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内能》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内能复习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内能复习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以博致雅:“八有效”文化课堂讲学案3.影响内能的因素:4.改变内能的方法:和5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6热量计算有效拓展测试有效中考链接(结合本节知识点)1(2021年山东烟台,6题)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5所示.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2.(2021四川自贡,30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给热量少的物体3.(2021福建泉州,9题)下列用水的实例中,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的是A用水浇花B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C用水发电D用喷水雾的方法形成彩虹4(2021江苏扬州,17题)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__________________J的热量。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_______________,冷却效果好。

5 (2021 年山东菏泽,16题)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①80℃②100℃③120℃④130℃A.1 B.2 C.3 D.4板书设计第13章内能复习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及计算评价有效。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内能》复习教案

《内能》复习教案

《内能》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内能》这一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了解有关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掌握内能与温度、物质的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复习(1)回顾《内能》这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复述课文中提到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内能和温度、物质的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2.内能与温度、物质的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1)回顾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内能是一个物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内能增加。

(2)回顾内能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内能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的,物质的量越多,内能越大。

(3)回顾内能与物质的状态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物质状态下的内能值也不同,固态物质的内能小于液态和气态物质。

(2)回顾内能与热容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热容量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热容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变化越小。

三、教学方法1.阅读与讨论法:通过课文回顾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加深对内能的理解。

2.实验演示法: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内能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内能与热传递、热容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复习课文内容(1)复述《内能》这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讨论内能与温度、物质的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1)以图表为依据,引导学生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以不同温度下的水的内能为例,让学生发现内能与温度的升降有一定的关系。

(2)通过实验验证内能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将相同物质的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在同样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内能变化,进一步理解内能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以不同状态下的物质为例,让学生比较内能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内能变化情况,理解不同状态下内能的差异。

(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以示波器放电的热效应为例。

初中物理内能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

(2)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3)掌握热量传递的原理,理解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2. 难点:内能的微观解释,热量传递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内能的相关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热量传递的原理等。

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烧杯、水、石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提问:内能的单位是什么?2. 影响内能的因素:(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质量:同一物体,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3)状态:同一物体,状态发生变化(如固体变为液体),内能发生变化。

3.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1)热量是热能的传递方式,不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

(2)热量传递的原理: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4. 实例分析:(1)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大。

(2)冬天手冷,靠近火炉取暖,手感觉暖和,内能增大。

5. 实验探究:(1)利用温度计和热量计,测量不同温度、质量的水的内能。

(2)观察石头在水中加热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总结:(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3)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质量、状态等。

(4)热量是热能的传递方式,热量传递的原理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7. 作业布置:(1)复习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内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

《内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

《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

新课程要求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能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例如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区别内能和热量,特别是在描述上要注意内能和热量用词的不同。

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能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例如,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要求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本节课通过目标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更为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去联系生活、去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章的内容特点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现象,有了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点。

如何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复习这么多的内容,关键紧贴新课标的要求,抓住重点和难点和考点,目标明确,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复习,对学科基础知识熟记于心,对基本方法透彻理解,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对主要知识点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复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四、复习重难点重点: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完整版内能复习教案

完整版内能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复习检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3、能够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热量的计算【教学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复习小结1课时检测讲评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点1:扩散现象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注意: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7/ 1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A “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知识点2:分子间的作用力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被分成两半的圆柱体铅,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得到如图所示。

分子间存在引力思考: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分子间同时也存在斥力.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内能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内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 内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 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和做功;4. 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 热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难点:1. 内能的微观解释;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冰雪融化、热水沸腾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知识回顾(10分钟)回顾本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例如,一个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求水内能的增加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块冰熔化成水,冰的质量为0.5kg,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求冰熔化成水后内能的增加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的改变方式、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内能的概念,并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有一杯质量为0.5kg的热水,温度为50℃,将其倒入质量为0.5kg、温度为20℃的冷水中,求最终水的温度。

3. 一块冰的质量为1kg,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将冰放入沸水中熔化,求冰熔化成水后内能的增加量。

13《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13《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3、能够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进一步了解分子动理论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知识框架】内能⎩⎪⎪⎪⎨⎪⎪⎪⎧分子热运动⎩⎪⎨⎪⎧扩散⎩⎪⎨⎪⎧实质影响因素分子动理论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发生条件热量比热容⎩⎪⎨⎪⎧概念单位:J/(kg·℃)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吸、放热公式:Q =cm Δt【重点突破】一、一个理论、一种能量(两种方式)、一种特性1.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力和______力。

2.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能与分子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__。

3.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Q 吸=____________;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Q 放=____________。

二、五个实验 1.四个演示实验图解结论或注意事项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表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棉花燃烧起来,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________,使空气的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塞子跳起来时,瓶内出现白雾,表明气体膨胀对外________,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篇一: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回顾和预览1、复习分子扩散、分子热运动2.复习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法3、复习比热容定义,利用比热容进行计算二、知识解释考点/易错点1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体接触时相互进入的现象称为分子扩散现象;2、其物理意义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的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聚合物的运动越强烈;4、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而且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

