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6细集料检测细则

6细集料检测细则
适用于测定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各种细集料中所含的粘性土或杂质 的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砂当量用 SE 表示。 1.4 细集料表观密度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 23℃时对水的表观相 对密度和表观密度。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 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2. 检验项目 颗粒级配 含泥量 砂当量 细集料表观密度 3. 检验标准: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4.主要仪器设备: 4.1 试验筛:标准筛 4.2 天平:称量 1000 g,感量不大于 0.5 g。 4.3 摇筛机。 4.4 烘箱:能控温在 105℃±5℃。 4.5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器。 4.6 容量瓶:500mL。 4.7 钢板尺:长 50cm,刻度 1mm。 4.8 化学试剂:无水氯化钙、丙三醇、甲醛,均为分析纯。 4.9 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烧杯、干燥器、温度计、秒表等。 5.测前准备 5.1 细集料筛分试验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 常为 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 4.75mm 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
由于试样是加水湿润过的,对试样含水率应按现行含水率测定方法进 行,含水率以两次测定的平均值计,准确至 0.1%。经过含水率测定的试样不 得用于试验。 5.3.3 称取试样的湿重。
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相当于 120g 干燥试样的样品湿重,准确 至 0.1g。
120×(100+w)
m1=
100
式中:w—集料试样的含水率(%);
注:不可直接倒至 0.075mm 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6.1.2.5 重复 6.1.2.2~6.1.2.4 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 0.075mm 的 颗粒全部倒出。 6.1.2.6 将容器中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 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入搪 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6.1.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 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 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 0.1%。m1与 m2之差即为通过 0.075mm 筛部 分。 6.1.2.8 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 0.075mm 筛),将已经洗去小于 0.075mm 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通常为 4.75mm 筛),将套筛装入摇筛 机,摇筛约 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 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 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 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砂验收标准

砂验收标准

第二章砂验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智造公司PC构件生产用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民筑友区域智造公司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用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 14684-2011 建设用砂3 类别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规格,其细度模数μf分别为:粗:3.7~3.1;中:3.0~2.3;细:2.2~1.6;特细:1.5~0.7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4 技术要求4.1颗粒级配砂筛应采用方孔筛。

砂的公称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除特细沙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5.00mm和63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

各区域智造公司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中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级配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可允许使用。

4.2其他技术指标4.2.1 天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2所示。

各区域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选用砂的含泥量应≤2.0%,泥块含量应≤0.5%。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4.2.2 机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

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4.2.3 有害物质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等,其限量应符合表5。

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孔隙率要求>45%(GB)
2024/7/30
30
堆积密度容量筒
2024/7/30
31
摇筛机
322024/7/30
32
三、砂的质量
3.1.3天然砂的含泥量应符合3.1.3的规定 表3.1.3砂中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C55~C30 ≤C25 含泥量(按质量计)≤2.0 ≤3.0 ≤5.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
24
➢ 3、再向容器注清水,重复上述多次操作 ,直至容器内的水 目测清澈为止。
➢ 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75u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稍高出筛中砂粒的 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um的 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 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起倒入搪瓷盘,放在烘 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0.1g。
泵送混凝土,宜选择中砂。
17
三、砂的质量
细度模数与颗粒级配是两个概念,在标准中是 两个指标,细度模数是计算出来的,颗粒级配 是查表出来的,现在有些人认为颗粒级配为Ⅰ 区必定是粗砂,粒级配为Ⅱ区必定是中砂,粒 级配为Ⅲ区必定是细沙,当出现颗粒级配Ⅰ区, 细度模数为中砂时,则认为是不合格砂。
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砂子的细度模数为2.4~3.0, 并有15-30%的颗粒通过315μm的筛,有5-10% 通过160μm的筛。
➢ 含泥量: ➢ 1、按规定选取试样缩分至稍大于试样两
倍的数量(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 105±5℃下烘干至恒量重,待冷却至室温后 ,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分备用。 ➢ 2、称取砂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 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水面高出试 样约 150mm充分拌匀后,水泡2h用手在水中 淘洗试样,使赃物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 水倒入1.18mm及75um的套筛上(1.18mm筛 放在75um筛上面),滤去小于75u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 过程防止砂粒流失。

