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汇总.

合集下载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知识点归纳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知识点归纳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知识点归纳要点:1.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灭菌方法2.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3.输液(大容量注射剂)4.注射用无菌粉末5.眼用液体制剂6.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7.注射给药系统的新进展一、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一)几个基本概念:1.灭菌:杀灭或除去活的微生物(繁殖体+芽胞)2.消毒: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3.防腐(抑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4.无菌:物体、介质、环境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5.灭菌制剂: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6.无菌制剂:采用无菌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二)物理灭菌技术1.干热灭菌法◆直接灼烧(金属、玻璃及瓷器-安瓿180℃ 1.5h)◆干热空气灭菌法(油性软膏基质、注射用油)2.湿热灭菌法——饱和蒸汽/沸水/流通蒸汽包括4类:热压、流通蒸汽、煮沸、低温间歇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性质、药品性质、灭菌时间、其他(介质pH)湿热灭菌法1)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灭菌方法特点:高压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药物制剂、玻璃/金属容器、瓷器、橡胶塞、滤膜过滤器热压灭菌条件(药师):116℃×40min121℃×30min126℃×15minF0值(热压灭菌可靠性参数,min)≥8 (12)使用热压灭菌柜注意事项:①必须使用饱和蒸汽;②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空气;③灭菌时间以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求温度时开始计时;④灭菌完毕先停止加热,逐渐减压至压力表指针为“0”后,放出柜内蒸汽,使柜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稍稍打开灭菌柜,10~15min后全部打开。

以免柜内外压力差和温度差太大,造成被灭菌物冲出或玻璃瓶炸裂,确保安全生产。

2)流通蒸汽灭菌法——100℃流通蒸汽,30~60min适用:消毒、不耐高热制剂灭菌3)煮沸灭菌法——沸水,30~60min适用:注射器、注射针消毒4)低温间歇灭菌法将待灭菌物置60~80℃的水或流通蒸汽中加热60min杀灭繁殖体→放置24h芽胞发育成繁殖体→再次加热灭菌、放置→反复多次直至杀灭所有芽胞适用:不耐高温、热敏感物料/制剂灭菌3.过滤除菌法——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适用:气体、热敏药液/原料常用滤器(孔径小于芽胞体积)◆微孔滤膜滤器:0.22μm/0.3μm◆垂熔玻璃滤器:G64.射线灭菌法①辐射灭菌法:60Co、137Cs-γ射线适用:热敏——维生素、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品、中药材和中药制剂、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及药用高分子材料②微波灭菌法——液态、固体物料(兼干燥)③紫外线灭菌法——最强254nm适用:物体表面、无菌室空气、蒸馏水不适于:药液、固体物料深部(三)化学灭菌法①气体灭菌:气态杀菌剂(环氧乙烷、甲醛)适用:环境消毒、不耐加热的医用器具/设备/设施消毒、粉末注射剂灭菌②液体灭菌法适用:皮肤/无菌器具/设备消毒杀菌剂:75%乙醇、1%聚维酮碘溶液、0.1%-0.2%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酚或煤酚皂溶液(四)无菌操作法1.特点: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产品一般不再灭菌,特殊可再灭菌(青霉素G耐热)2.适用:不耐热药物的注射剂、眼用制剂、皮试液、海绵剂和创伤制剂3.场所:无菌操作室(甲醛溶液加热熏蒸法、紫外线灭菌、液体灭菌法)、层流洁净工作台、无菌操作柜4.注意:所用一切物品、器具及环境均需灭菌;操作人员先洗澡并更换灭菌衣鞋,不得外露头发内衣,以免污染。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二、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是将符合注射 要求的药物粉末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直接 分装于洁净灭菌的小瓶或安瓿中密封制 得。分装必须在高度洁净的无菌室中按 无菌操作法进行。 三、注射用冻干制品:由无菌药液用冷冻 干燥的方法制得。制备过程应注意含水 量偏高,喷瓶和产品外形的美观。
第六节 眼用液体制剂
一、定义:凡是供洗眼、滴眼用以治疗或诊断眼 部疾病的液体制剂,称为眼用液体制剂。 二、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囊 后主要经过角膜和结膜现条途径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有:药液的损失;药物从个周 血管消除;药物的pH值与pKa值;刺激性;表 面张力;粘度。
六、输液的包装、运输与贮存 (标签的内容) 七、典型输液处方及制备工艺分析 以葡萄糖输液为例说明
第五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一、概述 1 、定义:又称粉针,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 溶解后注射,是一种较常用的注射剂型。适用 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 抗生素及生物技术药物。 2 、分类:根据生产工艺分为注射用冷冻干燥 制品和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3 、质量要求:粉末无异物,澄明度检查合格; 粉末细度或结晶度应适宜,便于分装;无菌、 无热原。
3 、冷冻干燥原理 (水的三相图为例说明) 4 、干燥步骤:预冻-升温(温度不超 过共熔点)-真空下升华-再升温 -再升华 5、冷冻真空干燥机(冻干机)由制冷 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和控制系 统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第二节 注射剂
一、概述 1 、定义:注射剂是指专供注入机体 内的一种制剂。包括灭菌或无菌溶液、 乳浊液、混悬液及临用配成液体的无菌 粉末等。 2 、给药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动 脉内注射等
一、皮下植入给药系统系一类经手术植入皮下或 经针头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 二、创面用制剂:用于溃疡、烧伤部位扩外伤用 的溶液剂、软膏剂、气雾剂、粉雾剂。 三、手术用制剂:有止血海绵,骨蜡等。 以上制剂均需在无菌条件下或通过灭菌制得, 故也称灭菌或无菌制剂。

