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

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

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脑电图
新生儿、婴幼儿、儿童、青少年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活 动
年龄 3个月龄 6个月龄 2岁
主要部位
枕区 枕区 枕区
出现频率 分化程度 3-4Hz 5Hz 6-7Hz 7-8Hz 不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轻度分化
α
7岁
9-18个月龄 枕区
枕区
枕区
9Hz
10Hz
中度分化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 中央区μ节律 以中央区(C3、C4)为主;
• • • • • 出生后Rolandic节律为6-7Hz; 到3个月龄后频率为8-12Hz; 6-12个月龄,中央区节律数量逐渐增多; 可不对称性出现; 如无特殊加注,均为睁眼状态下记录。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 Lambda波
分化良好
15岁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 θ活动 见于各年龄段儿童的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中。
• • • • • • θ活动 3周 为中央区节律; 1岁内 迅速增加,分布广泛; 5-6岁 达到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以颞、枕区著 2-5岁 弥漫性θ活动为主; 5-6岁 α与θ活动大体相等; 此后年龄段中α活动逐渐变得更加明显;
门棘波,或称门波(wicket waves, or wicket spikes)
为单个棘样波,或成串Mu样波; 6-11Hz; 60-200 μV; 负相尖样,正相圆钝; 主要见于老年; 发生于思睡或轻睡期; 出现于α波消失后; 见于颞区,双侧或单侧,可一侧多发,常为左侧; 以单个形式出现,常被误以为颞叶癫痫; 其后不伴以慢波成分,不改变背景活动,不使背景 脑电活动减慢,与颞叶癫痫不同;
脑波出现的方式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癫痫诊断与治疗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癫痫的类型、病灶位置等,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意识障碍评估
脑电图可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对于昏迷、植物状态等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可以检测到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相关的脑波活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α节律
β节律
γ节律
β节律是脑电图的另一种波形,频率为14-30Hz,通常在大脑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
γ节律频率为30-100Hz,与大脑的高级功能如认知、记忆等有关。
03
脑电图的节律和波形
02
01
1
脑电图的各区段
2
3
清醒状态下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节律和β节律,偶尔可见少量δ波和θ波。
觉醒脑电图
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
脑电图可以监测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脑波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治疗效果评估
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的干扰和解读
04
远离电磁波、金属等干扰源,采用屏蔽室、滤波器等设备减小干扰。
常见干扰及排除
电磁干扰
清除面部和四肢的静电,避免肌肉活动,使用电极膏减少干扰。
新的技术进步
脑电图信号的解读
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脑电图信号的解读,理解大脑活动的内在机制。
临床应用拓展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临床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脑机接口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人与机器的直接交互。
脑机接口
脑电图信号在模式识别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身份识别、情绪识别等。
肌肉电活动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相干性分析
相干性分析研究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器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技术被用于自动化脑电图分析和模式 识别。
常见的脑电图异常结果
癫痫发作
脑电图揭示了癫痫发作时的异常 电活动模式。
睡眠中的尖波
睡眠中的尖波是正常睡眠阶段的 特征之一。
阿尔法波
阿尔法波是一种低频、高振幅的 脑电活动,在放松状态下出现。
安德拉基和博巴尔的工作开创了脑电图研究的新篇章。
3
现代脑电图
使用高级技术和计算机分析,脑电图已经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1 神经元活动
脑电图是通过观察大脑的神经元活动电位来测量。
2 电极放置
电极被放置在头皮上,以记录不同区域的电活动。
3 波形和频率
脑电图波形和频率可提供关于大脑状态的重要信息。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 课件
欢迎来到《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探索脑电图的奇妙世界,从历史到应 用,一起揭开脑电图的神秘面纱。
脑电图基础知识的定义
了解脑电图是如何记录大脑活动的。探索脑电图的定义、测量单位和特征波。
脑电图的历史背景
1
1875 年
理查·卡莱尔首次记录到人类脑电图。
2
20 世纪 30 年代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
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新的脑电图技术使我们能够以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观察大脑活动。
