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1折纸_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折纸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数学下册的第一单元——折纸。
该单元主要掌握折纸基本操作,了解不同折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折纸方式及其基本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任务3.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常见折法及其操作方法2.理解不同折法的作用难点1.折线的画法和位置2.理解折纸原理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入新课。
随后,向学生提问:折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展示,列举重点。
第二步:梳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请学生们将自己已学过的折法依次主持出来,之后让学生用纸测试每一种折法的效果。
第三步:讲解新知识1.折法分类及操作:从基础折法讲起,按难度逐步讲解。
教师先让学生看图、实物,再让学生自己做。
2.折纸细节:教师让学生认识一些折纸细节,如:–不要用力过猛–折线要准确 (不要歪歪扭扭)–弯折的地方要顺–重要折痕 (例如:折中线)第四步: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做折叠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操作的熟练度,也能让学生的操作更加准确。
第五步: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认真讲解,边讲边做,讲解时注重示范。
2.演示法用实物示范后请学生自行操作,纠正细节错误。
3.作业法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提高操作技巧。
六、教学反思针对折纸这一内容,反思后,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程度不同导致的差异,同时可以选拔一些学生进行示范,发挥其表率作用,适时安排更好的操作时间和内容。
同时,在教学中切忌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盲目地提高折纸难度,要根据学生基础调整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折纸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折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学习效果和对折纸技巧的掌握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意提出等方面。
-邀请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疑问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分析学生的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折纸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创新能力。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应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软件辅助: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折纸图形的展示和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折纸图形的结构和变化。
3.实物模型展示:教师准备一些折纸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折纸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4.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评价与反馈: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折纸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
《折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折纸-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章节。具体内容为“折纸的技巧与应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折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拼接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部分——通分和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五、设计思路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
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六、教学资源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大小相同的纸片。
七、教学设计(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1.看课件首页,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2023秋)
-将轴对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将理论知解对称轴是图形对折后两侧完全重合的直线,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称轴不一定是图形的边或线段,而可以是任意位置的直线。需要通过具体的折纸实例来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难点2:在折纸操作中,学生可能难以做到精确折叠,导致图形不对称。教师需要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并鼓励学生反复练习,以达到精确折叠的目的。
此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在折纸操作上还存在一些技巧上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下一步,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简单的折纸技巧训练,以提高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的精确度。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有时候可能过于天马行空,缺乏实际操作性。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应用能力,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导他们从实际出发,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轴对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轴对称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轴对称的概念有着很强的好奇心。通过折纸活动,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在理解对称轴的概念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采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2. 掌握将纸张折叠为等分折的方法;3.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折纸图案。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折叠纸张的基本规律;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练习学生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符号和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爱护书本,珍爱纸张资源;2.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如认真、细心、团结协作等。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将纸张折叠为等分折的方法;2.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折纸图案。
三、教学难点:1. 细心观察与精确折叠;2. 识别不同类型的折纸图案。
四、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预习(5分钟)师生共同探讨,纸张与折叠的主要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知(10分钟)a) 展示一张正方形的纸张,通过师生简单的讨论,引出等分折的概念。
b) 展示一张已经折好的3等分折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示学生描述折纸的具体步骤。
3. 新知展示(40分钟)a) 技能训练:通过讲解和板书,详细介绍折纸的基本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模拟操作,学习折叠技巧。
b) 图形练习:老师展示各种类型的折纸图案,让学生识别图案的类型,使用折纸技巧完成折纸。
c) 组合练习:老师展示一些折纸组合,让学生自行组合,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4.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折纸方法和创造更多的折纸图案。
五、教学辅助措施:1. 教学PPT;2. 折纸模型样品;3. 折纸手册、笔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操作时的配合度、操作熟练度等;2. 作业评估:作为教师留给学生的参考,作业完成情况将反映学生对折纸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对精神品质和道德风貌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折纸》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平移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组合和变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并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折纸过程。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如彩纸、剪刀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折纸模板,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折纸过程。
