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自然之歌》教案
第2课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无比美妙的情感体验。
大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命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图画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大自然优美环境的意识。
《大自然之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2课的内容,属于新课改方案所设计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感受、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知识点是掌握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初步了解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基础知识。
并通过对色彩的感悟和实践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由此进入本课的教学中心在教学中,我选用视频、摄影图片、名家作品等多种形式体现真实的造化之美与艺术的魅力,让学生感受真实与艺术的异同。
教学策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打破以往单纯的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美术兴趣的提高。
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教师采用视频导入,在优美的画面和震撼的背景音乐中使学生清晰地感受森林、湖泊、高山的美妙和无穷的魅力,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
在展评作品环节,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并让学生清晰的欣赏作品,教师利用拍摄的方法记录学生的作品,再借助幻灯片呈现,并让作者本人讲解。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美术课的学习和积淀,已经掌握了绘画中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同时,教材增强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为学生开创了一大块自由的空间,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相环,掌握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初步了解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欣赏、评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应用色彩知识完成一幅习作。
七年级美术下册《大自然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使他们意识到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美术的眼光发现和欣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懂得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美术下册《大自然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色彩、形态、纹理等基本美术元素,并能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具有自然美的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技巧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知,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术鉴赏能力。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使美术课堂成为他们展示自我、体验成长的舞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观察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大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并将其融入美术创作中,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学引导:
a.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b.教师点评本节课学生的优秀作品,分析其优点,推广成功经验。
3.教学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2课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下册赣美版
微课展示邻近色的染色练习,深入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
5.学生创作阶段:
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同类色、邻近色及其他颜色的课堂染色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下笔,小组合作,主动创造。
6、展示并评价阶段
7.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布置课外兴趣练习及下节课所需的学习工具、材料。
美术教案
教 材
江西美术出版社
年级
七年级下册
课题
大自然之歌(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同类色,邻近色等基础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的服装搭配及家庭色彩搭配。
能力目标:尝试用同类色或邻近色完成一幅色彩练习。
德育目标:懂得欣赏表达自然美景的美术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后记
2.发展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归纳出
色相、明度、纯度
研究三原与三间色
3.探究阶段:
(1)微课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三原色与三间色调色练习,体验三原色与三间色。
(2)研究色相环,简单了解色彩的冷暖。
(3)根据色相环,研究同类色与邻近色并讨论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小试身手,通过身边的图片及教师展示图片分析同类色与邻近色。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同类色,邻近色,并能尝试用同类色或邻近色完成一幅色彩练习。
主要学具
毛笔、水彩笔颜色、生宣纸或面巾纸、调色碟等
教学难点
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分
教 学 程 序
1.导入阶段:
师生共同朗颂朱自清散文《春》,引入本课《大自然之歌》。
展示微课《四季》,学生讨论并回答四季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二课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大自然之歌第一课时导入:欣赏风景图片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风景图片,学生观察。
师问:在大自然中有无限的色彩,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在身边还有哪些美景让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请一一列举出来。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的色彩,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的其他美景带给自己不同的色彩感受。
】生答:根据自己感受回答。
师总结,“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美妙的情感体验。