1砂子试验规程

1砂子试验规程

普通混凝土用砂试验规程一、依据标准: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二、检验项目: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

三、使用仪器:砂方孔筛、JP-A 型架盘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烘箱、容量瓶、浅盘、铝制料勺、漏斗、直尺、秤、容量为1L 的筒、 四、取样:按同产地,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400m 3或600t 为一验收批。

不足400m 3或600t 时亦为一验收批。

天然砂取22kg ,人工砂取52kg 。

五、方法与步骤:5.1、筛分析:5.1.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 。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为10.0mm 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

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 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用。

5.1.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 (特细砂可称250g ),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 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10min ,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这样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

注:1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2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5.1.3试样在各只筛子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按式4.1.3计算得出的剩留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的筛余量。

300dA m r式4.1.3 式中m r ― 某一筛上的剩留量(g ); d ―筛孔边长(mm ); A ―筛的面积(mm 2)。

5.1.4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到1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完整版)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完整版)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

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

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

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7.量具:500 mL容量瓶;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9.密度计;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七.环境条件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1.颗粒级配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水泥稳定天然砂砾检测项目

水泥稳定天然砂砾检测项目

水泥稳定天然砂砾检测项目一、简介1.1 任务背景水泥稳定天然砂砾用于道路基层和基础工程,能够提供稳定的结构支撑和良好的排水性能。

因此,对水泥稳定天然砂砾的质量进行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工程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1.2 任务目的本次水泥稳定天然砂砾检测项目旨在对这种材料的关键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

通过详细的检测和分析,可以确保所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检测项目2.1 粒度分析在水泥稳定天然砂砾中,各种粒径的颗粒具有不同的填充和排水性能。

因此,粒度分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

该检测通过将样品通过一系列的筛网进行筛分,得出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从而了解砂砾中各种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2.1.1 检测方法进行粒度分析的常用方法是湿筛和干筛两种。

湿筛是将样品与水混合后通过筛网筛分,可以较好地保留较小颗粒。

干筛则是干样品在筛网上进行筛分,适用于较粗的颗粒。

2.1.2 检测结果粒度分析的结果以累积通过百分数或筛上百分数的形式呈现。

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统计情况,如细沙、中沙和粗砾的含量比例。

2.2 压实性能水泥稳定天然砂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压实处理,以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因此,压实性能的检测是必须进行的项目之一。

2.2.1 检测方法常用的压实性能测试方法是标准贯入试验和切割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是利用冲击器在一定高度下落,并测量冲击器在砂砾中的击入深度,从而评估样品的压实性能。

切割试验则是通过采用一定尺寸的切割器进行切割,以测量切割的阻力来评估样品的密实度。

2.2.2 检测结果压实性能检测结果通常以击入深度或切割阻力的形式呈现。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结果,可以评估水泥稳定天然砂砾的压实性能优劣。

2.3 强度测试水泥稳定天然砂砾的强度是衡量该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强度测试旨在评估水泥稳定天然砂砾在受力下的抗压性能和承载能力。

2.3.1 检测方法常用的强度测试方法包括三轴压缩试验和抗弯试验。

天然砂中有机质含量试验检测方案

天然砂中有机质含量试验检测方案

天然砂中有机质含量试验检测方案
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从不同的砂矿或河流沉积物中采集一定量的砂样,并将其进行干燥和研磨,以获得均匀细小的样品颗粒。

