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平法”计算剪力墙钢筋量
梁板柱剪力墙钢筋计算
![梁板柱剪力墙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8265c2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b.png)
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
P58
配筋分析:
配筋分析:架立钢筋
配筋分析:吊筋
柱
KZ1集中标注: 750*700:表示柱的截面尺寸 26Ф25:表示全部纵筋为26根25的 二级钢 Ф10·100/200:表示箍筋为10的一级钢和间距
梁 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梁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梁 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计算公式: 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请注意标注方式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 当为构造钢筋时,锚固=15*D 当为抗扭钢筋时,锚固=Lae
板钢筋计算
01.
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
02.
座负筋
03.
筋
04.
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05.
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板的钢筋:
板中的钢筋种类
板的平法标注
板
集中标注内容:1号楼板,板厚120MM,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筋X为Φ10@150,Y向为Φ10 @100,板上部未配置贯通纵筋。
根数同中间层: N=54
竖向钢筋:
水平筋和拉筋同中间层
3185
335
05年试题分析
O5年试题
2号钢筋直径为8间距为150MM,(2)表示连续布置的跨数为两跨,900、1000表示自梁支座中线向跨内延伸的长度,两边对称延伸时,另一侧可不标注。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项目5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项目5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https://img.taocdn.com/s3/m/a0b59bb427d3240c8547ef97.png)
楼面时为负值。 ④ 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分以下几种不同情况(洞口补强
标准构造如图5-9所示)。
项目5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35
Ⅰ. 当矩形洞口的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 mm时,此项 注写为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具体数值(如果按标准构造详图 设置补强钢筋时可不注)。当洞宽、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不一 致时,分别注写洞宽方向和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以“/”分隔。
项目5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8
图5-1 剪力墙(剪力墙墙身的拉筋从略)
项目5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9
图5-2 两排钢筋剪力墙示意图
项目5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10
(2) 注写各段墙身起止标高:自墙身根部往上以变截面 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身根部标 高一般指基础顶面标高(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的 顶面标高)。
(3) 注写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 值。注写数值为一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与 间距,具体设置几排已经在墙身编号后面表述。
拉筋应注明布置方式为双向或梅花双向,如图5-3所示 (图中(a)为竖向分布钢筋间距,(b)为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项目5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11
中心的平面定位尺寸。 (2) 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① 洞口编号,② 洞口几何尺
寸,③ 洞口中心相对标高,④ 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共四项 内容。具体规定如下。
① 洞口编号:矩形洞口为JD×× (××为序号),圆形 洞口为YD×× (××为序号);
项目5 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34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墙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墙](https://img.taocdn.com/s3/m/313e396590c69ec3d5bb75e1.png)
截面注写方式
• 2、当连梁设有对角暗撑时[代号为 LL(JC)××] • 3、当连梁设有交叉斜筋时[代号为 LL(JX)××] • 4、当连梁设有集中对角斜筋时[代号为 LL(DX)××],注写
规则同列表注写。 • 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不能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
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应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注 写时,以大写字母N打头,接续注写直径与间距。 • 例 NΦ10@150,表示墙梁两个侧面纵筋对称配置为:HPB300 级钢筋,直径Φ10,间距为 150。
“双向”或“梅花双向”
地下室外墙的表示方法
• 地下室外墙的原位标注,主要表示在外墙外侧配置的水平 非贯通筋或竖向非贯通筋。
地下室外墙的表示方法
地下室外墙的表示方法
4
剪力墙平法
剪力墙配筋构造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纯剪力墙
配筋平 面图
配筋 立面
• 4-2-2 • 4-2-3
水平筋
水平筋
• 4-2-4
• 4-2-5
• 4-2-17
• 4-2-18
• 4-2-22
• 4-3-6
• 4-3-11
返回
LaE
llE
基础顶面
基础层
端柱
楼板顶面
llE
基础顶面
中间层(一、二层)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
4
剪力墙平法
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 剪力墙配筋构造 剪力墙钢筋计算
4
剪力墙平法
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
1、剪力墙制图规则