2
脑电图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将脑电图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3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在研究神经网络和大脑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脑电图的应用领域
临床诊断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4 老年人脑电图特点
60岁以上的老人随年龄增加基本节律的 频率逐渐减慢,而慢波和快波一般随年 龄增加而增多,老年人的慢波通常是低 幅较有规则的,有时具有一定的节律性。 θ波不仅出现于颞部而且其它脑区也可 见到。这种波率的改变与生理(年龄) 或病理(脑动脉硬化)的改变有关。
二 脑电图的适应症禁忌症
二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图
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幕上的如肿瘤、 脓肿、颅内血肿、脑转移瘤、寄生虫等 引起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水肿、缺血、 淤血等原因使周围脑组织发生了机能障 碍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改变,主要 表现为大都有一侧或局灶性慢波(主要 为 δ波或θ波)
三 颅脑外伤的脑电图
由于颅脑外伤的情况复杂,所以脑电图的表 现也多样化。可分为早期(急性期或亚急性期) 及晚期(慢性期)的改变。脑电图的改变反应 大脑功能失调,常与外伤的轻重程度有密切的 关系。
1 适应症:1) 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 病如抽搐、心理障碍、聋、盲等是器质性或功 能性疾病。2 ) 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 别诊断及定位如癫痫、脑瘤、脑外伤、颅内血 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 脑变性及代谢性疾病、精神病、头痛、眩晕、 昏迷、失眠、癫痫手术的监护、脑死亡的判断 等。3)了解全身疾病疑有脑损害者是否脑受 累如癌是否有颅内转移、感染、中毒、肝或肾 性疾病等是否造成脑功能损害。4)随访了解 脑部疾病的变化、疗效、脑发育状况、帮助了 解脑衰老及脑死亡。
正常成人睡眠脑电图
各睡眠阶段脑电图特征 国 际 分 期 程度分期
脑电图特点
N S1 浅睡眠期 α 波消失,脑电图为低幅θ波和δ波的混和节律,后期出现顶尖波 R
E S2 轻睡眠期 在S1脑电图改变背景上出现的梭形波和K综合波 M S S3 中睡眠期 梭形波和高波幅慢波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 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脑电图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收集这些微弱的电 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的图形。
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反映大脑的不同状态和功 能。
脑电图的应用
01
02
03
04
癫痫诊断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发现异常的脑电波活 动。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出现异常的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等。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波异常,帮助医生确诊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脑电图监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周期和睡眠深度等指标,医生可 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电图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 应用于认知过程、情绪调节、 学习与记忆等领域,有助于深 入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
对未来脑电图发展的展望
02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图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捷 ,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全面 地揭示大脑的功能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脑电图是诊断 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癫痫发作时脑 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帮助医生确诊癫痫的类型和病灶位置。
在治疗癫痫时,脑电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根据脑 电图的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 时间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CONTENCT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与解读 •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结论
01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正常成人脑电图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判定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 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 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 • 波幅两侧对称,可有轻度的波幅差,多数为非优势半球侧较 高,但不应超过20%,在枕部不超过50% • 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 等异常波形。
2.肌电伪差
常见的肌电伪差来源包括咀嚼、 吞咽、额肌活动、面部肌肉痉挛或 震颤。

