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生活填空题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练习题(一)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练习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d0d11e3ece2f0066f43322bc.png)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练习题(一)1.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2.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战士器舞姿供他人欣赏;密封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
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D.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3.《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
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
这说明:()A.文化是对神的描B.文化是神的恩赐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4.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对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下论述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6. 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86c223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45.png)
《文化生活》全册寒假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泰山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储备增多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①③④2、开放30年来,约有数万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北京奥运会、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
这一事实说明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文化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产物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为①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③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④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我们工作重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多样,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强。
异质文化间的交流如果是强势文化片面强调自己的优越性,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同化其他文化。
这必然导致A.文化霸权主义 B.文化的一元化C.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D.不同文化实现共同发5、“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性B.优秀文化推动政治进步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以经济为基础6、“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哺育了中国人博大的胸怀,宽厚包容,又彰显正义。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特定的文化环境B.特定的文化活动C.特定的文化遗产D.特定的文化传播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①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②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我国道德建设的核心④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提起传统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38900210a6f524ccbf85e8.png)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⑦D、①②④⑥⑦“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据此回答3-4题。
3.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4.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B、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C、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5.下列属于文化形式的有①思想②理论③信仰④法律⑤文学⑥政治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6.“一本好书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说明了文化是一种A.社会物质力量B.社会教育力量C.社会道德力量D.社会精神力量7.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是A.文化的力量B.政治的力量C.经济的力量D.军事的力量8.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分,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别。
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这段话体现了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C.文化属于物质范畴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9.中国的象形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研究、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
最新必修三填空
![最新必修三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8b431849336c1eb91a375d39.png)
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2013—10——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文化的内涵与形式1.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______________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____________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___,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5)文化作为一种____________,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____________,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形式文化表现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等(静态形式);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形式)。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________,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__。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________,又____________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____________。
(2)文化有其自身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____________。
在经济发展中,____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必修三文化生活填空题带答案
![必修三文化生活填空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a6c0a6f121dd36a32d829e.png)
文化生活填空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注:文化本身不是物质力量)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2024年总复习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拓展练+答案解析
![2024年总复习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拓展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489b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9.png)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政治·必修3·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
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
这表明( )①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②人类可以通过自身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③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C 【解题思路】 古蜀道只是巴蜀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全方位展示巴蜀文化,①错误; 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故②④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特色文化的关系,③排除。
2.[2019浙江温州九校联考]迫于饥饿,先民遍寻充饥之物并改进其可食性,由此不断衍生出各种烹饪技艺,也改善了国人的饮食生活。
这一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③人在社会实践中享用文化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B 【解题思路】 先民遍寻充饥之物并改进其可食性,由此衍生出各种烹饪技艺,也改善了国人的饮食生活。
这一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2019湖北名校大联考]10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由此可见( )①文化只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②文化因传播而具有强大生命力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D 【解题思路】 《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人教版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3【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3【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e7c92cbb68a98271fefa47.png)
强化训练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答案:C2.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
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答案:D3.20世纪30年代一首《毕业歌》激励着学子们投笔从戎,汇入抗日救亡的洪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答案:C4.“愚民政策”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
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再到“文字狱”等,都是借助文化来实现政治统治,这表明(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B.文化控制是实现政治利益的最佳手段C.不同文化的国家发展道路不同D.文化反作用于政治解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故A项不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故不选;题干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文化政策来实现政治统治目的,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答案:D5.《感动中国》节目以评选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净化。
这说明(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先进文化才能成为大众的文化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答案:B6.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以上论断共同说明(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答案:D7.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风度,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持一段距离。
高中政治走进文化生活 练习与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政治走进文化生活 练习与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18dc90b910ef12d2bf9e700.png)
高中政治走进文化生活练习与解析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一、基础掌握1.下列符合现代文化生产与流通的特点的有()①规模化②产业化③大批量④盲目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生产与流通的特点,考查识记与判断能力。
④盲目性是市场调节的弱点,不合本题的题意,应排除。
所以应该选B项。
答案:B2.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生产的出现与发展B.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C.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D.对外开放发展的结果解析:此题考查识记与判断能力。
当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生产设备、文化载体、传播工具,使文化的快速多样发展成为可能。
所以应该选C项。
答案:C3.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解析:此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遵循的原则”。
A为方向,B为原则,C为方针,D.为立足点。
所以此题应选B。
答案:B4.下列属于落后、腐朽文化的是()①看相②春节燃放烟花爆竹③看风水④今朝有酒今朝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理解、再现与判断能力。
根据落后、腐朽文化的含义,可以判断①③④很明显是落后、腐朽文化的表现。
②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沿袭了近千年的民间习俗,已成为过年约定俗成的表情达意的形式,不合题意。
