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经典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论语》经典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摘要:文章指出,在教学中运用《论语》经典,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知悉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论语;孔子;生命

作者简介:程劲海,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教师。(湖北荆州43400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9-127-03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四单元为例,谈一谈《论语》对现行教材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在《论语》的世界中,找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关《论语》表述】①“未知生,焉知死?”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③“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等等。

【设计意图】本单元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及相应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进而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的定位与存在的价值,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类似的表述还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或“天道远,人道迩”等,所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我们获知更多的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

眼中滚滚奔流的河水、江水,不只是一种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孔子告诉学生,向前,向前,昼夜不断地向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向前迈进,人生也是如此。就在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时,他给自己,给他的学生,也给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论语》中,

孔子首先讲求自身的和谐。“三十而立”并不是一个外在的

社会坐标,如用房子、车子、票子、位子来衡量你是否取得

成功,而是自身是否内省、自信和坚定。“四十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很多打击、缺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的位置。“五十而知天命”是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孔子强调天地之理在于内心的融合。这种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在此提到了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年轻的生命也应该开创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不要像原壤一样,“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做了一辈子人,对自己没有交代,毫无作为,与土壤同腐。尤其是知识分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什么知识分子要挑起国家社会的责任,因为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仁就是他的责任,仁就是亲亲、仁民、爱物。

【教材链接】第八课探问生命

1.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暂的,我们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向死而生,从容面对生命中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2.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要做到敬畏生命,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迫于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

愿选择。

【活动探究】

1.“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说明什么道理?

3.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也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那么心存敬畏会让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有何不同?你在这些方面做得如何呢?

罗杰斯说:“知识对学生是否具有个人意义,是学生愿意学习知识和知识能够保持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一个人熟读《论语》,却没有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能力、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那书读得再多也没有实际的意义和真正的价值。

【相关《论语》表述】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②“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设计意图】孔子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曾皙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在大地开冻、万物欣欣向荣的时节,安排一个洗?熳约骸⑶捉?自然的仪式。在这种仪式中,我们与天地合一,去敏锐地感知自然节序的变化。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日常小事,不是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实际上他描述的大同社会,就是国家富强下的人民康乐,说中了孔子的思想,难怪孔子慨然长叹。因为孔子的政治理想分三阶段:庶矣,富矣,教之。即: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经济发展、人民富有;文化教育、精神传承。

养护精神完全不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如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养护精神强调“匹夫不可夺志”,更强调“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野蛮的夷狄人,有政权的存在不如有文化精神。夏朝丧失了政权,已经消亡,但文化流传至今。同理,如果时代环境没办法做到足食、足兵、民信,当然,最重要的政治原则是民信,“民无信不立”,只要人民对政府信心坚定,就会产生力量。用我们今天的白话说就是: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正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