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2011年7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第8号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正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09年12月16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公布根据2016年5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21年3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第二批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为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开展的系统建设、技术维护、运行管理、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
第五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实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为。
第六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
从事广播电视播出、集成、传输、分发、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相关活动。
第七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对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技办字〔2011〕205号附件6——有线电视

附件6:《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一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写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三条分级保障原则 (1)第四条电视节目分类 (2)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 (2)第一节供配电系统 (2)第五条外部电源 (2)第六条供配电 (2)第二节信号源系统 (3)第七条前端信号源接收 (3)第八条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 (3)第三节数字前端播出系统 (3)第九条编码系统 (3)第十条复用、加扰系统 (4)第十一条调制器 (4)第十二条传输适配器 (4)第十三条SI生成子系统 (4)第四节模拟前端播出系统 (4)第十四条视音分 (4)第十五条模拟调制器 (4)第五节自台监测系统 (4)第十六条播出信号监测 (4)第十七条设备运行监控 (5)第十八条电力和环境监控 (5)第六节机房环境 (5)第十九条机房环境 (5)第二十条机房安全防范 (6)第二十一条通讯设施 (6)第七节维护器材 (6)第二十二条备品备件 (6)第二十三条维护工具 (6)第八节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二十四条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三章有线分配网配置要求 (7)第一节分前端 (7)第二十五条外部电源 (7)第二十六条供配电 (7)第二十七条设备配置 (8)第二十八条监听监看 (8)第二十九条机房环境 (8)第二节光、电缆传输系统 (8)第三十条前端至下级前端、分前端的信号分发系统 (8)第三十一条前端、分前端至光节点的信号分配 (9)第三十二条光缆敷设 (9)第三十三条网络监控 (9)第三十四条分配网的安全措施 (9)第三节维护器材 (10)第三十五条备品备件 (10)第三十六条维护工具 (10)第四章 MMDS系统 (10)第三十七条外部电源 (10)第三十八条供配电 (11)第三十九条设备配置 (11)第四十条天馈系统 (11)第四十一条监听监看 (11)第四十二条机房环境 (11)第四十三条维护工具 (11)第五章运维与技术管理 (11)第一节运行管理 (11)第四十四条运行指标 (11)第四十五条技术指标 (11)第四十六条规章制度 (12)第四十七条运行流程 (13)第二节维护管理 (13)第四十八条维护质量要求 (13)第四十九条维护计划 (13)第五十条维护操作规程 (14)第五十一条维护分工、分界 (14)第五十二条抢修管理 (14)第五十三条备件管理 (14)第五十四条代维管理 (14)第三节技术管理 (15)第五十五条技术改造与网络优化 (15)第五十六条设施保护 (15)第五十七条试播期管理 (15)第五十八条临时停传管理 (15)第五十九条运行变更管理 (16)第六十条施工管理 (16)第六十一条应急预案 (17)第六十二条重要保障期 (17)第六十三条事故管理 (17)第六十四条报表管理 (18)第六十五条技术资料 (18)第六十六条运维分析 (18)第六十七条技术安全 (18)第六十八条检查考核 (19)第六十九条风险评估 (19)第七十条人员要求及培训 (19)第四节信息安全管理 (20)第七十一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 (20)第七十二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0)第七十三条安全防护措施 (20)第七十四条数据安全 (20)第七十五条监控与响应 (20)第六章附则 (21)第七十六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21)第七十七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22)第七十八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 (22)第七十九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2)附表1: 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网测试项目和周期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网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写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三条微波传输电路的分类 (1)第二章运维体系 (1)第四条运维管理体系 (1)第五条运行机制保障 (1)第六条维护机制保障 (1)第七条人员队伍保障 (2)第三章系统配置要求 (2)第一节传输网络系统 (2)第八条传输体制和组网 (2)第九条波道设置 (2)第十条微波传输设备 (3)第十一条网络管理系统 (3)第十二条应急通讯 (3)第二节电源系统 (3)第十三条外部电源 (3)第十四条供配电 (3)第三节信号系统配置 (4)第十五条信号的接入和输出 (4)第十六条信号处理 (4)第四节自台监控系统 (4)第十七条播出信号监视 (4)第十八条设备运行监测 (4)第十九条电力和环境监测 (4)第五节无人值守站 (5)第二十条运行环境 (5)第二十一条远程监控系统 (5)第六节维护器材 (5)第二十二条备品备件 (5)第二十三条维护工具 (5)第七节环境要求 (6)第二十四条站房传输环境 (6)第二十五条安全防范 (6)第八节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 (6)第二十六条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 (6)第四章系统运维管理要求 (7)第一节运行管理 (7)第二十七条运行指标 (7)第二十八条技术指标 (7)第二十九条规章制度 (7)第三十条运行流程 (8)第二节维护管理 (8)第三十一条维护计划 (8)第三十二条维护操作规程 (9)第三十三条维护分工、分界 (9)第三十四条抢修管理 (9)第三十五条线路组巡 (9)第三十六条备件管理 (9)第三十七条代维管理 (9)第三节技术管理 (10)第三十八条电路的频率和路由保护 (10)第三十九条试播期管理 (10)第四十条技术改造 (10)第四十一条应急预案 (10)第四十二条重要保证期 (11)第四十三条临时停传管理 (11)第四十四条运行变更管理 (11)第四十五条施工管理 (12)第四十六条事故管理 (12)第四十七条报表管理 (13)第四十八条技术资料管理 (13)第四十九条技术安全管理 (13)第五十条检查与考核 (13)第五十一条安全播出风险评估 (14)第四节信息安全管理 (14)第五十二条网络和信息安全 (14)第五章附则 (15)第五十三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15)第五十四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15)第五十五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 (16)第五十六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微波传输电路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无线发射转播台(以下简称发射台)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发射台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根据发射台的覆盖范围和影响程度,发射台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
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
有条件的发射台应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
(一)中央直属发射台、位于省会城市的省直属发射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二)其他省直属发射台、地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三)县级发射台应达到三级保障要求,县以下转播台宜达到三级保障要求;(四)以下将“三级保障发射台”、“二级保障发射台”、“一级保障发射台”分别简写为三级、二级、一级。
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第一节供配电系统第四条外部电源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三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宜配置自备电源;(二)二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应为专线,调频、电视发射台和发射总功率小于1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暂时做不到两路外电的,应配置自备电源;(三)一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应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调频、电视发射台和发射总功率小于1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应配置自备电源。
第五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二)三级播出负荷供电宜设两个以上独立低压回路,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调频、电视发射台的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宜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三)二级播出负荷宜设对应于不同外电的变压器,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四)一级播出负荷应设置备用变压器,主备变压器应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管理,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机构(以下简称电视中心)进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时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条电视中心应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
第四条电视中心应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核和监督工作,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合法合规播出。
第五条电视中心应加强与国家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监管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工作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六条电视中心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和技术水平。
第二章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管理第七条电视中心应建立广播电视节目审核制度,确保所有广播电视节目都经过审核后方可播出。
第八条电视中心应组织专业人员对节目进行审核,包括节目的时长、内容、质量等方面的审核。
第九条电视中心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审核能力,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核。
第十条电视中心应建立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计划制度,明确节目播出的时间和频率。
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电视中心应制定广播电视节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进行管理和保障。
第十二条电视中心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和播出过程中不受干扰和破坏。
第十三条电视中心应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的备份制度,确保节目的内容和素材能够及时备份和存储。
第十四条电视中心应加强对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互联网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第十五条电视中心应加强对互联网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管理,遵守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十六条电视中心应建立合理的互联网广播电视节目审核制度,对互联网节目进行审核后方可播出。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录第⼀章总则第⼆章基本保障第三章⽇常管理第四章重要保障期管理第五章应急管理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章附则第⼀章总则第⼀条为了加强⼴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户收听收看⼴播电视的权益,依据《⼴播电视管理条例》、《⼴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条从事⼴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为保障安全播出开展的技术维护、运⾏管理、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适⽤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播影视⾏政部门负责全国⼴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作。