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大自然色彩变化的韵味显示出神奇的魅力。
正是大自然的五颜六色奏出各种美妙的乐曲,充盈着我们的感官使我们流连忘返。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课标要求运用色彩的原理,在导入中先让学生感受色彩。
教材通过欣赏大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统一学生们的思维,提醒学生从课间的放松模式,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老师运用讲授法在学生谈完感受后,利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进而引出课题。
知识新授,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探究一,欣赏莫奈的《荷兰田野中的风车》。
师导:简单介绍莫奈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画室转为室外,题材更宽泛,写生创作合为一体。
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
师讲: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兰田野中的风车》【要求,学生欣赏莫奈作品,重点回答出作品的画面内容有什么?色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生合作练习:完成下列表格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成后及时作出小结:《荷兰田野中的风车》可看到荷兰乡村的风光,在莫奈画中的细节,许多都显示出阴影的方向,很清楚的显示光是从何处来,太阳在天空的什麽地方,以及当时的时间。
而这幅作品就可感受到晴空万里的天气下,郁金香花圃的生意盎然。
晴朗的天空衬托着郁金香花圃的鲜艳色彩,莫奈将影像与自然界中的阳光融合在一起。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设计者: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二中学鲍迪慧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等色彩基础知识2、能够色彩知识完成作品3、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体验、点亮生活三、教学准备课件、广告颜料、调色桶等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1、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去过森林、留下过什么深刻的印象2、教师解答森林对大自然的影响,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出课题。
二、新授环节1、色彩三要素展示几张不同季节的自然风景图片,询问学生分别是什么季节?是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教师解答每个颜色依据相貌都有独特的名称——色相;展示色相环,利用让学生上台亲自动手体会、观察由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过程,回顾巩固色彩三原色的知识;出示几张不同纯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纯度的鲜艳纯净程度不同带来的不同视觉体验;观察深蓝和浅蓝的天空,请学生想想除了知道物体是什么颜色以外,颜色还有什么变化——明度深浅变化。
2、色彩搭配方法欣赏东野魁夷的《湖》——同类色搭配:色系相同,明度不同,营造柔和协调的气氛;欣赏梵高的《鸢尾花》——邻近色搭配:在色环上相邻较近,在融合中又有变化,配色更为活泼;欣赏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互补色搭配:色环上180°对应的颜色,视觉对比冲击力很强。
辨一辨:展示几张名作让学生回答运用了什么搭配方法,并对学生的解答及时作出回馈。
三、动手实践以六人为一组的形式,在教师准备好的色彩菱格表中运用学习的色彩基础知识进行填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回顾课堂教学知识。
四、展示评价学生上台介绍作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五、回顾总结复习色彩基础知识和搭配方法,提出对学生的学习希望和环境建议:艺术源于生活,将学习到的知识积极运用、融入到生活中,将大自然之歌美好的旋律永远传唱下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美术《大自然之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大自然之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导入:让学生欣赏大自然色彩图片,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妙情感体验。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色彩的魅力。
二、色彩基础知识:1.四季色彩特征:学生欣赏四季的图片,归纳每个季节的代表色和色彩特征。
2.三原色:明确红、黄、蓝三种颜色是三原色,它们可以调配出各种颜色。
3.间色:演示调制过程,让学生了解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颜色叫间色。
4.十二色相环:介绍十二色相环是研究色彩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
5.色彩三要素:介绍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并演示明度、纯度变化。
三、色彩应用:1.同类色的搭配:让学生欣赏XXX的《湖》,指出画家用了哪些色彩,并明确同类色的搭配方式。
2.邻近色的搭配:让学生欣赏XXX的《异国风景》,指出画家运用的色彩,并介绍邻近色的搭配方式。
3.对比色的搭配:让学生欣赏XXX的《靠近突尼斯的圣热门》,指出画家运用的冷暖对比来表现景物,并介绍对比色的搭配方式。
4.互补色的搭配:让学生欣赏XXX的《红色的和谐》,介绍互补色的搭配方式。
本文介绍了绘画中色彩运用的一些基本知识。
画家在运用色彩时,大面积使用红色作为主调,并在左上角大胆地使用红色的互补色——绿色,以增强画面的艳丽程度。
此外,画面中还适当地穿插了黑色、黄色和蓝色等颜色,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在使用互补色搭配时,需要注意区分面积,以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运用黑白灰进行调和搭配,或者降低补色的纯度。
在课堂中,老师提供了一些图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对比练。
最后,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色彩练作品,并讲解了所使用的搭配。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
在本节课的小结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色彩知识应用到生活研究中,为生活增添美丽的色彩。
下节课将继续研究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等知识。
板书设计: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XXX。
初中美术_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播放视频《大自然之歌》,导入今天的课题——大自然之歌。
通过图片播放,城市的色彩、服装的色彩、饮食的色彩、引出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继而展示单调的黑白灰图片,让学生感受体会色彩在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最终引出学习色彩知识的必要性。
二、新授1、认识色彩十二色相环是了解色彩的重要途径之一,认识色相环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生回答:按照不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差环列而成的。
在色彩的王国里有三种色彩是不能被其它的色彩所调和的我们把它称作三原色。
你们知道是哪三种颜色吗?红、黄、蓝。
