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服务型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一)企业人力资源1、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2、论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3、中国民营企业中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论国有企业员工流失问题5、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考核的误区6、论人员招聘与组织文化的关系7、深圳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8、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二)国家公务员制度1、论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创新2、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3、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4、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5、入世与我国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6、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7、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方向及其对策8、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设问题9、我国公务员创新能力研究10、论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途径11、论构建完善的廉政建设德治体系12、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1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研究1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三)公共政策1、论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完善2、价值观念对行政决策的影响3、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4、论咨询系统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5、论行政决策的法治化问题6、我国再就业政策分析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对策8、论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9、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内容、原则程序和组织问题10、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11、行政决策中的冲突及解决方式研究12、政府决策机制研究13、政府扶贫政策研究14、公共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四)行政管理理论1、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2、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困难与对策研究4、当前行政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6、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7、论政府能力问题8、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9、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鉴10、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1、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12、当前我国职能转变的动因与内容13、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14、人事行政中用人机制研究15、权力制约与反腐机制问题研究16、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的作用17、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18、我国传统行政管理文化的启示19、WTO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20、WTO对中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21、政务公开与电子化政府22、政府管理创新机制研究23、政府行政能力问题研究(五)行政领导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的制约性3、论我国行政领导干部的培养4、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5、论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6、行政领导者的角色研究7、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8、行政授权的理论与实践9、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10、管理职业化趋势与组织领导者的研究11、领导有效性理论研究12、政绩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六)行政监督1、论建立健全我国行政权力监督机制2、论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3、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5、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乏力的成因与对策6、浅析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7、论如何促进行政监督的有效性15、人才选拔与人才测评的理论与实践16、激励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17、管理中的人际沟通技能18、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19、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深圳市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1、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研究22、中国福利制度研究。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职能及对策研究
公共 服务 型政 府 的 内涵 、 能及 对策研 究 职
公 共 服 务 型 政 府 的 内涵 、 能 及 对 策 研 究 职
苏建 明
( 南财 经 大学 中国西部 经 济研 究 中心 , 川 成 都 6 0 7 ) 西 四 1 0 4
摘
要 : 的十 七 大作 出 了加 快行 政 管理 体制 改革 , 党 建设服 务 型政 府 的 重要 战略 部署 , 政府 职 能进行 了 对
的制 度环境 , 实现 有 效 的治 理 ; 三是 从 社会 层 面 上
职能转换严重滞后。因此 , 解决发展失衡问题 , 关 键是明确政府 的职 能定位 , 合理 界定政府 管理经 济的范围, 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 变到提供基 本
公共 产 品和有 效 的公 共 服务上来 。 第 四, 建立 公 共 服 务 型 政 府 是 增 强 政 府 行 为
府行 为 的有 效性 。 第 五, 建立 公 共 服务 型政 府 是 维 护 人 民利 益 和尊 严 的需 要 。人 民是 政 府 或 政 权 力 量 的 基 础 。
1 以市场 为导 向 公 共 服 务 型 政 府 必 须 建 . 立 在 市 场 经 济 基 础 上 , 须 面 向市 场 , 必 以市 场 为
第二 ,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客观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 的历史时期对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 是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 和发展。从经济角度讲 , 它必 然引起所有制结构 、 收入分配结构 、 产业结构 以及消费结构等一系列深刻 的结构性变化。面对这场深刻
府行为具有公共性 和普遍性 , 可以调动大量社 它 会资源和物质资源 为其服务 , 一旦 政府 目标 有误 或不清, 那么大量社会财富必将 浪费。现实 中, 这 种现象已经存在 和产生 , 并受 到大量的批 评和指 责。为了避免社 会资源 和物质 资源 的闲置 和浪 费, 为了使有限的社会资源 和物 质资源得到优化 和整合, 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多的服务, 我们就必须 确立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模 式, 从而提高政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钱玉英2009年修订说明:以下选题为参考选题,同学们对某一选题进行修改,即调整命题的角度或缩小题目的范围;同学们也可以自定题目。
