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羁旅诗词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羁旅思乡诗(课件)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羁旅思乡诗(课件)
10
羁旅诗抒情维度
——抒情维度之往前看
11
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感到迷茫,世事无常、 思家念亲的无奈。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作于皇祐元年,当时作者因支持范 仲淹新政而被贬颍州。酒阑:酒尽。 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12
抒情维度之往前看 ——一场指向远方的行走
13
抒情维度之看自己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哪些情感?
被诋毁的愤懑 时光易逝之叹 人生迟暮之悲 辞官已迟的无奈
14
抒情维度之看自己 ——一个人在路上(孤独
必修一
1篇 无

必修二
7篇 1篇
《涉江采芙蓉》
必修三
7篇 2篇
《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必修四
8篇 1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欣赏
30篇
5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旅夜书 怀》《长相思·山一程》、《苏幕遮·燎 沉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4
2018 2019
1
在路上
——从羁旅诗看中国文人复 杂情感及鉴赏要点解读
2
什么是羁旅诗?
“羁旅”在字典里解释为“作客他乡”。 《资治通鉴大辞典》中“羁旅”还有“寄 居异乡之人”的解释。
羁旅本质是一种客居他乡而不能回归的 状态,羁旅的主体是不自由的、身不由己 的。
羁旅诗则是这种状态的诗意表达。
3
回归教材: 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说出几 首羁旅诗吗?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 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 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谢谢!
3、表示地名的意象 如:桑梓(借代家乡)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阳关三叠》 《渭城曲》)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 的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高楼、危楼、危栏、天涯、他乡等。
4、表示声音的意象 如: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 倍觉凄凉。 本诗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 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 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 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情感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不定的孤 苦,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乐景衬哀情。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 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 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 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知识点方法习题)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知识点方法习题)

羁旅思乡诗—诗歌鉴赏A羁旅思乡诗知识点一.内涵:诗人因客居在外、滞留他乡,因所见所闻所遇而生发感慨。

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二.标志(形式特点):1、看标题(1)动词: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动词,和思念相关的动词。

如:《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次北固山下》(王湾)《舟下建溪》(方惟深)《江汉》(杜甫)《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等寄—夜雨寄北;宿—宿建德江;泊—泊船瓜洲、枫桥夜泊次—次北固山下;登—登高;思—静夜思;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名词:第一种是和住宿相关的名词。

如“驿站”“客舍”等。

第二种是节日。

如元宵、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重要节日,更能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看意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

何为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思乡怀人诗”。

主要通过描写羁旅在外之人所见之景,记叙其所遇之事,多表达凄苦孤寂的心境,宦游之艰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亦或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何鉴赏羁旅行役诗?把握三点:所遇之事所见之景所抒之情思考一点:为何羁旅行役诗非常多?1.为前程、理想不得归(游子);2.征召戍边;3.遭遇贬谪;4.家国离乱。

所见之景整体意境:常见时地:常见意象: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秋阴时清渐向瞑,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快速分辨出题材熟知题材的内容(景,事,情)用经验方法作答总结典型意象情感主题高频手法高考真题讲与练讲析题部分参考答案12.(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总答2分)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孤寂之感更浓重。

(简要分析3分)本课程中的各类试题都具有重复练习的价值,坚持就会有收获! 测试题:(题号编号保留高考题号,尽量还原真题模样)阅读下面的诗歌。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知识+题目)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知识+题目)

诗歌鉴赏之羁旅诗一、知识结构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2、羁旅诗的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代表性意象)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代表性意象)3、寒蝉——悲凉。

4、猿猴——伤感。

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6、沙鸥——飘零;伤感。

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8、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

9、杜鹃——环境的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

(羁旅诗重要意象,送别诗也常用)3、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一)直接叙写思亲怀乡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二)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的乡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三)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唐)杜甫《旅夜书怀》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四)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4、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鉴赏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鉴赏

教材中的羁旅思乡诗
初中:《次北固山下》(王湾)、《夜雨寄北》(李商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行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望》杜甫……
高中: 《登高》(杜甫)《声声慢》(李清照)
一、立足课内,温故知新
答案:①情感表达生动具体:诗人通过“云烟”聚集来写羁旅之愁, 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②情感表达含蓄悠远,耐人寻味:诗人通过“猿 声”来写羁旅之愁,猿声凄切悲凉,且“几处”,以景结情,使愁情延 绵不绝,含蓄悠远。③情感表达直接明白:尾联前句直抒胸臆,直接点 明“羁愁”,表达直接清晰。
四、课堂小结
“人言落日即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对故土家园的思 念,对亲情的期盼,对团聚的渴望,是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主 题,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密码。
登高 唐·杜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千百年来,那些羁旅愁情的绝唱,是游子们漂泊路上内心 的酸楚苦涩,也是对故乡充满诗意和温情的怀念。
五、课后作业
1.熟记“羁旅思乡诗”的各类特征。 2.完成《导于练》的相关练习。
谢谢欣赏
明月
通过中秋赏月的描写,
借景抒情
表达作者思念亲人, 也抒发了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
托的美好祝愿。
《渔范家仲傲淹·秋思》浊燕酒然一未杯勒家归万无里计,。雁长城、烟、边、浊声落酒、日、号、 家角孤、、借用景典抒情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内容概括和复杂情感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朱志刚教学目标1、准确判断羁旅行役诗。