2、色彩调配把两种同等比例的原色调配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色彩变化呢?请学生上台操作调配,这样能让他们记忆深刻,永难忘!(找三个学生分别上台调配)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用原色两两相调和的颜色我们称它们为三间色。
把原色和间色再一次调配在一起我们称它们为复色。
请学生看十二色相环加深印象。
色彩的冷暖色调,暖色调——红橙黄,冷色调——蓝绿紫。
让学生感受色彩给我们的色彩视觉感。
3、色彩三要素色相——色彩的相貌。
每一种色彩相貌都有自己的名称,如红、黄、蓝、绿等。
明度——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接近白色的名度高,接近黑色的明度低。
以红色为例子,通过加白加黑来改变色彩的明度变换。
音乐中有音符的高低,色彩的明度也有高低,假如每个色块表示音符,你能唱出来吗?(这里有互动,师生配合。
老师点屏幕,生配音调)4、纯度——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也是色彩的饱和度。
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夺目,纯度低的色彩沉着灰暗。
出示两幅图片让生对比纯度,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和另外一幅。
5、色彩的冷暖的学习出示十二色相环,分出冷暖。
暖色调让我们联想到活和太阳,给我们温暖的感觉,冷色调让我们联想到冰川雪,给我们冰冷的感觉。
6、画家们作品欣赏通过刚刚的学习已经对色彩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接下来欣赏画家们是怎么把色彩运用到绘画中的呢?莫奈的《睡莲》作品分析,主题色调为绿色,画面统一和谐,其中还有色彩的变化黄色、黄绿色、白色等等。
初中美术_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自然之歌》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色彩的分类、色彩的三要素以及色彩的对比知识。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评价美术作品,学会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将所学的色彩知识运用到创作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水粉颜料等学具准备:画纸、颜料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分组并检查学具。
二、导入1、创设教学情境,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关于色彩的图片,感受一下色彩带给我们的魅力。
(播放大自然图片)随着图片播放教师引导:雨后的彩虹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神奇的色彩现象;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它呈现给我们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许多优秀的画家也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大自然的美景,以传达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动物们也为我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学生思考:那么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色彩吗?你能列举一下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日出晚霞云海2、色彩给了我们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假如有一天世界没有了色彩,同学们想象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没有生机死气沉沉暗淡无光黑白色所以同学们我们为了留住这些美丽的色彩,要树立起环保的意识,保护身边的环境,从身边做起,保护一草一木。
3、那么色彩是怎么来的那?教师引导,漆黑的夜晚能看到色彩吗?所以有了光才有了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感受色彩的魅力。
出示课题<<大自然之歌>>并板书二、新授内容(一)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板书)1、原色:不能有其他颜色混合而成,是最纯的颜色,也称为基本色。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演绎了丰富的色彩变化,那组成色彩的三原色是什么呢?学生试着回答,教师总结。
三原色:红黄蓝红、黄、蓝能调配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而这三种颜色是任何颜色所不能调配出的。
2、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
七年级美术下册大自然之歌教案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大自然之歌》教案设计七年级美术下册《大自然之歌》教案设计一、导课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眼中的夏天是什么颜色呢?谁还有不同感受?大家对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其他季节又是什么颜色呢,下面各组同学可以尽情的挥洒色彩,表达你们心中对四季的想象或感受。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简单介绍本组作品。
看了同学们的作品,我仿佛感觉四季的色彩都流淌在心间。
那这无限的色彩感受都源自于哪里啊?源自大自然。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寻下大自然色彩的秘密,学习第二课大自然之歌。
二、新授(一)色彩基础知识 1、要探寻色彩的秘密, 先要知道什么是三原色,分别是?红黄蓝。
所有颜色都是从三原色的基础上调和派生出来的。
如果我们拿等量的红+黄会变成什么颜色?橙。
黄+蓝是绿。
蓝+红是紫,这是三间色。
再拿等量原色+间色,如红+橙就是红橙色,黄+橙是黄橙色。
复色就诞生了。
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秩序排列起来就形成12色相环。
这里有个新名词“色相”,这是什么意思?色相就是指色彩的相貌,每一种色彩相貌都有自己的名字,如红黄紫等。
再继续混合临近两个色相呢?颜色越来越多,还会出现24色、48色相环。
色相环好比是色彩的大词典,是研究色彩的重要方式。
2、那围绕色相环,老师要提出几个问题:你觉得哪个颜色带给你温暖的感觉?哪个颜色让你感觉冷?(颜色会让人产生不同温度感觉,大部分红、橙色是暖色,蓝是冷色。
)同样面积的圆,视觉上哪个看起来更大?每个人色彩感觉不同,在空间感上,大多数人觉得暖色有前近和膨胀感,冷色有后退和收缩感。
3、产生这些冷暖、膨胀的心理感觉是因为什么不同?色相不同。
其实不仅是因为色相不同,还跟这个色相的明度、纯度有关。
通过课前的预习,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三要素。
谁能用自己话来说说什么是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纯度是指的?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
在色相环中咱们已经了解了色相的变化规律,一种色相的明度和纯度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4、这个秘密需就要各组根据任务提示,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
大自然之歌(说课稿)
大自然之歌(说课稿)开场语: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鞠躬),我是应聘初中美术教师的02号考生。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大自然之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堂好课始于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首先进行的是说教材。
