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遵循学生认
知心理发展的规律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物理习题训练系统,引导
学生探索新知,使学生不仅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获得物理的思想
和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面临诸多困惑,许多教师都有一种“缺乏可操作性”的
感觉,尤其对习题教学普遍感到难以把握。习题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
对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有效
教学活动。
一、课堂教学中要精选例题
首先,课堂例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浅入深地
进行,便于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母问题,由此加以变换而
形成很多子问题,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以利于学生的理解、迁移和应用。
比如“转盘模型”就可以由转盘光滑—转盘粗糙—小物体受绳子拉力—两个小物体
间有拉力—小物体置于转轴两边,这样层层展开。其次,例题的设计应具有探究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变通性,可设计形同质异的情境,加以探
究讨论,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复
习时,可以设计这个情形:当你看到一个人拉着人力车艰难前行时,你想帮助他,那么你是帮他推还是拉更有效呢?再次,例题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关注“生活化”的成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我们要尽可能自己设计有趣味性、紧密联系生活实
际的题目,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使问题得以轻松解决。学完平抛运动后可设计这
样一道题:排球场总长18m,网高2m,运动员在3m线正上方水平击球(方向
垂直于底线),假如球做平抛运动,问:在什么高度击球,无论球速多大,要么
出界,要么就触网?分析运动员在后排进攻时,为了达到较大的成功率,应该怎
样击球?最后,例题的设计还应具有迷惑性和开放性,以促进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
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平时应多收集那些学生容易出错
或易受思维定势影响的内容,加以分析研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例题,帮助学生
澄清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
二、注重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海森堡曾经说过:“科学植根于讨论之中”。在物理习题
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科学表达能力。以在物理概念习
题教学中进行小组讨论为例。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受日常生活影响、知识的负迁移和对语词的曲解会形成前物理概念,有不少前物理概念是不正
确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澄清错误认识。如在巩固“摩擦力”概念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系列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有
何关系?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吗?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然后让学生分成
若干小组,相互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质疑,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指导。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各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表
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综合、纠正与补充各小组的发言,从而达成对物理概念正确
的认识。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三、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标准》指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
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要素”不同于“环节”。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环节就
会中断;而课程标准指出的要素是科学探究的标志,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
有一两个这样的要素,它就有了探究性。也就是说,课堂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
定是“完整”的。只要包含了科学探究的若干要素,但不包含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的教学过程,也是科学探究。因此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动手做实验。如在学过匀
速圆周运动之后,学生对以下问题的研究也是科学探究。地球可以看作是一个巨
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半径。地面上有一辆汽车沿着赤道行驶。汽车
速度越大,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就越小。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
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他这时可
能有什么感觉?在这个习题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是教师完成的,教师引导学
生根据解决拱形桥问题的经验,进行“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从而得出正确
的结论,这两个要素是由学生完成的。在这一个教学案例中重点突出了这两大要素,因此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习题探究过程。
四、科学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参与程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反之,则差。在习题课教学中,如果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
传统方式,学生就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掌握,就算当时听懂了,也记不牢,过一段时间又会忘记,要想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知识,而且印
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不同学生思考问题
的方位、角度不一样,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不一定相同,通过讨论,学生与学生
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然,必须使学生的讨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
不能让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否则,学生学不到系统的知识,同时也会大大降
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教师
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于不同的题目,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不同,但应包含以
下内容: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并用字母符号表示,找到题目中的关键字和词,弄清题述物理过程,找出应该用哪个或哪些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加强巡视,教师的巡视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督促
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第二,了解学生讨论情况;第三,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总之,在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只要认真地设计以上几个环节,同时
按设计的环节认真地加以实施,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习题的排列要有一个梯度———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层到高层。当然,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计算题、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及思考题,应兼而有之。只有这
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概念,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