肌电伪差
肌电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1)

动作伪差:描图中患儿抽泣,脑电图呈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尖样波。技术员对于记录同时动 作的描述能够帮助鉴别。
3.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 不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 阻增高。
参考电极:一般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 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
地电极:一般放置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 接入仪器头盒的接地(ground或G)端口。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反映脑脊髓的血管形态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脑功能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NREM睡眠Ⅱ期(浅睡期):顶尖波逐渐减少主要标志是出现 14Hz左右(12.5-15.5)的睡眠纺锤。此期还可出现比较多的K综合波。
• •
正常成人睡眠图(2期NREM) 可以见到中央、顶部为著的顶部尖波、K综合波以及14—16Hz的睡眠纺锤,双侧同步对称。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从上到下, 从额到枕, 从左到右, 从左脑到 右脑。
5
脑电图记录的内容
输入和输 出两个 电极间 的电位 差。
6
脑电图仪参数的设置---1Hz
低频滤波(low-frequency filter, LF)也称时间常 数:该频率滤波点脑波的电压衰减30%,在此 点之下,频率越慢,衰减越明显。
低频滤:0.1Hz
脑电图基础知识
1
脑电图的历史
Hans Berger 是脑电图之父,他第一次在人 体头颅记录到了脑地图。
2
脑电图的定义
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 动-------神经细胞群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3
脑电图的电极安装
10-20系统
4
脑电图的导联
单导联:记录 电极连接 同侧耳电 极。
双导联。纵 联常用。
22
正常睡眠脑电图---思睡期
(1)后节 律变慢或 者分裂。 (第一秒 10Hz,第七 秒8Hz)
(2)眼一 侧环视现 象。(蓝 色方框)
23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Ⅰ期(顶尖波)位置Βιβλιοθήκη C3,Cz 和C4波幅高 24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纺锤波)
额部和中央部
12-14Hz的梭形节律
25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K-综合波)
17
脑电图的术语---位置
18
脑电图的波形---棘波
棘慢 波 棘波:波宽<70ms
19
脑电图的波形---尖波
尖波:波宽70-200ms
20
正常清醒脑电图---闭眼
闭眼:从 前到后波 幅逐渐增 高,频率 逐渐减慢。 后节律出 现。
21
正常清醒脑电图---睁眼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10、记录中散见两额、颞区的频率有所减慢或增快或伴有波 幅交替性不等高,但均无固定部位差,同时临床也无不对 称体征。 11、觉醒及睡眠时不出现棘波、棘慢波综合等病理性发作波
二、小儿正常脑电图 1、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广泛性δ波。 2、慢波不是恒定地局限在某个部位。 3、自然睡眠中不出现50μv以上的广泛性β 波。 4、睡眠时顶部峰波、纺锤波、快波不是恒 定地在一侧缺乏或减弱。 5、不出现发作波。 6、不出现低电压的β波
2、发作间歇期:在这期中EEG完全正 常为20—30%,异常者为70—80%, 其中,以弥漫性节律性慢波快波或慢
波为多见。
3、癫癎大发作发源点:无论是原发性的
还是继发性的,其异常部位都与大脑
中部分-丘脑内板地带有关。
二、癫癎小发作
脑电图可出现两侧性、对称性、同步化的 3c/s棘慢、尖慢综合波。波幅一般为300— 500μv,有时高达上千μv,波幅最高在额、 中央区,顶区电压较低,癎样放电持续时 间为10秒钟,发作间歇期中EEG82%病人 有发作波放电。
脑电图入门
第一章 脑电图的一般知识
一、什么叫EEG:
通过某种机械能把脑部微小的生物电经过放大,描记出来的时间曲线。
二、它的适应症:
①癫痫;②中毒代谢疾病;③昏迷;④脑死亡诊断;⑤脑炎;⑥颅内占 位;⑦脑血管病; ⑧严重的颅内损伤;⑨慢性硬膜血肿;⑩脑脓肿;
三、EEG的临床意义
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⑵有助于疾病的分类 ⑶有助于疾病的预后估计 ⑷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药物选择 ⑸在法医学中运用(对精神运动性癫痫、意识障碍、行为、精神异常)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反应性异常(早期突破、延缓反应)
2、发作波异常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异常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广泛应用于研究神经机制和认知过程,未来将进一步揭示脑神经活动的奥秘,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拓展
脑疾病诊断
脑电图在脑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03
脑电图还可以监测抗癫痫药物对脑电活动的影响,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药物剂量。
意识障碍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或反应减弱的状态,如昏迷、植物状态等。
脑电图可以评估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病情演变和预后判断。
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大脑的电活动情况,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xx年xx月xx日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简介脑电图基础原理脑电图分析方法和指标脑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脑电图的干扰和局限性脑电图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contents
目录
脑电图简介
01
脑电图(EEG)是一种用于记录和观察大脑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技术。通过在头部放置电极,可以测量大脑不同区域的电位差,从而获取脑电活动的信息。
正常脑电图波形包括三相波、正弦波、方波和锐波等。
正常脑电图的幅度范围为20-100μV。
脑电图分析方法和指标
03
脑电图信号的频率分析
脑电图信号的幅度分析
脑电图信号的波形分析
脑电图静态分析
脑电图动态分析
脑电图信号的时间变化
研究脑电图信号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规律。
脑电图信号的空间分布
分析脑电图信号在不同脑区的分布情况。
干扰因素及处理方法
运动干扰
患者的头部运动和肌肉电活动可能干扰脑电图信号。处理方法是在采集时尽量保持头部和身体静止,并使用滤波技术去除肌肉电活动。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 多见于头部外伤及其后遗症、脑肿瘤、去皮质综合征 等,机制不明,可能与脑干或丘脑节律起搏点功能异 常有关,也可能与额叶功能紊乱有关。
α波泛 化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判定
• 基本节律为8c/s以下或14c/s以上的快节律 •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
的慢波混入 • 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性缺乏反应 • 基本节律波幅明显不对称,>50%。或两侧波幅相
• 过度换气反应:正常反应为随着深呼吸的进行,脑波波率逐渐变慢,波幅逐渐增高,出现双 侧性频率在1.5-4Hz左右的δ活动节律性慢波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20~30cm处,给予不同 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观察脑波有无变化。一般由低 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节律性的间断散光刺激直接兴奋枕叶初级视觉皮质。当刺激频率接近枕区本身的频 率时,视觉皮质的神经元可在刺激的作用下同步兴奋,导致节律性同化现象。
T3
C3
Cz
C4 %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PPT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PPT课件

