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方法解析

合集下载

增值税出口退税

增值税出口退税

第三步: 当期应纳税额=-73.24(万元),小于0,且小 于免抵退税额=147.18(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73.24(万元)
免抵税额=147.18-73.24=73.94(万元)
免退税的计算
原理
免退税的计算适用于纳税人收购标的出口,只需免掉出口环节 应纳税,退掉出口前购进所对应的进项税即可。
出口货物的离岸价(FOB)扣除出口货物 所含的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的金额
退税依据
出口形式
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 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
(委托加工修理修配 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
货物除外)
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 加工修理修配费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工修理修配货物
免抵退税的计算 原理
免抵退税——“免” 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
免抵退税——“抵” 免抵退税——“退”
内销应纳税额减去出口对 应的进项税额
内销应纳税额减去出口进项税 额,得到的差额如果是负值, 则需进行退税
免抵退税的计算
计算公式 第一步:不考虑内销,只考虑出口,计算纳税人出口退 税应退税额(结果必定为正),公式:
免征增值税,相 应的进项税额予 以退还
退税率 退税率的一般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出口应税对象的退税率为其适用税率
自2019.4.1起,原适用16%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6%的出口货物劳 务,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0% 的出口货物、跨境应税行为,出口退税率调整为9%
适用不同退税率的货物劳务,应分开报关、核算并申报
计算公式
应退税额=退税依据×退税率
提示
退税依据即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如果有免税购进的,应当减 除免税购进金额。 退税率低于适用税率的,相应计算出的差额部分的税款计入出 口货物劳务成本。

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

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

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以上是从书上抄下来的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我想,看到这一堆公式没有几个人会不头痛的。

要记这一堆公式,在考试做题或者实际应用的时候,都是一件极痛苦的事情。

我觉得,如果对一个公式没有最直观的理解,那就特别容易忘记,应用起来也是比较迟钝。

为了简化对这些公式的理解,我查阅了网上的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对这些公式做了最通俗的理解。

现在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要说明的是,这些理解很不正规,也很不严谨,只能做学习或应用时的帮助,正式使用的时候,最好还是使用正式的术语和概念。

又因为整篇文章都是你欠我的我欠你的,整个一守财奴的嘴脸,所以,我把这篇文章叫做对免、抵、退计算公式的庸俗理解。

这些理解基于几个概念和对上述公式重新整理。

外销出口零税率:零税率是指外销货物的增值税全部税负为零。

一般纳税人在内销的时候是要交增值税的,但外销则不用交,本环节的税负为零。

出口退税:“免、抵、退”税计算简便方法

出口退税:“免、抵、退”税计算简便方法

“免”税,是指对⽣产企业出⼝的⾃产货物,免征本企业⽣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产企业出⼝⾃产货物所耗⽤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产企业出⼝的⾃产货物在当⽉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原理分析〗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内销的应纳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外销进项税额中,由于我国的增值税的征税率和退税率存在着不⼀致,中间的差额部分不予退税,我们称为“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所以要在上边的公式中剔出该部分数额,公式变为: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数学运算后变为: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算出后的结果,⽆⾮是两种:>0,不涉及退税的问题;<0,需要进⼀步计算。

这个得出的负数不⼀定是全部应退的税额,如果全部内销的情况下,当期的进项⼤于销项也会出现应纳税额为负的情况,所以,我们还要计算税法最多允许退多少,即:出⼝货物离岸价×外汇⼈民币牌价×出⼝货物的退税率,算完⽐较,哪个⼩按哪个退,出⼝退税额就出来了。

其实过程很简单,以上我们没考虑有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有这种情况只是在上边的基础上作⼀个修正。

具体我们来看⼀下:出⼝“免、抵、退”税的计算⽅法,计算分两种情况:1、出⼝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第⼀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货物离岸价格×外汇⼈民币牌价×(出⼝货物征税率-出⼝退税率)第⼆步抵税: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第⼀步计算的数额)-上期留抵税额第三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货物离岸价×外汇⼈民币牌价×出⼝货物的退税率第四步⽐较:确定应退税额(第⼆步与第三步相⽐,谁⼩按谁退):注意:第⼆步⼤于第三步的情况下,当期应纳税额与确定的应退税额的差额为下期留抵税额。