2.预处理:将采集到的干燥砂样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无机颗粒和杂质。

这可以通过将砂样进行粉碎和筛分来实现,以获得一定粒径范围内的颗粒。

3.有机质提取:将经过预处理的砂样溶解在特定的溶剂中,以提取其中的有机质。

常见的溶剂包括丙酮、甲醇等。

将砂样和溶剂放入瓶中,并用超声波进行振荡萃取,使有机质从砂颗粒中溶解到溶剂中。

4.滤液处理:经过溶剂萃取后的砂样溶液需要进行过滤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和溶剂中的杂质。

使用一个细孔过滤器将砂样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5.滤液浓缩:将收集到的滤液进行浓缩处理,以减小其体积和增加有机质的浓度。

可以使用旋转蒸发仪或其他浓缩方法进行浓缩,直至滤液的体积大幅减小。

6.有机质含量测定:对浓缩后的滤液进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有机质的浓度可以通过测定滤液中总碳含量或有机碳含量来确定。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元素分析仪、紫外光谱分析仪等。

7.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根据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可以计算有机质含量的百分比或绝对含量,并与其他砂样进行比较,评估砂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试验检测方案仅为参考,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设备条件进行调整和确定。

同时,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安全和环境保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砂石检测标准

砂石检测标准

砂石检测(一)砂: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粗3.7~3.1;中:3.0~2.3;细:2.2 ~1.6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Ⅱ类(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砼)、Ⅲ类(<C30的砼及建筑砂浆)。

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分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一、颗粒级配:(颗粒级配最少取样数量4.4kg)1、按规定取样后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度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分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套筛上,通过摇筛机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0.5g)为止。

3、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处理。

(在每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如下量:4.75mm:770g; 2.36mm:543g;1.18mm:384g; 600um:274g; 300um:193g;150um:137g)。

如果超过则应将刻粒级试样分成少于这级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刻号筛的筛余量。

(其余条款查阅GB/T14684-20016.3.2.4;6.3.3)。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 5和600u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25g)。

二、含泥量:(最少取样数量4.4kg),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um的颗粒含量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烘干,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至相等的两分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

砂验收标准

砂验收标准

砂验收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第二章砂验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智造公司PC构件生产用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民筑友区域智造公司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用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14684-2011建设用砂3类别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规格,其细度模数μf分别为:粗:3.7~3.1;中:3.0~2.3;细:2.2~1.6;特细:1.5~0.7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4技术要求4.1颗粒级配砂筛应采用方孔筛。

砂的公称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除特细沙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5.00mm和630μm 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

表1颗粒级配各区域智造公司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中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级配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可允许使用。

4.2其他技术指标4.2.1天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天然砂技术指标各区域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选用砂的含泥量应≤2.0%,泥块含量应≤0.5%。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4.2.2机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

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砂子检测标准

砂子检测标准

砂子检测标准砂子检测标准一、颗粒级配颗粒级配是指砂子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良好的颗粒级配应该是粒径分布均匀,粗细颗粒比例适当。

砂子的颗粒级配可以通过筛分试验来确定,以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二、含泥量含泥量是指砂子中含有的天然土壤的含量。

含泥量过高的砂子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耐久性差。

因此,含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一般要求不大于5%。

三、泥块含量泥块含量是指砂子中含有的大于1.25mm的泥块的数量。

泥块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泥块含量。

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泥块含量,并采取措施降低泥块含量。

四、云母含量云母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矿物,在砂子中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云母含量,并采取措施降低云母含量。

五、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针状和片状颗粒是指砂子中形状不规则的颗粒。

这些颗粒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含量。

六、坚固性坚固性是指砂子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坚固性差的砂子容易破碎,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因此,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坚固性,以确保砂子的质量符合要求。

七、密度密度是指砂子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密度过小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砂子的密度。

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密度,以确保砂子的质量符合要求。

八、含水率含水率是指砂子中含有的水分的质量与砂子总质量之比。

含水率过高的砂子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降低,强度下降。

因此,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含水率,并采取措施降低含水率。

九、吸水性吸水性是指砂子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性强的砂子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应采取措施降低砂子的吸水性。