本课选自赣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与自然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蕴藏在大自然中的色彩知识,并设置课堂活动体验色彩的魅力,以促使学生感悟世界,描绘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色彩知识的了解,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美术创作中,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力和表现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等基础知识,掌握色彩对比、色彩调和两种色彩搭配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美术表现,锻炼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欣赏自然风景作品,培养学生珍惜、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色环、色彩三要素、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色彩知识教学难点:掌握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的搭配技法,进绘画效创作。
除了对教材的分析,精准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也是一堂好课必备环节。
接下来进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
该学段的孩子满着青春活力,对色彩有着敏锐感知能力。
结合小学阶段所学的色彩基知识,弓I导学生深入学习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的搭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改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要求,我在本课中将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黑白与彩色照片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认识光与色的关系;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名画色调、明度和纯度,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学习色彩三要素。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播放九寨沟的宣传片,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色彩之美。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畅谈自己对于四季的想象,分析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
《大自然之歌》教案
《大自然之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大自然之歌》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大自然之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1.向学生简要介绍《大自然之歌》这首音乐作品,告诉他们这是一首具有自然元素的音乐。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自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导入阶段:1.播放《大自然之歌》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传达的自然之美。
2.让学生就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作出描述,分享自己的感受。
主体阶段:1.讲解《大自然之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让学生了解到这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冯·斯尼茨勒为纪念他家乡阿尔卑斯山的壮丽自然景色而创作的。
音乐中融入了鸟儿的欢唱、风的呢喃以及水流的韵律,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2.播放画面与音乐结合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自然之美。
3.进行讨论:如何理解《大自然之歌》?这首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拓展阶段:1.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自然风景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编写一段描述。
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并分享。
2.让学生向同伴致以真诚的问候,表达对大自然的敬意和祝福。
总结阶段:1.师生互动: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大自然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珍惜大自然?2.总结教案中的重点和亮点,强调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3.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或活动来结束课堂,增加乐趣。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听音乐时的表情和动作,看是否能够捕捉音乐中自然元素的美感。
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分享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自然和保护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共五则范文)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授课时间:第3周授课班级:七年级一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色彩对比(即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色调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理解,并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并学会初步的应用和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色彩,体会大自然和生活中色彩的美,陪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教学重点】色彩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学生对色彩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说明直观教学法【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西方的传统绘画——油画的基本材料和表现。
二、导入新课:1、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吃、穿、住、行)2、色彩形成的基本原理:色彩是由光而形成的,每一种物体对光都会有反射和吸收的功能,哪一种物体对某一种光反射得多,它就会呈现那种光的颜色,其他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三、课堂内容:色彩的基础知识1、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而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三间色: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即橙、绿、紫。
如:红+黄=橙橙中红多为橙红,黄多为橙黄红+蓝=紫紫中红多为紫红,蓝多为蓝紫黄+蓝=绿绿中黄多为黄绿,蓝多为蓝绿3、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每一种色彩相貌都有自己的名称,如红、黄、蓝、紫等。
七年级美术《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