• 第 3.1.1 条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系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 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示。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1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1](https://img.taocdn.com/s3/m/51caffc44028915f804dc2f2.png)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
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
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
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一)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
有暗柱的L形和T形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
(二)根数计算:根数=(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
二、垂直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20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21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
2、中间层: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同上图。
3、顶层: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03G101-1第48页。
(二)根数计算: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二)根数计算: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2、拉筋面积=S1*S2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二、软件计算设置:一、公共设置项: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种选项。
剪力墙平法配筋计算
![剪力墙平法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426e83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4.png)
剪⼒墙平法配筋计算简介: ⼀些个性化的特点和经验,希望有助于读者在⼯程项⽬管理中,将⼯程项⽬管理的理念、知识和⽅法融会贯通,打造务实与分享的平台。
剪⼒墙⾝表达形式为Qxx(x排),括号内为墙⾝所配置的⽔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排数(排数的规定见平法03G101-1第13页)。
剪⼒墙⾝共有三种钢筋,⽔平钢筋、竖向钢筋和拉筋。
端柱、⼩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平钢筋的计算⽐较简单,拉筋尺⼨及根数要依据具体设计来进⾏计算.下⾯就以⼀个实例来计算墙的配筋:基础层中间层顶层剪⼒墙竖向分布钢筋说明: 1 .剪⼒墙Q1,三级抗震,C25砼,保护层为15,各层楼板厚度均为100 2. Lae, Lle 取值按03G101-1规定⼿⼯计算结果如下:基础部分纵筋:b12L =基础内弯折+基础内⾼度+搭接长度Lle = 240+(1200-100)+1.6*Lae =240+(1200-100)+1.6*35*12 =240+1772根数:N=排数*[Round(墙净长-50*2/间距)+1] =2*[ Round (5200-50*2/200)+1] =2*27 =54中间层:⼀层:竖向钢筋:L =层⾼+上⾯搭接长度Lle = 3200+1.6*Lae =3200+1.6*35*12 =3872根数:N=排数*[Round(墙净长-50*2/间距)+1] =2*[ Round (5200-50*2/200)+1] =2*27 =54⽔平钢筋L =左端柱长度-保护层+墙净长+左端柱长度-保护层+2*弯折 = (400-15)+5200+(400-15)+2*15d =5970+2*15*12 =5970+180+180根数:N=排数*(墙净⾼/间距+1) =2*[(3200-100)/200+1)] =2*17 =34⽔平钢筋:拉筋:L =墙厚-2*保护层厚度+2*直径 = 300-2*15+2*6 =282根数:N=墙⾼/间距*墙净长/间距 =(3200-100)/200*(5200/200) = 416顶层:竖向钢筋:L =层⾼-保护层+(Lae-板厚+保护层) = 3200-15+(35*12-100+15) =3185+335根数同中间层:N=54竖向钢筋:⽔平筋和拉筋同中间层推荐加⼊实战⼯程管理ID: szgcglwx简介:不想当将军⼠兵不是好⼠兵,未来是属于善于学习紧跟时代的⼈!。
梁、剪力墙、板钢筋平法配筋计算表
![梁、剪力墙、板钢筋平法配筋计算表](https://img.taocdn.com/s3/m/1003a70252ea551810a6872f.png)
2039.54 -
-
1166.26
-
-
141.68 197.86 -
76.63 -
-
-
48.32 71.2 -
-
0.19786
0.2612
0.36868Biblioteka 00.370498.53586
2.03954
2.39771
1.16626
φ25 1367.66 -
1.36766
表格使用说明:每一种构件填写一次,构件代号、部位、净长、宽、高、中间支座长、箍筋正常区、加密区数据必须填写,
代号、钢筋规格、单件数量、构件数必须选择,搭接长度手动输入。钢筋图形在表格复制时一并生成,其余表格自动计算。
必填区 构件代号 净长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代号 柱筋1 柱筋2 面筋 支座负1 支座负2 外伸支1 外伸支2 中支负1 中支负2 底筋 架力筋 腰筋 双肢箍 四肢箍 拉筋 吊筋 纯挑梁1 纯挑梁2 抗扭筋 720 810 1060 1166 1325 742 742 "-" "-" 848 292.5 848 "-" "-" 155 700 320 848 848 848 3433 2600 4920 4920 4920 J2基础 5000 宽 500 图例 4920 4920 4920 1667 1250 720 810 1060 "-" "-" 742 "-" "-" "-" 848 292.5 848 275 275 155 700 320 192 "-" 848 高 选择区 部位 300 中支长 钢号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Ⅰ Ⅱ Ⅰ Ⅱ Ⅱ Ⅰ Ⅰ Ⅱ Ⅱ Ⅱ Ⅱ 规格 16 18 20 22 25 14 14 10 8 16 6.5 16 10 8 8 16 16 16 16 木平台 700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剪力墙钢筋计算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剪力墙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c4854a8312b3169a551a490.png)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一、墙身竖向筋计算当基础梁顶与基础板顶一平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图22 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图19)(图20)(图21)(图22)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中间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伸出本层楼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04G101-3P48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图24图25 (图24)(图25)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顶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板厚+锚固lae(la)04G101-3P48图26(图26)二、墙身水平筋计算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15d-保护层+15d 03G101-1P47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图27同内侧钢筋(03G101-1P47注5)外侧钢筋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则水平筋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2*保护层03G101-1P47根数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道水平分布筋与拉筋04G101-3P32、45 楼层:(层高-水平分布筋间距)/间距+1 03G101-1P47(图27)三、墙身拉筋计算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拉筋长度=墙厚-2*保护层+max(75+1.9d,11.9d)*2+2d04G101-3P48 图28 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当剪力墙竖向钢筋为多排布置时,拉筋的个数与剪力墙竖向钢筋的排数无关。
剪力墙钢筋计算实例
![剪力墙钢筋计算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c8d875f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a.png)
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
根据式(7-9)可得竖向钢筋根数为
竖向钢筋
根数=排
数
墙净长
2 S2
S2
/
2
1
2
5
200 100 200
2 1 52 (根 )
② 水平分布筋。根据式(7-2)可得水平分布筋的长度为
长度=墙净长+端柱截面尺寸 (c d箍 d外) 2 15d 2
5 200 600 (15 8 20) 2 1510 2
根据式(7-12)可得拉筋根数为
拉筋根数=一层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3
200 100) 5 600 600
200
45
(根)
剪力墙钢筋计算
(3)顶层(三层) 根据式(7-10)可得竖向钢筋长度为
竖向钢筋长度=层高 c 12d 3 200 15 12 10 3 305 (mm) 顶层剪力墙其他钢筋的计算同中间层。
可得竖向插筋的长度和根数如下。
下弯插筋长度=基础内高度+基础内弯钩+搭接长度 1200 40 16 2 max{6 10,150}1.2 42 10
1128 150 504 1782 (mm)
其中:
直锚插筋长度 基础内高度 搭接长度 1128 504 1632 (mm)
总根数=排数
图 7-27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
剪力墙钢筋计算
(a)基础部分
(b)中间层(一、二层) (c)顶层(三层) 图 7-28 剪力墙墙身竖向分布筋
剪力墙钢筋计算
图 7-29 剪力墙墙身水平分布筋
剪力墙钢筋计算
解:(1)基础部分
① 竖向插筋。墙插筋保护层厚度按大于 5d 考虑,墙插筋“隔二下一”。因此,根据式(7-4)、式(7-5)、式(7-6)
钢筋平法识图和算量(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钢筋平法识图和算量(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6591f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8.png)
计算公式:外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钢筋长度=(5000+2×150-2×15)+(3000+
过程
2×150-2×15)+2×15×14 = 8960
4-2-18
3.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计算
基础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mm且不小于两道水平
总结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 筋计算——以转角 处遇暗柱墙为例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数量计算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以转角处遇暗柱墙为例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1.转角墙水平分外侧钢筋
内侧钢筋
计算公式:内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1号筋长度=5000+2×150-2×15+2×15×14=5690 过程 2号筋长度=3000+2×150-2×15+2×15×14=3690
分布筋与拉筋间距。
各楼层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 = (层高-2*0.05)/间距+1
起步距离
4-2-22
计算 过程
基础底-3.4
基础内水平分布筋根数 = 2根 -1至3层水平分布筋根数=[(3000-2*50)/200+1]+[
(3600-2*50)/200+1]*3 = 73根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0770a5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1.png)
2023-10-30•介绍•平法识图基础知识•钢筋计算基本原理目录•具体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的实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介绍平法识图是学习建筑工程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识图技能,用于正确理解和解读建筑结构图纸。
钢筋计算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用于精确计算钢筋的长度、数量和布置位置。
什么是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掌握平法识图技能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掌握钢筋计算技能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避免因钢筋用量不足或过量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和成本浪费。
为什么学习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如何学习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学习平法识图需要从基本的建筑结构图纸开始,了解各个符号、标注和构件的含义。
学习钢筋计算需要从了解钢筋的种类、规格和性能开始,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和实践操作可以更快地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技能。
02平法识图基础知识平法识图的基本概念平法识图是一种通过平面图纸进行结构构件的表示方法。
平法识图的核心是运用平法的图示方法,将结构构件的形状、尺寸、钢筋等要素表达出来。
平法识图对于理解和设计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平法识图的图示方法投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正投影将建筑物的轮廓和内部结构投影到平面上。
