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 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 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历史)复习方法1高三历史复习,是在已经学习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防止简单地进行历史知识的重复学习,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复习目标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掌握各个单元及各专题的知识结构。

与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才是考试的重点。

如何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些内容,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地复习方法,这里我们给大家推荐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在大约十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安排好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6个月,进行基础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具体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

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无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

这样理清重点、难点,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第二阶段3个月左右,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

可以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等,世界近现代史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近1个月,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注意跨学科综合、热点问题等。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

一、第一轮复习第一轮的复习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

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我们强调三点:1. 少量多次的不间断学习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可一曝十寒,许多天不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完成。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1 (2)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1 (2)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1 (2)1. 学法概述高中历史学法是指帮助高中生掌握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效果和成绩的指导。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简单但有效的历史学法。

2. 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研究历史需要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在阅读历史书籍或文献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看图说史:仔细观察历史图片或地图,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 反复阅读:多次阅读同一内容,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

- 主题归纳:将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归纳到特定主题下,有助于加深理解。

3. 善于运用时间线时间线对于整理历史知识和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在研究历史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运用时间线:- 绘制时间线:使用纸张或电子工具,绘制出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将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 标记重大事件:在时间线上标记出关键历史事件,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发展。

4. 分析历史文献历史研究需要深入分析历史文献。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细读文本:仔细阅读文献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 推断作者意图:通过分析文献内容,推断作者的意图和立场。

- 比较不同观点:阅读多个历史文献,比较不同观点,形成自己的思考。

5. 多样化研究资源为了丰富历史研究,可以多样化使用不同的研究资源:- 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历史书籍和资料,获取更多历史知识。

- 网络资源:使用互联网搜索历史研究资料、观看历史视频等。

- 参观考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

以上是高中历史学法指导的简要内容,希望对高中生的历史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正确理解《资政新篇》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正确理解《资政新篇》学法指导

..专业. 高中历史正确理解《资政新篇》一、产生的社会根源1. 当时太平天国政权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富国强兵,扭转形势。

2.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

3. 洪仁玕的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

二、主要内容及实质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和“开明君主制”,突破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的作用,这能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政策;文教上提倡办新式学校和学习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因此,它在总体上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它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科学技术,主张平等互利,与西方先进国家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这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历史地位1. 革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探索方案。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是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

2. 进步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它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3. 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仅代表少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规划;它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施这一政策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同时,这个建设方案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出的,却丝毫未涉及抗击外国侵略的问题,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困惑答疑前言: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困惑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为高二选择社会科学的学生)学生甲:初中时学习历史一直是以背为主,只要把年代、事件等统统背过就行。

但到了高中发现这种方法不再适合。

一是高中历史内容不仅多而且杂,单纯的记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历史还是一门需要理解的学科。

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线索、各事件间的比较联系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

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就能顺利过关。

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分为章节知识、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

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

在学过的几本课本中确实有些内容,怎么背也背不过,或者是不好理解。

比如经济史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的这一部分,众多的会议以及各大会的主要内容、确立的路线等很容易记混。

再如文化史部分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方面不易理解透彻。

再者就是做历史大题的时候,它不跟政治一样有固定的问题模式,而是有的题问的比较深、比较综合,对于这些题就往往答得不够全面,或者对题目的理解有偏差,不知从何入手。

学生乙:1.如何做到知识结构化?在历史的学习中,需要记忆串联大量的知识要点,需要构筑知识结构。

怎样把大量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有条理的知识网络?2.如何做到内容线索化?历史的学习时空性很强,而教材则是按经济、政治、文化三部分编写的,怎样打破原有体系,按同一类型、性质等方面,重新梳理,还原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⑴是否可以按粗细线索划分?比如“国内矛盾转化民族矛盾”过程分为: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三次“反围剿”→“九·一八”事变→《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⑵串联知识线索中纵向较容易,如何牢固掌握“横向联系”?例如(抗日战争)纵向:防御→相持→反攻横向:日本侵华→正面反面战场抗战→国共关系。

高中历史选择题大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选择题大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学法指导

历史选择题大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

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同一般材料解析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

材料选择题对同学们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学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其次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三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中国古代的史料对农民战争中的人物都称为“贼”“匪”等,对这些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此类题由于命题灵活,思路开阔,所以近年来颇受重视,特别是在上海高考试卷中,2004年的历史题中全部都引有材料。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予以关注。

例题:[例1](04·全国文综)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解题思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经生产了钢针,但不能判定是此时才开始的,印记上有商标的标示和广告的内容,但也不能判定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所以A、B 两项应排除。

