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光学指标
内窥镜光学指标范文
内窥镜光学指标范文
首先,分辨率是内窥镜系统中最重要的光学指标之一、分辨率是指内窥镜能够分辨出两个物体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分辨率取决于内窥镜的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以及光的波长。
一般来说,分辨率越高,内窥镜可以看到的细节就越清晰。
其次,视场是指内窥镜能够显示的图像的范围。
视场可以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以及物镜和目镜的直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视场越大,内窥镜可以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广。
景深是指内窥镜能够同时保持清晰的距离范围。
景深受到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以及光的波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景深越大,内窥镜在不同距离上可以看到的物体就越清晰。
通量是指内窥镜系统接收到的光的总量。
通量取决于光源的亮度和内窥镜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的效率。
通量越大,内窥镜系统接收到的图像就越亮。
畸变是指内窥镜系统中图像和实际物体之间的形状差异。
畸变可以分为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两种。
径向畸变是指图像中的物体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大小差异,而切向畸变是指图像中的物体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形状差异。
畸变可以通过优化内窥镜系统的光学设计来减小,以提高观察图像的准确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光学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光学指标也需要考虑。
例如,极化性能是指内窥镜系统的光学元件对偏振光的处理能力。
显色性能是指内窥镜系统在不同波长的光下显示颜色的准确性。
还有耐用性、可维护性等指标也需要考虑。
综上所述,内窥镜光学指标是衡量内窥镜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包括分辨率、视场、景深、通量和畸变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内窥镜图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电子下消化道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注册版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电子下消化道内窥镜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1.1 型号规格WC-5661.2 组成由电子下消化道内窥镜、吸引阀、水气阀和钳道阀组成。
1.3 适用范围与本公司生产的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型号:WC-550、WC-550Exp、WC-550Pro、WC-550S、WC-510、WC-500Plus)配合使用,用于通过视频显示器提供影像供下消化道(包括肛门、直肠、结肠、回盲部)观察、诊断和治疗。
2. 性能指标1.1安全性能1.1.1溶解析出物1.1.1.1外观(浊度、色泽):无色透明,凭目视看不出异物。
1.1.1.2酸碱度(pH):与空白对照液的 pH 之差为2.0 以下。
1.1.1.3重金属总含量:<5.0μg/mL。
1.1.1.4高锰酸钾还原性物质:与空白对照液的消耗量之差为2.0mL 以下。
1.1.1.5蒸发残渣:<2.0mg。
1.1.2表面安全性a)各连接件的粘结应牢固、可靠,焊接件应焊接平整、无虚焊、脱焊或堆焊。
b)头端部及插入软管部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突起或者划痕、毛刺等缺陷。
1.2光学系统性能1.2.1光学系统基本要求光学系统应能保证观察清晰,不得有脱胶、脱膜和粘结剂的裂纹现象,光学零件不应有影响观察的麻点、划痕、气泡、油污、霉点和灰尘等附着物。
1.2.2照明有效性不均匀性 UL≤25%。
1.2.3分辨率1.2.3.1工作距离为 10mm 时,中心分辨率不小于 11.1lp/mm;边缘分辨率不小于4.0lp/mm。
1.2.3.2工作距离为 10mm 时,边缘角分辨力(Wp 的90%视场处)≥5.6C/(°)。
1.2.4视场角视场角标称值为170°,其极限偏差为标称值±10%。
1.2.5观察景深观察景深范围不得小于 2mm~100mm。
1.2.6照明场和观察视场重合性照明场应大于观察视场,同时无明显亮暗分界线。
1.2.7照明镜体光效在WP 的 90%视场处的照明镜体光效 ILeR的名义值为 1.0。
医用电子内窥镜景深的评估方法-2023最新
医用电子内窥镜景深的评估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医用电子内窥镜的相关术语定义、产品组成、工作环境、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医用电子内窥镜景深的检测,不适用于医用硬性内窥镜和医用光纤维成像内窥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YY1028-2008纤维上消化道内窥镜YY0068.1-2008医用内窥镜硬性内窥镜第1部分:光学性能及测试方法3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景深Depth of fieldDOF光学系统对物方目标完成对焦后,能够获得清晰像的物方空间的深度范围。
3.2光学工作距working distanced由制造商定义的被观察物体与内窥镜末端之间的设计距离。
3.3末端distal内窥镜上相对于使用者的距离比其他参考点远的位置。
4产品组成电子内窥镜主要由照明系统和成像系统组成。
照明系统由内窥镜冷光源装置提供,成像系统由安装在内窥镜末端的微型图像传感器(CCD或CMOS),外接视频处理器和监视器组成。
5工作环境医用电子内窥镜的工作环境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工作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80%;大气压强:76kPa~106kPa。
6试验方法6.1一般要求在制造业生产线末端进行内窥镜装配测试或为内窥镜的终端用户提供简单直观的性能衡量指标时,使用该测试方法可以实现电子内窥镜景深的快速评估。
6.2试验装置6.2.1景深测标板标记有宽度为1.2mm的黑色线条的透光板,见图1。
注1:黑色线条可采用涂覆黑色油墨的方式进行标记,线宽允差±0.05mm,长度不做限制,可供观察即可。
6.2.2光学平台/光具座带有安装内窥镜和分辨力板的装置,并可以进行角度和三维空间位移的调节。
6.2.3光源其光谱特性应与被测内窥镜的预期应用相适应。
6.2.4漫透射屏经漫透射屏的光线在空间的发光强度符合余弦定理,发光亮度空间各方向相同。
医用内窥镜冷光源产品技术要求术为科技
性能指标 2.1 外观与结构2.1.1 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表面加工及光泽色调应均匀,且无伤痕,滚花应清晰,不得有锋棱、毛刺、划痕等缺陷。
2.1.2 亮度的“增加”按键和“减少”按键支持背光(型号SL-200适用)。
2.2 性能要求 2.2.1 相关色温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色温范围5000K-7000K 。
2.2.2 红绿蓝光的辐通量比以515 nm ~545 nm 波长范围的绿光辐通量eg φ为基准,冷光源在630 nm ~660 nm 波长范围的红光辐通量er φ与eg φ比值的标称值为0.45,允差应±20%;在435 nm ~465 nm 波长范围的蓝光辐通量eb φ与eg φ比值的标称值为1.9,允差应±20%。
