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高三第一轮复习,内容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课标要求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应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与三角函数,向量联系密切。作为复习课一方面将本章知识作为一个梳理,另一方面通过整理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5的学习,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已经了解,但对于如何灵活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合理选择定理进行边角关系转化从而解决三角形综合问题,学生还需通过复习提点有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测量一些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或距离;解决一些有关计算角度,航行,工件的计算等实际问题;(3)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合理选用定理解决三角形综合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讲练结合,变式训练法
重点难点:(1)正余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2)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综合运用
(3)正余弦定理与向量,不等式等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
abc===2R(其中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CBA sinsinsin2.余弦定理222222222-2ab cos+bC c-2ac cos B,c=ba=bc+bc-2cos A,a=a+222222222c+c-bbab+c-a-a+或cos A=,cos B=,cos C=.
ab222acbc3.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
(1)A+B+C=π.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2).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 (4)有关三角形内角的常用三角函数
关系式B)=-cos C;B)=sin C;cos(A+sin(A+BA+BA+CC.
cos;cos=sintan(A+B)=-tan C; sin=2222 (5)△ABC的面积公式有:1 ;a边上的高)①S=a·h(h表示2abc111 ;A=sin ab sin C=acB=bc sin②S=
R24221 .为内切圆半径)(a+b+c)(r③S=r 2.
>sin BB?a>b?sin A(6)在△ABC中,A> 4.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已知三边,求三个角;(1)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2)
课堂典例讲练(二)
________. C,=105°,则b=1](1)在△ABC中,若a=4,B=30°[例) ,则角A等于(a=1,b=2,B=45°已知△(2)ABC中,B.90°150°A.
D.30°60°C.
ACB解析:(1)已知两角和一边只有一解,由=105°得,=30°,=45°,Ba4sin30°sin b2. =由正弦定理得,2==A sin45°sin21 根据正弦定理得=,(2)A sin45°sin1AabAA D.
<,∴=30°,故选∴sin为锐角,∴=,∵2,4b21,、、BC所对的边,又=c=分别为角、
在锐角△[例2]ABC中,ab、cA
则23.且BC边上的高AD=________.
=a(2)C(1)角=________;DDBCAABCAD线在则△解析:为锐角三角形,过作⊥于点,BC上,段.
332CC sin =60°.==,则241222aa ,又由余弦定理可知(21)=4+·-2·4· 22
aCaaaa 5. =60°,边长为1(舍,∴)=5或.因此所求角即=--4-5=0 的形状.[例3] 根据所给条件,判断△ABC cos(1)若aA =b cos B ,则△ABC 形状为________.cab ==,则△(2)若ABC 形状为________.
CBA coscoscos (1)由余弦定理得解析:222222bbacca -+-+422422bccabAbBabaa =,cos -?=·()=0cos ·()?+
- acbc 22
2222222222bacabcbaba 0 ----)=0∴=-∴(=-0)(或222bbcaa 或=∴+=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BA sinsinsin (2)由正弦定理得==
CBA coscoscos ABCCABCACBBA ,∵、
,∴△、)∈tan =(0,π,∴==即tan =tan 为等边三角形.
BcbAABCabcBCa +=5+、,的对边,且已知△[例4] =中,、4、分别为角,、tan ABCCCB ) ,则△的面积为( +3=3tan ·tantan33
A. B . 34333 D. C. 44CBBC +tan ·tan3+=tan 解析:∵3tan ,CBCB )tan3(1=--tan ∴tan ?·tan +CB tan +tan CB tan(=-3+,)3=-? CB ·tantan1-ACB ∴=120°,∴+=60°,222 ,bc cos bc +A -25baA 将=60°,=4,+c =代入a =3311,故选=C.
=sin AbcS ∴3bc ·2-22516得=-bcbc ,∴=,△ABC
224
(三)变式训练.
bcABCAB ________. =61.在△=30°,中,(1)若,则=105°,=ABCbAa ) 4,则△(2)若 =30°,解的情况为=3,( = B .两解A .一解
D .无法判定 C .无解
222BacbcacbABCABCa ,则角、3,若2.(1)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的值为(
ππ A.B.
36π5ππ2π C. 或 或D. 3366abccaABCABCbca ,的内角、、=、所对边分别为、、成等比数列,且、2.若△(2)B )
=( 则cos
31 B. A. 4422 D. C.3422ABCABCcab 一1+y 相离,则△=的三边,直线ax +by +c =3.(1)若0、与圆、是△x )
定是(
B .等边三角形A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C B c +a 2ABCBCABCA 的形状为)、c 分别为角的对边、,则△、(2)在△cos 中,=(a 、b
c 22)
( .正三角形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 D →→ACABABCA 1=60°,,1)4.(在△·中,已知=ABC ________则△.面积为AABCBC 边的长是( =60°,则 20,面积是103,若△ (2))
的周长等于A .5 B .6 C .7 D .8
课时小节
(1)已知两角和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
(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这是易错的地方,也是常考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