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 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培训专业人员
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提供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开展科学研究
投入资源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等 方面的研究,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 预防感染性疾病。
预防性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 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发 病风险。
0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早期发现与诊断
80%
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可以及 时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 症状,提高早期诊断率。
100%
分类
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与现状
危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导致大量患者 死亡和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合理选用药物,控制病情发 展,缓解症状。
非药物治疗
采用非药物疗法,如中医调理 、物理疗法等,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副作用。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01
02
03
建立健康档案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 案,记录病情和治疗情况, 方便医生了解患者情况。
自我监测与记录
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 变化,记录相关数据,及 时向医生反馈病情。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教育系统职工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之慢性病防治知识问与答一、慢性病基本知识1.什么是慢性病?答:慢性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指病程为长期,很难或几乎不能治愈的疾病。
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肝肾疾病等。
2.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慢性病常见、多发,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着,有些几乎不能治愈,增长幅度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3.慢性病的危害有多大?答:目前,慢性病已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问题,并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死于慢性病。
中低收入国家由心脏病、脑卒中、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的80%,且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在我国,几乎80%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
不仅如此,慢性病已不再是富贵病。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知识问答4.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的危险因素?答: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增加的诱发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环境、遗传因素等等。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男性)、年龄、职业、婚育状况(对女性而言)、遗传因素、社会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身体活动和吸烟等。
上述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身体活动和吸烟等都是可以控制的。
5.年龄与慢性病有何干系?答:年龄越大,发生各种慢性病的几率越大。
慢性病多发生在中老年(40-60岁),但其病变的积累每每从青少年开始。
慢性病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
仅供个人研究参考6.性别与慢性病有何关系?答:与女性比拟,男性患心血管病突发事件的大概性大而且早。
除肿瘤,除少数妇科肿瘤外,多半也是男性高于女性。
因此男性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
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迅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同年龄段的男性。
防控慢性疾病的科普知识
防控慢性疾病的科普知识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饮食均衡: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和瘦肉。
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同时进行肌肉强化活动,如举重或做俯
卧撑。
- 戒烟限酒: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
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
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品,女性和孕妇不超过一个。
2. 定期体检和筛查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以便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
迹象和风险因素。
- 筛查测试: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定期筛查,例如血压检测、血
糖检测和胆固醇检测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存
在或潜在风险。
3. 管理心理健康
- 减压放松:学会有效的减压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进
行感兴趣的爱好活动。
-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良好的支持关系,
分享问题和情感压力,并获得支持和理解。
4. 遵循医生建议
- 慢性疾病管理计划: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
定期复诊并按时服药。
- 接受教育:了解自己的疾病,掌握管理技巧,避免自行调整
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可以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提
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请记住,这些知识只是科普信息,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制定。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培训试题及答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培训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未开展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在签发《死亡证》( C )日内将纸质《死亡证》第一联复印件报送至辖区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在收到《死亡证》复印件7日内代为网报。
A、3B、5C、10D、152、医生填写好《死亡证》后,网报人员应于填写后( D )日内网报。
A、3B、5C、10D、153、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对象( D )。
A.辖区内常住居民B.户籍居民C.35岁以上居民D、覆盖辖区内全人群4、死亡漏报调查在次年( A )前,完成本年度辖区内死因监测数据的核查和补漏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A.1月31日B.3月31日C.5月31日D.6月30日5、心脑血管事件监测中脑卒中的监测不含ICD-10编码中的( C )。
A.I60B.I61C.I62D.I636、我县各肿瘤登记处应收集和补充自( B )年1月1日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开展以来,辖区内人口中(包括户籍和非户籍)恶性肿瘤、原位癌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的新发病例、死亡病例。
A.2018年B.2016年C.2017年D.2020年7、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第( A )联由填报单位留存。
A.一B.二C.三D.四8、恶性肿瘤当年粗发病率>( A ),当年粗死亡率>120/10万。
A.180/10万B.150/10万C.160/10万D.120/10万9、儿童伤害监测的监测对象是:因伤害休假(休学)( A )天以上的学生。
A.1B.2C.3D.41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指定科室及专(兼)职人员收集“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信息,病历归档后( C )个工作日内单卡录入或者批量导入国家信息系统。
A.3B.5C.10D.1511、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仅报有手术治疗的病例)以发病( C )天为期,按一次发病事件记录为一个病例。