记录方法
电极: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 (金质或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 迷病人可用针电极。
电极安放位置:国际电极放置法(1020电极放置法)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
1 电极安装法:10-20系统法 首先确定前后方向的电极位置:在正中线上将鼻 根(N)颅顶(V)与枕骨粗隆(I)连成一线, 此线全长作为100%.在此线上决定5个点:第一 个点为额极中线点(Fp) ,此点位于鼻根上方与 鼻根的间距为连线全长的10%;第二个点位额中 线点(Fz),在Fp的后方,其间距为连线全长的 20%;第三个点为中央中线点(Cz),从Fz向 后,其间距为连线全长的20%的点;
鼻咽电极
鼓膜电极
脑电图判读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
1 频率; 2 波幅; 3 脑波的分类: α波、快波、慢波、棘波、 尖波、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尖慢 复合波; 4 脑电活动的出现方式。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1)
1 频率(frequency)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 重复的次数。测量频率时,为了观察波是怎样反 复连续出现的,设想了一条基线。基线是指波上 下摆动中点联结的一条直线。若是正弦波,可正 确的出现一条对称线,而脑电图上就不能像正弦 波那样引出这样一条直线,所以它是一条假象的 线。从相邻的两个波谷或波峰引出两条平行线与 直线垂直,其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这个波的 周期(period)或者时限(duration)。频率的单位: 赫兹(Hertz,Hz)。

