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_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识别

合集下载

某商用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试验研究

某商用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试验研究

某商用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试验研究摘要: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试验研究的手段,对某商用车的白车身进行模态分析。

分析过程中,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获取车体结构的固有频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车体结构的振型及固有频率,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最后,针对车体结构的振动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其振动性能。

关键词:商用车;白车身;模态分析;有限元方法;试验研究;振动正文:一、引言白车身是指未安装任何车身部件、发动机和传动系的车身结构,它是整车研究开发中的重要部分。

在商用车研发过程中,白车身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整车设计和制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中,模态分析是对车身结构进行振动分析的有效手段之一,旨在确定车辆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状态。

对于商用车而言,优化车身结构的振动性能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降低噪音和振动对车辆的影响,从而提高整车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通过某商用车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和试验研究,验证其振动特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车身结构的振动性能。

二、模态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车体结构的振型及固有频率。

具体步骤如下:1. 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车体结构的实际情况,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如ANSYS等)建立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包括车身前、中、后三部分,并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

2. 确定振动模态:在模型中输入一个外部激励,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得到车体结构的振型及固有频率。

3. 验证模拟结果: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获取车体结构的固有频率,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三、试验研究方法为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车体结构进行试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检测仪器:选用超声波检测仪器,如PMUT、HIT、Elcometer等,进行非接触式的结构固有频率测量。

白车身模态分析流程、建模指导书及标准

白车身模态分析流程、建模指导书及标准
Element specific distortion checks
Deviation form basic shaped elements, i.e. taper
Curvature and singularity tests for quadratic elements Color-coding based on node or element ID numbers
Gap
NonCongruen
t Surface boundarie
s
➢ Reduce cost ➢ Increase productivity ➢ Build quality finite element models with minimal user
interaction
Company Confidential
Simplify Merge Faces Merge 16 pseudo faces into 1 face
Company Confidential
User Scenario 1
➢Additional manual mesh simplification
1 face
Company Confidential
Company Confidential
CAE模型的建立
➢根据计算机的能力和要求的精度确定合 适的网格大小,划分网格。如果机器的 能力和时间允许,可以将单元尺寸划分 的小一些(但不能太小),如可以按照 碰撞的计算要求进行划分,这样同一个 模型既能够计算模态分析,有可以模拟 碰撞.
Company Confidential
修改设计
Company Confidential
几何模型修正
➢ 在建立几何模型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 几何特征缺失或者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小 碎面,这些几何错误都需要进行清理, 否则会影响有限元模型的质量、计算的 精度和速度,具体的方法是进行缝合、 修补或合并。可以将N个面合并成一个 面(此种方法只限对模型质量要求不高 的情况),但关键的特征线应该保留, 如拐角、和孔等。

面向某轿车白车身的模态与试验分析

面向某轿车白车身的模态与试验分析
c r i d l iu to a n mo a t a i n,p i to tt e we k e s p r n c rb d n u o p i i to o t e c r s o n u h a n s a ti a o y a d p ts me o t z i n t h a . m a
Ke r s Ca ;B d -n wh t ;A NS ywo d : r o y i- i e YS;M o a n lss d la ay i
l 引

能等有着 十分重要 的意义

车身结 构模 态分 析是轿 车新产 品开发 中结 构 分析 的主要 内容 。尤其 是车 身结构 的低 阶弹性模 态, 它不仅 反映 了汽车 车身 的振动特 性 , 且是影 而 响 车身结构 动态 强度 的关键 指标u 。 ]
Ab ta t ANS o t r s u e o e tb ih t e f i lme tmo e fc ri h a e.J d i g sr c : YS s fwa e i s d t sa l h i t ee n d lo a n t e p p r gn s ne u
的车身模 态分 布对提 高整 车 的可 靠性 和 NVH 性
收 稿 日期 :0 00— 1 2 1—30
I K] [ 一 。M]I 0 [ 一 () 2 解此 方程 可以得 到结构 的 ”对 特征值 和特 征 向量 , 对应 于结 构 的频 率 和振 型 。解 广义 特 征 值
的方法主要有广义雅可 比法 , 逆迭代法以及子空 间法 。当系统 的频 率 和振 型求 得 以后 , 可 以使 还 用振 型迭 加法求 得 系统 响应 。对 于计算 响应 比较