A.7B.14C.28D.3012、辖区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登记率应≥( D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试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指()A. 具有传染性的疾病B. 具有急性发作特点的疾病C. 病程较长,病因复杂,不构成传染的疾病D. 无法治愈的疾病2.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病的主要特征?()A. 病程长B. 病情迁延不愈C. 具有传染性D. 病状明显3. 慢性病的发生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 年龄B. 性别C. 遗传D. 环境污染4. 下列哪种生活方式对预防慢性病有益?()A. 吸烟、酗酒、暴饮暴食B. 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C. 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D. 沉迷网络、缺乏社交5. 慢性病的防控策略不包括()A.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C. 强化慢性病疫苗接种D. 加强慢性病监测和健康管理6.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慢性病?()A. 高血压B. 糖尿病C. 流感D. 肺结核7.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包括()A. 导致残疾、影响生活质量B. 增加医疗费用C. 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D. 以上都对8.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病防控的目标?()A. 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B.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C. 强化慢性病疫苗接种D. 消除慢性病9. 慢性病的防控原则不包括()A.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B. 社会参与、全民共建C. 强化疫苗接种D. 综合防控、分级管理10.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病防控措施?()A. 健康教育B. 健康促进C. 加强慢性病疫苗接种D. 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慢性病的危害包括()A. 导致残疾、影响生活质量B. 增加医疗费用C. 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D. 以上都对2. 慢性病防控的目标包括()A. 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B.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C. 强化慢性病疫苗接种D. 消除慢性病3. 慢性病防控的原则包括()A.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B. 社会参与、全民共建C. 强化疫苗接种D. 综合防控、分级管理4. 慢性病防控措施包括()A. 健康教育B. 健康促进C. 加强慢性病疫苗接种D. 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5. 下列哪些行为与预防慢性病有关?()A. 平衡膳食B. 适量运动C. 戒烟限酒D. 定期体检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慢性病具有传染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答案
THANKS。
鼓励减轻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通过心理咨询、瑜伽、冥想
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
早期筛查和干预
定期检查
建议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早发 现血压、血糖、血脂等慢性病危
险因素。
危险因素评估
通过评估个人病史、家族史、生活 习惯等,确定个体化的慢性病风险 。
干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 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心理咨询等。
考虑到公平性,政府应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
06
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新型技术和方法的运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 预测和评估,提供个性化预防和治疗方案。
精准医学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
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
均衡饮食
提倡摄入低盐、低糖、低脂、 高纤维的食物,多食用新鲜水
果、蔬菜和全谷物。
适量运动
鼓励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 走、游泳、慢跑等,保持每天 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
倡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以 降低心血管疾病、肺癌等慢性 病的风险。
心理平衡
预防和控制
早期发现和干预危险因素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的关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健康损害
慢性病会导致身体器官的 损害,影响生理功能,严 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心理影响
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 和管理,给患者带来巨大 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社会经济影响
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和对社 会经济的影响巨大,给家 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A公共卫生措施:通过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特点的研究,发现慢性病的流行规律,筛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出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B临床卫生措施:主要是帮助识别和评价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和实施筛检试验,研究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观察与评价康复措施等。
恶性肿瘤的十大症状:
A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慢性非传染病:NCD,简称慢性病,是一组由多因素引起的无互相传播特性的病程较长的疾病,其代表性的疾病有恶性肿瘤、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静坐生活方式、酗酒(影响安全、是某些慢性病的高危因素)、超重和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
慢性病的预防策略:
⑴全人群策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参与
⑵高危人群策略:A一级预防: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结构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人的目的
C三级预防:防止病情恶化,减轻痛苦,减少致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B身体任何部位,如舌头、口腔颊黏膜、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者
C中年以上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
D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
E久治不愈的干咳或痰中带血
F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者
G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H鼻塞、鼻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
I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原有的毛发脱落
J无痛性血尿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幻灯片
动物性食品的消费 (kg/capita/yr)
40
meat 35
poultry
30
fish
25
eggs
animal
20
kg/capita/yr
15
10
5
0 52 62 65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WHO对NCD防治的理论认识
严重疾病负担研究(1996) NCD的专题世界卫生报告(1997) 全球NCD预防控制策略(2000) 全球膳食和体力活动策略(2000) 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健康的影响因 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面临的问题
➢ 慢疾在不同地区对人群的危害程度和危险因素 水平是什么情况不清楚
1.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Smoke, Drinking, Dietetic, Fatness, Activity less,
Infection, Genic
2. 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
全人群
3. 防治效果评价
成本效用cost-utility 成本效益costbenefit
慢病的危害
美国前10位死因
中国前10位死因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952-2000
Year
老年人口变化
500
400
300
200
100
77
0 1982
112
1990
230 130
2002 2020 老老年人口
410
205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的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1. 健康促进 ① 健康教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已成为我国人口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
其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
这些疾病的高发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发展。
因此,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同于传染性疾病,是由生活方式不良、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