2、了解羁旅行役诗基本知识。

3、掌握羁旅诗中内容概括题及情感分析题的答题要领。

教学重难点:羁旅诗中内容概括题及情感分析题的答题要领【考点指津】1.把握情感类别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2.挖掘关键信息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月——“望月怀远”诗人移情于月雁——“鸿雁传书”人归落雁后,是触动诗人乡思的媒介危楼——诗人常因乡思而登楼凭栏,独立莫凭栏“杜鹃啼血” 书信——家书抵万金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

②对面落笔(对写法)。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概括题(重点考查构思脉络、内容概括)构思脉络三步走:一、粗读全诗,把握诗歌写的什么;二、以句为单位,用简明的话概括句意;三、分析句与句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诗词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真题探法】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羁旅思乡诗鉴赏方法要领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题材;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5)羁旅思乡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5)羁旅思乡

古诗词鉴赏专题(5)——羁旅思乡诗一、考点解读羁旅思乡诗(又称“羁旅行役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

1.常描写的景物:驿道、马、船、杜鹃、鸿雁、家书、故园、客、远、浮萍、飞蓬。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常用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联想、想象(想象家人想自己的情景)、虚实结合、比喻、拟人。

4.表达的情感(1)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愁苦、寂寞。

(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旅途的寂寞、艰辛。

二、直击高考(2004年全国卷Ⅰ)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2004年全国卷Ⅳ)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004年湖北卷)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次北固山[注]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2005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邯郸冬至[注]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 附专项习题 含解析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 附专项习题 含解析答案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 羁旅思乡诗羁旅就是漂泊之意。

在诗歌中,用羁旅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主观不回家,而是客观没条件回家。

古代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回家的,无论得意,或者失意,也无论做官,或者经商,都会久居在外,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到家乡及其亲人的。

所以,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

一、诗歌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征人怨》。

二、表达方式对于羁旅诗词,在鉴赏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1、情景结合诗人或者主人公在外时间长了,往往会触景生情,产生对家乡和情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鉴赏这类诗歌,表现抓住情与景的结合。

这类诗歌,诗人虽写了“眼中景”,却抒发的是“心中情”比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羁旅思乡诗+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羁旅思乡诗+课件

羁旅思乡
一:羁旅思乡诗
何人不起故园情
概念
诗人因长期 __客__居__在_外___,__滞_留__他__乡___,_漂__泊__异_地____等, 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以抒发 __对__家_乡__亲__人__的_无__尽__思__念____,_人__生__感__叹___,_漂__泊__愁_苦___。 或借景抒情,或因梦寄情。
①胜槃:亦作“胜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1.“C 多"与“无边”相呼应,说明塞上胜景无限, 并由此解引析发:“了消诗除人了的”感有慨误。。眼前无如鲍叔牙这 B.颔联样“可鸟以道举”荐一自词己表的现知了己蜀好道友的,险军峻中,诸与多李将白《蜀道 难》中领“有鸟也道只”是作廉用颇相一似类。的老将,“消除了” C.“鲍太叔绝”对之。典说明诗人此时无知己好友相伴,对句“ 有廉颇”则消除了这种伤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拓展阅读 ---体会对写法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或悬想,也是侧面落 笔、对面落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 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 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 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
4、 飘 零惆怅叹
因羁旅而产生的孤独、寂寞。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了久居在外对亲人的思念。 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
抒发了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 愤慨。
表达了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流露出年华易逝 的苦闷。
练习1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学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学课件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认识羁旅诗
什么是羁旅诗?
≈ 羁旅 北漂
羁旅诗思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古人由于道路崎
真题汇总
2010全国Ⅱ卷 2011重庆卷 2012年四川卷 2012年山东卷 2013年广东卷 2017北京高考真题
《梦中作》 《渡 江》 《子 规》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鹧鸪天》 《晓行巴峡》
赏析羁旅诗
抓关键词语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 “怜”、“空”、“独”、“故园”和“相思”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 2013年广东卷阅读张炎的《鹧鸪天》诗文中的“玉笛”、“人千里”、 “故乡”和“折柳”等都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 和思家之情。
认识羁旅诗
3、节日思亲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与自己的孤 独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 将士乡情的诗作, 从多角度描绘了戍 边将士(包括吹笛 人)浓烈的乡思和 满心的哀愁之情。
认识羁旅诗
4、久戍思归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关山月》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郊的《游子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2.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3)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子夜吴歌·秋歌【捣衣】 捣衣为古代的一【种唐服】饰李民白俗,即妇女把织好思的念、布怀帛乡,、恶铺战在平滑的砧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板上,用秋木风棒吹敲不平尽,,以总求是柔玉软关熨情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多于秋夜何进日行平。胡在虏古,典良诗人词罢中远,征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此 意象常与思念、怀乡、恶战有关。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柳树】
惜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以折柳表惜别。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孤,苦天凄下凉 皆知秋”。 白居易《长恨歌》
如归我 随去寄风”愁直心到。与夜口明 郎角月 西, 。鲜红,故表达有对“友人杜的无娟限怀啼念与血深”切同之情。说。 李白《蜀道常难与》 哀怨、思归有秦关观《。踏莎行》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一】羁旅诗略说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乡,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对仕途困顿的无奈等内容的诗歌。