2.2.3 红外截止性能医用内窥镜冷光源300nm ~1700nm 波长范围内的辐通量和光通量比值应不大于6mW/lm 。
2.2.4 光照均匀性医用内窥镜冷光源在参考窗口的光照均匀度的标称值为1,实测值应不大于标称值的1.05倍。
2.2.5 照度超限点医用内窥镜冷光源在参考窗口的照度超限点数应不大于2。
2.2.6 输出总光通量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输出总光通量的标称值为1500lm ,允差应-10%,上限不计。
2.2.7 照度医用内窥镜冷光源最大中心照度应≥3200000 lx 。
2.3 功能要求2.3.1亮度手动调节功能通过亮度调节按钮,具备10级亮度可调。
2.3.2亮度自动调节功能支持外部设备控制LED光源的功能。
外部设备可以自动调节LED光源亮度。
2.3.3光纤插入感应功能医用内窥镜冷光源主机具有光纤插入感应装置,在没有光纤的插入的情况下,不能够进入发光模式。
2.3.4光纤卡口内窥镜主机光纤插口,在不更换零件情况下,可以兼容至少三种不同光纤接口类型。
2.3.5待机模式和工作模式医用内窥镜冷光源主机具备两种工作模式,待机模式和工作模式。
2.3.6软件升级和远程故障诊断医用内窥镜冷光源支持外部设备通过串行控制接口升级光源的软件,并诊断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故障。
标准内窥镜
标准内窥镜内窥镜是集传统光学、人机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学、数学和软件于一体的检测仪器。
一种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透镜、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
它可以通过口腔进入胃,也可以通过其他自然渠道进入体内。
1、GB/T 33886-2017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电子内窥镜检测仪2、GB/T 33887-2017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光纤内窥镜检测仪3、GB 11244-2005 医用内窥镜及附件通用要求4、GB 9706.19-2000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内窥镜设备安全专用要求5、GB 11244-1989 医用纤维内窥镜通用技术条件6、YY/T 1676-2020 超声内窥镜7、DB61/T 1207-2018 在用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检验规范8、YY/T 1587-2018 医用内窥镜电子内窥镜9、YY/T 1603-2018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摄像系统10、BS EN ISO 9873-2017 牙科.内窥镜11、YY/T 1446-2016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器械掌式器械12、BS ISO 8600-1-2015 内窥镜.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件.通用要求13、BS PD ISO/TS 18340-2015 内窥镜. 与套管针套一起使用的套管针针头, 套管针套和内疗器械14、ISO/TS 18340-2015 内窥镜. 与套管针套一起使用的套管针针头, 套管针套和内疗器械15、ISO 8600-1-2015 内窥镜.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16、BS ISO 8600-2-2015 内窥镜. 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械. 硬质支气管镜的特殊要求17、BS EN 16442-2015 经加工的不耐热内窥镜用控制环境存储柜18、YY/T 1297-2015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器械刮匙19、YY/T 0931-2014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器械圈形套扎装置20、YY/T 0940-2014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器械抓取钳21、YY/T 0955-2014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手术设备刨削器22、YY/T 0922-2014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附件镜桥23、YY/T 0930-2014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器械细胞刷24、YY/T 0941-2014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器械咬切钳25、BS ISO 8600-4-2014 内窥镜. 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件. 插入部分最大宽度的测定26、ISO 8600-4-2014 内窥镜. 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械. 第4部分: 插入部分最大宽度的测定27、GOST R 56280-2014 医疗电气设备. 带内窥镜组的神经外科操作架. 政府采购规范28、GOST R 56278-2014 医疗电气设备. 带超声和荧光内窥镜用装置的内窥镜检查显像复合体. 政府采购规范29、SN/T 1672.7-2013 进出口医用设备检验规程第7部分:医用内窥镜30、JIS T0601-2-18-2013 医疗电气设备.第2-18部分:内窥镜设备基本安全性和必要性能的详细要求31、BS ISO 8600-1-2013 内窥镜.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件.通用要求32、ISO 8600-1-2013 内窥镜.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33、BS ISO 8600-7-2012 内窥镜.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件.耐水型医用内窥镜用基本要求34、GOST R ISO 8600-6-2012 光学和光学仪器. 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械. 第6部分. 术语和定义35、ISO 8600-7-2012 内窥镜.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件.第7部分:耐水型医用内窥镜用基本要求36、GOST R 55037-2012 光学和光学仪器. 医用内窥镜和内疗器械. 特殊要求. 试验方法37、YY/T 0863-2011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滚压式冲洗吸引器38、YY/T 0864-2011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液体膨腔泵39、YY 1081-2011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冷光源40、JB/T 11130-2011 工业内窥镜41、YY 0069-2009 硬性气管内窥镜专用要求42、SANS 373-2-2009 内窥镜再加工.第2部分:刚性内窥镜,相关的零件及附件。