测试点/易出错点2物体的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降低;3、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4.改变物体内能、功和热传递的方法;考点/易错点3比热容1.当温度上升1℃时,某一物质每单位质量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2、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可对应其物理意意思是相互通信和理解。

3、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的温度即:q=cm?T三、例题精析[示例1]【题干】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当沙尘暴来临时,天空被沙尘覆盖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的时候,房间里满是灰尘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答:]B【解析】a、c、d选项中都不属于分子,只有b选项中的才属于分子,故选b[示例2]【题干】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温物体有更多的能量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答:]C【解析】物体的内能不仅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化合质量有关,所以a、b错误;热传递至发生在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之间,而不是内能多少之间,所以d错误,选c[示例3]【题干】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海边的昼夜温差比内陆的小。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1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掌握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4.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学会计算比热容;5. 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能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比热容的计算;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季室内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3. 例题讲解:分析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4. 课堂互动:讨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5. 知识拓展: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6. 例题讲解: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3. 举例说明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比热容;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机,计算其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内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热力学、能源等。

内能 复习教案

内能 复习教案

内能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内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内能的公式和方法。

3. 理解内能与温度、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状态的关系。

4. 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内能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习内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提问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内能?内能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内能的计算公式: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解释各个符号的含义。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师讲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对内能的影响。

3. 内能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教师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物质的内能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计算练习:教师提供一些内能计算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内能,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实际应用:教师提供一些与内能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内能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复习: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感想和建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内能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2.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内能相关的科普读物或文章,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内能的应用领域。

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初中物理总复习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定义和单位。

2. 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了解内能的转化和传递,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和定义2. 影响内能的因素3. 内能的转化和传递4. 热力学第一定律三、教学过程Step 1:回顾内能的概念1. 提问:什么是内能?2. 学生回答: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强调内能的定义和单位(焦耳)。

Step 2: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1. 提问:影响内能的因素有哪些?2. 学生回答: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分析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举例说明。

Step 3:讲解内能的转化和传递1. 讲解内能的转化:如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2. 讲解内能的传递:如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

3. 示例分析:烧水时,热量如何传递?Step 4:热力学第一定律1.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 示例分析:一个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加上系统吸收的热量。

Step 5: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内能。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验证影响内能的因素。

Step 6:巩固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Step 7: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转化和传递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 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转化和传递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否讲解清晰?2. 实验操作:学生是否能熟练进行实验操作?是否能正确记录和分析数据?3. 练习题:学生是否能正确解答练习题?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拓展1. 讲解内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关系,如机械能、电能等。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设计综合性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小论文或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内能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如调查生活中的节能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节能意识。
-组织科学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内能相关的现代科技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定义,理解内能与机械能、化学能等能量的区别与联系,能准确描述内能在物体中的表现形式。
2.使学生掌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热传递和做功,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帮助学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原理在热力学中的体现,并能运用该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摩擦生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会让物体变热?”、“这种热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实验操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摩擦生热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他们分析摩擦生热现象背后的内能变化,为后续内能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图示和模型,直观展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该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从而理解相变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或简短的视频,引入内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如何感知到这些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相关知识点。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内能教案《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了让您对于内能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12篇《内能》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教材分析《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

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

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科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归纳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未开启的可乐、铁架台、大试管、软木塞、水、火柴、带活塞的厚壁玻璃圆筒、浸过乙醚的棉花、气球、充气筒、DIS实验装置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Flash课件。

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

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

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

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复习过程】[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

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

实验中我们将看到__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这个实验表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________。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如摩擦生热现象。

5.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热量是内能传递的量度。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提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通过摩擦生热现象进行举例说明。

2. 讲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热量是内能传递的量度。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应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的相关问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3. 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课后)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八、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深入研究内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关系。

2. 探索内能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十、教学修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内能的概念测试:通过简短的问题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内能定义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堂而言,主要由五个活动组成,分两时进行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和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点火爆炸演示学生:铁丝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录象)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被高速飞轮磨下的铁屑为什么会火花四溅?汽车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样使发动机工作的?今天的学习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产生凝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教学1、学生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2、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热机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铁丝的温度升高,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师:棉絮燃烧必须要达到它的着火点,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在刚才两个实验中,铁丝和棉絮增加的内能从何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4内能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4内能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4内能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的热情和经验让我对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设计得尽可能的有趣和有意义。

下面是我对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4内能复习”的教案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次复习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复习和巩固内能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烧水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烧水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在黑板上写出内能的定义,并解释内能的特点,比如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实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这些实例中内能的变化。

4. 问题解决: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热水会凉下来?”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

