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空间目标散射建模总结

合集下载

基于TracePro的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

基于TracePro的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

基于TracePro的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
孙成明;赵飞;张泽
【期刊名称】《光子学报》
【年(卷),期】2014(0)11
【摘要】为给空间目标光学探测与识别提供数据支持,建立了基于TracePro的空
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计算模型.以空间目标天基红外系统为例,综合考虑目标的结构
特性、材料特性、背景特性及轨道特性,通过TracePro中建立几何模型、设定材质、设定光源、计算光线路径等环节,对目标光学散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目标的光谱辐照度曲线与太阳一致.镜反射时,目标的等效光谱反射率曲线与砷化镓电池
片一致,随着目标旋转,目标的等效光谱反射率曲线趋向于与包覆材料一致,而后保持不变.为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研究思路提供了借鉴.
【总页数】5页(P54-58)
【关键词】空间光学;空间目标;散射特性;TracePro;建模与仿真
【作者】孙成明;赵飞;张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2.1;O435.1
【相关文献】
1.基于STK的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 [J], 李艳杰;金光;钟兴
2.基于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的空间目标成像仿真研究 [J], 黄建明;刘鲁江;王盈;魏
祥泉
3.基于光学散射特性的失稳空间目标旋转分析 [J], 田琪琛;李智;徐灿;李鹏
4.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研究 [J], 吴英;杨玲;范剑英;王洋;吴岩;王长劲
5.基于光学仿真Tracepro软件对多面微结构导光板光学性能的研究 [J], 王佳佳;贺建芸;谢鹏程;申增强;马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目标的红外特性建模与仿真

空间目标的红外特性建模与仿真
[2~5]
。由于空间目标工作环境为太空环境,受到太阳辐射、地球反射太阳辐射以及地
球自身辐射等空间轨道外热流因素,以及目标自身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卫星红外 辐射特性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若纯粹依靠试验,不仅耗时、费用昂贵,而且试验 次数有限,不能测试分析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卫星红外辐射特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以传热学为基础的空间目标红外成像仿真,可有效模拟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卫星红外 辐射特性,研究其辐射特性的形成机理、确定其光谱范围及峰值波长、描绘其光谱 特性曲线。其研究成果将为天基空间目标红外成像探测器的选型、技术指标的确定, 空间目标的自动识别提供技术储备。
Infrared imaging system
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关键词:空间目标
红外成像仿真
星空背景
卫星
红外特性
成像系统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Research on infrared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ing technique of space target is valuable in applications of space technique, communications and navigates, remote sensor. This paper aims at research on infrared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target, combining orbit trait

海面与舰船目标电磁散射的建模方法研究

海面与舰船目标电磁散射的建模方法研究

海面与舰船目标电磁散射的建模方法研究海面与舰船目标电磁散射的建模方法研究摘要: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电磁散射技术在海战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海面和舰船目标的电磁散射建模方法,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电磁散射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来更准确地描述散射现象。

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海面和舰船的电磁散射特性,为电磁散射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海面;舰船目标;电磁散射;建模方法;理论支持1. 引言电磁散射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技术,通过分析散射波的特性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在军事领域,电磁散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战中,可以用于目标侦测与识别、隐身技术等方面。

海面和舰船作为海战中的重要目标,其电磁散射特性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海面与舰船目标的电磁散射建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海面电磁散射建模方法研究2.1 海面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海面的电磁散射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海面的形态学特征和海面的电磁参量。

形态学特征包括海面波纹、海浪、浮游生物等,这些因素会对电磁波在海面上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响。

电磁参量主要包括海水盐度、温度、粘度等,这些参量会影响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

通过分析海面的形态学特征和电磁参量,可以确定海面电磁散射的数学模型。

2.2 舰船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舰船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主要取决于目标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目标表面的电磁波反射与传播特性等因素。

目标的几何形状对于电磁波的入射角度和散射角度有重要影响,几何形状的复杂度越高,目标的散射特性越复杂。

材料特性包括目标的相对介电常数、磁导率等,这些参量决定了目标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能力。

舰船的表面特性也会对电磁波的散射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表面的光滑程度、涂层材料等。

3. 电磁散射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海面与舰船目标电磁散射模型。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海面的形态学特征和电磁参量,以及舰船目标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表面特性等因素。

