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观摩课教案感受民歌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406f426fff705cd170a0e.png)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第三单元
一、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
首先,利用现在的高中生具有一定的信息采集能力的优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搜集汉族民歌的材料,并进行表演展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拔河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再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创造活动,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
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七首歌曲,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发展概况。
2、能与同学合作,共同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的情景。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难点
师生合作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四、教学准备
钢琴、拔河绳、展示台、多媒体课件等。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民歌2》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民歌2》](https://img.taocdn.com/s3/m/cb3cfde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6.png)
《民歌》教案(2)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堂课的五首少数民族民歌,并能从已有的音乐经验出发,分辨五首作品所属的民歌。
2.能在聆听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少数民族民歌与相关民间文化的联系,谈一谈所感受到的少数民族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聆听五个民族的民歌,并对圻音乐特点和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教学难点:能通过赏析初步探索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特点。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1.播放蒙语的《鸿雁》,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蒙古族长调。
2.出示中国少数民族地图,分析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二)《辽阔的草原》1.聆听并思考:歌曲节奏规整吗?演唱声音有什么特点?歌曲舒展,速度较慢,抒情性强,节奏自由,字少腔长,气息宽广,多数乐句中都有常常的拖音,再加上起伏的颤音,唱起来豪放不羁,一泻千里。
2.出示谱例,再次聆听,思考:篇幅如何?你能从歌词中感受到叙事性内容吗?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以抒情性内容为主。
该歌曲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表现了一个年轻牧民虽然有了爱人,但爱人的心思像随时都可能遇到泥滩的草原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3.简介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
(三)《牡丹汗》1.聆听并思考: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维吾尔族民歌2.简介《牡丹汗》的故事:在古老的天山下,有一位名叫牡丹汗的美丽而勇敢的女子,爱结束了她短暂人生,爱也给了她新生命,她永远活在了爱他的人的绵绵思念之中。
3.带学生体验切分节奏: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4.《牡丹汗》的音乐特点:这是一首流传于新疆伊犁一带的维吾尔族民歌。
这首作品区别于以往热烈欢快、富于舞蹈特点的维吾尔族曲风,以婉转而深沉的旋律,表达了小伙子对牡丹汗的思念之情。
明朗而奔放的旋律、充沛的情感,这一切都让歌曲呈现出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情。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94203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c.png)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与特点2. 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康定情歌》3. 蒙古族民歌:《天堂》、《呼伦贝尔大草原》4. 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5. 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及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黑板学具: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别播放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傣族民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民族民歌的特点,并进行课堂分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一首未知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进行演唱,展示音乐才华。
六、板书设计1. 少数民族民歌分布图2. 各民族民歌特点3. 歌曲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你所熟悉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示例:《达坂城的姑娘》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歌词:描述了达坂城美丽的姑娘和英俊的小伙子,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2)示例: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晒佛节。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蒙古族民歌》教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蒙古族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740c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f.png)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蒙古族民歌》教案一、教材分析《蒙古族民歌》是一本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旨在通过研究蒙古族的民歌,深入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
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蒙古族地区的各类民歌,既有传统的古老之作,也有现代的创作。
通过研究这些民歌,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研究并分析《蒙古族民歌》中的代表性作品;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内容1. 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2. 《蒙古族民歌》中的经典作品欣赏;3. 分析蒙古族音乐中的乐器、音调、节奏等元素;4. 学唱蒙古族民歌的基本技巧;5.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属于自己的蒙古族风格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方法1. 听课辅导:教师给学生播放蒙古族民歌,解读和分析其音乐特点;2. 合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集体合唱蒙古族民歌,训练声乐技巧;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蒙古族音乐的魅力和各自喜欢的作品,并进行表演展示;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蒙古族音乐创作实践,可以是歌曲、器乐曲等形式;5. 班级表演:组织班级音乐会,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和合唱表演。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表现: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对教材中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3. 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质量和独特性。