1、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3、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途径5、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民主管理的推进6、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7、论完善农村的村民自治8、论完善城市的居民自治9、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10、论我国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11、论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变革12、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职能模式的选择13、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研究14、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15、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6、论腐败的根源及其治理1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稳定研究18、略评当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19、论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兴起及其对政治的影响20、论我国民间性政治团体培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21、社会中介组织研究22、国外非政府组织研究23、论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与监督2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5、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关系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2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程序化28、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完善29、中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之完善30、发展和健全共产党内民主制度研究31、新世纪改革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研究32、执政党五大执政能力建设研究33、提高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研究34、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经验教训35、政党执政规律研究36、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37、公民政治参与研究38、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影响39、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40、政治稳定问题研究41、社会公正研究42、中国政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4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44、政府角色的历史演变45、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政府职能46、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47、论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48、政府机构改革研究49、政府层级重构(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研究50、行政改革与行政体制创新51、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52、WTO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53、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54、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55、论政府职能转变56、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7、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关系58、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研究59、行政管理的经济学分析60、网络时代的“电子政府”61、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62、公共政策个案研究63、政务公开个案研究64、非政府组织个案研究65、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66、大都市管理体制比较67、政事分开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68、比较中外公务员制度69、行政学中国化问题的思考70、略论行政管理的可持续发展71、西方行政学发展问题研究72、略论行政道德73、略论行政文明74、略论行政民主75、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比较76、政府治理问题研究77、论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行政环境78、论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路径79、行政法治与服务型政府80、行政体制改革与合作收益81、“一站式"服务的个案分析82、依法行政与和谐执法研究83、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与政府形象研究84、公益行政诉讼问题研究85、我国行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行政程序罚的价值目标模式与结构模式探讨87、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研究88、赢利性医疗机构政策研究89、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9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研究9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92、我国药品管理政策研究93、公共卫生供给机制研究9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95、我国农民社会分化研究96、青年社会化问题研究97、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98、社区教育问题研究99、大学生价值观研究100、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与作用101、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102、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103、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104、公共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105、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106、儒家礼治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107、法家思想与法治精神108、“大一统思想”与当代政治109、社区治理的基本模式研究110、社区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分析111、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及其启示11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能力变迁研究113、政府创新的理论模式与实践状况研究114、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变迁问题研究115、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动116、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117、后农业税时代乡村公共治理转型问题研究118、转型社会风险治理机制研究119、论自由主义的国家观念120、论奥克肖特的政治思想及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我国倡导的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与途径
我国服务型政府及其构建路径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运动风起云涌,西方各国相继倡导和实现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运行机制,改变工作方式,对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回应国际国内行政改革环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再造的经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
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各项改革,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必由之路。
从理论上来讲,服务型政府是与管制型政府相对的概念。
服务型政府即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公民本位、权利本位、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以为公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根本宗旨,主要职责是确保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并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相比较,服务型政府突出了公民本位和权利本位的价值理念,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寓管理于服务,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一)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公民利益的实现,而不是自身利益的实现,即政府始终将公民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社会大众和广大人民谋利益,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充分体现公民本位的行政理念。
