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中学集体备课( 语文 学科)
年级: 八 教学内容: 《愚公移山》 教学时数: 2 总课时数:
主备人: 王亦欣
第 周( 月 日 — 月 日)
审核人: 张岚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愚公移山》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篇课文
教材 分析
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 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 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姿。
三、探究《愚公移山》的寓意,小组讨论交流。
程Leabharlann Baidu
明确:要认识这篇文章的思想意义,首先要把握愚公的艺术形象。
其次要把握神话结尾的作用。关于本文的寓意,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
释。教师要把握学情,结合编者意图讲解本文的寓意。
拓展延伸:(当堂检测,能力迁移)
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 写一个片段。不少于 200 字。
1、愚公一家与邻家小儿“移山” 2、愚公与智叟辩论
示范中学集体备课( 语文 学科)
拓展延伸:(当堂检测,能力迁移)
提倡愚公精神的名言警句:
艺术家的一切自由和轻快的东西,都是用极大的压迫而得到的,也就是伟大的努
力的结果。 ——果戈理
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课标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要求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 目标
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 话结尾的作用。
示范中学集体备课( 语文 学科)
导入明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调整
上节我们对《愚公移山》这篇文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相信同学们读 了这篇文都有许多的感想。今天这节大家来交流这些想法,让我们继 续走进《愚公移山》。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充分学习)
一、这篇文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写愚公移山的故事。你认为愚公
过 板书设计:
程 教后记: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愚 不利条件 叩石垦壤,箕畚运土石——工具之简陋
公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移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对 比 、 衬 托
山
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有利条件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
学法 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学法则以诵读、
指导 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示范中学集体备课( 语文 学科)
移山会成功吗?
教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推选代表发言
讨论,要求有理有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看法:
学
1、愚公移山一定会成功。理由是愚公决心大,又能坚持不懈,全
家齐上阵,又有邻居相助。山不会再增高,而愚公的子子孙孙是无穷
过 尽的。
2、愚公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愚公面临的困难有什么?
愚公虽然有坚定的决心,但是他们的移山力量实在是太小了:①
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歌德
教
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李 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 况
2、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链接 中考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 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 “开路”精神的理解。(2 分)(2005 年江苏省扬州市)
的看法是什么呢?再次读文体会。
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作者的看法应该是肯定愚公的移山精神的。文中智叟在愚
公的反驳下“亡以应”、结果天帝派神仙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山等,都
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示范中学集体备课( 语文 学科)
合作探究:(师生互动,释疑解难)
课堂调整
一、既然作者肯定愚公的移山精神,为什么又把他称为“愚”,而
程 工具简陋,只有锄头、畚箕之类;②人数太少,只有自己一家人和少数
邻居(如智叟之类估计是不会参加挖山劳动的);③从现代科学来看,
山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东西,它也有增高的可能,而这在地质上的微小
变化,也会给移山带来无法克服的困难。
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意见,不要忙于下结论。
二你、同学们都阐述了自己对于移山是否成功的看法,那么作者
把智叟称为“智”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愚公、智叟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引导:从现实的、世俗的角度看,愚公确实是愚蠢的,而智叟
是明智的,但从对待困难的精神看,愚公又是聪明的,而智叟是愚蠢
的。可见,愚公不愚,他有造福人民大众和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并能
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懈地进行奋斗;智叟不智,他鼠目寸光、冥
顽不灵,这样的取名一语双关,是按世俗的角度来命名,又是用反语
的手法,对世俗的看法加以讽刺。
二、研读、探究文的写法。
教
《愚公移山》是人们千古流传的名篇,你读了以后,认为在写法上
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呢?以小组开展讨论。
学
学生讨论后分小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教师可以补充以
下几点:
1.选材十分集中。
过
2.成功运用对比、衬托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