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 特 点: ① 学派之争和缓,各派兼收并蓄。 ② 体系日趋明确,研究内容相对集中
(围绕如何有效地学和有效地教两条主线展开)
③ 从纯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应用研究发展
•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 •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 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 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提出 他的教学观和教学设计原理。 • 布鲁纳: 课程改革运动,提出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 行为主义把学习者看成被动地接受的观点。 •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韦纳: 归因理论
• 发展特点:
① 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著述不断地被引入国内 ② 自己的研究课题广泛,成果很多 ③ 具有自己研究成果和我国特色的教材和著述相继出版
第三节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一、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 1、小学儿童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为使教与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供心理学依 据。 • 2、运用在研究和解决儿童教育实践中心理学问题 的资料,大力丰富和促进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理 论的发展。
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
卢梭:著有《爱弥儿》一书,主要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 自然发展规律,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儿童自己会有所 发现,教师不应代替儿童的思考,否则将影响儿童思维的 发展。 裴斯泰洛奇:主张教育要启发学生的内在能力,教育必须 与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发展相关联,以儿童的实际发展状况 为基础。 赫尔巴特:重视兴趣的研究,提出“五段教学法”:准备 ;明了;联想;总结;应用。
• 二、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 1、形成初期的理论基础
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推动了教育心理 问题的研究,其后,众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研究出版的教育 心理学论著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冯特:实验教育法 《实验教育学及其心理学基础引论》
霍尔:复演说 创办了美国第一份儿童和教育心理刊物《教育 学研究》 詹姆士:《对教师讲心理学》
• • • • • •
二、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进一步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 2、为小学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有助于因材施教 4、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5、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第四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 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 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 注意要点: • ① 研究计划地制定或实验设计要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坚持 实事求是的态度。 • ② 对实验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要如实记录,不要用主观经验 肆意篡改观察到的事实。 • ③ 做结论时,要对所获得的全部事实,包括相互矛盾的事 实,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做到有根有据,实事求是。
式占统治地位,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问题。同时也 广泛吸收心理学各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丰富 教育心理学理论 特 点:① 由于受S-R范式的影响,因此对人类 的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② 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
第二阶段 20世纪60年代
• 总体趋势:S-R范式向认知范式的转变,逐渐转向教
潘
பைடு நூலகம்
菽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
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
二、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研究小学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 科学。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在小学教育中的各种教学问题及技巧,包括绪论(对象 、任务、方法和发展简史)、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 学心理、差异心理、教师心理等。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教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 1、中国文化教育思想
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 下”。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强调教育功能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意义 第四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教师,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以 前两者互动为主)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着重研究 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 2、西方文化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主张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 学生自己去获得真理。 柏拉图:主张依据智、情、意的发展优势来确定三个 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依据年龄划分为三期的教育任务。 亚里士多德:提出划分年龄阶段的思想,他认为从出 生到21岁可分为五个阶段,同时他还提出了每个阶段 的教育任务。
• 2、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 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此后扩展为《人 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性差异及其原 因》,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 被誉为美国的教育心理学之父。
•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 总体趋势:以桑代克的S-R(刺激—反应)理论范
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内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 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 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 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主要观点
奥苏伯尔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心理
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课堂中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即通过教师提供的(或由学生事先独立发现的)新信 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更 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 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1、新中国成立前
• ① 教育心理学思想蕴含在古代思想家的著述中( 如孔子、孟子、荀子、韩愈、朱熹等) • ② 清末开始兴办师范教育,以引进介绍国外学术 著作和方法为主,尚缺乏自己的独立研究 。
• 2、新中国成立后
• ① 初期对实用主义心理学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在心理测验方 面进行了一定尝试。 • ② 受:极“左”思潮影响,发展受到冲击。 • ③ 1962年在中国心理学会中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围绕如何有效地学和有效地教两条主线展开)
③ 从纯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应用研究发展
•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 •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 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 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提出 他的教学观和教学设计原理。 • 布鲁纳: 课程改革运动,提出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 行为主义把学习者看成被动地接受的观点。 •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韦纳: 归因理论
• 发展特点:
① 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著述不断地被引入国内 ② 自己的研究课题广泛,成果很多 ③ 具有自己研究成果和我国特色的教材和著述相继出版
第三节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一、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 1、小学儿童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为使教与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供心理学依 据。 • 2、运用在研究和解决儿童教育实践中心理学问题 的资料,大力丰富和促进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理 论的发展。
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
卢梭:著有《爱弥儿》一书,主要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 自然发展规律,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儿童自己会有所 发现,教师不应代替儿童的思考,否则将影响儿童思维的 发展。 裴斯泰洛奇:主张教育要启发学生的内在能力,教育必须 与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发展相关联,以儿童的实际发展状况 为基础。 赫尔巴特:重视兴趣的研究,提出“五段教学法”:准备 ;明了;联想;总结;应用。
• 二、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 1、形成初期的理论基础
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推动了教育心理 问题的研究,其后,众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研究出版的教育 心理学论著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冯特:实验教育法 《实验教育学及其心理学基础引论》
霍尔:复演说 创办了美国第一份儿童和教育心理刊物《教育 学研究》 詹姆士:《对教师讲心理学》
• • • • • •
二、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进一步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 2、为小学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有助于因材施教 4、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5、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第四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 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 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 注意要点: • ① 研究计划地制定或实验设计要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坚持 实事求是的态度。 • ② 对实验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要如实记录,不要用主观经验 肆意篡改观察到的事实。 • ③ 做结论时,要对所获得的全部事实,包括相互矛盾的事 实,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做到有根有据,实事求是。
式占统治地位,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问题。同时也 广泛吸收心理学各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丰富 教育心理学理论 特 点:① 由于受S-R范式的影响,因此对人类 的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② 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
第二阶段 20世纪60年代
• 总体趋势:S-R范式向认知范式的转变,逐渐转向教
潘
பைடு நூலகம்
菽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
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
二、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研究小学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 科学。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在小学教育中的各种教学问题及技巧,包括绪论(对象 、任务、方法和发展简史)、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 学心理、差异心理、教师心理等。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教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 1、中国文化教育思想
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 下”。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强调教育功能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意义 第四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教师,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以 前两者互动为主)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着重研究 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 2、西方文化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主张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 学生自己去获得真理。 柏拉图:主张依据智、情、意的发展优势来确定三个 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依据年龄划分为三期的教育任务。 亚里士多德:提出划分年龄阶段的思想,他认为从出 生到21岁可分为五个阶段,同时他还提出了每个阶段 的教育任务。
• 2、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 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此后扩展为《人 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性差异及其原 因》,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 被誉为美国的教育心理学之父。
•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 总体趋势:以桑代克的S-R(刺激—反应)理论范
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内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 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 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 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主要观点
奥苏伯尔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心理
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课堂中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即通过教师提供的(或由学生事先独立发现的)新信 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更 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 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1、新中国成立前
• ① 教育心理学思想蕴含在古代思想家的著述中( 如孔子、孟子、荀子、韩愈、朱熹等) • ② 清末开始兴办师范教育,以引进介绍国外学术 著作和方法为主,尚缺乏自己的独立研究 。
• 2、新中国成立后
• ① 初期对实用主义心理学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在心理测验方 面进行了一定尝试。 • ② 受:极“左”思潮影响,发展受到冲击。 • ③ 1962年在中国心理学会中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