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吸水性,以确保砂子的质量符合要求。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天然砂检验报告

天然砂检验报告

天然砂检验报告1. 摘要本报告是对天然砂进行的检验和分析,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通过对颗粒大小分布、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荷重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可以评估和验证天然砂的质量和适用性。

2. 引言天然砂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砂浆和路基工程等领域。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对天然砂进行检验和分析是必要的。

本报告将介绍天然砂的检验结果,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3. 检验方法为了对天然砂进行综合的检验和分析,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测试项目:3.1 颗粒大小分布颗粒大小分布是评估砂的工程性质和用途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使用了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天然砂样品进行测试,测量了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百分含量。

通过分析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可以评估砂的筛选性和流动性。

3.2 化学成分砂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其与其他材料(如水泥)的相容性和反应性。

我们采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天然砂样品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测量了主要元素的含量。

通过检验化学成分,可以判断天然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3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评估砂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指标。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性质测试,包括密度、抗压强度和水分含量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然砂的结构和性能,从而评估其适用性。

3.4 荷载能力荷载能力是评估砂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性能的重要指标。

我们使用了荷载试验机对天然砂进行了负荷试验,并测量了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荷载能力数据,可以评估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检验结果和分析4.1 颗粒大小分布根据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测试结果,我们绘制了天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见附录1)。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天然砂的颗粒主要集中在0.1 mm至0.5 mm之间,符合使用要求。

总体上,天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筛选性和流动性。

4.2 化学成分根据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测试结果,天然砂主要含有二氧化硅(SiO2)、氧化铁(Fe2O3)和氧化钙(CaO)等元素。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一、总则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适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碎石:岩石破碎后公称粒径大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石泥块含量: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针片状颗粒含量: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

平均粒径指该粒径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例:5~10的石子:计算:5+10=15/2=7.5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二、砂的质量要求1、砂的细度模数μ注:1、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按公称直径630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的某一区。

2、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中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公称直径为5.00mm和0.63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直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量应不大于5%。

3、当天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4、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砂石检验细则

砂石检验细则

砂石试验检测细则3.1筛分试验3.1.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天然砂、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3.1.2仪具与材料标准筛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1g摇筛机烘箱:能控温在105℃±5℃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3.1.3试验准备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mm 筛(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 g 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试样在烘干3 h 以上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3.1.4试验步骤1、试验步骤1.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 g ,精确至1 g ,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 min ,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 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超过1%时应重新试验。