高性能计算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高性能计算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高性能计算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中的应用刘阳;周海京;郑宇腾;陈晓洁;王卫杰;鲍献丰;李瀚宇【摘要】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电磁数值模拟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任一种数值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高效处理所有问题,因此,有必要发展和集成多种数值方法,形成能够为不同类型问题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计算提供高效解决途径的软件系统.文中在并行自适应结构/非结构网格应用支撑软件框架之上,充分考虑数值方法的可扩展性以及物理个性的可分离性,通过基于机理、数据的混合可计算建模和接口设计,以及算法的模块化开发,发展了多种用于RCS计算的数值方法,并将其集成到高性能电磁数值模拟软件系统JEMS中.数值算例表明了JEMS具有高效分析多种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能力,并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The electromagnetic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gain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analyzing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s to meet the engineering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Since 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re is no one method which can deal with all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multi approach for integrating the software system, which can provide efficient means to analyze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argets. Considering scalability of algorithms and separability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parallel adaptive structured/unstructured mesh appl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everal numerical methods are develop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electromagnetic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system, JEMS, with studying computable modeling, interface design andmodularized realization of algorithms.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illustrate JEMS has the capability in efficient solving the radar cross sections of different targets, and has advantages in large-scale parallel computing.【期刊名称】《电波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34)001【总页数】9页(P3-11)【关键词】电磁散射;雷达散射截面;高性能计算;数值方法;并行支撑框架【作者】刘阳;周海京;郑宇腾;陈晓洁;王卫杰;鲍献丰;李瀚宇【作者单位】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094;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094;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094;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 北京 100088;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 北京100088;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 北京 100088;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41引言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在雷达技术、目标识别、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等应用中都有重要意义[1-4]. 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它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日益拓展,以致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数据获取与分析评估一直备受瞩目,建立在计算电磁学基础上的数值模拟技术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同时,各应用领域不断提高的实际工程需求,也为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数值模拟提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超电大尺寸、复杂结构(包括深腔、缝隙、尖劈等)、复杂材质(非线性、各向异性、色散、时变媒质等)、宽频谱等[5-7]. 这些问题的求解不仅需要从数值算法设计的角度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还需要从计算资源和并行技术的角度来增强对大规模计算的支撑. 近年来,计算机集群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的进步,促进电磁场问题的并行计算技术蓬勃发展,使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电磁场数值模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10]. 许多商业软件,如CST、FEKO、HFSS等均提供并行版本,国内外很多科研团队也都针对不同的数值方法发展了各自的并行程序,有的甚至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软件,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W. C. Chew教授的团队[8]、美国俄亥俄大学的J. F. Lee教授的团队[9],国内电子科技大学聂在平教授的团队[10]、北京理工大学盛新庆教授团队[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玉教授的团队[12]等.由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制的并行自适应结构/非结构网格应用支撑软件框架(JASMIN/JAUMIN/JCOGIN)是针对科学计算中的结构/非结构网格应用,将高性能的数据结构进行了封装、并屏蔽了大规模并行和网格自适应的计算技术,能够支撑物理建模、数值方法、高性能算法的创新研究,可有效缩短基于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的并行计算应用程序的研制时间[13]. 在该框架基础上,我们发展了高性能计算软件系统JEMS(J electro magnetic solver),用于多种电磁场问题的高效数值模拟. 本文将主要介绍JEMS中可用于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计算方面的内容,从各种数值算法及适用问题展开阐述,并通过介绍JEMS中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的数值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一系列数值算例,展示了JEMS具有高效分析多种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能力,及其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面具有的优势.1 电磁散射的数值计算方法雷达散射截面[5](radar cross-section, RCS)是度量目标对电磁波散射能力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 RCS的定义为单位立体角内目标朝接收方向散射的功率与从给定方向入射于该目标的平面波功率密度之比的4π倍. 快速和精确获取目标的RCS成为衡量用于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数值方法有效性的关键.用于RCS计算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解析方法,如Mie级数方法. 这类方法效率高且可得到问题的准确解,便于分析问题的物理本质,但适用范围太窄,不能满足复杂目标的分析需求.另一类是高频近似方法,如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 PO)、几何光学(geometrical optics, GO)、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GTD)和物理绕射理论(phys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PTD)等[14-16]. 高频近似方法计算速度快且对存储需求不高,特别在对电大尺寸目标的RCS计算中具有明显优势,能满足一定的工程需要. 然而对目标隐身与识别等应用,特别是含复杂结构或复杂材质的工程问题来说,该类方法的精度不够或无法求解.第三类是全波方法. 这类方法是目前计算电磁学的主流研究方向,如矩量法(method of moments, MoM)及其加速算法、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等[17-18],多用于处理电小或电中尺寸问题. 这类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目标,且给出较精确的数值解. MoM是基于积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积分方程中格林函数的使用,使无穷远处的辐射条件能够自然满足,场在数值网格中的传播过程得到精确描述,因此该方法的数值色散误差很小. 此外,MoM未知量数目较少且阻抗矩阵条件数较好. 然而,生成的阻抗矩阵是稠密的,造成矩阵元素的计算和存储以及矩阵方程的求解成为影响MoM求解能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其快速算法成为MoM重要的研究方向,如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CG-FFT、IE-FFT、AIM等)[19-20]、基于低秩矩阵压缩的纯代数方法(ACA、MLMDA等)[21-22]和基于快速多极子的方法(MLFMA)[23],有效解决了MoM的上述问题,使其在RCS计算中得到广泛使用. FEM[24]和FDTD[25]均是基于微分方程的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算法简单,易于编程实现和程序并行化. 而且,FEM通用性强,可以处理复杂材质和结构,生成的矩阵具有稀疏性,但矩阵条件数较差. FDTD 方法是计算电磁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时域方法,具有宽频带瞬变电磁场分析计算的能力,适用于对宽带RCS的计算需求. 然而,这类方法在求解开的或无限大区域的问题时,需要辅以截断边界. 由于这类方法的未知量分布在整个传播空间,且为了保证所需的计算精度,在处理大尺寸和复杂结构时,往往需要较大的截断区域和精细的网格,从而造成巨大的未知量数目,导致其对计算机资源需求很大. 偏微分方程的局域性还造成这类方法中电磁场在数值网格的传播过程中形成较大的色散误差,导致其计算精度较差. 由于每种数值方法各具优点和劣势,因此将多种数值方法有效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高效求解RCS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全波方法之间的一种混合,即有限元边界积分(finite element boundary integral, FEBI)方法,它是有限元方法和积分方程方法的结合,能够有效消除FEM的截断误差,实现计算区域的最小化,同时具有处理复杂结构和材质的能力,其很强的实用性使其得到了深入发展. 此外,FEM和MoM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能够应用到FEBI中[26]. 虽然在近几十年全波方法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各种快速算法、并行技术、矩阵求解加速技术等不断拓展了全波方法的求解能力,但是仍然有许多实际工程问题是全波方法无法有效或独立解决的. 因此,全波方法与高频方法的混合技术不可避免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发展方向[5,27],包括MoM与PO、MoM与PTD、FEM与PO等,这类混合虽然由于高频近似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计算精度,但是,它们不仅能够刻画电大目标上电小复杂结构,而且实现了较高的计算效率和较低的内存需求,在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中成为能够折中考虑精度和效率的有效方法.综上所述,各种数值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可以高效地求解一些问题. 然而,至今还未有哪种方法可以高效地处理所有问题,因此,有必要发展和集成用于RCS计算的多种数值方法,形成能够为不同类型问题的RCS计算提供高效解决途径的软件系统.2 电磁数值模拟软件系统JEMS目前,国防和高端商用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复杂电磁工程问题,常常具有超电大尺寸、多尺度、多介质或复杂介质、多物理等特性. 基于高效能计算环境和并行支撑软件框架,我们将多种数值方法有机集成,发展了JEMS软件系统,用于电磁场问题的高效数值模拟. JEMS软件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保持计算方法的持续可扩展性,并基于机理、数据的混合可计算建模及接口设计,保持物理个性的可分离性及可扩展性. 此外,由于并行支撑软件框架支持基于分布式内存和共享式内存的高性能计算,因此在该框架上发展的JEMS软件系统也支持上述两种高性能计算模式.JEMS软件系统的数值模拟能力并不仅限于目标散射特性分析,因而,本文在简单地整体回顾JEMS软件系统之后,将着重介绍JEMS中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RCS计算的解决方案和一系列数值算例,展示JEMS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面的优势.2.1 JEMS软件系统简介JEMS软件系统是基于并行自适应结构/非结构网格应用支撑软件框架(JASMIN/JAUMIN/JCOGIN)以算法模块联合研究的形式,与国内优势高校合作,充分发挥国内优势高校的研究力量,将国内外许多最新成果持续融入到软件平台的设计和研制中.综合考虑电磁场问题物理问题的特性、所关注的具体物理量,以及不同物理层次所需的模拟软件算法的共性基础构架的不同,发展的JEMS软件系统的软件体系如图1所示. 该软件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突破在并行支撑框架上高效并行实现电磁脉冲源模拟、区域级/场景电磁模拟、电大多尺度结构全波电磁模拟以及多物理电磁计算等关键技术,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构建能力型电磁数值模拟软件系统,为具有明确应用牵引的高价值目标提供基于高性能计算的复杂电磁系统分析、优化及评估解决方案,为国内重大电磁工程问题快速定制高端专用计算平台[28].图1 电磁数值模拟软件系统JEMS体系图Fig.1 System diagram of electromagnetic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system JEMS用于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的多种数值方法属于平台级全波电磁模拟软件. 该软件包括时域和频域两部分内容,时域部分发展了基于HPA-adaptive模式的时域多算法求解技术,频域部分则采用基于非重叠区域分解的多种频域全波方法的混合集成技术,此外还发展了并行网格剖分技术、基于耦合波方法的电大馈线系统的快速计算技术以及电磁场/电路协同计算技术. 