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新知导入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 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他们主要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为什么?
新知讲解
一、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主要指人口数量的地域差
异。一般以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作为衡量指标。
地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和工业贸易区
新知讲解
总结归纳:人口稀疏地区及原因。
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 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沙漠地带
高山、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北美洲、亚洲高山和寒冷地区;南极洲由 于极度寒冷至今无人定居。
湿热热带雨林地区: 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
新知讲解
结合课本插图,分析各大洲中 哪个洲人口最多?
(2)务工潮都流向什么地方?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更好的就业机会(经济)-----人文因素
新知讲解
结合课本p3~4页的内容,自主学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 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影响人口分 布的?填下表进行对比。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
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 展水平,历史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温带、降水较多的地区人口多,寒带、热带,降水稀少或过多的 地区人口少; (2)地形:人口大多集中于平原地区;
(3)水资源和土壤:人口大多集中于水资源丰富和土壤肥沃的地区;
新知讲解 举例说明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因素
影响(举例说明)
生产力发展水平(主 因)
经济发展水平
回答6~7题。
6.图示现象最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 )
A.长江流域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节人口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表资料,描述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树立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核心素养1.运用世界人口分布的图表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明确世界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了解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本节要点1.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2.一般而言,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地区,人口较为稠密。

3.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也会存在显著差异。

知识点一世界的人口分布自主梳理·探新知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的特点:_很不均匀__。

2.世界人口分布(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_北半球__,尤其在_北纬20°~60°__地带。

(2)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500__m以下的低平地区。

(3)从距海洋远近来看:近60%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 km以内的_沿海__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_东亚__、南亚、欧洲西部和_北美东部__。

合作探究·释疑难问|题|探|究2023年3月26日,世界人口时钟显示,全球人口总数超过80.86亿人。

从大陆分布来看,亚洲人口总数约46.42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数的59%;非洲人口总数约13.52亿人,欧洲人口总数约7.45亿人,北美洲人口总数约6.03亿人,南美洲人口总数约4.42亿人,大洋洲人口总数约0.43亿人。

下图为世界人口(2014年)的分布图。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区及成因是什么?提示:主要地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平原地带及沿海地区。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基础巩固】(2021·山西吕梁)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2.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解析:第1题,由图2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由图1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地势低平。

第2题,中南半岛、西欧平原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且人口稠密;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不属于人口稠密纬度带;阿拉伯半岛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主要是沙漠气候区,炎热干燥,人口稀少。

答案:1.A 2.C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图,完成3~4题。

3.如果以距海岸线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大洋洲B.南美洲C.亚洲D.欧洲4.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例最小的原因是( )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解析:第3题,结合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比例的图例,可以看出图中“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为大洋洲。

第4题,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岛屿、半岛、海湾、内海等,因而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例最小。

答案:3.A 4.C5.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①纬度位置方面, ;②海陆位置方面, ;③地形方面, 。

其中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2)试分析图中E、F、G、H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

(3)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的特点。

解析: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世界上四大人口稠密区是东亚(A)、南亚(B)、欧洲西部(C)和北美东部(D)。

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点是: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都濒临海洋,都以平原为主。

课时作业1:1.1人口分布

课时作业1:1.1人口分布

第一节人口分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平原地形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⑤—湿热B.⑥—干热C.⑦—干旱D.⑧—高寒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世界人口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所以A、B、D三项正确;其中①②分别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③④分别是西欧和美国东北部,是发达国家(地区),符合题意的是C项。

第2题,⑤是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炎热干旱;⑥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⑦是南极大陆,寒冷干燥;⑧是青藏高原,是高寒地带,选D项。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B.20°N~30°NC.30°N~40°ND.40°N~50°N4.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依据题图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

第4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下图是“非洲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相关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高的海拔范围在()A.0~500米B.500米左右C.500~1 000米D.2 000米以上地区6.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矿产丰富B.交通便利C.旅游胜地D.气候适宜答案 5.C 6.D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图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高的海拔范围在500~1 000米,C正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作业含解析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作业含解析第二册

第一节人口分布探究一世界人口的分布考向1世界人口分布的整体特点读下面两则人口分布资料,回答1~2题.表一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纬度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60°N0。