剖面法和断面法则是通过将建筑物切开或断开,来展示其内部的结构和构件。
平法识图的图示方法包括投影法、剖面法、断面法等多种方法。
平法识图的图例和符号是用来表示各种结构构件、材料和连接方法的。
不同的图例和符号代表不同的结构构件和材料,如梁、板、柱、钢筋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图例和符号是进行平法识图的基础。
平法识图的图例及符号说明03钢筋计算基本原理钢筋计算的概念钢筋计算是通过力学计算和数学方法,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布置方式的过程。
钢筋计算的意义通过精确的钢筋计算,能够确保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荷载和传递力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平法”计算剪力墙钢筋量
平法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法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的基本要点就是:一是平面表示;二是整体标注。
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很常用的结构。
剪力墙是建筑工程中一种很常见的构件,它是以钢筋为骨架,用混凝土浇注起来的一种特殊墙体(竖向构件)。
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测力能力。
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
下面结合平法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
一、剪力墙需计算及考虑因素
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考虑因素:①墙身:水平钢筋,垂直钢筋,拉接钢筋。
②墙柱: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③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④洞口加强筋
二、墙身钢筋计算
1、水平筋(长度、根数)计算
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从预算角度出发,墙身端部构件就分为暗柱 (翼柱、暗柱、角柱)和端柱两种,影响墙身水平筋的长度。
(1)一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
内(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有暗柱的l形和t形墙水平筋,见03g101-1第47页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端部时应加弯折)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
(3)有端柱的墙水平筋,见03g101-1第47页。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lae/个)
锚固长度:弯锚长度=0.4lae +15d(或lae)
端柱净宽≥lae时,直锚长度=lae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4)基础层中的水平筋和拉筋不能漏算
2、竖向钢筋(长度、根数)计算
基础插筋,见04g101-3第32页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锚固长度h1+搭接长度lae(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500)
墙身纵筋长,见04g101-3第48页
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层高(扣洞口高+15*d*2)+伸
入上层的搭接长度(1.2lae)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层高(扣洞口高+15*d*2) +1.2lae(与上层钢筋的搭接)
顶层竖向钢筋= 层高(扣洞口高+15*d*2)+lae
(3)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间距+1
[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水平筋间距的1/2)开始布置]
3、墙身拉筋(长度、根数)计算
(1)拉筋长度=墙厚-2*保护层+max(75+1.9d,11.9d)*2+2d (2)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三、墙柱(暗/端柱)钢筋计算
暗柱(翼柱、暗柱、角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墙暗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
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
暗柱竖向钢筋可参考墙身竖向筋构造。
竖向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筋间距+1
四、连梁钢筋计算
1、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端部锚固值=0.4lae+15d
中间锚固值= max(lae,600)
(1)端部洞口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max(lae,600)
+(0.4lae+15d)
(2)单洞口(单跨)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2×max (lae,600)
(3)双洞口(双跨)连梁主筋长度=双洞口宽度(含洞口中间墙宽)+2×max(lae,600)
2、箍筋根数:
(1)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排数
(2)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段-100)/150+1]*2 } *排数
(3)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弯锚时):{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端支座宽-100)/150+1]*2} *排数(4)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一端为直锚,另一端为弯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端支座宽-100)/150+1] +[(连梁锚固段-100)/150+1]} *排数
3、拉接钢筋根数=排数*(洞口宽-100)/(2*箍筋间距)
四、暗梁钢筋计算
暗梁是墙体里面的一条加筋带,当墙上暗梁配置了侧面纵筋,在计算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布置根数时应扣除暗梁的高度,其暗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长度计算同墙水平分布钢筋。
1、纵筋长度
(1)暗梁与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端柱的边缘算起
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直锚、弯锚)
(2)暗梁(或边框梁)纵筋锚固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但墙顶上部纵筋伸至构件外侧纵筋内侧后向下弯折≧lae, ≧la. (若墙的两端无端柱时,则暗梁的纵筋伸至自身所附墙的端部-2*保护层后弯折15*d即可;有端柱时0.4 lae+15d)
2、拉接钢筋根数=暗梁净长/ (2*箍筋间距)
3、箍筋根数=(暗梁净长-2*50)/ 间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