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活方式不良: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不良都可以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疾病遗传:有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遗传有关,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以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住在污染严重的城市,饮用不安全的水等。
二、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方法1.饮食健康:均衡饮食是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应摄取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等食物,并注意减少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量。
2.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降低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3.不吸烟、不酗酒:吸烟、饮酒对健康的危害极大,应尽量避免。
4.接种疫苗: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如流感、肝炎等。
5.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等都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保持健康。
三、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意义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对于个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品质,并降低医疗费用。
2.对于社会:与传染性疾病不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如肿瘤、糖尿病等不仅影响患者本人,也会对家庭、社会造成很大负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引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指不通过接触传染源而发生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本文将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慢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1 健康教育和宣传健康教育和宣传是预防慢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展慢病知识普及活动、宣传慢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可以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此外,可以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及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1.2 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慢病的关键。
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慢病的发病风险。
例如,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等。
1.3 排除慢病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慢病,需要排除相应的危险因素。
例如,对于高血压疾病,需要控制体重、限制钠盐的摄入、减少饮酒等;对于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
1.4 定期体检和早期诊断定期体检和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慢病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慢病或潜在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以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此外,提供早期诊断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干预措施的实施2.1 医疗干预医疗干预是指通过在患者发病后进行治疗和控制措施,以减轻病情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医疗干预中,常见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医疗干预的目的是通过减少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2.2 社会干预社会干预是指通过社会层面的干预措施,对慢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限制烟草和酒精的销售;学校可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慢病的知识;医疗机构可以开展慢病筛查和宣传活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ppt课件
饮食控制
通过宣传健康饮食知识、 制定合理的膳食指南等措 施,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 饮食习惯。
运动控制
通过推广运动健身知识、 建设公共运动设施等措施,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体育运 动,提高身体素质。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发现
早治疗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筛查,及时 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和 危险因素。
政策支持与立法保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政策, 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防控工作 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科研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 系列研究成果,并成功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了 防控效果。
未来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分析
老龄化加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给防控工作带来更大压力。
我国应加强健康教育,普 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 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 健能力。
我国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 才培养,推动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防控领域的科技进 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 竞争力。
06 结论与展望
当前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总结
1 2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意识提高
随着社会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增加,大众对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识明显提升,积极参与相 关健康活动。
国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挑战与问题
防控资源不足
一些国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存在资源不足的问 题,如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等,制约了防控工作的开展 。
跨部门合作不足
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政府各部门、社区、企事业单 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但一些国家在跨部门合作方面存在 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控合力。
分类
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指的是那些长时间难以治愈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这些疾病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可能会威胁生命。
由于这些疾病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差异性,治疗非常困难。
因此,预防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进行探讨。
一、慢病的危害慢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根据全球卫生组织的数据,慢病每年导致近4000万人死亡。
其中,近3/4的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慢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负担,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全球每年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耗费的医疗资源估计超过1万亿美元。
由此,可见慢病对社会的危害性。
二、慢病的预防慢病预防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疾病筛查。
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慢病预防的首要环节。
通过宣传慢病的危害,让社会大众了解导致慢病的风险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并给予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如健康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定期检查等。