车辆白车身DFMEA分析范例

车辆白车身DFMEA分析范例

车身工程中心编制人:新严重度新频度新探测度新风险顺序数1零部件无法安装1车身数据未符合边界要求5按《白车身孔位描述书》和《零部件边界条件确认表》进行数据检查152车身无法焊装、车身运动干涉、车身异响、用户抱怨1三维数据检查未全面检查、运动校核未考虑实车精度、相关零部件未考虑到位5按《白车身自相关检查表》和《车身运动件运动校核检查表》进行数据校核6303整车外观效果差,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影响销售4设计间隙、面差不合理;装调不到位;公差分配不合理;定位方式设置不合理6参照相关车型合理设置DTS定义值,合理设置公差,合理设置定位方式6144数模校核,定位方案确定车身4增加模具费用,增加整车成本,影响利润1设计结构时未考虑后期开发车型的共用性5编制车身开发模块化说明,预先设计拓展车型结构方案6305零部件冲压起皱,翻边开裂,尖角争料,产品结构弱,易变形,尖角拉延破裂冲压负角,件拉延开裂,模具上修边刃口强度不足,影响车身性能5冲压SE分析未到位,钣金结构不合理4按《白车身SE审查报告》进行反馈及数模修改,合理设计钣金结构6120SE分析车身/制造6车身焊接操作性差,工人抱怨、生产率低,焊接效果差,影响车身性能5焊装SE分析未到位,钣金结构不合理4按《白车身SE审查报告》进行反馈及数模修改,合理设计钣金结构,合理布置焊点位置及层次2407车身电泳底漆厚度不均匀、部分区域未充分覆盖底漆、车身锈蚀、影响整车寿命5涂装SE分析未到位,钣金结构不合理4按《白车身SE审查报告》进行反馈及数模修改,合理设计钣金结构,保证涂装效果2408总装件无法安装;车身总装操作性差,工人抱怨、生产率低;零部件维修操作性差5总装SE分析未到位未分析可维修性4按《白车身SE审查报告》进行反馈及数模修改,合理设计钣金结构,合理考虑安装操作空间,进行安装虚拟验证2409影响用户乘车舒适性,影响内部载货空间,用户抱怨3未合理设计钣金结构,钣金侵占内部空间6进行CAE分析,在保证车身性能、安装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内部空间,可对比标杆设计7126初期确定目标值,后期按照执行,尽量加大内部空间车身/整车10影响用户乘车舒适性,影响内部装卸货方便性,用户抱怨3未合理设计钣金结构,未按人机要求设计6按人机要求设计数据,在保证车身性能、安装结构的前提下尽量改善,可对比标杆设计6108方案阶段确定各相关尺寸,保证后期数据满足要求。

白车身模态分析报告

白车身模态分析报告

编号: -PD-PK-064白车身模态分析报告项目名称:458321486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汽车有限公司2013年3月目录1.分析目的 (1)2.分析软件简介 (1)3.分析模型建立 (1)3.1网格描述 (1)3.2边界条件 (2)4.分析结果与对比 (2)5 结论 (2)附录:白车身模态分析振型图 (3)白车身模态分析报告XX 汽车有限公司1.分析目的作为动力学分析的基础,模态分析是用于确定设计结构振动特性的,即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对白车身进行模态分析就是使其结构在设计中尽量避免共振和噪声,加强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计算方法与结果也可为实车试验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报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白车身进行了模态分析,目的是考察其固有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分析软件简介本次分析采用 Hypermesh 作前处理,Optistruct 作为求解器。

HyperMesh 是世界领先的、功能强大的 CAE 应用软件包,也是一个创新、开放的企业级 CAE 平台,它集成了设计与分析所需的各种工具,具有无与伦比的性能以及高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友好的用户界面,与多种 CAD 和 CAE 软件有良好的接口并具有高效的网格划分功能。

3.分析模型建立3.1网格描述对车身设计部门提供的白车身 CAD模型进行有限单元离散, CAD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如图 3.1 所示。

白车身所有零部件均采用板壳单元进行离散,并尽量采用四边形板壳单元模拟,少量三角形单元以满足高质量网格的过渡需要,网格描述见表 3.1 。

图 3.1 白车身 CAD 以及有限元模型表3.1网格描述单元类型四边形单元三角形单元单元数目46970015543三角形单元比例 3.4%焊接模拟CWELD单元涂胶模拟实体单元单元质量良好(按公司单元质量标准检查)3.2边界条件自由模态,无任何约束。

4.分析结果与对比对白车身的振动响应影响相对较大的激励频率多集中在低频域,本报告分析了前15阶频率振型,如表 4.1 所示。

轿车白车身试验模态与计算模态相关性分析

轿车白车身试验模态与计算模态相关性分析

见 图 9 图 1 。其 余 6阶模 态为 白车身 上 极小 钣 金 ~ 1
件 的局部模 态 . 工程应 用意 义较 小 . 在相 关性 分析 及 优化 中弃 用 。
表 2 白 车 身计 算 模 态 结 果
阶数 频 率 / Hz 1 2 . 58 振 型 描 述 第 1阶扭 转
23 模 态 参数 辨识 结果 . 模 态 参 数 辨 识 以传 递 函数 为基 础 .采 用 L MS T s L b中 P l a et a 0 i x模 态 参 数 识别 方 法 .选 取 频 带 y n 为 0 1 0H . ~ 2 z 白车身前 6阶模 态 辨识 结果 见表 1 本 文 只给 出图 4 图 6的 白车身 整体 模态 示 意 . 别 为 ~ 分 第 l阶扭转 、 2阶 扭转 和第 1 弯 曲模 态 。 第 阶
除 了前 6阶刚体 模态 . 得低频 处共 1 获 2阶 白车身弹
图 5 第 2阶 扭 转模 态 21 年 01 第 6 期
性 体模 态 .其 中 6阶整体模 态及 较 重要模 态计 算结
一 一

