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毛概 第七章社会主义开放理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
状况(性质、水 平、发展要求)
生产关系 发展变化及其变 革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决定
推动 阻碍
适合 不适合
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脚和鞋的关系,是否适合,看脚是否舒服。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 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 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我国进 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城市: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
80年代中后期,我国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异军突起,但它们有真有假,所谓“假”,即名为 集体所有,实为个人投资。到90年代,假乡镇企业纷纷摘掉“红帽子”,成为私营企业。真正 的乡镇企业纷纷倒闭。
这也暴露出公有制 不如私有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进入90年代,继乡镇企业纷纷倒闭以后,国有企业也举步维艰。不得不对 它们进行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有人说,是一场中国式的私有化运动。大量的国有资产被 私人占有。 国有企业改革,造成几千万的下岗工人。他们成为90年代社会不稳定因素。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中国解决
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 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
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
第二,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 力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 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2,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4,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 部署。 5,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 6,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 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 深化改革。 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 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 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 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 谈起,一些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社会动乱,不仅 失去发展机遇,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 难。 总之,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 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胆子要大,步子 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把 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 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 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的性质
(1)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 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 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 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 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 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 制。
3.宽领域:范围、空间、形式
宽领域: 在开放范围上,除经济上开放外,在 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文化上都要开放; 在开放空间上,由生产领域扩展到商 业、金融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许多领 域,全面走向国际市场; 在开放形式上,全面地利用国际通行 的各种贸易形式和投资形式。
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2015年版)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贱人, 你骗得我好惨
如不自宫 ⑤ 也能成功
⑥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由于之前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 建设社会主义”,我国存在大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具体 体制机制。在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后,为了让我国 社会主义重新焕发生机,1978年开启大气磅礴的改革开 放浪潮。但是,这种改革虽然全面深刻,也只是社会主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绝对不是戈尔巴乔夫式的改 旗易帜的改变。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原因
◆国内背景 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 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
据统计,“文革”十年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 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党和政 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 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 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2、国企私有化的建议违反宪法,有颠覆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的嫌疑。
新加坡航空公司,经常被评选为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 是一个国有企业。新加坡航空公司57%的股份,被新加坡政 府的控股公司淡马锡控股持有。淡马锡控股是新加坡财政 部100%控股的公司。备受尊重的印度交通运输管理局也是 一个国有企业。 [英]张夏准(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教授、 韩裔经济学家)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毛概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革命:指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 态.中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最显著的特点是 采用暴力的手段. 体制改革:指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为巩固和完善现存社会制度而对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体制进行的变革.中心问题 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特点 是自我的完善.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 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 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 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 性变化。
1.为什么要改革?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由此加快了改革的进程。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的历史进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 革的配合,因此,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
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也随之深
,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邓小平:
---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新标准。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的基本内涵
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 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 现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向现代化转变,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对象:不合理的具体制度; 改革的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改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公有制、共同富裕);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1年我国GDP达到7301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 2013年GDP达到9038.66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位。 1979年到2012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9.8%,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2.8%。同期,我 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8%提高到11.5%。 2000年中国的GDP只占美国GDP的12%,2012年已占美国经济总量的55%。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的挑战。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是前提(稳定压倒一切)。
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 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 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 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 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 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河南理工大学毛概第七章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
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心
一、全面深化改革
邓小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 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
的一切优秀成果的需要。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城市——沿边开放城市——沿
江开放城市——内陆,20世纪 90年代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基本格局。
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为 标志,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同时 在城市搞试点,创办经济特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三、改革不是抛弃社会主义,而是
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是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正确区分社会制度与具体体制
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 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 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 则性的特点,是不能根本
改变的,但需不断完善。
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 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 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
4、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质量为本)
本章小结·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革性质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A
)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孟买这个1400多万人的大城市中,60%左右的人至今
还住在贫民窟。从飞机上俯视孟买市区,一大半似乎都 是贫民窟
43
飞机下降了,贫民窟也更清楚了
44
驱车前往市中心,机场大道两旁也是贫民窟
45
贫民窟附近的臭水沟和商业街
46
被贫民窟包围的楼房
47
待处理的“垃圾”堆放在贫民窟的房顶上
48
49
中国”与三中全会“深化改革”构成了姐妹篇。
75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78
主要亮点:
一是立法方面对民主程序的要求,对宪法实施监督
程序和机制的新提法。
二是在政府法治方面,提出了“把公众参与、专家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
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
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还提出了行政裁量基准。
79
三是在司法领域
提出了“领导干部干预插手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 究制度”。
通过“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
