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知识讲解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学习心得。
(2)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古原草”、“离别”等。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2.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深记忆。
3. 应用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离别诗。
(2)分享创作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离别诗,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韵律和节奏。
(2)深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其艺术特色。
2.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剖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感,感悟生命的无常和珍惜当下。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描绘了诗人在原野上送别朋友的情景。
1.2.2 诗歌结构分析:介绍诗歌的起承转合,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1.2.3 诗歌意象解析: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原草、落日、流水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1.2.4 诗歌情感解读:探讨诗人对离别的朋友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字词理解:掌握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2.1.2 诗歌的韵律分析:理解诗歌的韵脚和节奏。
2.1.3 诗歌的情感内涵:体验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意象解析:理解诗歌中自然意象的象征意义。
2.2.2 诗歌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1.3 分析法:通过诗句分析,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象。
3.2.2 实物教学:利用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4.1 教学导入(5分钟)4.1.1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情感。
4.1.2 诗歌背景介绍:简述诗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4.2 诗歌结构分析(10分钟)4.2.1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古原草的生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感悟离别的不舍之情。
(3)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2)感受诗歌语言的简练与意境的深远,分析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意境。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草原的景色。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草原,你们能想到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3、引出课题《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作者简介1、介绍白居易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诗歌风格。
2、强调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每一句的意思,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讲解诗句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3、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诗句:(1)“离离”:形容青草茂盛的样子。
(2)“一岁一枯荣”:野草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无法烧尽野草,来年春天,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课程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程教案年级: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句中描写的春天原野的勃勃生机,体会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3. 初步了解诗的体裁,感受诗的节奏和韵脚,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识字写字,背诵并默写古诗。
2.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包含古诗背景、诗意解释等)、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天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景色。
2. 提问:春天的大地上,什么植物最常见?引导学生回答“草”。
3. 引出课题《赋得古原草送别》,板书课题,并简要解释“赋得”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1. 播放古诗朗诵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卡片或同桌互助解决生字问题。
3. 教师范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韵脚,学生跟读。
三、学习古诗1. 分句讲解古诗,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夏又长得茂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一片翠绿连接着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别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脚。
3.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想表达什么情感?四、巩固练习1. 小组内互相背诵古诗,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 介绍古诗的体裁和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这首古诗,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板书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大班古诗主题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容,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容,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
难点: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能够体会到诗人送别朋友时的不舍和哀伤。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容,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境。
2. 幼儿准备:具备一定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关于草的常识和古诗中草的意象。
2. 学习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解释诗中的难懂词语,讲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与朋友分别的经历,让幼儿体会到送别时的不舍和哀伤。
4. 背诵古诗:教师鼓励幼儿背诵古诗,可以采取分组比赛、个别表演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强调古诗的美和情感。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向家长朗读和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六、教学延伸:1. 创意绘画:教师准备一些草地的图片,让幼儿根据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容,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2. 角色扮演: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诗人、离别的朋友等),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古诗中的场景和情感。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
2. 情境教学:教师创造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到古诗中的情感。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能力,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题材和主题。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地位。
2.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题材和主题,解读诗文。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文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章:诗文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
2. 解读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步骤:1. 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解读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举例说明并让学生尝试运用。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析和感悟。
第三章:诗文背诵与默写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熟练背诵诗文,提高记忆力。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默写能力,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指导学生进行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跟读诗文,注意停顿和韵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背诵,相互监督和鼓励。
3. 进行诗文默写练习,检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章:诗文创作与展示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诗歌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提高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展示。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学到的表达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展示,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加深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理解。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离别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
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中所表达的离别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3. 诗歌艺术特色的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字词解释、翻译、相关背景知识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
3. 准备相关古诗词鉴赏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文,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2. 诗歌解析:针对诗歌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3. 背景介绍: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离别情感,体会友谊的可贵。
5. 诗歌欣赏: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8. 板书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堂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1.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诗歌中的一个角色,如“野火”或“春风”,并解释其对“古原草”的意义。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背景。
2.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维及《送别》的背景。
2. 学生自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理解诗歌大意。
3. 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离别之情。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原上草”、“离别”等。
2. 探讨诗歌中的意境,如“野火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3.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中的寓意和哲理。
第三章:诗歌背诵与默写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诗歌背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学生默写诗歌,巩固记忆。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培养语感。
2.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效果。
3. 学生默写诗歌,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创作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特点。
2.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题材的诗歌。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特点。
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教师给予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相互交流评价。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作业,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