县级以上地⽅⼈民政府⼴播影视⾏政部门负责本⾏政区域内的⼴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作。
第四条⼴播电视安全播出⼯作应当坚持不间断、⾼质量、既经济、⼜安全的⽅针。
第五条任何组织、个⼈不得实施⼲扰⼴播电视信号、危害⼴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为。
第六条⼴播电视安全播出实⾏分类分级保障制度。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务院⼴播影视⾏政部门关于⼴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活动。
第七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播电视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应当对本单位的⼴播电视安全播出⼯作全⾯负责。
第⼋条⼴播影视⾏政部门、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建⽴奖励制度,对在⼴播电视安全播出⼯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个⼈给予表彰、奖励。
第⼆章基本保障第九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健全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和运⾏管理的机构,合理配备⼯作岗位和⼈员,并将其他涉及安全播出的部门和⼈员纳⼊安全播出管理,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
第⼗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员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参与节⽬播出或者技术系统运⾏维护的⼈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新系统、新设备投⼊使⽤前,应当对相关⼈员进⾏培训;(三)特种作业⼈员应当按照国务院⼴播影视⾏政部门的规定或者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_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DOC33页)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_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DOC33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一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写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三条分级保障原则 (1)第四条电视节目分类 (2)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 (2)第一节供配电系统 (2)第五条外部电源 (2)第六条供配电 (2)第二节信号源系统 (3)第七条前端信号源接收 (3)第八条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 (3)第三节数字前端播出系统 (3)第九条编码系统 (3)第十条复用、加扰系统 (4)第十一条调制器 (4)第十二条传输适配器 (4)第十三条SI生成子系统 (4)第四节模拟前端播出系统 (4)第十四条视音分 (4)第十五条模拟调制器 (4)第五节自台监测系统 (4)第十六条播出信号监测 (4)第十七条设备运行监控 (5)第十八条电力和环境监控 (5)第六节机房环境 (5)第十九条机房环境 (5)第二十条机房安全防范 (6)第二十一条通讯设施 (6)第七节维护器材 (6)第二十二条备品备件 (6)第二十三条维护工具 (6)第八节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二十四条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三章有线分配网配置要求 (7)第一节分前端 (7)第二十五条外部电源 (7)第二十六条供配电 (7)第二十七条设备配置 (8)第二十八条监听监看 (8)第二十九条机房环境 (8)第二节光、电缆传输系统 (8)第三十条前端至下级前端、分前端的信号分发系统 (8)第三十一条前端、分前端至光节点的信号分配9第三十二条光缆敷设 (9)第三十三条网络监控 (9)第三十四条分配网的安全措施 (9)第三节维护器材 (10)第三十五条备品备件 (10)第三十六条维护工具 (10)第四章 MMDS系统 (10)第三十七条外部电源 (10)第三十八条供配电 (11)第三十九条设备配置 (11)第四十条天馈系统 (11)第四十一条监听监看 (11)第四十二条机房环境 (11)第四十三条维护工具 (11)第五章运维与技术管理 (11)第一节运行管理 (11)第四十四条运行指标 (11)第四十五条技术指标 (11)第四十七条运行流程 (13)第二节维护管理 (13)第四十八条维护质量要求 (13)第四十九条维护计划 (13)第五十条维护操作规程 (14)第五十一条维护分工、分界 (14)第五十二条抢修管理 (14)第五十三条备件管理 (14)第五十四条代维管理 (14)第三节技术管理 (15)第五十五条技术改造与网络优化 (15)第五十六条设施保护 (15)第五十七条试播期管理 (15)第五十八条临时停传管理 (15)第五十九条运行变更管理 (16)第六十条施工管理 (16)第六十一条应急预案 (17)第六十二条重要保障期 (17)第六十三条事故管理 (17)第六十四条报表管理 (18)第六十五条技术资料 (18)第六十七条技术安全 (18)第六十八条检查考核 (19)第六十九条风险评估 (19)第七十条人员要求及培训 (19)第四节信息安全管理 (20)第七十一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 (20)第七十二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0)第七十三条安全防护措施 (20)第七十四条数据安全 (20)第七十五条监控与响应 (20)第六章附则 (21)第七十六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21第七十七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22)第七十八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 (22)第七十九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2 附表1: 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网测试项目和周期2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网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16年修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令第8号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16年修订)正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09年12月16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公布根据2016年5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为保障安全播出开展的技术维护、运行管理、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