为典型的平台级目标(如飞行器等)构建了精确建模和电磁模拟能力,可实现目标近场和远场的多种电磁特性仿真数据. 此外,JEMS还包括电磁脉冲源模拟软件、区域级电磁模拟软件,以及器件级多物理电磁模拟软件.由于不同数值方法所需要的输入数据形式迥异,如网格数据、模型参数等,JEMS目前对基于不同数值方法发展的求解器的输入数据未做统一. 然而,JEMS中多种数值方法所需的网格数据均可由前处理引擎SuperMesh产生.2.2 用于RCS计算的不同数值方法的研究进展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的目标从电尺寸、结构复杂度、材质以及频谱范围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为从精度和效率两方面满足不同应用需求,JEMS软件系统提供多种算法供实际计算选择,包括MLFMA、FEM、PTD、FEBI-MLFMA-PO 以及FDTD等. 下面将逐一对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介绍.2.2.1 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JEMS中的平台级频域全波电磁模拟软件JEMS-FD提供了基于组合场积分方程的MLFMA. 特别地,该方法通过高阶奇异值提取技术保证了算法的数值精度和计算稳定性,并提供块对角、稀疏近似逆等预条件技术保证超电大含腔目标的求解稳定性,可满足电大尺寸金属目标对应千万自由度矩阵方程的RCS高效求解. 算例1和算例2分别是使用JEMS中MLFMA对不同频率下F117隐身战机和含腔超电大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算例1 F117隐身战机不同频率下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入射平面波频率为1.5 GHz,入射方向沿机头正入射且采用垂直极化,模型电尺寸为88.8λ×60λ×10.6λ,λ为波长. 表面剖分的三角形网格数目97.6万,未知量数目146.5万,使用16个CPU核并行计算,计算时间为2.27 h,内存需求为7.9 GB,该频率下F117隐身战机的双站RCS如图3所示,与商业软件FEKO的结果吻合很好.当入射平面波频率为5.0 GHz时,模型电尺寸为310.8λ×210λ×37.1λ. 表面剖分的三角形网格数目为996.8万,未知量数目 1 495.2万,使用10个CPU核并行计算,计算时间约5.5 h,内存需求约为84.3 GB,图4给出该频率下F117隐身战机的双站RCS的模拟结果.图2 F117隐身战机模型Fig.2 F117 model图3 频率1.5 GHz时F117的双站RCSFig.3 Bistatic RCS of F117model(frequency=1.5 GHz)图4 频率5 GHz时F117的双站RCSFig.4 Bistatic RCS of F117model(frequency=5 GHz)算例2 含腔超电大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模型如图5所示,入射平面波频率为0.9 GHz,入射方向沿机头正入射且采用垂直极化,模型电尺寸为66λ×48λ×20λ. 网格剖分的未知量数目约118万,计算时间13 181 s,内存需求为6.7 GB,此含腔超电大目标的双站RCS如图6所示.图5 含腔超电大目标模型Fig.5 Model for the electrical large target with a cavity图6 频率0.9 GHz时含腔超电大目标的双站RCSFig.6 Bistatic RCS of the electrical large target with a cavity(frequency=0.9 GHz)2.2.2 有限元方法在频域全波方法中,还发展了针对复杂多尺度、多材料(包括介质、金属、吸波材料、频变材料、各项异性材料等)结构的FEM,可支持多种激励源(如平面波、高斯波束、点源、波导激励源、电压/电流源等),采用非结构网格并行自适应加密技术和区域分解求解技术,具有数万CPU核的并行扩展能力,可实现对数亿网格规模复杂目标的RCS分析. 算例3和算例4分别是使用JEMS中FEM分析频率选择表面和舰船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算例3 频率选择表面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模型如图7所示含1 000个单元. 入射平面波频率0.3 GHz,入射方向沿-Z轴(即垂直于频率选择表面),极化方向沿+X轴. 模型电尺寸为数十个波长,四面体网格数目为414万,采用8个CPU核并行,区域分解迭代步数为8. 如图8中所示,JEMS中FEM获得的该模型的双站RCS计算结果与商业软件HFSS的一致.图7 频率选择表面的模型Fig.7 Model for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图8 频率0.3 GHz时频率选择表面的双站RCSFig.8 Bistatic RCS of th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requency=0.3 GHz)算例4 舰船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模型如图9所示,尺寸为130.8 m×20m×23.1 m. 入射平面波频率为1 GHz,入射方向的俯仰角为45°,方位角为0°,且为水平极化. 四面体网格规模约为3亿,在天河-2超级计算机上启动400个进程,共计9 600CPU核完成自适应计算. 图10是舰船模型在频率1 GHz时的双站RCS.图9 舰船模型Fig.9 The ship model图10 频率1 GHz时舰船的双站RCSFig.10 Bistatic RCS of theship(frequency=1 GHz)2.2.3 物理绕射理论目标的电尺寸越大,其表面散射场的局部效应越明显,可利用高频方法的局部性原理来求解其散射场. JEMS中提供了PTD方法,通过考虑边缘的绕射电流达到对PO方法的修正,以提高其计算精度. 另外,采用深度缓冲器(z-buffer)算法判断遮挡,区分物体表面的照射和非照射区域,从而实现对超电大尺寸金属和多层涂覆目标的RCS计算. 算例5和算例6是采用JEMS中PTD对金属舰船模型以及涂覆介质材料的舰船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算例5 舰船模型的电磁特性分析. 仍然考虑算例4中的舰船模型. 入射平面波的频率为0.3 GHz,且采用垂直极化,当入射方向的俯仰角为90°,方位角从0°扫描到360°时,JEMS中PTD计算的舰船模型的单站RCS与商业软件CST中的SBR方法的结果如图11所示,二者吻合得较好.图11 频率0.3 GHz时舰船的单站RCSFig.11 Monostatic RCS of theship(frequency=0.3 GHz)算例6 涂覆舰船模型的电磁特性分析. 仍采用算例4中的舰船模型,表面共涂覆三层介质,表1中给出其相对介电常数、相对磁导率,以及厚度等参数. 入射平面波频率为3 GHz,入射方向的俯仰角为90°,方位角从0°扫描到360°. 图12是CST软件的PO方法与JEMS中PTD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表1 涂层介质材料的参数Tab.1 Material parameters for dielectric coats层号相对介电常数相对磁导率涂层厚度/mm 11514.412-j12.3531.02 2151-j5.2421.77 34.254-j2.3311.96图12 频率3 GHz时涂覆舰船的单站RCSFig.12 Monostatic RCS of the coated ship(frequency=3 GHz)2.2.4 全波与高频混合方法最近,针对含金属/介质混合局部结构的电大尺寸问题的RCS分析,JEMS还研发了迭代型全波与高频混合方法FEBI-MLFMA-PO,充分利用FEBI处理复杂结构和材质的能力,以及PO方法处理电大平滑目标的高效性. 通过MLFMA实现对全波算法部分的加速,并采用自适应交叉近似方法提高全波与高频区域相互作用子矩阵的计算效率. 全波与高频区域的耦合子矩阵为稠密阵,采用自适应交叉近似方法可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和内存需求,该算法主要包括求一行或一列的最大值、计算矩阵元素以及每步的误差.在JEMS中,将整个计算区域划分成多个块,求一行或一列中最大值转化为并行求出每一块中最大值,再通过比较块的最大值找出一行或一列的最大值;矩阵元素则是在每一块上并行计算;每步的误差则是先通过每块上计算所属部分的值,而后通过归约计算得到总的每步误差. 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未知量数目,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算例7是使用JEMS中FEBI-MLFMA-PO方法分析观察室内含介质体的舰船电磁散射特性.算例7 观察室内含介质体的舰船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模型如图13,观察室内介质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5,尺寸3 m×2.5 m×2.0 m.入射平面波频率为50 MHz,入射方向的俯仰角为45°,方位角为0°,且为水平极化. 网格剖分40 109个四面体,以及9 956个三角形(如果全部使用FEBI,则网格剖分含40 109个四面体,以及58 778个三角形),有效减少了未知量数目. 图14给出了利用JEMS中的FEBI-MLFMA-PO,商业软件FEKO中的全波方法MLFMA和混合方法MoM-PO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在前向和后向附近,与FEKO的MoM-PO混合方法相比,JEMS 中的FEBI-MLFMA-PO的结果与FEKO全波方法MLFMA的结果吻合更好.图13 观察室内含介质体的舰船模型Fig.13 Ship model with a cabin having dielectric object图14 观察室内含介质体的舰船的双站RCSFig.14 Bistatic RCS of the ship witha cabin having dielectric object2.2.5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此外,考虑到一些工程问题中对宽带RCS的计算需求,JEMS中的平台级时域全波电磁模拟软件JEMS-TD提供FDTD方法计算宽带RCS的功能. 应用FDTD计算瞬态近场,再由时域近远场外推公式得到特定频率的远场信息,为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特别开发了混合阶和非均匀网格技术. 算例8给出JEMS中FDTD计算的整机模型的RCS.算例8 整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整机尺寸为35 m×38 m×12 m,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包括四段机身结构、有机玻璃机头罩、起落架及发动机等结构. 入射波频率为1 GHz,沿机头正入射,且采用垂直极化. 利用FDTD计算该飞机模型的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双站RCS,六面体网格剖分规模约300亿,使用10 800个CPU核,计算结果如图15~16,并与CST中SBR进行了对比.图15 水平面上飞机的双站RCSFig.15 Bistatic RCS of airplane on horizontal plane图16 垂直面上飞机的双站RCSFig.16 Bistatic RCS of airplane on vertical plane3 结论本文从工程应用中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遇到的许多难题引出发展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电磁数值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回顾了用于RCS计算的三类方法,通过分析每种数值方法的利弊,阐明了它们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由于没有一种数值方法能够同时解决所有问题,为从精度和效率两方面满足不同应用需求,需通过发展不同算法供实际计算选择. 本文着重介绍了以这种思路为指导的基于并行支撑框架JASMIN/JAUMIN/JCOGIN的高性能计算软件系统JEMS. JEMS本身的功能很多,这里只介绍其中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的数值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通过一些相关算例展示出JEMS具有分析多种类型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面的优势. 实际上,JEMS的研发团队持续通过算法模块形式,将国内外计算电磁学的最新成果融入到软件系统当中,期待通过不断丰富算法功能、优化算法效率为国内重大电磁工程问题提供基于高性能计算的复杂电磁系统分析、优化及评估解决方案.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黄培康, 殷红成, 许小剑. 雷达目标特性[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 庄钊文, 袁乃昌, 莫锦军, 等. 军用目标雷达散射截面预估与测量[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3] 保铮, 邢孟道, 王彤. 雷达成像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4] 阮颖铮. 雷达散射截面与隐身技术[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5] 聂在平, 方大纲. 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建模——理论、方法与实现[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6] 桑建华. 飞行器隐身技术[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3.[7] 艾俊强, 周莉, 杨青真. S弯隐身喷管[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7.[8] SONG J M, LU C C, CHEW W C, et al. Fast illinois solver code (FISC) [J].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 1998, 40(3): 27-34.[9] PENG Z, LIM K H, LEE J F. Non-conformal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solving large multi-scal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13, 101(12): 298-319.[10] 胡俊, 聂在平, 王军, 等. 三维电大尺寸目标电磁散射求解的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J]. 电波科学学报, 2004, 19(5): 509-514.HU J, NIE Z P, WANG J, et al.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 for solving scattering from 3-D electrically large object[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 2004, 19(5): 509-514. (in Chinese)[11] 潘小敏, 盛新庆. 电特大复杂目标电磁特性的高效精确并行计算[J]. 电波科学学报, 2008, 23(5): 888-891.PAN X M, SHENG X Q. Efficient and accurate parallel comput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by extremely large targets[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 2008, 23(5): 888-891.(in Chinese)[12] ZHANG Y, ZHAO X W, DONORO D G, et al. Parallelized hybrid method with higher-order MoM and Po for analysis of phased array antennas on electrically large platfor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10, 58(2): 4110-4115.[13] MO Z Y, ZHANG A Q, CAO X L, et al. JASMIN: A software infrastructure for large scale parallel adaptive structured mesh application[J].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 2010, 4(4): 480-488.[14] KLINE M, KAY I. Electromagnetic theory and geometrical optics[M]. New York: Wiley Inter-science, 1965.[15] KELLER J B. A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M]. New York: Mc Graw-hill Book Co.,。