3.1.5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总量与筛号在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m 1)的百分率,精确至0.1%.对沥青路面细骨料而言,0.15mm 筛下部分即为0.075mm 的分计筛余,由4.2.7测得的m 1和m 2之差即为小于0.075mm 筛底部分.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3、计算质量通过百分率各号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5、天然砂的模数按式(T0327-1)计算, 精确至0.01. 75.475.436.218.16.03.015.0X 1005)(A A A A A A A M --++++= 式中:M X-----砂的细度模数A 0.15、A 0.3.....、A 4.75--分别为0.15、0.3....4.75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6、直进行两次平等试验,以试验结果的自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3.2含泥量的检测3.2.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3.2.2仪具与材料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烘箱:能控温在105℃±5℃.标准筛:孔径0.075mm及1.18mm的方孔筛.其它:筒、浅盘等.3.2.3试验准备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500 g(m0)的试样两分备用.3.2.4试验步骤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 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体倒入1.18mm至0.075mm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3.2.5计算砂的含泥量计算,精确至0. 1%.G0 - G1Q a= ×100G0式中:Q a-----砂的含泥量(%)G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G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自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3.3泥块含量的检测3.3.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用砂中颗粒大于1.18mm的泥块的含量.3.3.2仪具与材料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0.1g.烘箱:能控温在105℃±5℃.标准筛:孔径0.6mm及1.18mm的方孔筛.其它:洗砂用的筒及烘干用的浅盘等.3.3.3试验准备将来样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5000 g,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1.18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大致相等两份备用.3.2.4试验步骤1、取试样一份200 g置于容器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至少走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 h,然后用手在水中捻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mm筛上,用水淘洗至水清澈为止.2、筛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并在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手称量(m2).3.3.5计算砂中泥块含量计算,精确至0. 1%.G1 - G2Q b= ×100G1式中:Q b ------砂中大于1.18mm的泥块含量(%)G1---试验前存留于1.18mm筛上的烘干试样质量(g)G2---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取两次平等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3.4砂堆集密度及空隙率试验3.4.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砂自然状态下的堆积密度、空隙率.3.4.2仪器与材料台秤:称量10kg,感量1g.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108mm,净高109 mm,筒壁厚2 mm ,筒底厚5mm,容积约为1L.标准漏斗烘箱:能控温在105℃±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3.3.3试验准备1、试样准备:用浅盘装来样约3L ,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分备用.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2、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期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V =M 1-M 2 (T0331-1)式中:V ------容量筒的容积(ml)M 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M 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3.4.4试验步骤1、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入容量筒中,也可 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哎呀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 mm 左右,试样装满并走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尽交物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柑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 1.2、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旋转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走出容量筒筒口,多面手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23.4.5砂的空隙率按式(T0331-4) 计算, 精确至0. 1%.1、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 (T0331-3) 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VM M 01-=ρVM M 02-=ρ 式中: ρ------砂的堆积密度(g/cm 3)ρ------砂的紧装密度(g/cm 3)M 0---容量筒的质量(g)M 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M 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V---容量筒的容积(ml)2、砂的空隙率按式(T0331-4) 计算, 精确至0. 1%. n=(1-aρρ)%100⨯ 式中: n ------砂的空隙率(%)ρ------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g/cm 3)ρa ---砂的表面密度(g/cm 3)3.5细骨料的密度及吸水率1、 3.5.1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骨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在23℃时对水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饱和面干相对密度).2、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骨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处于饱和面干状态时的吸水率.3、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骨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相对密度).4、 本方法用于小于2.36mm 的细骨料.当含有大于2.36mm 的成分时,如0-4.75mm石屑,宜采用2.36mm 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其中大于2.36mm 的部分采用T0308”粗骨料密度与吸水率测定方法”测定,小于2.36mm 的部分用本方法测定.3.5.2仪具与材料台秤: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0.1g.饱和面干试模:上口径40mm ±3 mm ,下口径90mm ±3 mm ,高75mm ±3 mm的坍落筒捣棒:金属棒,直径25mm ±3 mm,质量340 g ± 15g 烧杯:500 ml容量瓶500 ml烘箱:能控温在105℃±5℃洁净水,温度为23℃±1.7℃其它:干燥器、吹风机(手提式)、浅盘、铝制料勺、玻璃棒、温度计等3.5.3试验准备1、将来样用2.36mm 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 的部分.在潮湿状态下用分料器法或除去大于2.36mm 的部分,在潮湿状态下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细骨料 至每份约1000 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2、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 左右(测量水温并控制在23℃±1.7℃),用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静置24h.3、细心地倒去试样上部的水,但不得将细粉部分倒走,并用吸管吸去余水.4、交关盘斌,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骨料 两面的水在各部位蒸发,达到伏诛 饱和面干状态.注意吹风过程中不得使细粉损失.5、然后将试样松散地一次装入饱和面干试模中,用捣棒轻捣25次, 捣棒端面距试样表面距离不超过10mm,使之自由萍,捣完后刮平模口,如留有空隙亦不必再装满.6、从垂直方向徐徐提起试模,如试样保留锥形没有坍落,帽说明骨料中尚含有表面水,应继续按上述方法用暖风干燥、试验,直至试模提起怕试样开始出现坍落为止.如试模提起后试样坍落过多,则说明试样已干燥过分,此时应将试样均匀洒水约 5 ml,经充分拌匀,并静置于加盖容器中30min 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至达到饱和面干状态为止.判断饱和面干状态的标准,对天然砂,宜以”在试样中心部分上部成为2/3左圆锥体,即大致坍塌1/32、细骨料的表观密度ρa 、表干密度ρs 及毛体积密度ρb 按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ρa=( ɣa -a T )* ρρs=( ɣs -a T )* ρρb=( ɣb -a T )* ρ式中:ρa ------骨料的表观密度(g/cm 3)ρs ------骨料的表干密度(g/cm 3)ρb ------骨料的毛体积密度(g/cm 3) ρ------水在4℃时的密度(g/cm 3)a T ------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用3、细骨料的吸水率按式计算, 精确至0. 