第五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实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为。
第六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活动。
第七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对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依据本规定,建立安全播出工作奖惩制度。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2011年7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2011年7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附件7:《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一年七月2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编写目的 (1)适用范围 (1)微波传输电路的分类 (1)第二章运维体系 (1)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运维管理体系 (1)运行机制保障 (1)维护机制保障 (1)人员队伍保障 (2)第三章系统配置要求 (2)第一节传输网络系统 (2)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传输体制和组网 (2)波道设置 (2)微波传输设备 (3)第十一条网络管理系统 (3)第十二条应急通讯 (3)第二节供配电系统 (3)第十三条外部电源 (3)第十四条供配电 (3)第三节信号系统配置 (4)第十五条信号的接入和输出 (4)第十六条信号处理 (4)第四节自台监控系统 (4)第十七条播出信号监测 (4)第十八条设备运行监测 (4)第十九条电力和环境监测 (5)第五节无人值守站 (5)第二十条运行环境 (5)第二十一条远程监控系统 (5)第六节环境要求 (5)第二十二条站房传输环境 (5)第二十三条安全防范 (6)第七节维护器材 (6)第二十四条备品备件 (6)第二十五条维护工具 (6)第八节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 (6)第二十六条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 (6)第四章系统运维管理要求 (7)第一节运行管理 (7)第二十七条运行指标 (7)1第二十八条技术指标 (7)第二十九条规章制度 (7)第三十条运行流程 (8)第二节维护管理 (9)第三十一条维护计划 (9)第三十二条维护操作规程 (9)第三十三条维护分工、分界 (9)第三十四条抢修管理 (9)第三十五条线路组巡 (9)第三十六条备件管理 (9)第三十七条代维管理 (9)第三节技术管理 (10)第三十八条电路的频率和路由保护 (10)第三十九条试播期管理 (10)第四十条技术改造 (10)第四十一条临时停传管理 (10)第四十二条运行变更管理 (11)第四十三条施工管理 (11)第四十四条应急预案 (12)第四十五条重要保证期 (12)第四十六条事故管理 (12)第四十七条报表管理 (13)第四十八条技术资料管理 (13)第四十九条技术安全管理 (13)第五十条检查与考核 (14)第五十一条安全播出风险评估 (14)第四节信息安全管理 (14)第五十二条网络和信息安全 (14)第五章附则 (15)第五十三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15)第五十四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16)第五十五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 (16)第五十六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6)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微波传输电路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网络广播电视台实施细则(暂行).docx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网络广播电视台实施细则(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网络广播电视台安全播出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关于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本细则中的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指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电台、电视台。
第三条网络广播电视台主要由信源采集、内容生产、内容发布、增值服务、传输分发网络、业务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监控辅助等子系统构成。
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第一节总体网络架构第四条网络广播电视台内部网络应根据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数据流向和播出安全相关度进行网络结构设计,网络结构应有清晰的层次,以便于进行网络逻辑隔离、访问控制、结构调整和应急处理,不同网络边界之间应设置网络访问控制。
第五条核心网络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网络带宽应具备冗余空间;应为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重要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冗余,避免关键点存在单点故障,要定期对冗余配置进行验证测试。
第六条内部网络应根据业务类型、功能、重要性、工作职责、信息等级、服务流程、终端用户和物理位置等因素划分安全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业务边界应清晰;各安全域应当按照面临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和措施;后台管理、数据库、播出等相关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应有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
第七条应采取措施使管理链路和数据交换链路隔离,通过专用内部管理网络访问管理设备,防止密码和管理信息泄露;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来自非授权IP 地址的用户登陆管理网络设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实现数据安全交互。
任何用户的终端设备不应直接接入核心层网络设备;第八条当与外部网络互联时,应在网络边界系统设置病毒防范和防止网络攻击装置;应采取网络入侵防范和访问控制措施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审计和控制;内容制作系统、内容分发系统和内容传输分发网络之间应通过( 虚拟 ) 专网建立连接,以形成相对封闭的专用线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无线发射转播台(以下简称发射台)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发射台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根据发射台的覆盖范围和影响程度,发射台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