空间目标定轨的模型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空间目标定轨的模型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空间目标定轨的模型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及应用空间目标定轨是指对空间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轨道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和推算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航天、导航、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空间目标定轨的模型和参数估计方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空间目标定轨模型空间目标定轨的模型包括轨道模型和测量模型。

1.轨道模型轨道模型用来描述空间目标在轨道上的运动规律。

常用的轨道模型包括开普勒模型、球谐模型、中心天体引力模型等。

其中,开普勒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型,通过描述目标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六个轨道要素来确定目标的轨道。

2.测量模型测量模型用来描述测量系统对目标位置和速度的测量过程。

常用的测量模型包括单点观测模型、多点观测模型、多传感器融合模型等。

其中,多传感器融合模型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不同传感器观测数据的模型,可以提高定轨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二、参数估计方法参数估计方法是空间目标定轨的核心内容,根据观测数据对轨道参数进行估计,从而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轨道。

1.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通过最小化观测数据与模型之间的差异来求解轨道参数。

通过对残差方程进行线性或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可以得到目标的轨道参数估计值。

2.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是一种递归的参数估计方法,通过动态更新观测数据和状态方程,实现对轨道参数的实时估计。

卡尔曼滤波方法可用于单传感器或多传感器融合的定轨过程,能够提高定轨的精度和稳定性。

三、应用空间目标定轨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航天航天任务中,对于卫星、宇宙飞船等空间目标的定轨非常重要。

通过对目标的轨道进行精确测量和推算,可以实现航天器的精确定位、轨道控制和任务规划等功能。

2.导航在导航领域,定轨用于确定导航卫星的位置和速度,以便提供准确的导航信号和定位服务。

通过将多颗导航卫星的定轨结果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3.遥感在遥感领域,对于地球观测卫星的定轨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卫星目标动态电磁散射特性仿真与分析

空间卫星目标动态电磁散射特性仿真与分析

空间卫星目标动态电磁散射特性仿真与分析
任红梅;霍超颖;董纯柱;殷红成
【期刊名称】《航天电子对抗》
【年(卷),期】2007(023)006
【摘要】给出了空间轨道飞行目标动态宽带散射特性建模方法,重点对某卫星动态宽带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并通过轨道飞行过程中卫星一维距离像的积累获取了散射中心历程图,提出了由飞行过程中形成的散射中心历程图来判断卫星的结构特点的思路.
【总页数】3页(P4-6)
【作者】任红梅;霍超颖;董纯柱;殷红成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7所,北京,100854;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7所,北京,10085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7所,北京,10085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7所,北京,100854;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7
【相关文献】
1.空间飞行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J], 步红梅;王晓冰;梁子长
2.临近空间飞行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J], 李潇;周云生
3.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J], 王李波;马春娥
4.基于多层材料的卫星目标电磁散射特性仿真分析 [J], 范晓彦;尚社;宋大伟;孙文锋;李栋;罗熹;郭海超
5.带限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土壤表面与置于其上组合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特性仿真及分析 [J], 王玉清;刘鹏;任新成;朱小敏;赵晔;杨鹏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书

空间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书

空间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 09地信姓名:张宇晗学号: 098323115 实验地点: 7#201 任课教师:单勇兵科文学院11学年—12学年第1学期空间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 09地信姓名:张宇晗学号: 098323115 实验地点: 7#201 任课教师:单勇兵实验题目: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实验环境: WINDOWS XP SPSS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熟悉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含义。

掌握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的计算方法。

使用SPSS软件对示例数据完成因子分析,并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简单解释。

实验内容:题目:主成分分析对于某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其57个流域盆地的九项地理要素:x1为流域盆地总高度(m)x2为流域盆地山口的海拔高度(m),x3为流域盆地周长(m),x4为河道总长度(km),x 5为河道总数,x6为平均分叉率,x7为河谷最大坡度(度),x8为河源数及x9为流域盆地面积(km2)的原始数据如表2-14所示。

表某57个流域盆地地理要素数据实习基本要求:1.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课堂所讲的主成分分析的步骤,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

2.能在SPSS中输入题目所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个变量的因子载荷和因子得分。

3.编写实习报告,报告中要求列出使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的操作步骤,并附上每一步运行的主要结果。

对最终的结果进行简单解释。

实验方法和步骤:因子分析的步骤1 选择分析的变量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选择变量,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观测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因为如果变量之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较小的话,他们不会有共享因子,所以原始变量间应该有较强的相关性。

2 计算所选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矩阵描述了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可以帮助判断原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这对因子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所选变量之间无关系,做因子分析是不恰当的。

卫星的光散射建模研究

卫星的光散射建模研究

amoeef i t n atr p rahigvn whc o sf m e dao yt c ga dMo t- al meh r fc n dfse poc i , i cme r t e f a—r i n neC r t— ie a a s e h o hi r an o
S in ea d Te h o o y, ejn 0 8 4 Ch n ) ce c n c n lg B i g 1 0 5 , ia i
Ab ta t The t o e ia o ln ft r e i c te s a m p t ntpa tofoptc lsgn t e ofs a e sr c : he r tc lm dei g r i a i a ur p c t r t . h y a fiuly oft e m o ln s ho t o v he pr blm ha if r ntp t ft o plx a ge s T e ke nd difc t h dei g i w O s l e t o e t td fe e ars o he c m e t r to cudee c h nd lghts a t r n t a ge .H a i g s u e a pp o c s a om p r d t m , a ge c l a h ot era i c te si het r t v n t did m ny a r a he nd c a e he
, ) 目标 的双 向反 射分 布 函数 为
, 。 为 镜 面 双 向 反 射分 布 函数 , ( ) ) , 为漫
, )+k pd ) ’ d (
W u Kaf n Do nbi De ie g, ng Ya ng, ng Ron g ( Optc lSi na u e o r e s a d En r n e t y La or t r f Na i na f n e i a g t r f Ta g t n vio m n s Ke b a o y o to lDe e c