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就是以民为本,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人民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就现阶段而言,服务型政府还意味着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集中解决各项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受惠于政府的政策和管理。
服务型政府还意味着注重并建立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承认不同的社会群体追求自己利益的合法性并保护其权利,全方面多层次地保护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
薄贵利: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意义
薄贵利: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意义作者:薄贵利时间:2012-06-01 浏览次数:563 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提高领导干部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战略意义的认识。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同时,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任务。
但时至今日,一些领导干部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意义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从战略高度将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加以积极推进。
这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战略意义的认识。
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且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率,形成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
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不可能自然形成,只能通过政府自觉、理性地去推动和创造。
建设服务型政府,优质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就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例如,政府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过提供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服务,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通过提供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教育服务,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通过提供劳动就业服务,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通过社会信用体制和机制建设,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体系等等。
(完整版)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完整版)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摘要:当今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如何更好的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政管理体制改⾰,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界和理论界的共识。
关键字: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概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满⾜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政府的作⽤集中于公共领域。
第⼆,政府管理的基本哲学是实现社会正义。
第三,政府是公共利益的鲜明代表。
第四,政府权⼒是有限权⼒。
第五,现代政府是法治政府。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从政府的本质属性⽅⾯对政府所下的定义,从政府管理的本质属性来讲,现代政府的实质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
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包括三个⽅⾯的内容:第⼀,从政府职能⽅⾯来讲,政府⽰是为了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应该将服务融于管理之中,为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
第三,从公共服务供给⽅式来讲,政府应⿎励市场、社会和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产与供给;同时,要提⾼政府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建设⼀个⾼绩效的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标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标准分为四个⽅⾯:⼀是公共服务的投⼊标准;⼆是公共服务的覆盖⾯标准;三是公共服务的体系完善程度标准;四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与绩效标准。
1、公共服务的投⼊标准公共服务型政府间成与否,⼀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公共服务投⼊是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
中等发达国家⽔平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投⼊标准是:公共教育⽀出占gdp的⽐重达到5.4%;公共医疗卫⽣⽀出占gdp的⽐重达到6.1%;公共退休⾦⽀出占gdp的⽐重达到7.2%。
权力运行机制范文
权力运行机制范文
权力的分配是指将权力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分配给不同的个体或机构。
常见的权力分配方式有等级制、民主制和专制制等。
等级制是指权力
按照层次分配,上级机构具有更高的权力,下级机构相对较低。
民主制是
指权力通过选举或投票机制分配给个体或团体,以代表多数意见的机构拥
有权力。
专制制是指权力由少数少数人或个体掌握,常常导致权力滥用和
不公平。
权力的行使是指权力持有者根据一定的规定和目标,对其他个体和机
构施加影响和控制的过程。
权力行使可能涉及资源的分配、决策的制定、
权益的保护等方面。
权力行使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命令、制定规章制度或与
他人协商等方式,不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影响。
权力的制约是指对权力行使的限制和监督机制。
权力的制约可以通过
分权、制衡和监督等方式实现。
分权是指将权力分散给不同的个体或机构,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制衡是指通过设立相互制约的机制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如行政立法司法三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监督则是指通过外部和内部的监
督机制对权力行使进行监督,保证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相关政府理论
多中心理论:奥氏的研究证明:与政府强加各项规章以及纯粹的市场化方式相比,当地社区可以独自更好地管理森林、湖泊和渔场等公共资源。
一群相互依赖的个体“有可能将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续的共同收益。
”“多中心”一词现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更成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与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之一。
首先,多中心意味着公共物品的多个生产者,公共事务的多个处理主体。
作为一种治理思路,多中心治理首先意味着在公共物品生产、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处理方面存在着多个供给主体。
试图在保持公共事务公共性的同时,通过多种参与者提供性质相似、特征相近的物品,从而在传统中由单一部门垄断的公共事务上建立一种竞争或准竞争机制。
通过各个生产主体之间的竞争,来迫使各生产者自我约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强回应性。
并且,公民还可根据各生产者的相对优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各个生产者之间进行选择。
其次,多中心治理意味着政府、市场的共同参与和多种治理手段的应用。
不论是政府垄断还是纯粹的市场提供,都没有跳出“政府vs.市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从其本质上讲,都是一种单中心的治理思路,因而,也各有缺陷。
政府垄断公共事务会造成公共物品提供的单一,无法满足多种偏好,而且会导致政府扩大、效率的丧失以及寻租腐败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市场是以“成本—效益”为核心的处理思路,因此“私有化”策略在公共事务的处理方面,会导致公共性的缺失和公共利益的不足。