2. 布置作业: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选择一首类似题材的诗歌进行鉴赏。
古代诗词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古代诗词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设计一堂古代诗词赏析的教学活动,主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
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对大自然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别离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白居易以及其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
探究诗中描绘的草原景色,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分析诗中的诗意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古代诗词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之情。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图片或视频展示素材。
诗词教材《赋得古原草送别》。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阅读并准备好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好奇和兴趣。
2. 观察与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并解读图片或视频素材中的草原景色,并引导学生以诗人的视角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3. 教学重点(30分钟)3.1 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知识,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3.2 导读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与意境描写。
3.3 分析诗中用词的妙处,让学生领略白居易的才情与思想。
4. 思考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诗中的意境描写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诗中的草原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认为诗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描写方式?"5. 创作与表达(20分钟)学生可自由发挥,以草原为背景,仿照《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风格,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语文课堂教案之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采用角色扮演,体会诗歌中的离别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
(2)领略友谊的可贵和离别的哀愁。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课文。
3. 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背景。
(2)简介作者白居易。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角色,体会离别之情。
(2)进行角色表演,分享表演心得。
5.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冥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7.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8. 板书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存在的问题。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拓展阅读:1. 《离骚》——屈原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 《别董大》——高适八、课后作业:1. 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教案《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教案》【引言】古代诗人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通过对草木的一年生长变迁来抒发对离别的感慨。
本教案以此诗为基础,旨在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这首古典诗作的内涵和特点,并通过分析诗中的情景描写和意境表现,启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感悟。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歌原文、生词及解释、图片或视频资源以及相关练习或活动。
2. 学生准备:带着好奇心和对于诗歌的兴趣,准备纸笔。
【学习目标】1. 了解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和内涵。
2. 学会理解诗歌中的情景描写和意象表达。
3.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鉴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赋得古原草送别》”并解释词语含义,引起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步骤二:理解背景和内涵】(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和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鼓励学生提问并了解诗歌的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歌原文,理解诗歌表达的内涵。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完成以下问题:a. 诗人为何选择古原草作为写作材料?b. 诗中的“离离原上草”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它能表达离别的情感?c. 诗中的“一岁一枯荣”意味着什么?它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4.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步骤三:情景描写与意境表现】(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中的情景描写,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
2.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两个场景写沉浸式描述,表达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自由表演自己描述的场景,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点评。
【步骤四:审美鉴赏和个人表达】(25分钟)1. 教师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配以音乐,让学生体验《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境。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珍惜。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离别,珍惜眼前人。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3. 诗文情感的把握和传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诗文深层情感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诗文。
3. 解析法:对诗中的难点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4.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文,感受其韵律和情感。
3. 解析:对诗中的难点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诗文。
5. 应用:让学生尝试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传达。
7.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创意写作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和相关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对诗文的理解、观点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大班古诗主题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境和主题,了解古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使幼儿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幼儿对自然美和友情的感知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能够流利地朗诵古诗。
难点:帮助幼儿把握古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文本,相关图片,音乐。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幼儿对自然景象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 呈现古诗:教师朗诵古诗,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解读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分析古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主题。
4. 学习朗诵: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朗诵姿势和技巧,让幼儿反复练习,直至能够流利地朗诵古诗。
5. 应用拓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诵表现以及对相关活动的兴趣,评估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估幼儿对自然美和友情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兴趣。
2. 情景教学: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游戏化教学: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古诗。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对自然景象的兴趣。
2. 呈现古诗:教师朗诵古诗,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解读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分析古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
4. 学习朗诵: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朗诵姿势和技巧,让幼儿反复练习。
5. 应用拓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
语文课堂教案之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3)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敬畏;(2)学会珍惜友情,感悟人生的无常;(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典故;2.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3. 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的理解;2. 诗歌韵律的把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全文、译文、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人生的无常,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课堂练习:学生背诵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8. 课后作业:9.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评价:学生评价诗歌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推荐其他描写离别主题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送别》,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2. 创意表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离别主题的诗歌,进行创意表达,可以是绘画、表演、音乐等形式,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王之涣的《送别》为背景,通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这首诗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古意境和感受人生离别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王之涣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理解《送别》中的意象与含义;- 能正确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这首诗。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式解读古代诗歌;- 能够感受和理解离别的情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王之涣的为人和诗歌写作背景;2. 解读《送别》中的意象与情感;3. 能够正确朗读这首诗。
四、教学难点1. 发现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2. 理解并感受离别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导入】1. 教师介绍王之涣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呈现】2. 展示《送别》的全文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整体结构和字句特点。
【感知】3. 进行整体朗读,并让学生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析】4. 分析《送别》中的意象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发现并解释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实践】5. 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取诗中一句特别有意象的词语进行解读,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展示】6. 小组代表分享各自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表达】7. 要求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送别》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自由创作相关的作品,比如写一篇送别的文章或者一个离别的故事。