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

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

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2014年新年伊始,对于我国税制体制改革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

从1月1日起新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文件开始执行,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前期陆续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政策,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

铁老大被纳入了“营改增”范围意味着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原营业税纳税人转身投入增值税纳税人的阵营中来。

相对于营业税,增值税纳税人的核算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营业税是一只大雁那增值税就是一只雄鹰,营业税是一只小马驹增值税就是一匹千里马。

想训服雄鹰,驾驭千里马,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训鹰人的技巧,骑士的能力。

在增值税的核算体系中,出口企业的核算法相对较为复杂,不但要计算纳税金额,还要计算退税金额。

随着经济体质改革的逐步深入,扩大内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改革需要,更多的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赚取外汇。

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卸掉枷锁,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家对出口企业实行免税、抵、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让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以零税率的方式近入到国际市场,以期占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平时财务人员接触出口退税的业务较少,且“营改增”以后许多新纳税人对增值税掌握不够全面。

现就“免、抵、退”计算方法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免、抵、退”计算法适用于生产企业(包括: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服务、劳务或委托外贸企出口自产货物、劳务、服务。

1、“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劳务、服务,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2、“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3、“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出口原因导致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以下详细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具体应用:一、出口型生产企业当期内销应纳税额的计算生产性企业出口适用“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各位朋友!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免抵退税计算方法,通过案例给大家详解一番,让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一、先搞清楚免抵退税是咋回事。

1.1 啥叫免抵退税。

简单说,免抵退税就是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免”呢,就是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抵”呢,就是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等已经缴纳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货物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退”呢,就是如果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那么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2 为啥要有这政策。

这政策可太贴心啦!它能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增强咱们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像给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更有底气。

二、案例来啦,看看咋计算。

2.1 案例基本情况。

假设有个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既内销又出口。

某季度内销货物销售额是100万元,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当期购进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是30万元,上期留抵税额是5万元。

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3%,出口退税率是10%。

2.2 计算过程第一步。

先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这就好比是要把出口货物中不能享受退税优惠的那部分税额给揪出来。

计算公式是: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增值税税率出口退税率)。

在这个案例里,就是200×(13% 10%) = 6万元。

2.3 计算过程第二步。

接着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内销货物销项税额 = 100×13% = 13万元,那么当期应纳税额 = 13 (30 6) 5 = -16万元。

三、最后看看免抵退税额和应退税额。

3.1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退税率,也就是200×10% = 20万元。

3.2 应退税额的确定。

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非常实用)

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非常实用)

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非常实用)展开全文解税宝 2017-05-21 18:001.免抵退税的解释(1)免: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出口时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2)抵: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3)退: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2.免抵退税的计算(1)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①一般贸易方式【例题计算问答题】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 17%,退税税率为 13%。

2014 年 4 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34 万元通过认证。

上月末留抵税款 3 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 100 万元,收款 117 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200 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答案】(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2)应纳税额=100×17%-(34-8)-3=-12(万元)(3)“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4)当期应退税额=12(万元)(5)当期免抵税额=26-12=14(万元)【例题40-计算问答题】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 17%,退税税率为 13%。

2014 年 6 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 4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68 万元通过认证。

上期末留抵税款 5 万元。

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 100 万元,收款 117 万元存入银行。

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200 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增值税出口货物和劳务及应税服务免抵退税计算(非常实用)

增值税出口货物和劳务及应税服务免抵退税计算(非常实用)

增值税出口货物和劳务及应税服务免抵退税计算(非常实用)解税宝 2017-08-18 23:24【重要考点】1.当期无购进免税原材料:五步法。

(1)“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退税率)(2)“抵税”: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剔”数额)大于0:本期应纳税额;小于0:进入下一步。

(3)“尺度”: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注意:2>3时,第2步减第3步=下期留抵税额。

(5)确定免抵税额:第3步减第4步=免抵税额。

【典型例题-教材例题改编】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

2016年6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4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68万元通过认证。