水下复杂目标在空间中低频散射场的TSS-FDTD_分析

水下复杂目标在空间中低频散射场的TSS-FDTD_分析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cms/detail/42.1755.TJ.20230425.1727.003.html期刊网址:引用格式:杨铭月, 郑奎松, 吴强, 等. 水下复杂目标在空间中低频散射场的TSS-FDTD 分析[J]. 中国舰船研究, 2023, 18(4):119–128.YANG M Y, ZHENG K S, WU Q, et al. TSS-FDTD analysis of spatial low-frequency scattering field of underwater com-plex target[J].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2023, 18(4): 119–128.水下复杂目标在空间中低频散射场的TSS-FDTD分析扫码阅读全文杨铭月,郑奎松*,吴强,韦高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摘 要:[目的]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逐步开发,海面下运行的航行器数量激增,由此带来的对航行器等水下复杂目标的电磁探测问题亟待解决。

[方法]基于总场−散射场源时域有限差分方法(TSS-FDTD )和海面上下表面的场值转换算法,分析水下天线阵列源照射水下航行器目标产生散射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计算得到水下天线阵列与复杂目标附近区域的场分布、整个水下空间的场分布和海面上方的场分布,并将目标与源在不同相对位置的3组模型在空间中的散射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结果表明:在海水内部环境中,不同目标模型的散射场差异较大,通过观测该散射场可确定目标的存在;而在海面上空,不同目标模型的散射场差异较小,通过观测其散射场均值和能量分布情况也能确定目标是否存在。

[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工作频段的探测雷达提供数值参考,为水下航行器探测、水下救援、打捞沉船等工程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TSS-FDTD ;散射场;水下复杂目标;水下阵列天线中图分类号: U675.13文献标志码: ADOI :10.19693/j.issn.1673-3185.03120TSS-FDTD analysis of spatial low-frequency scattering field ofunderwater complex targetYANG Mingyue , ZHENG Kuisong *, WU Qiang , WEI Gao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s ]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the number of vehicles operat-ing under the sea surface has rapidly increased, and the problem of the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of underwa-ter complex targets such as underwater vehicles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Methods ]Based on the total-field scattered-field sourc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TSS-FDTD) and the method of field value conversion on the sea surfa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cattering fields generated by the underwater antenna array irradiation of target underwater vehicles is analyzed. The field distributions in the regions near the under-water antenna array and complex target, in the seawater and above the sea surface are obtained by calculation,and the spatial scattering fields of the three groups with different relative positions of target and sourc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scattering fields of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seawater environment are clearly different,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underwater target can be determined by observing the scattering fields. While the scattering fields of the three groups above the sea surface show little difference, the existence of the underwater target can be still determined by observing the value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scattering fields.[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can provide numerical references for detection radar with similar working frequency band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fields of underwater vehicle detection, underwater rescue and sunken ship salvage.Key words : TSS-FDTD ;scattering field ;underwater complex target ;underwater antenna array收稿日期: 2022–10–11 修回日期: 2022–12–11 网络首发时间: 2023–04–26 16:4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1971351);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作者简介: 杨铭月,男,1994年生,博士生。

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研究进展

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研究进展
内外典 型研 究单位 的研 究成 果 以及 下一 步 的研 究发展 方向 。可为 空 间 目标光 学特性 研 究思路 与 方 法
提供 借 鉴 。
关键 词 :测 量 ; 空 间 目标 ; 光 学散射 特性 ; 双 向反 射 分布 函数 ; 激光 雷达散 射截 面
中 图 分 类 号 :0 4 3 2 ; T N2 4 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 2 2 7 6 ( 2 0 l 3 ) 0 3 — 0 7 5 8 — 0 9
s u fa r c e m a t e ia r l s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f ir s t l y,t he n t he a d va n c e s o f f o r e i g n a n d d o me s t i c t y pi c a l r e s e rc a h e s
第4 2卷 第 3期
VO1 . 42 N O. 3
红 外 与 激 光 工 程
I n f r a r e d a n d La s e r En g i n e e r i n g
2 01 3年 3 月
Ma r . 2 0 1 3
空 间 目标 光 学 散 射 特性 研 究进 展
Ab s t r a c t :M o d e l i n g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s p a c e t a r g e t S o p t i c a l s c a t t e in r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r e t h e p rv a n c e s i n s p a c e t a r g e t o pt i c a l s c a t t e r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r e s e a r c h

目标环境电磁散射特性仿真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目标环境电磁散射特性仿真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目标环境电磁散射特性仿真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引言目标环境电磁散射特性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目标与环境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规律,对军事、民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结合目标环境电磁散射特性仿真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阐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理论电磁波散射原理电磁波散射是指当电磁波遇到目标表面时,由于目标表面的不规则形状或物理特性不同于空气等媒质,导致电磁波会发生散射现象,即从原来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

电磁波散射的散射强度与目标表面的形状、导电性等有关。

散射特性数值计算方法散射特性数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物理光学方法、物理几何方法和全波方法。

物理光学方法适用于大尺寸目标散射计算,物理几何方法适用于小尺寸目标散射计算,全波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高散射复杂度和精度要求的目标散射计算。

散射特性数值计算软件散射特性数值计算软件主要有CST、HFSS、FEKO等。

其中CST适用于高频场分析,HFSS适用于微波和射频场分析,FEKO适用于电磁场分析及散射场分析。

方法仿真流程仿真流程包括建模、设置仿真参数、执行仿真计算、结果分析等步骤。

在建模阶段,需要根据目标形状、尺寸、物理属性等建立三维几何模型。

在设置仿真参数阶段,需要确定电磁波源、天线、频率、入射角度、散射角度等参数。

在执行仿真计算阶段,根据模型和参数进行数值计算。

在结果分析阶段,需要对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可视化等操作,进一步研究目标环境的电磁散射特性。

反演方法反演方法是利用目标环境电磁散射特性的测量结果,推算目标的物理空间结构、物理属性等。

反演方法主要有逆时偏移方法、迭代法、模糊反演方法、基于贝叶斯框架的反演方法等,其中逆时偏移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反演方法。

仿真案例以干扰对雷达性能的影响为例,介绍目标环境电磁散射仿真在军事应用中的优势。

当雷达与干扰源相遇时,会产生干扰散射。

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对这种干扰散射进行数值计算,进一步了解干扰源的特性和雷达与干扰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