第二类硬管内窥镜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第二类硬管内窥镜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第二类硬管内窥镜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查人员增进对该类产品机理、结构、主要性能、预期用途等方面的理解,方便审查人员在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时把握基本的要求和尺度.此外,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法规框架仍在构建中,审查人员仍需密切关注相关适用标准与注册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只包括2002年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第二类硬管内窥镜产品,即喉镜、鼻窦镜、膀胱镜、子宫镜、直肠镜、羊水镜.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1.喉镜,其他名称:“喉内窥镜”;2.鼻窦镜,其他名称:“鼻镜”、“鼻内窥镜”;3.膀胱镜,其他名称:“尿道膀胱镜”、“纤维导光膀胱镜”;4.子宫镜,其他名称:“子宫腔镜”、“宫腔镜”;5.直肠镜;6.羊水镜,其他名称:“羊膜镜”.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1.典型产品结构示意图1 喉镜2 鼻窦镜3 膀胱镜4子宫镜5 直肠镜6 羊水镜2.产品的结构组成喉镜、鼻窦镜、羊水镜由外镜管、光导束、内镜管、光学系统、镜体、光导束接口、目端接管、目镜罩等组成.膀胱镜由光学内窥镜、操作器、镜鞘、窥镜桥等组成.子宫镜一种由22°角外镜管、光导束、内镜管、光学系统、镜体、光导束接口、目端接管、目镜罩、输液管、操作管、限位器、宫颈塞等组成;另一种由内窥镜体、操作器、鞘套组成.直肠镜一种是带有光学系统的内窥镜,由闭孔器、窥视管、手柄、镜盘、注气嘴、光导束接口等组成;另一种是没有光学系统的内窥镜,只有内外窥视管,中间装有照明光导束,带有手柄、镜盘、注气嘴、光导束接口等组成的直肠镜.3.产品材料1与人体接触的内外镜管、镜鞘、窥视管一般采用1Cr18Ni9Ti管材制造.2光学系统一般采用不同牌号的光学玻璃制造.3光导束一般采用不同孔径的玻璃纤维材料.4镜体、光导束接头、目端接管、窥镜桥、闭孔器、操作器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或52铜材料加工之后电镀.目前国外均不采用铜制造.5目镜罩、限位器一般采用绝缘的工程塑料制造.4.配套使用的器械1喉镜可以配套使用的器械主要有喉钳、喉剪、声带息肉钳、声带息肉剪等为第一类医疗器械.2鼻窦镜可以配套使用的器械主要有光学钳、鼻组织钳、鼻咬骨钳、鼻息肉钳、鼻组织剪等为第一类医疗器械.3膀胱镜、子宫镜可以配套使用的器械主要有软性活剪钳、剪刀、锯齿钳为第一类医疗器械.4直肠镜可以配套使用的器械主要有硬性活剪钳为第一类医疗器械.5羊水镜只做观察羊水用,一般情况下不配器械.5.目前国内外产品情况1喉镜、鼻窦镜、膀胱镜、直肠镜、羊水镜五个产品的产品结构、组成、材料、工作长度、外径尺寸、配套使用的器械国内外基本相同,规格型号有所不同.2子宫镜国外使用的基本上是内窥镜斜视30°,外加操作器、鞘套,国内有部分医院使用,但国内更多的医院使用22°弯角的子宫镜.配套器械国内外相同,规格型号也相同.3国外产品的视场角等各项指标相对比国内要求高;另,直径较小的内窥镜国内采用3mm的比较多,国外基本上采用,而且国外产品的工艺水平更高,手感更好.三产品的工作原理1.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实际使用描述1 硬管内窥镜主要由光学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内窥镜产品内部结构示意图1内窥镜产品内部结构示意图2光学成像系统由物镜系统、转像系统、目镜系统三大系统组成.工作原理:被观察物经物镜所成的倒像,通过转像系统将倒像转为正像,并传输到目镜,再由目镜放大后,为人眼所观察.为构成不同的视向角,需加入不同的棱镜.不同用途的内窥镜根据使用要求制作成不同的外形、外径、长度,以达到使用所需的要求.照明传输系统由光导纤维组成.工作原理:将冷光源的光经过光导纤维传输到内窥镜前端,照亮被观察物.2硬管内窥镜产品是利用人体自然腔道进入人体观察和诊察,不需切口或打孔穿刺进入人体.膀胱镜、子宫镜和直肠镜可以利用镜体本身的操作孔道进入活剪钳、剪刀、锯齿钳进行活剪取样、切割等临床手术;喉镜、鼻窦镜、羊水镜本身不带有器械孔道,不配有镜鞘等,只能做检查诊断用.硬管内窥镜不需用人眼直接观察,可与CCD直接相连接.在操作膀胱镜时,先将鞘套与闭孔器插入尿道及膀胱,退出闭孔器.将内窥镜与镜桥观察用插管时用插管器联接插入鞘套后锁紧,进水和出水管联接鞘套水阀上,导光束联接内窥镜上,打开光源及水阀即可进行手术,将异物钳、剪刀、锯齿钳等插入器械孔道可进行活检、取样、息肉摘除等手术.在操作子宫镜时,先膨胀宫腔,然后将操作鞘套与闭孔器顺宫腔方向插入到宫颈内口稍下方,退出闭孔器,将操作器及内窥镜插入鞘套后锁紧,将输液管联接鞘套水阀上,在80-180mmHg范围的压力下注入5%葡萄糖液以膨宫.待排水孔流出的液体清亮后,在直视下将镜体进一步推进,待子宫腔充分扩张后即可进行观察子宫异常或病变,若必要时可做相应的内膜活检、输卵管插管注药、分离粘连等手术.直肠镜可以分为二种型号,一种是带有光学系统的内窥镜,可在内窥镜直视下活检取样,摘除息肉.另一种是不带光学系统,具有观察目的、内外镜管之间装有照明光束的内窥镜,它可以在光导束的照明下直接下手术钳进行活检取样.2.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1工作长度参数:不同用途的内窥镜产品,工作长度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喉镜工作长度≥180mm;鼻窦镜工作长度≥175mm;膀胱镜工作长度≥300mm;斜视子宫镜工作长度≥300mm;22°角子宫镜工作长度≥165mm;直肠镜工作长度≥150mm;羊水镜工作长度≥300mm.2镜管外径:不同用途成人和儿童的内窥镜产品,其外径尺寸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喉镜外径尺寸Φ5mm、Φ8mm、Φ10mm;鼻窦镜外径尺寸Φ3mm、Φ4mm;膀胱镜外径尺寸Φ3mm、Φ4mm;膀胱镜镜鞘外径尺寸以Fr为单位,国内常用、、21Fr、23Fr,国外常用24Fr、25Fr;子宫镜外径尺寸Φ3mm、Φ4mm、Φ6.3mm;直肠镜外径尺寸Φ15mm、Φ20mm;羊水镜外径尺寸Φ4mm、Φ5mm.3目镜罩外径尺寸关系到与CCD摄像系统的配合,国际通用尺寸直径32mm.4光学性能:①视场角:鼻窦镜、膀胱镜、子宫镜、直肠镜、羊水镜的视场角不能小于60°,否则影响观察范围.目前国外同类产品的视场角已达到90°以上,喉镜的视场角在45°左右,国外同类产品相同.②视向角:视向角一般分为前视00°、12°、斜视30°、45°、侧视70°、90°.③分辨率:分辨率是内窥镜重要的光学指标,普通内窥镜一般应大于mmL=10mm.5照度:主要是照度的均匀性,如照度不能充满视场,则周边模糊,进而影响视野.6机械性能:①密封性:内窥镜的密封性关系到成像质量,如密封不好就容易渗水,破坏光学系统,影响观察.通水阀镜鞘与膀胱镜的锥体配合处应密合,在1min内渗水应不超过5滴,否则配合不好容易漏水影响手术.②表面粗糙度:由于内窥镜是直接进入人体内,它的表面质量很重要,因此内窥镜表面不能有锋棱、毛刺及明显伤痕现象.③连接部位牢固性:膀胱镜器械各组成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拆装应灵活方便.四产品应适用的标准1.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YY 0068 医用硬管内窥镜通用技术条件YY 0071 直肠,乙状结肠窥镜YY 91083 纤维导光膀胱镜YY 91075 子宫腔内窥镜YY 0076 金属制件的镀层分类技术条件YY 91055 医疗器械油漆涂层分类、技术条件GB 11244 医用内窥镜及附件通用要求GB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内窥镜设备安全专用要求及新出版的适用标准2.适用的国际标准:ISO8600-1 光学和光学仪器—医用内窥镜及内治疗设备第1部分:基本要求ISO8600-2 光学和光学仪器—医用内窥镜及内治疗设备第2部分:硬性支气管镜的专用要求ISO8600-3 光学和光学仪器—医用内窥镜及内治疗设备第3部分:视场角和视向角的测定ISO8600-4 光学和光学仪器—医用内窥镜及内治疗设备第4部分:插入部分的最大宽度以及新出版的适用标准3.可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1.并列标准: 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GB/T14710 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GB/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GB/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反应试验YY0466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YY0505 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及新出版的相关标准五产品的预期用途六产品的主要风险1.