波幅的测量
频率及波幅的测量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1)
• 1 脑波的分类 • 频率在8-13Hz之间的脑波称作α波,为构
成脑电图的最基本要素。以此为快波。慢波及快波进一步按其频 率分类:
鼻根点
Fp1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
、放 大等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
结果解释
结合临床知识和实验目的,对 脑电图结果进行解释,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4
CATALOGUE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癫痫的诊断和分类
癫痫是脑电图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 领域之一。脑电图能够检测到脑部异 常放电,帮助医生确诊癫痫并对其进 行分类。
02
脑电图是神经电生理学的重要检 测手段,用于研究大脑功能和诊 断癫痫、脑部疾病等。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电化学信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当电极放置在头皮上时,可以检测到这些微弱的电流,并通过放大器将信号放大, 记录为脑电图。
脑电图的波形、频率和幅度等特征反映了大脑的功能状态。
脑电图信号处理算法的创新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新型脑电图信号处理算法,提 高信号解析能力和准确性。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技术的结合应用
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MRI)的结合
通过MRI的高分辨率结构成像与脑电图的功能成像相结合,更全面地揭示大脑活动和功能 连接。
脑电图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结合
的枕叶部位。
频率为14-30Hz,通常 在大脑皮层活跃时出现。
频率为30-80Hz,与认 知功能和注意力集中有关。
频率为0.5-3Hz,主要 出现在婴儿和成年人的
深睡眠阶段。
脑电图的节律和频率
节律
指脑电波的规律性波动,如快波和慢 波。
频率
指脑电波的频率范围,如阿尔法、贝 塔、伽马等。
脑电图的异常波型
脑电图的干扰和伪迹处理
干扰来源
伪迹识别与去除
外部电磁干扰、肌电干扰、眼动干扰 等。
通过算法和软件识别并去除伪迹,确 保脑电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原理脑电图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

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

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5/s以下;θ频率带:4~7.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以上)。