高中学生处理历史信息技能学法指导的探讨讲座提纲

高中学生处理历史信息技能学法指导的探讨讲座提纲

高中学生处理历史信息技能学法指导的探讨讲座提纲北京师大附中白幼蒂一、问题的提出与探讨的价值1. 对处理历史信息技能的界定2. 探讨的重要性二、教师对处理历史信息规则的把握规则的内涵:规则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发现各种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总结的处理某一类事物的一定的公式、法则、原理或定律等。

——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处理文字材料信息的规则案例的资料【材料的识读】1.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

[K12]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学习方法: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学法指导

[K12]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学习方法: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历史高考试题的题型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其中的名词解释、选择搭配、列举题、识图填图、填空题都先后被淘汰,但问答题却一直保留下来,在每年高考试卷分析中,问答题的失分率可以说是最高的。

其原因就是考生没有掌握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审题的三个关键:1.审题型。

题型决定着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格式要求。

考题中经常出现的有三种题型:(1)史论结合说明题。

用史实概述说明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原因、性质、表现等等。

如此而已1996年高考试题第47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2)材料问答题。

它是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的结合。

一般形式是要求考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材料中某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和认识。

如此而已1994年高考试题第43题: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

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试结19世纪念50、60年代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

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3)比较说明题。

一般形式是两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不同方面异同点的比较归纳。

如1998年高考题第49题:“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

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断限”,也就是确定答题的范围。

准确无误的“断限”对准确理解教材,确定答题内容,紧扣题意,防止丢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断限”出现问题,将会失之毫厘,廖以千里。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作者:王文萍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2008年第10期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重视将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取得一定效果。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备课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备课过程中,既要考虑这一节课教什么?怎么教?更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习的思维障碍是什么?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内容要想到学生的学;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学;板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检查教学效果要帮助学生的学。

例如:“亚洲的觉醒”这一讲,如果单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只要把历史背景、主要历史事件、事件的历史意义讲清楚了,教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但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怎样得出“觉醒”的结论并不清楚。

因此,教师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如何提点学生认识“觉醒”的结论。

应当指导学生把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和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高涨的背景、领导阶级、斗争的性质、影响作一比较,并进而得出结论。

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如“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等等,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任何教学设计都要通过教学来实施完成。

因而,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把学法渗透其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授课中,教师讲解具体的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方法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会在学习同一类问题时也能够用相关方法去分析。

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在解决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就有可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为此,应注意指导学生:1. 学会分析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的本质与概括,是历史思维的基础和起点。

理解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认知结构的基础。

例如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介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而是先让学生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历史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得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所以革命兴起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联系上一章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革命兴起的原因之二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原因之三是“新政”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方法 与指导
高一历史组
一、正确认识历史
历史不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是指 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 录。 ——葛剑雄 周筱贇《历史学是什么 》
一、正确认识历史
我们为什么研究历史?一是了解过去,满 足我们对过去以往的求知欲;二是寻找意义,从先人 的经验中汲取智慧,施惠于“现在”。
④史学观点:凡是人们相信的历史,都有修正的可能。 科学的基本原则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也没有绝 对的真理。在史学中,几乎任何一个重大问题都是有争议的, 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不要以为某种观点一定就绝对是对的或错误的。
这是希特勒吗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开始在德国掌权。在他成 为总理之后不久的选举中,他赢得了绝大多数的选票。 他任总理期间的画面表明他在德国民众中很受欢迎。他 管理着一个日益强盛的国家。1940年与法国签订的条约 促使希特勒在英伦海峡沿岸为保卫德国而战,使德国一 度成为欧洲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希特勒曾在许多场合 表达了他愿意与欧洲其他国家和平共处的愿望,但是 1944年德国被英国、美国、苏联全面攻入。由于不能打 败攻入祖国的对手,当俄国军队占领柏林时,希特勒自 杀了。他仍然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Fra bibliotek、怎样学习历史
——钱乘旦《历史是什么》
一、正确认识历史
(2)“历史学”的原则 ①史学目的:追求真实和真相——价值中立,客观公正。
一、正确认识历史
②历史研究的依据在于证据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杨奎松说:历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 证据。胡适讲:研究历史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一、正确认识历史
③史学评论: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时空观念、存在就是 合理。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发生在其特写的历史时空。我们分 析这些人或事时,就必须要首先站在这个历史时空上去看问 题。

高中历史《权利法案》 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权利法案》 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复杂、曲折的斗争,到1688年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任务。

1689年3月,为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布了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力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全称是《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共十三条。

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无权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

2.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税,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3.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在和平时期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4.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自由选举,议员在议会内演说、辩论或议事自由,不受干涉。

5.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国王不得对臣民滥施过分的刑罚。

6.凡审理叛国犯案件的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自《大宪章》以来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它对英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权利法案》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基本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最重要一步,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

国王的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与束缚,否定了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