红黄蓝。
所有颜色都是由它们调配出來的,但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所以也被称为母色。
(2)三间色:
由两种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如:
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
(3)复色:
由一种原色和一种间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叫复色。
3、十二色相环(播放幻灯片)。
(1)色相环是了
解色彩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法。它是由三原色为基本色相,按不同纯度的红、橙、黄、绿、蓝、紫等秩序,将其等差环列起来而形成十二色相环。
为了保护森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
可以净化空气、净化污水、降低噪音、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
可以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纸张的消耗、用毛巾代替纸巾、减少使用一次性的纸杯和纸制品等。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的家园
从森林的美引出森林的作用、破坏森林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最后提出保护森林我们能做的实际行动。
配合教师,根基教师引导,欣赏图片。
首先提起学生对森林的喜欢和热爱,为后面的法制教育知识渗透作铺垫
新授
1、看完了森林的美色,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结合画面帮我分析一下森林的四季分别有哪些色彩来构成的。给你印象是怎样的?(播放幻灯片)。
2、森林美吗?你们想
自己来描绘森林的美景吗?如果我们想要描绘森林的美景,表达心中的感受,就要学习一些必要的色彩基础知识。(播放幻灯片)。
(2)十二色相环
的画法。注意调色时水份的掌握,要平涂着色。
4、色彩三要素:(播放幻灯片)。
色相——色彩的相
貌。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已
的名称。如:红、黄、蓝
等
明度——色彩的明
亮程度。(接近白色的明度高,接近黑色的明度低)
初中美术《大自然之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导入:大自然之歌第一课时展示大自然色彩图片。
(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无比美妙的情感体验。
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大自然色彩变化的韵味显示出神奇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色彩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色彩基础知识:1.四季色彩特征: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无穷,那么每个季节的代表色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大自然四季的图片,在欣赏的同时归纳四季色彩特征及代表色。
学生欣赏图片,归纳四季色彩特征及代表色。
2.三原色:四季的更替,演绎了色彩的丰富变化。
在这众多的色彩中,有三种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有谁知道?学生回答。
明确: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被称为原色,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而成,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3.间色:如果用等量的原色,两两相加,又会形成什么颜色呢?演示调制过程:红+黄=橙红多为橙红,黄多为橙黄。
黄+蓝=绿黄多为黄绿,蓝多为蓝绿。
蓝+红=紫蓝多为蓝紫,红多为紫红。
用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颜色叫间色。
4.十二色相环等秩序将其等差环列起来而形成十二色相环。
色相环是研究色彩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
5.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名称,如红、黄、蓝、紫等。
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接近白色的明度高,接近于黑色的明度低。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饱和度。
原色纯度最高,间色次之,复色纯度最低。
演示明度、纯度变化。
三.色彩应用:我们学习色彩的目的不仅是要认识色彩,更主要的是会运用色彩。
娜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时,要使画面既美观又和谐,色彩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1.同类色的搭配展示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湖》提问:这幅画中画家用了哪些色彩?学生欣赏,归纳色彩。
明确:色系相同,明度不同,如《湖》中用了不同的绿色,这种称为同类色。
2.邻近色的搭配展示法国画家卢梭的《异国风景》学生欣赏,指出运用的色彩。
在色相环上,相邻的色彩,如黄、绿。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教案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大自然的魅力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探索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如山水、花草、动物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评估他们对大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第二章:大自然的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科学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常见规律,如季节变化、天气现象等。
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迁徙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大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大自然的生态平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索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态平衡和环保意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收集学生的环保活动报告,评估他们对环保行动的参与和贡献程度。
第四章:大自然的保护与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教案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大自然的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大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 大自然的分类:介绍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 大自然的特征:讲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如山川、湖泊、海洋等。
4. 大自然的价值:强调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水源、氧气等。
5. 大自然的保护: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价值。