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

Vol. 35,No. 1February,2020第35卷第1期2020年2月电波科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殷红成,郭琨毅.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J].电波科学学报,2020,35(1):128-134. DOI : 10. 13443/j. cjors. 2019100401YIN H C, GUO K Y. Hot-topics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filed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s [J]. Chinese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20,35(1) :128-134. (in Chinese). DOI : 10. 13443/j. cjors. 2019100401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殷红成1郭琨毅2(1.电磁散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4; 2.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摘 要 尽管国内外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从技术本身来说该专业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同时,复杂环境下低散射目标的探测与识别等应用,以及太赫兹等新体制雷达的研 发对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引入了新的问题.围绕这些应用需求和技术难点,本文从理论建模、散射测量和特征提取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存在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期望 为从事该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关键词 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电磁散射建模;电磁散射测量;电磁散射特征提取;雷达目标识别中图分类号 O441・4;TN0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88(2020)01-0128-07DOI 10. 13443/j. cjors. 2019100401Hot-topics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filed of electromagnetic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sYIN Hongcheng 1 GUO Kunyi 2(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Laboratory , Beijing 100854,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Although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target electromagnetic scat ­tering characteristics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for the technology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s? such as for low scattering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in complex environment and new radar system development such as Terahertz radar, put forward a new demand in the research of target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se new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9 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ral hot topics and difficult problems from three aspects, scattering modeling, scattering measurement and signature extraction.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provide some directional guidance for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 scattering modeling ; scattering measurement ;signature extraction ; radar target recognition引言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是指目标受电磁波作用后所 表现出的散射场随姿态角、频率、极化等参量变化的幅相特性及其变换特性工・目标电磁散射特性通常又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显著的环境因素包括雨雪 衰减、地(海)面杂波、多路径效应,以及人为干扰等.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既是雷达探测、跟踪、识别目标的依据,又是提高目标自身雷达波隐身、突防、伪 装等生存防护能力的基础⑵.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技收稿日期:2019-10-04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90695,61771052) 联系人:殷红成 E-mail : yinhc207@126. com第1期殷红成,等: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129术主要通过理论建模、缩比目标测量、全尺寸目标测量和目标动态测量等研究手段,建立/获取高置信度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模型和数据3小,再经特征提取等分析处理方法得到可区别于其他目标的特征信息,用于改善雷达探测与识别目标的性能,或者提升目标自身的隐身突防能力.随着雷达装备发展的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虽然国内外在该专业领域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从其技术本身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同时,海上隐身舰船、隐身飞机、临近空间高速目标、带有突防措施的弹道导弹等复杂环境下目标的探测与识别,以及太赫兹等新体制雷达的研发对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也引入了新的问题.为此,下文试图从理论建模、散射测量和特征提取三个方面归纳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存在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期为从事该专业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方向性引导.1与理论建模有关的问题1.1复杂材料电磁参数的表征要完成对目标的电磁散射建模,首先需要知道目标构成材料的电磁参数.这里考虑两种有代表性的目标情况,一是隐身目标,二是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现代隐身目标常常包含复合材料、超材料等人工材料,以F-35隐身飞机为例,其前机身、中机身、机翼、尾翼、进气道结构的蒙皮、隔板和龙骨等结构均为复合材料.据报道F-35结构型复合材料约占整机几何结构的36%.对于这类人工材料,如何准确表征和测量人工材料的电磁参数是一个难点问题闪.利用各种等效的方法来近似表征人工材料的电磁参数是目前主流的技术路线,如基于场平均的方法⑹、基于嵌入式薄层模型的技术⑺、基于颗粒极化思想的极化率法和基于颗粒相互作用的强扰动法⑻等.临近空间高速运动目标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周围可能伴随等离子鞘套等.对于这种情况产生的等离子体的电磁参数进行表征一直是难点问题3叫高温空气存在化学和热力学平衡/非平衡的不同区域,不同区域内空气化学组分又不同,因此需要结合高温空气平衡/非平衡流动的计算模型得到流场特性,解决等离子体电磁参数的获取问题. 1.2先进电磁计算技术散射计算是很多实际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借助于多层快速多极子等快速计算技术,目前电磁计算虽然突破了针对电大目标无法高效精确数值计算的瓶颈,但是对于电大多尺度复合目标,采用高频法计算由于关键散射部位的电磁互耦不能忽略导致精度不高,而采用全波法由于未知数量过大、网格尺度差异大导致收敛过程过长,使得计算效率离实际工程设计需求仍有显著差距.特别地,对于隐身飞机,其结构中包含涂覆深腔和大量人工复合材料,如吸波涂层、蜂窝结构、频选材料等,目前这些复杂结构的精确电磁计算问题均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针对这些挑战,电磁问题的求解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中代表性方法包括:快速直接法(fast direct solver)口口、非共形区域分解技术(non-conformal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12]以及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等.快速直接求解方法能够弥补传统直接法和迭代法的不足.虽然目前直接法的计算规模尚远不足比拟多层快速多极子等快速迭代算法,但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直接求解器在电磁计算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非共形区域分解有限元技术可以降低有限元求解的计算复杂度;非共形区域分解积分方程技术虽然不能直接降低积分方程求解的计算复杂度,但能带来预处理构建的便捷性.区域分解技术兼有网格处理、建模灵活性,易于大规模并行的优点.高性能并行是提升电磁算法计算效率和计算规模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目前文献[13]中提出了一种新型三元并行多层快速多极子技术方案,成功实施了对12000波长、100亿未知数规模的超电大实际目标的计算,代表了当前数值计算的最大规模.1.3非金属目标电磁缩比关系缩比目标模型电磁散射测量是开展军事目标电磁隐身设计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全尺寸模型加工成本极高,测试难度大,难以实现外形修改,无法满足优化设计要求,而缩比测量可以大幅减少模型成本,显著提高测试效率和改进设计过程.然而,目前大量的缩比测量主要是针对金属目标开展的,其原因在于仅对金属目标存在有关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简单缩比关系工・对于非金属目标,尚无明确的RCS电磁缩比关系,这极大地限制了包含复合吸波材料之类的隐身目标的缩比测量.针对非金属目标的电磁缩比关系,刘铁军和张向阳提出了三个针对有耗介质目标散射缩比测量时130电波科学学报“电磁计算”专刊第35卷遵循的相似法则[⑷,对非金属目标的缩比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仿照金属目标的缩比关系建立有限条件下的非金属缩比关系,首先建立材料参数表征模型,然后求解在给定状态下满足RCS缩比关系的材料参数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最后在各频点上利用表征模型由所求材料参数反推材料结构.目前主要难点是在材料的具体实现上,原因如下:1)在一定带宽内满足缩比要求的材料可能会引发材料响应的新机理.例如,在THz频段,金属、介质、磁性材料的电磁机理不仅仅来源于单电子、单偶极子、电子轨道角动量的作用,而且包含电子与声子耦合、声子与声子耦合、电子轨道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耦合等作用.2)满足尺寸缩比要求的复合材料可能会引发新的机理.例如,相比于GHz频段,THz频段电子隧穿效应和表面能效应更强,这些问题均会造成电磁机理的差异.1.4目标电磁散射精细化建模隐身目标探测、高分辨成像识别等应用对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数据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对目标进行散射建模时需要关注目标上更多的细节结构,即精细化建模.这里的精细化包括三个方面(为完整起见,将环境的细节也考虑了进来):•目标细节:表面粗糙度,材料,钏钉、缝隙等细微部件.•环境细节:高海情白冠、破碎波,舰船尾迹,与目标复合,箔条干扰等.•事件过程:飞机机身非刚体振动,导弹头体分离、诱饵释放,近场等.举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对坦克目标来说,如果不考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其二维成像通常会有很多个强散射中心(甚至连成线状和片状),而且强度要高于实际测量的结果,而在考虑粗糙度之后,强散射中心明显减少,呈离散状,量级也有所下降,与实际测量结果更为符合;对飞机目标来说,钏钉是其上的一个典型细微部件,计算结果表明,钏钉引起的RCS差异,峰值差有时可达15dB.对于RCS本身就低的目标来说,这些细微部件的影响显得更为突出,在精细化散射建模时必须予以考虑.1.5非合作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置信度评估由于目前难以完整准确获取非合作目标的几何结构、材料、动力系统等基础信息,所以无法构建可靠的目标基本物理模型,同时又缺乏实测获取非合作目标(尤其是低散射目标)的机会,即使有这种机会,测量得到的数据也是信息缺失的数据.因此这些因素导致评估非合作目标特性模型(或数据)没有准确的基准数据.那么,应该如何评估非合作目标特性模型(或数据)的置信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难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主要在于:对于非合作目标,不能通过直接测量对比验证,因此校验原则不同于信息完全已知的目标;信息缺失下的模型校验方法必然包含概率信息,校验结论是概率意义上的结论,与传统决定论的答案方式差异较大,但人们通常难以理解和接受包含置信度信息的结论;由于非合作目标信息经常更新,新校验方法需要有优化和提高结论置信度的途径;非合作目标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校验方法给出的置信度影响很大,需要尽可能收集和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以用于评估非合作目标散射特性数据置信度的一种技术路线步骤为:首先通过仿真和测量的手段,收集类似目标的散射数据,依据类似目标的几何结构、材料、散射机理建立散射数据的误差传递函数,然后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由此推断非合作目标散射数据的置信度.1.6目标-背景-传感器-运动一体化电磁散射建模武器装备的运用离不开实际作战环境(含干扰),随着战场环境的日益复杂,目标探测与识别对战场环境下目标电磁特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需要从场景层面研究目标-背景-传感器-运动的一体化电磁散射建模.常见的场景有:海上/驻泊舰船目标场景、地面目标场景、弹道导弹真假目标场景、临近空间高速目标场景,以及空中飞行目标场景等.1.7面向逆散射应用的算法及其软件研发国内外电磁建模工作相对比较成熟,开发了高频、数值多种软件,在数据保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可是,许多应用场合(如隐身设计、目标识别等)涉及到的是求解逆散射的问题,尽管这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如意大利的舰船电磁设计平台ship EDF,但相比电磁建模这一正问题而言,逆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加强面向逆散射应用的算法及其软件研发.首先,需要面向不同的应用(如隐身设计、等离子体包覆目标设计、特性模拟装置设计等),构建不同的电磁逆散射模型.其次,需要提出逆散射优化求解的算法提高计算效率.最后,集成为完整、高第1期殷红成,等: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131效、准确的求解软件.1.8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等效模拟在装备性能指标考核鉴定时,由于难以获得真实状态下非合作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通常是用特性模拟装置作为非合作目标的替代口。

