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核心素养的英语文学原著阅读教学分享教案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阅读核心素养的英语文学原著阅读教学分享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胡湘华
英语文学原著阅读的模式,旨在通过阅读英文原著培养学生外语阅读核心素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特别重视对阅读品格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情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动态学习过程。
1.阅读能力培养
英语文学原著阅读课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究、表达与评价,帮助学生强化语言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文化意识和发展学习能力。
1)课前:导读学案还原阅读过程,搭建支架扫清阅读障碍
作为引导学生完成预学的核心工具,导读学案应像万能工具箱一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求助导读学案,获得解决问题的线索。导读学案的要义在于还原学生的阅读过程,通过对教学材料及学生情况的分析,锁定阅读文本中的重点难点,采用搭建脚手架的方式设计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性阅读辅助材料,帮助学生聚焦重点难点、加工所给材料、深入思考并迁移习得的阅读知识及技能,以达到扫清阅读障碍这一目标,进而为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及阅读品格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说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想情况下,都应在导读学案中有所体现,且体现形式尤为重要,应尽量避免提供可为学生拿来即用的直接信息。在一份优质的引导性学案中,所提供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思考进而内化理解、迁移使用。
对应中小学生外语阅读核心素养中“外语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部分,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现将导读学案中包含的内容总结如下:阅读理解问题、词汇、语法与修辞、阅读技巧与策略及文化背景知识。
a.阅读理解问题
每个章节的导读学案会设置4-10个阅读理解问题,学生在翻转课堂的情况下,课前自行阅读,并在课前回答出老师所设计的问题。教师所提供的阅读理解问题有助学生锁定阅读重点,学生可在阅读前、中、后任意时刻阅读问题。
读前锁定问题有助学生提前了解阅读重点难点,根据问题做出推断、带着问题去阅读;读中锁定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监控策略,随时提醒自己保持警惕、关注细节、搜寻答案;读后锁定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检验阅读效果。提供问题的好处在可以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阅读文本,且学生为了回答问题会反复阅读文本,有效保证了学生课前阅读的效果。
为了避免学生因总是回答问题而被限制在特定的框架内,可在学案中设置学生自主提问的部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督促学生自主思考。
b.词汇
词根词缀演绎归纳
总结每一章节或篇章中常出现的重要单词,按词根等归成3-5类,导读学案中只出现词根词缀,并在下方出现由简到难的3-5个句子,帮助学生通过语境猜测并
巩固词根词缀的意思,并有效迁移到后续阅读中。
②课标词汇优先学
根据所选读本,教师预先挑选出大纲词汇,提供2种以上英文释义,提供含有大纲词汇的读本原句和相应练习,方便学生每周掌握20—40个生词,10—20个短语。
○3长难词汇备注箱
将超纲词汇或影响理解的较难却并不实用的词汇罗列出来,配上音标和中文意思,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对照。若想进一步增加学生操作的部分,可不把英文和中文对应,而是让学生从所给的备选中文中挑出相应的意思。
④词串分类搭设语境
设计小型语段,将关键词融到语段当中,帮助学生在情境下记忆词汇。
c.语法与修辞
语法学案需与读本紧密结合,所讲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课前挑出来的比较难以理解的长难句,教师可以据此展开语法讲解。为避免四个学段因为选择不同老师,导致语法知识涉及有较大差异,年级内部统一本学段所必须掌握的语法点,有规定部分,有自由选择部分,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学习的连贯性。修辞主要涉及拟人、明喻、暗喻、转喻、夸张、讽刺等。
d.阅读技巧与策略
目前在阅读策略和技巧教授方面,不少同学反映所教的策略很多都是他们已经在做的事情(即已经是他们的阅读技巧),究竟如何讲授阅读策略使其有趣且让学生觉得有意义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综合考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即具象化一些很抽象的内容,学生会有更直观的感受。故而借用了图示理论,强调阅读过程的图示构建,设计了以下的导图(图3),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已有的知识(K: What do you know?);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提出想要了解的内容(W: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小结自己的收获L(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class?);最终进行知识整合,小结自己通过学习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目前已知的内容K’(What do you know now?)。
W
K’
L
阅读过程的图示构建
e.文化背景知识
①提醒学生关注某些文化现象,学生有时并不知道哪些部分涉及文化背景,需要老师明确指出,可以列出需要思考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和关注。如:在Life of Pi的导读学案1的最后部分,教师给出cultural awareness的解释、例子及注意
事项,然后要求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Research before you can explain the following religious stories and think about why the narrator mentions these stories.
1 Witness Simon who is called Peter, Matthew also known as Levi, Nathaniel who is also Bartholomew, Judas, not Iscariot, who took the name Thaddeus, Simeon who went by Niger, Saul who became Paul. (P. 20, Para. 4, Lines 3—5 )
2 I spent my last year at St. Joseph’s School feeling like the persecuted prophet Muhammad in Mecca, peace be upon him. But just as he planned his flight to Medina, the Hejira that would mark the beginning of Muslim time, I planned my escape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time for me. (P. 21, Para. 2)
针对这两句话,学生首先要查阅有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材料,摘出关键信息,了解“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语境,解释“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有效思考问题的框架。
文化现象小贴士,可简要介绍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提供链接或书籍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了解。
2)课中:学生合作讨论与汇报,教师引导、答疑
英语文学阅读课的课堂实践形式很多,期中个人现场版主题汇报和微视频、微课展示,小组表演、采访、配音、辩论、知识竟答等活动很受学生喜爱,而主要的课堂实践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就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分享阅读体验。
3)课后:读写结合,丰富活动,保持兴趣
a.读写并重,设置多样化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联系自身,关注社会,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进行自我表达。
①读书心得:每周写一次读书心得,读书心得主要是针对当周所读小说内容的小结和反思,小结占30—40%,反思占60—70%。采取教师判和学生互判两种形式,对其优点进行肯定并给出改进建议,每次读书心得都有讲评、分享。
②小说与广播剧、小说与电影比较: 学生课下听广播剧、看电影之后,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如:在学习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时,要求学生写出BBC广播剧与小说的不同。学生从中找出了许多不同,如情节取舍、事件顺序调整、背景音乐、人物处理、语言风格等。学生观看电影后,要求他们找出其中1―2个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这些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看待文章,通过这些作品之间的比对、点评,引导学生从一个充满探究性的角度出发,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③课外小组自选小说赏析:小组成员共同选定读完一篇小说(长、中、短篇均可),然后分工合写一篇读书报告,要求从小说要素入手进行分析,包括作者简介、作品分析—characters, setting, point of view, plot, theme, style, tone, symbolism、culture awareness等。各小组提交的读书报告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每位学生负责点评2位和自己负责相同任务的报告部分,这样交换阅读,增加了阅读量,同时可以更好地分享各自对不同作品或同一作品的看法。
④线上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学生即时参与和讨论, 大家针对同伴作品和展示进行点评。它促进了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这些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便捷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阅读其他学生的作品,学生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