六、教学资源1. 《蒙古族民歌》教材:为学生提供研究和欣赏的音乐作品;2.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蒙古族民歌;3. 乐器:提供给学生进行表演和合奏。
七、教学安排本教案共分为6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课时一:蒙古族音乐特点和风格的介绍;2. 课时二:欣赏《蒙古族民歌》中的经典作品;3. 课时三:分析蒙古族音乐中的乐器、音调、节奏等元素;4. 课时四:学唱蒙古族民歌的基本技巧;5. 课时五:学生蒙古族音乐创作实践;6. 课时六:班级音乐会表演。
高中音乐鉴赏课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e1be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f.png)
高中音乐鉴赏课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民歌的海洋》第5课时,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
通过分析这些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各地民歌的音乐特点,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重点:学唱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歌谱、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音乐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背景、特点,分析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 歌曲学唱(15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b. 分组练习,相互指导,提高歌唱技巧。
c. 整体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歌词,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民歌的海洋》2. 内容:a. 我国各地民歌特点及代表作品。
b. 《茉莉花》旋律、节奏、歌词分析。
c. 学唱歌曲:《康定情歌》、《小河淌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民歌,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喜欢《小河淌水》,因为它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课后拓展:了解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与我国民歌进行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bbb57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f.png)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民歌风》,具体内容为第四章《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重点介绍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汉族民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汉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汉族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分类。
重点: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汉族民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艺人演唱的汉族民歌,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民间艺人的演唱,体验汉族民歌的风格。
4. 例题讲解:分析《茉莉花》这首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山歌的艺术魅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类型的汉族民歌,如小调、号子。
7. 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民族的民歌,了解其特色和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山歌、小调、号子代表作品:《茉莉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汉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阐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其他民族的民歌,了解其艺术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如民歌比赛、音乐会等,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591f8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a.png)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民歌欣赏》一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和欣赏多种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歌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分析。
3、音乐欣赏: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4、互动讨论:在欣赏完一首民歌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语言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5、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唱歌、打节奏等方法,巩固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听觉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中国民歌的起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类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
中国歌谣传统始于口头文学,包括无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经验和智慧,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性。