能量危害1 电能①可能的危害:与冷光源、摄像显示系统等有源医疗器械互连使用时可能对使用者、患者产生电击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导光索两端之间采用绝缘隔离;和/或:在配合使用的冷光源光输出口与导光束之间采用绝缘隔离,确保互连后硬管镜成为冷光源的BF型应用部分;——与CCD摄像头相配接的目镜罩采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制造;和/或:CCD摄像头物镜适配器采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制造;和/或:采用接口用合适绝缘材料制造的CCD摄像头,使配合后硬管镜成为摄像显示系统的BF型应用部分;——使用说明书对与有源器械互连条件防止电击危害作详细说明.③审查要点:——关注硬管镜相关电气隔离部位的绝缘结构,如与CCD摄像头相配接的目镜罩、冷光源接口、导光索等相关附件的绝缘结构和材料等;——检查注册产品标准中对相关安全条款的描述,如上述绝缘部位的电介质强度试验要求等;——检查注册检验报告中对相关安全要求的检验结果;——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随附文件中应有与有源器械互连条件防止电击危害的详细说明,至少应说明互连使用时,硬管镜及其附件应成为该有源器械与硬管镜组成的医用电气设备系统的BF/CF型应用部分;2热能①可能的危害:与冷光源等有源医疗器械互连使用时可能超温,对患者产生灼伤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冷光源灯座反光镜上镀红外增透膜、在光输出口设置红外滤光片,最大限度地限制红外光的输出;——在相关部位采用绝热结构和材料;——增加照明光路光纤密度,并提高界面抛光质量,减少光纤断丝;——提高观察系统的镀膜质量,尽可能降低物面照度;——使用说明书对与有源器械互联条件防止超温危害作详细说明.③审查要点:——关注硬管镜相关绝热部位,如手握部分、目镜和插入部分的绝热结构和材料等;——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随附文件中必须有与有源器械如冷光源互连条件防止超温危害的详细说明,如对冷光源的输出光谱、高频发生器的额定输出频率和额定输出峰值电压等参数作出规定,对中性电极与患者的接触程度提出要求等.2.生物学危害1生物不相容性①可能的危害:如果制造硬管镜插入部分的材料不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就可能对患者产生细胞毒性、致敏、刺激等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与患者人体接触的部件,采用无毒、无致敏、无刺激的材料制造,且所购物资均有质保书,并严格按检验规程进行进货检验;③审查要点:——全面检查硬管镜与患者接触部分所用材料的情况;——检查上述材料生物学评价的符合性资料.2交叉感染①可能的危害:如果硬管镜在使用前后,不按规范严格地清洗、消毒和灭菌,就可能对患者产生交叉感染的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在使用前后,应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例如:——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100min,然后再用35℃左右清水冲洗并擦干;——推荐用134℃,高压蒸汽灭菌硬管镜应耐高温.③审查要点:——检查使用说明书,其中必须有使用前后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内容.如: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检查使用说明书,应有使用前后不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会导致交叉感染危险的警示性说明.3.环境危害储存或运行偏离预定的环境条件,意外的机械破坏.①可能的危害:如果硬管镜在没有按要求包装运输,或贮存环境不满足要求,或使用时发生摔打、跌落和碰撞,就会造成镜片损坏发霉发雾、光轴偏移、管子瘪陷、密封性能变差而引起图像不清等现象,可能对患者产生误诊等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硬管镜应进行合理包装,如:先装入中性塑料袋,再装入内衬软性塑料的硬质手提箱,并使各件分隔固定,硬质手提箱外套塑料袋,再装入瓦楞纸箱内;——硬管镜应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清洁室内;——硬管镜应放在专用箱内,不可交叉重叠放置;——硬管镜在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摔打、跌落和碰撞等.以上各项,可在外部标记和随附文件加以说明和警示.③审查要点:——检查注册产品标准中环境试验、包装、运输、贮存、外部标志的规定;——检查注册检验报告中环境试验的检验结果;——检查产品内外包装上的有关产品储运防护的标志;——检查说明书中有关储运、贮存方法的规定和硬管镜损坏不得使用的警示性说明.4.与硬管镜使用有关的危害1不适当的标记①可能的危害:硬管镜的部件如镜桥、镜鞘、操作器的配合性要求较高,如配合件上没有适当的配套用标识,或实际值与标识值不符,导致配合不当,可能对患者产生损伤组织等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时硬管镜上应有适当的配套用的标识;——出厂时严格检查实际规格与标识值是否相符;——使用前检查配套标识的一致性.③审查要点:——检查注册产品标准中产品标识的规定;——检查注册检验报告中对产品标识要求的检验结果;——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中有关产品标识的说明.2不适当的操作说明①可能的危害:——使用前检查规范不适当,如未说明必须检查硬管镜成像清晰度等性能、电气安全性是否良好,与导光束的配接及导光束与冷光源的配接是否良好等事项;——硬管镜和/或与之配合的器械使用操作说明不适当,就会由于设备共用不当而对患者产生危害;——硬管镜的维护规范不适当,如消毒灭菌方法不合适,导致硬管镜性能变差、消毒灭菌不彻底,对患者产生误诊或交叉感染等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仔细编写操作说明,对硬管镜配合器械的规范、使用前检查规范、使用后维护规范进行充分、必要、简洁的叙述.——编写的操作说明,应由设计人员、临床医生等相关专家审定.——使用前的检查可包括:a)硬管镜成像清晰度等性能、电气安全性是否良好,是否有锐边、锐角;b)硬管镜与导光束的配接、导光束与冷光源的配接是否良好;c)冷光源的工作是否可靠,连接后要确认插入部位温度是否超过41℃,电气安全性是否良好;d)配套使用的手术器械是否工作可靠:-手术器械各联接部位是否牢固,不会脱落;-手术器械的开闭是否良好;-手术器械的钳齿是否清晰完整、无缺刃、崩刃现象;-手术器械是否有良好的弹性和夹持力;-外表是否光滑,无锋棱、毛刺及明显的碰伤和划痕.——使用前的患者准备规范可请有资历的医生编制.③审查要点:——检查注册产品标准中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注册检验报告中对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检验结果;——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是否具有必要的操作说明,如使用前检查的内容、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使用后的处理等.3由不熟练/未经培训的人员使用①可能的危害:硬管镜必须由经必要培训而且操作熟练的医生使用,不然可能对患者产生严重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写培训资料,包括视频光盘;——开办培训班;——随附文件中给出必须由经过培训操作熟练的医生使用的警示.