1%.ω=100303⨯-m m m 式中:ω ------骨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m 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m 0------烘干试样质量(g)4、如在特殊需要,需以饱和面干状态的试样为基准求取细骨骨料 的吸水率时,细骨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按式计算, 精确至0. 1%,但需在报告中注明.ω1=100303⨯-m m m 式中:ω1 ------骨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m 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m 0------烘干试样质量(g)3.5.6精度与允许差1、毛体积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1 g/cm 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2、吸水率以两次平等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2 g/cm 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3.6细骨料的含水率检测3.6.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骨料的含水率3.6.2仪具与材料烘箱:能控温在105℃±5℃天平:称量2kg ,感量不大于2g.其它:浅盘等3.6.3试验步骤同来样中取各约500 g 的代表性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m 1)的干燥容器中称量,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量(m 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量(m 3).3.6.4计算按式计算细骨料的含水率, 精确至0. 1%.ω=1001312⨯--m m m m 式中:ω------骨料的含水率(%) M 1------容器质量(g)M 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M 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ρ------水在4℃时的密度(g/cm 3)3.9.5报告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4.1筛分检测4.1.1目的与适用范围1、测定粗骨料(碎石、砾石)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可采用筛法筛分.2、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的骨料混合料筛分试验有,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材料.4.1.2仪具与材料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摇筛机天平或台称: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4.1.3试验准备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骨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4.1.4试验步骤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骨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001.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骨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骨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骨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1 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注:由于0.075mm筛干筛几乎不能占在粗骨料表面的小于0.075mm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而言, 0.075mm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mm筛眄部分全部作为0.075mm的分计筛余,将粗骨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3、如果某个筛上的骨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mm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关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过m0的0.5%.4.2粗骨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4.2.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砾石中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及4.75mm以上泥块颗粒含量.4.2.2仪器与材料台称: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烘箱:能控温在105℃±5℃标准筛:测泥含量时用孔径为 1.18mm、0.075mm的方孔筛各一只:测泥块含量时,则用2.36mm 及4.75 mm的方孔筛各1只.容器:容积约10L的桶或搪瓷盘.浅盘、毛刷等.4.2.3试验准备按T0301方法取样,将来样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表.T9310-1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 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4.2.4试验步骤1、含泥量试验步骤1.1、称取试样一份(m0)装入容器内,加水,浸泡24 h,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或用毛刷洗刷),使尘屑、粘土与较粗颗粒分开,并使之悬浮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mm 及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75mm的颗粒丢失.1.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1.3、用水冲洗余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 的颗粒.而后将两只筛上余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卷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 1).2、泥块含量试验步骤2.1、取试样1份.2.2、用4.75mm 筛将试样过筛,称出展筛去4.75mm 以下颗粒后的试样质量(m 2)2.3、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 24 h 后将水放掉,用手捻压泥块,然后将试样放在2.36mm 筛上用水冲洗,直至洗出兵水清澈为止.2.4、小心地取出2.36mm 筛上试样, 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 3).4.2.5计算1、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按式计算, 精确至0. 1%.Q n =100010⨯-m m m 式中: Q n--------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M 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M 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差值超过0.02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沥青路面用骨料 ,此含泥量记为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2、振实密度按堆积密度试验步骤,将装满试样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3 min,或者将试样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 的圆钢筋,将筒按住,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旋转方向垂直);然后再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填到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陷部分的容积大致相等,称取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m 2)3、捣实密度根据混合料的类型和公称最大粒径,确定起骨架作用的关键性筛孔,将混合料中此筛孔以上颗粒筛出,作为试样卷入符合要求规格,的容器中达1/3的高度,由边至中用捣棒均匀捣实25次.再向容器中装入1/3高度的试样,用捣棒均匀地捣实25次.捣实尝试约至下层的表面.然后重复上一步骤,加最后一层, 捣实25次,使骨料与容器口齐平.用合适的骨料填充表而把大空隙.用直尺大体刮平,目测估计表面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容积大致相等,称取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m 2)4、容量筒容积的标定用水装满容量筒,测量水温,擦干筒外壁的水分,称取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M w ),并按水的密度对容量筒的容积作校正.4.5.5计算1、容量筒的容积按式计算V=1001⨯-ρτm Mw式中: V-------容量筒的容积(L)M 1--------容量筒的质量 (kg)M w --------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 (kg)ρτ------- 试验温度τ时的水的密度(g/cm 3)M 3-----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2、堆积密度(包括自然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按式计算至小数点后2位.Ρ=10012⨯-vm m 式中: Ρ-------与各种状态相对应的堆积密度(t/m 3)M 1--------容量筒的质量 (kg)M 2 --------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 (kg)V-------容量筒的容积(L)3、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振实状态下的空隙率按下式计算。