2、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最初的歌谣变成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小调、诗歌歌曲、民间舞蹈和音乐戏曲等。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音乐形式、歌唱方式和文化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和演唱技巧1、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往往是由一段简单的旋律、朴素的歌词和传统的乐器伴奏组成。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形式特征,如简单明了的旋律结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歌唱技巧。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db48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a.png)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汉族民歌概述》,讲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第二章《山歌》,分析山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并以《茉莉花》为例进行详细解读;第三章《小调》,探讨小调的音乐风格、表现手法,以《康定情歌》为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山歌、小调等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的认识,提升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歌、小调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分类、特点及其在音乐鉴赏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案、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0分钟):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分析山歌、小调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茉莉花》为例,详细解读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康定情歌》,让学生分析其音乐风格、表现手法,并与山歌进行对比。
7. 课堂互动(5分钟):邀请学生上台演唱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1)汉族民歌概述(2)山歌:茉莉花(3)小调:康定情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写出其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2. 答案示例:以《小城故事》为例,分析其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歌词描绘生活场景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观摩学习民族传统音乐课程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观摩学习民族传统音乐课程后感》(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7625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1.png)
《观摩学习民族传统音乐课程后感》(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观摩学习民族传统音乐课程后感》观摩学习贺老师和周教授的民族传统音乐课程有感音乐文化的脊梁和灵魂在于民族性,民间音乐艺术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形式,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气韵和风格的精髓所在。
可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民间音乐艺术在人类文化传递过程中也最容易发生断裂,因此,如何将之传承、发扬光大,一直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课题。
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戴着耳机摇头晃脑的陶醉在流行音乐中,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的从嘴里吐出“LINKIN PARK”、“Sarah Brightman”、“Avril”这些名字,可被问到我们中国自己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与问题,反而却张口结舌、目瞪口呆,陌生的如同外星生物一样时,作为音乐教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学生的审美趣味错了吗?民族音乐教育怎么了?这个“断层”是怎样造成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这两次教研培训中,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精彩且行之有效的结论。
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音乐艺术总是通过节奏、旋律、发声特点、特性乐器、表演形式等,充分体现本民族的语言特点,自豪的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因而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两位老师以此为基础,各抓其重点,向我们阐述了三个观点:1、“唱”出音乐作品的民间味,即民族传统音乐教学中要视谱教学与口传心授相结合。
日本著名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学者山口修教授说过,“在保护以乐谱为中心的同时,还应该对处在边缘的口头传授的教学方法重新评价。
或者让中心和边缘发生逆转,把边缘调整为重点才更为合适”。
这个问题在今天中国的中学传统音乐教学、特别是民歌、戏曲、曲艺的教学中不是也很突出吗?中国的戏曲、曲艺教学模式,几百上千年来都是靠师傅手把手,一字一句、一招一式的口传心授教出来的,它的行腔归韵都是乐谱里表现不出来而又非常讲究的的地方。
民歌更是植根于民间。
我们在教学中应力争原汁原味,口传心授给学生,让他们也体会出这独到的韵味。
高中音乐优秀教案彝族民歌《跳月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中音乐优秀教案彝族民歌《跳月歌》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e3f1ed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9.png)
高中音乐优秀教案彝族民歌《跳月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教学背景高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需求。
彝族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教学彝族民歌《跳月歌》,可以使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多种方式,增强对彝族民歌的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 - 了解彝族民歌《跳月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 掌握彝族民歌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 感受彝族民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 - 能够进行简单的合唱和表演,发展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彝族民歌《跳月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三、教学设计1.教学准备•讲师准备好彝族民歌《跳月歌》的音频和歌词;•教室内准备好音乐播放设备。
2.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讲师通过简要介绍彝族民歌《跳月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欣赏与分析(10分钟)•讲师播放彝族民歌《跳月歌》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观察歌词的表达方式。
•讲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并与其他民族歌曲进行比较。
第三步:学唱与表演(20分钟)•讲师逐句教唱歌曲,并放慢速度,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分组合唱练习,鼓励学生展示和交流他们的表演方式,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四步:创作与展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舞蹈或音乐表演,表达对彝族民歌《跳月歌》的理解和感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并进行简要的点评和评价。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讲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对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cb04924afe04a1b171de03.png)
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时】:1 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一、赏析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并能作出概述。