低空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技术研究

低空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技术研究

低空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技术研究
低空目标与所在环境之间有较强的耦合作用,其散射特性同目标在自由空间中时相比有较大变化,且由于多径效应的影响,目标的回波信号有可能被杂波信号掩盖,这将严重影响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

因此有必要对低空目标与环境进行复合建模以研究其散射特性以及研究对抗多径效应的方法。

基于此本文做了如下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随机粗糙面及其上方目标复合散射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介绍了布儒斯特效应的研究进展,按照解析方法、数值方法及高频近似方法的分类对电磁散射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介绍了场景建模部分随机粗糙面的基本原理以及生成步骤。

然后,通过对射线追踪、场强追踪和散射场计算三个部分的详细阐述,介绍了高频近似方法中弹跳射线法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Kd-tree加速技术和PO积分计算方法,提高了弹跳射线法的计算速度。

并使用弹跳射线法对一些目标、目标与环境共同组成的复合目标的散射场进行了研究分析,把“四路径”模型与弹跳射线法中的射线追踪部分相结合,通过对射线管弹射路径的分类,实现了对“四路径”模型中各条路径的分析,利用“四路径”模型对复合目标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入射频率、不同环境参数条件下每条路径对散射场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低空目标与环境之间耦合作用的具体发生机制。

最后,应用广义布儒斯特效应来对抗多径干扰,在平行极化波入射平直表面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布儒斯特角与空间介质参数的关系,再拓展研究了粗糙面的布儒斯特效应以及粗糙面与上方目标组成的复合目标的广义布儒斯特效应,得到了降低多径效应影响的入射角度。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精确建模方法研究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精确建模方法研究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精确建模方法探究关键词: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建模方法,目标外形,电性参数,表面粗拙度,角度。

一、引言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是雷达目标识别和分类中的重要参数,具有识别目标种类、判定目标状态和猜测目标轨迹等重要作用。

因此,精确建模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不息进步和仿真技术的成熟,对目标散射中心的精确建模越来越成为雷达目标识别和分类技术探究的热点之一。

二、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建模方法探究1. 目标外形对散射中心的影响目标外形是影响散射中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外形的目标,在不同的方向上的散射中心大小和位置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思量目标外形的影响,并依据目标的外形特征进行精确建模。

2. 电性参数对散射中心的影响目标的电性参数也是影响散射中心的重要因素。

目标的介电常数、电导率等参数会影响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从而影响散射中心的大小和位置。

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应该对目标的电性参数进行详尽分析和探究。

3. 表面粗拙度对散射中心的影响表面粗拙度也是影响散射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面越粗拙,目标表面微小的凹凸不平会导致电磁波在目标表面反射和散射的方向和强度不同,从而影响散射中心的大小和位置。

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应该对目标表面的粗拙度进行详尽分析和探究。

4. 角度对散射中心的影响角度也是影响散射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角度下,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方向和强度也会不同,从而影响散射中心的大小和位置。

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应该对目标的角度特征进行详尽分析和探究。

5. 利用仿真和试验数据对散射中心进行精确建模利用仿真和试验数据对散射中心进行精确建模是目前探究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仿真和试验可以得到目标的散射数据,并对散射中心进行分析和建模。

详尽来说,可以通过雷达探测试验、电磁仿真计算等途径得到散射数据,并利用逆散射问题求解等方法对散射中心进行精确建模。

三、试验结果分析本文在国内某雷达试验室进行了雷达探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建模。

“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专刊前言

“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专刊前言

“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专刊前言1殷红成(电磁散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4)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是重要的雷达共性基础技术,它通过理论建模、实验测量、特征提取等手 段研究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在雷达系统设计、目标识别、目标隐身和反隐身等领域具有 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雷达装备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对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提出了新的迫切需求,同时,新技术、新 材料的突破,以及新型威胁目标、新型探测手段的发展,促进了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能力的提升。

为了及时总结我国在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电波科学学报》以”目 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为主题出版了这期专刊,旨在为从事电磁散射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专家、学者和 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平台,交流和分享电磁散射特性领域新技术与新应用方面的心得。

本专刊得到了国 内同行的大力支持,所投论文严格按照《电波科学学报》审稿流程和审稿要求进行评审,有的稿件几经复审修 改,最后经《电波科学学报》编委会终审,录用了 19篇论文。

专刊录用的19篇论文涵盖了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包含了目标及其与环境复 合的电磁散射理论和建模方法、运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仿真、逆散射与成像、雷达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雷达 散射截面减缩、太赫兹波段材料介电性能分析等内容。

由于篇幅所限,具体内容不在此赘述。

相信本期专刊 的出版将对我国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技术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感谢《电波科学学报》主编董庆生先生和编辑部主任赵红梅女士为专刊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和努力, 感谢专刊所有编委和审稿专家为保证专刊论文质量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感谢《电波科学学报》编委会主任 李清亮研究员对专刊出版的关心和支持。

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使得这期专刊顺利、按时地呈现在读者面 前。

然而,限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我们的水平,专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2019年2月15日。

空间目标的光散射特性研究

空间目标的光散射特性研究

空间目标的光散射特性研究
李道勇;王云强;宫彦军;吴振森
【期刊名称】《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年(卷),期】2004(017)003
【摘要】利用Modtran大气传输模型计算了不同高度的太阳辐射和傍晚不同时刘的背景辐射.利用基尔霍夫近似法求出雷达散射截面,进而求出双向反射分布函数.通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将光辐射的入射照度和目标的散射亮度联系起来.结合目标的几何建模,计算了空中目标在不同位置以及在不同观测站观测时的光谱分布,并与傍晚时刻观测站的背景辐射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卫星的最佳观测时间.
【总页数】5页(P183-187)
【作者】李道勇;王云强;宫彦军;吴振森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光电信患科学技术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光电信患科学技术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光电信患科学技术学院,山东,烟
台,26400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6.2
【相关文献】
1.基于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的空间目标成像仿真研究 [J], 黄建明;刘鲁江;王盈;魏祥泉
2.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研究 [J], 吴英;杨玲;范剑英;王洋;吴岩;王长劲
3.多站观测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及相关性分析 [J], 陈方涛;魏江涛;石启亮
4.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建模方法研究 [J], 张伟;汪洪源;王治乐;孙成明
5.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与可视条件研究 [J], 李道勇;王增玉;张艳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SSM)的雷达目标二维散射中心参数提取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SSM)的雷达目标二维散射中心参数提取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SSM)的雷达目标二维散射中心参数提取I. 引言- 研究背景- 已有研究成果的缺陷和不足- 研究意义和目的II. 相关技术综述-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SS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于SSM的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参数提取的研究现状和方法III. 基于SSM的雷达目标二维散射中心参数提取模型- 模型建立和假设- 状态变量和观测变量的定义- 模型求解方法IV.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实验设置和数据采集- 模型参数优化和结果分析-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和验证V. 结论与未来工作展望- 实验结果总结和分析- 研究成果的贡献和局限性- 未来研究方向和拓展应用VI. 参考文献I. 引言在现代雷达技术中,散射中心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它指的是雷达信号在目标物体表面散射时的中心位置。

散射中心是了解目标物体尺寸、形状、材质等特征的重要指标,因此,其参数的提取对于雷达目标检测、跟踪以及识别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状态空间模型(SSM)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SSM的散射中心参数提取方法也得到了研究和探索。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基于SSM的方法更加准确、可靠且操作简便。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基于SSM的散射中心参数提取方法,提高雷达目标检测和跟踪的精度和效率。

本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包括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目标散射中心参数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的缺陷和不足,如传统方法的精度不高、计算量大、对噪声敏感等问题;最后,明确了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即利用SSM方法提高目标散射中心参数提取的精度和效率。