设计 ・ 计算 . 究 ・ 研
果 及各 阶模 态 振 型描 述 如 表 2所 列 . 3阶整 体 模 态
Co r l to udy o m pu i o la si g M o lo rBI r ea i n St fCo tng M da nd Te tn da fCa W
L e i W n,L n Jn Yo g e ,L u Jn y n i Me g, i n li i i g a g
高, 模态 振型 存在差 异
I 2. 2 1 d l 5 . l 1: 0 8 d 1 5 .
Ⅲ24578 ¨0

基于白车身的模态试验方法分析

基于白车身的模态试验方法分析

An a l y s i s o n Mo d a l Te s t Me t h o d s Ba s e d o n Ce r t a i n Wh i t e Bo d y
CHEN Mi n g, Z HOU Z h e n g ,L I S h a o — l e i
Ke y wo r d s :mo d a l t e s t me t h o d ; S I M0: MI M0
近 年来 , 随着 科技 的进步 , 试验 模态 分析 技术取 得 了快 速 的发展 , 受到 了汽 车行业 的高度 重视 , 已经 成 为解 决汽 车振 动噪声 问题 的必 备工具 ] 。 目前 ,基于模 态试 验 的车身 结构 分析 大多采 用 单输入 多输 出 的 S I M O 试验 法完成 。 但 是 由于 S I MO 法 自身的局 限性 , 从2 0世 纪 8 0年 代开 始 , 陆续 出现 了一 些 多输 入 多输 出 ( MI MO) 的模 态 参 数 识别 方
法。
异 ,从而 为 以后 针对 不 同的试验 对 象确 定 更好 的模
态试 验 方法积 累相 关经验 。
1 模 态 试 验 分 析
摘要 : 利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进行车身振动特性分析时 , 不 同 的模 态 测 试 方 法 是 否 对 测 试 结 果 有 一 定 程 度 的影 响 ,
不 同 的试 验 对 象 应 用 哪种 试 验 方 法 会 更 加 行 之有 效 , 这 些 问 题 目前 尚 没 有 定 论 。 以 试验 模 态 分析 理 论 为基 础 , 对 某 指 定 车 型 白车 身 依 次 进 行 S I MO 和 MI MO 测 试 系统 条 件 下 的 试 验 模 态 分 析 , 获 得 并 分析 比对 两 次试 验 结 果 , 研 究 两 种 测 试 方法 下 获 得 的试 验 结 果 差 异 , 从 而 为 以后 针 对 不 同 的试 验 对 象 确 定 更好 的模 态 试 验 方 法积 累相 关经 验 。 关键词 : 模 态试 验 方法 : S I MO: M I MO 中 图分 类 号 : U 4 6 7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2 5 5 0 ( 2 0 1 3 ) 0 1 — 0 o 5 8 — 0 4

某SUV白车身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

某SUV白车身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

某SUV白车身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文章介绍了某SUV车型的白车身模态分析,并针对计算结果对车身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使整车刚度趋于合理。

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结构、刚度更加合理,并且一阶扭转提高了4HZ,车身重量减少1.5KG。

标签:模态分析;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前言现代汽车设计领域,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车身作为汽车的关键总成,其力学特征对整车的动力学特征起关键作用。

车身模态分析则关系到整车刚度、常规震动和车身减重。

实践证明对白车身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提前发现、避免相关的设计缺陷,及时整改、优化设计。

从而缩短开发周期,节约试验费用。

文章通过对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对设计进行结构优化,使得车身结构局部模态和整体刚度特征满足模态规划要求。

1 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基本是利用一组离散化单元组集代替连续体机构进行分析,这种单元组集体称结构力学模型。

车身模型建立原则为能反映车身主要力学结构特征和边界约束条件,其次可考虑在保证正确性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适当的简化。

模型建立过程需考虑:模型的简化、网络划分、材料属性确定、单元选择及模型的连接与装配。

为此对模型建立进行了如下处理:1.1 模型建立采用了基准尺寸为10mm的QUASD4划分SHELL单元,局部采用了大于3mm的小尺寸划分,在非关键区域几何过度区少量采用了TRIA3单元。