4%40°N~622.0%0°N20°N~45.6%40°N0°~20。

5%20°N0°~7.8%20°S20°S~403.5%°S>40°S0。

1%表二世界人口垂直分布1.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带是()A.0°~20°N B.0°~20°SC.20°N~40°N D.40°N~60°N答案C解析读表一可知,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带是20°N~40°N地区。

2.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A.平原地区B.高原地区C.南半球D.西半球答案A解析读表二可知,世界人口的56.5%分布在海拔小于200米的地区,即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

考向2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亚马孙平原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西西伯利亚地区D.欧洲西部地区答案D解析亚马孙平原地区、撒哈拉沙漠地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欧洲西部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区。

4.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稀疏区的是()A.中亚地区B.南亚地区C.东南亚地区D.北美东部地区答案A解析中亚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和北美东部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区。

考向3我国的人口分布读2018年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5~6题。

5.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东北多,西北少B.南方多,北方少C.东南多,西北少D.东南少,西北多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人口分布必备学问基础练[2024·河北唐山期末]下图所示人类大陆图(陆地和海洋均被隐去)用以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人类分布密集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据此完成1~2题。

1.从大洲来看,甲地位于( )A.亚洲 B.大洋洲C.非洲 D.北美洲2.乙地所处地形区人口分布特别稀疏,主要缘由是该地( )A.高寒缺氧 B.冰川广布C.过于湿热 D.地表坎坷[2024·河北张家口期末]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是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

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3.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及地理环境特点是该线( )A.西北侧人口密度大,地势高耸B.东南侧人口密度小,土壤肥沃C.西北侧人口密度小,植被茂密D.东南侧人口密度大,气候潮湿4.导致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的基础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C.经济水平 D.政策条件5.多年来我国人口分布有所改变,但基本没有突破胡焕庸线,其主要缘由是( )A.地形地势的空间格局基本未变B.自然资源的分布格局基本未变C.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基本未变D.大中城市的分布格局基本未变[2024·河南三门峡期末]日本经济高度发达,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四个大岛和6 800多个小岛,被称为“千岛之国”。

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1.9%,且大多数为火山;人口总数量为1.26亿(2024年3月),连续11年呈下降趋势,且分布特别集中。

据此完成6~7题。

6.除日本外,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还有( )A.德国 B.澳大利亚C.加拿大 D.巴西7.日本近7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区域内,主要是因为该区域( )A.地形平坦,农业发达B.海运便利,经济发达C.暖和潮湿,适合居住D.科技发达,人口容量大[2024·广东珠海期末]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第一节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 B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C.我国人口集中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km2的区域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匀称,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300人/km2的区域。

2.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A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解析]K地区面积较小,但人口密度大,大于5 000人/km2,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较小,应为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据此完成3~5题。

3.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 )A.降水B.坡度C.水源D.海拔4.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C )A.海拔3 000米以下B.海拔3 000—4 000米C.坡度5°以下D.坡度5°—11°5.该流域( D )A.越往上游坡度越大B.坡度大于38°平均海拔骤升C.越往上游水流越慢D.坡度大于66°平均海拔骤升[解析]第3题,依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可知坡度在5°以下,人口总数达到80%,坡度较大的地方人口比重较小,说明人口分布主要与坡度有关。

第4题,读图可知,坡度在5°以下,人口总数达到80%,人口主要分布在1 000米以下。

第5题,读图可知,2 000米左右坡度比上游要缓,坡度大于66°平均海拔骤升,可知越往上游坡度不是越大,越往上游水流也不是越慢。

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C )①气温较相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B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袤[解析]第6题,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较多,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由图可知该区域南部地区是很多大河的发源地,可推断该地区南部多山地高原,地势较高。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时练习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一、单选题1.下图所示的四国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青稞是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和东南部。

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城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①积温②蒸发量③降水量④太阳辐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IV区域为湿润区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蒸发弱B.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C.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大,降水多D.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4.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可能是()A.I、II B.II、III C.III 、IV D.I、IV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和后5位的省级行政区及人口数表格(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下面小题。