1000152药剂学_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_1002

1000152药剂学_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_1002


射线灭菌
–γ -射线辐射灭菌:不升高灭菌产品的温度,穿透力 强,使用于不耐热药物的灭菌。 – 紫外线灭菌法:使用于物体表面、空气及蒸馏水的灭 菌,不适于药液、固体药物深部的灭菌,一般在操作 前开启1~2小时。 – 微波灭菌法:采用微波(频率为300 兆赫MHz~300 千 k兆赫MHz)照射产生的热能杀灭微生物和芽孢芽胞的 方法
F t10
(T T0 ) / Z

F0值: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 微生物所需的时间,即标准灭菌时间,F0值的计 算要求测定灭菌物品的内部温度

影响因素:
F0 t10
(T 121) / 10
– 容器大小、形状、热穿透系数 – 灭菌产品溶液黏度、容器填充量 – 容器在灭菌器内的数量与排布

按注射的体积可将注射剂分为:
– 注射液:小体积注射剂,单次<50ml,又称
小针剂 – 输液:大容量注射剂,单次>50ml,一般在 数百至数千毫升
注射剂处方组成
注射用原料 注射用溶剂

– 注射用水

制药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
– 纯化水:原水经蒸馏水、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 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 – 注射用水:纯化水再经蒸馏所得的水,无热原。 – 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的水,无菌,无热原。
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第一节 概述
– 灭菌: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
的微生物及其芽孢全部杀灭。
其芽孢的方法。 的微生物
– 灭菌法:杀灭或去除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及
– 无菌:在一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
– 无菌操作法:在整个操作环境中利用或控制一定的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7
(二)化学灭菌法
本法是指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灭的方法。
1.气体灭菌法
(1)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沸点为10.9℃,室温下为气体, 在水中溶解度很大,易穿 透塑料,纸板及固体粉末,暴露于空气中环氧乙烷就可从这些物质 消散,环氧乙烷对大多数固体呈惰性。
原理 烷化剂性质,环氧乙烷取代了菌体蛋白质的-COOH,-NH2,-SH, -OH基中的氢,大范围的破坏微生物代谢而使其死亡。
子材料等。
24
⑵ 微波灭菌
系采用微波照射产生热能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 灭菌机理:
热效应和生物效应。 热效应可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变性,细菌失去活性; 生物效应干扰了细菌正常的新陈代谢,破坏细菌生产条件。 能在低温(70-80℃)即可达到灭菌的效果。 ✓ 特点 : 能穿透到介质和物料深部,表里加热一致, 且具有低温、常压、高效、 快速(2-3min)、低能耗、无污染、易操作、易维护,产品保质期长(可延 长1/3以上)等。 ✓ 适用情况 适合于液体和固体物料,本法特别适用于水性注射液的灭菌。
15
条件
116℃,1.7atm(67kPa,7.1kg/cm2),40min; 121℃,2.0atm(97kPa,11kg/cm2),20min; 126℃,2.4atm(139kPa,14.1kg/cm2),15min。 湿热灭菌一般要求F0=1~12min。
16
热压灭菌适用于耐高温和耐高压蒸气 的所有药物制剂、玻璃容器、金属容器、 瓷器、橡皮塞、滤膜过滤器等。
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一般必须使压力表所指示 的压力逐渐下降到零。 ▲ 保证灭菌温度准确;灭菌柜内物品的排布不能太拥 挤
19
流通蒸气灭菌
在常压下,不密闭的容器内,用蒸气灭菌。压力与大 气压相等, 即 100℃的蒸气灭菌,时间30-60min。 缺点: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孢,制备过程中要尽可 能避免污染。 适用情况 消毒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 目前我国药厂生产注射剂,特别是 1-2 ml注射剂及不 耐高热的品种,可考虑采用这种灭菌法。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优选版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优选版