所以此题应该选C项。
答案:C从《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到《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两只蝴蝶》,网络歌曲以浅显易懂的歌词、简单上口的旋律,如雨后春笋般红遍大江南北。
据此回答5~6题。
5.一台能够正常运转的电脑和一套音乐编辑软件,就可以创作歌曲,成为一夜成名的网络歌手。
这说明()A.网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快速传播成为可能C.现代文化市场具有投机性、商业性D.文化市场的发展具有盲目性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传播的迅速性。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cc7c8602768e9950e738b3.png)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导语】在高二政治必须三文化生活的来临之际,我们应该做好相应的测试题来稳固政治必修三的知识点。
下面是xx整理的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2022年网络热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
如:屌丝、涨姿势、中国大妈、土豪,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比喻、浓缩或概括。
这说明()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解析:选D。
此题考查文化与人的关系。
网络热词的产生、传播和使用,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应选D项。
A、C不符合题意,B项“同步〞错误。
2.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根本特性。
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
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满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解析:选C。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满着“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这说明“乡韵〞精神是通过村落表达出来的,由此可以得出C的结论。
A、D不符合题干主旨。
B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2022年6月6日《中国城市雕塑邀请展》在深圳隆重举办。
雕塑,让城市更美好。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城市雕塑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无穷,如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希腊的雅典娜神像等,它们表达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彰显着对世界文化的认同感②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蕴涵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开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城市雕塑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无穷,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应选②;雕塑,让城市更美好,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蕴涵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应选③。
①错误,应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④“决定文化方向〞表述错误。
必修三文化生活填空题.doc
![必修三文化生活填空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3f4de871580216fc710afd1d.png)
必修三文化生活填空题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所有活动及其相关产品。
其中,它不仅包括意识形态部分,还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写作。
2.文化特征:(1)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和产品。
(2)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而逐渐培养出来的;(3)人们的精神活动、物质活动和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
(4)作为一种文化,它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文化本身不是一种力量)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1)经济、政治与文化。
(2)文化对政治和经济有很大的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将导致社会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将导致社会发展。
(2)相互混合(1)相互混合,如所示: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为了促进经济建设,发展事业,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2)相互共混性能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需要更高的标准来参与政治生活。
世界范围的反对斗争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是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在综合国力中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和各种各样的形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3、文化影响对人类的特征: (1)影响。
(2)的影响。
4.文化对人类的影响通常是有形的、强制性的、被动的和无目的的。
5.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文化熏陶的结果。
——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理由。
6.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的影响。
世界观——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所有活动及其相关产品。
其中,它不仅包括意识形态部分,还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写作。
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测试题
![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fdbfd9360cba1aa811da9c.png)
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测试题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7分)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全球正面临的粮食和能源双重危机②科学发展观③电视剧《十兵突击》④温家宝总理出席第63届联合国大会⑤千年古树⑥到“鸟巢”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⑥C.②③④D.②③⑥2.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
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3.读漫画《坐着说话不腰痛》。
有人说:漫画中的两位男女青年是没有文化的。
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B.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程度C.人们的言谈表现D.人们的行为表现4.2010年6月15日,“两岸城市艺术节──台北文化周”在上海南京东路世纪广场开幕。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台湾人民创作的《白蛇传》《金锁记》等文学作品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②有了实践就有健康有益的文化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5.201O年10月7日,温家宝总理出席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幕式。
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
这说明()。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D.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同步性6.2010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a62c46a26925c52cc5bf50.png)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推出《校训是什么》系列报道,赢得了一片赞扬声。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
在我国100多所名校的校训中,“学”“德”“实”“行”是最常提及的关键字,校训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正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这表明(C)A.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主体B.文化传播的广度决定文化的影响力C.调动积极的文化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D.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2015山西太原二模)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引经据典,盘点旧岁,谋划新年,并希望国人重视家庭建设,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从中我们感悟到(A)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②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体验③南北各地家的味道寓于家人的爱之中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个人的文化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2015湖南宁乡4月高三模拟)跨国联合申遗成功,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强调了(D)①一定的文化由经济和政治决定②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③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④文化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5山西八校联考)好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填空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cf2521aaa2161479171128d6.png)
文化生活
1文化包括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部分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
2、民族文化多样性表现在和
3、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
4、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5、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6、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为标志的。
7、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8、文化传播的重要途经有
9、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为
10、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10、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11、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13、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14、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15、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16、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17、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8、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1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
2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
21、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是
2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2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核心是
2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是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
民层面)。
高一政治必修3走进文化生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政治必修3走进文化生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34729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7.png)
高一政治必修3走进文化生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一政治大家学习了很多知识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后要及时做题进行回顾,这样才能加深大家对政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3走进文化生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3走进文化生活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性报刊、卡通音像制品、商业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
我们经常置身于这样的文化市场。
文化生活出现如此色彩斑斓的原因是( )A.经典文化已经没有市场了B.流行的就是合理的C.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现代人生活的多姿多彩2.随着网络的发展,一首根据初中英语新教材中的人物“李雷”“韩梅梅”所改编的网络歌曲《LiLei&HanMeimei》在2009年年底,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这说明( )A.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社会的正确反映,应全部接受B.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C.只有靠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大众文化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逐渐消失3.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国产商业电影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方式迎合市场,追求利润;有些艺术电影过于表现自我,忽略了对大众心理的呼应;有些主旋律电影片面强调宣传功能,而使观众对其渐渐疏远。