5.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复习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内能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后,我将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特别关注的,它们分别是内能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能的概念和特点是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内能》章末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以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培养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2. 影响内能的因素3.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 实例分析: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5. 内能与机械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影响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内能在各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内能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内能的概念和单位。

2. 新课导入: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实验演示:展示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家用电器中内能的应用,如电饭锅、空调等。

5. 知识拓展:介绍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如机械能、电能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10. 课程评价: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烹饪、保暖等,让学生深刻理解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内能的理解和认识,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 问题解决:设置一些有关内能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复习检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3、能够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
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复习小结1课时检测讲评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点1:扩散现象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注意: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
A “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知识点2:分子间的作用力
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
被分成两半的圆柱体铅,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得到如图所示。

分子间存在引力
思考: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
分子间同时也存在斥力.
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隙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例: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 D )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比铁丝软的缘故.
D棉线、铁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例: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例:下列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B )
A 空气流动形成风
B 冰糖放入水中使水变甜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春天,细雨绵绵
例:小明在卧室里,闻到了妈妈在厨房炒菜的香味,这个现象说明了( A )A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C气体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气体分子是非常小的
知识点3: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1)质量:它决定分子的数目
(2)温度:它决定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3)体积和状态:影响分子的间距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弱,即分子的势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定义:内能是物体的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影响因素不同: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体积。

(3)物体总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积有关机械能由物体的质量整体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

知识点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低温物体温度
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大,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少。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无内能
B空中尺行的飞机比地面上静止的火车的内能多
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自然界中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
2、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变,那么(D )
A它的内能一定不变B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它的内能一定减小D它的内能可能增大
3、下列事件属于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C )
A用暖水袋取暖
B冬天室内用暖气供暖
C内燃机使汽车行驶
D用电热水器加热水
4、冬天,双手反复磨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内能,后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知识点5: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0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说说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单位:J/kg.0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练习: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一块铁的比热容比一个铁钉的比热容大
B吸收热量越多的物体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质量吸热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都无关
D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同
知识点6:热量的计算:
物体温度升高时的计算公式:Q
吸=cm△t

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Q
吸=cm△t

热平衡关系式:Q
吸=Q

注意:
(1)正确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2)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务必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来
(3)如果发生了物态变化,则不能使用此公式。

练习:
冬天,为了使房间里保持一定的温度,每小时需要供给4.2X106J的热量,若进入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800C,从散热器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20C,问每小时要供给散热器多少千克的水?
答案:125KG
质量为2Kg、温度为150C的水,吸收1.68X1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答案:35摄氏度
热量的计算例题解析
例1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恰
好等于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吸收的热量,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容之比
为()
A.1∶2 B.2∶1 C.1∶4 D.4∶1
例2 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吸收了相等的
热量,那么()
A.铁块的温度升高得多
B.铁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
C.铜块的温度升高得多
D.由于初温未知,所以不能判断
例3 质量是500克的铝壶里装有5Kg的水,把这壶水从15℃加热到100℃,铝壶吸收的热量占铝壶和水总共吸收热量的百分之几?(铝的比热容c1=8.88×102J/(Kg·℃)
解答由题目可知,铝的比热容c1=8.88×102 J/(Kg·℃),铝壶的质量m1=500g=0.5Kg,水的比热容为c2=4.2×103 J/(Kg·℃),水的质量为
m2=5Kg,铝壶和水的初温为t
0=15℃,末温为t=100℃,根据公式Q

=cm(t-t
)得铝壶吸热为:
Q 1=c
1
m
1
(t-t
)
=8.88×102 J/(Kg·℃)×0.5kg×(100-15)℃=3.77×104J
水吸收的热量为:Q2=c2m2(t-t0)
=4.2×103 J/(Kg·℃)×5Kg×(100-15)℃
=1.79×106J
铝壶吸热占铝壶和水总共吸热的百分比为:
Q1/(Q2+Q2)×100%=3.77×104焦/(3.77×104+1.79×106)焦×100%=2.1%
答:铅壶吸收的热量占铝壶和水总共吸收热量的2.1%.
例4 将200克、80℃的热水和20℃的水相混合,混合后水的温度为40℃,不计热量损失,求:(1)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混合时加入的冷水是多少克?.
解答(1)设热水温度为t1℃,冷水温度为t2℃,混合后的温度为t℃,热水的质量为m1g,冷水的质量为m2g,依题意有:
Q放=cm1(t1-t)
=4.2×103 J/(Kg·℃)×0.2千克×(80-40)℃
=3.36×104焦.
(2)根据Q 吸=cm 2(t -t 2),Q 吸=Q 放,则有:cm 2(t -t 2)=3.36×104焦
=0.4千克=400克
答:(1)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是3.36×104焦;(2)混合时加入的冷水是400克.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检测 评讲试卷
m 2 = × 焦 × 焦 × 焦 千克·℃ × ℃ ℃ 3 36 10 3 36 10 4 23 10 40 20 4 2 4 3 . ( ) . . ( ) ( )
c t t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