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最高法院设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
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也是为了控制司法权,不受地方
权力势力影响。
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个标准。
其一是公共权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其二
是民主化;其三是法治;其四是效率;其五是
协调。
68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只有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
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反过来,国家治理体系的
现代化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 代化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民主 法治的进程。----俞可平
第7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邓小平:“不改 革开放,不发展经济, 不提高人民生活,只 能死路一条。”
改革后,我们的国家,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就
改革后经济实力大幅 提升 ——
“文革”前中国的GDP是日本的 1/4,人均是日本的1/30。改革后中国的经 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10%以上,我国2005年GDP超过 英法,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 GDP39.8万亿元(5.94万亿美元)是 1978年的115倍,超过日本位居第二,是 俄罗斯的4倍,是美国的1/2。
“大包干”1979年就见成效,粮食总产量6.6万公 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1980年,小 岗村产粮6.95万公斤,1997年增至38万公斤。全村年 人均纯收入分别由原来的22元猛增到1997年的1300元。 但是,20多年后,即沈浩2003年刚到任时,小岗村 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 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多年没有选出“两委” 班子。
风云激荡1978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30年的回忆:高考制度的恢复
第 二 篇 章
恢复高考后 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30年的菁菁校园
上世纪80年代,留长发穿喇叭裤手抱吉他, 唱着当年流行的校园歌曲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2014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 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
差 异 比 较
判断: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之间的矛 盾是主要矛盾 判断:落后的生产 力与人民国家需要 之间的矛盾是主要 矛盾,具体表现为 高度集中的僵化体 制与生产力的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体制上的缺陷和弊端,表 现为僵化的旧体制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 中国的改革是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制度的变革。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 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社 会 形 态 上层建筑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社会发展的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根本动力,
推动社会形
生 产 方 式
态的更替
生产力
毛泽东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八大”决议(1959,09,15-27)
时代主题转换给社 会主义提出新课题
国内背景
政治局面混论 经济停滞不前
•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是主 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 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十几年 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 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 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 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 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 20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 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 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 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 改革行吗?”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 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 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全文
❖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有利于从抽象的 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不因这种纠 缠的争论而贻误改革开放的时机,促进社会主义社 会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互关系
❖ 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 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改革和扩大 企业自主权的结晶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 业承包制。这两种新体制在理论上的新认识就是“两权分离”说,即所 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
❖ 成果: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 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 大胆改革。
❖ 斯大林:苏联1936年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斯大林在很长一个时 期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社会基本矛盾。他坚信苏联的社会生产 关系“完成适合于生产力的增长”。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晚年认 识到社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 作根本性的问题提出来。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要求
❖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
一起来。
❖ 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 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目的
❖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 的中华民族
人’。口说无凭,得立个字据。”
❖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
毛概第七章一二节(2013修订版)
改革开放实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 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 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 中国命运的一招
--邓小平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 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的关 系
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 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 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 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是一个大国,不 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成败。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 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非常复杂
如何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个有利于”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意义何在?
一、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 改革 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问题,实现经济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 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的革方向和改革立场,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全面深化改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
5.开放和改革的关系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和改革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6.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7.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依据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020考研政治备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上)
2020考研政治备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上)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七章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也一直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所以当然是2020考研的复习重点。
从命题角度来看,能够出选择题,也能够出材料分析题。
下面小编就这个理论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各个命题点的命题方式和复习方法。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下设三节的内容。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二节是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第三节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重点是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
第一节包含两个知识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这句话是对改革开放的地位和重要性的概括。
能够作为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问来准备。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本身是对改革开放性质的概括。
我们还需要深入把握为什么说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实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但它不是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同时,还有必要掌握邓小平基本矛盾理论的内容:①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合,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合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总体来说,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主要是在介绍改革开放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毛概 第7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改革开放的现实依据
❖ 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末要作出实行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
❖“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 文化大革命 ’ 的教训 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 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 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邓小平
➢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与人 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师承与创新
❖ 邓小平:“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 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当 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 了问题,还须知就此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
本章主要思考题:
❖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2、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包括哪些
内容? ❖ 3、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应采取什么举措? ❖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哪几个重大关系? ❖ 5、为什么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6、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 7、我国扩大开放碰到哪些问题和挑战? ❖ 8、为了扩大开放,我们采取哪些对策?
