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学案与教案

合集下载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华民族在水利方面的卓越智慧和技艺。
02 03
历史背景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基础上组织修建 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 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工程原理
都江堰运用岷江水流的自然规律,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了自动分水、 排沙、泄洪和引水的功能,既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又防止了水 患的发生。
灌溉系统功能
都江堰的灌溉系统具有调节水量、防洪减灾、农田灌溉、城 市供水等多种功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实现了水资源 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撑。
04 古代水利工程管理智慧
官民共治管理模式
01
02
03
官方主导
设立专门的水利官职,负 责都江堰的维护和管理, 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
民间参与
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水利建 设和管理,形成官民共治 的管理模式,提高治理效 率。
协作机制
建立官民之间的协作机制 ,共同商讨和解决水利问 题,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
岁修制度及其实施
岁修制度
制定完善的岁修制度,规 定每年对都江堰进行定期 的检修和维护,确保工程 的安全和稳定。
组织实施
由官方组织专业的水利队 伍进行岁修工作,同时动 员民间力量参与,共同完 成岁修任务。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都江堰工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文 物保护、修缮和维护工作,可以确保都 江堰工程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有效传 承。
VS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外,都江堰工程还承载 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水利文化、 农耕文化等。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可以促进这些文 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都江堰》的名言警句;(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3)能够鉴赏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培养阅读散文的兴趣;(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都江堰精神,培养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品质;(3)懂得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都江堰》的名言警句;(2)分析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3)鉴赏余秋雨的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都江堰的背景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不懂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2)概括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3)鉴赏余秋雨的散文风格。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都江堰》的名言警句;3. 选择一篇余秋雨的其他散文进行阅读,分析其风格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都江堰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古代水利工程的艰辛和智慧。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都江堰》的基本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特点。

(2)分析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品味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都江堰工程的认识。

(2)学会欣赏余秋雨的散文,培养阅读散文的兴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都江堰工程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作者对都江堰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都江堰》的基本内容,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特点。

2.2 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品味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都江堰工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其在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地位。

3.2 分析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欣赏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特点。

4.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4.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余秋雨散文的经典语句,品味语言魅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都江堰工程的历史背景。

(2)提问:你们对都江堰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思考题:课文是如何描述都江堰的建造过程和工程特点的?5.3 课堂讲解(1)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特点。

(2)分析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品味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2)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点评。

5.5 案例分析(1)分析余秋雨散文的经典语句,品味语言魅力。

(2)让学生尝试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进行句子仿写。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都江堰工程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课文《都江堰》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段:八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2)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有个别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停顿。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重点词汇和句型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都江堰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文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实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都江堰》的作者余秋雨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都江堰》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都江堰》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都江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都江堰》的作者余秋雨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都江堰》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都江堰》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都江堰》的优美意境。

(2)介绍《都江堰》的作者余秋雨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对《都江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都江堰》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都江堰》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都江堰》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都江堰》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都江堰》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都江堰》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都江堰》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余秋雨 都江堰 教案

余秋雨 都江堰 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都江堰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及其建筑特点。

2. 都江堰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都江堰设计原理的理解及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都江堰》课文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

提问:“你们听说过都江堰吗?它是什么?”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都江堰》,了解都江堰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背景、建筑特点等。

3. 课堂讲解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介绍都江堰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4.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都江堰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6.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江堰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培养学生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都江堰的历史价值及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启示。

8. 课后作业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古代水利工程的图片,如郑国渠、灵渠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建筑特点和作用。

2. 邀请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对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和经验。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都江堰,让学生亲身体验这座古老水利工程的壮丽景象。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都江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出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特点。

(3)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余秋雨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都江堰》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特点。

3. 作者余秋雨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

2. 对都江堰工程技术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3.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都江堰》的文本。

2. 与都江堰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设施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都江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都江堰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