砂的检测项目及标准

砂的检测项目及标准

砂的检测项目及标准1.颗粒级配: 通过筛分试验确定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确保砂的级配符合设计要2.含泥量:通过实验测定砂中泥的含量,保证砂的纯净度3.云母含量:云母对砂的导热系数和收缩性都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测定其含量。

4.有机物含量:有机物会污染混凝士,影响其耐久性,因此需要测定砂中有机物的含量。

5.硫化物含量:硫化物对混凝士中的钢筋有腐蚀作用,影响结构安全性,因此需要控制砂中硫化物的含量6.硫酸盐含量:硫酸盐会促进混凝士的碳化,影响其耐久性,因此需要测定砂中硫酸盐的含量7.氢盐含量:氯盐会降低混凝士的抗冻性和耐久性,因此需要控制砂中氯盐的含8.坚固性:通过压碎试验和坚固性试验确定砂的坚固程度,反映其抵抗外力的能59.轻物质含量:轻物质会降低砂的密度,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测定其含量10.贝壳含量:贝壳会使砂的级配变差,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控制其含量11.膨胀性:膨胀性试验可以测定砂的体积膨胀率,反映其抵抗变形的能力.12.碱活性: 通过化学试验确定砂的碱活性,避免混凝士中发生碱骨料反应,影响其耐久性。

13.抗硫酸盐侵蚀性:通过试验确定砂在硫酸盐环境中的抗侵蚀性能,反映其耐久性14.耐磨性:耐磨性试验可以测定砂抵抗磨损的能力,反映其耐久性15.抗压强度:抗压强度试验可以确定砂在压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反映其力学性能。

16.密度和比重:通过实验测定砂的密度和比重,反映其物理性质,17.不均匀系数: 不均匀系数反映砂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对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18.空隙率:空隙率反映砂的密实程度,对混凝十的强度和耐久性有较大影响.19.含水率:含水率反映砂中水的含量,对混凝士的配合比和施工有影响.20.吸水性:吸水性反映砂吸收水分的能力,对混凝士的耐久性和强度有影响。