国民经济到了崩溃 “文革”遗留下来的 粉碎“四人帮”后拨
的边缘
混乱现象极其严重 乱反正出现徘徊
世界范围内新科技 一批发展中国国家
革命蓬勃兴起
迅速发展
❖ 国内背景: ▪ 先看市民生活 ▪ 再看农民的生活
❖ 国际背景: ▪ 新科技革命 ▪ 美欧日经济实力 ▪ 中国差距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13786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 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 收入为269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名义同比 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年加快1.2个百 分点。
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
从国有占绝对优势到非公快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77.6%,国有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 降到29.5%,非公企业产值占68%。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课堂讨论
• 1.为什么改革开放前国人全身心 偷渡到香港?
• 2.由偷渡香港到港人回内地定居 说明了什么问题?
• 1.两地收入差距悬殊。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 有个罗芳村。不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l34元, 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宝安一个农民劳 动日的收入为0.70到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 60一70港币,两者差距悬殊到l00倍。 • 2.说明中国内地发展了。30年来,中国为什么能发展的如 此之快?——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国内背景
•
196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日本相当,到1978年则只 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
人民生活长期停滞。20年间,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仅 从73元增长到133.6元,年均不到3元;1亿多农民的温饱 未解决;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也仅从235元增长到316元, 年均增长仅4元。短缺匮乏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 一、 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背景
(二) 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三) 开启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
(一)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背景 1.从国内情况看
“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 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 严重灾难。
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间,中国生产力发展缓慢。 1952年中国的GDP 占全球5.2%,1955年降为4.7%,1978年 下降到2.5(2002年约为4.6%)。196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 与日本相当,到1978年则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本讲小结
●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事实证明,改 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
阅读书目
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 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 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
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低于印度,只有日本的 1/20、美国的1/30,科技发 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40年左 右。与韩国、新加坡、香港、 台湾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 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距。巨 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使党和 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 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二)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斯大林:社会主 义发展完全适合动 力论。
(二)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 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
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
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 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 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 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
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 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
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 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 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 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
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长期
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
的外部条件。
(三)开启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
党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 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 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 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
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
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
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 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
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
湖南大学“概论”课教学团队研制
• 主讲:柳礼泉 教授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音 频 播 放
春天的故事
本章结构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必由之路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教学内容
本章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为主线。教学内容主要有: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
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邓小平:“如果现在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 现代化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邓小平谈改革开放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 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
变化,要和平、求发展逐步成
为世界潮流,世界大战短期内
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
决然地打开了。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 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
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
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 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 不足3%;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 上升到第2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7% 提高到12.9%。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 由第29位跃居第1位。
思考习题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指出: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 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 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上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 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 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教训 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 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
马、恩、列、斯经典作家论述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的理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
(三)
(一)马、恩、列、斯经典作家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发展基本矛盾
动力论。
列宁:在社会主 义下,对抗将会消 灭 , 矛盾 仍将存 在 。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 ;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
3.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改革开放是党在 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 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 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 成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本章内容,可以 更加深刻地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提高对 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重点与难点
1.关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
2.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关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教学导入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 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 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 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为什么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 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本章将对 此做出专门的介绍与分析。
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 由190美元上升至7500美 元,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 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人 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 向全面小康迈进,城镇居 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 恩格尔系数分别由57.5% 和67.7%下降到不足35%和 37%。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 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使中 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 广阔道路,30多年的实践 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 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人民生活长期停滞。20年间,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仅从 73元增长到133.6元,年均不到3元;1亿多农民的温饱未 解决;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也仅从235元增长到316元,年 均增长仅4元。短缺匮乏严重。
2.从国际环境看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 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 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 度向前发展,我国经 济实力、科技实力与 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明显拉大。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 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
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 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 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 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 力的问题。
1992年初,邓小 平在南巡中指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 力”。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 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