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一、总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坚持家校社协同。
加强家校合作,发挥社会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
5. 坚持分层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规律,分层分类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自觉的法治意识,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成为具有以下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4)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5)具备基本的法治素养,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6)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 增强法制意识,树立规则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国旗、国歌、国徽、国家版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诚信、友善、尊重、感恩等品质,强化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 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引导中小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5. 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6. 环保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德育实施1. 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注重学科育人价值。
2. 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环境育人: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发挥环境对学生德育的熏陶作用。
4. 家庭和社会协同: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五、德育评价1.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德育成果。
2. 强化德育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六、组织保障1. 加强德育工作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责任。
2.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3. 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一、小学低年级(1-2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1.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具体内容:(1)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知识,增强国家认同感。
(3)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小学中年级(3-4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1. 巩固和提升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具体内容:(1)开展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观念。
(2)进行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
三、小学高年级(5-6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1.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2. 深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现状,增强国家使命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具体内容:(1)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战略,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德育教学方法与措施1. 结合学科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接受德育教育。
2. 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激发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热情。
3. 加强家校合作,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德育评价与反馈1. 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从学生的道德行为、课堂表现、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一、总则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3. 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协作、诚实守信、自信自强的品质;4. 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道德素养。
三、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国旗、国歌、国徽、国家版图和民族政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 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精神;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 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5. 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6.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四、德育途径1. 思想政治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2.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道德行为能力;4. 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5. 家庭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6. 社区教育: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拓宽德育工作渠道。
五、德育保障1. 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2. 队伍保障: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3. 制度保障: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4. 经费保障:加大对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5. 激励保障: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六、德育评价1. 学生评价:建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2. 教师评价:将德育工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3. 学校评价:将德育工作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内容,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小学2024德育工作计划(6篇)
中小学2024德育工作计划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以“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和生动的教育活动”吸引少先队员。
以“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务实创新,富有特色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
一、工作现状分析在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对德育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高度的重视,并没有把德育工作完全放在首位,尤其在学期末,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尤为突出。
致使德育工作有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一些实质性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工作任务1、做好学年优秀班主任老师评选工作。
2、安全工作重中之重。
3、做好对学生评价、班主任老师评价、领导评价工作。
4、开展好“安全月”、“公德月”、“诚信月”、“健身月”教育活动。
5、做好间操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6、普九材料归档。
7、认真____《守则》、《规范》、《调兵山市中小学生文明习惯细则》,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9、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1、完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三、工作思路本学期政教处将加大工作力度,从细节处入手,加强对学生的评价、班主任老师评价以及领导评价。
以学生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以点带面。
踏踏实实把我校德育工作做好。
四、工作目标1、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形成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环境和谐、舒适,全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制定、完善、健全各项相关的安全制度,通过各种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
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发生。
3、使每位学生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诚信做人、礼貌待人、尊师守纪、为奥运胜利召开做出我们应尽的义务。
4、参加教育局的各项活动、各种比赛取得前三名。
5、结合学生自身行为,把《守则》、《规范》、《调兵山市中小学生文明习惯细则》贯穿到整个学期,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6、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第一部分:德育工作目标与原则一、工作目标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程育人: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协同配合: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实践育人:注重德育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三、具体措施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深入挖掘各学科德育内涵,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德育课程质量。
2.强化德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推进家校共育: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深化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推动德育理论创新,为德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7.加强德育工作评价: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评价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2.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4.完善保障措施:加大德育工作投入,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及目标7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及目标7篇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及目标(篇1)一、指导思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上级文件精神,以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为重要目标,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积极推行“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我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1.加强道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评选各类先进,以点带面,继续推进中学生行为规范建设,使广大同学明确道德规范,培养道德行为,增强道德修养,学会道德评价。
2.加强法制纪律安全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做到制度化、阵地化、社会化,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无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
3.建好学校、社会、家庭这一强有力的德育网络。
4.完成校园文化环境布置,增强育人氛围。
5.在各项德育活动中争先创优,争取优秀成绩。