以周/秒(c/s)表示。

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

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

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的波。

在中睡期出现)。

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

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

常用0.1秒和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3 纺锤波和K复合波明显,背景波含有低波 幅的θ波、δ波是此期的主要特征。
脑电图基础知识
中度睡眠期
2HZ以下,波幅75微伏以上的慢波占记录页 的20%以上,总量在50%以下是此期)的 特点。
初期纺锤波逐渐变慢(10HZ左右),断 续出现,左右同步,慢波逐渐增多。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位相:
1 位相差 、 同位相、非同位相、位相置倒。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2 同步性和对称性(同步性指位相关系
幅)
对称性指双侧的波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分布
1 弥漫性 2 双侧对称性(同一部位双侧均有) 3 半球性(多导联,同一半球) 4 区域性 5 一侧局灶性 6 孤立多灶性 7 镜灶
脑电图基础知识
Α波的出现率
1 大于75%为优势型 2 50-75%为准优势 3 25-50%为混合型 4 不到25%为劣势型
脑电图基础知识
快波
1 主要出现在中央、额、颞区。 2 易受药物的影响(巴比妥、苯二氮卓类) 3 左右半球基本对称,如一侧缺如或明显
减少,对病变的局部定位往往起决定性作 用。
此期病人有很明显的睡眠自觉体验,不给 予相当强烈的刺激,不易唤醒。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深睡眠期
此期的特征是2HZ以下,75微伏以上的慢波 占记录页的50%以上。
纺锤波可出现或不出现。 (中-深睡眠统称为慢波睡眠)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REM期
REM期的主要特征: 1 低波幅、各种频率的脑电图混合在一
此期可伴有持续性高电压的肌电图、快速 眼动和眨眼都能见到。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浅睡眠期
1 低波幅的各种频率波: 2 2-7HZ的慢波为优势节律。 早期:在额、中、顶区有低波幅的θ波,
单个或多个连续出现,并有20HZ左右的低 幅快波,整个波形呈为涟波状。 后期:出现顶尖波(正-负双相或正-负正三相,时限100-300ms,波幅大于100微 伏,负相波幅高,可单个或2-3个连续出 现)。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1 活动:脑波或脑波的连续
2 节律:频率大体一致,重复出现的波构
成的脑电图
3 阵发性与非阵发性: α,β活动的频率 和波幅变化不大,组成了正常人脑电图活 动的主要部分,称为背景活动,突出于背 景活动的波称为爆发性
4 周期性: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电极的放置
脑电图基础知识
单导
导联
将探测电极与参考电极相连
双极导联 电极直接相连
脑电幅(单位时间内出现的周期数)
脑电图基础知识
按频率分类脑波
α:8-13HZ
β:14-17HZ(中间快波)
18-34HZ( β波)
γ >34HZ
θ 4-7HZ
δ 0.5-3HZ(theta)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生理活动的产生
膜选择性通透性
离子分布 静
息电位
离子的跨膜运动
动作
电位
离子运动
神经元电活动
的传播
脑电活动的产生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波的起源
(1) 头皮电极记录到的是综合电埸反 应,主要电源来自锥体细胞;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轻睡眠期
1 顶尖波开始消失,并出现睡眠纺锤波 就进入了轻睡眠期。
2 此期的主要标志是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 波。
初期:顶尖波之后连续1-3秒出现14HZ
左右的波,随后顶尖波消失,出现稳定
的14HZ的波,由于这种波连续出现的整
体形象类似纺锤形,故称为纺锤波(睡
(2) α节律可能与丘脑非特异性上升 性网状系统有关,是其兴奋或抑制性突
触后电位变化的结果。
(3) 慢活动主要代表皮质内多个细胞 同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合
(4) 快活动是网状冲动使丘脑核内的 节律性放电消失,出现皮质电位去同步
化的结果。
脑电图基础知识
波幅(微伏,50 μν=5mm) 1mm=10 μν 计数平均值)
脑电图基础知识
调节和调幅
波幅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称 调幅。
调幅与脉博和呼吸无关。 调幅代表人体内周期性变化的生命现象,
消失往往提示大脑半球有广泛性病变。
脑电图基础知识
正常成人的脑电图
1 由αβ组成,仅有少量的θ,不出现明显的 δ波。α波主要为10HZ左右,波幅50μν, 连续枕部,内有少许10-20μν的快波。 2 左右对称部位波幅不超过20% 3 左右对称部位频率周期不超过10%。 4 α波对睁闭眼、感觉刺激、精神活动有抑制 作用。 5 α和β波不出现异常的高波幅 6不出现棘波、尖波等异常波形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机的基本原理
电极
输入
放大
定标, 导联, 电阻
前置 放大
后极 放大
脑电图基础知识
记录
调节 增益 网络 时间常数
高频滤波
脑电图的常规和特殊电极
1 常规电极: 2 蝶骨电极:蝶骨电极可提高15-30%不 同类型癫痫脑电图阳性检出率。 3鼻咽电极: 4鼓膜电极:主要用于检查颞叶底部病变。 有鼓膜穿孔者禁用。 5其它电极:卵圆孔电极。
脑电图基础知识
正常成人的睡眠脑电图
正常成人睡眠的国际分期:
思睡期
睡眠Ⅰ期 (浅睡眠期)
睡眠Ⅱ期 (轻睡眠期)
睡眠Ⅲ期 (中睡眠期)
睡眠Ⅳ期 (深睡眠期)
快速眼动睡眠期
脑电图基础知识
思睡期表现
α波幅降低,频率加快,有多种频率的 波混入,随后频率变慢, α节律不连续, 断断续续的出现,以后逐渐消失,出现低 波幅的波形,此时移行到浅睡眠期(α波 降低到50%以下者即进入浅睡期)。
起。 2 有间插的快速眼动 3 肌张力降低。 4 有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5 此期如被唤醒,80%以上人述说在做
梭、纺锤波爆发),这种波形必需持续
1/2秒以上。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随睡眠的进一步加深,除中央、顶部14HZ 的纺锤外,还有10-12HZ的慢纺锤,主要在 额部,多半在左右半球独立出现。
K复合波:先有类双相的顶尖波,时限 0.5-1s,波幅200-300微伏,与紧随其后的 14HZ的纺锤共同组成。K复合波在头顶部最 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