4. 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特点。

5. 分析评价:让学生分析并评价作者余秋雨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6. 扩展阅读:提供与都江堰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加深对都江堰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7. 写作练习:8. 演讲展示:学生选择一个与都江堰相关的话题,进行演讲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都江堰》的主要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及水利工程价值。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余秋雨的文风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赞美之情,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学会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都江堰》的主要内容,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及水利工程价值。

2. 分析并欣赏余秋雨的文风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价值。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讲解稿及教学设计。

(2)相关背景资料和视频素材。

(3)课堂讨论问题和作业布置。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都江堰相关资料,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解答课后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阐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工程的价值和意义。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高二《都江堰》教案

高二《都江堰》教案

高二《都江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及相关历史文化的描绘。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2)组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都江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2)体会作者对都江堰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意义和文化价值。

(2)分析作者对都江堰与长城的对比,体会其深层含义。

2、教学难点(1)感悟作者对都江堰的独特情感和深刻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都江堰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深入理解。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著名水利工程的图片,如三峡大坝、都江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水利工程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都江堰。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余秋雨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述都江堰的修建历史和重要地位,为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生字词问题。

4、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都江堰的水流特点,如“咆哮”“驯顺”等词语所展现的形象。

(2)组织学生讨论都江堰与长城的对比,思考作者这样对比的意图。

(3)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都江堰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语句,进行品味和分析。

5、小组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都江堰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作用和价值。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6、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都江堰的特点、文化价值以及作者的情感。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都江堰》2. 课文作者:余秋雨3.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赞美之情b. 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c. 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原理,增强民族自豪感d.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5. 教学难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原理和历史价值6.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7.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作者的赞美之情3. 课堂讲解:a. 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原理和历史价值b.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c.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都江堰对人类社会的贡献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和感受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知识运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知识的运用能力4. 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表现,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作者的赞美之情2. 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学习,你认为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特点和价值?3. 请列举一个你了解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并简要介绍其建设背景和功能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都江堰与其他古代水利工程的不同之处,如郑国渠、白堤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贡献。

2. 文化传承: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第一篇:《都江堰》教案教学目标: 1.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价值,提高学生对李冰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理解文章的深刻立意,掌握写景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的手法。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提炼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搜集材料,培养学生探究式阅读的能力。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解文章深刻的立意,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创造。

教学方法: 1.通过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

2.采用启发、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一幅组合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提到旅游,我们头脑中立刻闪现出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名山大川。

有人欣赏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欣赏那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欣赏那惊天动地的飞瀑、欣赏那变幻莫测的云海。

然而在旅游天地中,许多人对都江堰却知之甚少,那么都江堰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都江堰的魅力。

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1.学生简介都江堰和李冰。

(1)提示:都江堰自动清淤系统巧夺天工;都江堰水量调配精确犹胜电脑。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同时注意引导、挖掘信息的深度和高度,明确都江堰的价值所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质量。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①为何历时两千多年而未淤塞?②飞沙堰如何能将数吨巨石由内江抛移到外江?③为何古堰体系能自动调配水量,完成四六分流?④为何受水冲击最大的离堆和宝瓶口恰是结构坚实的砾岩,而方圆数百里的龙门山脉除此之外均为易被冲蚀的页岩?从这里想像李冰是如何发现的以及付出的辛苦。

2.以导游方式介绍都江堰。

(结合多媒体课件,面对都江堰的立体图进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充分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改变角色,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都江堰,再与课文内容对比,从而理解课文的深刻立意。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基本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工程的敬佩之情,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读《都江堰》,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关键词语:讲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等。

3. 句子解析: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教学难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观点和情感的理解。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讲解都江堰的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观点和情感的理解。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感受古代工程的伟大。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都江堰》原文。

2. 图片资料:都江堰的图片,包括建造过程和现状。

3. 视频资料:关于都江堰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都江堰,提供实地体验的机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阅读课文。

2. 第3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都江堰》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了解都江堰的景象,增强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懂得珍惜水资源,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都江堰》的阅读与理解。

(2)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古文言文的翻译。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及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都江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都江堰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课堂讲解:(1)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都江堰》。