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
有条件的发射台应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
(一)中央直属发射台、位于省会城市的省直属发射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二)其他省直属发射台、地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三)县级发射台应达到三级保障要求,县以下转播台宜达到三级保障要求;(四)以下将“三级保障发射台”、“二级保障发射台”、“一级保障发射台”分别简写为三级、二级、一级。
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第一节供配电系统第四条外部电源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三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宜配置自备电源;(二)二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应为专线,调频、电视发射台和发射总功率小于1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暂时做不到两路外电的,应配置自备电源;(三)一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应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调频、电视发射台和发射总功率小于1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应配置自备电源。
第五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二)三级播出负荷供电宜设两个以上独立低压回路,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调频、电视发射台的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宜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三)二级播出负荷宜设对应于不同外电的变压器,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四)一级播出负荷应设置备用变压器,主备变压器应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无线发射转播台(以下简称发射台)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发射台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根据发射台的覆盖范围和影响程度,发射台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
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
有条件的发射台应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
(一)中央直属发射台、位于省会城市的省直属发射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二)其他省直属发射台、地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三)县级发射台应达到三级保障要求,县以下转播台宜达到三级保障要求;(四)以下将“三级保障发射台”、“二级保障发射台”、“一级保障发射台”分别简写为三级、二级、一级。
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第一节供配电系统第四条外部电源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三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宜配置自备电源;(二)二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应为专线,调频、电视发射台和发射总功率小于1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暂时做不到两路外电的,应配置自备电源;(三)一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应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调频、电视发射台和发射总功率小于1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应配置自备电源。
第五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二)三级播出负荷供电宜设两个以上独立低压回路,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调频、电视发射台的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宜采用不间断电源UPS 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三)二级播出负荷宜设对应于不同外电的变压器,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四)一级播出负荷应设置备用变压器,主备变压器应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编写目的 (1)
第二条适用范围 (1)
第三条分级保障原则 (1)
第四条电视节目分类 (2)
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 (2)
第一节供配电系统 (2)
第五条外部电源 (2)
第六条供配电 (2)
第二节信号源系统 (3)
第七条前端信号源接收 (3)
第八条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 (3)
第三节数字前端播出系统 (3)
第九条编码系统 (3)
第十条复用、加扰系统 (4)
第十一条调制器 (4)
第十二条传输适配器 (4)
第十三条SI生成子系统 (4)
第四节模拟前端播出系统 (4)
第十四条视音分 (4)
第十五条模拟调制器 (4)
第五节自台监测系统 (4)
第十六条播出信号监测 (4)
第十七条设备运行监控 (5)
第十八条电力和环境监控 (5) 第六节机房环境 (5)
第十九条机房环境 (5)
第二十条机房安全防范 (6)
第二十一条通讯设施 (6)
第七节维护器材 (6)
第二十二条备品备件 (6)
第二十三条维护工具 (6)
第八节灾备与应急播出 (7)
第二十四条灾备与应急播出 (7) 第三章有线分配网配置要求 (7) 第一节分前端 (7)
第二十五条外部电源 (7)
第二十六条供配电 (7)
第二十七条设备配置 (8)
第二十八条监听监看 (8)
第二十九条机房环境 (8)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安全管理,规范无线发射转播台的运行和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传输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所有开展广播电视业务的无线发射转播台。