4.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折纸艺术,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折纸作品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纸变换而来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章《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学会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折纸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直尺。
学具: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张纸,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你们猜一猜,我们可以将纸折叠成哪些形状呢?”2. 讲解: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彩色纸张,然后教他们如何折叠纸张。
我会一步一步地演示,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动手实践。
我会教他们如何将纸折叠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3. 实践: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尝试将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我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自己设计折纸作品。
4. 展示:我会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折纸作品,并让他们解释一下他们是怎样折的。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今天学的折纸技巧和步骤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色纸张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动物,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将纸折叠成该动物的形状。
2. 请学生用折纸技巧制作一个花瓶。
答案:学生可以将纸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将底部折叠成花瓶的形状,用胶水将底部固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折纸技巧有了基本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作品。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复杂的折纸作品的完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能力;4.增强学生的认真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掌握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的构建。
四、教学准备1.纸张;2.折纸的图示和样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引入折纸的概念,通过展示一张折纸,让学生从视觉上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
2.展示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告诉学生这种折法叫做对折法。
3.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使用对折法将一个正三角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带领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折法是可行的。
2. 拓展与提高1.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个正方形纸张折成三个等分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张正方形纸张折成五个等分部分,并指导学生实现。
3. 归纳总结1.将折纸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折纸的构建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折纸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3.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加深他们对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并通过实践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他们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痴如醉,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手工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同时,这节课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真和耐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认真的态度和耐心的品质。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程,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之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图形的对称性及其运用。
3. 折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图形的对称性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折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示范视频、PPT课件、折纸图样。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对称性。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对称性及其运用。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2. 板书内容: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图形的对称性及其运用,折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折纸作品,要求具有创意和美观。
2. 写一篇关于折纸活动的日记,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折纸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共同成长。
3. 课后作业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教案:折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几何图形》,第五节《折纸》。
本节课主要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发现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运用到立体图形的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折纸、彩笔学具:折纸、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拿出一张折纸,随意折出一个形状,然后展开,观察折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三角形为例,讲解如何通过折纸方法,将一个三角形折成一个小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折纸过程中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折纸方法,制作不同的立体图形。
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制作过程中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张折纸,任意折出一个形状,并观察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尝试运用折纸方法,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
3. 思考: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答案:1. 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掌握基本的折法和技巧;3.培养观察、推理和创造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常用的折法和技巧;3.制作各种图形和模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1.通过给孩子看折好的一些美丽的折纸,引导孩子关注和思考折纸的美、折纸的形状、步骤和方式;2.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自己折一些形状简单的折纸模型;3.短暂的小组交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表演,互相欣赏。
第二课时折法的学习和技巧的讲解1.教授一些基本的折法,如山折、谷折、双折等方法;2.让孩子们通过讲解和观察,掌握基础的折纸技巧,如平滑、对称、精准等能力;3.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制作一些折纸模型,并在制作完成后与同伴分享经验。
第三课时各种图形和模型的制作1.老师通过讲解把各种图形和模型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进行折叠,知道得到最后的成品;2.在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制作一些个人喜欢的折纸模型或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各人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制作不同种类的折纸模型;3.在安排课时时,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制作时间。
四、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折纸技能;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伙伴的互相帮助,学生更加独立地掌握制作折纸模型的能力;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以帮助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成功制作折纸模型;4.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五、教学师生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折纸的乐趣。