药剂学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 概述基本概念1.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除去或杀灭所有微生物(致病和非致病)的繁殖体与芽孢的手段。

灭菌效果以杀死芽孢为准。

2. 灭菌法: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或技术。

细菌 物理灭菌法微生物 真菌 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 → 灭菌制剂 病毒 无菌操作法 — → 无菌制剂 3. 灭菌制剂: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药物制剂。

4. 无菌:在一指定物质、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5. 无菌操作法:把整个操作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6. 无菌制剂:采用无菌操作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或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7. 防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菌剂或者防腐剂。

8.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手段。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称为消毒剂。

(二) 灭菌参数1. D 值:微生物的耐热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或残存量是10%时所需的时间。

D 值与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和灭菌温度有关。

2. Z 值:灭菌的温度系数,指某一种微生物的D 值减少到原来的1/10(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升高的温度值。

3. F 值:是验证干热灭菌法灭菌效果的参数,其参比温度是170℃.4. F 0值: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灭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即在一定灭菌温度(T )、Z 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 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所相当的时间。

(三) 空气净化技术1. 洁净室空气净化标准与方法无菌检查法: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 3. 空气净化技术—— 拦截作用、惯性作用、扩散作用、静电作用 (影响因素:粒径、过滤风速、介质纤维直径和密实性、附尘) —— 吸附作用 4. 洁净室的设计生产区、控制区(10万级)、洁净区(1万级,亦称一般无菌工作区)、无菌区(100级)(四)灭菌方法(五)冷冻干燥技术1.定义: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物料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冰点以下的固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以水蒸气形式除去,从而得到干燥产品的一种技术。

药物制剂总结 (DEMO)

药物制剂总结 (DEMO)

六无菌制剂灭菌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等的一类制剂。

由于这类制剂直接作用于人体血液系统,在使用前必须保证处于无菌状态。

灭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注射剂的几种给药途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强注射注射剂的特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被消化液破坏、首过效应明显、口服吸收差、消化道刺激性强;(3)适用于不宜口服的病人:不能吞咽、昏迷、严重呕吐;(4)产生局部定位作用;(5)使用不方便、注射疼痛;(6)易交叉污染、安全性差;(7)制备过程复杂、质量要求高、成本高。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无菌:不得含有活的微生物和芽孢。