第三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遵守国家相关的广播电视法规和政策,负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射和转播工作,确保节目的正常播出。
第四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具备完善的技术设备和人才队伍,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和高质量播出。
第六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和天线的安全工作。
第七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遵守国家有关禁止播出的节目内容,严禁传输和转播违法违规节目。
第八条对于违反本实施细则的无线发射转播台,相关主管部门有权采取纪律处分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九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设立台长、副台长和相关工作人员。
台长负责台内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副台长协助台长工作,分管具体事务;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广播电视节目发射和转播工作。
第十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定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应制定运行维护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等,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一条台长负责无线发射转播台的工作任务分配、管理和督导。
台长应具备较高的广播电视业务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第十二条副台长负责协助台长工作,分管具体事务。
副台长应具备一定的广播电视业务能力,并能有效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
第十三条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无线发射转播台工作要求,执行工作任务。
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纪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第十四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技术设备和人才队伍第十五条无线发射转播台应配备先进的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和天线,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 技办字〔XXXX

附件6:《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一一年七月二〇目录第一章总则 ............................................. 1第一条编写目的 . ....................................... 1第二条适用范围 ..................................... (1)第三条分级保障原则 .................................... 1第四条电视节目分类 (2)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 (2)........................................ 2第一节供配电系统2第五条外部电源 ........................................第六条供配电 (3)4 ........................................ 第二节信号源系统.................................. 4第七条前端信号源接收第八条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 (4).................................. 4第三节数字前端播出系统4第九条编码系统 ........................................复用、加扰系统 .................................. 4第十条........................................ 5第十一条调制器第十二条传输适配器 (5)5生成子系统 .................................. SI第十三条 .................................. 5 第四节模拟前端播出系统5第十四条视音分 ........................................第十五条模拟调制器 (5)...................................... 5自台监测系统第五节5播出信号监测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设备运行监控 (6)................................ 6第十八条电力和环境监控机房环境第六节 (5)...................................... 5机房环境第十九条第二十条机房安全防范 (7)8通讯设施第二十一条 ....................................6 .......................................... 维护器材第七节备品备件第二十二条 (6)6第二十三条维护工具 ....................................灾备与应急播出第八节 (7)灾备与应急播出第二十四条 (7)............................... 第三章有线分配网配置要求9 9 .......................................... 分前端第一节 ................................... 9 外部电源第二十五条 .................................... 供配电第二十六条10设备配置................................... 第二十七条8监听监看第二十八条 (10)机房环境第二十九条 (10)1第二节光、电缆传输系统 (11)11前端至下级前端、分前端的信号分发系统 ........ 第三十条............. 9第三十一条前端、分前端至光节点的信号分配 ................................... 9第三十二条光缆敷设 .................................. 第三十三条网络监控 1212分配网的安全措施 .......................... 第三十四条........................................ 13第三节维护器材 .................................. 13第三十五条备品备件13第三十六条维护工具 ..................................第四章 MMDS14 ...................................... 系统14................................. 第三十七条外部电源14 供配电 ................................... 第三十八条 ................................. 14 第三十九条设备配置14. .................................. 第四十条天馈系统14 第四十一条监听监看 .................................第四十二条机房环境 ................................14.15................................ 