2. 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分析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都江堰》的理解程度,包括对课文内容、主旨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都江堰》的主要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都江堰》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如何把握课文中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建筑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都江堰》,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搜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都江堰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水利设计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比较学习:将都江堰与其他古代水利工程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3.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七、教学准备:1. 课文《都江堰》文本。

2. 与都江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其他古代水利工程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都江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都江堰的兴趣。

关于《都江堰》优秀教案(精选6篇)

关于《都江堰》优秀教案(精选6篇)

《都江堰》优秀教案关于《都江堰》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都江堰》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都江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功业的高度评价,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奋斗和实干的精神。

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理清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4、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最优学法】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的脉络。

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精神意蕴的游览圣地。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

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介绍余秋雨及总结其文化散文的特点: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línxuǎn(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余秋雨 都江堰 教案

余秋雨 都江堰 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基本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水利工程的认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都江堰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2. 古代水利工程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都江堰》课文。

2. 课件:都江堰图片、视频资料。

3. 实地考察:安排都江堰实地考察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都江堰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 案例分析:观看都江堰的视频资料,分析都江堰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启示。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都江堰实地考察,加深对都江堰的认识。

8. 课后跟进: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9. 课程评价: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实地考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黄河大堤、京杭大运河等,进行比较分析,感受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

2. 邀请水利工程专家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七、课堂互动:1. 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老师现场解答。

2. 组织小组竞赛,考查学生对都江堰及相关水利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实践:1. 让学生参与都江堰景区的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文物保护和环境维护。

2. 组织学生开展水利模型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课程评价:1.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作文、研究报告的质量,了解学生对都江堰的认识和感悟。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领域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余秋雨散文《都江堰》的文学价值及其对都江堰精神的阐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都江堰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领域的重要地位。

2. 余秋雨散文《都江堰》的文学价值及其对都江堰精神的阐述。

三、教学难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

2. 余秋雨散文《都江堰》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余秋雨散文《都江堰》,了解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亲身感受其壮观景象和伟大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余秋雨散文《都江堰》,回答相关问题,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讲解: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解答学生疑问。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亲身感受其壮观景象和伟大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都江堰精神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环节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时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讲解:反思自己在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时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难以理解或表达不清的地方。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都江堰工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都江堰简介:都江堰是一项古老的工程,位于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2.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3. 都江堰的重要性:都江堰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精神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都江堰的壮观景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都江堰的了解和印象。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都江堰》。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都江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关键语句。

3. 领会作者对都江堰的赞美之情。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都江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第三章: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作者余秋雨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都江堰》的写作背景。

教学内容:1. 作者余秋雨简介: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文化学者。

2. 课文《都江堰》的写作背景: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后,深受感动,以此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作者余秋雨的基本情况,如代表作、学术成就等。

2. 学生了解课文《都江堰》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第四章:课文拓展与讨论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评价都江堰的价值。

2.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1. 都江堰的价值:从历史、文化、科技等角度评价都江堰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 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4)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 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5)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 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6)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7)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8)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 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9)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三、重点探究: 1、李冰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课时 (二)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 样? (三)解读第三部分,品味文中下列语句的含丰富义。 (1)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画影的李冰 (2)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 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 质朴
(5)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 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界的重要成果,说“水汽淋漓”显得形 象生动。其二,是为了与厚厚的典籍“风干松脆”对举。这里的典籍, 是另一种政治纲领的代名词,它们貌似堂皇威严,却早已腐朽不堪,失 却了活力;而李冰的学问,渗透着利民富民的不休思想,造就了都江堰 的辉煌,当然“水气淋漓”。 (6)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大愚大拙似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政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 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 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 而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7)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第二课时 (二)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美读课文第二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美读第三段,要传达作 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1)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 样?
这一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写 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瞒,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 的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 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三)解读第三部分,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1)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画影的李冰
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各部分的中心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标题:
一、