(2)无热原:静脉、脊椎腔注射。

(3)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

(4)pH值:4-9。

(5)渗透压:等渗或稍高渗,不可低渗。

(6)安全性:无毒无刺激性。

(7)稳定性;(8)降压物质;(9)含量、色泽、装量等。

注射剂处方组成:(1)原料(2)溶剂(3)附加剂(1、增溶剂2、pH值调节剂3、抗氧剂4、渗透压调节剂5、抑菌剂6、止痛剂7、助悬剂)常用渗透压调节剂:葡萄糖、氯化钠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生物学概念。

由于等渗、等张概念不同,因此,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等张溶液也不一定等渗。

渗透压调整方法和计算:冰点降低数据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P87)如何有效的去除热源:过滤小容量注射剂:是指将配制好的药液灌入小于50ml安瓿内的注射剂,称为安瓿注射剂,也称水针剂。

常用的装小容量注射剂的是:曲颈易折安瓿安瓿的质量要求:(1)安瓿玻璃应透明;(2)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耐热, 防爆裂);(3)熔点较低,易于熔封;(4)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5)有足够的物理强度;(6)稳定性好,不改变溶液的pH,不被侵蚀;小容量注射剂的配制方法:浓配法:优点:滤除溶解度小的杂质。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1.3
75%乙醇 1%聚维酮典液 0.1%-0.2%苯扎溴铵 酚
三、无菌操作法
无菌操作法在技术上并非灭菌操作,是整 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 法。
适用于一些不耐热药物的注射剂、眼用剂、 皮试液、海绵剂和创伤制剂的制备。
四、灭菌参数
对灭菌方法可靠性的验证的参数 ①灭菌温度多系测量灭菌器内的温度,不
基本概念
消毒(disinfection):以物理或化学等方
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
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亦称抑菌。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1.据人体对微生物的耐受程度分: 无菌制剂 非规定无菌制剂(限菌制剂): 指允许一定限量的微生物存在,但 不得有规定控制菌存在的药物制剂。
气体杀菌剂 液体杀菌液
目的:减少微生物的数目,以控制一定
的无菌状态。
气体灭菌法:
采用气态杀菌剂进行杀菌的方法。
环氧乙烷 甲醛
丙二醇
过氧乙酸 甘油
适合环境消毒以及不耐热的医用器具、设 备和设施,粉末注射剂。
注意残留的杀菌剂与药物可能发生的相互 作用。
药液灭菌法:
杀菌剂溶液进行灭菌的方法,用于其 他灭菌法的辅助措施。 适合于皮肤、无菌器具和设备的消毒。
是灭菌物体内的温度; ②无菌检验方法也在局限性,难以用现行
的无菌检验法检出微量的微生物。
1、D值
意义: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所需 时间。 D值因微生物种类、环境、灭菌温度 不同而Nt
lg
N
kt 2.303
D t 2.303 k
不同灭菌方法不同微生物的D值
灭菌方 法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生产过程的优化与改进建议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可以降低药品的生产成本,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例如,采用先进的制粒技 术、干燥技术和包装技术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强化生产管理
通过强化生产管理,可以确保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符合规范和标准。例如,加强原材料的检验和管理 、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定义与分类
无菌制剂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灭菌或除菌等工艺技 术,使产品中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 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微生物。
无菌制剂主要包括注射剂、眼用制剂、无菌混悬剂、无菌软 膏剂、无菌散剂等。
无菌保证水平
无菌保证水平是指无菌制剂中不得检出活菌的概率或无菌保证水平,一般用概率 来表示。
无菌制剂
优点在于保证了药物的无菌性,适用于对微生物高度敏感的药物。但无菌制剂的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且不 适用于所有药物。
04
无菌制剂的质量控制与管 理
质量控制要点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无菌制剂的原料药应严格控制其 质量,包括微生物限度、活性成 分含量等指标,确保原料药的质
量稳定、可控。
生产环境的控制
行业法规与政策变化应对策略
关注政策变化
无菌制剂生产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 方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生 产和经营策略,确保符合法规和政策要 求。
VS
加强内部管理
无菌制剂生产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 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 各个环节符合规范和标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原料准备
选择合适的原料,并进行质量检 验,确保符合要求。
配制
将原料按照处方进行配制,并混 合均匀。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注射剂的分类
(三) 乳剂型注射剂
水不溶性液体药物,根据医疗需要可 以溶于油性溶剂里,再分散于水相中制成乳 剂型注射剂,例如胶丁钙注射液和静脉营养 脂肪乳注射剂等。
(四) 注射用无菌粉末
注射用无菌粉剂亦称粉针,是指制剂,制剂需用用适当的溶剂 溶解或使其混悬而应用。例如遇水不稳定的 药物青霉素,α-糜蛋白酶等的粉针剂。
可供肌内、静脉等给药。采用丙二醇为溶剂的有 安定注射液。
其他注射用溶剂
(3) 甘油
本品与水或醇可任意混合。由于粘度,刺 激性等原因不能单独作为注射用溶剂,利 用它对许多药物具有较大溶解性的特点, 常与乙醇、丙二醇、水等混合应用。
毒性:对小白鼠的LD50皮下注射为10ml/kg, 肌 内 注 射 6ml/kg , 大 白 鼠 静 脉 注 射 LD50 为 5~6g/kg。
注射剂的分类
(1) 溶液型注射剂 对于易溶于水(或油)而且在水(或
油)溶液中稳定的药物,则制成溶液型注射 剂,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西咪 替丁注射液等。
(2) 混悬型注射剂 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
的药物,可制成水或油的混悬液,如醋酸可 的松注射液、喜树碱静脉注射液。这类注射 剂一般仅供肌内注射。
无菌(sterility):系指在某一指定 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 的微生物。
无菌操作(asepic technique):系指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和控制一定条件, 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 法或技术。
定义
灭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 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 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 皮内注射[intracutaneous injection]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