维护工具 . 第四十三条运维与技术管理 ................................ 15第五章 ....................................... 15第一节运行管理运行指标第四十四条 . (15)15技术指标第四十五条 ..................................规章制度 .................................. 16第四十六条17.................................. 第四十七条运行流程第二节维护管理 (18).............................. 18第四十八条维护质量要求18第四十九条维护计划 ..................................第五十条18维护操作规程 ............................................................ 18维护分工、分界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抢修管理19 ..................................19.................................. 第五十三条备件管理第五十四条19代维管理 ..................................20技术管理第三节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2011年7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附件7:《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一年七月2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编写目的 (1)适用范围 (1)微波传输电路的分类 (1)第二章运维体系 (1)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运维管理体系 (1)运行机制保障 (1)维护机制保障 (1)人员队伍保障 (2)第三章系统配置要求 (2)第一节传输网络系统 (2)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传输体制和组网 (2)波道设置 (2)微波传输设备 (3)第十一条网络管理系统 (3)第十二条应急通讯 (3)第二节供配电系统 (3)第十三条外部电源 (3)第十四条供配电 (3)第三节信号系统配置 (4)第十五条信号的接入和输出 (4)第十六条信号处理 (4)第四节自台监控系统 (4)第十七条播出信号监测 (4)第十八条设备运行监测 (4)第十九条电力和环境监测 (5)第五节无人值守站 (5)第二十条运行环境 (5)第二十一条远程监控系统 (5)第六节环境要求 (5)第二十二条站房传输环境 (5)第二十三条安全防范 (6)第七节维护器材 (6)第二十四条备品备件 (6)第二十五条维护工具 (6)第八节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 (6)第二十六条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 (6)第四章系统运维管理要求 (7)第一节运行管理 (7)第二十七条运行指标 (7)1第二十八条技术指标 (7)第二十九条规章制度 (7)第三十条运行流程 (8)第二节维护管理 (9)第三十一条维护计划 (9)第三十二条维护操作规程 (9)第三十三条维护分工、分界 (9)第三十四条抢修管理 (9)第三十五条线路组巡 (9)第三十六条备件管理 (9)第三十七条代维管理 (9)第三节技术管理 (10)第三十八条电路的频率和路由保护 (10)第三十九条试播期管理 (10)第四十条技术改造 (10)第四十一条临时停传管理 (10)第四十二条运行变更管理 (11)第四十三条施工管理 (11)第四十四条应急预案 (12)第四十五条重要保证期 (12)第四十六条事故管理 (12)第四十七条报表管理 (13)第四十八条技术资料管理 (13)第四十九条技术安全管理 (13)第五十条检查与考核 (14)第五十一条安全播出风险评估 (14)第四节信息安全管理 (14)第五十二条网络和信息安全 (14)第五章附则 (15)第五十三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15)第五十四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16)第五十五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 (16)第五十六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6)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微波传输电路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分为两类:省际干线、省内干线的微波传输电路为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其它微波传输电路为支线微波传输电路。
第二章运维体系第四条微波传输电路,应设相适应的职能管理机构(微波总站、微波管理中心等,以下称微波总站)负责全电路的运维管理工作。
干线微波电路可根据运维需要设置路段中心站承担相应路段的部分维护管理职责。
第五条微波总站应组织各微波站建立“系统管理、统一调度、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微波总站应负责全电路的运行调度,及时掌握电路运行情况,指挥处理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安全播出事件事故,并负责统一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上报;(二)各微波站负责本站的运行保障,完成微波总站的各类指令。
发现电路运行异常时,应及时处置,并向微波总站汇报。
无人值守站的运行应由微波总站远程监控管理。
第六条微波总站应组织各微波站建立“科学计划、统一标准、责任明确、防护到位”的维护机制。
(一)微波总站应根据全年维护任务科学编制全年维护计划,并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组织各微波站落实维护责任制,明确维护标准和维护任务,落实维护组织、维护人员;(二)各微波站应负责本站的日常维护,按照计划和统一标准完成维护任务。
无人值守站应由路段中心站定期维护; (三)各微波站应按照“预防为主”的维护原则,做好系统日常维护和微波路由保护工作。
第七条微波站应结合本站的任务定岗定责,建立相适应的运行维护队伍。
(一)从事安全播出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岗位要求,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二)应定期进行安全播出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演练、考核;(三)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四)与播出相关的供配电等保障部门及其从业人员应统一纳入安全播出管理。
第三章第一节系统配置要求传输网络系统第八条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应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制式。
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应以N+1 方式配置保护波道。
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宜按环路传输方式组网,或在可能的节点与光缆干线传输网连通,形成互为备份的传输网络。
支线微波传输电路宜以树形或星形方式组网。