对于那些缺乏动手能力的学生,我会耐心讲解和演示,鼓励他们多多尝试。
此外,我也会多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为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不断努力。
1.1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1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1.1折纸(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第1章的第1节,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正方形的折法,掌握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
2. 学习如何将正方形折成不同的形状,如三角形、长方形等。
3.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够将正方形折成不同的形状。
3. 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折出不同的形状。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折纸活动,并能够观察到折纸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形纸、剪刀、胶水。
2. 学具:每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正方形纸折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2. 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折出来的?3. 讲解折纸技巧(10分钟):教师讲解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并示范如何将正方形折成三角形、长方形等。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折纸。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正方形纸折出一个三角形。
2. 请用正方形纸折出一个长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折纸,掌握了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独立完成折纸作品。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折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正方形纸折出更多的形状,如五边形、六边形等。
同时,可以尝试用其他形状的纸进行折纸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
是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法,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折出不同的形状。
折纸(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折纸(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概念和基本操作;2.知道常见的折纸形状及其特征;3.能够完成简单的折纸任务,如折制平面图形、替换图形、几何形状拼图等。
二、教学重点1.折纸的基本操作;2.常见折纸形状的认识和特征;3.基础折纸任务的完成。
三、教学难点1.对于复杂折纸形状的折制理解;2.折纸的创意拓展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打印出折纸实验的说明书;2.准备折纸需要的一些材料,如彩纸、剪刀、尺子、笔等;3.设计一些折纸任务。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几个简单的折纸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折纸?学生对折纸有什么认识?2.讲授:介绍折纸的基本操作:折叠、压平、描边、裁剪,让学生通过手工实践掌握这些基本操作。
3.练习:以简单的折纸任务为例,如折制一张纸鹤,或者折制一个较为简单的多边形,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基本操作,并体会折纸的乐趣,同时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整理并熟悉常见折纸形状的特征。
4.拓展: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折纸图形,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5.总结:对学生进行折纸的认知和技能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折纸的练习和探索。
六、教学评价1.学生手工实践的成果;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3.学生对于折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学生在拓展和创新方面的成果。
七、拓展延伸1.创意折纸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拓展和创作;2.数学拼图游戏:可结合折纸的应用,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折纸及数学应用的练习;3.折纸艺术展:学生可以参加折纸比赛,或者举办折纸展览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和创造力。
八、教学体会及改进本节课的折纸教学主要涉及了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拓展和应用方面的探索。
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体会,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折纸作品。
折纸-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纸-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各种折纸问题,并能够运用基本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和创造力,提高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折纸的定义和分类。
2.常用的折叠纸张方法。
3.折叠时的注意事项。
2. 折纸的应用1.利用折纸制作各种形状。
2.利用折纸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各种折纸问题,并能够运用基本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发扬创造,在折纸中体现思维和创意。
2.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折叠方法,解决较难的折叠问题。
四、教学方法1.演示折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引导学生自行折叠,提高学生的兴趣。
3.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发挥个人才能。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图形、面积等概念。
折纸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联想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求知欲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介绍折纸的概念和应用。
2.引导学生回忆折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2. 讲解环节1.讲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演示折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3. 操练环节1.引导学生自行折叠简单的图形。
2.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折叠一个给定的图形。
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折纸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总结环节1.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折纸作品。
2.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七、教学资源1.课程计划。
2.相关的教学素材。
3.折纸纸张和工具。
4.PPT或白板。
八、教学评价1.结合平时的小测验、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考试测试,测试学生的折纸技能和知识水平。
3.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改进。
九、拓展延伸1.利用折纸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探究折纸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如数学、物理、绘画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折纸的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折纸,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PPT讲解课件2.一张正方形纸张3.直尺、铅笔、剪刀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折纸活动。
2. 操作实例1——基础操作1.取一张正方形纸,认识正方形和对称轴。
2.把正方形沿对称轴折叠成两个三角形。
3.把一个三角形按照对称轴翻折,使得三角形的两条对称轴边完全重合。
4.把另一个三角形按照对称轴翻折,使得三角形的两条对称轴边完全重合。
5.两个三角形就可以组成平面图形。
3. 操作实例2——折纸中的数学问题1.取一张正方形纸,按照步骤2中的方法折叠成两个三角形。
2.把其中一个三角形按照步骤3中的方法翻折,使得三角形的两条对称轴边完全重合。
3.将另一个三角形按照步骤3中的方法翻折后再折叠,使得纸张恢复为正方形。
4.探究纸张缩小的比例,比较新旧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例,结果是多少?4. 操作实例3——折纸中的几何问题1.取一个正方形纸张,在其中心位置放一个点A。
2.将1/4正方形ACEF剪掉。
3.用点A作为一端点,E作为另一端点,将正方形AFGH对折。
4.用点B作为一端点,F作为另一端点,将正方形ABCDE对折。
5.把折叠后的形状与预测图形比较,发现其中有两个角度是有问题的,重新摆正图形,把这两个角度构成的小正方形剪去。
