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2.案例赏析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
托物言志
1.定义
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述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和议论表达出来。

这是一种间接抒情。

2.案例赏析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其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表象,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的目的。

04
情景交融
1.定义
诗词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使人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2.案例赏析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
动静结合
1.定义
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2.案例赏析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06
以动衬静
1.定义
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2.案例赏析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的情态,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显了春涧的幽静。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

07
乐景写哀
1.定义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2.案例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看似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

以乐景衬托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08
借古讽今
1.定义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2.案例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开头两句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概括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

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09
渲染
1.定义
渲染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2.案例赏析
长秋信词(其一)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首句点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0
烘托
1.定义
衬托中的正衬,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2.案例赏析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描写了六个特点鲜明的景物: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通过这些景物渲染秋天的肃杀苍凉的景象,烘托出一股浓浓的悲哀之情。

11
用典
1.定义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表现手法。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2.案例赏析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12
虚实结合
1.定义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2.案例赏析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颈联写城楼下近景,虚实结合。

强调过去的深宫禁苑,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

今昔对比,
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13
抑扬
1.定义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2.案例赏析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练习巩固
琅玡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1.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出关
[清]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
析。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3.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上面这首诗。

答案解析
1.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解析】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玡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

结尾两句用溪水漂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

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2.这句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对比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

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涵了思乡的情感。

【解析】首先要找出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突出特点,然后结合对诗句的分析回答。

此句中“马前”是“雪”,“马后”是“桃花”,显然马前的景象与马后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而在这里“桃花”与“雪”两个物象也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

3.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

这样动静
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静谧,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解析】此题的要求就是赏析诗歌的动静手法,那么,解答题目时就要分析诗歌中何为动,何为静,并体会动静关系,结合诗歌内容指明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