第九条电路的波道设置应符合《1-30GHz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信部无[2000]705 号)的相关规定。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第十条微波传输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大于30 万小时;N+1备份系统应采用无损伤切换开关;应选择采用空间分集、自适应均衡、时域均衡、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TPC)等提高传输性能的技术手段。
第十一条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应在首站设置网络管理中心,并在适当的节点设置备份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应符合《广播电视数字微波电路运行维护规程》GY/T 244,以下简称《运维规程》)的有关要求。
支线微波传输电路应在首站或端站配置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主要设备应有备份。
网管信息应安排在优先级最高的主业务信道,随主业务倒换。
网管系统监测异态信息应保存一年以上。
第十二条微波总站应使用公用通信网建立连接全电路各站的应急指挥通讯系统。
指挥中心应设置在首站,应配置安全播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并配置与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机构互联的计算机终端和专用通信设备;各微波站应至少配置一路外线电话。
第二节供配电系统第十三条微波站宜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电,干线微波传输电路的首站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电。
第十四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二)播出负荷供电宜设与其它负荷供电分离的独立低压回路;(三)微波电路首站及只有一路外电的微波站应配置自备电源,保障全部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无自备电源的微波站应配置应急移动发电设备的接入端口;(四)微波总站、路段中心站应配置移动式发电机组,为全电路或路段各站应急备用;3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五)微波站直流电源设备应设置冗余,蓄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8 小时以上;交流供电播出负荷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 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 分钟以上,无自备发电机组的, UPS 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8 小时以上。
第三节信号系统配置第十五条上节目的微波站每套节目应配置不少于两路不同路由的信号源,下节目的微波站每套节目应向信号使用单位输出两路信号。
第十六条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应按1+1 热备份方式配置信号分配、切换、编解码、复用及适配等设备。
并在相关节点配置应急人工跳线端口。
信号切换设备应具有主备路自动选择功能和告警功能,分配、切换设备应具有断电直通功能。
所有信号处理设备应具有本机数据管理接口。
第四节自台监控系统第十七条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应对发送信号的分配、切换以及接收信号的输出等环节设置具备故障自动声光报警功能的监听监看系统。
首站应设置对信号码流的监测。
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应采用录音、录像或者保存技术监测信息等方式对本站所上、下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质量进行记录,异态信息应保存一年以上。
第十八条微波站应配置对本站信号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具备故障自动报警、运行状态数据记录、查询等功4《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能,监测异态信息应保存一年以上。
第十九条电力和环境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微波站应配置电力和机房环境的集中监控系统,对供配电设备的分合闸状态、电压、电流等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对机房温度、湿度等环境状态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具备异态声光报警功能;(二)微波站宜对天线、铁塔、蓄电池室等播出重要部分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第五节无人值守站第二十条无人值守站的运行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应采用封闭式空间设计,满足无人值守条件下良好的防火、防盗、防尘、防漏、防虫、保温等防护条件;(二)应配置具有远程遥控功能的空调等设备;(三)应配置可远端管理的防雷自动保护系统、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及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第二十一条无人值守站应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站内信号源、供配电等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远程监控系统应具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主要参数实时记录、运行异态实时报警、自动和远程控制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
第六节环境要求第二十二条站房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微波电路的空间通路和电磁环境应符合《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 30)的有关规定;(二)机房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布线及外部环境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的有关规定,机房应5《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采取必要的防鼠、防虫等措施;(三)微波站的防雷接地应符合《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GYJ 3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的相关要求,微波站的配电线路及信号线缆不得采用架空线方式进出机房;(四)机房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机房安全防范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GA 586)的有关规定。
第七节维护器材第二十四条对干线微波电路,微波总站应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全电路所需的备份单元和抢修材料。
路段中心站应配备主要设备的备份单元和抢修材料;对支线微波电路,微波总站应参照干线微波电路路段中心站配置备品备件。
第二十五条各微波站应配置系统设备常用维护工具、检修专用工具、安全保护工具、现场应急抢修工具和相关材料;微波总站的仪器仪表配置应符合《运维规程》的有关规定,各微波站应配置必要的仪器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