二、参与聆听、比较、探究、演唱、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民歌的体裁形式。
三、感受民歌的质朴美,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一、掌握民歌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概念及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参与活动、参与体验、参与表现。
【教具】多媒体录播室、电钢琴。
【教法】赏析法、比较法、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一开始我先唱首歌,同学们想听吗?(弹唱《走西口》直接引入)二、教学新课(一)赏析《上去高山望平川》地域:《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花儿”又称少年或河州大令,发源于青海后来又流传于甘肃、宁夏,素有“西北之魂”之称。
并于2009 年9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词:方言、衬词,特点质朴简练。
旋律:(1)音域宽广,高亢嘹亮。
同学们通过请画旋律高低起伏线,了解旋律以及特点。
(2)真假声结合节奏:自由情感:以花喻人,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爱慕之情。
总结山歌概念:旋律高亢嘹亮、热情奔放,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多用方言即兴创作。
同时是劳动人民在户外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山歌的称谓:青海:花儿,四川:晨歌,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湖北:赶五句。
体验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二)赏析《茉莉花》听赏:分成四组去聆听,第一组关注歌曲的地域与歌词,第二组关注歌曲的旋律曲调,第三组关注歌曲的节奏,第四组关注歌曲的情绪情感,然后请通过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把学生分成四组,各小组分工明确、成员间交流互动、教师巡视指导,合作有效)。
地域歌词:江苏省,采用方言。
旋律曲调:细腻委婉,柔美流畅。
节奏:规整抒发情感:它借茉莉花抒发对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热爱。
高中音乐课程中民歌音乐鉴赏教学(1)
![高中音乐课程中民歌音乐鉴赏教学(1)](https://img.taocdn.com/s3/m/503bcc7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9.png)
通过民歌音乐鉴赏教学,学生能够感 受到民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进而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 豪感。
对未来高中音乐课程中民歌音乐鉴赏教学的展望
未来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民歌音乐鉴赏教学将更加 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 创作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理解。
未来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民歌音乐鉴赏教学将更加 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历史、文化、社会等相关 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民 族音乐文化。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 果进行全面评价。具体包括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等方 面的评价。
教学反馈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 进。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 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
地域文化特色
探讨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 特点,如山川地貌、气候 环境等对民歌旋律、节奏 的影响。
与现代音乐元素的结合教学
1 2 3
现代音乐技法
借鉴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编曲手法等,对民歌 进行重新演绎和改编,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
流行音乐元素
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民歌鉴赏教学,如流行歌曲 的旋律、节奏等,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
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将民歌音乐鉴赏纳入高中音乐 课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 音乐教学更加多元化、全面化 。
民歌音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和民族风情,容易引起学生的 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通过鉴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的民歌音乐,可以帮助学生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 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 能力。
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 实技术等新兴科技手段,为学 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民歌音乐
音乐鉴赏课民歌的心得体会
![音乐鉴赏课民歌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c419b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c.png)
音乐鉴赏课民歌的心得体会听一首好听的歌是一件很令人享受的事情。
而当我开始学习音乐鉴赏课,发现音乐连同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经历。
今天我想分享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对民歌的深入体验。
在我的音乐鉴赏课上,老师经常播放一些民歌。
我认为,民歌和流行曲目有很大的不同。
民歌强调的是故事和情感,而流行曲目则着眼于旋律和节奏。
学习民歌鉴赏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学习民歌鉴赏时,我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中国传统民歌,比如《茉莉花》,《大海啊故乡》,《黄河大合唱》等。
这些歌曲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当我听到《茉莉花》这首歌时,我被歌曲所表达的浓郁情感所深深吸引。
这首歌曲的歌词非常简单,但却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当古筝的声音响起时,我想起了家乡的山野和竹林。
我也想起了我的祖父母,他们曾经在那座山头上住过。
这些回忆让我感到十分温馨。
当我听到《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时,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沉重。
这首歌曲是一种对祖国的赞美和感激,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离乡背井的人们而言。
当时我正在外地读书,听到这首歌曲时,我感到了一种对祖国的情感。
这种情感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最后,我想谈谈《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让我了解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片段——长征。
当我听到这首歌曲时,我感觉到了乘势而上的动力和信仰。
这首歌曲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它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斗志和奋发。