三、主要措施(一)从常规管理入手,全面推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1、学习并落实规范和守则,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做到:平时不说脏话,不打架骂人,不欺侮弱小学生,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逃学,不乱抛果壳纸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戴首饰,不吸烟喝酒,不抄作业考试不作弊,不看不听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远离网吧。
在同学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规范检查自身和班内、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意见。
提出具体措施,对普通性问题学校组织集中整顿,同时,树立文明行为示范学生、示范班等榜样,起示范带头作用。
2、加强监督检查评比机制,平时由团委、学生会组织文明监督岗,进行值勤,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每日的常规检查和不定期的检查,评选“卫生红旗班”3、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预防和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经常与镇综治办、派出所、法制副校长联系,聘请有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报告,组织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
中小学德育指南德育内容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2.5.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弘扬正能量;
-抵制不良风气,倡导文明行为;
-传承优良传统,培育新时代青年。
三、德育实施策略
3.1课程教育
-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勤俭持家,树立良好家风。
2.2法律法规教育
2.2.1法律意识教育
-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履行法定义务。
2.2.2知法守法教育
-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违法犯罪;
-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4.1国旗、国徽、国歌教育
-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尊重国旗、国徽、国歌,增强国家意识;
-积极参与升旗仪式,表达爱国情感。
2.4.2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学习革命先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国家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小学德育指南德育内容
一、德育目标
1.1总体目标
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总体目标为: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1.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德育体系,实现德育工作与学长发展的无缝对接。
3.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成长。
二、具体措施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1)整合德育课程资源,编写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德育教材。
(2)创新德育课程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
(3)强化德育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2.强化德育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2)建立德育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德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教师队伍。
3.优化德育环境(2)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
4.创新德育教育方法(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德育教育手段。
(2)开展个性化德育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引入德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5.加强德育工作制度建设(1)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确保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德育工作监督,确保德育工作落在实处。
三、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2024年1-3月)(1)组织学习《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德育工作目标。
(2)开展德育工作调研,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3)制定《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24年4-10月)(1)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2)完善德育工作制度,为下一阶段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3)举办德育工作成果展示,推广优秀德育工作经验。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2.加大投入,保障德育工作所需经费和资源。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3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要求,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规程和规范。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内容:一、德育目标和原则1.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德育原则: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突出实效、全员参与、系统推进。
二、德育组织和管理1. 设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规划、组织、推进和评估。
2. 成立德育督导小组,定期进行德育工作的督导和评估。
3. 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并按照年度计划和周密安排进行实施。
4. 设立德育档案,记录学生德育情况,并及时通报家长。
三、德育内容和方法1. 开展德育教育课程,包括思想品德课、生活与法律课、爱国主义教育课等。
2. 组织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3. 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推进德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
5. 通过德育教育功能室等特殊场所,提供心理咨询、矫正和辅导服务。
四、德育评价和奖惩1.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品德、孝道、友情、助人等方面的评价。
2. 对于德育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如德育先进个人、德育标兵等。
3. 对于德育表现不良的学生,及时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并进行跟踪辅导和帮助。
五、德育与家校合作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家校沟通会等,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2.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家长学校、家庭讲座等,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
六、德育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1. 加强德育师资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完善德育学科建设,加强德育教材和教辅的编写和使用。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内容,不同学校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在我国,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德育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1.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强化德育首位意识,推动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
3.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 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提高德育课程质量。
2. 丰富德育活动- 定期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 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4. 深化家庭教育指导- 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 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共育。
5. 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
- 优化德育资源配置,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各班级的德育工作任务。
2. 加强德育工作检查和指导,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3. 深入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推广德育工作经验。
4.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档案,加强德育工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2. 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3. 加大德育经费投入,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德育工作宣传,提高德育工作的影响力。
本德育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各部门、各班级应认真贯彻执行,共同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引言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实施方案,帮助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一、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道德、法律、社会公德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包括自律、勤奋、团结、守纪等。
3.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德育内容与方法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是常用的德育内容与方法:1. 德育内容1.1 道德知识教育•通过讲解和讨论,教育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提醒学生正确行为准则。
•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品德高尚的榜样人物,如国际友人、社会名人等。
1.2 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如班级组织的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合作能力。
1.3 自我管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如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等。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整理书包、爱护校园环境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德育方法2.1 示范引导法•教师身体力行,成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对象。
•组织学生观摩、模仿、学习品德高尚的榜样人物。
2.2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真实的社会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道德决策和行为表达。
2.3 亲子教育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开展家庭访问活动,推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德育成果评价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评价应本着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德育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2.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德育合力。
4.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四、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仁爱互助、公平正义等道德品质。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
4. 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5.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