21.抗冻性:抗冻性试验可以确定砂在冷冻环境中的抵抗能力,反映其耐久性。

22.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反映砂的热传导能力,对混凝士的保温性能有影响.23.抗风化性能:抗风化性能试验可以确定砂在自然环境中的抵抗能力,反映其耐久性24.收缩性:收缩性试验可以测定砂在湿度变化下的收缩率,反映其变形性能.。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标准JGJ 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二)取样: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

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园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三)技术指标3、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

95。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一、砂的筛分析试验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试验筛:10.0、5。

0、2。

5mm的圆孔筛和1.25、0.63、0。

315、0.16m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摇筛机。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3 、试样制备:试验前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

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

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

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1.2.1技术指标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机质含量、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1.2.2技术要求:混凝土用天然砂各项指标应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标准要求。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表3注:1、表中除1.75mm和0.63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超出量不得大于5%;2、I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II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III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3、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m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细集料技术指标表4注:1、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2、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3、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4、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1.2.3取样规则和试验方法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不超过200m3或300t 为一验收批,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上、中、下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组成一组样品。

(1)筛分试验①用9.5mm标准筛对样品进行过筛,筛除其中超粒径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0C±5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砂石料取样试验标准和规范

砂石料取样试验标准和规范
11.土工试验
砂的相对密度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试样30kg。
土的三轴试验
代表性的试样3~4kg。
固体体积率
每个样品送检数量为50kg
常水头渗透试验
常水头渗透试验:代表性的试样3~4kg。
击实试验
每一种类土壤、砂为一批。每个样品送检数量为50kg,应松散、干燥。
各样品应在现场做密实度试验一个星期前送检。
三大指标
同一批次施工过程中同一规格每100吨检验一次,不足100吨视为一批。沥青送检量为10kg。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配合比设计为每种类型沥青混合料进行一次。样品数量,粗集料为50公斤,细集料为40公斤,矿粉为10公斤,沥青10kg。
常规检验项目:标准击实密度、马歇尔稳定度、沥青含量。
检验频率为同一台拌机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为2000吨一次或每天一次,以频率密者为准。样品数量:20kg。
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验收,同一配方、同一规格的产品10万平方米为一批。不足10万平方米时,以实际数量为一批。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连续生产的一定数量的产品为一批。从提交检查批中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卷装为批样本。
塑料三维土工网垫
同一原料、同一类别、同一规格的塑料三维土工网垫为一批,每批数量不超过500卷(含500卷)。塑料三维土工网垫检验以批为单位,自检验批中随机抽取1卷。
2.砂的品质试验
筛分析、表观密度、吸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物含量、硫酸盐、硫化物含量、
砂当量、碱活性(快速法)、氯离子含量、云母含量
每600吨或400立方为一批,不足该数视为一批。在料堆取样时不少于8点,组成一组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
1.2.1技术指标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机质含量、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1.2.2技术要求:混凝土用天然砂各项指标应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标准要求。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表3
注:1、表中除1.75mm和0.63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超出量不得大于5%;
2、I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II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III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3、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m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细集料技术指标表4
注:1、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II类宜用
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3、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4、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1.2.3取样规则和试验方法
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不超过200m3或300t 为一验收批,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上、中、下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组成一组样品。

(1)筛分试验
①用9.5mm标准筛对样品进行过筛,筛除其中超粒径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0C±5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②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1.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 后取出套筛,再逐个进行手筛, 确认每号筛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③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④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

⑤按Mx=(A0.15+A0.3+A0.6+A1.18+A2.36-5A1.75)/(100-A1.75)计算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⑥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

(2)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①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0C±5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②称取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③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0C±1.70C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齐平,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④按γa= m0/(m0+ m1- m2)计算表观相对密度,至小数点后3位。

⑤按ρa=γa×ρT计算表观密度,至小数点后3位。

(ρT-试验温度T下水的密度g/cm3)
⑥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01g/cm3,应重新进行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