(2)钛滤器 粉末冶金加工制成,钛滤棒与钛滤片
特点: • 抗热震性能好、强度大、重量轻 • 不易破碎,过滤阻力小,滤速快 • 注射剂生产中一般作粗滤之用。
(3)垂熔玻璃滤器1~6号 特点: • 化学稳定性强,对药液的pH值无影响; • 滤过无渣脱落,对药物无吸附作用; • 易于清洗,可以热压灭菌等; • 价格较贵,脆而易破 • 常作精滤或膜滤前预滤.
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
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 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防腐剂: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亦称抑
菌剂。
防腐和消毒 的联系区别?
41
四、灭菌与无菌技术
• 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物理灭菌、化学灭菌、无菌操作法。
石棉滤过板等 (2)滤饼过滤: 固体粒子聚集在滤过介质表面逐渐增厚形成滤饼层 起拦截颗粒的作用。
2、影响滤过的因素
液体的流动遵循Poiseuile公式:
4
V = P8prl t V-过滤容量;P-操作压力;r-流过层中毛细管半径;t-过滤时间;-液体粘度;
L-毛细管长度;V/t-过滤速度。 P加压或减压滤过法 趁热滤过 r助滤剂。 l预滤
均能破坏热原
3.热原污染途径 ① 经溶剂(注射用水)带入: ②经原料带入: ③经使用的容器、用具、管道及装置等带入: ④经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带入: ⑤ 经灭菌后带入: ⑥ 经输液器带入:
4、热原的去除方法
(1)高温法;250℃,30min以上。 (2)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液。 (3)吸附法:活性碳用量0.05-0.5%(w/v)。 (4)蒸馏法:多效蒸馏水机制备蒸馏水 (5)离子交换;10%的#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8% #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第6章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第6章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添加标题
口腔用制剂:包括 漱口水、牙膏等
添加标题
皮肤用制剂:包括 软膏、乳膏、凝胶 等
添加标题
阴道用制剂:包括 阴道栓、阴道凝胶 等
添加标题
直肠用制剂:包括 直肠栓、直肠凝胶 等
添加标题
耳用制剂:包括耳 滴剂、耳膏等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生产工艺
灭菌制剂的生产工艺
过滤除菌:将配制好的溶液 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细菌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灭菌制剂和 无菌制剂的
定义
灭菌制剂和 无菌制剂的
分类
灭菌制剂和 无菌制剂的
生产工艺
灭菌制剂和 无菌制剂的
质量控制
灭菌制剂和 无菌制剂的
应用范围
添加章节标题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定义
灭菌制剂的定义
灭菌制剂是指经过灭菌处理,不含有任何活菌或芽孢的制剂。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分类
灭菌制剂的分类
物理灭菌剂:如 紫外线、γ射线等
化学灭菌剂:如 乙醇、过氧化氢 等
生物灭菌剂:如 噬菌体、抗菌肽 等
其他灭菌剂:如 臭氧、负离子等
无菌制剂的分类
添加标题
注射剂:包括静脉 注射、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等
添加标题
眼用制剂:包括眼 药水、眼膏等
添加标题
鼻用制剂:包括鼻 喷剂、鼻滴剂等
配制溶液:将原料按照一定 比例混合,配制成灭菌溶液
原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原料, 如乙醇、过氧化氢等
灌装封口:将过滤后的溶液 灌装到容器中,并进行封口
处理
灭菌处理:将封口后的产品 进行灭菌处理,如高温灭菌、