二、

三、

二、理解全文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找出文中写都江堰的关键句。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思考: 1、在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方面是 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2、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比手法突出都江堰的写法心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
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
[教学重点]: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教学难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积累:(教师采用提问式检查并评价和补充)
1、名人零距离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
[课前预习]
1、注音并解释
(1)正字音
颓壁残垣 ( )( ) 惊悸 ( )庇护( ) 修缮(
)卑处一隅( ) 魅力( ) 强悍 ( ) 铁戟 ( )遴选
( ) 韬略 ( ) 怦然心动( ) 诘问( ) 衮衮


(2)积累词语
众目睽睽:
。膜拜:

圭臬:
。焕然:
。涣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请同学们浏
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
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
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
《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
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
2、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内容的?
四、完成作业: 考查你附近的名胜古迹或民居建筑,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写一篇
短文,与同学交流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 预习评价、探究评价、拓展评价
完成比例评价
正确率评价 主动性评价
100% 80% 60% 优 良 一 活 主 一 秀好般跃动般
创造姓评价
创新一 新颖般
错题序号
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评论家说
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推向了一流”。
2、都江堰简介及李冰
都江堰在四川省灌县城西北岷江上游,距成都市59公里。是我国古代创
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早已闻名中外。在历代兴建的千百座大型水
利灌溉工程中,至今还完好地使用着的,也首推都江堰。
从表面看,李冰显示的只是水利方面的才能,但是当治水成为政治 家的首要任务时,政治家对水利工程的倾力投注就成了一种晴明的政 治,政治家在水利工程上的实绩就成了他的第一政绩。因此,当李冰出 于利民富民的考虑而要求自己成为水利家的时候,它确实是向世界宣告 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4)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 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这种政治辩论,就是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 领的辩论;李冰手中的长锸说:政治要做事儿,既具体又质朴,就是要 像长锸这样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玺和铁戟钢锤自责在为权 势、征战和镇压辩解。他失败了,因为千年政治是站在另一边,他终又 胜利了,因为在今天的中国长锸象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利民富民 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的政治品质,不但为世人首肯,而且与当代社会学政 治发展的基本思想相通,与当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融,从而受到 人们的高度评价。
《都江堰》学案
锦屏县三江中学 语文组
[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2、理解文章运用 对比手法突出都江堰的写法心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 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
[学习重点]: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学习难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积累:
1、了解作者及都江堰和李冰
二、理解全文(学生浏览课文)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 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也体 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 品读课文 (一)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找出文中写都江堰的关键句。可以抓住以下关键语句: ①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②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 骄傲。 ③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 得多了。 ④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 个了不起的工程。 ⑤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⑥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⑦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 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⑧它,就是都江堰。 思考:1、在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 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明确: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举例、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 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方面大比较释最根本最重要的。这不仅 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大内容依附于社会功用,而且因为对社 会功用的评价使文章的核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展开文化反思张 本,所以重在社会功用比照两大工程,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中国 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文章以长城入手, 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文章对长城与都江堰及其文明从不同角度进行 了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 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都江堰大约兴建于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
冰领导当地人民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的建设。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
涌,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决。这项工程建成后,化险为 夷,变害为利,不但能够防洪和灌田,还能行船和漂运岷山木材。晋代 人所著《华阳国志》在评价这一工程时说:自从修了都江堰,川西平原 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被称为“天府之 国”。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 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还主 持了凿平青衣江的溷崖(四川夹江县境内)。 3、名家点评: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 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 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 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 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真正被大 众认可的作家、学者。《余秋雨现象批判——也是一种遗憾》 二、课前预习检查 1、注音并解释(教师板书然后抽学生注音) (1)正字音 颓壁残垣 ( ) 惊悸 ( )庇护( ) 修缮( )卑处一隅( ) 魅力( ) 强悍 ( ) 铁戟 ( )遴选( ) 韬略 ( ) 怦然心动( ) 诘问( ) 傩戏( ) 衮衮( ) (2)积累词语 (由学生口头解释) 众目睽睽: 膜拜: 圭臬: 焕然: 涣然: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请同学们浏 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 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 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 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 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 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2、标题: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