TRIA3单元占总数的比率小于5%。

1.2 孔径6mm~10mm,用方孔代替;孔径大于10mm,保留孔,孔周围两圈偶数个单元,其他非重要小孔可忽略。

1.3 翻边至少要划分两排网格,圆角大于3mm可以保留,螺栓用RIGID或梁连接。

1.4 焊点采用CWELD/ACM单元,方向同连接壳单元法向量平行。

焊缝则采用CQUAD4和CTRIA3模拟,对不考察局部应力的情况下,有选择性采用节点重合,并保证网络的几何匹配。

根据车身提供的数字模型,最终白车身带玻璃有限元模型单元547,219,节点569,580个,见图1。

商务车白车身试验模态分析研究

商务车白车身试验模态分析研究
De . 2 0 c 0 7
商务 车 白车身试验模 态分析研究
刘 焕 广 , 陈朝 阳 , 谭 继锦 , 张代 胜
(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安徽 合肥 200) 309

要: 文章简述了试 验模 态分 析的基本理论 , 针对某商务车 白车身说 明了模态试验模 型的建立原则 和测试
( cM + jC+ 一( J o  ̄ (J F( ) ( c )一 c o () 2
由振动 理论 可知 , 对线性 时不 变系 统 , 系统 任

点 的响 应 均 可 表 示 为 各 阶模 态 响 应 的 线 性 组
合, 即 (J= 。 ( = c = )
其 中, 为模态矩阵 , Q的物理意义可理解为
度 。而试 验模 态 分 析 针对 实 车 进 行 测试 , 以很 可 好 地减 小这 方面误 差 。试 验 模态分 析 的结果 既 可 以作为有 限元分 析结 果 的补 充 , 要 的 时候 甚 至 必
() 、, £} £}{ ()为系统位移响应向量和激励力 向量 。 方程() i 1i端经傅 氏变换 , a 可得
Ex rm e a o a na y i f a PV d n W h t pe i nt lm d la l ss o n M Bo y i ie
L U a -u n , C I Hu ng a g HE h oy n , T N C a —a g AN i i, Z j—n HA j NG a s e g D ih n —
近 十余 年来 , 态 分 析 的理 论 基 础 己经 发 展 模 到广义模 态理 论 , 被 进 一 步 引入 到 非 线性 结 构 并
弹性 系统 , 描述 系统运 动 的微 分方 程为

某重型卡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某重型卡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鲨丛rr 盐窒e Dna e c se h is g
某重型卡车 白车身模态分析
邓 超
西安 7 00 ) 120 ( 陕西重 型汽 车有 限公 司 陕西

要 :在 汽车 结构 设计 中,为了避 免弹性 体 产生共 振 问题 ,需要适 当提 高低 阶 固有频 率 ,做好 频率分
布 规划 。白车身 系统 可 以看 成 是一个 多 自由度 的振动 系统 , 态分析 可 以帮助 我们 了解 结构 自身 的基本 模 振 动特 性 。本文 以某重 型卡 车 白车身 为研 究对象 ,利用 有 限元软 件 R dos 行模 态计 算 ,然后 与基 于 ais 进
o efn t lm e tsm u ain, n eul dt eg ia c ft ed sg fc bn. ft ieee n i lto a dt r s t ha u d n eo e i o a i h i he s h h n
K e wo d: c bi y r a n; m o l fn t l m e t ts da ; i iee e n ; e t
引 言
模 态分 析 一 般用 于 确 定 设计 结 构 或机 械 部 件 的振
承 受动 态载荷 设 计 中重要 参数 , 是谐 响应分 析 、 也 瞬
认识到结构对于不同类型的动力载荷是如何响应的。
1 、模 态分 析 的有 限 元 法
动特 性 ,即确 定结构 的固有 频 率和振 型( 模态 ) ,它 们是 11 结构 离散 化 . 该 步骤 与静 力分 析完 全相 同 , 是 由 于两者 分析 内 只

没 汁研 究
— 一

( 4)
12 单 元 分 析 .

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试验验证

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试验验证
于该 课 题 中 对焊 点 的处 理 。 因此 以 2 5mm 为设 定 单
元 尺 寸 对 白车 身进 行 网格 划 分 ,在 H E ME H 中 YP R S
进 行前 处 理 ,最 后 白车 身共 离散成 134 3个 节 点 , 5 1 165 6个 单 元 ,其 中共 有 焊 点 486个 。最 后 建 立 4 3 2
表 3中 车 身扭 转 是 指绕 z 扭 转 ;弯 曲是 指绕 Y 轴
限元软 件 中得到 广泛 地应 用 。 白车 身模 态分 析属 于基 轴 弯 曲;侧 向弯 曲是 指绕 轴 弯 曲。通 过 有 限元分 析 本振动 问题 ,模 型规 模 比较大 。对 车身 振动 贡献 主要 在 样 车试 制前 即可 预 知 白车 身 结构振 动特 性 ,根据 实
1 2 :3 5:9 4
0 0 2 5 4 17 .2 O .6 34 8 .9 52 6 . 3 6.7 94 O 8 5 2 6 9 .9l4 8 .2 43 7 .6 6.0 7 8 3 15 .4
测 点连线 应 能显 示 白车 身形 状 ,反 映 出振动 形态 『。 3 ]
开 来 自路面 和发 动机 怠速 运行 的激 励频 率 。有 限元分
地板 、 顶盖 弯 曲 侧 向 弯 曲 阶 弯 曲 前部扭转 顶盖 和 行 李 箱 隔板 振 动

