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考试名称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套卷子5个)

1、非线性动力学: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并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这种药物动力学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药物的有效治疗浓度:药物

3、最低血药浓度(MEC):能刚开始起到药物治疗作用时达到的血药浓度(自己写的课本找不到)

4、最低中毒血药浓度(MTC):刚好能引起机体发生毒性反应所达到的血药浓度(自己写的课本找不到)

5、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

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的科学。

6、排泄:指吸收进入体内药物或经代谢后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7、肾清除率: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与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

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容积就称为该物的血浆清除率。

8、首过效应:这种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

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的减少现象。

9、肝首过效应: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

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

10、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

12、表观分布容积: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间的一个比值,意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液体总容积,并不代表具体生理空间。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

13、酶抑作用:某些药物重复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时,可抑制酶降解而导致代谢减慢的现象

14、双室模型:从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一般将血流丰富及药物能瞬时达到分不平衡的部分如心肝脾肺肾,划分为一个隔室,成为中央室,降血流相对供应少,药物分布达到血液平衡较长时间的部分划分为周边室。

15、剂型因素: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16、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17、零级速度过程:是指药物的转运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差。

18、肠肝循环:是指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从尿中排出的现象。

19、相对生物利用度:实验试剂的生物利用度与标准试剂的生物利用度比值。

20、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

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21、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体

液和细胞的转运过程

22、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3、酶促作用: 药物可促进酶的合成导致药物代谢被促进的现象。

24、单室模型:假设机体给药后,药物立即在全身各部位达到动态平衡,这时把整个机体视

为一个房室,称为一室模型或单室模型,单室模型并不意味着所有身体各组织在任何时刻药物浓度都一样,蛋要求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浓度变化而变化。

25、隔室模型:时将身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室,只要体内某些部位接受药物及消除药物速率相似,都可归纳为一个房室。

26、主动运输: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27、双峰现象::某些药物因肝肠循环可出现第二个血药浓度高峰。

28、肾小管分泌:时将药物转运至尿中排泄,是主动转运。

29、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

30、外周室:在建立双室或多室模型中,按照速率轮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独立隔室,即中央室和外周室。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药物易于灌注的组织组成。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丰富、药物转运速度较慢的器官和组织组成,这些器官和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物经过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

31、稳态血药浓度:临床用药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以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在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可逐次叠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或在一定水平内上下波动,该范围即称为稳态浓度,它有一个峰值(稳态时最大血药浓度),有一个谷值(稳态时最小血药浓度)。

32、三室模型:由中央室与两个周边室组成的隔室模型。

33、混杂参数:通常将分布相混合一级速度常数α和消除相混合一级速度常数β称为混杂参数,分别代表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

34、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平衡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所得的商。

35、坪幅:多剂量给药达稳态时,在一个给药周期内,稳态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

36、达坪分数:是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坪浓度Css相比,相当于Css的分数。

37、积蓄:当药物对某些组织有特殊的亲和性时,该组织就可能成为药物贮库,这种药物连续应用时,该组织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蓄积。

38、波动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

39、平均滞留时间(写出数学表达式):

40、负荷剂量:首次给予的较大的剂量,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90%以上的剂量。也叫冲击量和首剂量。

41、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42、治疗药物检测(TDM):指以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先进分析技术和计算机手段,通过对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探讨用药过程中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据此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以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重要依据。

43、药物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治疗量的比值

44、抗菌药后效应:将药物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除去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的繁殖不能恢复正常。

45、被动转运:指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扩散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两种形式。

46、膜孔转运:指物质通过细胞膜上的微孔转运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