而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则跳出了传统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主张政府和市场既是公共事务处理的主体,又是公共物品配置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和机制,主张在公共事务的处理中,既充分保证政府公共性、集中性的优势,又利用市场的回应性强、效率高的特点,综合两个主体、两种手段的优势,从而提供了一种合作共治的公共事务治理新范式。
其三,多中心治理要求政府转变自身的角色与任务。
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点之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点一: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政府的作用:(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点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政府依法执政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二)国家公务员制度1、论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创新2、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3、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4、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5、入世与我国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6、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7、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方向及其对策8、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设问题9、我国公务员创新能力研究10、论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途径11、论构建完善的廉政建设德治体系12、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1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研究1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三)公共政策1、论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完善2、价值观念对行政决策的影响3、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4、论咨询系统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5、论行政决策的法治化问题6、我国再就业政策分析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对策8、论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9、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内容、原则程序和组织问题10、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11、行政决策中的冲突及解决方式研究12、政府决策机制研究13、政府扶贫政策研究14、公共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四)行政管理理论1、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2、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困难与对策研究4、当前行政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6、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7、论政府能力问题8、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9、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鉴10、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1、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12、当前我国职能转变的动因与内容13、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14、人事行政中用人机制研究15、权力制约与反腐机制问题研究16、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的作用17、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18、我国传统行政管理文化的启示19、WTO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20、WTO对中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21、政务公开与电子化政府22、政府管理创新机制研究23、政府行政能力问题研究(五)行政领导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的制约性3、论我国行政领导干部的培养4、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5、论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6、行政领导者的角色研究7、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8、行政授权的理论与实践9、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10、管理职业化趋势与组织领导者的研究11、领导有效性理论研究12、政绩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六)行政监督1、论建立健全我国行政权力监督机制2、论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3、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5、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乏力的成因与对策6、浅析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7、论如何促进行政监督的有效性8、舆论监督的理论与实践(七)市政规划与管理1、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市政管理2、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体制改革问题4、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研究6、我国城市街道基层组织的建设7、深圳“城中村”改造中政府角色定位8、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八)政府经济学1、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现状、成因与对策2、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3、对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思考4、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5、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6、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研究7、政府消费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九)行政伦理1、论责任政府2、论市场经济与公务员道德建设3、我国公务员廉政机制建设4、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5、对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6、行政责任及官员问责制研究7、行政人格研究8、行政伦理与行政法制的关系(十)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2、关于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3、试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4、试论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缺陷及不足5、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6、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7、关于我国行政强制法的立法构想及理论意义8、试论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完善及其途径9、对行政许可危害的补救措施探讨10、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11、我国依法行政的现状及改革研究12、城市治安存在问题及对策(十一)其他1、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2、浅议我国价格听证会制度的发展与改革3、WTO的透明度原则与我国行政公开制度改革4、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5、制约政府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6、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7、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8、政府采购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和实施监控问题研究9、关于公平与效率的研究10、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11、城市居民委员会自治问题研究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13、城市居民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