2. 健康促进通过健康促进,增加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居民多步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
3. 疾病筛查定期的身体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对身体进行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慢病的相关情况,同时也可以防止患者出现不必要的病情发展。
与此同时,疾病筛查和预防性的医学服务可以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三、总结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疾病筛查等多种手段来预防慢病的发生和发展。
而正确认识慢病的危害,走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这将有利于预防慢病的发生,提高生活品质,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4)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WHO报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
中所占比重约为69%.” 经济负担重,增长速度快。 1993年中国慢性病疾病
经济负担为1963.44亿元,到2003年已上涨至 8580.54亿元,10年间增长了3.4倍。
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 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 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等几种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2
(二)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近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
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 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 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 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 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
?慢性病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基本明确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慢性病危险因素慢性病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吸烟饮酒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中间危险因素生理指标疾病?冠心病状况?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7.慢性病防控人员比例占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5%以上。
(二)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七项防治措施:
(1)关口前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2)拓展服务,发现和动态管理高危人群检出和
管理。 (3)规范防治,提高诊治效果。 (4)明确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治有效协同。 (5)抓好示范,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 (6)共享资源,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 (7)加强科研,促进技术合作和国际交流。
《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基本概念、流行现状及其对社会健康的影响。
2. 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3. 学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4. 培养学员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a. 定义b. 分类c. 特点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与危害a. 全球流行现状b. 我国流行现状c. 疾病负担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a. 吸烟b. 饮酒c. 不良饮食习惯d. 缺乏运动e. 其他危险因素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a. 政策与法规支持b. 健康教育与宣传c. 生活方式干预d. 慢性病管理体系建设e. 跨学科合作与科研攻关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案例,加深学员对疾病认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促进学员互动。
4.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慢性病防治宣传片,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5. 实战演练:模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场景,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堂互动:评估学员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度。
3. 模拟演练:评估学员在实战演练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相关试题,全面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预防医学教材,如《预防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等。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学员理解教学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案例,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4. 视频资料:选取相关慢性病防治宣传片,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学校慢性病相关防控知识和要点
• 3、 结合“世界高血压日”、“世界无烟 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全民健康 生活方式日”、“全国爱牙日”等生及家庭进 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活动。
三、慢病病防治相关知识
• (一)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具体要求: 幼儿园: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每年至少举 办2次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慢性病防控相 关内容的健康知识讲座,。 中小学校:开设慢性病健康教育课,每学 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每学期课程不 少于2学时。
• 2、积极响应“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 , 争创 “健康示范学校”、“健康示范食 堂”,全市学校应全面禁烟。 • 具体要求: • 我市2012年起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 市”,并通过验收。按示范市要求每年全 市要新增两处示范学校及示范食堂。
儿童常见慢性病
• • • • • • 1、儿童肥胖症 2、高血压 3、糖尿病 4、肿瘤 5、哮喘 6、龋齿
二、学校慢性病防治工作要点
• 1、加大力度抓好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工作。 • 各级各类学校均应将健康教育列入学期教学计划, 并充分利用班队会、家长会、校园广播、手抄报、 挂图、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系统开展健康知识 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要做到有课本、有教案、 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 • 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全面实施“三课、两操、 两活动”,抓好“体育大课间”活动落实,确保 活动时间和实际效果。
• 1、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 病等慢性病发病广、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健 康和生命,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2、慢性病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遗 传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超重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过量 饮酒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二、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1、容易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
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 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防治知识
慢性病防治所
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
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 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 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 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 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 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
五、肿瘤是怎么回事?