【总结】8. 整合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送别》中的主题和情感。
【拓展】9.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给予阅读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送别》所传达的情感是否能够感受和理解;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观点;3. 学生在创作中能否准确表达对《送别》的理解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送别》的个人感受的写作作业;2. 阅读其他古代诗歌,选择一首诗写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离别情绪;(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句理解和朗读;2. 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创造;3. 诗歌情感的深刻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3)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离别故事;(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2. 分析并总结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情感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2.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意境和韵律,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学生5. 教学资源:课本、多媒体设备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1.2 提问学生对“离别”主题的了解和感受2. 诗歌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2.2 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古原草”、“送别”等2.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起承转合、对仗等3. 诗歌理解3.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3.2 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4. 诗歌背诵4.1 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背诵诗歌,注意语气和韵律4.2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三、课堂活动与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 创意表达:学生选择一种方式(如绘画、表演、写作等)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分享给全班同学3. 诗歌接龙:学生用诗歌中的词语或句式进行接龙,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四、课后作业与评价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表达能力和感悟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诗人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其他著名诗作,如《琵琶行》、《长恨歌》等,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特点和文学价值。
2. 比较学习:教师选取与《赋得古原草送别》主题相关的其他古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等,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 创作实践: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以“离别”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诗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教案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教案一、课程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离别之情为主题。
通过本课,学生将能够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培养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和表达方式。
3. 理解诗中表达的离别之情,并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对抒情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 分享《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背景,唐代文化特点。
- 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的身份和文学成就。
2. 诗歌欣赏(20分钟)- 给学生分发《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歌文本。
- 学生自行默读诗歌,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感。
- 学生可自愿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诗歌分析与讨论(30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和表达方式,包括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自然景物的技巧。
-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离别之情的内涵和感染力。
- 小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4. 诗歌创作(40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创作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
- 学生可自愿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阅读理解:通过默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和互相分享,促进彼此的思考和研究成长。
3. 创作实践:通过创作诗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情况。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包括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
3. 完成作业:布置以诗歌鉴赏为主题的作业,考察学生对此课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阅读更多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思想。
2. 分析其他抒情诗人的作品,比较其与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3. 参观自然景观或举办校内诗歌朗诵会,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诗歌艺术的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初中语文《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意义。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解析;3.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2. 诗人情感表达的深入剖析;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古原草”、“送别”等;(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剖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如离别之情、感慨时光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2. 结合课内所学,分析课后练习中的古诗,提高鉴赏能力;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正确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风格,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感悟;4.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提高,能够欣赏和分析其他古典诗歌;5. 学生能够关爱他人,提高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3)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运用意象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感悟人生离别;(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记忆与背诵;2. 诗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3. 诗人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的书写;2. 意象分析法的运用;3. 诗人情感表达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生僻字、意象分析等内容;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3. 安排课堂讨论时间,准备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古原草送别”,提问学生对离别主题的看法。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学生默写诗文,教师检查并纠正错误。
3. 诗句解析(15分钟)(1)教师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如离别之情、友情之珍贵等;(3)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诗人的创作背景与诗中情感表达的关系;(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结合背景资料进行分析;5. 课堂小结(5分钟)(2)强调意象分析法在理解古诗中的重要性;(3)关注诗人情感表达,感悟人生离别。
六、作业布置1. 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2. 运用意象分析法,分析自己喜欢的古诗中的一句诗句,并结合背景资料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3. 写一篇关于离别主题的短文,可以是散文、诗歌或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下《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
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
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
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
这是哪首古诗呢?
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读一读。
5.介绍诗题。
“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
从“古原草送别”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
(要求读得顺。
)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
”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
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
相机解决词语
6.“远芳”用组词法解决;“侵”直接告诉;“晴翠”出示图片结合理解。
7.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同桌练习说一说。
)
8.你能想像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
9.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10.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11.在这么美的情境之下,作者在做着什么?送别王孙,王孙是谁?出示诗句理解王孙。
(可以直接告诉。
)这里的王孙是同一个人吗?但他肯定是诗人的朋友。
12.读诗句。
13.作者是第几次送别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又”字)(只有第二次吗?)
诗人第一次来送别友人,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二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三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第四次呢?
第五次呢?
14.芳草萋萋的草原此时溢满了离别时的哀伤和诗人的感慨,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
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诗,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又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15.送朋友那天,郊外的景色是如此美好?难道是“芳草不知愁滋味,只作好景向春生。
”作者的心里明明是如此的悲苦,却为何还把景色描绘得如此美丽?
16.配乐再读古诗。
四、完整读全诗
1.出示全诗,再指名读。
2.全诗前半首用一个“又”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半首用一个“又”写出了诗人离别时满怀的忧伤。
3.请大家再读读古诗,想想白居易既然是写离别时的诗,为何还要写野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呢?(出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4.配乐再读古诗,在古时候,诗人写完一首诗后往往用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今天也来试着唱一唱这首古诗。
5.第一遍请大家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感受,诗中的画,画中的诗。
6.第二遍如果你能勇敢一些,就跟着唱一唱。
7.第三遍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
五、让学生扮成顾况对白居易的诗作出评价。
你们学完了古诗,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你是当年的名士顾况,读完了这首古诗,会怎么评价这首古诗呢?
六、介绍白居易
白居易后来果然成为唐代著名诗人,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留下了《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千古流传的名篇,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白居易的古诗,读一读。
板书:
草又生命力顽强
赋得古原草送别
别又不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