14、我国人口政策的探讨15、人才选拔与人才测评的理论与实践16、激励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17、管理中的人际沟通技能18、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19、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深圳市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1、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研究22、中国福利制度研究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当代中国政治过程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依法治国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扩大政治参与研究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研究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进一步完善现在选举制度研究村民自治研究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行政职能转变研究行政体制改革研究行政组织冲突研究进一步改革行政监督体制研究行政合法性研究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研究进一步发展中介组织研究知识经济与新型行政研究行政公开化研究行政信息化研究行政改革动力系统研究行政伦理研究浅议如何改革我国公务员的监督系统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析浅议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途径发达国家高级公务员薪酬模式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国外高级公务员培训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借鉴试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对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思考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法律控制浅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加强财政工作廉政建设的对策论构建完善的廉政建设德治体系对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对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分析浅议公共行政系统的熵值效应与行政管理效率的改善如何强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鉴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试析行政权力与政府效能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中小城镇建设的政府管理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浅议我国价格听证会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城市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有效供给浅议入世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借鉴对行政许可危害的补救措施探讨WTO规则对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影响WTO的透明度原则与我国行政公开制度改革电子政府建设的标准化参考模式初探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制约政府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县乡行政体制改革取向与财政体制协调性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决策民主化内涵及实施方式问题研究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内容、原则程序和组织问题行政学长负责制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关系行政监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式行政效率、效能原则与行政绩效考评政府采购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和实施监控问题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职权划分的基本理论与准则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公务员激励的模式研究依法行政的操作性内容研究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政府计划的改革目标与实施技术政府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提高政府回应能力的研究公共政策的作用、内容及目标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政府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对策研究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基层政府人性化管理与构建和谐农村分析。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视角
力 的同时必须深刻 认识构 建服务 型政府 的必要性 。 ( 发挥福建 省地理 优势需要 建设 服务型政府 一) 福建 地处祖 国东南部 ,居 于我 国东 海与南 海的
交通要 冲 ,是与 台湾 同胞 最密切 的省份 ,它延伸 两
个 基础设施 完备 、社会 环境 和谐 、政 府有效透 明的
关键 词 :服务 型 政 府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 困境 ;路径 中 图分 类 号 :D65 2 文献 标 码 :A 文章 编 号 :l 7 —94 (0 o 0 ~ 0 1 —0 2 08 21) 1 04 4 6
海峡西岸经 济 区建设 不 断深入 ,需要福 建省充
分适应时代发展 要求 ,认 清 服务型 政府 的本 质 。构 建服务型 的福建 省各级 政府 ,直接关 系到福 建省人 民和台湾 同胞 的福祉 ,关系 到能否 实现福建 省既是
“ 地缘 相近 ,血缘 相亲 ,文缘 相承 ,商缘 相连 , 缘 法 相循 ”以及 闽 台文化 有着共 同的母体 的 “ 脐带 ”在
一
为全省 经济 最后 2 0名 的光泽 、政 和 、寿宁 、屏南 、
松溪 、周 宁 、宁化 、长汀 、清流 、浦城 、建宁 、柘 荣 、华安 、大 田、武平 、连城 、明溪 、平和 、泰 宁、 顺 昌为例 )为 3 3 元 ,前者 是后 者 的 5 ,差距 2 亿 倍 比 19 9 6年 扩大 了 1 3倍 。 此 大的 区域差距 使得 . [如 4
翼 、对 接两洲 的天然 型地理 优势必 然需要发 挥福建 省服务 全局 的作用 。随着两 岸 政治 、经济 、以及社 会组织 的不断 交流与 合作 ,需要 建设有利 于海峡两 岸现代 服务业 对接 、增强两 岸 服务水平 和服务能力 的 现代 服 务 型政 府 以促 进 闽 台 两 岸各 方 面 正 常往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理念、体制及管理方式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理念、体制及管理方式摘要:地方政府由管制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应由服务型地方政府理念、服务型地方政府体制、服务型地方政府管理方式三大板块组成。
服务型地方政府理念包括参与的理念、便捷的理念、责任的理念、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体制是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实体,既包括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也包括地方政府权限的划分和权责体系的重构。
管理方式是适应新理念、新体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技术系统,要实现从传统服务到电子政务、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
关键词:服务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理念;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管理方式2004年2月,温家宝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研修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之后,理论界掀起了一场对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热潮。
这些研究拓展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外延,架构了服务型政府的整体轮廓。
但对如何建构一个适应地方各级政府需要的“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笔者试图就建构服务型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展开探讨,以期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有所裨益。
一、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的界定对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释义。
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应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宏观(政府的服务理念)、中观(政府的职能定位)、微观(政府的运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三个层面的统一。
依据对服务型政府综合性的理解,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应由服务型地方政府理念、服务型地方政府体制、服务型地方政府管理方式三大板块组成。