上期末留抵税款5万元。

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

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2016年7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通过认证,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6月和7月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答案解析』6月份:(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2)当期应纳税额=100×17%-(68-8)-5=17-60-5=-48(万元)(3)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4)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额=26(万元)(5)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该企业当期免抵税额=26-26=0(万元)(6)6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为22(48-26)万元。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

 含义:免税,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计算方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解释:此项的产生原因是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同。

 注: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出口发票不能反映实际离岸价的,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法核定。

 (2)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增值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的大小,确定应退税额: (4)确定免抵税额 2.如果出口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免、抵、退办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 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以此确定应退税额: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两者中较小者。

 (4)确定免抵税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免抵退税是指对应税率的货物和应税劳务,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和程序进行结算后,可以获得退还增值税的一种方式。

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通过这个政策,企业可以免除抵扣进项税额的限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首先是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金额=出口销售额×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

其中,出口销售额是指企业出口销售的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金额,免税性质货物是指国家规定的可以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货物,标准税率是指国家规定的货物的增值税税率。

例如,企业在一年内出口销售了100万元的货物,这些货物的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为13%。

因此,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免抵退税金额为100万元×13%=13万元。

这个金额就是该企业可以获得的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接下来是免抵退税申请的流程和要求。

企业在申请免抵退税时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首先,企业需要在每月的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申报应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销售金额和免税性质货物的标准税率。

然后,企业需要在每年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将年度免抵退税金额进行汇总,并进行审计审查。

最后,企业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税务部门进行审查和核准后,企业才能获得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免抵退税申请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需要具备出口货物的资格,即要有出口货物的合法合规的资格,包括注册登记、贸易许可证等。

其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关于免抵退税的规定进行申报,如在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等。

再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免抵退税金额进行审计,确保申请的金额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最后,企业需要配合税务部门的审查和核准,提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如财务报表、销售合同、运输单据等。

总结起来,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出口退税,又称为出口抵税、出口退税补贴,是指国家为支持出口贸易,对出口产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部分予以退还的政策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

一、计算方法:1.出口退税率:根据国家制定的退税政策,不同商品和地区具有不同的退税率。

出口商品可以通过中国税务系统查询到具体的退税率。

2.出口退税金额计算:出口退税金额=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额×出口退税率其中:-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的销售额×(1-1/(1+增值税率))3.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出口货物的销售额通常是指货物的FOB价格(Free On Board,即到岸价),即货物离港或离境时的价格,不包括国内的运费、保险费等费用。

4.增值税率:增值税率是由国家税务部门根据法律规定设定的,不同商品及地区的增值税率可能有所不同。

二、要领: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出口退税涉及复杂的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守相关政策是保证退税顺利进行的前提。

2.完善相关证明材料:出口企业需要准备完善的证明材料,包括报关单、货物购销合同、海关出口清单等,以证明出口货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申报退税资格:出口企业需要在出口货物离港前向当地的海关申报退税资格,并获得退税资格的认可。

4.税务报关:出口企业需要按照海关的要求进行税务报关,确保退税资料的准确、完整、符合规定。

5.审核与核销:海关将对退税申请进行审核,核实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核销环节是指在货物出口后,海关核实出口货物的数量、金额、品种等信息,并在核销单上盖章。

6.退税申请:出口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向相关税务机关提交退税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和证明材料。

7.退税款到账:一般情况下,出口退税款项会由税务机关直接退还到企业指定的银行账户上。

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退税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在退税流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审批和核查环节,因此出口企业需要提前做好退税规划,合理安排出口货物的时间和资金预算。

出口退税退的增值税计算(3篇)

出口退税退的增值税计算(3篇)

第1篇一、引言出口退税是我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税收优惠政策。

增值税作为一种流转税,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口退税退的增值税计算是出口企业享受退税政策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增值税的概念、出口退税政策概述、出口退税退的增值税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增值税概述(一)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特点是:征税范围广泛,税率固定,税负转嫁,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销售货物、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提供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建筑、安装、租赁、金融、保险、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