③审查要点: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是否具有“必须由经必要培训而且操作熟练的医生使用”的内容和相关警示性说明.4对适应症和副作用的说明不充分①可能的危害:硬管镜与其他医疗器械一样,都有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如果说明不充分,可能对患者产生严重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请有资历的临床医生充分说明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编写的使用说明书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部分请有资历的临床医生审定.③审查要点:——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是否具有明确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的充分说明和相关警示性说明.——检查临床验证报告,并与使用说明书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内容相比较.5与消耗品、附件、其他医疗器械不相容①可能的危害:——硬管镜使用时往往需要与消耗品、附件、其他医疗器械一起使用,它们之间是否相容,对安全影响很大.如硬管镜与手术器械不相容,造成手术器械无法顺畅插入,或无法出现在硬管镜的视场中,导致危害发生.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若有可能,通过实际试验,找出一批可与硬管镜配合使用的消耗品、附件、其他医疗器械的清单供使用者选用;——在使用说明书中将上述清单列出;——在使用说明书中给出与不相容的消耗品、附件、其他医疗器械共用会产生危害的警示性说明.③审查要点:——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是否有与不相容的消耗品、附件、其他医疗器械共用会产生危害的警示性说明;——检查风险管理文件.6锐边与锐尖①可能的危害:如果硬管镜或配合器械插入部分表面存在非期望的尖锐边缘或突出物等疵病,有可能损伤皮肤、粘膜、血管,甚至造成大出血.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设计、精密制造、良好的维护保养和使用前检查,确保硬管镜的表面无非期望的尖锐边缘或突出物,手术器械的外表面光滑、杆部平直,无锋棱、毛刺及明显的碰伤和划痕.——通过使用前仔细检查的提示,告知如发现有此类疵病,应及时处理、修复,不能使用.③审查要点:——检查注册产品标准中硬管镜外表面质量要求的规定;——检查注册检验报告中对硬管镜外表面质量要求的检验结果;——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其中应有使用前检查硬管镜外表面是否存在锐边与锐尖的注意事项.7色分辨能力和视场边缘/中心光能比不良①可能的危害:硬管镜的色分辨能力差,或视场边缘光效性能太低,可能影响医生的观察和操作,造成误诊或手术失败.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设计和精密制造,改善硬管镜的颜色分辨性能和视场边缘光效性能.③审查要点:检查风险管理文件的相关内容,应有防止色分辨性差,或边缘、中心光能比太低危害的描述.8接口混淆①可能的危害:硬管镜有冲洗接口、送气接口和手术器械通道口,如若操作使用中接口混淆,显然会对患者造成伤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将手术器械通道口、冲洗接口和送气接口等设计成不能互换的不同的型式;——在随附文件中给出提示,要求与其他器械连接时,应绝对避免连错接口.③审查要点:——检查不同功能接口的型式是否不同;——检查随附文件对避免接口混淆的警示.5.功能性失效、维护和老化引起的危害1缺少维护规范和/或维护不适当①可能的危害:——硬管镜的维护保养应有适当的规范.如清洗规范、消毒灭菌规范、搬运储存规范等,不然会造成维护不当,破坏硬管镜的性能;——使用者未按规范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破坏了硬管镜的性能,如镜片发霉损坏、光轴偏离、密封性降低、导光纤维折断、视场变小、内部出现雾层、配套手术器械破坏等,可能对患者产生影响正确诊断等危害.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合适的维护保养规范,请设计、使用的专家审定;——在随附文件中给出上述维护规范和不按照规范维护会有严重后果的警示;——对使用者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方面的培训.③审查要点:——检查随附文件使用说明书等,其中应有正确维护保养的内容.2对硬管镜寿命期缺少适当的规定①可能的危害:硬管镜有一定的寿命期,在适当的寿命期外使用硬管镜,会使风险增加.②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经过理论估计和实际试验,确定硬管镜的适当的寿命期;——在随附文件中告知该寿命期,并给出在适当的寿命期外使用硬管镜具有危险的警告.③审查要点:——检查风险管理文件,其中应有建议寿命期的内容和警示.对以上每一可能的危害,检查风险管理文件的相关内容:应有防电击措施、防超温措施、生物学评价、防止交叉感染、防止储存或运行偏离预定的环境条件和意外的机械破坏、防止不适当标记危害、防止不适当操作说明危害、防止由不熟练或未经培训的人员使用危害、防止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说明不充分危害、防止与不相容的消耗品、附件、其他医疗器械共用危害、防止锐尖锐边危害、避免接口混淆、防止维护规范和/或维护不适当危害、防止缺少寿命期规定危害等的描述包括该危害的风险分析、降低该风险的措施、可接受水平或剩余风险等内容七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本条款给出需要考虑的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其中部分性能指标给出定量要求,其他性能指标因要求不统一或不是强制要求而未给出定量要求,企业具体可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以下如有不适用条款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企业在标准的编制说明中必须说明理由.1.机械、理化性能1 插入部外径;2 内径:操作孔、注液孔;3 工作长度;4 镜管粗糙度;5 目镜罩外径;6 密封性;7 耐腐蚀性;8 各连接部位牢固度.有弯角的“子宫镜”还需考虑“前端弯角及允差”和“前端弯曲长度”等要求.2.光学性能。
一次性电子支气管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普生
2.性能指标2.1尺寸偏差2.1.1头端硬性部外径BF220-528R:Ø5.2mm,允差+3%,下限不计;BF220-422R:Ø4.5mm,允差+3%,下限不计;BF220-312R:Ø3.2mm,允差+3%,下限不计。
2.1.2插入管外径BF220-528R:Ø5.2mm,允差+3%,下限不计;BF220-422R:Ø4.5mm,允差+3%,下限不计;BF220-312R:Ø3.2mm,允差+3%,下限不计。
2.1.3插入部最大外径BF220-528R:不大于Ø5.4mm;BF220-422R:不大于Ø4.7mm;BF220-312R:不大于Ø3.3mm。
2.1.4最小器械孔道内径BF220-528R:不小于Ø2.7mm;BF220-422R:不小于Ø2.1mm;BF220-312R:不小于Ø1.1mm。
2.1.5工作长度:600mm,允差±3%。
2.2光学系统性能2.2.1光学系统基本要求光学系统应能保证观察清晰,不得有脱胶、脱膜和粘接剂的裂纹现象,光学零件不应有影响观察的麻点、划痕、气泡、油斑、霉点和灰尘等附着物。
2.2.2照明2.2.2.1照度:采用白光LED发光,通过光纤导光进行照明,在距离20mm处,其最低照度不低于1500Lux。
2.2.2.2照明有效性2.2.2.2.1边缘均匀性:在有效景深范围内检查,照明光斑应充满视场的有效尺度,且在最大视场角的90%视场处的照度应均匀,在该视场带上选择四个正交方位测试,其边缘均≤25%。
匀度应满足UL2.2.2.2.2照明镜体光效:在W p的90%视场处的照明镜体光效IL eR≥0.52。
2.2.2.3照明光源和观察视场的重合性:在工作距离处,照明光斑应充满视场,无明显的亮暗分界线。
2.2.2.4照明光源辐照度应满足GB/T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无危险类的要求。