总的来说,学习民歌鉴赏不仅让我享受音乐,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一首好的民歌不仅需要音乐的美感,更需要表达情感的深刻。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中国传统民歌的意义。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56755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1.png)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五章《民歌欣赏》,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民歌,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和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钢琴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各地民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各地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音乐表现手法。
3. 实践环节(2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民歌,分析其特点。
(2)小组展示:每组选取一首民歌进行演唱或演奏,展示其风格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茉莉花》为例,讲解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模仿演唱《茉莉花》,体会其音乐风格。
六、板书设计1. 《民歌欣赏》2. 内容:各地民歌特点及风格民歌音乐表现手法《茉莉花》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描述。
2. 答案:歌曲名:《康定情歌》分析:旋律优美,节奏悠扬,歌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民歌的进一步学习,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视频选取要具有代表性,涵盖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e8c73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b.png)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与特点2. 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典型少数民族民歌鉴赏3. 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特点及演唱技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唱少数民族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2. 教学重点:各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特点及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音响设备等。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民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我国各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与特点;(2)讲解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典型少数民族民歌的鉴赏方法;(3)分析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
3. 例题讲解:以蒙古族民歌《天边》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并选代表进行汇报。
5. 学唱民歌: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歌,如《茉莉花》,指导学生学唱,并注意演唱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高中音乐鉴赏——少数民族民歌2. 板书内容:(1)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分布与特点(2)典型少数民族民歌鉴赏(3)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技巧与风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熟悉的少数民族民歌,写一篇鉴赏文章。
2. 作业题目: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民歌,录制视频,注意演唱技巧。
答案:学生需在课后自行练习,录制演唱视频,上交至教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主题活动,深入了解各民族音乐文化;(2)鼓励学生课余时间欣赏、学唱更多少数民族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503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3.png)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民歌风韵》中的第二章《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同时结合具体曲目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具体曲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教学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结合PPT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6. 课堂拓展(10分钟):介绍汉族民歌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如流行歌曲、电影音乐等。
7. 课堂反馈(10分钟):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感受,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民族音乐。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汉族民歌的起源与发展汉族民歌的分类汉族民歌的艺术特点《茉莉花》旋律、节奏、歌词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歌曲:《小河淌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8c9e7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6.png)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民歌风韵》中的第三节《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对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音乐特点等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赏析《茉莉花》、《康定情歌》等经典汉族民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族民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对经典汉族民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其地域特色。
2. 教学重点:对经典汉族民歌的赏析,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设备。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
(2)分析《茉莉花》、《康定情歌》等经典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3.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所学歌曲的音乐特点,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茉莉花》、《康定情歌》等歌曲,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汉族民歌进行鉴赏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1)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2)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结构简洁(3)经典汉族民歌:《茉莉花》、《康定情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写一篇鉴赏文章。