三、出口退税政策概述(一)出口退税的概念出口退税是指国家对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在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并在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境内生产、销售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予以退还。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目的1. 降低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 鼓励企业出口,扩大我国出口规模;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四、出口退税退的增值税计算方法(一)出口退税退的增值税计算原则1. 增值税零税率原则: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增值税税率为零;2. 增值税免税原则: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增值税不予征收;3. 增值税退税原则: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增值税已缴纳部分予以退还。

(二)出口退税退的增值税计算步骤1. 确定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率是根据我国政府规定的税率,结合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税种和出口环节的税收政策确定的。

出口退税率分为基本退税率、零税率、免税率三种。

2. 计算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增值税税额增值税税额 = 销售额× 增值税税率3. 计算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应退增值税税额应退增值税税额 = 增值税税额× 出口退税率4. 核定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应退增值税税额出口企业应按照实际出口情况,向税务机关报送出口货物或应税劳务的相关资料,税务机关根据规定核定的应退增值税税额。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2014年新年伊始,对于我国税制体制改革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

从1月1日起新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文件开始执行,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前期陆续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政策,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

铁老大被纳入了“营改增”范围意味着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原营业税纳税人转身投入增值税纳税人的阵营中来。

相对于营业税,增值税纳税人的核算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营业税是一只大雁那增值税就是一只雄鹰,营业税是一只小马驹增值税就是一匹千里马。

想训服雄鹰,驾驭千里马,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训鹰人的技巧,骑士的能力。

在增值税的核算体系中,出口企业的核算法相对较为复杂,不但要计算纳税金额,还要计算退税金额。

随着经济体质改革的逐步深入,扩大内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改革需要,更多的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赚取外汇。

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卸掉枷锁,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家对出口企业实行免税、抵、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让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以零税率的方式近入到国际市场,以期占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平时财务人员接触出口退税的业务较少,且“营改增”以后许多新纳税人对增值税掌握不够全面。

现就“免、抵、退”计算方法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免、抵、退”计算法适用于生产企业(包括: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服务、劳务或委托外贸企出口自产货物、劳务、服务。

)1、“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劳务、服务,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2、“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3、“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出口原因导致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以下详细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具体应用:一、出口型生产企业当期内销应纳税额的计算生产性企业出口适用“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计算(3篇)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计算(3篇)

第1篇一、引言增值税(Value Added Tax,简称VAT)是一种以商品或服务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在我国,增值税是主要的流转税之一,对国内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因此,准确计算出口货物劳务的增值税,对于促进出口贸易、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政策概述1.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免抵退政策我国对出口货物劳务实行增值税免抵退政策,即对出口货物劳务免征增值税,同时退还国内采购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

这一政策旨在鼓励出口,减轻企业负担。

2.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免退税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可以按照一定比例退还其在国内采购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

与免抵退政策相比,免退税政策适用于出口货物劳务的种类更广。

三、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计算方法1.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计算公式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计算公式如下: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 = 出口货物劳务销售额× 税率 - 已缴纳的国内采购环节增值税2. 出口货物劳务销售额确定出口货物劳务销售额是指企业在出口货物劳务过程中,按照市场价格实际取得的收入。

在计算出口货物劳务销售额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出口货物劳务销售额应以人民币计价。

(2)出口货物劳务销售额应包括出口货物劳务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等。

(3)出口货物劳务销售额应扣除出口退关、退货等。

3. 税率确定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的税率为13%。

对于不同类型的出口货物劳务,税率可能有所不同。

具体税率由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确定。

4. 已缴纳的国内采购环节增值税确定已缴纳的国内采购环节增值税是指企业在采购出口货物劳务过程中,已缴纳的增值税。

在计算已缴纳的国内采购环节增值税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已缴纳的国内采购环节增值税应包括出口货物劳务的原材料、零部件、包装物等。

(2)已缴纳的国内采购环节增值税应扣除出口退关、退货等。

出口计算增值税(3篇)

出口计算增值税(3篇)

第1篇一、引言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财政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企业如何计算增值税,如何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出口计算增值税的政策进行解读,并介绍出口退税的实务操作。