医用内窥镜冷光源-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
2. 性能指标 2.1 .安全要求2.1.1 设备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 9706.1-2007、GB 9706.19-2000和GB7247.1-2012的规定。
2.1.2 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应符合YY 0505-2012以及GB 9706.19-2000的规定。
2.2 性能要求 2.2.1 照度最大中心照度应≥3000000Lux 。
2.2.2 相关色温冷光源的色温应在3000K ~7000K 范围内。
2.2.3 红绿蓝光的幅通量比在“白光”照明下,以515 nm ~545 nm 波长范围的绿光辐通量eg φ为基准,冷光源在630 nm ~660 nm 波长范围的红光辐通量er φ与eg φ比值的标称值为0.4,允差应为±20%内;在435 nm ~465 nm 波长范围的蓝光辐通量eb φ与eg φ比值的标称值为1.5,允差应为±20%内。
2.2.4 特殊光谱用途冷光源的光谱特征“荧光”模式是近红外激光与白光同时输出。
其激光部分的峰值波长为805nm ,允差应为±10nm 内;半高宽的标称值为5nm ,允差应为±5nm 内。
2.2.5 红外截止性能在“白光”照明下,冷光源300nm ~1700nm 波长范围内的辐通量和光通量比值应不大于6mW/lm 。
2.2.6 光照均匀性在“白光”照明下,冷光源在参考窗口的光照均匀度的标称值为2,实测值应不大于标称值的1.05倍。
2.2.7 照度超限点在“白光”照明下,冷光源在参考窗口的照度超限点数应不大于2。
2.2.8输出总光通量在“白光”照明下,冷光源的输出总光通量的标称值为2000lm,允差应为-10%,上限不计。
2.2.9激光功率在导光束出光口处,应不大于2.4W。
2.2.10激光分类冷光源的激光分类为3R类。
2.2.11激光输出安全标志测试值应不大于50mW。
2.2.12最大噪声冷光源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的最大噪声应不大于A计权55dB。
光学仪器设计之内窥镜
图 1. 电子内窥镜总体原理框图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双光路立体腹腔镜系统,双 CCD 摄像系 统, 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 具有液晶调制板的显示系统及带自动调光系统的高精 度高亮度冷光源。 其中双光路光学系统可产生立体效果, 要求两路光学系统摄取图像所形成的 观察中心点的距离应同能产生人眼视差角的距离一致[5]。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立 体视频内窥镜的光学系统可以由物镜系统、转像系统、目镜和投影物镜组成。现 代内窥镜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单物镜组、单转向组出瞳分离式立体成像光学系 统;第二种是双物镜、单转向系统入瞳分离式立体成像光学系统;第三种是两组 相互平行的双光路立体成像系统。 独立的双分离光学系统在控制杂散光方面具有 非常明显的优势, 这对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因此本系统采用这种两组相互平行的双光路立体成像系统。 此光学系统采用单只细径腹腔镜作为基本光路,镜体外径小(12 毫米);运用 Hopkins 棒状镜转像系统,实现了长工作距(300 毫米),大视场角(700mm);运用 棱镜转向, 使结构紧凑, 且体视空间大(150 毫米)。 因此该系统有利于立体成像, 可获得较强的立体感。
二、电子内窥镜的基本原理
2.1.工作原理
电子内窥镜用先进的微电子器件代替传统内窥镜软性光导纤维的纤维导像 束和目镜,通过装在内窥镜先端部的电荷祸合器件 CCD,将传送过来的光学图 像转换成电子图像, 经电缆传递至图像处理器,经视频处理在显示器上重现图像
[2]
。 电子内窥镜可以利用 LED 显示器直接观察图像,实际上是集光学、机械、
D 1 f1' 6
则: D f1’ D f‘ 1 0.425mm
(4-1-3)
(5)分辨率: 物镜入瞳的大小将影响角分辨率与进入光学系统的光能量, 按应用光学理论, 角分辨率公式为:
内窥镜产品技术标准2023年
本标准规定了内窥镜的分类和编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内窥镜 (以下简称内窥镜) 的型式检验和岀厂检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JB/T11130 内窥镜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9969 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Q/3201CHK308 多组份玻璃光纤传像束YY0068.1 医用内窥镜硬性内窥镜第 1 部分:光学性能及测试方法通过物镜成像,通过光纤传像束导像,通过目镜观察图像,并且配合其他机械系统和导光系统组合而成的内窥镜。
通过物镜与摄像器件成像,通过数据线或无线装置传像,通过显示器观察图像,并且配合其他机械系统和导光系统组合而成的内窥镜。
通过物镜成像,通过单丝直径在3~5u m 的传像光纤导像,通过目镜观察图像,插入部工作外径 W1.5mm ,并且配合其他机械系统和导光系统组合而成的光纤内窥镜。
内窥镜分为光纤内窥镜、电子内窥镜和光纤超细内窥镜。
4.2.1 光纤内窥镜示意图如图 1 所示说明:1— 目镜;2— 弯角手轮;3 一握持部;4 一导光插口;5—插入部;6 一探头。
4.2.2 电子内窥镜示意图如图 2、图 3 所示说明:1— 显示屏;2— 弯角手轮;3— 握持部;4— 导光插口;5— 插入部;6 一探头。
说明:1—握持部;2—操作部;3—显示屏;4—插入部;5 一探头;6 一数据接口。
3B 4.2.3 光纤超细内窥镜示意图如图4 所示说明:1—目镜;2—握持部;3—鲁尔接头;4 一导光插口;5—插入部;6 一探头。
内窥镜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无伤痕、裂纹,无毛刺、多余溢胶,如有标志则标志应清晰、端正。
视场角<90°时,照明光斑应充满视场;视场角〉90°时,照明光斑应充满 1/2 视场。
5.3.1 光纤内窥镜:左手握持操作部,右手控制弯角,从目镜看去,观察目标方向和实际方向一致。
内窥镜摄像系统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内窥镜摄像系统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型号:ALPHA DigiCam Versatile Ⅱ HD2. 性能指标2.1 工作条件a) 环境温度:5℃~40℃;b) 相对湿度:30%~85%(不冷凝);c) 大气压力范围: 700~1060hPa;d) 电源要求: 100~240VAC ±10%, 50~60Hz.2.2 基本要求2.2.1摄像系统应全视场清晰,视场边缘无模糊现象。
2.2.2摄像系统应有较好的黑白对比和色彩还原能力,红、绿、蓝颜色无明显失真感觉。
2.2.3摄像系统的CCD器件应居中,无明显的眼见偏心。
2.2.4摄像系统的开关,调节器应操作灵活可靠,无接触不良和误动作。
2.2.5摄像系统各部分的连接应可靠,电接插件无接触不良、松动甚至脱落等现象。
2.2.6摄像头与内窥镜的连接,应操作方便,定位正确可靠,锁紧后稳固。
2.2.7摄像系统外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腐蚀斑、污染、划痕以及锋棱、毛刺等缺陷。
2.3 光学变焦:变焦镜头S.2000.71的焦距范围为16~34mm;定焦镜头系统,S.2000.81Ⅱ镜头焦距为25mm,(允差:±10%),S.2000.77Ⅱ镜头焦距为18mm,(允差:±10%)。
2.4 信噪比摄像机控制单元的信噪比应>62dB。
2.5 基本功能2.5.1镜头调节:设备配备有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可通过旋转镜头上的变焦环和聚焦环来分别调节焦距和焦点;定焦镜头可通过镜头上的聚焦环来调节焦点。
2.5.2内窥镜检查模式:设备共有7种内窥镜检查模式:腹腔镜检查方案1、腹腔镜检查方案2、关节镜检查、泌尿系统检查、子宫镜检查、耳鼻喉镜检查和柔性内窥镜检查。
2.5.3白平衡:设备具有白平衡测试功能,启动白平衡功能后,将摄像头指向白板进行测试,设备可提示当前的白平衡状态。