6. 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德育实施途径1. 课程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 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班主任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5. 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6. 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格局。
六、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品德高尚的学生,让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小学德育工作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向善、正直诚信、勤奋努力、团结友爱等良好品质,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3.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德育工作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积极投身社会,并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德育工作,学生意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积极、负责任的公民。
5.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工作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尊重他人、重视礼仪等良好习惯,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模范。
二、任务1. 建立健全的德育体系: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建立系统完善的德育体系。
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开展德育课程、制定德育教学指南等,全方位、全程度地推进学生德育教育。
2.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加强家校合作: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形成育人合力。
4.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倡导和谐校园文化,通过校风、班风建设,培养学生守规矩、尊重师长和同学、和睦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 注重德育评价和激励机制: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评价体系要突出德育成效,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塑造良好品德和培养正确价值观。
本指南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守纪、友善、坚毅、奉献和团队协作等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2.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德育工作应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德育工作,学生将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德育实施方案1. 教师角色与能力培养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热爱学生、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关心学生的成长、懂得引导和激励学生。
学校应提供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能力。
2. 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课程应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
学生在学习科目的同时,也接受相关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学生参与与独立活动学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德育相关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参与等。
此外,学校也应设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自己组织并管理相关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与家庭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 德育评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结果应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并对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三、德育工作的意义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基础,通过德育,学生将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2. 展示中小学教育的综合实力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能够全面展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概述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本指南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具体指导,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德育内容1. 道德教育:1.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1.2 传授传统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1.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
2. 心理教育:2.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应对自身心理问题;2.2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2.3 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 社会实践:3.1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2 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3.3 发展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德育管理:4.1 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4.2 加强德育巡查和评估,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4.3 建立学生的行为档案,记录学生的品德表现。
四、德育实施方法1. 教育引导:1.1 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1.2 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1.3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2. 规范引导:2.1 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引导;2.2 加强学校纪律教育,建立严格的纪律执行机制;2.3 健全学生奖惩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
3. 实践体验:3.1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2 创设德育实践平台,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3.3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思考与反思。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第一部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总体目标与原则一、总体目标本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具备以下德育素养:1.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勤俭节约。
3. 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尊重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具有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
4.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5.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往,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工作原则1. 系统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涵盖中小学生的全学段,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针对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3. 实践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 协同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5. 激励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6. 持续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指南内容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具体指导,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主要内容与实施策略一、主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 深化国家历史、地理、文化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
- 开展国家安全、国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 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小学德育目标小学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小学与内容小学德育目标1、道德教育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
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应包括:(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热爱生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要教育学生树立心目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师生、睦邻友好相待。
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
(3)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养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盲目消费,在家庭中要尊敬、热爱、关心父母,听从他们正确的教导和指点。
(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要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逐步树立环保意识。
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小主人。
2、法纪素质目标。
教育学生知道国家法律中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教育学生学习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使他们逐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知法和护法的关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3、心理素质目标。
(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正直、宽厚、有同情心,使他们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要讲信用,守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知道为人要正直、宽厚的道理。
有同情心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一。
(2)教育学生要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使他们知道这些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
(3)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立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知道生活自理,自觉学习,不依赖他人是自强独立的表现。
(4)教育学生确立时效观念,重视质量,勇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4、思想素质目标。
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
中小学2024年班级德育活动计划(七篇)
中小学2024年班级德育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进一步____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素质教育大环境为保障,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教育深入到各种活动。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3、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的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4、开展不同课型的活动,充分利用好班队设计课,为学生设立一个展示才能的小舞台,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三、具体措施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采取一定的评比、竞赛等措施,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特别是开学之初,班主任要靠上抓,深入学生,掌握苗头,解决后倾向性问题。