而议会不但掌握了立法权,还掌握了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这样,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结束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西方国家。

君主立宪制是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实质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民选的议会通过行使立法权,制约王权,是现代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雏形。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三学法指导优秀教学PPT 人民版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三学法指导优秀教学PPT 人民版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时间 14-17C 资本
背景 主义萌芽
中心
意大利
启蒙运动
17-18C 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法国
异 矛头 核心
天主教会 人文主义
天主教会、封建专制制度 理性主义
内容
批判旧秩序
批判旧秩序,提出了资 产阶级理想社会的蓝图
根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但维新派不主张推翻清王朝,也没有批判儒家思想。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 革命任务是什么 思想 怎样进行革命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群众路线 了;确立起社会主 独立自主 义制度。
晚霞破月的天际,依旧映红了归家的路途,流浪了好久的笔调写满了疲倦的素笺,伴着枯萎的憔悴,与年华斑驳的碎影相逢,溅起涟漪在心田的几缕游丝浅叹,让年华牵住执笔的手,静听潺潺流水;波动在逐流的心海,唤名为;婆娑年华,勾勒了谁的斑驳唯有情醉琉璃一宿,又是一个不眠的夜。 真正的相爱,是人在千里,却梦魂相依;真正的相爱,是岁月流转,却不离不弃;真正的相爱,是彼此付出,却无怨无悔。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③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④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4、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②20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正 统思想的统治。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怎样学好高中历史?张丙温随着九月的来临,高一新生踏进了我们东营市一中的大门,开始面对高中历史新课程。

不同于初中直观、表象思维,高中历史教材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大大提高,那么,怎样学好高中历史呢?一、什么是历史?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众说纷纭:历史就是发生在过去的名人、大事;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活动和经验总结,等等。

那么,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反映的是历史么?发生在我们家里、个人身边的事也是历史么?《现代汉语词典》对“历史”给了四种解释:(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如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2)过去的事实,如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

(3)过去事实的记载,如中国的《二十四史》。

(4)指历史学,即我们从初中就学的这门科学。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学”的解释是: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为什么学历史?首先,学习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维护民族利益。

前不久,《北京晨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说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青少年的历史知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5%及格。

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历史教训和社会现实不容许我们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清朝学者龚自珍有一句名言令人警醒:“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

”如日本侵华旗期间,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出版的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思想,企图泯灭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

现在日本修订本国历史教科书,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把亚洲从白人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等,就是颠倒黑白的歪谬理论。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的指导方法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的指导方法学法指导

学习历史的指导方法不要为了考试而去背书,要为了兴趣而去学习。

1、学习历史,最基本的,你要学会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所谓纵向比较,就是习惯于将某个国家和某个地区的历史事件从古到今进行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习惯于将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在比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共同点,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2、要善于归纳总结。

要将一类事件从古到今,或一个时代某些方面的成就等等归纳起来,用专门的笔记记录下来,记忆时按照归纳的方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记忆的质量,甚至可以帮助你分析解决问题。

3、要用心领会老师的解题思路以及身边同学的解题方法,仔细揣摩,善于模仿,只要有了清楚的历史事件在心中,做起题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其实学历史并不难,只要有兴趣、有方法、肯下功夫,历史高分手到擒来!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

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

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

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

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

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

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

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

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

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

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

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

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

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

高中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是高考常考的一个方面。

在具体评价时如果没有充分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往往会出现许多思维误区。

一、重视两点论,忽视重点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评价要一分为二,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容易出现教条化、折中化,如“张某,有对的一面,也有错的一面”。

那么,究竟张某是属于该肯定的还是该否定的历史人物呢?答题者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和历史事件的客观影响时,必须抓住要点,从而作出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的正确评价。

例1、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回答时,观点不明,消极和积极理由相互混淆,没有把重点放在某一方面,因“跑了题”而丢掉许多宝贵分数!二、重视重点论,忽视两点论过与不及都不好,有时候一强调重点论,马上会出现忽视两点论的错误,容易产生“一俊遮百丑”和“一丑遮百俊”的两个极端。

例2、怎样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许多同学可能对他的政绩可谓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此时我们更需要指出,从晚年他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来看,正如毛主席评价他时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

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显然毛主席对李世民的评价是符合史实的,也是客观、公正、公平的。

三、重视现代性,忽视时代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只有把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才能避免把历史人物用现代人物的标准来评价。

例3、如何评价曾国藩?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数十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上反面的典型。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本课要求:知道我国“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了解“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历程。

(2)准确理解“双百”方针的内涵:指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在文学艺术上可以有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总之,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进一步调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关于知识分子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地位:“双百”方针不仅是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4)内涵①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②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A.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比如,在某一医学、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不自由的表现。