其中,理念居于最上层,因为服务型政府是理性政府,它要回答为什么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需要树立哪些理念的问题。
体制是服务型政府的载体,它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调整、职能变化、权责体系重构,而且必须对政府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作出重大调整。
管理方式是适应新理念、新体制的一系列工具、技术和方法。
申论范文: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3篇
申论范文: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3篇申论范文: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1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政府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尽可能让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
本文旨在探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方法。
一、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性1. 服务型政府是时代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政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
而服务型政府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政府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应运而生的。
2.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政府机构转型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变革,政府机构也需要根据这些变化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服务型政府建设,正是政府机构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政府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3.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可以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身就是树立政府形象和增强公信力的重要基础。
如果政府能够通过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高效的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度,逐渐树立良好的形象,必然会获得更多群众信任和支持。
二、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方法1. 提高政府运转效率和服务质量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满意度。
因此政府应该针对每一个服务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运转效率,同时加强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交流政府应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的公开和沟通交流。
政府需要为群众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同时及时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公正、更科学地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3. 建立良好的服务平台和监督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服务平台和监督机制,以确保群众能够反馈自己对政府服务的评价和感受。
同时,政府应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并通过监督机制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
4. 建立政府官员素质评价机制政府官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政府服务质量。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地增长,如何进行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公众关注的热点。
但总体来说,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疑惑和问题,与人们的最初预想还存在一定距离,而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思路是统一规划、加强公共参与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突出问题;解决思路一、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谓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公众服务的政府。
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重点是以公民为中心,以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日益多元化的公共需求为目标的新的治理模式。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实现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由管制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这三个根本转变过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也是我国现阶段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它标志着公共行政价值的根本转变。
正是由于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行政改革的热门话题。
但是,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疑惑和问题,与人们的最初预想还存在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如下:1.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各级政府均进行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这些措施大都处于比较表面的层次,有不少措施就是简单的便民措施,离真正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服务型政府的实践缺乏,比较盲目,只能走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一模式。
归纳起来就是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总结。
此外有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则是由个别领导起重要推动作用,一旦领导人工作调整或因其他事情,则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就将受到重大影响。
协同治理_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
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郑 巧 肖文涛[摘 要]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和政府模式,蕴含着公民本位、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公共责任等价值诉求。
在分析了协同学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协同治理的思想,并认为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
同时,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创造社会良性资本,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等,是实现服务型政府协同治理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协同治理;公民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图分类号]D03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8)07-0048-06构建基于新公共服务理念之上的服务型政府,是21世纪初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现代化的大趋势。
它孕生于全球化、市场化所推动的社会结构转型与政府角色变化的境遇之中, 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的细微变化,更是在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
[1]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理念以一种内化的方式渗透到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中,引领着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因此,以寻求公共利益与共同体普遍共识为目标的协同治理便具备了强大的生产力和驱动力。