冯小刚的电影面向大众,通俗而不粗俗,其价值传递方式深入人心,因而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各个层次的观众,取得叫好又叫座的双赢效果。
材料表明( )①商业影片的盲目性令人忧虑,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应考虑广大观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特点③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④中国电影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4.据人民网报道:在目前的娱乐报道中,流行着“宁可犯错,不可错过”的现象。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填空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43ba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9.png)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班级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正确认识文化现象⑴从时间上来说,文化现象: 。
(2)从空间上来说,文化现象: 。
(3从区域来说,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含义: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的产物, 是特有的现象.纯“”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特别是通过、逐步培养出来的。
(2)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三)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静态)形式:思想、、信念、、道德、、科学、、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的教化作用)(2)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注意]:①文化的转化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的两重性;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内在联系(1)经济是______,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_____、_______所决定。
(2)文化___________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专家点评的注意点]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②精神文明不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所以文化不是③文化有其自身的和④那种认为只有物质条件好了,2 不同的文化,对的影响不同,对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特点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B: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B:(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国际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2.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书P12)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文化影响(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 ,来自于2、文化影响人们的(1)影响因素:(2)文化差异见诸于(3)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的价值观念不同,3、文化影响人们的(1)影响因素:(2)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二)文化影响的特点1、文化影响具有的特点(1)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而且(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的过程2、、文化影响具有的特点(1)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三观”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是的结果(2)“三观”一经形成具有二、文化塑造人生(一).丰富精神世界(1)、文化与人的关系:人文化,文化人(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的途径②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对的追求,也是塑造的过程③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A四个意识,B三种主义,C三种观念(二)增强精神力量1、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1)关系:(2)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的过程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和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3、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优秀文化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文化的多样性1、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2、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人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_________性与_______性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填空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是的产物。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物质载体。
④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物质力量,对产生深刻的影响。
(注:文化本身不是力量)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文化。
②文化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①相互交融,表现在:A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 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世界范围内反对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来自于各种形式的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的影响。
②的影响。
4、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强制的,也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5、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文化熏陶的结果。
——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原因。
6、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7、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①优秀文化能够②优秀文化能够③优秀文化能够8、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的重要途径。
9、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引领人们前进的。
10、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和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 (2)3、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也是民族情感的。
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5、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与的统一。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各民族间的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6、民族文化具有差异,,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的原则,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7、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的需要。
8、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9、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
相互借鉴,,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①首先要尊重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
②要不同的民族文化。
10、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文化传播的途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8、现代传播手段:。
能够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9、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①走出去:有利于对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②引进来:有利于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指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方式:①、的继承。
②、的继承。
③、的继承。
④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和。
我国的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具有深刻的影响)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会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它的具体内涵可以。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4、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变迁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到社会进步、限制人的发展的作用。
5、对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社会发展要求的、的内容,要继续。
对于传统文化中社会发展要求的、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
6、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发展是继承的。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2)在的基础上,在的过程中就是文化传承。
(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7、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4) 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8、教育是特有的传承文化的活动,具有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是文化自身发展的。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重要性]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4、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基本要求、(根本途径)。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吸取文化中营养)、(辩证对待、适应时代要求融入)(基本途径)。
③进行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基本途径)。
④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民族文化与的关系,反对“”和“”,坚持正确的方向。
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着眼于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也是文化创新的,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具有的特征、特点(1)“”是中华文化具有的第一个特征;“”是中华文化具有的第二个特征。
(2)“”和“”,即具有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具有的第三个特征。
2、中华文化具有三个特征的表现(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表现或者见证:①传承中华文明的。
,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数千年来至今,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②中华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中华文化“”的表现:(、、)①中华文化中的,以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以及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和的特点,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使中华文化呈现丰富色彩。
④中华文化的: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具有的表现:①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能与其他民族文化。
②在文化交往中,保持自己文化秉性的同时能积极地吸收、借鉴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
3、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都是中华民族的。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
4、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①含义:即。
所谓“”,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对外域文化的。
4、中华文化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5、中华文化的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中华文化的(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以的伟大民族精神。
2、当前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原因(为什么):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的必然要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