析 结果模 态振 型 图 ,如 图 2所示 。
465 4 .0
49 7 3
..
48 . .
4 白车身模态试验验证

2 88 8 1 1 6 7 3 .9 2 3 5 .6 353 4 7 2 . 4 .0 061 4 17 l . 2 1 6 .8 29 9 .4 4 1 8 . 1 52 7 .8

微型客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微型客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2004021微型客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周长路 范子杰 陈宗渝 桂良进(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摘要] 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白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在自由状态下该白车身结构的振动模态,并提出了鉴别整体模态与局部模态的方法。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基本反映了原结构的振动特性。

叙词:白车身,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Modal Analysis for Body 2in 2White of a Mini BusZhou Changlu ,F an Zijie ,Chen Zongyu &G ui LiangjinTsi nghua U niversity ,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A utomotive S af ety and Energy ,Beiji ng 10008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body 2in 2white of a mini bus is established 1The vibra 2tion modes of body 2in 2white in unrestricted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and a method is brought forward to identify the local modes and the modes of whole system 1The compu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ests 1It shows that the model has represented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structure 1K eyw ords :Body 2in 2whit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al analysis原稿收到日期为2003年2月17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03年5月9日。

白车身计算模态分析中的几个简单问题探讨

白车身计算模态分析中的几个简单问题探讨

白车身计算模态分析中的几个简单问题探讨1 引言白车身模态分析是主机厂所有CAE分析项中最简单的,没有之一。

考虑到大家在模态空间公众号中看惯了高深的文章(谭祥军注:博士过奖了!),所以今天给大家换换口味,讨论一下这个最简单的分析项。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谈模态分析理论,只探讨几个基本问题:做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该不该带风挡玻璃?根据白车身模态如何估算内饰车身模态?整体弯扭模态如何识别?模态频率的目标值如何设置?模态频率不达标该怎么办?2 白车身模态分析方法白车身模态分析方法几乎人人都会,但为了文章的完整性,我还是坚持把它写出来。

白车身模态分析为自由模态分析,即模型不加任何形式的约束。

分析的频率范围设定为1-100Hz;下限设为1Hz,其目的是避免计算前6阶的刚体模态,以节约计算时间。

通常我们使用NASTRAN软件的SOL103求解序列,算法选用兰索士法(对应卡片为EIGRL)。

结果输出设置中,我们除设定输出位移(DISP)和应力(STRESS)外,还应设定输出应变能密度(ESE)。

在Hypermesh中完成以上操作非常简单;当然也可以将以上设置写成一个Nastran头文件模版,每次分析只要在头文件文本中将模型文件名include一下,无需重新设置。

3 问题之一:究竟应该用BIW还是BIP做模态分析?做白车身模态分析,一般会考虑两种模型。

一种叫BIW, 指焊接车身的本体部分,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碰撞吸能结构,不包括通过螺栓连接或粘接在车身本体上的玻璃、车门、发动机罩板、天窗、行李箱盖以及翼子板、仪表板支撑横梁等。

另一种叫做BIP,也叫做Glazed BIW,是在BIW基础加上前后风挡玻璃和三角窗,如果天窗玻璃是直接粘在顶棚上不能开启的,BIP还应包含天窗玻璃。

BIW的前几阶整体模态中,通常没有整体扭转模态,而是代之以Match Box模态(即顶盖左右错动模态)。

BIW粘上风挡玻璃后,Match Box模态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很难界定这阶模态跟整车NVH 响应之间有何种关联。

某轿车白车身试验模态分析

某轿车白车身试验模态分析

Ex rm e o la lsso d - whie c r pe i ntm da nay i fa bo y・n— i t a
Z a gJ n , agWexa aB o , n i, n ul h n i T n nin ,M a Wa gQ WagG oi a n
b c n s r e s o h o y i - t d lp r mee swa lo su id.Th e u t h we h t h rtsx a k wi d c e n n t e b d -n whi mo a a a t r sas t d e e e r s lss o d t a ,t e f s i i n t r lfe e c e ft e b d —n- ie we e2 5 2, 9. 0 3 61 4 . 47, 2 9 3 a d46 0 6 Hz,r s c au a qu n is o o y i wh t r 6. 8 2 1 7, 8. 7, 0 3 r h 4 . 5 n . 0 e pe — t ey,wh r h rtt r e mo e s a e o so d s,a d t e oh r e d mo e . W h n t e fo ta a k i l v e e t e f s h e d h p st ri n mo e i n h t e s b n d s e h n nd b c r wi d c e n r d d it h o y i - ie,t v r g a u a e ue c n r a e y21 ,t et id mo e n s r e s we e a de n o t e b d —n wh t hea e a e n t rlf q n yi c e s d b % r h h r d s a e c n e n o lc lb nd i h o to h a ,a d t e f h mo e s a ec a e n oh c ltri n mo e i h p ha g d i t o a e n t e f n ft e c r n h f d h p h ng d i t )a o so d n r i t t e fo ta d b c ft e c r h n n a k o h a . r Ke r y wo ds:b d -n— ie;e p rme tmo a n l ss;n t r lfe e c o y i wh t x ei n d la ay i au a qu n y;mo e s a e;wi d c e n r d h p n sre s