协同治理作为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一方面是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非线性的互动演绎整体的合作效应,产生扩大的生产力,创造行政现代性所追寻的服务中心主义和责任至上主义,使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项目得到有效、负责和公平的实施;另一方面是服务型政府实际运作过程所选择的公共政策工具,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等主体通过面对面合作方式组成社会网络管理系统,强调社会管理的多元化和有效政府的功能角色定位,将焦点转向致力于解决公共问题,创造出公共生活之良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可见,协同治理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回归。
现代社会的各级政府应当更新治理理念,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匡正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真正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
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
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
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
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
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
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
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民主责任。
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
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意义
引言经过一系列理论深化和实践探索,从一到无穷大,从尝试探索到全面推进,伴随着法治政府、德治政府、创新政府协同发展,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坚持以党的领导为前提、服务人民的中心思想、推进自身革命性建设、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战略布局下取得了长足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与以往的执政理念不同,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管理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不再是以前的被管理,被要求,而是想要以主人公的姿态来参与管理,所以,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也从原来传统的单纯管理、控制、制约,转变为为人民服务。
把人民群众当成社会的主人,公权力的执行者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领导者的一切行动也都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从而在工作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二字,这也是服务型政府与与以前的执政理念的本质区别所在。
2."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范围。
与以往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一样,当时的政府职能很大,要管理的事物和范围很多很广。
服务型政府则认为在发挥政府的充分作用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发面,认为政府不应该管的太多、管的太死,要适当的简政放权,要给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让"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互配合。
当然,虽然"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范围正在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越少越好。
相反,它强调日益详细和完善的政府职能,例如需要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3."服务型政府"的运行机制。
服务型政府提倡改变传统的,臃肿的、庞大复杂的运行机制,提倡高效率,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
此外,服务型政府还提倡和注重创新,注重以创新来完善和健全政府的服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形势与政策教育(15-16复习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1. “一国两制”是为解决( B )问题而提出的。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特区问题2. 佛教的创始人是(B )。
A.美国的耶和华B.印度的释迦牟尼C.阿拉伯的穆罕默德D.中国的老子3.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A)。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特区问题4. (D)是目前“金砖四国”中最后一个仍旧停留在货币宽松政策阶段的国家。
A.墨西哥B.印度C.巴西D.俄罗斯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关键问题是(C)。
A.确保公民公平参与的机会B.实现社会经济的公平发展C.实现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D.实现社会稳定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证是( A )。
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封建主义D.资本主义8. 俄罗斯是世界石油输出大国,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 C )A.65%B.55%C.60%D.65%9.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 D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A.英镑B.黄金C.马克D.美元10. 以下哪个不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A)。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内部同盟关系日渐松散B.单极格局向多极方向演变的特点更加明显C.各地区力量的增强有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影响国际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11. 各类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校生( B)参加一次以上文化活动。
A.每天B.每周C.每月D.每年12. 我国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有(B)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A.50%B.60%C.40%D.45%1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发展D.可协调发展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服务型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继十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把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之后的又一次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代表中国人民基于现行中国的发展状况,对政府行政权力适用现代行政理念、提高行政效率和权威、推进政府职能改革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重大决定,而构建服务型政府势必要改变原有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意义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十八大也提出服务型政府应具备的四大标准和四大目标:“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1],可以看出它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的、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这就要求政府要主动迎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对社会需求做主动回应。
这种要求与我国原来政府主导型权力运行机制不相适应,因此构建新的凸显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和关键性支撑。
(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执政党的宗旨的应有之义。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凸显公共服务为核心。
过去尽管也这样要求,但更具政治化论调,缺乏从行政角度论证并机制化实施,以致权力的运行模式趋于自上而下的单一化,重决策、轻执行、轻评估,更表现出一定的专治型,一定程度上忽略相对人的主观感受。
比如强拆事件的屡屡发生,农作物种植的政府性指令等。
(二)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逐渐步入工业化社会,甚至是后工业化社会,人类也从原始的蒙昧逐渐走向高度文明,人们之间的经济和发展关系也越发灵活多变,很多领域在政府还没有涉足或者没有完善的制度产生前,其经济现象和关系类型已经在市场经济中产生,如果靠政府管制来调节这些关系,来不及也调节不好,因而建立新的权力运行机制,诸如权力主体多样化,实现新生事物的自我管控,以适应市场的多变需求。
(三)是政府合理性存在的自身变革的主观需要。
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而言,现代性是其综合特点,应表现为:法治性、有限性、责任性、回应性、高效性等。
其目的是要完成善治。