得到的形状是什么?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折纸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折纸,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选取几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折纸的一些常见形式和问题,并且从折纸中引出了一些几何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体验图形的折叠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图形变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折叠技巧和图形变换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学生可能对折纸艺术有一定的好奇心,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原理。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图形折叠变换的原理,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操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结合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折叠变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彩纸,准备好剪刀、尺子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折叠变换。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叠变换得到的?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叠变换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对于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为“折纸”,包括以下内容:•初步认识折纸。
•探究折纸的性质和规律。
•发现和掌握各种折纸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美丽和神奇。
•使学生对折纸的性质和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探究折纸运动过程中的数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加强作品制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2 教学难点•紧密联系折纸运动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基本规律,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要求较高。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个体行为转化为协同行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发现、探究答案、总结规律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在学习折纸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建立数学思维体系,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应用的目的。
3.2 教学手段本次教学使用以下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黑板、白板;•PPT展示、视频展示;•学生实际操作、展示、报告。
四、教学步骤4.1 教学步骤一:折纸的常用方法•在教材中呈现折纸的基本方法,例如:折叠、分割、量角器、等腰三角形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折纸的常用方法,探究不同折纸方法的作用和思路。
4.2 教学步骤二:折纸规律的探究•通过教材呈现一些常见的折纸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解读,总结出折纸过程中的规律和性质。
•看看学生是否能举出几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折纸规律。
4.3 教学步骤三:折纸的应用•将折纸运动引入到各种实际应用中,如折纸艺术、环保材料利用等。
•培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加深他们对于折纸运用的理解和认识。
4.4 教学步骤四:作品制作与展示•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折纸方法和规律之后,进行折纸作品制作,让学生通过上台展示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和艺术才能。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折 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 1.1 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个章节——折纸。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图形的特性,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活动,发现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直尺、铅笔。
2. 学具:折纸、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用折纸制作的小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我们今天的课题——折纸。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一起解决,巩固他们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相互转化: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相互转化。
正方形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相互转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以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折纸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注它们的性质。
答案: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请用折纸制作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折叠,将它转化成一个正方形。
答案:通过折叠长方形的对角线,可以将其转化成正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
我们将学习如何折叠纸张,如何通过对折、折叠、翻转等方法来创造出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翻转等。
2. 能够独立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有趣的折纸作品。
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折叠和翻转纸张,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折纸样品、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如何制作这些有趣的折纸作品吗?”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折叠、翻转等,并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3. 实践:学生们将亲自动手实践,根据我给出的步骤和指导,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们将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互相评价,我会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写下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如纸飞机、纸船、纸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折纸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折纸作品。
在课后,我可以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索折纸的技巧和创作方法,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纸张和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折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部分——通分和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五、设计思路
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
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六、教学资源
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大小相同的纸片。
七、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7和14 11和9
2、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 7/10和5/6
3、抢答:
1/5+2/5 3/7+2/7 4/9+5/9
5/8-3/8 11/15—11/15 7/12—5/12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
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
B、1/2—1
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
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
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板书)
4、自主尝试:1/2—1/4。
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
(3/4+5/8 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 1/3+1/4= 1/4+1/5= 1/3+1/5=
(2)1/2-1/3= 1/3-1/4= 1/4-1/5= 1/3-1/5=
A.观察特点;
B.计算,找规律;
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 = 2/4+1/4 = 3/4
先通分,再计算
1/2—1/4=2/4—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