某轿车白车身模态仿真分析

某轿车白车身模态仿真分析
汽 午 实用 技 术
设 训‘ 研 究
AU 1 ’ O MO BI LE AP PLI E D TE C} t N0 L OG Y
2 0 1 5 第1 O 期 .
20l 5 N0.1 O
1 0 . 1 6 6 3 8 / j . c n k i . 1 6 7 1 — 7 9 8 8 . 2 0 1 5 . i 0 . 0 1 6
面意义重大 。本文 以某款轿车为研究对象,先通 过对 3 D白
引言
现代汽 车可 以看 作一个复杂的多 自由度 振动系统,在受 到外界激励时会产生振动 。当外界的激振源频率与汽车系统 固有频率接近或相同时,会使汽车与其产生共振 。车身是轿 车重要组成部分 ,被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弹性结构系统 ,其 固
Ke yw o r ds :bo dy- i n- w hi t e ; H ype r wo r ks ;m oda l a nal ys i s ;Ex c i t a t i o n s our c e; 6 7 . 3 Do c u me n t Co d e : A Ar t i c l e I D: 1 6 7 1 - 7 9 8 8 ( 2 0 1 S 1 1 0 - 3 8 — 0 3
g e t t h e d i fe r e n t o r d e r s mo d a l re f q u e n c y a n d mo d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I n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t h e mo d a l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 a n a l y s i s
关 键 宇 :白 车 身 ;H y p e r wo r k s ;模 态 分 析 ;激 励 源 ;有 限元

汽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汽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

车辆工程技术56 车辆技术 伴随现代科技快速进步,汽车制造厂商也在日益提升生产能力,相应的汽车结构设计也备受重视。

在汽车设计中,白车身的质量至关重要,与整车质量直接相关。

而伴随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在白车身结构设计中,也越来越多地用到计算机辅助技术。

尤其是模态分析法,可以促进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优化及汽车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值得加以分析探讨。

1 模态分析 (1)重要作用。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得出白车身的实际一阶频率,再与发动机怠速条件下的激励频率比较,便能判断结构的共振问题,以防增大车身振动或噪声,并且供结构优化参考。

最后,利用试验中尚未模态分析对比验证,还能深入分析白车身优化模型的可信度。

在本文中,已经固定了车型外形、材料等,所以考虑通过优化厚度,来模态优化白车身结构。

针对白车身,采用一阶模态频率,来分析车身零部件质量灵敏度及板厚的模态,以及板厚、结构一阶频率、灵敏度模态间存在的关系,并得出结构优化中涉及的零部件,再通过一定的算法,来优化白车身模态。

(2)分析研究过程。

通过分析灵敏度,能针对某部位,得出最有效的结构修改方法,并且初步估计出,期望动态改变所要修正的区域。

根据灵敏度理论,算出白车身结构模态分析下,固有一阶频率与汽车质量在零部件板厚上的灵敏度结果。

据以上灵敏度分析显示,通过强化后门框,能最明显地增大结构的固有一阶频率,而通过强化后裙板,也可以得到明显增大的效果,并且外板的效果优于内板。

而分析结果还显示,通过加强后门框支柱的板件,却会影响固有一阶频率的改善。

这样的板件主要包含顶棚、后翼子板、后侧围板等。

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一阶模态下的正负灵敏度板件分别图。

此外,通过更改不同板件厚带给车身质量的具体影响,也通过模态分析得出。

因为要顾及对白车身适当轻量化的要求,所以为了增大固有一阶频率,不可直接强化对增大固有一阶频率贡献最大的结构板件,而应注意与其质量灵敏度相结合,也适当修改贡献不大的板件,以此来通过增大固有一阶频率来达到白车身质量上的要求。

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其优化的开题报告

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其优化的开题报告

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及其优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轿车白车身作为汽车的基本骨架之一,在现代汽车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车身的结构、质量和强度等参数对于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轿车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轿车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和优化已成为国际汽车制造业界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白车身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预测其在振动和撞击等复杂工况下的响应和变形等性能,为白车身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白车身的优化设计可以大大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提高汽车的质量和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针对轿车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和优化问题,开展如下研究工作:1. 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通过建立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自然频率、振型形态等特性,并研究不同结构参数、材料等因素对白车身模态特性的影响。