5.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A.粤、鲁、豫B.藏、青、宁C.津、琼、宁D.川、豫、鲁6.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A.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B.都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西北部C.多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东南部D.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

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7.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②老龄化问题严重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④死亡率较高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图一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图二为我国人口分布图。

高中试卷-【新教材精创】1.1人口分布同步练习(1)(含答案)

高中试卷-【新教材精创】1.1人口分布同步练习(1)(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章人口第一节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答案】1.B【解析】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东临大西洋,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2.D【解析】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平坦,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生活,故开发时间较早,人口稠密。

人口分布 基础练 (含解析)

人口分布 基础练 (含解析)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含解析)一、单选题1.从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看,哪个地区城市分布较多()A.高纬度内陆C.中纬度沿海2.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A.中低纬度的大陆内部地区C.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3.下列有关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西多高原、山地,以东多平原B.以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以东经济发展速度快C.以西人口密集,以东人口稀疏D.以西交通不便,以东交通便利读下列各国轮廓图,回答下面小题:4.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A.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①④5.以上国家中,人口超过一亿的有(A.①②©⑤ B.①④②③B.⑤⑥②③①④D.⑤⑥①④②③B.低纬度平原D.中纬度内陆IB.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D.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区C.①④⑤⑥D.①③⑤⑥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7.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稀疏的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8.与西部省份相比,江苏省人口密度较大,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形差异C.交通条件D.经济水平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A.气候炎热B.降水少C.矿产资源贫乏D.地势起伏大10.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温暖湿润B.地势平坦开阔C.交通便利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11.一般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有()①土壤贫瘠②交通不便③气候寒冷、风力大④干旱缺水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1970年至204。

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江苏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万人)7866 9579 2181 300 面积(万km2) 10 16 166 12311 .表中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A.人口东多西少B.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C.人口增长过快D.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大12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在不断减少B.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C.人口己经停止增长D.人口分布不均衡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后作业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后作业

第一章人口课后作业根底训练一、选择题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兴旺D.多为平原地形2.④是全球四大人口稠密区,关于其成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历史悠久,农耕文明兴旺B.资源丰富,工业根底雄厚C.工业革命发源地,经济兴旺D.商业贸易兴旺,经济开展水平高3.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有,其成因组合正确的选项是()A.⑤—湿热B.⑥—干热C.⑦—干旱D.⑧—高寒解析第1题,①②③④分别是东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东亚、南亚大局部地区属于开展中国家和地区。

第2题,④为北美东部,商业贸易兴旺,经济开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第3题,⑤为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⑥为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⑦为南极地区,气候酷寒;⑧为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

答案2018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 906万人,常住人口9 605万人,是名符其实的中原第一人口大省。

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4~6题。

4.河南省面积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主要的缘由是()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工业、商业贸易富强C.地处经济兴旺地区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5.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资源D.矿产资源6.图中甲省区面积广阔,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能实行鼓舞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缘由是()A.自然环境恶劣B.资源较为贫乏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解析第4题,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第5题,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第6题,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掌握人口的增长。

答案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相关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8.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缘由是()A.气候湿热,不相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难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枯燥,水源缺乏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较低的地区人口占20%,然后随着地势的上升人口比重削减,到300米左右又随地势上升人口比重增加。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题,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

第2题,巴西高原东部处于热带,但由于地势高,气候凉爽,加之地形平坦,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因而开发较早,形成人口密集区。

2.D下表示意各大洲或地区某年人口状况。

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各大洲或地区人口状况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欧洲的新增人数最少B.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C.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D.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4.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目的是()A.以税养老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C.鼓励生育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3题,新增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通过计算,亚洲的新增人数最多,大洋洲的新增人数最少,C项符合实际,A项不符合实际;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自然增长率较低,B 项符合实际;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2.8%,D项符合实际。

故选A项。

第4题,欧洲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

而对独身者收税,有利于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C项正确,B项错误;该法律与以税养老、平衡人口性别差异无关,A、D两项错误。

故选C项。

4.C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5~6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千米范围内D.距河2千米内人口最多6.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总体密度较小,A、B两项错;图中显示,距河2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C项错、D项对。