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提高他们的感官认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大自然保护的实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 新课导入: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大自然的特征和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5. 案例分析:讲解大自然保护的实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大自然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自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大自然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观察大自然作业,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营造互动、开放的课堂氛围。
初中美术_《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二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大自然之歌》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提问: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在你的脑海中仿佛想到了什么?提问:我们听到的这些声音来源于哪里?学生:……教师:大自然,我们脑海中幻想到的大自然,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雨打在屋顶声音,鸟的鸣唱,波涛汹涌的海浪,潺潺流水的声音,同学们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美。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大自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美在哪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出示课题——《大自然之歌》(板书)二:讲授新课课件:播放春夏秋冬等四季图片(背景音乐《雨的印记》)。
(同时教师朗诵赞美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教师:百花盛开的春天,草原上一片绿色的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柳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乃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夏天,我们迎着晨风来到荷花池,荷花在深绿色荷叶的映衬下像穿着粉红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硕果累累的秋天也来了,金秋夕阳下的那片枫林,红彤彤的一片,像一团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与秋寒抗战。
冬天,远眺雪山,让人心胸豁朗,雪花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大海,神秘、玄妙,一种朦胧的美。
,一片烟水迷离之景。
广袤的大漠,无边的沙海,雄浑,静穆。
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
同学们,这是我们现实中的大自然,美不美?他美在哪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学生……教师:1、那么你到了什么颜色呢?学生……2 你还知道什么颜色?学生补充......学生:……课件出示12色相环:1 黄,2黄橙、3橙、4红橙、5红6、红紫、7紫、8蓝紫、9蓝、10蓝绿、11绿、12黄绿教师:我们的大自然正是由于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才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欢乐和享受!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大屏幕,是色相环,色相环被誉为“色彩大词典”大家知不知道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哪?(红黄蓝)那这三种原色两两相加会变成色相环中的哪三种颜色哪?下面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看看两种颜色相加他会变成什么颜色哪?红+黄=橙蓝+红=紫黄+蓝=绿我们把两种原色相调和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大自然之歌简案
大自然之歌
——美术与环境
大自然之歌
——美术与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等色彩
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尝试应用喜欢的方式完成一件表现大自然主题
的色彩作品。
情感目标:懂得欣赏表达大自然美景的美术作品。
培养学
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珍惜大自然、保护大自
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知识及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色彩知识创作作品。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导入
二、新授
1、学习色彩基础知识
(1)了解三原色和三间色
让学生做调色实验。
(2)认识色相环
(3)色彩三要素
让学生观察色彩了解色彩三要素。
(4)感知色彩冷暖
2、作品欣赏
通过名家作品的欣赏总结色彩搭配的特点。
三、课堂作业
(1)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表现一幅大自然风景画。
(2)要求:A、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
B、种类,方法、方式不限,材料不限。
四、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课堂总结
大自然赐给我们太多迷人的旋律,让我们赋于大自然更多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人与大自然的表现,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三原色和彩色融合。
教学难点:色彩的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的掌握和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播放大自然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播放)图片中的大自然美不美啊!美!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色彩感受,小小的鱼虫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色彩,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色彩感受,请列举出来?生:日出、晚霞
2、色彩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假如有一天世界上没有色彩,同学们想象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等等),那色彩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课件有光才有色,不同的光线下,同一事物呈现不同颜色,如:同样的景物早、中、晚的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原来生活中看到的这些美丽的色彩是由光而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非常庆幸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丰富灿烂的一个色彩世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感受色彩的魅力出示课题《大自然之歌》。
讲授新课:
一、认识色相环
1、师: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演绎了色彩的丰富变化,那么,组成色彩的三原色是什么呢?