2. 答案示例:(1)歌曲名称:《小河淌水》(2)歌曲背景:源于云南,流传广泛(3)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民族特色(4)个人感悟:歌曲展现了云南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中音乐鉴赏课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7cf6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9.png)
高中音乐鉴赏课民歌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9章第3节《中国民歌》。
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学习民歌的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3. 分析民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歌词等;4. 欣赏并学唱民歌,体验民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提高音乐文化素养;2. 学会分析民歌的音乐元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欣赏并学唱民歌,体验民歌的魅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学会分析民歌的音乐元素;欣赏并学唱民歌。
难点:民歌音乐元素的深入分析;民歌的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设备、乐谱;学具: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2. 讲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通过PPT展示,讲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3. 分析民歌的音乐元素: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音乐元素。
4. 欣赏民歌代表作品:播放《康定情歌》等民歌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
5. 学唱民歌:引导学生跟唱《茉莉花》,体验民歌的演唱乐趣。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课本中的其他民歌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民歌定义: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歌词富有生活气息七、作业设计(1)《茉莉花》(2)《康定情歌》2. 答案:(1)《茉莉花》:旋律优美、节奏轻盈,歌词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康定情歌》:曲调悠扬,节奏自由,歌词描述了康定地区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析民歌的音乐元素,但在民歌的演唱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家乡的民歌,下一节课进行分享,进一步了解民歌的魅力。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66d5b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b.png)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节,主题为“少数民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欣赏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如藏族的《青藏高原》、维吾尔族的《达坂城的姑娘》、彝族的《阿诗玛》等,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重点:欣赏代表性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PPT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引导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藏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法等。
3. 欣赏:播放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引导学生关注其音乐特点,如欢快的节奏、独特的唱腔等。
4. 互动:分组讨论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每组选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进行分享。
5. 课堂实践:学生代表上台演唱所选民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给予指导。
6. 例题讲解:分析彝族民歌《阿诗玛》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引导学生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7.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民歌,分析其音乐特点及文化内涵,进行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少数民族民歌藏族:《青藏高原》维吾尔族:《达坂城的姑娘》彝族:《阿诗玛》2. 音乐特点旋律节奏演唱方法3. 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阐述其音乐特点及文化内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主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开展课堂外的音乐鉴赏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课观摩课教案《感受民歌》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拓展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及艺术价值,共同探讨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艺术鉴赏力。
2.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究、动手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民歌的类别与赏析 [课堂类型] 音乐欣赏课 [课堂特点] 以学生主讲、展示、讨论为主,教师做相对的引导为辅。
[课前准备] 1、选题A劳动号子B山歌C小调 D 能歌善舞的民族E艺术人生F身边的民歌 2、据学生的特长、能力特点进行小组组合。
3、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资源、特长进行选题、分工(资源寻找、多媒体或板报制作、小组展示的设计等)
4、小组合成,确定方案,创编、预讲。
5、教师提出本课活动要求A必须百分之百参与,各组选题,不能重复,要重视过程B内容:可适当介绍相关的民族文化、生活,但主要侧重于介绍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征。
C展示要有设计,要以一个小的节目类型出现(其中包括唱、跳、弹、
说),要注意与台上台下同学之间的互动,为了确保自主学习的质量,每组同学要能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且结合本组介绍的特点学唱一首民歌。
6、确定课堂主持人,讨论评分标准(占本学期考查的45%)由展示资料10%(课件或板报)展示方式15%(形式的创意和互动的效果)、教学重难点的解决10%、时间控制2%、团队协作8%五个部分组成。
7、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做评委,全班选出三名同学组成监审组,选一位同学计分。
职责:评委按评分标准打分(本组代表不参加本组评分),并当场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出打分扣分理由,监审组则可对平为转达同学的疑问,并指定评委回答问题。
计分员根据去掉最高、最低分打出平均分。
8、确定展示顺序。
9、各组课件的电脑输入。
[教学过程] 一.导入:A在民歌联唱歌声中主持人宣布实践课开始。
B评委及监审组入座。
C宣布评分标准及展示顺序。
二.展示、交流、探讨(各组按设计方案展示,其中穿插老师与评委的点评、监审组的提问和各种互动活动)1.第一组:劳动号子 A 了解劳动号子的产生 B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C艺术升华(如《黄河船
夫曲》)2.第二组:山歌A了解壮族“三月三”歌会B介绍“客家山歌”C体验民俗,山歌演唱。