“ 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提到过“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
它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它强调: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3]由此看来,我国的政府权力运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形下,使其合理性存在的前提就是适应各种变化需求,否则不仅难以履行政府职能,更有可能失去存在的意义,只有核心机制发动自身的变革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二、旧有政府权力运行机制阻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表现及成因权力运行机制是指导、调节、推动权力运行和目标达成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调控手段、管理方法和政策制度的总称。
权力机制是否有效运行,关系到权力运行的质量和社会效果。
[4]旧有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对社会治理重在行政权主体的单一化,忽略其他或者不吸收其他社会主体参与解决问题;管理方式基本采用自上而下的单向行政指令,权力高压管控;政策制度上重决策、轻执行、轻评估。
要弱化权力的支配作用,激发权利的激励作用,减少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对市场的不必要的干预,这种权力运行机制模式不利于服务型政府创建的整体思路,它对创建服务型政府的阻碍作用表现如下。
(一)权力运行方向单向化,无法对社会法权要求主动回应。
旧有权力运行方式,主要是权力的执行者即行政主体依照相关法规政策来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权力运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状态,相对人处在被管控的地位,其合理诉求不能尽被保护。
比如90年代末期,乡镇一级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采取强制命令,不顾农民意愿要求农户拔掉原有种植物,大面积种植二花等,致使市场饱和,最终农民利益受损,结果却无人承担责任。
这种单一化权力运作机制伤害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人为的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是与服务型政府要最大程度为人民谋利益相违背的。
(二)权力运行主体单一化,体现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旧有的权力运行主体只有行政主体一家独大,权力的操作者即公仆,只需运用不同的制度与各位不同性质的主人(流动摊贩、消费者等)发生管理关系,尽管所有的社会公众在宪法中被规定是国家的主人,但在每一件具体的社会事务中,一部分人体验不到主人的滋味。
比如《2015年福建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新环保法生效后的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最终由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作为共同原告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被诉毁林的四名被告被判赔127万元并修复生态环境等民事责任。
这在2015年以前由于民事责任关系的基本要求,社会团体是无法对环境破坏的主体实施民事起诉的,再加上行政管理主体事务的繁多可能无暇顾具体偏远的环境保护问题,因而有些环境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自2015年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关注环保的社会团体有资格作为民事主体对破坏环境的自然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起诉,他们作为权力的主体之一参与到管理社会事务中来,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优越性。
(三)权力运行组织的单独化,容易形成权力的专断性。
在有一些行业里,行政执法者太多,但都各行其是,没有形成必要的配合和监督,造成多头执法,权责不一的现象,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比如“河南永城公路乱开巨额罚款,车主不堪重负自杀”案,运政部门、公路部门各自出台罚款政策,不解超载问题,一味罚款,致使车主不堪重负自杀还置之不理。
这种权力运行主体单独化行动,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其一容易形成执法者暴政;其二容易滋生权力腐败。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路径(一)重塑政府权力运行服务理念和模式。
首先应当认识到知识就是权力,只有树立知识性服务政府的理念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客观变化要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当今世界知识的制造、传播、使用都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使得知识会在同一时间为社会个体和群体所拥有,不再是特权阶层或政府独自或先于拥有。
这就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有了极大的挑战,公众在这种背景下会对政府给予更高的期望,而不仅仅满足于原有的宣布指令,政府权力必然被期望赋予“学习力、控制力、修正力”。
[5]因而传统的政府通过垄断信息或知识的手段来对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事务等进行控制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即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新型政府的核心职能,而建设知识性的服务型政府是现在和未来政府职能创新的方向。
其次应当树立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一种政治宣言,它首先应从权力运行机制的变更做起。
因为权力运行机制实际就是“要解决权力要为谁的利益服务,如何为利益服务的问题,”这里更突出如何二字。
[6](二)市民社会构建中政府驱动与社会参与的结合。
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行为集体。
它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盈利的私营经济的一部分。
换而言之,它是处于“公”与“私”之间的一个领域。
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
在时下的中国社会里正出现一些新生事物,比如同性恋、私家车营运等,在法律还没有给予正身的情形下,他既对社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又有其合理存在的因素,这时政府的管理最难,此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一些非政府组织,列举一些制度等,尽量教育引导这些新生事物他们的正面影响,减少其负面影响。
这就发挥了广大社会公众一线的参与积极性,政府的管理任务和压力也会减小。
这种社会参与很显然不再是政府行政权力这一单一的管理社会的权力,明显有社会机构作为分权机构,来共同承担社会事务。
再比如2014年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申报的“创新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共建执法和服务治理模式”项目,作为陕西省唯一一家入围项目,成功获得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其突出做法就是“高位协调、多元共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莲湖区树立“大城管”理念,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综合执法,引入司法保障,提高执法效率,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城市治理工作格局,效果良好。
(三)经济全球化下服务型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
通过与传统的权力运行机制相比较,服务型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更具包容性、互动性、灵活性、回应性、实效性等,这样亲民的政府更为人们所欢迎、接受和认同。
就全球而言,经济全球化,各国政府都在探索适合其社会发展的权力运行机制,我国处于转型期,更要抓紧创新。
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政府是社会创新的火车头,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唯有在价值理念、调配手段、运行方式、法律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才会建立好服务型政府。
1、价值导向机制。
(1)在已有价值取向上,坚持依宪治国。
服务型政府最基本的内涵是权力来源规避主体单一化趋向社会化、权力运行方式法治化、权力最终的目标是服务于民。
所以“依法行政”“服务于民”理念首先应该成为政府权力体系的规范行为、服务公众、为民谋福的基本准则。
另一方面自然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也必须要提高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事务,尽管这些社会事务并不能为自己带来直接的利益,这样与政府通力协作,实现及时有效地服务目的。
(2)在核心价值取向上,突出以人为本。
比如2015年3月17,南京日报报道《妻子将临盆丈夫心急酒驾送医被查好交警护送产妇进医院》事例,事后该丈夫主动到交警队接受惩罚,并给交警送去了锦旗。
同样的事例也有人揪住违规驾驶不放,致使产妇胎儿一起死亡。
而前者这种灵活运用权力的方式,充分说明做到以人为本,应当是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3)在趋向价值上,推行善治善政。
2、完善回应机制。
“政府回应”视为一种政府行为和政治过程。
即认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对民众的需求作出反应并采取积极措施的过程,不仅是政府的一种实践行为,更是公民与政府互动的政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