B.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就是不自由的表现。

C.对批评工作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

③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2.“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复习《 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历代王朝经济 , 恢复 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归纳 ,以发 现历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 共性 ; 同意和稳定 的政 治局面 ; 整统治政策 ; 调 生产工具的改 进 、 利的兴修 、 的推广 ; 水 科技 民族融合的加强 , 中外交流的密 切; 前代经济发展 的经验 ; 劳动人 民的辛勤劳动 。在掌握 广大 共性的同时也要 注意把握每一个朝代的个性 。 这样学生对历 史知识作整理、 归纳, 并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客生 后果 :1 ( )生产力的迅 猛发 展 ;2 ( )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
的学 ; 选择教学方法 要考虑学 生 的学 ; 板书设 计要有 利于学 方 ;3 两大对立阶级产生 。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这一章 () 生的学; 检查教学效果要帮助学生的学。例如 :亚洲的觉醒” 中所涉及 的史实问 的内在联系 , “ 使其发现 : 1随着生产力 的 ()
三、 习题进行变异训练 。 对 提高解题技巧 运 动兴起 的历史原 因, 而是 先让学 生掌握 “ 资产 阶级 民主革 发现问题是为 了解 决问题 , 解决 问题 不仅需要知识 、 理 命” 这一历史概念, 然后让学生 自己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得出: 论 , 需要方 法和技巧 , 同样 历史教学 中有针对性的练习 , 不仅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革命兴起的原 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 所 因之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 解题的技巧。 平时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
经过分析、 比较、 归纳、 概括等思维活动, 形成适合自己的解
决问题的思维 习惯 , 决复 杂的历史 问题 时 , 在解 就有 可能找 到正确的方法 。为此 , 应注 意指导学生 : 1学会 分析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的本质与概括 , 是历史思维的基 础和起点。理解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知识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 发展认知结构的基础。例如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 动 的兴起 》 , 时 教师 不要急 于给学生 介绍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时期知识点复习的四步法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时期知识点复习的四步法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时期知识点复习的四步法高三历史单元复习的基本要求,是夯实基础知识。

在单元复习中,很多学生在历史知识的记忆上总感觉到头疼,总觉得所记的知识散乱,没两天就遗忘了,记得不牢。

在答主观题时,往往会漏点,解答不完整。

在历史单元复习中怎样夯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应注意复习的基本步骤。

笔者将其总结为几何四步法——网、线、段、点。

网就是知识网络结构,是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记忆起来特别吃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差,在于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弄清楚,没有总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些纷繁复杂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呢?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为例,先图示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949~1952年过渡准备。

(1)新中国的成立。

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②开国大典历史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始了向过渡,冲破了,壮大力量。

(2)巩固政权的斗争。

①内部:大陆基本解放:追歼残敌,围剿土匪,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的土地制度;镇压反革命:社会秩序迅速安定。

②外部:抗美援朝;废除不平等的外交政策,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①严峻形势。

原因:内战破坏;帝国主义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掠夺表现: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烂摊子一个。

②政策措施。

性质:;作用:。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

原因:;调整内容:。

④大力发展生产。

农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兴修水利;城市:工矿业进行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造。

⑤成就和意义: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为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部分:1953~1956年实现过渡。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背景:;内容:;特点:。

②实践总路线、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革;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在新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观念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用。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我们教师首要的任务,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的学法指导:
一、课前准备备学法
(一)揭示知识体系。

在备课中,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单化、条理化、网络化,使之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

这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前提。

(二)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

(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

(3)中国的禁烟运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4)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是这样设计的:(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讲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
为民族英雄?(指导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讲述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哲理);(4)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讲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5)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讲解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6)引导学生讨论辨析“落后应该挨打”与“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指导学生怎样定论历史的方法)。

这样既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课堂教学教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

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要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来完成,因此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这一重要环节。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引导者,是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以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下面以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采用讲述法,则只是向学生揭示了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影响等内容,主要作用仅是为学生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

如果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
以下思考提纲:(1)洋务运动的兴起的根本原因?(2)洋务派在中央、地方上的代表人物?(3)洋务派在前期、后期主要活动? (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5)选辑有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出有效问题,并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作出解释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

两种方法在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后者显然优于前者。

(二)注重循序渐进。

学生对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学法指导亦然。

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创造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

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这样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获取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体现学法的多样化。

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章节、不同内容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提供历史定论等。

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三、课外辅导用学法
课外辅导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学生学会自主
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有效训练。

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提供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通过教材、讲义或者互联网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使之能有的放矢地练习。

(二)“师疑”与“生疑”相结合。

教师的设疑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提炼,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启示切入问题的角度。

学生的质疑主要是指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问题的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需要方法、技巧和能力,而方法、技巧和能力的形成和掌握,需要指导和训练。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