换句话说羁旅诗应指人们被抛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被移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所创作的诗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穷厄,乡土之梦都会始终伴随。

相思是苦涩的,也是美好的。

诗人或因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处境艰难,心情郁闷,遂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写下成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故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根,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困厄,乡土之思都会始终伴随。

“叶落归根”,是漂泊沦落的中国人对故乡的一种执念,苦涩,却也很美好。

羁旅思乡诗正是千百年来无数游子的苦涩而美好的深情浸润出来的珍珠。

一. 羁旅诗中常见意象:自然天象:月亮、秋风、秋霜、浮云、烟、暝色、日暮、暮霭、落日、夕阳等植物草木:衰草、梧桐、征蓬、浮萍、落花、黄叶、春草等鸟兽哀鸣:杜鹃、猿啼、沙鸥、孤雁、寒蝉等登楼寄怀:驿站、客馆、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等特殊节日:人日、元宵节、社日、寒食、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冬至、除夕等物件工具:马、舟、征铎、寒砧等详解: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鸿雁:鸿雁传书,引发思乡怀人之情。

子规(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表达孤独悲伤之意。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梧桐叶落有飘零之感。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专题06++羁旅思乡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

专题06++羁旅思乡诗-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部编版)

专题06 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而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慨、漂泊愁苦。

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有“客”“望”“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冬至等节日名;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子规、布谷)、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3.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哀情,侧面落笔(想象),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即事写景等。

T 思维导图T知识点讲解情感分析①羁旅孤凄之愁;②恋家怀人之思;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怨;④年华易逝之悲;⑤厌战思亲之情。

T古诗积累描写月亮的诗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T习题演练(2022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①[唐]王建中庭②地白③树栖鸦④,冷露⑤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⑥望,不知秋思⑦落⑧谁家。

注释: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节。

杜郎中,名杜元颖。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④鸦:鸦雀。

⑤冷露:秋天的露水。

⑥尽:都。

⑦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⑧落:在,到。

1.请结合注释,把这首诗的意思写出来。

(形成解释能力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22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3.将古诗补充完整。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十五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十五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诗鉴赏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市区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②危樯:高耸的桅杆。

③星垂:星星低垂。

④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等景物,营造了一种的意境。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茧斋诗谈》评价这两句“气象极佳,极失意事,看他气不萎靡,此是骨力定”。

请你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一联做简要赏析。

二、古诗文阅读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早寒江上有怀》首联捕捉了典型季节性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呼啸,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出________的气氛。

其中,两首诗歌都有“雁”这一意象,《闻雁》中“雁”引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乡泪客中尽”一句中的“尽”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题至第2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②,荷锄觇③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④,惆怅远行客。

【注】①鸠(jiū):斑鸠。

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③觇(chān):探测,查看。

④临觞(sh1.诗人在前六句诗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表达的感情。

四、诗歌鉴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羁旅诗词
【知识要点】
一、了解题材
该类诗歌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
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
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②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
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
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1.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托物传情:借月、雁传情的,如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风传情的,如张籍《秋思》;借桥传情的,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借柳传情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杜鹃、鹧鸪等传情的,如秦观的《踏莎行》与文天祥的《金陵驿》。

4.因梦寄情:如方干的《思江南》: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3分)(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5分)
【参考答案】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家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但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是孤寂之愁更深一层。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少年游•早行[宋]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时通过哪些景象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4分)(2)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
(1)诗人用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山径行人稀少,寒霜犹重等景象来表现早的。

(2)氛围:清幽静谧(清静)。

手法: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用两三声鸟鸣声反衬环境的清幽。

(3)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

直接表现(直抒胸臆):尽管霜重天冷,但词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

间接表现(借景抒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晚次鄂州[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2]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贩货的行商。

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2)
(2)颔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描述的情景,并说说该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4分)
(3)本诗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分)
“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分)
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转悲,感情跌宕起伏。

(2)①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的所见所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昏欲睡;
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

2分
②反衬,用估客昼眠反衬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焦躁思绪。

2分
(3)①身世飘零之感。

诗人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两鬓星霜,恰又逢上这肃杀的秋天,愁绪倍增。

②彻骨的思乡之情。

诗人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向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③国恨家愁(忧国情怀)。

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战乱消失了。

但战火未熄,所到之处战云密布。

(任答两点即得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