肿瘤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
恶性肿瘤即癌症,是人类死亡的 三大原因之一。肿瘤是由多因素 引起的,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 方式等都是引起肿瘤的主要原因。
1、怎样才能早期发现癌症?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
癌症死亡的有效方法。 当身体出现下列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 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异常肿块,溃疡不愈,痣疣增大,痰血 呛咳,食欲减退、上腹闷胀,大便出血、 习惯改变,无痛血尿、排尿不畅,鼻塞 鼻血、声嘶头痛,白带增多、异常出血, 食滞胸闷。
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 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 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 一定的临床症状。
1、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
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5)患病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 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高二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2、教学难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概念、类型及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
(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
(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未来十年,慢病死亡率将占死亡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
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也是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卫生部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死亡人数将近600万。
09年11月11日慢性病防治研讨会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死亡率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0%,未来30年将出现高峰。
(二)病因:
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
(1)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
WHO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500万,大概每10个成人中有1个死于烟草的毒害,约有一半的青少年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
国外资料证实:被动吸烟的母亲与无被动吸烟母亲相比所生新生儿体重低200—500克,畸形发生率高1.8—3.8倍。
总之,香烟杀人于无形之中,其破坏性之大、危害性之广已无需赘述。
(2)酗酒
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
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酒精是一种嗜神经性精神活性物质,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脑萎缩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
但是,适度饮酒对防治慢性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3)不合理膳食
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膳食不平衡尤其对心血管病影响最为明显,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全国居民消费结构正由“饥饿减少”向“慢性疾病”方向发展。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铁、维生素A
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超重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万,预计今后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4)静坐的生活方式
我们这里谈到的静坐不是参禅的静坐,而是指缺乏运动,几乎整天坐在椅子上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强和电脑的普及,静坐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缺少体力活动和钙以及维生素D会使骨质丢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同时,乙型糖尿病的诱因与体力活动不足也有很大的相关。
静坐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肥胖、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对此本人有切身的体会,我在高中时因课业繁重而极少运动,整天几乎屁股不离椅子,以致患上颈椎病,至今仍未痊愈。
(5)长期不健康的心理
WHO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灵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问题十几年前在我国还较少被提及,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工作节奏紧张,情绪波动大,极度亢奋或极度低落,精神过度压力,从而导致的失眠、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已相当普遍。
心理问题也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的损害。
(三)危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因,加重了全球疾病的负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持久的创伤。
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将达5000万人。
慢性病其持久性和反复性导致其治愈率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假如能治愈还好,治不了还会致残甚至引起个体生命的死亡。
慢性病病程长,这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国家每年要为防治慢病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妨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慢性病的危害不容小觑。
(四)防治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可以针对前面提到的病因采取综合措施。
(1)以防为主: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该是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作为个人,应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悦。
作为医院,应该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医院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治病救人,更应该把健康知识传授给群众,激励和引导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和武器。
作为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在慢病
预防领域的的投入,加强领导和改革慢性病防治机构,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
(2)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当确认自己患上慢性病时,除了要积极就医外,更应该注意一些对此病禁忌的生活习惯,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
家人亲友对慢性病病人应多关怀、多照顾、多鼓励,耐心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中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和死亡观,有条件的可以去临终关怀医院度过生命剩余的时间。
国家应加强慢性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探索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防治质量。
(五)总结
十九世纪及十九世纪以前人类主要死于传染病,现在则面临着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压力。
WHO指出,在人类健康和寿命方面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急剧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即前文所谈到的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因此,预防慢性病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遵循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慢性病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在提倡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