药剂学 第十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药剂学 第十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第十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P168)
2020/3/28
1
基本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
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灭菌法(the technique of sterilization):指杀灭或除去 所无有菌致(病s和te非ri致lit病y)微:生物系繁指殖在体任和一芽指孢定的物方43;


子 + +膜
——
浓水区
淡水区



子— 膜
阳 极
+
——
+
+
电渗析装置
经电渗析分出浓水区(含 较多离子)和淡水区(含 较少离子)
浓水 淡水
3、反渗透法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耗能低、水质 高、设备使用与保养方便等优点。
➢ 《美国药典》23版 注射用水 中国:原水处理 二级反渗透装置:合格注射用水
2020/3/28
5
热原
定义---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 1、热原的组成 热原2=、内热毒原素的=脂性多质糖
(1)耐热性 (2)滤过性 (3)吸附性 (4)水溶性 (5)不挥发性 (6)强酸、碱、氧化剂、超声波破坏
2020/3/28
6
热原
3、热原污染的途径
(1)从溶剂中带入(主要途径) (2)容器、用具、管道、装置 (3)制备过程中污染 (4)输液器 (5)原辅料
2020/3/28
15
反渗透法
渗透与反渗透:
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或纯水和盐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稀溶液 中的水分子通过膜向浓溶液一侧自发流动,这一现象叫渗透,如图(b) 所示。这时浓溶液一侧高出压力即为渗透压。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压力, 当此压力超过渗透压时,则可引起浓溶液中的水向稀溶液(或纯水)反 向渗透流动,这种现象就叫反渗透,如图(a)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熟悉D、Z、F、F。值的含义、空气滤过的原理及影响因 素、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 熟悉注射剂的质量检查、熟悉眼用液体制剂的附加剂和制 备过程。熟悉制药环境的空气净化标准,测定方法及洁净 室的设计。 • 了解空气滤过的常用设备、了解常用干燥设备的基本构造 与操作要求、了解注射用油及非水溶剂; • 了解无菌操作法、物理灭菌法的常用设备。了解注射剂新 产品试制的主要工作、无菌分装的过程及主要设备、眼用 液体制剂的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 了解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的含义、制备工艺。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5) 渗透压
注射剂要有一定的渗透压,其渗透压要 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供静脉注 射的大剂量注射剂还应具有等张性。
(6) pH
注射剂的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血 液pH7.4,注射剂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7) 稳定性 注射剂多系水溶液,所以稳定性问题比其 它剂型突出,故要求注射剂具有必要的物 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确保产品在贮存 期内安全有效。
3
第一节 概述
基本概念 • 灭菌(sterilization):系指用物理或化 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 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基本概念
• 无菌(sterility):系指在指定物体、介 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 无菌操作(asepic technique):系指整 个操作过程在无菌环境中制备无菌制剂 的方法或技术。
1. 热原的组成
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 成 的 复 合 物 , 其 中 脂 多 糖 (lipopolysaccharide) 是 内 毒 素 的 主 要 成 分,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大致可以 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异,从 大 肠 杆 菌 分 出 来 的 脂 多 糖 中 有 68% ~ 69%的糖 ( 葡萄糖、半乳糖、庚糖、氨基 葡萄糖等 ) , 12 ~ 13% 的类脂化合物, 7%的有机磷和其它成分。
(8) 降压物质 有些注射液,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降 压物质必须符合规定,以保证用药安全。
第二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 相关技术和理论
一、原水处理