3.第三组:小调讨论人文地理与民歌的关系(江南民歌)4.第四组:能歌善舞的民族 A 了解新疆、西藏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舞蹈动作B民族舞蹈表演5.第五组:艺术人生――人物介绍彭丽媛A了解艺术生涯B欣赏音乐作品6.第六组:民歌新唱A介绍身边的民歌B民歌新唱展示三.归纳总结1.知识问答(抢答)A民歌是如何产生的 B 民歌的音乐特点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C 民歌的价值( 各组用一句话说出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 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歌,过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
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民歌也不断发展变化,如今它成了音乐创作源泉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感受民歌让我们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并从心底里喜欢它。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拓展视野,让学生
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及艺术价值,共同探讨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艺术鉴赏力。
2.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究、动手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民歌的类别与赏析 [课堂类型] 音乐欣赏课 [课堂特点] 以学生主讲、展示、讨论为主,教师做相对的引导为辅。
[课前准备] 1、选题A劳动号子B山歌C小调 D 能歌善舞的民族E艺术人生F身边的民歌 2、据学生的特长、能力特点进行小组组合。
3、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资源、特长进行选题、分工(资源寻找、多媒体或板报制作、小组展示的设计等)
4、小组合成,确定方案,创编、预讲。
5、教师提出本课活动要求A必须百分之百参与,各组选题,不能重复,要重视过程B内容:可适当介绍相关的民族文化、生活,但主要侧重于介绍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征。
C展示要有设计,要以一个小的节目类型出现(其中包括唱、跳、弹、说),要注意与台上台下同学之间的互动,为了确保自主学习的质量,每组同学要能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且结合本组介绍的特点学唱一首
民歌。
6、确定课堂主持人,讨论评分标准(占本学期考查的45%)由展示资料10%(课件或板报)展示方式15%(形式的创意和互动的效果)、教学重难点的解决10%、时间控制2%、团队协作8%五个部分组成。
7、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做评委,全班选出三名同学组成监审组,选一位同学计分。
职责:评委按评分标准打分(本组代表不参加本组评分),并当场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出打分扣分理由,监审组则可对平为转达同学的疑问,并指定评委回答问题。
计分员根据去掉最高、最低分打出平均分。
8、确定展示顺序。
9、各组课件的电脑输入。
[教学过程] 一.导入:A在民歌联唱歌声中主持人宣布实践课开始。
B评委及监审组入座。
C宣布评分标准及展示顺序。
二.展示、交流、探讨(各组按设计方案展示,其中穿插老师与评委的点评、监审组的提问和各种互动活动)1.第一组:劳动号子 A 了解劳动号子的产生 B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C艺术升华(如《黄河船夫曲》)2.第二组:山歌A了解壮族“三月三”歌会B介绍“客家山歌”C体验民俗,山歌演唱。
3.第三组:小调讨论人
文地理与民歌的关系(江南民歌)4.第四组:能歌善舞的民族 A 了解新疆、西藏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舞蹈动作B民族舞蹈表演5.第五组:艺术人生――人物介绍彭丽媛A了解艺术生涯B欣赏音乐作品6.第六组:民歌新唱A介绍身边的民歌B民歌新唱展示三.归纳总结1.知识问答(抢答)A民歌是如何产生的 B 民歌的音乐特点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C 民歌的价值( 各组用一句话说出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 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歌,过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
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民歌也不断发展变化,如今它成了音乐创作源泉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感受民歌让我们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并从心底里喜欢它。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拓展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及艺术价值,共同探讨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艺术鉴赏力。
2.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
团队协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究、动手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民歌的类别与赏析 [课堂类型] 音乐欣赏课 [课堂特点] 以学生主讲、展示、讨论为主,教师做相对的引导为辅。
[课前准备] 1、选题A劳动号子B山歌C小调 D 能歌善舞的民族E艺术人生F身边的民歌 2、据学生的特长、能力特点进行小组组合。
3、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资源、特长进行选题、分工(资源寻找、多媒体或板报制作、小组展示的设计等)
4、小组合成,确定方案,创编、预讲。
5、教师提出本课活动要求A必须百分之百参与,各组选题,不能重复,要重视过程B内容:可适当介绍相关的民族文化、生活,但主要侧重于介绍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征。
C展示要有设计,要以一个小的节目类型出现(其中包括唱、跳、弹、说),要注意与台上台下同学之间的互动,为了确保自主学习的质量,每组同学要能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且结合本组介绍的特点学唱一首民歌。
6、确定课堂主持人,讨论评分标准(占本学期考查的45%)由展示资料10%(课件或板报)展示方式15%(形式的创意和互动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10%、时间控制2%、团队协作8%五个部分组成。
7、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做评委,全班选出三名同学组成监审组,选一位同学计分。
职责:评委按评分标准打分(本组代表不参加本组评分),并当场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出打分扣分理由,监审组则可对平为转达同学的疑问,并指定评委回答问题。
计分员根据去掉最高、最低分打出平均分。
8、确定展示顺序。
9、各组课件的电脑输入。
[教学过程] 一.导入:A在民歌联唱歌声中主持人宣布实践课开始。
B评委及监审组入座。
C宣布评分标准及展示顺序。
二.展示、交流、探讨(各组按设计方案展示,其中穿插老师与评委的点评、监审组的提问和各种互动活动)1.第一组:劳动号子 A 了解劳动号子的产生 B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C艺术升华(如《黄河船夫曲》)2.第二组:山歌A了解壮族“三月三”歌会B介绍“客家山歌”C体验民俗,山歌演唱。
3.第三组:小调讨论人文地理与民歌的关系(江南民歌)4.第四组:能歌善舞的民族 A 了解新疆、西藏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舞蹈动作B民族舞蹈
表演5.第五组:艺术人生――人物介绍彭丽媛A了解艺术生涯B欣赏音乐作品6.第六组:民歌新唱A介绍身边的民歌B民歌新唱展示三.归纳总结1.知识问答(抢答)A民歌是如何产生的 B 民歌的音乐特点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C 民歌的价值( 各组用一句话说出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 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歌,过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
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民歌也不断发展变化,如今它成了音乐创作源泉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感受民歌让我们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并从心底里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