在班级要开展自评、组评、师评等活动,并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工作中,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为班级的利益着想,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思想,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新高潮,建立“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互教互学,使学生在原有的情况下成绩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更浓。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培养工作的能力,支持他们开展各项工作,辅导他们配合班级的整体工作。
引入竞争机制,让班干部竞争上岗,给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公平展示自己的舞台。
5、重视家校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化过程中。
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相邻学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
因此,所谓中小学德育衔接,主要是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德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又要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发挥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校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建校以来,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就一直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小学在德育衔接方面也作出过一些大胆尝试,如组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春秋游),共同参观番禺区戒毒所,共同听文明礼仪讲座,联合举办拔河比赛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
这也严重困扰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
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到外校就读初中,一部分留在我校就读初中。
对于留下来的学生,初中部的老师通常把他们跟外面进来的初一新生混在一起,统一进行考试,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重新分班。
这样我校升入初一的学生就打破了过去的“班级”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一切又从头开始。
于是,“心理适应期”被人为形成。
2.初一年级的老师虽然通过与六年级老师进行座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毕竟所获有限,造成对学生的品行,个性,特长,家庭背景情况的掌握磨合期太长,一般需要一个学期才能基本掌握。
从而造成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情发生。
3.中小学德育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常常“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
表面看来大家都扎扎实实、热热闹闹,实际上固步自封、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郭校长提出,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但在具体内容和操作上,中小学也是各行其是,缺少良好习惯培养的序列规划。
这对“分阶段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实施策略和整体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由于我校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注意不够,往往是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造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出现许多不适现象,诸如学习困难,与他
人和集体交往不适应,对学校和老师的不适应,对初中教育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掉队生”再度分化,出现“问题学生”,甚至辍学失学现象以及其他严重违纪现象。
二.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小学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
我校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中小学处于相同的学习、生活空间,作息时间也基本一致。
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拥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并由郭校长统一领导。
这些为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下面分别从德育体系、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中小学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
1、加强中小学部门之间的沟通,构建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有特点。
这就决定了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教育阶段应有各自的教育内容。
但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系统论告诉我们: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只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这就要求我校德育工作要对不同阶段的德育进行全面的规划,各阶段的德育既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独立的内容,又要考虑到中小学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便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
改变过去那种“你敲你的锣,我擂我的鼓”的现象,加强初中部与小学部之间的沟通,建立中小学一体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2、系统设计德育目标,实现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有效衔接。
德育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素质的规格、标准,是德育的核心部分,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制约着德育各方面的工作。
我校初中部和小学部是各具独立性又密切联系的教育整体,可以根据整体性原则对德育目标进行优化组合。
建立一体化的德育目标,大体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纪素质、健康心理素质方面,在实施中需明确中小学各应达到的程度。
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以“我是中国人”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小学以培养小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一代小公民为目标,分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中学以培养中学生成为肩负历史使命又有民族意识和为国效劳好思想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分四个阶段实施。
这样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爱的情感逐步升华到中学的民族意识、历史使命、祖国前途上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
在道德法纪教育方面,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定势,中学则偏重于认知和评价,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具备辨别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的能力。
在心理教育方面,着重从悦已、焦虑、交往和情感四个方面开展探索,让学生以崭新的自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3、整体设计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机衔接。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是特定社会对双向互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有关德性的具体规定性要求。
在一定的社
会历史条件下,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的直接依据是该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及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基础文明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为基础的有“衔”有“接”的德育内容:
中小学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小学阶段,教师扶持较多,而初中则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渐进”是事物正常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应根据渐进性原则,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管理。
初一老师不能让学生一入校就接受全新的管理模式,放手过多,要做好与小学高年级管理方式的衔接。
同时,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又在不断增强,教师应转变观念和角色,逐步增加德育工作中的民主性。
教师不应再是以道德教育权威者身份出现,而是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儿童发现问题的引导者,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主动帮助儿童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变盲目、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初一学生是既像大人又像小孩,这就要求教育者用很大的机智来对待少年的这些特点,既要尊重他们,又要适当的引导、监督他们。
可采用主题讨论法、心理活动法、民主对话法、比较鉴别法等,让学生在班会、家庭、社会上获得、印证道德认知;体验、深化道德情感;培养、巩固道德意志;训练养成道德行为,强调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小学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组织设计队会教育活动,其理性成分要逐步上升,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教师应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民主性;应相互走访,相互介绍,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
2、改进学校管理,保证中小学德育衔接。
初中学习的科目、内容、深度、矛盾及评价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大量全新的信息输入与学生原有的心理结构不相符合,这是学生进入初中感到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就可能发展为“问题”学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
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团、队的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最经常性途径。
为此,各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在知识传授上要注意中小学衔接,而且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上也要注意中小学的衔接,作为小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放手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来组织教学。
在各分段的成绩考核中增加严格性,要有竞争意识的培养,才能有适应中学严峻学业成绩评价的承受能力。
中学则要通过课堂教学,注意“接”点。
注意中小学知识衔接,精讲多练,防止学生“走神”,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活动方式及作业批改的方式上仍需实行多样化。
少年儿童多需要成功的激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成功机遇,充分体现激励性原则,使各层次的学生登上不同的目标,在自己的发展区尽快成长。
当然我们深知,衔接问题是复杂的,要真正解决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初中和小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德育的系统性、教师工作风格的差异性、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连续性、班队会活动设计的对应性考虑“衔接”,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定能有效实现小学——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亦能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