生:红、黄、蓝、
小结:红黄蓝是三原色,这三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无法调配出来的,而三原色却可以调配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2、认识三间色
师: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
如: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橙、绿、紫三种颜色
又叫“三间色”。
3、认识复色。
师:一种间色与一种原色或另一种间色相混合产生的颜色。
小结:间色、原色、复色按不同纯度的红、橙、黄、绿、蓝、紫等秩序,将其等差环列起来组成了十二色相环,色相环是研究色彩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
二、色彩对比
那色彩里边还隐藏了哪些秘密呢,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
师:这有两张图片,我只让同学们看2秒钟。
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荷花周围是绿色的荷叶,一张是绿色的蚂蚱和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
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颜色对比强烈的原因。
看:色彩对比定义。
师:根据定义我们来学习色彩对比中的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贴上做的板书四个对比)
1、色相对比(出示图片):处理再简单明了
出示风景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
生:红、黄、蓝、橙、绿、紫等
小结:这张图里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名称,
也就是色彩的相貌,我们称之为色相。
色相推移就是从一种颜色转换到另一种颜色的过程。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优秀的画家们是怎样运用色相的呢?
(1)、《湖》生:主要运用绿色,师:像这样色相相同,只是色
度有深浅之分,我们称为同类色。
是对比最弱的色相对比。
(2)、《异国风景》生:主要运用黄、黄绿、深绿。
师: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我们成为邻近色。
是对比较弱的色相对比。
(3)、《靠近突尼斯的圣热门》
生:主要运用的是红—蓝绿、黄—绿。
师:像红—黄—蓝,橙—绿—紫互为对比。
是对比强的色相对比。
(4)、《红色的和谐》生:红—绿、黄—紫、蓝—橙
师:色相环中直线相对对比最强烈的颜色称为互补色。
(这三个对比既是对比色又是互
补色)是对比最强烈的色相对比。
小结: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
根据对比的强弱分为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
2、明度对比(出示图片)
师: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的颜色深比较亮,哪些地方的颜色浅比较暗?
生:
师: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我们称之为明度。
接近白色的地方比较亮明度比较高,接近黑色的明度低比较暗。
明度推移也就是明度渐变(明度由浅到深的逐渐变化过程。
)主要通过加白明度越来越高,加黑明度越来越低。
师:明度对比顾名思义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3、纯度对比(出示图片)
师:这幅图哪些地方的色彩鲜艳夺目,哪些地方的色彩沉着黑暗?
生:
师: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饱和度我们称为纯度,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夺目,纯度低的色彩沉着灰暗。
纯度推移:即纯度渐变,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的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形式。
师:纯度对比因色彩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鲜浊对比称之为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
师:同学们欣赏两组图片(冷、暖两种色调)
从这两幅图片中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
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
生:第一幅:暖和。
第二幅:清冷、严肃等
生:暖色:红,黄、橙;冷色:蓝、绿、紫。
师:如红橙黄容易使人联想到火,有热烈、温暖、前进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而绿蓝紫等为给人寒冷的感觉冷色。
师: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三、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对比,让我们了解了色彩之间比较、变化的多样性,而色彩的调和才让我们学习了驾驭色彩的真正技艺。
请同学们看课本什么是色彩调和?色彩调和得方式有哪些?
四、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它们分别运用了哪些色彩知识?
1、法国莫奈的《打伞的女人》(冷色调、同类色、明度对比、纯度对比)
2、霍尔克《尼科尔斯峡谷》(对比色(互补色)冷暖对比)
五、教师示范,学生实践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色彩的基础知识,那我们一起来描绘我们的大自然吧!老师以冷暖对比为例选想用粘贴的形式描绘一下我心中美丽的自然之美:
1、构思
2、构图
3、具体塑造
4、细节刻画
六、展示交流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讲述创作构思,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形式进行。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的作品让老师似乎到了那个有花、有树、有着动听的鸟鸣、水声、风声的大自然。
自然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朋友,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图画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大自然等一切优美环境的意识。