2.5.4用户档案:设备最多可存储10个用户档案,并可通过用户菜单进行用户档案的保存、选择和删除。
内窥镜相关参数
内窥镜相关参数医用内窥镜,是一种侵入式检查工具,其安全系数一定要得到保证,一般产品性能参数为:图像传感器、图像清晰度、灯光源、聚焦范围自动聚焦、摄影视角、重量、电源输入、电缆长度、摄像系统、电源等。
⑴工作长度:不同用途的内窥镜产品,工作长度不相同,一般情况下:①喉镜工作长度≥180mm;②鼻窦镜工作长度≥175mm;③镜罩外径尺寸关系到与CCD摄像系统的配合,国际通用尺寸直径32mm。
⑵镜管外径:不同用途(成人和儿童)的内窥镜产品,其外径尺寸也不相同,目一般情况下:①喉镜外径尺寸Φ5mm、Φ8mm、Φ10mm;②鼻窦镜外径尺寸Φ3mm、Φ4mm;⑶光学性能:① 视场角:鼻窦镜、膀胱镜、子宫镜、直肠镜、羊水镜的视场角不能小于60°,否则影响观察范围。
②视向角:视向角一般分为前视(00°、12°)、斜视(30°、45°)、侧视(70°、90°)。
③分辨率:分辨率是内窥镜重要的光学指标,普通内窥镜一般应大于9.92Lp/mm(L=10mm)。
④照度:主要是照度的均匀性,如照度不能充满视场,则周边模糊,进而影响视野。
⑷机械性能:① 密封性:内窥镜的密封性关系到成像质量,如密封不好就容易渗水,破坏光学系统,影响观察。
通水阀镜鞘与膀胱镜的锥体配合处应密合,在1min内渗水应不超过5滴,否则配合不好容易漏水影响手术。
② 表面粗糙度③ 连接部位牢固性⑸绝缘性能:主要是电子内窥镜,相关电气隔离部位的绝缘结构,如与CCD摄像头相配接的目镜罩、冷光源接口、导光索等相关附件的绝缘性能。
⑹绝热性能:在医用内窥镜中,由于内窥镜是侵入性检查工具,为了避免内窥镜工作的时候对人体的伤害,现在一般都采用冷光源,在光输出口设置红外滤光片,最大限度地限制红外光的输出。
维修保养内窥镜医疗检测仪与内窥镜影像工作站等仪器设备投资大,系统复杂,科技含量高,工作环境要求高,对其安装操作使用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保证仪器经常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发挥其应有效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帚和实现预期效益意义重大:而积极搞好设备维修工作,就尤为重要。
内窥镜照度检测方法
内窥镜照度检测方法内窥镜是一种通过光学系统将图像传输到观察者眼睛的医疗设备。
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照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观察者能否清晰地观察到内窥镜图像。
因此,准确地测量内窥镜照度对于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内窥镜照度检测方法。
内窥镜照度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照度计来进行,照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照强度的仪器。
在内窥镜检查中,照度计可以用来测量内窥镜前方的光照强度,从而确定照度值。
我们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照度计。
常见的照度计有光电二极管照度计和数字式照度计。
光电二极管照度计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适用于内窥镜检查中对照度测量的实时要求。
数字式照度计则具有显示屏,可以直接显示照度数值,操作简便,适用于日常使用。
在进行内窥镜照度检测时,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准备工作:将照度计校准到室内光照条件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校准方法可以参考照度计的使用说明书。
2. 内窥镜前方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放置在内窥镜前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其感受到的光照强度与内窥镜前方的光照强度相同。
同时,需要确保照度计的感光面与光线垂直,以避免测量误差。
3. 测量记录:观察照度计上显示的照度数值,并记录下来。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内窥镜前方的照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内窥镜照度的正常范围因不同的检查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正常范围应在一定的标准照度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内窥镜照度检测方法中存在一些可能的误差来源。
首先,不同型号的照度计可能存在不同的测量误差,因此在选择照度计时需要注意其测量精度。
其次,操作人员的误差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放置位置和角度,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内窥镜照度检测方法是通过照度计来测量内窥镜前方的光照强度,以确定照度值。
通过对内窥镜照度的测量,可以确保内窥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喉内窥镜产品技术要求fanxing
喉内窥镜适用范围:供咽喉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检查时用。
1.1 产品型号产品型号:T1103、T1104。
1.2划分说明1.3结构及组成喉内窥镜为医用硬管内窥镜,由喉内窥镜和导光束光缆组成。
其中喉内窥镜(见图1)包含了外镜管(内包含内镜管、光学系统)、镜体、导光束接口、目端接管、目镜罩。
2.1喉镜的光学性能2.1.1视场和视向2.1.1.1视场角,2W视场角的设计值见表2,允差:±15%。
2.1.1.2视向角,θ在光学镜上应标注视向角的名义值。
标称视向角允差:±10%。
2.1.2像质2.1.2.1角分辨力,r a(d)视场中心角分辨力标称值见表2,允差-10%(上限不计);在最大视场高度的70%位置上的平均角分辨力应不低于视场中心角分辨力的90%。
2.1.2.2有效景深范围有效景深范围见表1。
50mm处视场中心的角分辨力不低于设计光学工作距处分辨力的80%。
2.1.2.3视场质量视场应无重影或鬼影、闪烁等效应,无可见杂质、气泡等缺陷。
2.1.3颜色分辨能力和色还原性光学观察镜在A和D65标准照明体下的显色指数实测值应不小于表2中的值。
表2喉镜基本光学性能2.1.4照明2.1.2.1照明变化率光学镜经灭菌或消毒试验后,其照明光路的光能积分透过率应保持稳定,用输出光通量衡量,光通量变化率应不大于20%。
2.1.2.2照明有效性2.1.2.2.1边缘均匀性U L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边缘均匀度要求2.1.2.2.2照明镜体光效在W P的90%视场处的照明镜体光效IL eR的名义值应不小于表2中规定的名义值。
2.1.2.2照明有效性在W P的90%视场处的综合镜体光效SL eR的名义值并说明应不小于表2中规定的名义值。
在评价视场面形状下W p的90%视场处的综合边缘光效(SL e-Z)的测定值不小于表2中规定的名义值。
2.1.6光能传递效率--有效光度率有效光度率的测定值应不大于表2中规定的名义值。
医用电子内窥镜的行业指标测试方法研究
表 1 医疗器械分类
类别
风险程度
器材
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
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
第一类
钳镊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衣帽、
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纱布绷带等
医用缝合针、血压计、
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
第二类
心电图机、显微镜、生
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化分析系统等
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超