二、出口计算增值税政策解读1. 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种税。

在我国,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进口货物。

2. 出口退(免)税政策出口退(免)税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劳务或者技术给予退还或者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的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出口企业可以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

3. 出口退(免)税范围出口退(免)税范围包括:(1)出口货物:包括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加工贸易出口货物、委托出口货物、其他出口货物。

(2)出口劳务:包括国际运输服务、设计服务、建筑服务、文化体育服务、技术出口等。

(3)出口技术:包括技术出口、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4. 出口退(免)税计算方法(1)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将出口货物、劳务或者技术销售给境外企业,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应退增值税税额,扣除免抵税额后,退还剩余的增值税税额。

(2)免退税:出口企业将出口货物、劳务或者技术销售给境外企业,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应退增值税税额,全额退还。

(3)出口免税:出口企业将出口货物、劳务或者技术销售给境外企业,免征增值税。

三、出口计算增值税实务操作1. 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需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以下资料:(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3)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4)出口退(免)税备案表;(5)其他相关资料。

2. 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出口货物、劳务或者技术的销售合同、发票、运输单据等出口凭证;(2)按照规定计算应退增值税税额;(3)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出口退(免)税申报表和相关资料;(4)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申报材料,确认出口退(免)税资格;(5)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审核结果,办理出口退(免)税。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出口退税是指由政府返还给出口企业已缴纳的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一种政策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退税被广泛应用,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退税一般分为免、抵、退三种方式,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是退税。

退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后,将已缴纳的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额,申请向国家主管部门返还的行为。

退税政策旨在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利润,进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退税方式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出口商品、内向型出口加工业、出口代理业等。

企业在申请退税时,通常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出口合同、海关报关单等。

退税政策应用广泛,使得出口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其次是抵扣。

抵扣是指将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抵减到企业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并与销售的产品同等计税,最终实现在进出口环节税款上的差额扣除。

抵扣方式通常适用于国内生产企业以及非出口型企业,帮助企业减少税负,提高产品竞争力。

抵扣方式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负担,以及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便利。

最后是免税。

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无需缴纳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方式。

免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出口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免税政策的适用范围通常包括出口商品、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型企业等。

免税政策的实施,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能够节省大量的税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总结来说,出口退税的“免、抵、退”方法是不同情况下的税款返还方式。

退税是在出口货物后,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返还已缴纳的税款;抵扣是将税款抵减到产品销售环节中,并与销售的产品同等计税;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无需缴纳税款。

这三种方式可以帮助出口企业减轻税负、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税方式,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增值税出口退税计算公式教学内容

增值税出口退税计算公式教学内容

第三步: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 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 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
=内销销项-(内销进项+外销进项-不得免 抵)-上期留抵进项
=内销应交税额-外销应退
• 如果上式>0表示当期应纳税额
• 如果上式<0表示当期应退的税额(其中包 括部分退税和全部退税)
第三步:
•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 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四步:
• 将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得数(绝对值)进行 比较,较小者为退税额。
第二种情况:出口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为免 税采购
第一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 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 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二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 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 价×(出口 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第二步:
•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 抵扣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
=内销销项-(内销进项+外销进项-不得免 抵)-上期留抵进项
=内销应交税额-外销应退
• 如果上式>0表示当期应纳税额
• 如果上式<0表示当期应退的税额(其中包 括部分退税和全部退税)
第四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 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五步: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 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 抵减额
第六步:将第三步与第五步的得数(绝对值) 进行比较,较小者为退税额。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
2014年新年伊始,对于我国税制体制改革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

从1月1日起新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文件开始执行,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前期陆续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政策,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

铁老大被纳入了“营改增”范围意味着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原营业税纳税人转身投入增值税纳税人的阵营中来。

相对于营业税,增值税纳税人的核算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营业税是一只大雁那增值税就是一只雄鹰,营业税是一只小马驹增值税就是一匹千里马。

想训服雄鹰,驾驭千里马,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训鹰人的技巧,骑士的能力。

在增值税的核算体系中,出口企业的核算法相对较为复杂,不但要计算纳税金额,还要计算退税金额。

随着经济体质改革的逐步深入,扩大内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改革需要,更多的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赚取外汇。