本文接下来的章节将会在第二章中介绍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以及SS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次,第三章将介绍基于SSM的散射中心参数提取模型,包括模型建立和假设、状态变量和观测变量的定义以及模型求解方法;接着,第四章将展示模拟实验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设置和数据采集、模型参数优化和结果分析以及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和验证;最后,第五章将总结研究成果,分析实验结果,说明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拓展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空间目标散射建模总结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的徐实学在其博士论文《材质表面散射光偏振特性分析用于空间目标探测的研究》中,研究了典型空间目标材料散射光的偏振度等偏振特性,对不同飞行姿态和探测环境的空间目标偏振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

文中的讨论是基于实验测量的数据进行的,没有应用具体形式的BRDF模型。

2004年,63916部队和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李淑军等人在《带太阳能帆板的卫星光度特性分析》中,研究了卫星主体和帆板两种基本结构在一定漫反射率情况下的地面照度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虽然太阳能帆板的漫反射率要比卫星主体低30倍,但在卫星地面照度的计算和实际观测中仍不应忽略。

2010年,咸阳师范学院的王明军等人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轨道特征目标模型光散射特性研究》中,将BRDF应用于卫星散射特性研究,但是都是测量获得而没有理论模型,文章给出了空间目标模型表面不同反射率材料对可见光散射光谱特性,以及在相同反射率条件下光散射强度随轨道高度分布特性。

2009年,长春光机所的张景旭在《国外地基光电系统空间目标探测的进展》中,介绍了国外先进地基空间监视系统的发展现状,从地基光电系统观测空间目标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星火靶场和毛伊岛光学站的情况和设备,提供了国外地基空间目标光学探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0年,电子工程学院的杨明等人在《基于BRDF条件下卫星可见光散射特性分析》中,将单一波长BRDF测量方法扩展到可见光波段的加权平均测量,利用实验测量的BRDF数值求解出卫星表面材料的BRDF的三维特性。

200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安徽光机所的吴振森、曹运华、魏庆农等人在《基于粗糙样片光BRDF的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研究》中,利用遗传算法,结合实验测量的五参量BRDF模型参数,获得了目标样片平均BRDF的参量化统计模型。

结果显示因为卫星包覆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板都比较光滑,所以整个卫星的可见光散射强度仅在卫星某些面的镜反射方向有较大值,而在其它方向的值都很小。

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汪洪源等人在《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空间卫星紫外动态特性研究》中,面向天基探测对卫星紫外特性进行建模,BRDF模型选用Davies模型,由于地球大气层吸收紫外光,文章考虑太阳光和月球漫反射光对卫星反射紫外光进行计算,给出了比较完整的目标特性计算流程。

空间目标
的光学特性不仅是光照入射角、反射角、波长及表面粗糙度的函数,而且还与目标的外形结构、飞行姿态以及目标、太阳、地球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有关。

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的刘建斌在《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卫星表面光散射研究》中,比较了将卫星表面当为朗伯表面和对卫星建立BRDF模型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BRDF模型采用的是Davies模型,以风云卫星D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把卫星表面看作漫散射体得到的地面照度值要比把卫星表面看作随机粗糙表面得到的地面照度值大。

2006年,电子科技大学的刘建斌等人在《空间目标的光散射研究》中,提出了目标表面为高斯随机粗糙平板面的空间目标的散射计算模型,计算了风云一号卫星的地面光照度,并与把卫星表面看作朗伯表面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把卫星表面看作漫散射体得到的地面照度值要比把卫星表面看作随机粗糙表面得到的地面照度值大。

采用的随机表面散射模型为海浪的光散射模型。

2010年,安徽光机所的李雅男等人在《空间目标的光学偏振特性研究》中,对国外空间目标偏振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用卫星缩比模型进行了偏振测量实验,测量了偏振度在不同角度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太阳能电池板的偏振特性显著。

文中对国外研究进展的总结和参考文献很有价值。

200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吴振森等人在《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散射与红外辐射》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空间目标表面温度的热平衡方程。

以气球为例,给出不同表面涂层材料的气球,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其温度及辐射功率的变化。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康在其硕士论文《空间目标高光谱特性分析》中,提出用高光谱研究空间目标的光学特性,在对空间目标的光学散射特性进行建模时,作者选用的是2008年汪洪源等人提出的高次余弦散射分布函数,用几种航天材料的高光谱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

2011年,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的赵阳生等人在《空间目标观测辐照度特性建模及仿真》中,提到了基尔霍夫近似、二向反射分布函数,但是文章中对BRDF 的描述和表达不合常理,所选用的模型含混不清,参考价值不大。

2012年,安徽光机所的李雅男等人在《空间目标光谱偏振特性》中,讨论了采用偏振探测的方法对空间目标探测的思路与可行性,用国家天文台1m望远镜结合偏振装置给出了空间目标的偏振度观测结果,显示空间目标存在显著的偏振特性,并测量了空间目标缩比模型的偏振特性,验证了空间目标光谱偏振观测技
术的有效性。

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伟等人在《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建模方法研究》中,用二向反射分布函数对卫星目标的光学散射特性进行建模和计算,文章选用Davies 模型作为BRDF 模型。

太阳能帆板的辐照度值与卫星本体接近,最大量级都在21010m w / 。

2009年,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蓝朝桢在其博士论文《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建模与探测能力分析》中,对复杂空间目标的光学特性进行建模,采用材料光散射的经验模型,将反射光看做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之和,镜面反射分布模型采用高次余弦形式的经验模型。

2008年,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的曾德贤等人在《空间目标在天基光学探测中的特性分析与仿真》中,对卫星目标散射光进行计算,将卫星主体和太阳能帆板的太阳反射光都看作是漫反射光进行处理。

2010年和201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孙成明和袁艳等人在《深空背景下空间目标红外特性建模方法研究》和《深空背景下空间目标紫外特性建模方法研究》两篇文章中用到了BRDF ,但是作者在对红外特性建模时没有给出具体的BRDF 模型形式,在对紫外特性建模时选用Davies 模型作为BRDF 模型。

2007年,国防科技大学ATR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李志军等人在《深空动态场景目标红外图像仿真研究》中,针对深空背景空间目标的红外图像仿真问题,首先根据热平衡理论,对典型空间目标红外特性进行建模,将目标红外辐射分为自身红外辐射和反射两部分,其中反射辐射部分中的镜面反射分量使用高次余弦模型。

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成明等人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在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建模中的应用》中,在可见光波段建立了空间目标反射特性的数学模型,并以风云一号卫星为例基于轨道参数进行了仿真计算。

作者选用的BRDF 模型为Davies 模型。

2005年,目标与环境光学特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吴开封等人在《卫星的光散射建模研究》中,依据光线跟踪算法并结合蒙特卡罗法思想对卫星等复杂空间目标进行光散射建模计算,但是没有使用具体形式的BRDF 模型。

200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石良辰等人在《卫星多光谱信号的仿真研究》中,对包括太阳能帆板和镀银隔热材料的卫星目标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进行光学
特性建模,选用的BRDF模型是Sandford-Robertson模型。

2007年,西安工程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安祥等人在《卫星太阳能电池板光散射特性的实验测试》中,测试了卫星上硅和砷化镓两种太阳能电池板,根据测量样品的BRDF数据,利用吴振森等人提出的BRDF统计模型和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优化建模。

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汪洪源等人在《基于高次余弦散射分布的空问卫星可见光特性》中,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及表面材料的高次余弦散射分布特性建立了目标散射特性的数学模型。

2004年,烟台大学的李道勇等人在《空间目标的光散射特性研究》中,通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将光辐射的入射照度和目标的散射亮度联系起来.结合目标的几何建模,但是文章没有选用任何形式的BRDF模型。

2009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吴英等人在《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研究》中,利用辐射理论建立了太阳辐射和地球及其大气反射光辐射的数学模型,采用Davies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计算了卫星目标的散射。

2005年,西安光机所和测通所的陈荣利等人在《非自发光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探测技术研究》中,建立了空间非自发光目标的数学模型,假定卫星表面为漫反射体,且服从朗伯定律。

2010年,国家天文台的唐轶俊、姜晓军等人在《利用光照反射模型分析中高轨人造卫星测光特性》中,利用光照反射模型分析了中高轨人造卫星的测光特性,文章在处理目标光反射模型时讨论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