2. 轿车白车身结构优化设计:基于白车身模态分析结果,针对白车身的结构强度、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3. 优化设计验证:通过模拟测试和实验验证,验证所设计的轿车白车身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优化效果。

本研究将采用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设计、模拟测试和实验验证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轿车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和优化设计问题。

三、预期目标和效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实现以下目标和效果:1. 深入了解轿车白车身的结构特性和模态特性,为白车身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针对轿车白车身的结构强度、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白车身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3. 通过模拟测试和实验验证,验证所设计的轿车白车身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优化效果。

4. 提高汽车制造技术水平,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计划和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有限元分析时间安排:2021年9月-2022年2月主要工作内容:1. 国内外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和优化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文献综述。

刘红_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识别

刘红_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识别

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识别Analysis and Identify of Body In White刘红,朱凌,门永新吉利汽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可以通过试验和CAE两种途径进行。

试验虽然能相对真实地反应试验车辆的性能,但周期长、成本高且干扰因素多。

CAE仿真分析白车身模态可以有效避开这些问题。

同时,结合模态识别的4点和24点法,CAE仿真能更准确、便捷地了解白车身模态性能。

尤其在车辆开发前期,能有效指导车身设计。

关键词:白车身,NVH,模态,试验,识别,HyperGraphAbstract: BIW’s mode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esting and CAE. Although testing can relatively reflect the tru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it is expensive in both cost and time, as well as other unpredictable factors. Meanwhile, CAE can easily avoid these problems, and can more accurately and conveniently to obtain the performance, combining with the 4-point and 24-point method for the modal identif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vehicle development, CA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design of body.Key words: BIW, NVH, mode, test, identify, HyperGraph1 概述白车身模态分析作为整车NVH分析的一个基础环节,对整车NVH性能管控起着关键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识别
Analysis and Identify of Body In White
刘红,朱凌,门永新
吉利汽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可以通过试验和CAE两种途径进行。

试验虽然能相对真实地反应试验车辆
的性能,但周期长、成本高且干扰因素多。

CAE仿真分析白车身模态可以有效避开这些问题。

同时,
结合模态识别的4点和24点法,CAE仿真能更准确、便捷地了解白车身模态性能。

尤其在车辆开发前期,能有效指导车身设计。

关键词:白车身,NVH,模态,试验,识别,HyperGraph
Abstract: BIW’s mode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esting and CAE. Although testing can relatively reflect the tru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it is expensive in both cost and time, as well as other unpredictable factors. Meanwhile, CAE can easily avoid these problems, and can more accurately and conveniently to obtain the performance, combining with the 4-point and 24-point method for the modal identif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vehicle development, CA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design of body.
Key words: BIW, NVH, mode, test, identify, HyperGraph
1 概述
白车身模态分析作为整车NVH分析的一个基础环节,对整车NVH性能管控起着关键的作用。

模态分析能够反映出结构在低频范围内的振动问题,尤其对避开路面和发动机激励尤为重要。

一般4缸机的怠速激励在25Hz左右,路面激励在20Hz以内,故白车身一阶模态应在40Hz左右才能使得TB 的一阶模态避开上述两种激励,而如何准确地识别出白车身一阶模态成为车身设计的关键问题。

解决上面的问题,目前可用模态测试或者模态识别(CAE的方法)来判断,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研究了白车身模态分析方法。

2 模态测试方法
目前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解决振动噪声以及疲劳强度等实际问题的一项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手段【1】。

通过模态试验识别出的汽车白车身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对于乘坐舒适性和结构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汽车新产品开发中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车身的低阶弹性模态是控制其振动噪声的关键基础性指标之一【2】。

2.1 测试方法简述
模态测试是同时测量结构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而得到结构的频响函数,即通过激励和响应,推知结构的特性【3】。

可以根据试验条件选择单点或多点激励,常用的做法是采用两个激振器产生随机信号对车身进行激励,两个激振器分别置于车身左后纵梁处以+Z方向激励和发动机舱右悬置安装点纵梁的+Y 方向激励,在车身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以采集车身结构的响应,试验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白车身试验状态示意图
试验时要用弹性绳将车身悬吊,来近似达到自由的状态。

激励点的选择应尽可能放在避开模态节点且刚度较大的位置,以便能量能传递出去。

从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在LMS Testlab分析软件中得到试验的几何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白车身试验的几何模型
采集得到白车身几何模型的振型需要结合稳态图来确定模态参数,如图3所示。

图中每个极点对应着一个模态振型,这样能快速找出各阶模态。

图3 测试车稳态图
模态测试虽然能够得到模态参数,但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较大,不能随着研发流程反复去做,而CAE的仿真分析重复性强,周期短,借助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来进行模态识别也是常用的一个方法,下文将重点阐述该方法。