原水处理方法有离子交换法与电渗析法 及反渗透法 离子交换法制得的离子交换水主要供蒸 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使用,也可用于洗瓶, 但不得用来配制注射液,因其在除热原 方面还不如蒸馏法那样可靠,有时还带 有乳光。 电渗析法与反渗透法广泛用于原水预处 理,供离子交换法使用,以减轻离子交 换树脂的负担。
三 热原的去除技术
热原 (Pyrogens) 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大多 数细菌都能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 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霉菌甚至病毒也能 产生热原。
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大约半小时以后, 就使人体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身痛、出 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可升至 40℃,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 危险。
注射用制剂 眼用制剂
注射剂、输液、 注射粉针
滴眼剂、眼用膜剂、 软膏剂、凝胶剂
无菌制剂
植入型制剂
创伤用制剂 手术用制剂
植入片
溃疡、烧伤及外伤 用溶剂 止血海棉、 骨蜡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 无菌
注射剂成品中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和芽孢。不管用什么方法制备,都必须达 到药典无菌检查的要求。
(2) 无热原
无热原是注射剂的重要质量指标,特别 是用大量的,供静脉注射及脊椎腔注射的 药物制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3) 澄明度
注射溶液要在规定条件下检查,不得有 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鉴于微粒引入人体 所造成的危害,目前对澄明度的要求更严。
(4) 安全性
注射剂不能引起对组织刺激或发生毒性 反应,特别是非水溶剂及一些附加剂,必须 经过必要的动物实验,确保使用安全。
基本概念
• 防腐(antisepsis):系指用物理或化学 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 亦称抑菌。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具 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菌剂或防腐剂。 • 消毒(disinfection):系指用物理或化 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 物质称消毒剂。
第三章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的相关技术和理论 第三节 注射剂 第四节 输 液 第五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第六节 眼用液体制剂
学习要点:
• 1 、掌握灭菌的要领及各种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的含 义、要求及应用; • 2 、掌握注射剂的含义、分类、特点及质量要求、注射用 水的含义、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注射剂的附加剂; • 3 、热原的含义、性质、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掌握渗透 压的调节、注射剂的制备过程; • 4、掌握输液的含义、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及存在问题; • 5 、掌握注射用无菌粉末含义、冷冻干燥特点、注射用无 菌分装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6 、掌握注射用冻干制品的制备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方法。 • 7、掌握眼用液体制剂的含义和菌制剂:
不得检出活菌。 药物制剂 非规定无菌制剂(限菌制剂): 限定染菌的种类与数量。
定义
• 灭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 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的一 类药物制剂。
• 无菌制剂:系指在无菌环境中采用无 菌操作方法或无菌技术制备不含任何 活的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
一般经过一个短的潜伏期后,温度略微上升, 然后又略微下降,接着又很快上升,并出现 一个高峰 这种现象导致一个假设:即细菌性热原本身 不引起发热反应。但热原使多型核白细胞 (polymorphonucler leucocyte)及其他细胞释 放一种内源性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内 源 性 热 原 可 能 是 蛋 白 质 或 脂 蛋 白 (lipoprotein)组成,但其确切组成尚未肯定, 它作用于视丘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5羟色胺的升高而导致发热,热原的致热量因 菌种而异,注射途径不同,引起发热反应的 程度也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