第一章人口(答案版-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地理单元精讲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

第一章人口(答案版-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地理单元精讲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

第一章人口目录01 观·单元时空02 述·考点列阵第一节人口分布考点1 世界人口的分布(基础讲解)考点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重点掌握)考点3 中国人口的分布(重点掌握)第二节人口迁移考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基础讲解)考点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重点掌握)考点3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基础讲解)第三节人口容量考点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点掌握)考点2 人口合理容量(重点掌握)03 明·疑难解读疑难点1 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疑难点2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疑难点3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方法疑难点4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第一节人口分布考点一:世界人口的分布(基础讲解)1.人口分布量。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区域面积(单位:人/km2)(2)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常用的数量指标,人口密度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越稠密,反之稀疏。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重点掌握)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三大人口稀疏区:高纬、高寒地带、湿热的雨林区、干旱的沙漠戈壁区。

考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重点掌握)自然因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考点三.中国人口的分布(重点掌握)1.中国人口分布规律(重点掌握)2.中国人口分布原因(重点掌握)自然原因:东部多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西南部多高原山地,气候高寒,西北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商业、交通运输业欠发达,城镇少。

社会原因:东部工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东部开发早,西部开发晚。

【知识小贴士】如何描述人口分布特点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思路描述:人口分布不均衡;×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疏;×地区人口最稠密或沿×分布;×地区人口最稀疏或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时练一、选择题
1.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西亚B.北非C.大洋洲D.东亚
2.至今无人定居的大洲是
A.大洋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
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A.欧洲B.北美洲C.南美洲D.大洋洲
4.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A.欧洲B.亚洲C.南美洲D.大洋洲
右图是我国某省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
为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

读图,回答5-6题。

5.该省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
A.山南市、拉萨市
B.林芝市、日喀则市
C.阿里地区、拉萨市
D.那曲市、昌都市
6.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
A.沿河流分布水源B.集中于河谷地带热量
C.沿河流分布交通D.集中于河谷地带土壤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
类大陆。

下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带状分布的原因正确的是
A. 甲处沿一条河谷分布
B. 甲处沿带状降水量分布
C. 乙处沿铁路线分布
D. 乙处受山脉限制
8. 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相同的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9.下列城市的形成与矿产资源有关系的是
A.北京B.黄山
C.大庆D.深圳
右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区人口分布
A.平原多,高原少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D.内陆多,沿海少
11.影响该地区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水源
C.植被D.地形
右图为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亚洲、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亚洲、欧洲
13.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①平均海拔低①人口分布极不均衡①地广人稀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右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B.水源C.地形D.矿产
15.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
形成的基础是
A.气候和地形B.地形和经济
C.气候和科技D.地形和科技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影响①①①①四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河流D.土壤
17.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 B.①
C.① D.①
下图为2001年、2025年(预测)全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据(单位:百万人)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2001~2025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大洲或地区是
A.大洋洲和欧洲B.亚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拉丁美洲D.北美和拉丁美洲
19.人口数量及变化机遇挑战并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
B.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欧债危机等系列发展问题
C.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城市化迅速,人口压力变小
D.北美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移民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很大
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图完成20-21题。

20.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 20°N~30°N
C. 30°N~40°N
D. 40°N~50°N
21. 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下图示意该地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22.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
23.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
二、非选择题
24.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图1图2
表1.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1)图1、图2、表1中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解释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25.下图为“世界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各大洲中,非洲四面临海,但“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北美洲相比,南美洲人口更集中在沿海地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以距海岸线超过200km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洲,从自然条件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世界范围看,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海不足200km的沿海,主要是因为?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时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DBC;6-10:BBCCC;
11-15:ADBCA;16-20:ADCDB;21-23:CAD。

二、非选择题
24(1)河流地形气候
24(2)温带亚热带
24(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的居住。

25(1)海岸线最平直,缺少岛屿、半岛、海湾、内海等。

25(2)南美洲大陆低纬度地区陆地宽阔,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而其它纬度带均较狭窄。

25(3)大洋岛屿众多,澳大利亚大陆中部为大面积的沙漠。

25(4)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气侯温和湿润,且大多数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