3 CAE模态分析与识别
3.1 模态分析
目前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一般采用主流的建模软件HyperMesh来建立,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不含四门两盖,不带前、后挡风玻璃),车身钣金件均采用壳单元模拟,焊点的连接采用ACM模拟,螺栓连接采用RBE2,顶盖与顶盖横梁的连接采用实体单元模拟(给其赋予胶的特性),在自由状态下计算模态。

模型建好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用试验结果来修正模型,在不具备该条件时暂且在现有模型基础上来做模态识别。

3.2模态识别
模态识别采用的是基于模态的频响分析方法,通过得到的频响曲线来辅助识别模态,基本原理和试验测试类似,相当于在仿真中再现了试验,但其操作方式比试验更加灵活,下面将介绍下常用的4点和24点法的分析步骤。

3.2.1 4点法分析原理【4】
图4 4点法示意图
分析步骤如下:
1) 4点法的取点位置为前悬架左、右减震器安装点和后悬架左、右弹簧安装点(如图4所示);
2) 激励采用单位动载荷进行频响分析;
3) 响应是激励点的加速度;
4) 工况包含弯曲和扭转两种;
5) 结果以实部和虚部的形式输出到punch文件中;
6) 后处理采用HyperGraph来读取结果文件。

3.2.2 24点法分析原理
图5 24点法示意图
分析步骤如下:
1) 24点法的取点位置是沿着白车身的轮廓如图5所示(其中C柱中间点可选择性地选用);
2) 激励采用单位动载荷进行频响分析,激励点为纵梁前端和纵梁后端左右对称的4个点;
3) 响应是24个点的加速度;
4) 工况包含弯曲和扭转两种;
5) 结果以幅值和相位的形式输出到punch文件中;
6) 后处理采用HyperGraph来读取结果文件。

4 应用案例
本案例以某三厢车为例介绍4点法和24点法进行模态识别的区别。

4.1 白车身模态识别(4点法)
为了缩短前处理的时间,以下分析均采用头文件来编辑计算文件。

按照上文步骤,首先打开Hypermesh,显示出4个激励点的ID号,然后将ID号如图6所示,写入头文件,建立SET点,以便后面调用。

图6 建立SET点
按图7所示分别定义扭转和弯曲的载荷:
图7 定义载荷
图8 定义模态阻尼和频率载荷
扭转载荷施加的原则是对角线的任两个点力方向相同,沿X向的任两点力方向相反,且4个点均在Z向上加载;弯曲载荷施加的原则是4个点力方向相同且沿Z向加载;模态阻尼和频率载荷的调用如图8所示。

图9 定义工况
定义弯曲和扭转工况如图9,至此头文件的主体部分已经定义好,求解器可以按需选择,载入文件即可以得到punch文件,在HyperGraph中打开该文件,按实部和虚部显示。

如图10和11所示,实部4条曲线的交点同时也是虚部4条曲线的峰值点,则该频率对应着白车身的一个主要振型,通常在60Hz范围内找出符合条件的频率,然后结合模态分析得到的振型,去进一步确定1阶弯曲和1阶扭转的振型和频率。

图10 弯曲工况
图11 扭转工况
4点法由于取点较少,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但得到的峰值点较少,常用来判别1阶扭转和弯曲,为了进一步识别其他的重要振型,可以采用24点法,如下文所示。

4.2 白车身模态识别(24点法)
用来计算的头文件写法和4点法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激励点和响应点,激励点为图5中所示的纵梁前端和纵梁后端在左右对称的位置各取一点,在HyperMesh中显示24个点的ID号,创建SET 如图12。

图12 建立SET点
激励点的加载方式和4点法一致,响应是SET中所有点加速度的幅值和相位,同样的可以计算得到punch文件,在HyperGraph中显示所有点的幅值曲线,然后在曲线列表中选中所有曲线求其RMS 的曲线,结果如图13和14所示。

图13 弯曲工况
图14 扭转工况
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曲线可以看出,同样的模型按照不同的方法求得的峰值点的个数是不同的,但都能够辅助工程师去识别1阶弯曲和扭转的模态振型,不同的是24点法得到的峰值点更多,可以识别出其他重要的振型。

5 总结
CAE和试验两种白车身的模态分析方法各有优劣,尤其是CAE的4点和24点法进行模态识别,能更便捷地识别模态振型。

模态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测试车辆的实际状态,但考虑到试验数据也存在不一致性。

CAE可以辅助试验来排除人为因素,因此,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应该综合考虑二者的结果。

6 参考文献
[1]李立军,余卓平,靳晓雄等.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试验模态分析测试技术[J]. 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0.5.
[2]李英平. 汽车车身模态分析实例研究[J].汽车技术,2007.11.
[3]庞剑,谌刚,何华.汽车噪声与振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6.
[4]包国建,黄茁,瞿元,李畅. HyperWorks自动化技术在白车身模态识别中的应用[J]. Altair 2013 技术大会
论文集, 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