产品检验报告是经具有国家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 构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相关文件指导的测试方法, 检验合格后出局的材料。医用内窥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 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颁布六个相关的行业标准 文件:YY1298—2016《医用内窥镜 胶囊式内窥镜》、 YY 0068.1-2008《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 1 部分: 光学性能及测试方法》、YY 0068.2-2008《医用内窥 镜 硬性内窥镜 第 2 部分:机械性能及测试方法》、YY 0068.3-2008《医用内窥镜 硬性内窥镜 第 3 部分:标 签和随附资料》、YY 0068.4-2009 《医用内窥镜 硬性 内窥镜 第 4 部分:基本要求》、YY 1081-1999《医用 内窥镜冷光源》、YY/T 1587-2018《医用内窥镜 电子 内窥镜》。本文将研讨最新颁布的 YY/T 1587-2018《医 用内窥镜 电子内窥镜》,为电子内窥镜相关单位做自 检和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YY/T 1587-2018《医用内窥镜 电子内窥镜》涵盖 7 个方面的内容: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 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和附录,前言内容介绍了该文 件的起草单位为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主要起草人有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宫腔检查镜技术参数
宫腔检查镜技术参数
1.主机部分
1.1医疗用内窥镜摄像机:CCD要求清晰度625线最低照度3 Lux信噪比
60dB 输出VIDEO S-VIDEO RGB 白平衡自动/ 手动防水抗干扰自动出血修正
CE质量认证欧盟EN 60601-1安全认证欧盟EN 60601-1-2:2007电磁兼容国家
H类医疗器械管理产品注册证。
1.2液晶彩色监视器:19 英寸/ 分辨率1024X1080/16:9
1.3医用氙灯冷光源:色温》6500K/功率》250W灯泡寿命》500H
1.4 医疗专用仪器车:铝合金模具拉伸立柱/ 五层/ 带抽屉/ 带镜架
2.冲洗泵
2.1 主机:正压调节范围10Kpa-50Kpa
负压调节范围-10Kpa--50Kpa
最大冲洗量》3000ml/min
最大吸气量》5000ml/min
3.工作站
3.1光学接口:20.2
4.28 可选
3.2计算机主机:品牌商务机,配高速采集卡
3.3显示器:不小于19 寸
3.4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
3.5内窥镜图像处理:病例管理可增加. 删除. 修改. 调阅. 关键字姓名查询,支持长时间录像,回放速度可调,新旧病例同屏对照,多种图像增强功能,报告生成快捷
4.宫腔镜检查镜
4.1内窥镜:12度直径4mm长度302mn蓝宝石晶片耐高温高压和低温等离子灭菌4.2外鞘:直径6.6mm长度248mm耐高温高压和低温等离子灭菌
4.3内鞘:直径
5.4mm长度267mm耐高温高压和低温等离子灭菌
5.其它:闭孔器,进出水接头,密封帽。
内窥镜摄像系统-性能指标
2. 性能指标2.1 安全要求2.1.1 设备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 9706.1-2007、GB 9706.19-2000和GB 9706.15-2008的规定。
2.1.2 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应符合YY 0505-2012的规定。
2.2 性能要求2.2.1 亮度响应特性线性拟合系数不小于0.98。
2.2.2 信噪比摄像系统的信噪比标称值为48dB,峰值信噪比为82dB。
允差应为-20%,上限不计。
2.2.3 空间频率响应a) 摄像系统的SFR值为50%时,对应的空间频率标称值为48lp/(°);b)摄像系统的SFR值为30%时,对应的空间频率标称值为57lp/(°);c) 空间频率响应允差应为-20%,上限不计。
2.2.4 静态图像宽容度静态图像宽容度的标称值为180,允差应为-20%,上限不计。
2.2.5 摄像头有效像素摄像头有效像素值为4000K pixel,允差应为-20%,上限不计。
2.2.6 视场角视场角度为20°,允差应为±10%内。
2.2.7 水平分辨率系统水平分辨率为2000线,允差应为-20%,上限不计。
2.2.8 最小照度系统最小照度应不大于0.1 Lux。
2.2.9 图像传感器ADC位宽图像传感器ADC位宽为12bit。
2.3 功能要求2.3.1图像传递像素摄像系统支持3840*2160超高清像素传递。
2.3.2 白平衡摄像系统具有自动白平衡功能。
将摄像头指向白板后,通过按白平衡键可自动建立色彩平衡。
2.3.3 曝光控制摄像系统具有曝光控制系统,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3.4 数字化信号传输摄像系统支持全数字化信号传输。
2.3.5 图像抓取及存储摄像系统具有图像抓取功能,并能通过USB接口将抓取的图像存储。
2.3.6 影像录制及存储摄像系统具有影像录制功能,并支持通过USB接口存储影像。
2.3.7 外部交互功能通过CAN接口,支持外部设备与摄像系统交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窥镜光学设计,
内窥镜是医生用于医疗的一种光学设备,关于它的基本原理在许多论文都有所阐述,开始全部用小镜片设计,后来随着光学设计技术发展,设计思路的改进,也有比较大的变化,新的系统于90年代棒镜设计,并且新的设计思路强调设计低成本,高亮度,良好的装配性,这些年随着设计经验的积累,对设计有很多改善
体现在
1)视向棱镜实行一体化设计,降低装配难度
2)转像棒镜采用单边胶合设计,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降低高温脱胶概率,提高产品可靠性,
3)设计时采用大的视场光栏设计,提高亮度,比如 10mm腹腔镜国内多数企业的光栏是—4mm,采用新的设计技术使光栏最大孔径达到,
和国外的STOZS等的产品基本一致,
4)设计光谱,材料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优选,使设计的光学系统色彩还原性好,5)设计视场角从60度--120度全覆盖,
125度以上采用非球面设计,
6)同一规格产品使用同一种棒设计,降低成本,例如4mm鼻窦镜不同视场的镜子只使用同一种棒
以上几个方面是光学设计方面的新的成果,在结构方面,我们提供优质成熟的结构设计,新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与进口产品的互用性,
装配密闭性,在装配方面我们用装配经验达十几年的师傅提供装配指导
在CCD接口镜头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有现成的为腹腔镜配接镜头f20mm的,可以为您设计你需要的镜头,还可以根据您的需要为
你设计变焦CCD卡口镜头
具体的数据有:
1)鼻窦镜(外径4mm)
1。
F=,
2.总长:206mm,
3.视场:70度
4:DIST:13%
5:渐晕:95%
6:棒镜为单边胶合
7:F#=(该镜头是四片式物镜,装配工艺非常好)
2)鼻窦镜(外径4mm)
1。
F=,
2.总长:207mm,
3.视场:110度
4:DIST:42%
5:渐晕:95%
6:棒镜为单边胶合
7:F#=
3)鼻窦镜(外径)
1。
F=,
2.总长:133mm,
3.视场:60度
4:DIST:13%
5:渐晕:94%
6:棒镜为单边胶合
7:F#=
4)腹腔镜(外径5mm)
1。
F=,
2.总长:360mm,
3.视场:110度
4:DIST:45%
5:渐晕:96%
6:棒镜为单边胶合
7:F#=
5)腹腔镜(外径10mm)
1。
F=3mm,
2.总长:382mm,
3.视场:110度
4:DIST:42%
5:渐晕:95%
6:棒镜为单边胶合
7:F#=6
以上几个方面是常用的内窥镜光学系统,还有些特殊需要的内窥镜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