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卸掉枷锁,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家对出口企业实行免税、抵、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让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以零税率的方式近入到国际市场,以期占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平时财务人员接触出口退税的业务较少,且“营改增”以后许多新纳税人对增值税掌握不够全面。

现就“免、抵、退”计算方法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免、抵、退”计算法适用于生产企业(包括: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服务、劳务或委托外贸企出口自产货物、劳务、服务。


1、“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劳务、服务,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
2、“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3、“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出口原因导致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以下详细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具体应用:
一、出口型生产企业当期内销应纳税额的计算
生产性企业出口适用“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简单从字面理解,将其认为分解为免、抵、退三个步骤。

第一步“免”:增值税一般计算方法简单可以理解为“应纳税额=销项—进项”,可得出口企业公式①“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外销销项—进项”。

前面阐述外销出口货物的销项是免税的,公式①可演变成公式②“应纳税额=国内销项—进项”。

公式②大家会看到一个明显的不对应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销项仅仅是国内销项,而我们的进项是生产内销产品及外销产品共同的进项。

如能实现零税率出口,道理上应将外销产品所对应的进项税额予以退税。

但目前国家由于考虑税负平衡和对进出口宏观调控的管理要求,并未全部实行出口零税率,因此目前生产型企业不能对应要求将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予以退税。

而只能按照规定,根据退税率进行抵扣。

公式③“内销应纳增值税=内销销项—内销进项—外销进项”,这是内销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第二步“抵、退”就是先用外销进项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也就达到了退税的目的。

公式④内销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内销进项+外销进项),也就是前面所叙述的公式②。

通过公式④计算出来的金额如果大于零,说明内销应纳增值税抵顶应退外销进项后还有余额,既为本期应纳税额。

如果小于零说明内销应纳增值税抵顶应退外销进项后仍有余额,此时是否退税,又要分两种情况:1、内销的销项本身就小于内销进项造成的小于零。

2、内销的销项减内销的进项大于零,再减外销的进项后小于零。

第一种情况如果全部退税势必将内销留底税额一并退换给了企业。

所以就要规定一个退税限额来消除这种情况,这个限额是外销金额乘以退税率来确定。

然后比较内销应纳税额小于零时的金额与退税限额两者之间绝对值,哪一个小退税金额就是哪一个。

上面理论阐述完毕,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

【例】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

2011年4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通过认证。

上月末留抵税款3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①由于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及产品差异,征税率与退税率一般是不一样的,征税率大多要大于退税率。

这样也就造成了征得多退的少,相应的附加税在出口环节也是不予退税的,零税率参与国际竞争是现阶段企业的一个梦。

这一部分征退税差异在计算退税额时是不予退还的。

所以第一步要计算这部分差异:200×(17%-13%)=8万
②计算外销对应的进项税额:(200/(200+100))×34=26.67万
③内销货物应纳增值税:100×17%-(34-26.67-8)-3=14.67万元
④应退税额(限额):200×13%=26万,理论上应该与②数值是相同的。

⑤实际退税额:26.67-14.67=12万
⑥免抵税额:26.6-12=14元,也就是我们的内销货物应纳税额,理论上数字应该③相同,计算过程尾数差异。

这部分金额要作为计算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金的计算基数。

二、当期无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
“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接上例):
第一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退税率)
(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
第二步抵税: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第一步计算的数额)-上期留抵税额(小于0进入下一步)
(2)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8)-3=17-26-3=-12(万元)
第三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3)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第四步比:确定应退税额(第二步与第三步相比,谁小按谁退)
(4)当期应退税额=12(万元)
第二步大于第三步的情况下,当期应纳税额与确定的应退税额的差额为下期留抵税额。

第五步确定免抵税额:第三步减第四步=免抵税额。

(5)当期免抵税额=26-12=14(万元)
当期有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计算过程依然为五步,不同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需要做一个修正,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修正的剔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退税率)
第三步修正的尺度: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上述解析笔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免、抵、退”原理及计算方法。

方法一有利于我们理解原理,但不可作为实际计算应用,方法二便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